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结互助好学生--潘德玉
团结互助好学生
打古中学14级1班:潘德玉
我是打鼓中学八年级一班的潘德玉,性别,女,共青团员,在班上我担任团支部书记科代表等职务。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入中学一以来,我始终秉承“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理念,以昂扬的学习精神和极高的工作热情,出色地完成学业和分内的工作,并获得老师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在与人团结互助之后,让我在各方面成长了许多,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未来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记得在上一届的篮球比赛中,我是拉拉队队长,带领同学们坐在篮球场四周,为我班的男篮队员助威呐喊。“一班,加油!”“一班,雄起!”“八(一)八
(一),勇夺第一!”一声声响亮的口号,好像为男生们注入了兴奋剂。只见他们在场上个个生龙活虎,灵活传球,勇猛奋战,比分节节升高。中场休息时,我又带着女生为他们递水、递手帕。可是好景不长,下半场比赛开始不到5分钟,意外发生了!我班的一主力队员,在奋力接住一个高空球后,落地未稳被对方队员“弹”出了场,呈痛苦状蜷缩成一团。见此情况,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上医院!便立刻搀扶着他去离校最近的医院,路上我不断询问他伤到了哪里,情况如何,得知其腿磕伤并无大碍后,我长舒了一口气。见他步履艰难,我毅然决定背着他上医院,同时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类的话不断安慰他。包扎完毕回到学校,他竟然忍痛继续上场,好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最后,我班以两分之差险胜。那一刻,场上响起了雷鸣班的掌声和欢呼声,那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的鼓励和赞扬。那一刻,我也深深地明白:只要团结一致,信心百倍,成功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一个班级,只有团结才能心聚;反之,如果人心涣散,班级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每到考试之前,同学们的心情都异常紧张,各自都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段时间,我号召班上各科成绩拔尖的同学,主动帮助成绩后进的同学,在班级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学有了学习上的困难,我每次都一遍遍、不厌其烦耐心地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为了帮助同学,我牺牲了自己大量的学习时间,以致自己的成绩也出现了小幅下滑。不过,可喜的是,每次班级总体成绩都稳居年级第一。是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要努力发扬自己的团队精神和互助观,确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思想。相信在我们打中人的努力下,团结互助之花定然会绽放于校园,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响美妙的交响乐!
第二篇:潘玉俊先进事迹
潘玉俊先进事迹
二蜡厂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潘玉俊先进事迹
潘玉俊是石蜡成型工段成型一班班长,参加工作21年,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以身作则,在班组工作中,严抓敢管,组织班组生产有方,发挥出班长的带头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他是个多面手,在冷冻、操作、包装线、叉车等岗位上游刃有余,只要有缺岗的,他就顶得上。一个班次两套成型机,他上下跑个不停,无论是成型机出现小故障,还是其他辅助设备出现一般故障,他都能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潘玉俊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他不断钻研,对整个石蜡成型工艺流程了如指掌,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他都能凭着积累的技术技能解决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人们常说“兵头将尾官不大,但责任重大”,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员工的喜怒哀乐、工作热情、一举一动,最能直接反应在实际工作中,身为班长的他,率先重范,每项工作冲在前,以自身的行动调动班组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当值石蜡成型量大增,生产大忙之际,这给身为班长的他带来了一定压力。他以一名员工的责任感,爱岗敬业,抓班组安全管理,增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抓班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合格率;抓石蜡成型产量,精心组织安排,使班组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强岗位巡检,成型机的运转。只要上岗,他便忙个不停。有时设备故障,需停机较长时间,他就带领班组人员人工码垛;干大箱时又搬蜡板,又开叉车,干完后接着叠纸箱,套袋子;设备运行不稳定时他亲自调整;交接班前,清扫设备和现场卫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班组员工有想法时,他能做好思想工作;员工有困难时他帮助解决;出现的违章违纪行为他能抓敢管。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今年1月份到10月份,他所在班组的石蜡成型包装量为14718吨,月平均产量1471.8吨,日平均147吨,名列五个班第一名,为公司创收做出了贡献。
“打铁就要比铁硬”的自强精神是潘玉俊工作的座右铭。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鞭策下,他以自身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员工的信任和好评,称得上是一名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
二蜡厂 2011年11月11日
第三篇: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昨天,我和室友们去看了潘玉良的画展,回来后更想了解去了解这个传奇画家的一生,花了点时间把电影《画魂》看了。
虽然在电影《画魂》中认识到潘玉良,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了解更应该是透过她的作品。潘玉良(1895—1977年),原名陈秀清,江苏扬州人,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法、英、德、意、美、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潘玉良的艺术创作涉足白描、彩墨、雕塑、版画等诸多领域,以油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她的作品受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合中西于一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于一个画家而言,潘玉良的艺术功底相当深厚,在展出的多幅速写中就可以看出来,她对人体的形态的掌握非常有火候。而她在油画作品中也对人物的神态把握得相当到位,有些比较写实,有些比较夸张,有些甚至有那种野兽派的作画风格。在寻求画家的自我风格中也在慢慢的尝试,从线条的勾勒逐渐转化为运用色彩面的分割。在画面效果上,很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在背景上习惯于层次的处理,有些用远处的景色拉开层次,有些用远处的小细节给画面增加一种层次感,细腻而精致。“这是古典唯美的经典作品。”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黄秀英说,“不仅是技巧的表达,更是她情感的表达。这是潘玉良对自己的期许,她的出身一直被人诟病,但她却显得如此优雅和高贵。”
情感浓郁的自画像、色彩明丽的风景画、线条细腻流畅的人体画„„在浙江美术馆4、5、6号展厅,潘玉良来源于“彼岸”又融入“彼岸”的画作把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合为一,又把她对中国艺术的诗韵才情和西画艺术的色彩领悟呈现无遗。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从巴黎街头景象、乡村风光,到大
自然中悠游自在的动物都成为她绘画的素材。从她的风景画中,感受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她的静物画里,领悟到她对塞尚形式主义的认识;并在她中后期创作的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中,领略到她对野兽派色彩的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融入色彩纷繁的西画中,使她的油画作品带有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潘玉良的画作中,有很多母子同乐的图画。通过这些画不难感觉到潘玉良浓浓的母爱。她是爱孩子的,向往孩子的,但是由于她的特殊人生经历(13岁曾被卖到青楼),她为了避免孩子在出生时蒙上莫须有的东西,她拒绝生孩子。同时她为了表达对她逝去的丈夫(从青楼赎回她)的感谢,她也终身未再嫁他人。这些都说明了潘玉良的保守与正直,同时也体现在她的画作中,那种端庄和文雅。
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她对色彩的运用是相当丰富的,可能是出自于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热爱,画作多出现红、黄、绿、蓝这几种中国艺术中常用的鲜明颜色。相当大胆的运用对比色,使整个画面非常绚丽,有些颜色还类似粉蓝、粉红、粉绿,使整个画面很和煦,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即使是在对国外的生活人物的描绘中,也大胆用色,就算在主要的画面上不能用色,也会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绚丽的围巾,华丽的椅子,缤纷的洋伞„„很美、很快乐。而在若干静物的作品中,潘玉良对花的喜好是很明显的,不过我更喜欢的是插花的瓶子和桌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花瓶的图案和色彩都不会雷同,有动物的、有花卉的、有朴素的、有透亮的、有华丽的„„让人眼花缭乱。而桌布也非常的美丽,配合着静物,有繁星一样的碎花、充满对比色的条纹、类似少数民族的图腾,有动物的百态(蝴蝶居多)„„和整个画面相得益彰。另外,在人物的处理上,有些女性的衣服也别有心思,比如有一件衣服上,乍看是一些碎花,其实是一个蝴蝶衣,而且里面的蝴蝶全都长得不一样,可见画家的心思谨慎而细腻。艺术总是相通的,潘玉良
要是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我想她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时尚大师。
潘玉良艺术上的自我完成应该得益于她温良的教养与敏感的气质。当然,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蒂斯的影子,德兰的影子,博纳尔的影子,甚至有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影子。(她到过前苏联。)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她的油画作品中却只留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粉彩瓷画的影子。最终,她没能成为一位大师,但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潘玉良的画可能是属于小众的,她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情调,但是却不能磨灭她的艺术价值。“艺术乃人类之生命,现代之作家应求现代艺术来慰藉现代之人类”——这是蒋仁在潘玉良的某幅素描上留下的。也许这是对潘玉良作品的最好诠释。
第四篇:孙德玉主持词
1.开场词:今天是个好日子,此时此刻,一对新人将在这里宣示他们的爱情约定,共结连理,完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1+1=1的家庭组合。从此,户籍管理机关将马上增发一个户口簿;今天,他们将从这里开始,踏入心仪已久的二人世界,努力完成一道连小学生都不会判错的算术题:1+1=3的人生方程式,为中国十三亿人口贡献他们的力量。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如果说婚姻是人类的伟大文明,那么婚礼就更是这个文明里的最璀璨的明珠,而这颗明珠因为一对新人存在而显得庄重、神热烈、喜庆。今天,新人在这里举行婚礼,这里是新婚的殿堂,这里是喜庆的海洋。我们为友谊而来、为喜庆而来,让我们把掌声响起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我们对他们对真挚的祝福!
2.兄弟姐妹团入场: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新郎新娘的好兄弟好姐妹们入场!俗话说红花配绿叶,才子配佳人,希望今天新郎新娘的这份喜庆也能传递给你们。
3.新郎入场(仪式手捧花):那么此时此刻,就让我们把最衷心的祝福化作最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白马王子刘卓果闪亮登场。朋友们,新郎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今天,我们的新郎,要比平时任何一个时候更感受到幸福,更显得英俊潇洒,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欢呼声为他加油、喝彩!
新郎的手中拿着一束像征着美满幸福的鲜花。此时此刻他要把这束花交给他一生至爱的女人。
4.新娘父亲与新娘入场: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聚焦在那道神秘的幸福之门。看,我们美丽的新娘在她挚爱的父亲的陪伴下,将以最美丽的方式圣洁出场。在女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男人对她至关重要,一个是给了她生命,负责她前半生幸福的父亲,另一位是给了她爱情,肩负她后半生幸福的丈夫。今天父亲要亲手把女儿交给刘卓果先生。
新郎,现在你可以去迎娶你美丽的新娘了。此时此刻,新娘的父亲将把爱女的手交付给新郎,完成爱的交接,感谢新娘的父亲。
5.新郎走向T台向新娘献手捧花,两位新人一同步入舞台:也真诚地祝福父亲,祝福你多了一个儿子,此时此刻,新郎终于和自己心仪的女孩牵手了,我们看到新郎将要单膝跪下,把清晨刚刚采来带着露珠的玫瑰送给爱慕已久的新娘,亲爱的朋友们,良辰吉时已到,让我们带上美好的祝福,送上最美的心愿,伸出热情的双手,有请一对新人携手登上爱的礼台!
6.新人交换戒指(伴郎、伴娘辅助拿戒指):此时此刻,这对新人已经到了我们幸福的婚礼舞台,他们内心一定是激动的,喜悦的。两位新人看上去那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卓果、黄琳你们看,今天这么多的亲朋好友来到了你们的婚礼现场,送上了真挚的祝福,所以你们今天要当着大家的面,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请你们把爱的承诺化做信物,亲手送给你的爱人。有请圣洁的伴娘为新人呈上爱的信物。(互带信物)
新郎新娘,请把你们带有信物的两只手高高地举起。请大家见证,从此他们有了一个名字叫幸福。
7.揭面纱 互吻:我们衷心希望你们记住今天彼此的诺言,永远把对方当成手心里的宝!接下来请新郎为新娘掀起面纱,同时也象征掀起了崭新、辉煌的一页。现在请你们拉紧你们的双手,拉近你们的距离,深情相拥,热情的相吻。现场的所有来宾请你们用掌声和欢呼声告诉一对新人,他们到底有多幸福?
谢谢大家的掌声,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再次祝愿两位新人真爱一生,真爱永恒!
今天终于成为眷属,在这里我要代表来宾朋友们采访一下两位新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们的嘴唇跟嘴唇战斗过吗?
8.月老致辞:我一提这个问题大伙就乐,乐什么呀? 好,说归说,笑归笑,大家今天除了来祝福小两口,还得做他们爱情和婚姻的见证人。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两位新人的月老,××先生,上台为两位新人证婚!
谢谢证婚人的精彩证婚。掌声欢送一下,谢谢。
9.男方父亲上台致辞入席、女方父亲上台致辞:朋友们,当大家把祝福的掌声送给一对新人的那一刻,我特别的注意了一下,有这么几位老人呀,他们用一种特殊的眼光,一直在默默的注视着他们,那目光中,包含着深深的祝福,那目光包含着深深的关爱;在这祝福关爱的目光后面我似乎又发现了一丝丝疑问,那疑问的目光似乎在说,孩子们,人生的路长呀,它不会永远是阳光灿烂,它会有风,它也会有雨呀!那么是什么人对他们有如此关爱哪?这就是他们的爸爸和他们的妈妈。两个新人特别的跟我说呀,说在今天这个日子里面,什么内容都可以简化,什么仪式都可以减少;一定要给他们的爸爸妈妈进行一个特别的仪式。什么样的仪式哪?那就是请双方父母上台讲几句叮嘱的话、祝福的话、感谢的话。
10.新人致感谢辞
11.切蛋糕 倒香槟酒 有请新人移步到蛋糕塔前,双手同握,共同在蛋糕上留下今天历史的一刻。2015.6.21祝愿我们的新人和所有的来宾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生活甜蜜圆满。
朋友们,今天我们都是来喝喜酒的,喜宴不能没有喜酒啊。曾经有人告诉我,每当一瓶香槟的开启,一定有一位女士在微笑。接下来有请新人用心注满这水晶香槟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的世界。
现在,幸福的香槟已经满溢而出,请在场所有的男士关注一下身边的女士,是否微笑?同时请现场所有的来宾,都来感受这份爱,愿你们的爱情浪漫无边,送给你们一生最美好、最绚丽的幸运!
12.交杯酒 全场共同举杯 让我们,围着圆圆的桌子,举起圆圆的杯子,把这圆圆满满的祝福带给新郎新娘。请全体嘉宾端盏举杯,为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干杯!
13.新娘抛手捧花 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两位新人大喜的日子,同时,两位新人也衷心的希望今天所有的来宾都能生活得幸福美满。他们要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喜悦。下面一个环节就是抛花球了。新娘将送出手中的花球,谁接到了,谁就将是下一个得到幸福 的人。而且也将收到新郎新娘最美好的祝愿。
恭喜这位XX,你今天十足沾到了新娘新郎的喜气。下一个迈入幸福的人就是你。
14.新人退场
好的,在这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亲朋好友,祝愿两位新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伴一生!两位新人,幸福就在前面,请你们踏着这条星光大道,向着幸福出发!刘卓果、黄琳结婚大典礼成,朋友们,掌声响起!
亲爱的朋友们,在您的关注和祝福中,一对新人的结婚大典圆满礼成。这幸福的一家人在这里对所有来宾的盛情光临和祝福表示深深的感谢!在此我也送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尽天下美味不要浪费,下联是:喝尽人间美酒不要喝醉。横批是赵本山的一句至理名言:吃好喝好!那么最后呢感谢供销大酒店以及久负盛名的嘉鱼金喜婚庆公司的筹办。谢谢大家的捧场。
第五篇:孝德材料刘玉
朱晓辉:伺候病父十二载 青春无悔显美德
朱晓晖,女,1972年出生, 绥芬河市绥兴社区居民。
2002年起,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2年。百善孝为先,朱晓晖几十年如一日,以其拳拳的行动,感动了社会,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2年,朱晓晖的父亲朱天然患上了弥漫性脑梗,生活不能自理,生意做得正红火的朱晓晖毅然放下决然了手中的生意,始了在家照病父的人生之路。
照顾病人是件细活,琐碎而劳累。为给病中的父亲做上他宜于吃的饭菜,从没有做过饭的朱晓晖也扎起了围裙,一点一点地学着做各种各样的饭菜,而且要想着法子把饭菜给父亲喂进去。没有吞咽功能的父亲,吃一口要喷出很多,经常是弄得她满脸都是饭,满身都是饭,可她没有放弃,还是硬生生地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一喂就过去了十二年之多。
十二年如一日,朱晓晖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凌晨三点钟,生物钟已经停滞在这个时刻的朱晓晖,再也睡不着,她起身看看老父亲,为他换下脏衣裤,听他吱吱呀呀地说上几句话。四点钟,她开始打扫房间,五点多钟时,屋内已经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12年了,她似乎已经习惯了换洗父亲的脏衣裤,习惯了三个小时的睡眠和五点之前完成所有的家务。
上午,她精心的安排着。夏天的时候,她会把父亲背到轮椅上,带上父亲爱吃的面包和水,推着父亲开始上路,这经常被父亲称谓“轮椅上的自驾游”。父亲迎着阳光的脸略有些红晕,也有些陶醉的样子。面对着所有看见的人,他都会用那含混不清的语言说着:“我们去自驾游。”父亲有时还会唱上几句。只要城市里有新变化的地方,就先去那里。雨天,朱晓晖会陪着父亲在家挑着豆子,红豆,白豆,绿豆放在一起,让她父亲挑,锻炼他的运动能力。有时父亲不高兴,会把豆子弄得满地都是,她一粒一粒拣起来,还要说:“我爸这次会好好拣,然后去给买蛋糕。”
下午,给父亲喂完饭,她安顿父亲睡午觉。然后,她要把父亲上午尿的裤子一一清洗干净。她父亲经常会把大便拉到裤子里,她也要给父亲换裤子,擦身子。把父亲擦干净后,再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用床单绑在轮椅上,放在阳光下晒太阳。有时,她也会给父亲念上一段书,父亲也会跟着念着。合着夕阳,她边用着疲惫的嗓音给父亲唱,边准备着晚饭。正因为她的细心照料,在父亲患病的12年里,没有得过褥疮。
晚间,朱晓晖拿着凳子就坐在父亲的病床边,看守着父亲。父亲一有声音,她就立马给他翻翻身,转动转动脚。或是和父亲说上几句,父亲就又安静地睡去了。午夜12点,朱晓晖给瘫痪的父亲最后一次换完尿布后,拖着困倦的身子再次爬上床,所谓的床,不过是由两
父亲睡得安稳些后,朱晓晖才和衣而睡。
就是这样,朱晓晖每天像个陀螺似的,忙完这样忙那样。侍候父亲的活一个接着一个,黑白得不到休息。父亲有病的12年里,她给父亲喂饭,洗脸,洗澡,按摩,洗衣服,做饭,和父亲聊天,陪父亲去医院治疗,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12年来,她的头发白了,人瘦了。时光,就在朱晓晖精心照顾病中父亲的其间里流水一样逝去了,朱晓晖也到了人生的不惑之年。
为给父亲治病,朱晓晖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居住的房子也卖掉了,并且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如今,朱晓晖和父亲居住在环保局家属楼的车库里已经12年了。在不足20平米的小屋内,有一个阁楼,那本是朱晓晖的卧室,楼下是瘫痪的父亲和一张破旧的老式铁床,为了照顾父亲方便,朱晓晖几乎没有在阁楼上休息过。
久病致贫,因给父亲治疗,朱晓晖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给几个学生补课来勉强维持生存。而她自己更是省吃俭用,甚至多年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她捡菜市场扔下的菜,穿邻居、友人送的甚至是垃圾箱里捡来的衣服,曾连续吃了四年的咸菜。从她父亲患病到现在,每逢除夕,她和父亲没有吃过一顿饺子。因为长时间不吃肉,朱晓晖现在已经对肉过敏。
但朱晓晖仍无怨无悔,她没有放弃给父亲治疗,只要听说什么方法能治好,她就想办法去尝试,吃药,打针,按摩,针灸,所有能想到的她都用过了。12年里,为了帮助父亲恢复,80斤的她背着160斤的父亲往返于纪念碑附近的沙场练习“摸爬滚打”,父亲的每一点动作的恢复,都是她内心的感动。2007年,轮椅代替了双肩。她陪父亲看黄河大桥、立交桥的落成,推着父亲去天长山水库去世贸、去感受早晚集市的热闹,让父亲放松心情。在朱晓晖心里,她认为这些都是儿女最应该做的,从前,父母疼爱她,现在是她反哺之时。朱晓晖总是说,“不就一个爹妈,我还怕失去照顾他们的机会”。如今,父亲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仍然在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邻居们也都夸朱晓晖是个孝顺的好女儿。
朱晓晖还是个文学爱好者,每天除了照顾父亲,她还抽空阅读,阅读是她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而照顾父亲是她甜蜜的负担。十几年里,在阅读中,她还坚持写作,并且发表了不少散文和诗歌。
家里的事情这么忙,这么累,可朱晓晖还不忘回报邻居们的情,谁家的孩子需要临时照顾就给她送去;谁家的老人需要测血压,她就上门去测;谁家晾晒的衣服下雨忘记拿回来了,她就悄悄地帮助收拾起来;小区的排水管堵了,她不嫌脏,就主动地掏好;小区里堆满了装修后剩余的垃圾,她就主动清理。邻居们见了都说太好了!她不但照顾老人好,为了我们的小区做了不少好事,真是不容易呀。一个男人做不了的事,她一个女人都扛下来了,小区里有这样的人,真好。
当地一位大夫说,自己的亲人患的是脑梗,不过维持了6年,而晓晖的父亲是弥漫性脑梗,却创下了10余年之久的奇迹,真是不容易,真是奇迹。
道路漫漫,朱晓晖的这种反哺之情,还在继续着,还在延伸着。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201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一、王丹
性别:女
年龄:14岁
地区:吉林
八年前,王丹跟随父母来到天太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平房,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就靠爸爸打零工维持生计。2010年,不堪重负的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从那时起,妈妈开始拖着病弱的身子四处打工,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得母亲再一次倒下。
看着病榻上的妈妈,当年还不到10岁的王丹急了,她偷偷找到一家绢花店,哭着央求老板收下自己。老板拗不过她,让她做相对轻松的扎花工作。扎两朵花给三分钱,一天要扎上四五百朵。那年暑假,王丹每天从井里灌上一瓶水揣在兜里,告诉妈妈自己去找同学玩。假期结束后王丹赞了47块钱,40块钱给了妈妈,剩下的7块钱买点苹果
买点菜。妈妈知道过后说什么也不让王丹再去打工,身体稍微好些,她就帮人种树、扒玉米,打扫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是,为了贴补家用,每次下过雨后王丹都会顺着小路抠上一两公里去捡钉子,用一斤钉子换七毛钱。
然而,2011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对母女身上,小王丹突然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叮嘱她要好好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懂事的王丹总说自己不累,每天变着法儿地帮妈妈干活。在妈妈和医院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王丹的身体慢慢康复了。2012年夏天,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化九中,花费一下子增加了,妈妈的病也三天两头地犯,王丹除了捡废品,更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说现在自己只想长大,好为妈妈分担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二、张俊
性别:男
年龄:12岁
地区:河南
来自德亭镇杨湾村的农家少年张俊,阳光开朗,稍显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稳重。而谁又能想到这个农家少年背后的故事: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这是小张俊最令奶奶感动的一句话。星期天,当同龄的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篮子到山里采药去了,黑药、柴胡、党参、血参、天麻、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张俊眼里都是宝贝,除了到山上挖药,捡拾垃圾也是小张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放学
村子里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拎着编织袋捡拾废品的张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进来,只要一有时间兄弟俩就拎着编织袋出门了。
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对应方格上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是张俊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
三、梁荣
性别:女
年龄:5岁
地区:内蒙古
梁荣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血管瘤,两岁多时,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后爸爸离家出走,小梁荣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梁荣和妈妈生活在只有10多平米的出租屋里。以前,梁荣的头上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血管瘤,去年在当地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通过手术切除了,后来,小梁荣又在大家的帮助下上了幼儿园,妈妈谢清丽识字不多,得病后记忆力也不大好,经常把药记错。小梁荣在幼儿园学了汉语拼音后,就用字母帮妈妈做标记。懂事的小梁荣总是把妈妈给她买零食的钱用来买一些生活用品。偶尔买了一块口香糖,也要分着吃上好几天。一个鸡蛋,母女俩一人一口,要吃十几口才能吃完。有时候妈妈的手用不上劲常常在剥土豆皮时,把土豆掉在了地上梁荣会抢着吃掉在地上的土豆。
四、梁维月
性别:女
年龄:16岁
地区:甘肃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
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五、许卓婧
性别:女
年龄:11岁
地区:天津
许卓婧6岁时母亲突患乳腺癌,变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为了支付医药费,许卓婧的父亲开始外出打工。爸爸是长途车司机,常年在外出差,全家都要靠他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而妈妈则选择了在家保守治疗。当时年仅5岁的许卓婧看着病重的妈妈、劳累后变瘦的爸爸,她意识到自己要自立起来,主动承担了买菜做饭、洗碗洗衣、照顾妈妈的重担。
许卓婧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要练琴,2012年她在全国少儿小提琴独奏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14年许卓婧的母亲因病情恶化使得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许卓婧的妈妈想把女儿送到外婆家住,但是许卓婧坚决要留在家里照顾妈妈。病痛让母亲难以入睡,许卓婧每天晚上都会站在妈妈的床头拉小提琴哄妈妈睡觉,每当妈妈睡着都已经凌晨两三点,她说只要有自己和小提琴的陪伴妈妈就能战胜病魔。
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许卓婧总是积极乐观,她正在学习谱曲,她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想给妈妈写一首曲子,想用琴声带帮助妈妈早点好起来。
六、钟岳峰
性别:男
年龄:15岁
地区:辽宁
2007年,车祸导致钟岳峰的父亲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的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奶奶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岳峰的妈妈没有固定工作,每月房租及买车时欠下的债务,仅靠母亲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爷爷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受伤之后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儿子的肺腑之言坚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岳峰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说:“爸,妈妈整天为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细心
”从此,父亲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为缓解父亲的烦闷,钟岳峰经常给父亲讲故事。6年来,他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水、捶腿按摩、收拾大小便、调整躺卧姿势。每次遇到要为父亲清理大便,他总是跟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他主动学习做饭、做菜、洗碗,每件事做起来都井井有条。在听说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他还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全部69块钱零花钱。
亲朋凑钱给爸爸买了台电脑,为了让爸爸使用电脑方便,岳峰用平时在工地废料堆或垃圾站捡来的材料,自己动手给爸爸特制了一个电脑架。有了电脑能上网,足不出户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七、游柘楠
性别:女
年龄:10岁
地区:湖南
在湖南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住着,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时手臂神经断裂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妈妈又在三年前去世,为了养家爸爸经常起早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岁的游柘楠是大姐,虽然楠楠已经十岁了,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点,7岁的妹妹都会和她一起在社区里卖报纸。楠楠说如果运气好,一早上可以卖出30多份报纸,能有15元的收入。
自从妈妈去世后,楠楠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楠楠说妈妈刚走的时候,小弟和妹妹经常会睡觉的时候起来哭着找妈妈,那时候她也哭,三个人一起哭到天亮。但是现在的楠楠已经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龄人少有的坚强。现在楠楠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身边。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虽然身有残疾但为了养家再累再苦的活都会接。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况反应给社区。最终社区帮助爸爸楠楠家附近开一家店,这样既能照顾三个孩子又能有稳定的收入。只有十岁的楠楠照顾着弟弟妹妹,帮助爸爸创业。在生活上楠楠没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八、袁德旗
性别:男
年龄:11岁
地区:安徽
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起床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
小德旗习惯了拖着垃圾车走街串巷,不怕脏、不怕累,就怕有些死角扫不干净。每天打扫卫生,他还可以沿路捡一些塑料瓶。忙碌一上午,祖孙俩能挣30块钱。小德旗深知每一分钱来之不易,他喝的水都是街对面的医院打来的。小德旗得知女贞树结的果子可以当中药,用来治疗高血压,所以他每次都要采一些回去。
许多好心人都向德旗家伸出了援手,现在一家人住的是政府安排的廉租房。去年11月,袁德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拥有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但现在他又回到了老家亳州,他说:“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家呢,我走了谁来替奶奶扫地,谁来照顾爷爷,所以我要留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
小德旗希望爸爸在狱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和他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好让他们安享晚年。而在一篇日记里,小德旗也一笔一划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快快长大!
九、向娜
性别:女
年龄:14岁
地区:湖南
在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
三个月前,爷爷心脏病住院,为了不耽误她学习,一直瞒着向娜。得知爷爷住院的消息后,向娜把学校的免费午餐送到医院,而自己每天就靠喝水填饱肚子。向娜说,以前爷爷身体好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家里的农活都是爷爷在承担。这些年来,爷爷的善良和言行也一直在影响着她。(www.xiexiebang.com)向娜知道,爷爷最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影响孙女的学业,所以不管多苦多累,向娜都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成绩在全校也一直名列前茅,家里墙上的奖状,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爷爷。
向娜说,爷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现在爷爷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过好晚年的生活。
而对爷爷的这份爱与感激,都珍藏了这位14岁苗家女孩的日记里:“亲爱的爷爷:是您教会了我面对挫折不要后退,是您告诉我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人应该有颗
真诚的心。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困难,我并没有屈服,因为有您的陪伴,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十、吴金棋
性别:男
年龄:9岁
地区:黑龙江
吴金棋刚满一岁时,父母离异各自出走,从此不再和家里联系。靠着爷爷奶奶拉扯长大,小金棋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替他们分担家务。
小金棋的家到学校有七八里路。按照规定应该住校。但因为金棋的奶奶是聋哑人,爷爷的腿有残疾又患有胃病,他担心一旦遇到什么事,家里没有一个能跑腿传话的人,所以三年来,小金棋每天都坚持回家。这几年,爷爷养了一些鸡和鹅,通过卖鸡蛋、鹅蛋贴补家用。整个暑假,小金棋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帮着喂鹅、养鸡。除此之外,每天趁着天刚刚亮,9岁的吴金棋还会到离家不远的树林里采蘑菇。小金棋不仅担起了家务事,更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同时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学习。这几年,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
两位老人并不知道,在9岁孙子的内心,深藏着一个不敢跟他们说的秘密:“就是想爸爸妈妈回来,我再也不想看照片了。等他们回来我要跟他们拍一张新的照片,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因为怕爷爷奶奶伤心,小金棋很少在他们面前提起爸爸妈妈,但每当夜深人静,或看到同学们和家长在一起时,他就会忍不住地掉眼泪。金棋说,自己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即使爸爸妈妈不回来,他也一定会让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