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信1202:北京交通大学团支部等级评估考核指标自查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
团支部等级评估考核指标自查报告
一、思想建设(A,满分100分,权重25%)
2附具体人员名单:
注:“类别”填写申请入党、推优入党、发展入党。
4.团员思想动态(20分)
二、组织建设(B,满分100分,权重25%)
13.团支部按期换届选举(15分)团支部是否按期换届:是()否()4.主题团日活动(20分)
获得“十佳团日”活动的班级由各年级团总支打分。5.团支部工作制度建设(25分)此项由各年级团总支打分。
三、学风建设(C,满分100分,权重25%)
2.及格率(40分)此项由各年级团总支打分。
3此项由各年级团总支打分。
四、校园文化建设(D,满分100分,权重25%)
4.志愿服务(20分)
五、团支部特色活动(E,满分25分)
六、加分项(F,最高计25分)
说明:同一荣誉获两个级别取高不累计。
七、减分项(G,累加)
第二篇:2010年邵东县绩效文明考核评估指标
邵东县2010年绩效文明考核评估指标
自评报告
中共邵东县委 邵东县人民政府
(2011年1月9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绩效文明考核评估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绩效文明考核评估工作作为检验全县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主要标尺,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确保绩效文明考核评估指标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对照《2010年邵阳市县市区绩效文明考核评估指标》,我县2010年绩效文明考核评估自评总分为1445分,其中指标自评得分为1200分,奖励加分自评加245分(奖励加分情况附表),现将2010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市县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分值140分,自评140分)。
1、省重点工程综合管理(分值36分,自评36分)。2010年,针对在我县实施的省重点工程衡邵高速公路建设和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我县分别成立了县衡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和县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由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项目指挥部承担工程综合管理的具体工作。对建设项目实施目标管理,积极主动协调市、县各有关部门,确保省政府明确的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优惠政策全部落实,狠抓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如期顺利实施或建设完成,严格加强资金管理,对拆迁补偿资金、工程建设、工作经费等资金严格管控,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出现和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目前,衡邵高速公路已于2010年12月28日如期通车运营,娄邵铁路建设工程如期正常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2、省重点工程建设环境(分值29分,自评29分)。在省重点工程衡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和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以优化工程建设环境为重点,主动化解建设中的各种地方矛盾,积极协调各单位和部门,创造了宽松的施工环境。及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办理效率,采取包干责任制,乡镇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全力做好征地拆迁的安置和补偿工作,积极履行土地协议合同,及时交付建设用地,做到了不延误工期、不阻碍正常施工,确保了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矛盾纠纷分级调解机制,化解了一些强行参工参运、强揽工程、强供建材等现象,没有出现阻工阻路现象,未出现因协调不力而造成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群体上访事件等,坚决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乱封帐、乱摊派等现象及索、拿、卡、要等行为。
3、市县重点工程(分值25分,自评25分)。围绕财源建设组织重点项目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安排69个重点工程项目,其中4个市级重点项目、8个前期项目、4个非实质性重点项目。概算投资总额为207.7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9.99亿元。内建设性项目全部开工,共完成投资30亿元,为计划的100%。其中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路网建设、宾王扑克生产线、聚能焦化扩建四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4亿元,完成的计划的219.3%。
4、市县重点工作(分值20分,自评20分)。按照省、市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安排部署,我县狠抓重点项目的落实、重要工作的突破、重大问题的解决,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县域经济再创佳绩。客观真实反映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水平的11项考核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八增三降”,在2010年对2009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考核中,我县排名全省第十三位,比上提升四个名次。
二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重大项目进展较好,全县安排69个重点工程项目,内建设性项目全部开工,共完成投资30亿元,为计划的100%。其中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路网建设、宾王扑克生产线、聚能焦化扩建四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4亿元,完成的计划的219.3%。衡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娄邵铁路既有线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怀邵衡铁路项目建设在国家发改委已完成评审工作,邵东县八十亭至老屋塘改建工程在省发改委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
三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我县提出了以财源建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的要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做强龙头企业,扩大外经外贸,强化项目带动,招大商引大资等措施,努力提高财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2010年全县完成省、市考核的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7.7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2%,比上增加1.32亿元、增长20.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四是发展平台迅速搭建。我县通过建平台、优服务、引企业等措施,将园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对开发区、生态产业园、城北经济区实行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按照“授全权、负全责”的原则,授予开发区管委会县级经济管理权限,真正做到检查不入园,审批不出园。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园编制完成了里安综合区5.5平方公里和兴隆工业区7.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昭阳大道延伸段和绿汀大道北段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车,占地3000亩投资120亿元的邦盛凤凰城城市综合体暨 五星级宾馆项目已正式奠基。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在园区实行边建设、边开发、边招商的运作方式,吸引了邦盛集团、玉柴动力、鸿顺贸易、生物科技、台湾隆泰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生态产业园,湘中电脑城落户开发区,福星华天酒店落户城北经济区。东莞4家大型家具企业、中山18家服装生产及配件企业、深圳12家台商协会企业等先后来我县洽谈,意向在生态产业园投资发展;深圳湖南商会组织由30多位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专程来来邵实地考察,洽谈投资;生态产业园的深圳LED电子产品项目、开发区的汽车配件城项目和城北经济区的香港捌牌服饰项目正在洽谈中。2010年3月,开发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开发区,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示范园区。
五是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我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方面促进主要产业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12家打火机企业组建东亿电气集团;五金行业组建了鸿源五金集团公司;五金行业电镀中心建成并投产;皮具工贸园近百家企业与中国皮具协会共同培育“中国书包之都”;南国药都以申领国家 GPS认证为中心,廉桥中药材市场被列入“全国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单位”;湖南精华股份有限公司列为2010年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是全市第二家获得省财政上市前期补助经费50万元的企业,有望在五年内实现上市。另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狠抓落后产能淘汰,关停了界峰水泥、裕丰钢铁等一批企业,铲除了牛马司、范家山等地的蒙古包炼焦,取缔了非法炼油、非法炼铅及非法电镀作坊。引导焦化、水泥、钢铁等行业53家企业申报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金,45家企业已通过省财政厅初审。全年实现COD 消减1900吨,二氧化硫削减610吨,超额和提前两年完成了减排任务,环保指标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列一类县行列。
六是革命老区成功创建。2010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县被正式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我县被认定为革命老区,除了可以享受扶持革命老区发展资金外,还将在转移资金安排、项目申报、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七是计生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计生工作 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顺利实现“保类进位”目标,2010年我县第六次蝉联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继2009年后再获“整治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工作先进县”。
八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大接访活动及县级领导包案制度,进一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创新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全县信访形势有较大好转,在市信访局年终考评中,我县2010年到各级上访的排名均退出了全市前三行列,按绝对数排名到市访排第四,赴省访排第七,进京访排第四。紧扣和谐平安创建主题,加强城区治安巡逻,积极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涉毒涉赌等专项行动,命案实现五年全破,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2010年下半年民调中,排名全省第89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个名次,比2010年上半年提高27个名次,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合格县行列、市先进县,并获得全市唯一的“市级平安县”称号。
5、耕地保有量(分值15分,自评15分)。
我县严格按照《邵阳市耕地保护与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责任书》的要求,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到保护与保障互动,开发和保护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责任,严格监管,狠抓建设,确保了全县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市政府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指标为56278.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为48215.2公顷。2010年末我县耕地保有量为59475.42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为48215.2公顷,其中二调调整耕地5115.8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52.6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23.3公顷,净增耕地29.33公顷,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6、重大疫病防控(分值15分,自评15分)。
我县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对传染病管理规范,检测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日益增强,疫情登记和报告比较规范,传染病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近两年来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动物免疫任务圆满完成,动物检疫质量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检测明显加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得到巩固。
二、为民办实事(分值140分,自评140分)。
2010年,我县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14个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有13个项目按时间进度完成了预定目标。全县各级各部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筹措为民办实事建设资金,共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4.02亿元,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4096万元,有力地确保了全县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附后:2010年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2010年6月,县人民政府荣获“2008-2009年湖南省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称号。
三、经济发展(分值340分,自评340分)。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分值50分,自评50分)。
2010年邵东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为157亿元,增长量为26亿元,增长幅度为15%,在全市领先。
2、财政总收入增长(分值50分,自评40分)。
2010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为预算的122.9%,比上年增加2.35亿元,增长30.7%。其中,省、市考核的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为7.71亿元,为预算的112.1%,比上年增加1.32亿元,增长幅度为20.6%。
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值40分,自评39.5分)。2010年全县税收总收入为5.71亿元,财政总收入为7.71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4.1%,该指标比重处全省10位。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分值40分,自评40分)。2010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量为85.13亿元,增长量为23.4亿元,增长幅度为37.8%。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分值30分,自评30分)。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93亿元,增长量为11亿元,增长幅度为20.4%,增幅处全市领先行列。
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值40分,自评40分)。
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为47.8亿元,增长量为15.7亿元,增长幅度为40.2%。
7、粮食生产(分值30分,自评30分)。
2010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22.36万亩,比上年增加2.79万亩,增长2.3%, 全县水稻生产面积90.24万亩,增加1.5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61万吨,比上年增加6.06万吨,增长13.6%,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工作任务,我县再一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8、地方粮食储备(分值20分,自评20分)。
我县按照《湖南省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廉桥建立了县储粮储存库,县级储备粮规模3000吨已全部落实到位,省粮食局下达的地方粮食储备计划圆满完成。建立和健全了储粮管理制度,改善了仓储环境,实行科学保粮,加强了对县储粮的监督检查,及时保证储备粮经费的到位,地方储备粮储存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9、现代旅游业(分值40分,自评40分)。
对照《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要求,我县以建设旅游景区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心,以开展旅游活动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载体,2010年旅游产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
四、社会发展(分值220分,自评220分)。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值30分,自评30分)。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19.8元,增长量为1567.8元,增长幅度为12.79%。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值30分,自评30分)。201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75.7元,增长量为979.7元,增长幅度为15.81%。
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分值20分,自评20分)。2010年全县COD减排总量为1900吨,二氧化硫减排总量为610吨,全面完成减排目标。
4、污水处理厂建设(分值15分,自评15分)。
根据《关于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我县总投资1.6亿元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于200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达到3.02万吨,污水处理效果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2010年我县污水处理率任务为72.5%,实际完成 75.9%,完成率104.7%。
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值30分,自评30分)。我县通过从实际出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等一系列节能工作措施,全县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21.6%,远远超过10%的目标任务。
6、森林蓄积量年增长(分值10分,自评10分)。
201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由2009年的2419990立方米增加到2729760立方米,净增长309770立方米,增长量为12.8%。
7、人口与计划生育(分值15分,自评15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我县综合整治出生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取得瞩目成绩,再获全省先进。县乡计生服务站所建设顺利通过省“四优一满意”验收。
8、劳动保障(分值10分,自评10分)。
城镇居民实际缴费人数任务为115980人,实际完成152738人,完成率为13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同级财政配套任务为500万元,实际完成537万元,完成率为108%;困难企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财政配套579.2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级财政配套任务为228.76万元,实际配套228.76万元,完成率100%。
9、安全生产(分值20分,自评20分)。
2010年,我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6起,同比下降5.5%,死亡31人,与市控指标持平。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70起,死亡20人,与市控指标持平;工矿商贸发生事故6起,死亡11人(其中,煤矿事故5起,死亡10人;非煤矿山事故1起,死亡1人)。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学校、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0、食品药品管理与安全(分值20分,自评20分)。2010年,我县检查管理对象单位1320家次,查办案件173件,未发生一起药品安全事故。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我县严把准入,积极监管,检查餐饮企业500多家,下发责令改正书220份,重点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的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净化了全县食品市场,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11、路政管理(分值20分,自评20分)。
2010年,我县查处各类路政违法案件245起,查处各类损产案件21起,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2次,拆除违法违法建筑(棚架)69处,拆除违法非公路标牌86块,整顿占道经营38起,确保了路政管理到位,全年无公路“三乱”行为,无行政复议。
五、行政管理与机关效能建设(分值110分,自评110分)。
1、履行法定职责(分值40分,自评40分)。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工作效率较高,未出现该考核指标扣分情形。
2、依法行政(分值20分,自评20分)。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我县相继出台了《邵东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其配套制度的建设,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后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决策启动、调查研究、公布草案、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等几个环节,实行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集体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并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切实保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理,严格依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严格决策本县重要的社会公共事务,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决策的目标。
3、政务公开与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分值10分,自评10分)。
我县按照“巩固、规范、创新、提高”的思路,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内容,强化载体建设,规范办事行为,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高效、廉洁、便民政府的建设。注重打造政务公开平台,积极构建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开体系,完善公开栏,建好政务办事大厅;大力推进乡镇政务公开,着力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规范公开内容;努力打造网络公开平台,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开展政民互动,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建立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制度。创新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公开,提升服务水平。公开范围持续拓展,公开内容不断规范,公开方式更加丰富。
4、信访事项处理(分值10分,自评10分)。
2010年我县共办理中央、省、市信访案件143件,其中:中央交办件42件、省交办件52件、市交办件49件,所有交办件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办结上报,到期办结率100%。全年我县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被登记9人次,比上年减少87人次,减幅为90.5%,无群众集体进京上访。
5、应急管理(分值10分,自评10分)。
我县应急办组织机构和职能职责明确,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值守应急认真落实到位,突发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应急管理基础工作相当扎实,通过媒体宣传、设点宣传、电子宣传、展板宣传、横幅宣传、讲座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应急宣传活动,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6、随机抽查工作(分值10分,自评10分)。上级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指令性任务能及时扎实完成,完成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
7、工作效率(分值10分,自评10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领导的指示,绩效文明考核评估工作安排部署及时,措施落实到位,我县成立了县绩效文明考核评估委员会及办公室。县绩效评估办按时按质量要求报送相关信息稿件和材料,全年上报绩效文明考核评估信息材料近20篇,居各县市区之首。
六、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统战和武装工作(分值250分,自评250分)。
1、纪检监察和惩防体系建设(分值40分,自评40分)。
我县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统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规范权力运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以“廉政文化六进”为平台,构建立体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崇廉尚洁舆论氛围进一步形成;以查办“畜牧腐败窝案”为突破口,构建协调机制,整合办案力量,案件检查工作保持了强劲势头;以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开展专项治理,维护群众利益,纠风治乱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着力铲除腐败土壤,源头治腐迈出了新的步伐;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县委书记带头徒步走访,重拳整治不正之风,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好转;以“双提双为”活动为载体,开展面对面评议,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经济环境得到切实优化;以“书记乡长信箱”为纽带,拓宽监督渠道,解决群众困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为动力,配强人员力量,改善办公条件,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有了新的加强。
2、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和创先争优工作(分值40分,自评40分)。
我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加强学习,增强了规范意识,坚持标准,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扩大民主,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拓宽视野,广开了选人用人渠道,强化措施,形成了选人用人良好风气,切中要害,突出了干事创业核心理念,把握重点,完善了干部选任监督机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系形成新格局,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呈现新气象,社区企业党建工作获得新进展。通过提前布局早谋划,分类指导求实效,科学规划创特色,阳光服务暖民心,注重实效,注重督查,开展了“四定四带四经常”、“四先四创”、“六能”、“六会”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3、人员编制和运行成本(分值10分,自评10分)。
我县严格执行编制政策,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机构编制控管,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逐步做好消超工作,我县无超编进人和超职数提拔干部情形,尽量节约行政运行成本。
4、政法和综合治理(分值40分,自评40分)。
2010年,我县政法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完善机制上创新,突出工作特色,创新巡逻防控方式,创新技防建设方式,创新重点人群管控方式。在管理方式上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实行重奖重罚,落实责任到位,建立巡逻效果与经济奖罚挂钩机制,充分发挥保安公司夜间巡逻作用,建立见义勇为重奖和保险机制,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扩宽资金筹措渠道,保障治安工作经费。开展高压严打,铁腕整治,增强群众安全感。实现命案全破,严惩黑恶势力,狠打盗抢犯罪,铁腕禁毒,严治赌博,雷霆扫黄,同时着力从源头上整治治安乱源。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治理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5、宣传教育(分值40分,自评40分)。
我县宣传教育工作以营造又好又快发展良好环境、推进文化邵东建设、深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创新和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县尽快重返全省十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全年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6、文明创建(分值30分,自评30分)。我县以文明创建工作为载体,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搞好卫生县城创建。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增强各单位文明创建意识,积极开展文明服务窗口服务活动。申报2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和1个市级文明乡镇。继续推进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在全县各乡镇推广“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的先进经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7、统一战线(分值30分,自评30分)。
我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方法,促进统战工作在新起点上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委、县委周国利书记亲自参与“书记论统战”活动,撰写了《注重培养,大胆使用,不折不扣落实党外干部配备政策》的统战论文。统战工作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千企联村工作有新突破,大力推动银企合作,示范项目培育出新成果,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招商引资成效崭现,光彩事业深入人心,对外联络触角不断延伸。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开展换届工作,党外干部配备工作大步迈进,无党派人士联谊活动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台侨工作。
8、党管武装(分值20分,自评20分)。
2010年,县委、县政府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书记、县长经常到人武部进行现场办公,县委领导能亲临一线现场指导人武部各项活动,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书记周国利同志被广州军区评为第四届“国防之星”。始终坚持党委议军、现场办公、过军事日、党政军联系会议、军地领导双向兼职、国防动员委员会例会、第一书记述职等一系列党管武装基本制度,党管武装工作逐步迈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连续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民兵和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能逐年增加,并按实拨付基层武装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按规定配备了武装部长及武装干事,做到了专武干部专职使用。
第三篇:全区市县党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
全区市县党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
3、办学设施(9.5分)3.1校园建设(3分)
校园面积:3500平方米(5亩)
建筑面积:2192平方米(3000平方米)3.2教学设施(6.5分)
网络学习与多媒体建设状况:已开通宁夏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学习的平台;建成多媒体教室并能有效运用于教学中。(2分)
教学基地:以红军西征纪念园为教学基地,重视现场教学基地的开发和建设,能满足教学需要。(1分)
图书室状况:设有30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近万册,且藏书量逐步增长;建有50平方米的电子图书阅览室,有10台电脑。(2.5分)3.3后勤设施
食宿条件文体设施: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能满足培训需要。(1分)
4、教学内容、方法与管理(21分)4.1教学布局(5.5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培训:教学内容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课程占30%以上,成效显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充分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容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最新成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整和完善教学新布局,充实和丰富培训新内容,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1分)
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培训: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占30%以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1.5分)
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培训:围绕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占30%以上,针对性强。(2分)
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党性分析、警示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形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教育模式。(1分)4.2课程建设(4.5分)
培训需求调研:有健全的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在培训前注重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形成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的培训计划制定机制。(1.5分)
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实效性: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建立了满足培训需要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1分)
专题开发: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需要和干部培训需求,及时开发更新培训内容,每学年专题更新率达20%以上。(2分)4.3教材建设(2分)讲义(课件)、案例:讲义(课件)编写规范,观点正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逻辑性强;有选材典型、质量高、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2分)4.4培训方法(3分)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针对培训内容和学员实际,能运用
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2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8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好。(1分)
4.5教学管理(6分)教学管理制度:有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课前培训需求调研、集体备课、新课试讲、讲稿(课件)检查、课堂考评、课后总结等制度。(2分)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了完善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积极开展学员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教学优良率在90%以上。(2分)教学成果奖:在2011年全区党校教学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分)
党校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党校正在稳步向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教学功能齐全的既定发展目标迈进。经过多年的集中投入和大规模建设,县委党校的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相继建成建筑面积2200㎡的综合楼,有5间教室和一个可容纳180余人的报告厅。学校建有与中央党校和全国兄弟党校连通的远程教学网C级站,建有文化共享平台一座,多媒体教室配有较为先进的全息投影仪等设备,并能有效运用于教学中。计算机教室有微机10台,建立了计算机校园局域网,与县电子政务中心联系,建成党校网页;已开通宁夏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学习的平台;建成多媒体教室为一线任课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改善教师的教学办公条件,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搞好校园绿化美化,新增校园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能满足培训需要。以红军西征纪念园为依托,重视现场教学基地的开发和建设,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布局规范严谨,课程建设科学合理。教学内容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充分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容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最新成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整和完善教学新布局,充实和丰富培训新内容,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置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成效显著。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党性分析、警示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形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模式。有健全的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在培训前注重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形成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的培训计划制定机制。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建立了满足培训需要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需要和干部培训需求,及时开发更新培训内容,每学年专题更新率达50%以上。讲义(课件)编写规范,观点正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逻辑性强;有选材典型、质量高、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
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管理严格有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针对培训内容和学员实际,能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有8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好。有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课前培训需求调研、集体备课、新课试讲、讲稿(课件)检查、课堂考评、课后总结等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积极开展学员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教学优良率在90%以上。在2011年全区党校教学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第四篇:数字校园考核评估自查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小学
关于“数字校园”考核评估自查报告
渝北区回兴小学坐落于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的宝圣湖畔,占地20余亩,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师89人。自96年迁校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于2000年花费28万元组建了一个拥有60台计算机的学生机房1个,在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为每间教师办公室配备1台计算机用于教师办公,同时加强对教师们进行办公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了培训,多次被评为渝北区教育信息技术先进单位,为学校进行教学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区委区府在全区、倡导“数字校园”的良机,班班通、微机室、校园广播系统、教师阅览室已经建设成功,学校的中心机房也提上改建日程。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已略有成就,硬件设备基本完善、软件环境也较为丰富,管理使用行为规范、未来发展思路清晰。
一、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现在教学班级28个,班班通设备27套,教师阅览室1个35台计算机,学生微机室1个65台计算机,教师办公室、远程教育20台计算机,数字广播系统1套,服务器1台,校安工程监控系统1套,多媒体教室1间。校园局域网已建设成功,中心机房正在改建之中建有中心机房。校园局域网采用1000M骨干网,100M到桌面,以城域网4M接入互联网,视频非编系统,专业摄像机、数码相机配备齐全,为“数字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软件建设方面
1.建有校园网站,域名,分设资讯、师资、教学、科研、家校、心理、资源等栏目,打造对外宣传的网络窗口、便捷家校沟通途径、透明学校办学行为,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提升学校影响力。
2.以校讯通为基础,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庭之间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使家校、师生之间沟通迅速、便捷、准确,效果良好。同时我们开设
有教师、家校、对外交流、班级QQ群,并且学校网站提供了在线的互动交流系统,实现了家校即时的信息互动交流。
3.收集整理课件资源,实现资源网络共享,课件制作库素材丰富,重要资料服务器备份储存。每期教师们将自己撰写的优秀教案、论文和制作的优质课件全部分年级分学科上传,学校自有教学资源库初步建成。
4.正在安装调试的渝北区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将系统完整的解决学校电子校务基础数据库建设、校务管理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及特色资源建设。学生学籍、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已通过重庆市学生学籍网和重庆教师研修网实现了电子管理。三
三、管理与使用方面
建设系统而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需要投入相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充分管好用好我校现有的设施设备,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效能,学校制订了如下管理与使用制度及措施:
1.以校长、分管领导、技术骨干组成“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建全并落实各种建、配、管、用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在教师个人绩效中落实制度考核,提倡教师无纸办公,充分利用好现代办公设备工作与学习,严格要求教师在各学科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以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强化师资培养,做好全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学校针对教师的工作需要每周开展两次专题培训,同时学校借助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和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功、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快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学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两名、兼职一名,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课。严格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常规,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兴趣教育,做好对设备的管理与爱护,保持较高的完好率。
四、未来发展思路
如今我校将借助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东风,结合实际,就如何更好建设数字化校园和发挥好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提出如下想法:
1.引进教育信息技术优秀人才。
2.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
3.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功能。
4.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使全校师生及家长分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资金、人才和经验的局限,还有诸多地方需要完善与改进,与其它先进的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们相信始终如一的不懈努力,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将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为全区乃至全市做出更好的“数字校园”建设表率作用。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小学
2011年11月10日
第五篇: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自查报告
市镇位于市西南部,国土面积 265平方公里,现辖 15 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 113 个村民小组,11391 户,36248 人,常用耕地面积 78432 亩。
近几年来,镇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 年,全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精简、效能、利民为目标,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改革和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认真落实。按照文件通知精神,我镇于 3 月中旬对照考核评估表对全镇 2015 年综合改革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考核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迎检准备情况
(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我镇接到市委办公室通知后,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党委会议,研究部署自查整改及迎检工作;党委会后,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晓男同志主持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工作会,将检查整改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布置和分解。
(二)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我镇自查整改工作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宋维荣同志牵头,成立了由组织委员、分管“三个中心”的党委成员、财政所负责人、“三个中心”负责人、财政专管员、联系村国家干部组成的自查整改工作专班,并要求专班人员按照分工和管辖区域
包片(块)负责。
(三)收集资料,准备现场。我镇制定了镇、村、户、中心需准备的资料目录,由相关责任人督促和指导资料收集;我们也准备了能突出反映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农民实际生产和生活状况的现场。
(四)全面检查,整改到位。按照专班分工,在相关责任人进行检查整改的基础上,我镇又组织专班对所有村级资料进行了检查,并对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查询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照考核评估表全面整改到位。
二、对照考核评估表自评情况
(一)、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情况
1、我镇机构设置为“三办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财政所。改革后,核定机关编制 45 人,司法所 3 人,财政所 15 人。3 个派驻单位,国土资源所 3 人、林业站 4人、派出所 7 人。3 个转制服务中心,农业 15 人、计生 1 人、文化 1人。各个服务中心产生了法人代表,与政府签定了服务项目合同书,按规定程序对各个单位进行了考核,按考核情况兑现“以钱养事”资
金。近几年,镇新增了派驻单位人社所、药监所、住建所、水利站。
2、镇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分管副镇长等为副组长。同时,成立了镇农村公益性服务考核专班。督促镇与各服务中心项目合同的完善与落实,提高了改制单位为民服务的质量。制定了公益性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在对各个中心的监督和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年初的合同和管理办法。
3、年初镇与中心签订了规范细化的服务合同。
4、严格执行年初的量化考核制度,把握政策尺度,“养事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严格实行公益性服务合同管理,细化服务项目,逐项考核兑现。2015 年市级下达我镇“以钱养事”资金为 110.62 万元。镇政府按省“以钱养事”服务合同文本模式分别签订了“以钱养事”公益性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为 111.142 万元(其中:农业中心 75.6 万元,计生中心 8.72 万元,文化中心 6.95 万元,畜牧产业 19.872 万元)。年终,各业务主管部门对“以钱养事”情况进行了工作考核;镇政府按年初制定的考核细则对“以钱养事”的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综合各种考核测评结果兑现服务费,2015 年共兑现“以钱养事”资金111.857 万元(其中:农业中心 76.266 万元,人员调整增加;计生中心 8.633 万元;文化中心 6.915 万元;畜牧产业 20.043 万元,按市考核拨款)。
5、政府机关没有编外借用、聘用公益性服务人员。
(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以各中小学为基本预算单位,编制完整的预算,由中心学校审核汇总。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情况:2015 义务教育经费按年初预算已落实到位。
3、原中小学普九锁定债务 191.03 万元,按市政府总体安排,由市财政局分六年偿还,截止 2008 年已经全部偿还完毕,现不存在普九债务,全镇中小学无新增债务。
(三)、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
镇 2015 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 6 个,其中公路硬化项目 6 个。项目村于年初向镇人民政府申报,我镇经严格审查后上报市减负办、市综改办审批,市综改办于 2015 年 3 月以正式文件《关于下达 2015 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通知》(当综改办〔2015〕2 号)批准了我镇的 6 个项目,申请财
政奖补资金 132 万元。
1、全镇所有项目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过程中,做到了财务一定要公开,工程质量一定要确保,财务监督一定要到位。特别是把村务公开贯穿于“议事”的全过程,即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之前,由村委会提前把会议议题通知给村民代表,并要求村民代表认真走访群众,就会议议题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让广大村民享有知晓权、参与权、决策权,真正做到群众参与,民主管理。
2、我镇 6 个项目都由镇向市综改办申报,市综改办对所有项目进行审批后由村级组织建设,项目完工后,市级又组织对各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3、2015 年 12 月底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接受了市政府、市综改办组织验收,财政奖补资金于今年元月一次性全额拨付到村,无挪用、截留情况。
4、为保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我镇制定了管护制度,还专门明确了管护责任人,并签订了管护合同。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1、试点村通过竞争立项确定为双莲村。年初由各村上报项目建设提案,通过评分确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2、试点村按照“一事一议”议事程序实行了民主议事。
3、双莲村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居民点规划,并已逐步实施。
4、为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管理不变、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原则,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归并、整合。该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共整合资金 1686 万余元,其中:一是市土地整治项目共投资 2468 万元,用于双莲村 1600 万元。二是粮食产能项目投资 2000 万元,用于双莲村 60 万元。三是 2014年移民项项目资金 17 万元。四是产业链扶持资金 10 万元。
另外,市汇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预计投资 2.5 亿元建设观光农业示范园。办理土地流转 8000 余亩,已投资 1.3 亿元。
(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村级组织运转保障
1、市人民政府于 2015 年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我镇 2014 年成立了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2015 年 9 月,我镇将产权交易中心更名为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全镇范围办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工程项目建设都通过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以包和招投标。
3、2015 市下达我镇转移支付资金为 2903505 元,镇人民政府全额分配到村。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工资、村级党建及办公经费、五保老人供养,结余部分只能用于偿还村级债务。
4、村干部工资发放情况:2015 村干部工资由镇委组织专班对各村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评分,确定出农村支部书记工资,再由村级申报村干部工资分配方案,最后由党委集体研究审批,已于 2016年元月由信用社直接全额发放到村干部“一折通”。
(六)、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1、农民负担情况:一是狠抓涉农收费治理。农村中小学、公安办证、计生办证、农民建房、结婚和务工经商办证等杜绝了违规收费,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涉农收费项目全部按照政策规定的项目、标准和依据进行了公示。镇财政所及各村都整修了固定公示栏,完善了公
示内容,向农户及时发放了《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收费项目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我镇发放监督卡、公开信、涉农收费公示手册各 10447 份,发放率 100%。二是严把村组筹资筹劳关。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采取村级组织、农民自愿,按规定程序上报市级审批后实施,专帐管理,单独核算,决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存在乱集资、乱摊派,也不存在超规定标准现象。
2、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2015 年发放各项惠农资金 650.25 万元,涉及农户 10447 户,具体明细如下:粮食直补资金:补贴标准 13.77 元/亩,发放补贴资金 102.62 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补贴标准 46.02 元/亩,发放补贴资金 342.95 万元;良种补贴资金:补贴标准水稻 15 元/亩,小麦、玉米 10 元/亩,发放补贴资金 154.66 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补贴标准 125 元/亩,发放补贴资金 50.02 万元。所有惠农资金全额通过银行“一折通”发放,由农户直接到信用社兑取。在落实惠农政策过程中,财政专管员逐户逐田核实,并进行了公示。镇、村、组都不存在截留、抵扣、挪用惠农资金情况。
三、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综合改革以来,镇认真落实政策,真抓实改,历任党委书记、镇长任改革领导小组长,亲自抓,镇政府、财政等负责人为改革工作专门机构,将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的各项政策狠抓落实,通
过组织学习文件,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广播、会议、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政策,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通过检查督办、考核验收、听取汇报、整改纠偏,全面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尽管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一是积极探索解决服务中心人才结构矛盾的办法。希望各级都能建立服务人员培训机制,安排专门培训经费把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乡土专家,使其更好的为产业发展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效结合的方式。解决市场运作腿短的问题,真正建立服务形式多样、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兼容、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的新机制。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5 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经认真自查评估,我们认为全镇执行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较好,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建立并运行良好,改革效果明显,可以评为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