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
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现就如何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吃苦耐劳、遵规守纪,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后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
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系列丛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自信与规范》、《感恩与励志》、《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南》共五册。针对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入校,我们利用军训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第一册《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学习和熟记学校的纪律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规守纪的习惯。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时期的失败者甚至是被教师遗忘的学生,他们大多数缺乏信心的实际,我们开展了《自信与规范》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增强对未来的信心,调动他们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增强信心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感恩的缺失,我们开展了《感恩与励志》教育,并指导每个学生写一篇感恩父母的家书。通过学习和反思使同学们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用可喜的成绩来报答亲人、恩人的关怀和帮助,做到心里装着别人,说话办事要替别人想一想,做一个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的人,激发他们“认真读书、刻苦练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学期针对学生对专业的不了解,对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不明了的实际,我们开展了《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
自己搭建迈向成功的阶梯,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第四学期,针对学生临近毕业即将走上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从“就业形势”、“就业理念”、“初涉职场”、“创业指导”“务工知识”等方面阐述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找到工作、稳定工作,也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开展优秀小组评选活动。各班制订优秀小组评选办法,根据各小组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各科任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每周每班都要评出一个优秀小组进行班内表扬,学期末再将本学期表现好的小组报学生科,由学校在期末进行大会表彰。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
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2.5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办法
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关系到学生素质的评定,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过去我们只是单纯的以学生期末考试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办法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技能学习的好坏,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我们采用新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是把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20分,二是技能考核40分,三是期末理论考试40分。这种评价办法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值,增加了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同时对进入学校的每位学生建立“思想道德档案”,根据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的考核成绩,给予毕业时评定,引导学生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步实践和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课题实施方案
基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 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 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基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和谐人际关系入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中职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中职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 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交际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 “赏心悦目”之感,和谐人际关系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 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 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研究目标
(一)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塑造出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操守的人才,为其他 中致学校得到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内涵,打造职校新品牌,建立中职德育模式,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中职学校制度。
(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明细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 以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交际素养,为中职学生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4、力争形成一套针对性较强、操作性强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 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研究内容
1、确定“中职学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常规”内容:仪容仪表仪态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四大方面。
2、明确中职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内容:能向老师和进入校园的客人主动问好;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掌握热情待客之道; 知晓、掌握必要的社交知识。
3、探索培养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4、开始试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设心理课。
五、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礼仪修养》、《职业道德规范教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心理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 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 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 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 做到操作简便、行
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方法与策略 人际交往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前礼仪习惯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信息,进行样本信息处理,并作出定性的分析。
3、访谈法:走访研究对象,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习惯养成的进度,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
4、个案研究:收集学生的表现,对课题研究进展中安排的要求、活动、情景设置作出反应,记录成个案。
5、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结合本校学校的实际,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与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
6、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研究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 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 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研究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与其他教师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研究骨干教师为主。
4、建立激励机制。教师方面: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研究论文;评选德育研究能手。学生方面:采取群体激 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如星级文明班评比——年终评比文明班级,以 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如各班评比每月一星(每月第一周周一升旗仪 式佩戴绶带表彰)—期末评出校和谐人际关系之星,并定期举行“职中交际之星”报告会 等,以此扩大榜样辐射的积极影响。
5、有效引导二级子课题发展策略。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是:2012.9至2013.8
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至2012.11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职校生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研究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12至2013.5 ——开展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中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 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交际与生活”、“交际你我他”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和谐人际关系”经验交流会,探索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结合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养成。——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6至2013.8 ——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八、研究的保障措施 制度:
1、学校重视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这是课题顺利进行的保障。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考核》中,“绩效奖”的发放部分对参加科研的教师有明确的奖励办法。
2、学校特别注重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并为每位课题组成员配备一台电脑,可以浏览网络知识,每人都有博客,能积极与网上的学生和家长沟通。
3、我校对其他教师多次进行信息技术软件培训,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4、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资料成果论文集由专人负责,并做到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及时整理。
九、人员分工
(一)课题成员
吴晓双王 彬刘茂香高 翔鄢芳琼周 雪雷 波李月训
(二)课题组长:吴晓双
(三)副组长:王 彬
(四)会议记录及资料整理:高 翔
(五)研究活动组织协调与管理:刘茂香
(六)子课题负责人:鄢芳琼
第三篇: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吻合。为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带有导向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评价机制,即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思路是: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因素,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体系,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类型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成功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校千分制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估共分为品德操行、课业和实习三大板块,分值分别为300分、600分和100分,总分为1000分。学校首先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元素、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做总体规定,然后依据各年级、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班主任、年级长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学生考核情况(加减分)一般每半学期在全班公布一次,每学期进行汇总,三年内得出总体评价。学校还专门印制了《学生千分制考核表》,人手一份,毕业后装入学生档案。因此,对学生三年的千分制实施考核过程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最真实的记录。
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继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目标体系,完善育人管理机制,优化育人队伍,力求构建尊重学生个性、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班级建设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三、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取得的成效
实施德育千分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校每日面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对象――学生。因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方面:
1.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
①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的主体。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多元、多层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文明服务、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的要求,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制度、副班主任制度等,工作计划、总结、班会、社会活动、家访、个别谈话等都有记载。千分制考核实际上是师生互动,在严格考核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②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我们在设置千分制考核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和人员的可参与性,不但积极动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勤管人员的参与,而且把学生的考评内容拓宽和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社区。在校运动会、艺术节、军训、社团展演及各类大型活动中,设家长嘉宾席,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让家长、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创新的教育形式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成以政教处为中心,班主任为主导,全体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联系的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新德育管理网络。在这样的德育工作氛围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
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学生从入学了解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开始,就对中专三年需要做到的内容一目了然:品德操行课300分、文化课和专业课600分,还有实习实训100分。因此,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确目标、分清重点。第二,开拓创新功能。班级内的千分制公示栏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个学生每一天得到的分值,学生可以直观地去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分数。这种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三,激励凝聚功能。每学期的千分制考核结果向全班同学公示,并计入学生档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个学期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从而激励自己在下学期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千分制等级。这种激励比原始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凝聚成良好班风、校风。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促进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固有的校风、学风,还能达成“修身以立人 强技以立业”的校训目标,形成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④提升了办学品质。推行千分制考评后,我校在校风、学风及社会声誉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秉承了我校德育规范好、职业素质高、文化特质强等特点,他们的特长发展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学生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河南省技能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职业技能能手、绿城美德少年等称号。另外,我校选派的选手在参加省市各项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了一、二等奖。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从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2.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
①引导学生按照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立身标准要求自己。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提高就业本领,又要增强身心健康。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道德、修养等方方面面,促进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和谐成长。
②激发学生个体自信和群体自信。千分制是学生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它要达到的目的是调动基础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失落的自信心。我们提出:“用凸透镜放大学生优点,用凹透镜看待学生缺点。”注重唤醒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找回希望,重塑信心。如果学生在某个评价项目上落后了,可以用其他项目上的突出表现,把失去的分补回来。这样既完成了职业学校的一般要求,又张扬了学生个性,为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面对那些不得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我们通过恰当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只要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脚踏实地,一定能创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千分制的实施无疑可以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更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群体自信。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我校的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仍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千分制考核的主体是学生。新入校的中职生面对全新的管理体制,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一措施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讲,必须经过3年的考核,真正与就业挂钩才能起到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在新生一入校就把千分制的学习内容、实施办法、目的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考核情况每周都在班级公示栏中进行更新,期末进行汇总,由“学生自评―千分制考核小组评定―班主任评定”后给予最终等级评定,并得出每位学生的每学期和3年内的整体评价。所以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是引导和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和提高认识的过程。我校在千分制实施初期,由于引导不够,学生重视程度也就相应不高,效果自然就不太理想。
2.还未能切实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推荐挂钩
中职生的就业推荐是中职生最为关注的,是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我校千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规定:“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能过多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鉴于此,我校在后来的毕业推荐时,就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并召开座谈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千分制的实施情况,争取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坚持按考核等级推荐,切实履行考核方案的承诺。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这个弊端逐步得到克服,形成了良性循环。
3.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千分制考核虽然在省内外有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在我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学习、提高、完善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多参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还要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个方案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
总之,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它的实施,不但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大幅度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制订和实施千分制的初衷。
(责编 王鹏飞)
第四篇:中职生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机械数控技术教学部
中职生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
了解我校中职生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二、调研时间、地点、方法
2013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在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机械数控教学部2013级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三、调研内容及分析
(一)身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6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18%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还有1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同时,调查还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们经常在生病,喜欢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二)学习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9%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23%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6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力感到非常忧虑。
(三)交际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63%的学生交际能力一般,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通过调查我们指导,中职生虽然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但是整体上交际能力较弱。
(四)心理素质
通过调查发现,36%的学生身体素质强,38%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还有2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一半以上学生不能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五)突出特长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2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多的突出特长,56%的学生突出特长较少,但仍存在16%的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突出特长。
(六)自理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很强的自理能力,53%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1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
(七)生活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63%的学生生活习惯一般,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
(八)实践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26%的学生实践能力强,48%的学生实践能力一般,还有26%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一半以上学生不能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四、今后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其主流是很好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选择性,以人为本,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技能,以终生体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中职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职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与此同时强调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中职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重视中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反应,真正使中职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中职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中职学生必须锻炼和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专业的认识认识,掌握毕业后的就业资讯,避免使我院中职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二)一部分学生礼仪修养是不错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礼仪修养确实很差。我觉得引起同学们礼仪现状不好的原因至少有四方面:
1.我们平时的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接受周围大多数人的行为
习惯,然后模仿,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习惯。
2.受周围的环境,看到他人在闯红灯,自己也紧跟其后了,看见他人都不给老弱病残者让座,那自己也心安理得地继续坐着。
3.忽视了礼仪。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礼仪而引起笑话。出入公共场所是要穿着整洁,而有的人却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拖着拖鞋到了教室、食堂。
4.对他人的态度。九零后谁也不服谁,这是众所周知的,办起事来不愿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管别人的评论,有的甚至要背道而驰。
尽管存在不足,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起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到个人的行为举止,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相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会更容易让同学们更加注意自身形象。
第一,学校加强礼仪修养方面的教育。
第二,大家都从自我做起,不要管别人,只要你做好了,就可以了。随着“你”越来越多,我们也就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第三,提高对礼仪的重视。通过开设礼仪课程,让我院学生理解礼仪在以后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知道了礼仪的作用,才会心甘情愿去了解礼仪,按照要求来约束自己,才能彻底的改变部分学生礼仪修养差的现状。
(三)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在集体认同感和适应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大的目标可能就是为了寻找一份高薪面具体面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不可讳言,大部分学生都是不错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提高自身个人能力,以致有1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职业教育,更多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关于职业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片的播放等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培训个人能力的舞台,营造一种培训个人能力的气氛。让尚未意识到个人能力重要性的学生们开始觉醒。
(四)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这次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自身已经意识到中职学生价值观评价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价值观念经过市场经济的涤荡后,已不再以一个完整的观念与规范体系存在于社会生活。在社会转型的价值困境和价值选择中,中职学生除了从传统中寻找支撑,更倾向于以新时代的价值体系解决当下的价值问题。但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新情况时,会因社会准则是否明晰、新的领域是否符合时代发展以及价值观念是否先进等因素,对某些问题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
此刻,就需要行之有效的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把思想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节、法律约束结合起来。价值观教育需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感人,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价值观也必是以人类的个体和全体的幸福为终极目的,以人类的个体和整体的全面发展为必经手段,以独立和协作,自由和宽容,尊重和仁爱为道德,以勤奋、坚韧、远见、明智、富于热情和创造力为品质。正是这样,我们才既能获得个体的幸福,又拥有他人的幸福,从而达到人类共同的幸福。
(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对方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未来的社会发展不是
一、两个人能决定的,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
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最后,自觉主动培养坚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坚强亲和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未来,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生存于社会的易难,为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可延迟的事情了。
第五篇: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的途径
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的途径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煤矿“四新”的采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特别是提高煤矿作业工人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占有重要地位,作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煤炭生产的要求,必将制约煤矿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煤炭作业工人素质的现状和21世纪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求,提高煤炭作业工人素质已刻不容缓。改善煤矿工人素质的措施。现阶段煤矿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工人素质低,就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煤矿现有全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和副业工进行一次文化考试,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全民合同工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农民轮换工按合同,期满的予以辞退,末满期的,必须补习文化知识并辞退各类副业工;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必须按工种分期分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脱产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国有煤矿作业工人的素质。乡镇和个体煤矿的作业工人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因此,该部分作业工人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许上岗作业。政府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对此要从严管理,发现未经培训或不符合培训规定的工人上岗作业,要对煤矿经营者或个体矿主从严处罚。加强煤炭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工人整体素质
煤矿井下作业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作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经济效益的好坏。
2.1 改革用工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
提高煤矿作业工人素质,必须改革煤矿企业用工制度,坚持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录用,逐步实现入矿工人达到煤矿技工学校毕业水平。实现此目标,就必须从现在起加强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煤炭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在办好原有煤矿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利用煤炭行业原有成人学校和各类培训中心,在校舍、设施、师资等方面加以调整,作为开展煤炭职业技术教育的基地,为煤矿企业培养作业工人后备军。在用工方面,根据煤矿生产实际和发展规划,提前制订用工计划,由职业技术学校统一招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应届毕业生或社会青年,按照煤矿技术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毕业时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录用。煤矿企业不得自行招收未经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或虽然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的人员。
2.2 搞好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岗位培训的目的是使在岗工人操作技能更加熟练。鉴于此,煤矿职业教育部门要根据生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办学方法举办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班。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长短期培训相结合以及脱产、半脱产、函授和业余相结合等方法,以满足煤矿各工种岗位培训的需要。在培训内容方面,根据在岗工人的工种,重点传授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条件把生产现场的实践手段搬到课堂上,使岗位培训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提高在岗工人的操作技能。
2.3 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
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工人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即使已达到煤矿技工学校毕业水平的工人,也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安全技术培训;其原因是煤矿每一作业地点都有其特殊情况,每一道工序都有其安全措施,每一台设备都有其安全操作规程。要在某一作业地点使用某一台设备安全地完成某一道工序,现场作业人员就必须了解作业地点的安全状况,掌握所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严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安全技术培训是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事故预防和处理、避灾自救等方面的培训,其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采取课堂讲授、实物操作、电化教学、模拟演示、实验参观等方法,以适应安全培训的特点,提高培训效果和工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实现安全生产。结束语
煤炭工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必须保证其健康发展。展望21世纪我国的煤炭工业,必须提高煤矿工人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前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今后,入矿工人要逐步实现达到煤矿技工学校毕业水平,并经过不少于两个月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从业期间,还要根据工种和岗位的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最终达到提高煤矿作业工人素质的目的。浅谈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素质的途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但作为高危险、高风险、高投入的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实现新的突破,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提高人员素质、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
一、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煤矿“四新”的采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
1、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占有重要地位,作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煤炭生产的要求,必将制约煤矿企业健康的发展。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员工的培训提升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目标,要求做到2013年,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2015年,50%的任职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生产一线非关键岗位中,60%的从业人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到“十二五”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及所有员工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
2、强化技术服务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广使用本安型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综合状态指标保持“9051”(即:设备综合完好率90%、设备待修率5%、事故率1%);编制矿井五年期及更长时期的规划设计;改进采掘工艺和设计方案,引进适合岩巷掘进的成熟设备和技术,提高掘进进度和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支护作业工效;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引进降尘、防灭火先进技术。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控。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单位提升
煤矿企业的准入门槛,对煤矿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公司为了深入贯彻政策方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制度管控以达到有章可循,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4、加强党建建设,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先进性和模范性,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党员的思想与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集中统一;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架构内,充分挖掘企业文化特质,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二、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东部(含东北)开采历史长,可供建设新井的资源少,控制开发强度,维持现有供应能力。中部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强度偏大,放缓开发增速,保障稳定供应。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提高供应能力,增加调出量。到2015年中部煤炭产量13.5亿吨,占全国的35%,其中山西产量增加,河南、安徽产量保持稳定,其它省下降。
我公司处于山西省晋中地区,在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规划中,顺应国家大势,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应加快改造提升步伐。“十二五”时期,是公司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既是公司矿井升级改造项目达产达效的五年,也是按国家标准建成180万吨/年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五年,更是公司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战略决策,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进公司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公司坚定发展信念,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和整体实力上实现质的飞跃。
三、坚持科技兴煤,做大盘强煤炭产业。我公司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从一个小型煤矿逐步改造发展起来的。在逐步改造提升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生产设备,招聘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使公司在竞争浪潮中扶摇直上。但与先进煤炭企业还存在着差距。在提升煤矿企业综合素质中必须做到:
1、优化办矿理念,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下游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2、坚持科技兴煤,做大盘强煤炭产业。要坚持“科技兴煤”的原则,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善企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壮大煤炭产业。
所以,煤炭企业在我省转型发展过程中,需居安思危,不断要求技术更新,人员素质提升,加强管理,作出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