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3:2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第一篇: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历史课并不受学生重视,被视作“副”课,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枯燥无味,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所以我觉得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二、组织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促进能力的发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初中生有着好奇的心理,因此我们可以“顺水推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将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找出答案,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比较繁,导致学生厌学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将历史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历史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第二篇:“编写歌谣_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旧店中学 肖永生

一、课题的提出

2011年8月,我确立了“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校本小课题.即将每课的重点内容都编成顺口易记的歌谣,便于背诵和运用。在欣慰和满意的同时,也不能不让我想起刚刚开展课题研究时所遇到的困难,我的研究历程虽说算不上艰苦,但也足够让我边回味边慨叹了。

调入中学任教历史学科,单位是新的,同事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学科是新的,压力固然很大,当时工作热情也是非常高的,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中学任课不是历史专业毕业,学科知识贫乏,说句实在的,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我不会上历史课。我备课很认真,材料准备也很充分,但上课总感觉一环扣不上一环,各目之间知识联系不上,就像挎着一篮子鸡蛋,鸡蛋是好东西,但是哗啦一下倒在学生面前全碎了,我把课上散了。学生瞪着眼睛听,似乎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当时我很着急,就不断地听课学习,继续深入钻研,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抓住一节课的主干,再生枝发叶,让课堂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但新的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不管头一天的课堂气氛多么的热烈,学生多么投入,第二天一提问,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学生上课很认真,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呢?经过调查,我找到了答案,学生爱学不爱背,在学生眼中,历史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学科:首先,历史教材中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

优美的故事传说,有壮观的疆场战役,有神秘的人物传奇„„教师再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有论辩争锋、有探究研讨、有有趣的课本剧表演、有精彩的课件展示„„所以学生爱上历史课,但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就由轻松快乐转为头疼愁闷,因为重要历史事件,年代的记忆实在是难以对付,学生死记硬背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必然会淡化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二、他山之石

口头表扬和变花样所激发的兴趣始终是外在兴趣,是不持久的,只有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才是内在兴趣,才是持久有效的,这种内在兴趣来自于真实的收获与成功的体验,可是怎样让学生学生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我冥思苦想了很久。一天课间,我无意中听到某位学生吟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是《诗经》中的名句吗?为什么它历经千百年世事的变迁、多个朝代的更替,如今依然传唱不休呢?除了它所蕴涵的真挚情感、表现出的优美意境,大概就是因为它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所以让人过目不忘、耳熟能详吧!那历史课为什么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形式呢?我们为什么偏要让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而不将它整理归纳一下,让它整齐地摆放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背历史就像念顺口溜一样,省时省力效率高,而且记忆深刻呢?于是我萌生了编历史歌谣这个想法。

三、课题研究目标

在编写探索过程中,我注意积累点滴体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每首歌谣我大体都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编写、修改而形成的。

(一)、钻研教材抓主线,歌谣形散而神聚。

主线是一节课的魂,如果抓不住主线,上课者会感觉像是弹了一曲杂乱无章的音乐,听课者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首先必须抓主线,揪重点,然后在主线上“穿”歌谣、歌谣才会成为一个形神兼备的整体。各句歌谣外在形式仿佛无大关联,但内在线索却十分明晰,做到了“形散而神聚”,学生爱诵易记。

(二)、根据内容分形式,珠联璧合效率高。

经过将近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实验,我觉得编写歌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具体的历史内容为依托,选择最能与之相适应的歌谣类型,让内容决定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呈现史实、便于记忆,于是我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按照以下几种类型编写歌谣的:

1.对比型

这种类型的歌谣适用于易混知识的对比记忆。

2.排比型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引进了先进技术,积累了工作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3.记叙型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各个子目之间的联系都是比较紧密的,史实介绍也详细具体、前后连贯,这种编排结构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选用记叙型的方式编写歌谣。当歌谣还原后就像一段小记叙文一样,成了一段详实的历史资料。如:

《马关条约》:

一八九五年四月,李鸿章签马关约,割让辽东、台、澎湖,赔款白银两亿两,允许日本开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4.概括归纳型

历史歌谣的编写并不局限于“一课一歌”,因为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的,教材在做具体介绍时也进行了归类,同一时期的相关内容并不一定会在一课全都出现。

5.年代序列型

历史年代的记忆一直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最大难题,这些错乱排列的数字,易混易忘,所以按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编成歌谣对于学生来说尤为可取。年代序列型歌谣的编写也不局限于一课内容,可以把一个或多个朝代的重要年代及历史事件都综合归纳到一起编成一首或一组歌谣,这对于学生突破年代记忆的难关是很有帮助的。

6.人物专题型

历史人物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将众多的中华英雄分类汇总,形成一组“中华英雄篇”,如 “帝王篇” “中华谋略家篇”、“中华才子篇”、“中华才女篇”、“民族英雄篇”等,向学生展示一组中华英雄的群像。如:

《洋务代表》

洋务代表有哪些?

中央里面是奕。

地方代表曾国藩,鸿章、宗棠、张之洞。

7.其它型,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确定,在此不作赘述。

四、研究步骤

但我也深知,我的小课题需要改进深化的地方还有很多,面临的新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如何通过编写历史歌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感,思考历史发展规律,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史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如何发挥历史歌谣对历史学习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等等,我将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争取使通过感性认识编写的歌谣散发理性的光芒,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编歌谣的能力,争取经过两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编写历史歌谣,并产生探求其它便捷途径的愿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让我用发自心底的语言来结束我的汇报吧!蜜蜂靠它的勤劳得尝蜜糖,寒梅凭她顽强的毅力傲绽雪霜,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凭的就是一颗热衷教研的心在教育的碧空翱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深化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谱写出一名教改探索者的奋斗之歌。

第三篇: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篇: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第五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胡爱芝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兴趣的诱导又怎么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呢?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试从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参与情境、适时激励评价、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有效 激发 学习历史 兴趣

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这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彻底根除的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主科学好就行了,在学生中“小科”、“副科”成为历史等学科的代名词。“小科”课堂被学生用来攻克“主科”的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在历史学科上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严重打折。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才会积极思考,才会让课堂变得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导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材中每课都设置了导入框,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导言部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些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这些文字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学,自然而然就将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练简洁、准确严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乏味枯燥的语言就像一盘没有放盐的菜肴,让人食如嚼蜡,淡而无味,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是瞬间光彩夺目的火花,让听者乐此不疲,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体验课堂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他们吓倒,而是擦干眼泪,挥挥手,昂首阔步向前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又如,在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军队虽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还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支英雄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就叫“钢铁长城”。正是这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参与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务的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外考察、编演历史剧、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创设参与情境,让学生真情投入,手脑并用,启动多种感知器官,接受知识。例如讲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要求学生扮演英、法、美、日、中等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编写台词、上台表演,让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像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无法用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感受到中国代表的无奈与抗争。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起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此刻留给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又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让学生代表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展开辩论,使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辩中,亲身感受到康有为等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所作的努力,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自然高涨。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系列可参与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感知历史的真实,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到参与之乐。

四、适时激励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早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上课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不论学生答对与否,我都对这些同学战胜自我的勇气大加赞赏,日积月累,这些同学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踏着新课改的脚步,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将声音与图像结合起来,文字与影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让那些已逝去的历史现象重新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贞观之治”时的景象,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除了要不断丰富知识的积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期

2、徐赐成、张汉林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作者简介

胡爱芝

女 41 历史教师 中二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433219

***

hu850869@163.com

下载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好历史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袁中学侯爱忠初中历史 正确运用好历史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课无兴趣又不爱听? 新袁中学 侯爱忠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关注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为什么对......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

    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颍上县第二希望常识教研组活动记录(5)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农远教室 活动主题: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人员:全体常识课教师 主 持 人: 教研组长 活动安排: 1、汝老师介绍激......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向校区两小时要质量 ----12月11日校区联合教研发言稿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请允许我在这里向大家做个自我绍:我叫张红喜,是校区9月份新入职的英语教师。承蒙大......

    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一、求新求变策略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已是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浅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芮建华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了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着力探讨了学生写作的心理,认为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