第一篇:蓝河新区板块综合打造提升工作方案 0202
蓝河新区板块综合打造提升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三镇一体化大县城建设步伐,全力加快蓝河新区板块打造提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本镇发展实际,特制订以下工作方案:
一、重大意义
1、蓝河新区板块综合打造提升的重要性。蓝河镇位于旬阳城南约11公里,滨临汉江,境内以浅山丘陵地貌为主,是旬阳县确定的“白柳-城关-蓝河”三镇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片区。近年来,由于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关、白柳做为先期重点发展的区域,城市承载力已基本达到极限,发展空间有限。蓝河作为初始开发的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蓝河新区板块的成型成效,对拉大旬阳县城总体构架,提升旬阳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蓝河新区板块综合打造提升的必要性。随着蓝河汉江大桥及十天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蓝河闭塞、古老、落后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蓝河已溶入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大潮流,成为安康-旬阳节点的经济重镇。同时,通过全镇干群的真抓实干,蓝河以初步形成了特色林果、观光农业、现代烟草、生态工业等发展版块,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有必要全面整合蓝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着力推过蓝河新区多出亮点、多见看点。
3、蓝河新区板块综合打造提升的紧迫性。当前,蓝河新区突破发展的局面已全面打开,各项建设项目全面铺开,群众发展愿望十分迫切。特别是蓝河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丰裕现代农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冬青旅游村的提等升级、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等问题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蓝河新区板块的综合打造提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广大干群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快速推进,全力支持,抓紧建设,务求实效。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优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循环发展为途径,以全面发展为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三大战略,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服务配套化”五大进程,力争将蓝河新区板块打造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板。
2、预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19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利用5年的发展时间,将蓝河集镇核心区打造成生态宜居区、新型工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旅游休闲区四大板块,力争将蓝河新区建成发展板块成型,发展质量提效,设施配套完善,集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集镇。
3、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以汉江水源地保护及国家主导功能区建设为前提,不断推进养山护水工程,大力引进和发展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工业项目及现代农业产业,切实做到山青、水绿、城美、人富,确保蓝河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做好蓝河新区板块的发展规划,结合蓝河集镇总体发展规划,按照高标定位、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的要求,对蓝河的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观光区一次详细规划到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思路走到头,一鼓作气抓到底。
——坚持项目带动。树立项目意识,积极谋划、规划、争取各类项目,切实加快项目落地,全面发挥项目的集合带动作用,着力通过项目建设来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重点突破。突出抓好卧牛山水土保持园、冬青旅游观光园、丰裕现代农业园、蓝河生态工业园、蓝河新型集镇建设等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建设,努力使蓝河在新型集镇、观光农业、生态工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要打破地域、行业、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将先进的经验、高端的技术、雄厚的资本、优秀的人才大胆引进、积极培育、不断壮大,使蓝河成为人才和资金大量聚集的硅谷之地。
三、重点任务
按照发展预期目标,按照板块运作、生态优美、规模适度、效益鲜明的要求,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区板块。
1、全面做好冬青旅游村的提等升级。继续做好千亩狮头柑的园管工作,切实发挥冬青狮头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全力抓好统防统治、绿色产品原产地的保护等,努力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切实做好园区道路的改造升级,对园区6公里的主干公路列入示范路建设,完善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建设,确保道路交通畅通有序。加快园区步行景观路道路的铺设和延伸,建成砖石结构的园区小道20公里以上,实现路园相通,林下漫步,赏景休闲的目的。积极做好农家乐的配套跟进建设,通过打造特色民居,美化美丽家园,净化自然田园等有效手段,着力培育3-5家有传统地方特色,优雅接待水准的中小型农家乐园,打造“游农业园、品狮头柑、赏汉江景”的生态旅游品牌。做好冬青旅游村的配套设施完善,修建1-2处停车场,完善毛公广场的健身器材,着力提升接待能力。
2、全力加快卧牛山万亩水保园的打造成型。切实加快园区的规划修编,全面吸纳和捆绑农业、水利、扶贫、交通、文旅等相关项目,将卧牛山规划建设成水土保持示范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休闲渡假园。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丹治二期小流域治理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试点项目、陕西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保持项目、退耕还林项目的捆绑和支撑,做好示范园区的坡改梯、造林绿化等,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实现山青水秀目标。通过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切实做好园区移民的安置,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移民安置区(蓝河集镇避灾移民安置区B区),实现生态宜居、风景宜人目标,安置移民1000户4000人。通过大交通项目的捆绑实施,做好16.5公里园区道路的修建,形成环卧牛山一周的环山公路。加大卧牛山森林公园的建设,通过争取一批亭、台、楼、塔、场等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开发,建成5-10座休闲亭、2-3处观光台、1-2处停车场、2-3座景观楼,将卧牛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旬阳县城的第二大城市公园。加大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建设,利用水保项目建设后形成的园区的良好土地条件和设施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一批特色苗木花卉、特种生态养殖项目进入园区,增强园区的农业看点。
3、切实做好丰裕农业现代农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加大丰裕农业园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切实提高增强园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设施农业项目的争取,全面加大园区的窖、井、渠、灌、堤、棚、圈等基础建设,新建滴灌区500亩,建成大棚菜500亩,发展连片莲菜种植300亩,切实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积极捆绑扶贫、交通等项目资金,建设路、桥、园等配套建设,建成洞湾便民桥1座,硬化牌楼至王家沟口约3公里的河堤路,形成环形旅游观光路。积极引进1-2家生态、高效、环保、安全的农业企业落户园区,承接或壮大园区的大棚菜种植、连片莲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特色苗木培育等,扩大园区的溶资渠道路,改变单靠政府投资的局面,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将丰裕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蓝河平定河流域一道靓丽的农业观观风景线。
(二)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区板块。将江店牌楼至敖院社区孙家坝发展为蓝河新型工业发展区。加大现有工企业的帮扶力度,争取小微企业创业园、太极缘生物饮品、隆裕商混站、万乐烟花爆竹储备库等现有企业的尽快投产和正常运营。加快城市规划区内砖厂等建材企业的迁转重建,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全力争取自力药业万吨中药饮片、博森医药生物提取项目的尽快落地建设。切实加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园区800亩土地的回填、平整、碾压,做好园区的用电、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成蓝河110千伏变电站、蓝河垃圾填埋厂、蓝河污水处理厂,做优做强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1-2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落户园区,壮大工业发展基础。
(三)做优做精集镇宜居区板块。
将江店张坡至十天高速蓝河隧道口的区域定位为蓝河集镇宜居区。做好现有人居密集区的道路、绿化、亮化工作,改善生存环境,对蓝河平安大道约860米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栽植路灯、行道树,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启动蓝河集镇避灾移民安置区建设,分A、B、C三区实步实施、分块进行,规划安置3000户10000人。2014年先期启动A区建设,总体安置规模为1216户5000人,计划2019年全面建成。2015年启动B区(卧牛山水土保持园安置区)建设,规划安置1000户3000人,计划2019年全面建成。结合旬阳电站移民安置实施,适时启动C区(旬阳电站移民安置区)建设。以集镇移民安置区三大板块的建设为契机,通过扶贫、移民、市政等项目的集中捆绑和实施,做优做强安置区的商业区、休闲区、教育区等相关基础设施,推动蓝河集镇建设取得重大实质性改观。
第二篇: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解决XX河国控断面水质不稳定达标问题,尽快实现XX市水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1年8月底前,XX村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标准,各支流稳定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二、重点任务
(一)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
在前期入河排污口排查的基础上,对XX河、XX河、XX河、XX河深入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分类开展整治。对于非法工业排污口一律取缔,限期拆除,并依法处罚;合法的工业企业排污口依法加强管理,确保入河废水达标排放。2021年9月底前,XX河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并竖标立牌。(责任单位:XX镇、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二)流域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XX河及其支流河岸堤内的秸秆及垃圾、种养殖废弃物等,对沿河岸堤周边、支流沟渠等堆存的畜禽粪污,督促责任养殖场(农户)予以及时处置,防止粪污随雨水冲刷进入XX河。坚决清理取缔河道内非法采砂洗砂行为,防止死灰复燃;严禁河道内从事非法水产养殖。(责任单位: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三)环境基础设施整治提升。
对流域内现有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要加强维护管理保障正常运行,并确保外排水达标排放。统筹规划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相匹配,实现污水应收尽收。针对乡镇街道驻地存在雨污不分、管网老旧破损等问题,制定配套管网建设计划。(责任单位:XX镇、XX镇)(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重点对XX河及其支流河道两侧养殖场进行整治,严格管控养殖粪污处置处理,坚决杜绝随意偷排、倾倒等行为;原则上XX河主河道两侧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户)。(责任单位:XX镇、XX镇、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五)开展XX河综合整治。
对XX河水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水环境问题,确保入XX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2021年8月底前,解决XX河边存放煤矸石问题,确保煤矸石及废水不进入XX河。2021年12月底前,解决XX矿矿井水全盐量超标问题。(责任单位: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六)强化水利设施管控。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必要的生态补水,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责任单位:XX镇、XX镇)(七)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合理布设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动态掌握重点河流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责任单位:XX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三、其他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XX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职责分工,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每周四15:00前报送工作进展(盖章扫描件)至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二)加强资金保障。
各乡镇、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确保治污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三)强化督察督导。
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现场抽查督导,每周五调度整治工作进展。对工作不力、造成断面水质恶化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第三篇:XX县XX河水质提升整改工作方案
XX县XX河水质提升整改工作方案
为消除XX河水质污染,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省市工作部署,针对XX河水环境质量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治理水环境为主线,强化水污染防治、岸线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施治、长效管治,着重解决XX河水环境质量问题,坚决打好XX河水质提升攻坚战。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2022年河流水质提升意见的通知》(X政发〔2022〕8号)要求,XX河流域XX河入XX河口2022年保持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降低20%,2025年力争达到Ⅳ类水质。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XX河水质监测
对XX河干流定期监测,时时关注水质变化情况,对出现水质超标现象,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牵头部门:县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二)强化监督管理
1.加强XX县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对出厂水质每月监测1次,确保出厂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加强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对出厂水质每月监测1次,确保达标排放。
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加强对涉水企业管理,不定期对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查看运行记录和在线监控数据,促使企业达标排放。
牵头部门:县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实施测土配方和农业肥药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通过用养结合提升地力、加强管理减少投入、推广施肥用药新技术、生物质能源替代化学能源等综合措施,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除草剂减量除残等工作。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完成时限:2022年末并长期坚持
(四)加强XX河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强化河道巡查;落实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巩固整治成果,保护好XX河岸线生态功能。
牵头部门:县水务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实施XX河支流治理工程
1.三道乌龙沟治理工程(一期)。工程综合治理河长7.37公里,利用现有堤防进行加高培厚,两岸筑堤总长2.30公里,堤顶采用砂石路面。河道疏浚整形总长7.19公里。对河道整形及堤防段进行防护,共布置护岸3处,总长7.06公里。根据排水分区及实际需求,布置排水涵闸2座,农道桥1座。
2.头道乌龙沟二期治理工程。工程综合治理河长9.1公里,对冲刷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整形。对河道岸坡迎水侧采取雷诺护垫的防护措施,防护护岸总长12.23公里。根据排水分区及实际需求,新建排水闸4座。考虑交通需求,重建农桥2座。
牵头部门:县水务局
完成时限:2022年末
(六)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程
根据《XX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转运。建设14个垃圾中转站,各行政村设置分拣中心,将生活垃圾收集后转运至XX蔚蓝达业生活垃圾处理厂和XX市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减少生活垃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七)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推进绿色农业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建设,理顺还田通道,严厉打击偷排乱放行为。到2022年底,畜禽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完成时限:2022年末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及沿岸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XX河水质提升整改工作专班,研究落实XX河水质提升工作。(二)狠抓责任落实。
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确保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限完成工作任务。要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加大对XX河沿岸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务。(三)建立流域协调机制。
协调好XX河各管辖区域之间的职能,共同研究跨区域河流在生态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调、沟通、配合建立联系机制,提出解决方案,分别推进落实。(四)强化督查检查。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将加强对XX河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予以通报,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第四篇: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下同)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健全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至少达到3级水平。实现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发挥医疗中心的作用,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县医院。
(1)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重点开设完善发挥核心作用的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
(4)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组)、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等专业组)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
(5)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2.县中医医院。
(1)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同县医院)。(3)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水平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同县医院)。(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肛肠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三)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平安医院”创建等优质医疗服务工作,力争达到国家的相关工作要求。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利用“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解决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1.明确对口支援目标。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县级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受援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2.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双方医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作为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间签订协议,明确管理支援的目标、措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间签订协议,明确科室内部管理与技术支援的目标、措施,科室主任为科室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
3.加强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对口支援双方医院根据对口支援目标,加强对医院、科室、个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六)落实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医院院长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提升500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2014-2017年)。
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中,遴选具备一定基础和较高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的500家县级医院。
1.启动(2014年8-9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推荐第一阶段的县级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确认下发500家医院名单,召开工作启动会议。
2.实施(2014年10月-2017年10月)。
(1)签订责任书和对口支援协议(2014年10-11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县政府、支援医院、县级医院签订四方责任书,确定和3年目标,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力、措施。对口支援双方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间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2)组织实施(2014年12月-2017年10月)。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负责联系医院,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各地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和抽查。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下发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下发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指导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
2)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每年10月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报送工作报告。
3)支援医院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等多种方式,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4)县级医院主动按照本文件要求提升综合能力,努力创造条件落实重点工作内容。
3.评估。
(1)中期评估(2015年11-12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和工作目标对工作进行中期评估。2015年10月底前,500家县级医院至少完成50%的重点工作内容,医疗服务能力达到50%的目标要求(见附件)。
(2)总结评估(2017年11-12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和工作目标,对500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公布评估结果,推广经验,树立先进典型。2017年10月底前,500家县级医院完成全部重点工作内容,医疗服务能力全面达到要求。
(二)第二阶段: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2018-2020年)。
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形成推动县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合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引领县级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积极协调同级财政等相关部门,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发挥叠加作用,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按照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文件和本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监督指导,将此项工作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探索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对口支援方式,并建立长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县级医院的建设投入、绩效管理、考核评估以及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医务人员在县医院长期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示范引领,发挥500家县级医院的积极作用。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逐步推广第一阶段500家县级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使500家县级医院发挥引领我国县级医院发展的先进典型作用,全面带动和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四)宣传先导,营造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入挖掘、着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和相关方面对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力度。
第五篇: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61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
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康复科、骨伤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在针灸康复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心病科、脾胃病、老年病、消渴病、风湿病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妇产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7)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已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
加强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解决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医院综合能力。
1.明确对口支援目标。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2.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双方医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作为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间签订协议,明确管理支援的目标、措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间签订协议,明确科室内部管理与技术支援的目标、措施,科室主任为科室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
3.加强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对口支援双方医院根据对口支援目标,加强对医院、科室、个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三、计划及具体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我院占地面积28余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当然在一些具体的及细节方面还可以更上一层楼,继续不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现在我院已拥有包括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在内的一系列治疗设备。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中医诊疗手段
医院的发展,包括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其实就是生产力。同样在医院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安全、高效的提升我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一方面,建立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