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第二篇: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浅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芮建华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了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着力探讨了学生写作的心理,认为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此,文章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写作信心;二,观察体验生活,触发敏感心灵;三,感受成功喜悦,燃起写作热情。
关键词:心理障碍兴趣体验生活感受成功
鲁迅先生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作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作文之重要,可想而知。然而,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如何呢?教师为考而“教文”,学生为分而“做文”。结果到毕业,学生往往还是辞不达意,文不表旨。作文几乎成了学生学习的沙漠、语文教学的沼泽,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如此糟糕的泥潭?去调查一下就不难发现:学生十有八九对作文不感兴趣,开口便怕,提笔就烦。这种心态中,学生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自信心的培养上,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这完全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是训练的开始和成功的前提。吕叔湘也曾经说过:“作文也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想办法引起学生作文的动机,并且指导他们收集材料和加以剪裁组织。”这为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思路,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写作信心。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活面与阅读面的狭窄所致,与另一方面与我们不当的作文教学也有关。我们的作文布置往往脱离学生实际,陈旧的话题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的作文评改往往流于形式,我们凭着简单的印象简单地给学生的作文以领导批阅式的终极评价。因此学生写作时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
一、对自己作文能力的悲观与失望,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写文章的料。因此每次作文练习生搬硬套,甚至抄袭。
二、对自己作文过程的厌烦与封闭,害怕和羞于与外界交流。于是胡编乱造,应付了事。
三、对自己作文思维的掩饰与做作,不敢说真话,不会说真话,故作深沉“假大空”。
四、对自己作文成绩的自卑与否定,1
被老师的“印象主义”左右,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诸如此类,这应当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有足够的宽容度,切不可满眼看到的是错别字、病句,是主次不分,是详略不当……(当然并不是说可以放任不管)因为某些缺陷而一棍子将学生打入作文的“冷宫”,只会加重学生业已形成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只能采取正面引导、耐心消解的策略,运用成功教育的手段,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年来,我一直借助于批阅学生日记、周记和作文的机会,用简短而肯定的话语与学生笔谈,或肯定其内容的真实,或欣赏其语言的真切,或表扬其感情的真挚……这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平和了学生的心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
第二,观察体验生活,触发敏感心灵。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对于生活中的好素材,学生往往因熟视无睹而失之交臂;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往往只能“舞里看花,镜中望月”,难以受到感染。因此,他们经常有“这样的事我也好像碰到过,我怎么就没想到写”的遗憾,也有“这样的人我也写过,我怎么就写得那么糟”的自卑。所以练就学生的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个“真真切切”,触发学生敏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贫瘠的土壤中是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的。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自己找米下锅。指导他们阅读中重感悟和思考,明白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生活中重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体验人生。我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观察生活和阅读经典。如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从自己的喜怒哀乐中感受自我心潮的起伏;写《焦点访谈》观后记,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佳作欣赏”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名言佳句摘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班级风云录”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情感神经被触发了,当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产生共鸣了,表达也就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了,甚至不吐不快了。这时,作文不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第三,感受成功喜悦,燃起写作热情。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而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看不到自己作文“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成功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努力去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者是开头好,或者是结尾妙,或者是词句美,或者是过渡巧等,让他们尝尝成功的喜悦而兴趣大增远比任他们在黑暗中挣扎强得多。即使是明显的缺点,我们也应委婉地点评,要知道有时候就是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褒奖,却燃起了学生心中的写作热情,甚至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因此,教师在班级中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展示舞台和交流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出版《班级佳作集》,开辟《精品芳草地》(墙报),评选“班级小作家”等。只有源头活水不断,才会有溪水的清清如镜。只要坚持,学生就会发现:好的素材就在身边,写作能力我也具备。
当然,一时的热情并不是真正的兴趣。因此,我们还必须着力于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想写而又知道如何写,不断地浇灌培养兴趣之苗。我们的指导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初一初二学生天真活跃,富于想象,但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可能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因此,可以先组织他们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讨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了,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指导他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当兴趣随着训练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强化,作文能力也就提高有望了。
总之,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灵活的,但耐心细致地呵护兴趣的嫩芽却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出山穷水尽的沙漠,步入柳暗花明的绿洲。
主要参考文献:
《成功教育》刘京海福建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论文集》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初中生作文指导与练习》谢嗣极江苏古籍出版社
《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荐故乡的小河(700字)荐校园的秋天
(500字)荐那片枫林(400字)荐老北京的韵味
(800
字)荐秋(350字)作文
作文作文文作
文作
第四篇:初探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论文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探求知识、获得能力、丰富内心生活的强大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因而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不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如采用报告、专题讲座、广播、电影、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形式,教育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目的等,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一个人可以不会推铅球,但不能没有健康。中小学体育教材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其陈旧性可见一斑;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怪乎,学生无兴趣而言。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儿童化、趣味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如在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的教学中,我利用一张旧报纸,让学生分别站在30米的跑道上,前后间隔3米,进行追逐跑。将旧报纸对折,再叠成圆柱状,夹在学生裤腰上当“尾巴”,教师发令后学生迅速起跑,要求后面的学生力争赶上前面的学生,抓住并取下其身后的尾巴。或者换一种练习方法,将旧报纸置于胸前,教师发信号后,学生迅速起跑,要求学生快速跑进,动作正确,用力协调,“看谁本领大”,尽量不让报纸落地。利用报纸还可以做出“迎风飞舞”、“艰难前进”、“挤车”等多样的练习,这些形式和方法简单、活泼、新鲜,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通过增加游戏教学内容及安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竞赛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游戏娱乐性、趣味性的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即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跃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学习要领,克服了跳山羊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短跑的教学中,我们可利用“迎面接力赛”、“追球法”等练习,让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运动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个性特点和差异,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分层教学。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某一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但要特别关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的同学看不起,怕被笑话,怕教师指责;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进步,受人尊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耐心辅导和帮助鼓励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例如:在我教的学生中曾有一位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只有一米五左右,对体育的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根据她的情况,我选择了软式排球,作为她的突破口,对她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的练习。最终,排球成了她不可缺少的锻炼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出现了想动、要动、爱动的显著效果——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了。
五、不断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每次都是慢跑后徒手操,学生就会产生抑制,提不起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课的内容,运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练习、兴趣报数、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体操、多人体操、健身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学组织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个练习,就盼下一个练习。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在教蹲踞式起跑时联想“飞人”刘易斯的起跑特点,教足球时介绍世界杯足球赛及我国的足球超级联赛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师的身教及讲解示范。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不仅受内容、教法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语言、行为、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的教育技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
七、适时准确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一旦发现学生有精彩表演和良好表现,特别是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英语教学论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英语教学论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动力,兴趣教学是英语学科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减负增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利用情感教育,增强师生感情效应
建立和谐、融洽的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教师要用情感去温暖和激励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塑造自身形象,把微笑带入课堂,不以权威自居,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平等参与者;同时要注意不因小事而感情冲动,怒气大作,平时多接触学生的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加倍小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和相信他们,及时地捕捉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搭起体验成功、体验赞赏的平台,激发其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随之也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
学”
在当今英语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甚至是“不想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学习英语看成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苦差事,一种负担。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外语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国际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外语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十分明显。经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学英语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这就奠定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基础。
三、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传播、灌输练习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照本直科,方法单一,教学缺乏主动性,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单一,课堂形式呆板沉闷,学习缺乏兴趣。在新课标新思想指导下,教师须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利用直观教具,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概念,并牢固记忆,即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直观教具有挂图、图表,插图、实物及简笔画等,将所学内容以具体的形象呈现,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2.利用模拟表演来创设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英语游戏,在教学对话和含有对话的课文中,想方设法把真实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或短剧表演,使人人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尤其是新教材里的许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他们更是有话可说。
3.利用歌曲、谜语或顺口溜来创设情境。轻松愉快的歌曲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可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青少年对歌曲有着莫大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入一些英文歌曲,学生会兴趣盎然,不但能巩固记忆所学语言材料,还会把学生带入一个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英语入门阶段,笔者把字母、单词及一些句型谱入简单的乐曲中,教给学生吟唱,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巩固学习成果
行为产生兴趣,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在英语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如:(1)上课前的习惯。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书、本、用具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安静下来进行快速阅读练习,造成英语气氛。(2)严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3)文明礼貌,尊重别人的习惯。(4)主动积极,大胆开口,用英语交流的习惯。(5)良好的书写习惯,(6)每天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学一点,会一点,记住一点,逐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力求培养自主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运用语言、提高技能的机会来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动形式可以是daty report,free talk,也可是学唱英语歌曲,听读大比拼、英语故事、笑话等。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种动感,兴趣自然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