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行业的发展(写写帮整理)
园林行业的发展
放眼中国,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园林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估计今后几年, 中国园林产业将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投入巨资进行环境建设,从住宅区的开发到城市公园的增多,园林行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行业兴盛, 预示着专业人才—那些既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 又懂“ 绿色经济” 经营管理的园林专业毕业生, 将风云际会, 全线飘红, 成为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人才。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前景
如今中国众多城市和行业都在大打“ 绿色” “ 生态”牌在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绿化及生态环境不仅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新追求, 也成为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新手段, “ 城市森林半岛” “ 湖岸花园”“ 都市氧吧”早已成为房地产广告的主题词与此同时, 多家企事业单位也在 “ 与城市环境协调, 让员工和客户舒畅”理念的指导下, 开始注重自家小环境的绿化和景观改造? ?其实,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理想的园林专业素来就备受社会推崇。世界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迈进, “ 让人在自然中生活, 让自然更贴近人” , 这就要求城市园林、城市绿地、大地园林及园林文化等学术造诣和设计水平更上一层楼, 促使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精人才也有着更强烈的呼唤。
不知道你是否是刚参加过高考的学子,下面是有关各个高校园林这个专业的情况,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我国, 园林专业也称做风景园林、景观学、观赏园艺、景观建筑等, 一般设立在综合、工科、农林、艺术等类别的院校中。院校性质不同, 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农林院校以风景园林、园艺为主, 工科院校以工程建筑、城市规划为主, 综合大学以园艺、城市规划为主, 艺术院校则更加突出艺术设计等特色。总之, 不同院校对该专业有不同的阐释和安排, 课程设置相异,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因为发展态势明媚、就业前景广阔, 国内众多院校纷纷开设或加强园林专业教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是基于风景园林规划和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两大学科而建立的, 专业特色主要是将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两大学科专业合二为一, 为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创造性地融人现代旅游学内涵。
同济大学开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年历史, 是中国建筑规划类院校中历史最长, 唯一坚持至今的风景园林类学科专业, 主要为文物、文化、旅游主管部门,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部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部门, 城乡环境保护部门培养掌握风景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景区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教学上侧重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突出其在建筑、造型等方面的特长, 毕业生可独立完成一般项目的从规划到设计的全部过程, 尤其是建筑设计和广场等硬质设计方面的能力相当突出。课程设置包括绘画、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城市规划、造型艺术、生态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施工与预算等, 具有典型的工科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拥有我国历史最悠久、学科建设最完善的园林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以生态、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和园林植物为综合基础, 掌握风景区、森林公园及各类城市园林的总体规划, 地形地貌设计, 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园林施工方面的高级园林综合人才。学制四年, 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该系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中有陈俊偷教授和孟兆贞教授两位院士。因为背靠深厚的农林学专业学科, 该校的园林专业在课程设是植物类和设计类并重,主要专业课包括生态学、园林艺术原理、绘画、设计初步、园林设计、风景区规划、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生态学、园林史等。
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走向的思考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生态设计不仅要调整好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要关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及栖息的地丧失”。设计师通过采取“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及能流和物流跟踪”等生态计算方式,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和关注,并尽可能的采用“保护、减量、再利用、再生”等手段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从而提高生态设计的综合效益。此外,还要考虑生态效果的评价,这是检验生态设计成败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会就要求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诸如大气、水质和生物学等受到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地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论及:“„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砦‟„文杏‟之盛,而冒托于辋川,不如„嫫母‟传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慎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迴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意思是说:园林的建造要因人因地制宜,假如本来没有崇山茂林的幽雅,而借用“流觞曲水”的美名,绝少“鹿砦”“文杏”的佳胜,而冒托“辋川别业”的雅号,正像“嫫母”涂脂抹粉,只能使之显得更丑。所以说造园如做诗文,必须文题相对,方能成为佳作,如果离题万里,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好文章。因而,景观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里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该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象,缺少含蓄美;或采用低俗的手段表达低级趣味的主题等等。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 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设计程序的变革 现代景观设计已不再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附属,而应该走在两者的前面,甚至是同步进行。惟有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要求,以达到改善全球生态的目的。此外,科学的设计程序也是现代景观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视日渐凸显,设计师从立项阶段即开始与委托单位接触,为委托单位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科学立项,科学规划设计和科学实施管理的高标准。本届交流会上北京多义景观设计公司介绍的“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即反映了景观设计程序的日益科学化的趋势。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第三,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去,创造出具有强烈艺术境界的景观杰作。例如: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受到60年代极简艺术的影响,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极简艺术特色的景观作品。本届交流会上研讨的一些项目也展示着设计者对景观艺术的追求,努力创造出高水准的景观作品。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并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素养”才能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和原理[J].中国园林,2001(6).[2] 景长顺.文化建园的哲学思考[J].中国园林,2001(1).[3](美)卡尔·斯坦尼兹.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J].中国园林,2001(5~6).
第二篇: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
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展望中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是值得探讨的。?
园林业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而就园林业的起源看,园林业起源于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开来的花卉和苗圃业,经过绿地和庭院建设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养护管理及其它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1]。中国的园林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WTO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
1.1 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统计,在建设部现有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26项。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共368项,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建立实施,为在推动我国园林整个行业系统高度协调统一,使我国园林行业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 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率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
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97个、园林城区4个。
近20年的迅速发展,园林行业自身日渐壮大并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约1.5万家,其中拥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127家,二级企业2000余家。全国有地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家,其中甲级设计企业48家,外资品牌设计单位10余家。物业管理公司4.5万家,花卉市场2397家。2005年全国花/苗农125万户,花卉苗木企业6.5万家,从业人员440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长10%、21%、35%。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园林行业结构也逐渐变化,行业内容不断丰富扩大。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很少,几乎都有自己的特点。近几年由于市场的扩大,如林业和工艺美术等也打破了行业界限,分别以生态和景观的名义进入风景园林的设计领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和其他专业如城市规划、建筑、旅游策划等有了更多的交叉和融合[ii]。大型的跨国公司的进驻,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国内企业共同分享行业市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1.3行业产值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城市化建设催生园林绿化大市场,园林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1500亿元左右。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650余个设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平均每年投资4741亿元,以平均20.5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351亿元,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16.42%,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达427亿元。
据2006年全国及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0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商品房竣工面积53019万平方米。若按1:2的容积率,50%的景观面积,200元/平方米的造价计算, 园林景观工程量在265亿元左右,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开发档次迅速提升,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旅游度假村兴建、企业基建和高校新建、搬迁,现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北京在郊区县立项拟建的休闲旅游项目34余个。仅以海南博鳌度假项目为例,园林工程就高达14亿元。据统计,我国每年旅游度假项目园林绿化工程量在50--80亿左右。
此外,我国的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仅北京市草坪的绿化面积就达21152公顷,而每平方米的养护费就大于6.5元。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约200-300亿,园林养护的市场前景看好。据农业部花卉产销数据库统计,至2006年,全国苗木产值267亿元,从2000年至2006年平均增长15.97%,高于全国GDP增速。我国每年园林设计产值达30亿元以上,并以10%的速度增长。
2、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代表这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
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建设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我国园林绿标准体系未能涵盖风景园林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专业领域,难以真正反映行业的结构和特点,尤其在资源和生态区域等方面的关注不够。有的领域发展快,标准比较全面,有的领域标准少,例如花卉领域标准多而全面,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管护标准却很少。有些标准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需要,比如,市场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设计以及风景园林师制度的确定等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改进。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行业标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2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业。协会可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组织效率,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协助政府实施园林国内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沟通,协调园林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加强与国际联系,帮助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基本没有或尚缺乏能统合各方面的实力,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要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养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3 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园林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其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园林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具有普遍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促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iii]。
2.4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建轻养”现象,能有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日常维护上的投入,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一流”的效益[iv]。
3、与国际园林行业的比较
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却相对较晚,通过快速经济发展的带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看,同国外相比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像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总体目标是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与高水平的生存环境、景观质量,特别重视人的生存环境质量的“质”,而我们才刚开始注重环境质量的“量”。国外先进园林相对我国而言,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着高程度、完善合理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在新优品种、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上有着成熟的经验。而在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上日趋完善和成熟,例如,美国的园林景观工程产业已经成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数据推算,2007年美国园林景观产值达到582亿美元,其中,58%的产值来自于园林维护保养,35%的产值来自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来自园林设计。
4、我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园林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不管其内容与形式,还是服务对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变化。展望我国园林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1)风景园林市场逐步走向社会资本化。
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是明显的全民共享的公益事业[v]。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资本主要来源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辅。纵观发达国家园林绿行业资本市场,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资本市场。我国未来园林行业的发展,将是在政府引导前提下,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主要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园林建设领域,进行风景园林建设。
(2)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扩展,走向多元化设计
与过去十几年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等),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vi],将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协调为目标,逐渐走向生态设计、文化设计、区域设计、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3)“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关于“生态城市”的讨论,环保意识的深化,使人们对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如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等。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4)风景园林行业在后50年进入保护与建设并举时代。
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总目标是推进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人居环境。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合一”的时代,对我国整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以及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vii]。5 结语
总之,中国园林事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事业。随着中国景观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即将结束的中国加入WTO保护期,正是快速发展的园林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满信心,参与国际竟争,发挥中国园林的传统优势,做大做强整个园林产业。
第三篇:园林行业分析
园林行业分析
一.行业简介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绿化、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三大类。其中市政绿化主要指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小区休闲基地、生态湿地等园林工程或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等项目。地产园林主要是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小区、别墅、酒店、度假村等周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主要指通过人为购建植被,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开采后的矿场废址、开凿公路和铁路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进行辅助修复,从而使其逐步恢复或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目前,地产景观和市政绿化项目占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的80%以上。
二.行业现状
1.行业集中度低,变革正在酝酿
我国园林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体制出身和民营出身。一是由园林局下属事业单位改制设立的企业,它们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人才储备丰富,与政府部门有着历史渊源和广泛联系,在政府公共园林项目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受制于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该类企业在社会投资项目领域(如房地产园林行业)竞争力较弱。
而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通常将主营业务定位于市场化程度高的房地产景观等社会投资项目领域,该类企业凭借低成本、高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初始阶段,由于缺少政府背景,该类企业较少涉及政府公共园林工程项目,在企业逐渐壮大以后,此类企业也开始逐渐抢占大型市政园林项目等。
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2009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前50强占行业整体规模比重仅为12%左右,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均不超过1%。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和《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被调查的82家和102家园林绿化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分别为72.02亿元和109.38亿元,平均分别为8782万元和1.07亿元。其中,2007年营业收入超过三亿元的仅有5家,占102家企业总收入的18.02%,表明我国园林绿化企业整体偏小,少数企
业相对较大。
2.区域内竞争激烈,跨区域经营仅为少数
截至2010年6月23日,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411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全国各地区园林市场竞争并不平衡,绝大多数一级资质企业均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内分别拥有73、60、58、37、24家一级资质园林绿化企业,占到全国总数的61.31%,而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区)尚无一家一级资质企业。
根据《2006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82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48家在外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19家在外省市设立了4家以上分支机构,其中仅有3家(北京东方园林、广东棕榈园林、杭州萧山凌飞)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亿元。根据《2007 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02家被调查企业中,82家设立了分支机构,25家在外省市设立了4家以上分支机构。其中,仅有3家(广东棕榈园林、杭州开天、陕西红叶)年营业收入超过了2亿元。发展跨区域经营,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因素对主营业务的影响,有力分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经营风险。
3.上市破除资金瓶颈,行业格局有望蜕变
我国目前大部分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经双方约定,由发包方按照项目进度分期付款。业务规模的扩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周转状况。其中包括市场开拓和方案设计时的资金运用、投标中及中标后的保函及保证金的资金运用、主要材料备料的资金运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补充正常的周转资金(发包方支付工程款与承包商实际发生的款项支付之间往往存在时间差)以及完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后的质量保证金等。
由于园林行业资产结构主要为流动资产,难以抵押贷款,因此资金瓶颈是园林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障碍。而融资渠道单一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难,使园林企业很难快速发展壮大。这种“大行业、小公司”的局面有望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而改变。
目前园林工程每年市场容量2000多亿元,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和绿大地等已
先后上市。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形成了“南棕榈,北东方”的格局。棕榈园林的业务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东方园林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绿大地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云南省。由此可以看出西南市场区域性竞争激烈,还没有形成区域性龙头企业。
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公司融资渠道打通,资金瓶颈不复存在,人才也有望可以聚集,苗木基地得以扩大,接单能力将迅速提升,行业格局必然会发生巨大变化。更远得看,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落后小企业淘汰出局,并促使行业发生全面整合,从而出现若干大型公司。
三.行业前景
我国园林绿化水平在2001年开始迅速发展,一方面,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这是园林行业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外在动力。
1、政府公共投资稳定增长,市政绿化发展前景光明
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是至关重要,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生态建设等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感,而且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将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大园林绿化的投入。其中园林绿化投资占到35%以上。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1年的163.2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49.90亿元,8年间增长了近3倍。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先后出台了国家园林城市(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评审办法,并分别以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居住区绿化面积、园林式居住区占比、园林绿化达标单位、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市森林自然度、水岸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作为考察内容,督促各个城市(区、县)加大绿化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园林、绿化建设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申请相关称号的城市(区、县)越来越多,直接带动了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2、房地产园林快速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房地产园林景观是衡量生活品质的新标杆,也成为当前开发商给地产项目增加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园林设计的创意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能够使园林景观有持久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成为了楼盘包装的主要卖点,往往能够带来“投入一元、回报五元”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的驱动下,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投入越来越大。
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非常迅速,与之相伴的是房地产景观、星级酒店和别墅园林、旅游度假区的投资力度加大。同时,随着房地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良好的景观园林建设能够大幅提升房地产项目的价值,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园林景观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地产项目配套的景观园林的投资占地产总投资额度的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和星级酒店的比例略高,达到2-4%。2001年到2009年的9年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额度从7736.4亿元增长到36231.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68%,而同时期的公共园林绿化投资复合增长率为21.82%。房地产景观园林等社会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并超过公共市政园林建设的总投入 截止2009年,中国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房地产投资额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计算,房地产投资高达16万亿元,对应1600亿房地产园林投资的市场空间(按2%的比例)。因此中国房地产园林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3、政策赶不上变化,园林标准将越来越高
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一次直接对城市绿化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和管理,将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随后,建设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1992年)、《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1995年)、《城
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1995年,2006修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2000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2006年)等配套的部门规章和相关规定。
更进一步,这些政策也对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景观园林行业的发展。
第四篇:园林行业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开始发展,并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
我国园林绿化水平在2001年开始迅速发展,一方面,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这是园林行业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外在动力。
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契机。近年来各级市政部门对市政园林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继续发展壮大,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动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改善。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在绿化环境方面差距巨大,这也表明园林行业的投资和发展仍将持续。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均绿地面积都在20-40平米,高的达到了60、70平米。而我国2012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11.8平方米;在城市绿化覆盖率方面,美国主要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在60%左右,2012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2%。结合以上两个指标,我们认为我国绿化水平仍明显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
我国城镇化和绿化水平提升之路方兴未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驱动园林投资的“政绩”作用在“十二五”发展民生的大背景下会更加重要。结合政策支持因素,参考“十二五”的绿化目标,我们认为中国未来5-10年仍将在城镇化和绿地指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高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园林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联以及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必要发展条件,然后分析了行业发展各项环境条件及行业发展综合状况,接着对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及苗木绿化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对国外园林绿化的模式及经验做了借鉴分析,接下来对行业企业的竞争及运营进行了独特透彻的分析,然后重点对投资风险、机会及防范提出建议,并对前景趋势做了科学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商务部、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园林绿化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五篇: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
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展望中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是值得探讨的。
园林业是以建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而就园林业的起源看,园林业起源于逐渐从农林业分工而独立开来的花卉和苗圃业,经过绿地和庭院建设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养护管理及其它服务在内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1]。中国的园林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WTO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
1.1 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早期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已颁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统计,在建设部现有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26项。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共368项,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建立实施,为在推动我国园林整个行业系统高度协调统一,使我国园林行业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绿化覆盖率34.38%,建成区绿地率30.27%,人均
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97个、园林城区4个。
近20年的迅速发展,园林行业自身日渐壮大并逐渐走向成熟。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约1.5万家,其中拥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127家,二级企业2000余家。全国有地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家,其中甲级设计企业48家,外资品牌设计单位10余家。物业管理公司4.5万家,花卉市场2397家。2005年全国花/苗农125万户,花卉苗木企业6.5万家,从业人员440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长10%、21%、35%。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园林行业结构也逐渐变化,行业内容不断丰富扩大。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很少,几乎都有自己的特点。近几年由于市场的扩大,如林业和工艺美术等也打破了行业界限,分别以生态和景观的名义进入风景园林的设计领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和其他专业如城市规划、建筑、旅游策划等有了更多的交叉和融合[ii]。大型的跨国公司的进驻,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国内企业共同分享行业市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1.3行业产值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城市化建设催生园林绿化大市场,园林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1500亿元左右。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650余个设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平均每年投资4741亿元,以平均20.5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351亿元,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16.42%,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达427亿元。
据2006年全国及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0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商品房竣工面积53019万平方米。若按1:2的容积率,50%的景观面积,200元/平方米的造价计算, 园林景观工程量在265亿元左右,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开发档次迅速提升,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旅游度假村兴建、企业基建和高校新建、搬迁,现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北京在郊区县立项拟建的休闲旅游项目34余个。仅以海南博鳌度假项目为例,园林工程就高达14亿元。据统计,我国每年旅游度假项目园林绿化工程量在50--80亿左右。
此外,我国的园林绿化养护市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仅北京市草坪的绿化面积就达21152公顷,而每平方米的养护费就大于6.5元。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约200-300亿,园林养护的市场前景看好。据农业部花卉产销数据库统计,至2006年,全国苗木产值267亿元,从2000年至2006年平均增长15.97%,高于全国GDP增速。我国每年园林设计产值达30亿元以上,并以10%的速度增长。
2、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代表这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建设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我国园林绿标准体系未能涵盖风景园林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专业领域,难以真正反映行业的结构和特点,尤其在资源和生态区域等方面的关注不够。有的领域发展快,标准比较全面,有的领域标准少,例如花卉领域标准多而全面,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管护标准却很少。有些标准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需要,比如,市场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设计以及风景园林师制度的确定等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改进。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行业标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2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业。协会可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组织效率,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协助政府实施园林国内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沟通,协调园林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加强与国际联系,帮助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基本没有或尚缺乏能统合各方面的实力,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要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养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3 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园林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其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园林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具有普遍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促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iii]。
2.4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建轻养”现象,能有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日常维护上的投入,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一流”的效益[iv]。
3、与国际园林行业的比较
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却相对较晚,通过快速经济发展的带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看,同国外相比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像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总体目标是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与高水平的生存环境、景观质量,特别重视人的生存环境质量的“质”,而我们才刚开始注重环境质量的“量”。国外先进园林相对我国而言,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着高程度、完善合理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在新优品种、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上有着成熟的经验。而在园林行业市场化操作上日趋完善和成熟,例如,美国的园林景观工程产业已经成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数据推算,2007年美国园林景观产值达到582亿美元,其中,58%的产值来自于园林维护保养,35%的产值来自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来自园林设计。
4、我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园林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不管其内容与形式,还是服务对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变化。展望我国园林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1)风景园林市场逐步走向社会资本化。
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是明显的全民共享的公益事业[v]。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资本主要来源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辅。纵观发达国家园林绿行业资本市场,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资本市场。我国未来园林行业的发展,将是在政府引导前提下,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主要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园林建设领域,进行风景园林建设。
(2)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扩展,走向多元化设计
与过去十几年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等),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vi],将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协调为目标,逐渐走向生态设计、文化设计、区域设计、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3)“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关于“生态城市”的讨论,环保意识的深化,使人们对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如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等。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4)风景园林行业在后50年进入保护与建设并举时代。
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总目标是推进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人居环境。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合一”的时代,对我国整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以及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vii]。5 结语
总之,中国园林事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事业。随着中国景观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即将结束的中国加入WTO保护期,正是快速发展的园林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满信心,参与国际竟争,发挥中国园林的传统优势,做大做强整个园林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宏彬.园林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保护·园林, 2005(12)
[ii] 何舫等.风景园林职业化道路的缺失和前景.风景园林, 2006(5)
[iii]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