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

时间:2019-05-15 13:4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

第一篇: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

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

从公元2000年走上教师岗位,我已从事了8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但“语文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尚未完全明白。今天,我就以语文复习课多一些书香气息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就像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中揭秘红楼梦时所引用的一句诗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能引起大家的些许思考,我这朵小苔花也算为小学语文的百花园增添春色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多方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文育人。钱理群先生也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 钱理群先生的话似乎深奥了些,换句常用的话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生命的亮色来自于积累和升华。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熟读,才能深思;只有热爱,才能升华。因此,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它的终极追求应该是:享受语文,热爱语文。即通过语文教学最终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让学生们为说好字正腔圆的中国话而感到自豪,让他们为写好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而感到骄傲。这一切不都要求语文课要多一些书香气息吗?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把所有做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其实,语文复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文字的魅力,体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最终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幻化成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质,独具个性的精神风采。所以,语文复习课不能太刻板、太枯燥,应该注重张扬文采,培养学生的“诗心”,呼唤激情。

道理是空洞的,一定会有老师问:“说说你的语文复习课具体是怎么做的”“你能做的像你说的那样好吗”。实话实说,目前不能完全做到,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为此,我力图让自己的语文复习课多一些书香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首先,通过美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一直认为,老师的讲是为了不讲,通过课堂上的美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外去主动抓紧一切时间攫取知识,如果语文复习课能多一些这样的美讲,其复习效果必将事半而功倍。所谓美讲,主要指语文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要优美、生动、有感染力,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要有文学韵味,教师的美讲是重要环节,毕竟老师的讲解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直接途径。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激情、富有文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品尝到文学的滋味,进而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试想,一个语文教师上课三缄其口,或语言枯燥、毫无生气,能培养出文采飞扬的学生吗?所以,每当我讲起《两小儿辩日》时,就力图使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同列子一起借两个小孩儿之口嘲笑有“圣人”美誉的孔夫子的无知;读到《将相和》时,又让学生好像和太史公司马迁一起为勇于负荆请罪的廉颇和完璧归赵力挫秦王的蔺相如击节叫好;吟到《示儿》时,更让学生似乎身临南宋王朝的风雨飘摇之中,为陆放翁至死不忘“但悲不见九州同”而扼腕叹惜……

当然,真正的美讲是建立在教师广博知识的基础上的。比如讲《草船借箭》时,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鲁肃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报告周瑜,他不怕知情不报被治罪吗?学生们在课本中找到了一些理由,但显然说服力不够。我告诉学生,最根本的原因要在原著里找。原来,之所以会发

生草船借箭这件事,完全是因为第一次鲁肃不听诸葛亮的劝告,非得把诸葛亮识破苦肉计这件事告诉了周瑜,使得周瑜动了杀机,所以这次为了孙刘联盟,鲁肃再也不敢不听诸葛亮的话了。再比如复习《凡卡》一课,我又问学生,凡卡这样穷苦的孩子怎么会写字呢?学生又一次七嘴八舌,我笑着说,看一看契诃夫的原著就知道了。原来小凡卡的妈妈是地主家小姐心爱的女仆,爱屋及乌,凡卡的字那位小姐教的。又比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句名句是写景的上佳之作,其实还不妨告诉学生,这是《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时,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写的作业,没想到这次作业竟得了最高分。由此可见,在黛玉心中,宝玉是何等重要。语文复习课上,老师以自己的美讲引领学生去体悟,感知中华民族优秀厚重的文化,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爱,有了这种爱,还怕同学们学不好语文吗?

其二,通过美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美读,就是情境朗读,分角色,分人物,分性格,分前后人物思想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细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熟读成诵,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复习《矛与盾》一课时,就进行了以下美读训练:

假如你是卖矛与盾的人,前面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得意语调高语速快;)

假如你是一位观看的老翁,“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假如你是一位观看的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假如你是卖矛与盾的人,后面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前面形成对照。)

以上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文言的韵味。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问得舒缓些……

也许有人会说:“期末语文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哪有时间去美读啊?”在这里我引用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通过美读,真正感受到文言的抑扬顿挫之美,体会到诵读的快乐,从而使阅读兴趣得到提升,那么进行大量的阅读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语文要“博观”,才能“厚积”,要“厚积”才能“薄发”。鉴于六年级学生学习的时间紧、课业负担重,建议学生除了读课本中的一些文质兼美的选文外,还可精选一些时文、美文、古典诗词等给学生读背,这样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时时读背经典,时时陶醉在优美的文句中,从而唤醒学生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让他们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意地生活着,这不正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一种落实吗?

记得前年在我市炮团大礼堂听陶继新老师的专题讲座时,惊喜地发现陶老师对读书的看法竟与我“心有戚戚焉”。陶老师说:“国学经典是要读背的,多读多背,至少五万字!”的确是这样,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教师,只有读背经典,你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一个学生,只有读背经典,你才能出口成章作文字字珠玑;一个国家,只有读背经典,才能展现我泱泱大国之丰厚底蕴;一个民族,只有读背经典,才能使我中华文明之光酒遍全世界!虽然身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没有有朱自清的才华,没有鲁迅的深刻,没有李白的浪漫和洒脱,但我希望能带着我的学生博览群书,让他们跟着李白去仗剑去国游历天下,让他们学习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让他们追寻朱自清先生匆匆的背影漫步荷塘……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拥有李白的经历,鲁迅的文笔,朱自清的意境。虽然我的能力十分有限,然而,我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希望之路将从我所教的每一节语文复习课开始。

其三,通过美写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美写,就不能让学生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写,而要让他们恣意地写、快意地写。然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是,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根本提不起兴趣,怎么办?我采取了一种很疯狂的写日记法,即每周布置两到三篇日记,内容随便,甚至可以恶搞,不问思想意义,只求新颖精

彩。一时间,班上涌现出一大批怪味日记,什么《六一班之三国大战系列》《六一NBA小报》《名侦探工藤蝶舞系列》,甚至还出现了类似校园爱情小说的《薰衣草海洋里幸福的一片天系列》,上述日记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们自己在日记中当主角,比如在《六一班之三国大战系列》中,王泽昊建立王国,黄析建立黄国,寇放建立寇国,三国展开激战,什么新版的空城计,黄析割须断袍,王泽昊三顾茅厕请卧龙等等层出不穷。每当这些日记被读的时候,学生们都翘首企盼,听的人手舞足蹈者有之,咬牙切齿发誓要苦读《三国》,在下次日记中报仇者亦有之,以至于学生们都说,“听日记的时候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听日记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写感受,这样,既做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其欣赏水平,可谓一举两得。我的这种近似于放任自流的方式,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们喜欢上了写日记,并爱上了写作。

通过个性日记,再加上多读多背,使其拥有了大量的词汇、众多优美的语句和对文学对生活敏感的心,写起作文来就一定能得心应手。比如我在讲完《匆匆》一课之后,让学生以时间为题仿写一篇文章,就有同学这样写时光的流逝:“打球时,时间从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上划过;闲聊时,时间从滔滔不绝的嘴角边溜走;冲刺时,时间从激情挥洒的汗水中闪过”。写为浪费时间而后悔:“我很想重新过这个上午,但已经不可能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上午,但永远不会再有今天这个上午了”。写要抓紧时间:“早晨,时间像小精灵一样倾听着同学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迟迟不肯走开;下午,同学们在认真地做题,小精灵这儿看看,那儿瞅瞅,不知不觉地走开;晚上,同学们在灯光球场玩耍,小精灵也在一旁凑热闹,转眼就逃走了”。复习完《游子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我让学生每人为爱作一个诠释,没想到学生写得更精彩,有的写爱是春天的阳光,无私又博大;还有学生写到“爱是什么?爱是宽严之间一种完美的平衡。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生活的小船,使他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着独创性的表达,看他们面带微笑幸福地写作,一种无言的喜悦和自豪便悄然弥漫于心头。是啊,语文教师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必要的知识外,不就是要引导他们钟情于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很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让他们在典雅、丰富的语言氛围中,富有激情地生活,诗意地成长吗?

其四,通过美诗促进学生的归纳能力。

语文复习的目的何在?不少教师认为上语文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从而应付考试。实际上这种想法虽不能说错,但至少是片面的。我认为,语文复习是为了将零碎的语文知识系统化,使各种不同的知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所以,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系统的归纳,知识的升华,正如孔夫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人会说:“语文的复习,只要归纳总结得系统全面即可,何须书香气息?”真的不需要么?未必,现举一例。人教版十二册语文课本有六组积累运用,其中有诗有词,有成语故事,有对联,有诗词名句,还有名言警句,并且在五句名句中有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它只是对联,并非诗词名句,如此紊乱,怎么总结?我试着用一首打油诗帮学生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诗是这样的:

诗词大喜螳捕蝉,趣联巧对人情练。

名言名句学有道,资料阅读仔细看。

先看第一句,“大”指毛词《大柏地》,“喜”指杜诗《春夜喜雨》,“螳捕蝉”指成语故事;第二句都指对联,包括两个巧对对联的故事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三句是说名言警句和诗词名句皆讲求学之道,故名“学有道”;最后一句,要求学生仔细地复习两篇读写例话。这首诗名曰“美诗”,实为“歪诗”,虽难登大雅之堂,却也像一根红线,把那些散落一地的知识珍珠贯穿起来。我认为,简单是一种才能。复习,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枯燥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去诗意地总结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轻松有趣吗?其实,十一册有关内容也可用诗总结如下:

一望一书两故事,对联春联歇后语。

名言警句劝节俭,体会领悟助读写。

该诗一目了然,在此不再详加解释了。所谓美诗,决不仅限于上述两首歪诗,他包括我常用的“快乐积累”,“个性手抄报”,“班级背书银行”等等。以“个性手抄报”为例,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学生以该单元的知识点为内容,办手抄报。具体内容不作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选好内容再配上图案,添上色彩,一张张精美的复习手抄报就诞生了。然后,我再从中挑选办得好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展示,学生就会主动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再巩固、再了解。

让我欣慰的是,我的这种用美诗总结知识的方法似乎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有学生用“韩柳欧阳,三苏曾王”来总结“唐宋八大家”,还有用这样一句很有诗意的话——“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来总结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甚至连“既然”和“即使”这么容易搞混的词,有学生用444和222六个数字就轻松区别开了。(“既然”二字部首均为四画,且“既”读四声,故曰444;“即使”同理,故称222。)我深知,美诗也好,歪诗也罢,从本质上说都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归纳知识的方法,让复习变得有趣一点。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会了实用的复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定会终生受用的。

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然干上了这一行,自当孜孜以求,追求圣境;放开眼界,多方求索,在语文复习课中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个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书香气息溢满课堂。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复习课的一些还很不成熟的认识,如果老师们能多多批评指正,我将不胜感激。再次谢谢大家。

第二篇:记者团“书香气息”活动策划书

记者团“书香气息”策划书

——暨“缤纷学习节”活动

你是否正在qq空间或博客上打着你自己的感受,对文学的渴望似乎只能在qq空间或博客上述说,只被少部分人所知。你是否渴望和别人分享你对文学这浩瀚的海洋里的点点滴滴,“书香气息”写你所想的画卷现在慢慢铺展开了……

活动名称:书香气息

活动目的:营造三院的文学气息。在一个理工类的学院而且是计算机系,开展有关文学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三院的文学气息,打造文学氛围。而且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抒发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文学的激情的平台。

活动须知:

主办单位: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记者团

活动对象:计算机与控制学院06,07,08级学生

活动时间:11月24日至12月14日。

11月21或22日下发宣传单。

活动地点:尧山校区和东校区。

活动内容:

1.文学(用文字形式)

a:向别人推销你喜欢的一本书或某个作者的作品。

b: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

c: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述说你的想法。

d:你的文学见解。

e:对你喜爱的作者的评价与感想等等有关文学的。

2.科技(用文字形式)

你对科技方面哪本书比较赞赏,里面的内容能让你值得向别人推荐,书好的方面在哪里?你使用该书的感受,和如何使用这本书等等。

要求:文体不限,字体不限,字数300字以上。严禁抄袭!

若有需要可以在文章最后注明保护个人姓名隐私,我们将全力为你做好保密工作。

注备:所有上交作品的处理方式:(预备的处理方式)

1.刊登在我们记者团的简报上,而且下发到每个班,让所有学生与你分享你的文学爱好,好的会推荐到校报或桂林晚报上。

2.作品在新锐报社上的一个板块刊登。

3.把所有优秀的作品做成一期特刊,下发到各班。

活动上交方式:可以手写,打印,发送e-mail到指定的电子邮箱。

书面的作品统一交到班长手中,或直接交到11#301李越,或18#525徐凤华处;东区交到18#b405林燕处

e-mail统一发送到118084686@qq.com

奖励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奖励投稿最多的前15个班级。

活动经费:海报:6张共13.2元。

简报:a4纸一张0.2元×50份=10元。

特刊:和校报的一样。

奖状:1元×15=15元。

外商工作:由于经费问题,而且简报和报纸可以宣传,所以在学校对一些商家进行拉赞助。

可行性分析:1.同学在课余和以前初中高中都看过很多书,有些还记忆犹新,有时在和其他同学谈话时还可以顺手拈来,而且同学们对文学的热情,自己心中所想的似乎没有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抒发。

2.可以通过这来吸引同学们爱好文学,多读优秀的作品,提高个人涵养和自身的文学魅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第三篇: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谈起》

——根据李政涛教授的报告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字“实”——“五实”

1、课堂要扎实(有意义的课)

2、课堂要充实(有效率的课)

3、课堂要丰实(有生成的课)

4、课堂要平实(常态下的课)

5、课堂要真实(有缺憾的课)(有发展空间的课)

(二)必须理解的一个关键词“有效”——“二框架”

框架一:“三效”即

1、有效益:目标达成度?

2、有效果:学生变化发展?

3、有效率:投入和产生? 框架二:“八效”即

1、全效:面向全体学生

2、广效:宽广的视野

3、远效:持续长远

4、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

5、强效:兴趣和需要

6、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7、速效:简约

8、奇效:角色和情感

(三)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1、教什么?

如何确定哪些可以教,哪些可以不教:

方式一:对照课程标准

方式二:对照学生发展需要 ☀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一: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

原则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和能读懂的不教,只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和教了以后学生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

原则三: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和不懂的不教。

原则四: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教的,学生不一定能发现,但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应该提出来教。

2、怎么教?

方法一:适合学科特点

方法二:适合具体教学内容 方法三:适合学生特点 方法四:适合教师特点

☀我们要从名师那里学习什么?(大树)

一要学习技巧和方法(花朵和果实)二要学习思想、观念和精神(根)

三要学习成长历程(生长过程)☀注意三种语言敏感: 一是学科语言敏感 二是学生语言敏感 三是教师语言敏感

3、教到什么程度? 一是基于目标 二是基于学生 三是基于能级

(四)必须明确的五个点

1、知识训练点

2、能力培养点

3、习惯养成点

4、方法习得点

5、考试关注点

二、我的“有效教学”观

(一)少讲西方观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不讲课本观点,要有“四有”基本理论

1、有体温的理论

2、有呼吸的理论

3、有情感的理论

4、有体验的理论

(三)现在的课存在三个问题

1、有温度没有深度

2、有活动没有学习

3、有表演活动没有语文学习

(四)一节好课要看什么?

1、学生学得好不好—— 一是本来就好,如知识再现、能力展示、特长表演

二是教出来的好,如由不好到好;由一种好到多一种好;由好到好上加好。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一)教学设计

备课之前思考三个问题

1、挑战点是什么?——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

2、突破点是什么?——难点和障碍点?

3、提升点是什么?——原有基础?

(二)两大前提

1、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

2、认真解读学生,体现学生立场 ☀我们怎样来分析学生解读学生呢?

1、学生已经具有什么?

2、学生还缺什么?

3、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三)生长方式

1、开放的生长 一是底线是什么?

二是开放什么?——时间、空间、权利(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

2、扎实的生长 扎实从何而来? 一是扎实在于清晰(1)学生清晰(2)内容清晰(3)目标清晰(4)方法清晰(5)环节清晰

①每个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困难和障是什么?

②不同环节间的衔接、转换、关联点是什么?

(6)指令和要求清晰 二是扎实在于细节 三是扎实在于生成

(1)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2)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3)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四是扎实在于停顿 什么时候停顿呢?

(1)在教学亮点之处停顿(2)在教学错误之处停顿

(3)在教学需要和困惑之处停顿 五是扎实在于运用 六是扎实在于写练

如孙双金老师曾总结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3、温暖的生长

教师应该具有的三大积累

一是实践积累、阅读积累 二是阅读习惯、写作积累 三是写作习惯、师生共长

李政涛教授的经典语录整理如下:

1、有效率的课不是指表面上有效率,而是指课堂上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2、公开课最炼人,家常课最养人!

3、眼界决定境界!

4、一节好课最大的成功是把学生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惊异!

5、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和汉语的魅力!

6、中国人的智慧、聪明和文明都凝聚在汉字和汉语中!

7、老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8、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9、你的一句话能够改变、塑造、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

10、课堂语言要简约,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

11、世界上三流教师用乘法来上课,二流教师用语言来上课,一流教师用眼神来上课!

12、我们要活出课标来!

13、教学起点,从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开始!

14、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15、于漪:岁月如歌——用语言粘住学生!

16、于漪: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

17、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包括:捕捉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

18、一节好课,我们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19、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课感,即课堂的推进感和生长感!

20、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

21、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22、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共性之一:善于和勤于做笔记!

23、一个人的提问能力和这个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直接相关!

24、学问——学会提问!

25、教学应该是停顿的艺术,等待的艺术!

26、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

27、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28、教师应该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29、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听了华师大博士、教授李政涛的学术报告《让课堂充满生长的信息——从“有效教学”谈起》,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先生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二)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四)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第四篇: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

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那胸怀祖国的情怀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报告的老师。虽然报告已经结束了,可余音袅袅,很多细节,似乎还在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着、回味着。

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的课要上成家常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垂练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二、讲课的详细观点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1、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博导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2、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

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

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

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深到哪里去?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好些教师将文中的‚绅士‛一词浅表地解释为‚让女士先上救身船‛。其实不然。轮船即将沉没,但乐队仍在演奏,方寸丝毫不乱;船长完全可以活下来,但他选择以身殉‚船‛;即使逃,也逃得像个绅士,无论何种境地,保持从容不迫、镇定自如,不至于六神无主、惊惶失措;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依然勇敢履行承担职责,不放弃责任。这才叫绅士。这篇教材所蕴含的‚职责和责任的担当、承担责任的习惯‛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却被教师的浅层解读给遮蔽了。

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如,一位新教师10分钟时间,让一个不喜欢语文的班级,爱上了语文。他是这样做的。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射‛字,请同学读,学生读‚she‛时,老师说不念‚she‛,学生很惊异。(为什么有些课堂上学生很疲沓,同未让学生产生惊异之感是有关系的,教师要善于把熟悉的陌生化--惊异,从而产生兴趣和需要)老师娓娓道来:‚射--从字形看,一寸的身子。就是矮,这个字就念ai。‛学生更惊异了。教师又板书‚矮‛字,并在矮字中间画上一条线使之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并解释说:‚矢‛就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射‛。教师说--对了。学生异常兴奋,感到汉字真有意思,教师趁热打铁,又举例进一步表现汉字的魅力和美。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强效的最高境界:老师一句话,影响学生一生。速算大师史丰收回忆自己怎么会走上研究算法的这条路上时,说过:小学时的一次数学课,在学完乘法后,他问老师:乘法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算,能不能从左往右算呢?老师说,那你试试看。正是这句话,让史丰收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与研究算法结缘。

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

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例子

一、语文课上,教师正范读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文章,爸爸如何如何,当教师正声情并茂地喊出‚爸爸‛时,一学生在座位‚唉‛了一声,教室里哄堂大笑。教师顿了一下,并没有瞪这个孩子,却说道:这个同学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进入了角色,带着情感。我们明天上课前,我们就花5分钟请他介绍一下他是如何能够这样投入的,并请他读给我们听听。这位同学当天晚上在家‚备课‛到了11时半。

李镇西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是哪四个?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了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同学们,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3、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很多教师听名师的课后东施效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思考到底从名师那里学什么。当然要学技巧方法,但不能只学技法,要学思想、观点、精神。某种意义上,它比技法更重要,它能出方法,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方法。名师如参天大树,树会开花结实,技巧如花和实,醒目、易得,但从别人那里摘来的花,很快就会枯萎腐败,因缺了思想的根。学名师,就要善于‚嫁接‛思想的根,而不只是摘花摘果。三学成长历程。没有谁天生就是名师。名师也遭遇过困难、障碍,看他是如何走出来的。如于漪老师,70岁时还讲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就是名师的品格!如今80岁了,还每年发表文章。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她回顾了自己在语文能力方面的成长历程,这本书也可看作是其职业生涯的自传。

说到语言,教师要有三种语言的敏感。一是对学科语言的敏感性;要能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用你的学科语言方式来表达;二是对学生语言的敏感。学生语言有错漏时,要及时纠正;有亮点、特长时,要积极鼓励,放大。如一次在常州听课,一男孩多次发言,内容说得很不错,但表达时‚那个‛‚那个‛不断;教师在评价时,只是关注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对其表达时的口头禅只字不提。试想,教师不指出,不纠正,也许孩子会‚那个‛一辈子。三是对教师语言的敏感。如听名师上课,要关注语言,培养倾听能力。

参加各种会议,也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如听别人表达时的视角,怎么表达才能打动听众,说服别人。当然含包括对自己语言的敏感。我的语言风格、优点、毛病。于漪老师在《用语言‚粘‛住学生》中讲述了自己锤炼语言的历程:初上讲台,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普通话不准,就下决心锤炼。于是每天上班边走边想,上课开始讲什么,转折处如何过渡……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一一回放,并思考如何改进、重建,如何让语言更生动、传神。几年后,一张嘴,就‚粘‛住了学生。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4)、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第五篇:让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

让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

——郑州市第52中学生命教育探寻

校长感言:

生命是鲜活的。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生命能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生命的激情、鲜活的气息,学校也会迎来教育变革、文化立校、生命育人的全新境界。

郑州市第52中学(以下简称郑州52中),以内涵提升为主线,以生命教育和外语特色为载体,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把“为师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由此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实现有价值、有活力和有生命力的教育。

2013年对郑州52中来说注定是重要的一年,学校办学理念更深入人心,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校正朝着科学、规范、精细的良好趋势迈进。今年又时值学校50年校庆,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支撑,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通过规范和创新学校内部建设及管理,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教职工队伍,探索出了适合郑州52中的育人模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学校。

凝心聚力——寻求管理上的突破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管理,要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学校进一步发展,学校领导必须创新管理,在学校发展中增长智慧,让学校变革在实践中生成新的办学思想。“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师生的全面发展上,学校在深入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推出实施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学校管理层次,缩短学校领导和教师间的管理距离,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职能,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益。”校长李国喜说。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在管理中更加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

为此,学校建立了年级管理委员会,赋予相应的责权,强化年级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同时完善对年级、班级的考核制度,真正实现“低重心运转,近距离服务”的学校管理理念。在年级建立党小组和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年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学校组建了以年级组组长为首的年级组教师团队,行政领导参与其中,每个年级组确立一种团队精神,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年级组工作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

目标。如今,学校行政领导蹲点各年级组,领导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每位教师的目标明确了,教师间的凝聚力加强了。

学校还全面而深入地推行聘任制。实行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处室主任、职员之间真正意义的全员双向聘任。依据相关精神和学校聘任制管理办法,全力推动,形成了学校和谐氛围、目标团队精神和工作进取意识。

学校组织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挖掘优秀教师潜能。按照郑州市教师梯级培养方案,通过实施工程带动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技术带头人等各梯队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支行为规范、科学管理、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积极向上、有持续发展后劲的教师团队。

在郑州52中,你可以看到以学校领导及教研组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督导小组会随时推门听课、当堂评课、及时总结等“精彩”的画面;你可以看到领导干部深入教研一线,下沉教研组,参与探讨教学模式的场面;你可以看到他们深入学生管理一线,分包年级,做好学生的学习思想指导等场景。这就是郑州52中实施集中领导、分层负责、网格管理、权责到人,中层干部分包教研组、年级、班级,立足岗位、提升服务的综合体现。

学校还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加强学科建设。教研组以生命课堂导学案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科教研质量。

学校坚持开展教学实验、主题讲座和练功比武等活动。组织班主任论坛,每周推荐教师的好文章供大家阅读。坚持“每周一次小学习,半月一次大学习,一月一次思想交流碰撞”等系列活动,让大家谈体会、言感悟、学典型、剖个案。多次用读书沙龙等形式,诠释和传播着“爱与责任”“道德文明”“励志感恩”“团队力量”等主题。这些正能量的不断注入,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提升了教师的内动力。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设计、导学案、学生作业和教师听课的检查,加强了培优补差工作的管理,使各层次学生都有目标、有进步,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竞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等。为此,在第四届郑州市名师、首届网络名师评选中,徐江丽老师榜上有名,数名青年教师也通过优质课、观摩课、实验课的评比在郑州市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强师德、塑形象”,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线,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宣誓承诺、学生评教、家校联谊和“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系列主题班会,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技能展示、老师承包学生相伴成长等多种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被评为省级师德师风先进单位,贾丽丽老师被评为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以其柔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参与学校管理的教师以更大的民主决策自主权,使全校教师能形成共同的愿景,使学校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品位,使每一位郑州52中的师生和学校一起获得发展。”李国喜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提升内涵——用文化为教育立魂

教育是培养人灵魂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精神文化。“教汝痴钟声,慧心勤觉悟。”启发和润泽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生命教育之根本。

教育即文化,文化即管理。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抓住“文化”二字,就是为教育立魂。这个魂,就是学校对教育的使命、责任,对教师的幸福增值,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只有真正找到学校文化这个魂,学校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发展的新航标。

当你走进郑州52中,你会看到影壁墙正面书写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这样一句话,学校里还有几处刻字,都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这都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昭示着学校对教育教学、学校生活、学习、人生的哲学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工程”。

在学校环境文化上,学校改造了实验楼、报告厅、办公楼北面文化墙、教师书吧、绿色长廊,设置生命教育景观、东南文化墙,设计绿植品种和造型,使整个校园从内到外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在学校管理文化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修改考评制度,完善绩效方案、考勤管理方案、教师考核方案等,完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常规管理制度,为管理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活动文化上,把“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与幸福”作为衡量活动开展的标准,常规活动、专题活动、荣校教育与“我们的节日”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在教师文化上,以贾丽丽老师切身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感悟为示范,开展“荣校教育”,增强教师荣誉感、责任感;开展夸夸身边的好老师,倡导教师间的理解与合作;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夯实教育根基。

在学生文化上,通过对学生仪容仪表量化管理,开展习惯养成、班级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自习课管理等,彰显文化育人的功效。

同时,校长还充分利用时机,为师生讲文化、讲学习、讲道德。在一次升旗仪式上,校长用五个词与师生共勉:感恩,常怀感恩,你的人生就会阳光灿烂,就会充满诗情画意;笑容,笑容是对别人最好的礼物,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快乐,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功,同学们,为了成功,必须从今天开始,做任何事情,我们将尽最大努力!

学校在实施“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过程中,学校把课堂、班级、学校这三个载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敢于阐述不同观点,倡导互帮互学;在班级里,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强化团队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创造力、上进心、责任心、宽容度、成熟度,以及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和效率观,从而形成浓郁的成长气息;在学校层面,力求创造一个适合教师

与学生共同主动发展的生存环境,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办学理念推广、渗透到家庭、社区及全社会。

在学校西边围墙上,书写了八个大字:“教育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是郑州52中的办学特色。

教育的对象是生命自身,教育的任何措施包括整个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检测、管理都要保证学生以自主的、最有效的、生命投入方式的学习,使教育出现激扬生命的全新局面。

与此相适应,在学校东边草坪上树立了生命教育首倡者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的塑像,以此来强化学校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提醒全体学生,珍惜生命,重视生命每一刻的精彩绽放,同时感恩生命、关爱他人、担责社会,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诠释生命的最高价值。

郑州52中作为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基本载体是实行校本化的生命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家长学校、入团仪式、社团活动、节庆活动、演讲比赛、幸福讲坛等,班级德育方面包括主题班会、团队会、家长会、传统文化教育等;课堂德育方面包括德育课、美育课、心理课等。

学校坚持用生命教育引领发展。近几年,先后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肖川教授等,为师生做《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生活》等专题报告、现场培训等。由于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师生如沐春风,道德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学校以课题引领,逐步形成具有郑州52中特色的“温情、开放、合作、分享”生命课堂形态特征。如:学校在七年级生命教育特色班开展了生命教育实验,在七年级开展外语分层教学实验,在七、八年级开设选修课——击剑项目定位与开展。这些生命课堂的开展,使各年级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给生命以温度,让师生的心灵都能在学校体会到温暖、找到归宿,这就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旨要所在。

生命之本——培养学生特色品质

郑州52中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打造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精神,构建“生命教育”纵横交叉的教育体系,把生命教育中体现的丰富性、灵动性和发展性在学生中充分展示,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

为使“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学校提出了以“生命教育”为载体的特色办学思路,申请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先后成为了“郑州市细化解读课程标准重点推进学校”“全国价值教育联盟学校”“全国外语特色学校”“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等课改实验基地。

学校通过承担郑州市道德课堂子课题“生命课堂的意蕴及实践研究”、郑州市重点课题“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和“细化解读课标”的实践研究并行的双轮驱动方式,初步构建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步框架。

为了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特色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课题引领的方式,丰富和完善生命课堂形态特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中,建设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体育项目、特色活动,完成由特色项目向办学特色的转变。

外语教学特色是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另一个平台。学校引进外教、分层教学、编制校本教材、实行重点实验、办英文报刊、建英文剧社、开展夏令营集训、进行对外交流、开展外语文化节活动、进行外教主题实验教学,开设外语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外语学习的实践性,彰显学校外语特色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是我们学校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同时‘翻转课堂’和‘典范英语’也是我校教学教研的重要抓手。”李国喜说。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各自心理特征、语言知识、接受能力,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设计分层练习和测试,实施科学评估,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我们的老师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老师在上课时会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使我们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学们对学校开展的英语分层教学非常感兴趣。“典范英语”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语言真实、有味。以一个个经典的小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易理解,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

学校外教的主题实验教学也非常有特色,外教精彩的演讲、纯正的发音和原汁原味的口语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学校举办英语沙龙,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听说英语的能力。

去年,郑州52中举行首届外语文化节活动,英语手抄报、英语歌曲竞赛、英语谜语竞猜、英语课本剧、跳蚤市场等活动,提高了同学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校举行英语演讲大赛、“享受英语”夏令营、课本剧大赛、“快乐英语手抄报”展评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300余件参评作品悄然诞生。这些通过各班学生精心编排、绘画、设计、合作完成的英语手抄报在教学楼四楼、五楼走廊展出。

在实施英语实验教学的同时,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翻转课堂实验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

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人生就有了幸福的根基;学生有了创新的思维,人生才有更广阔的天地。郑州52中的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特色英语开发学生智慧、创新学生思维,也形成学校英语教育特色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郑州52中,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每当师生们走进校园的时候,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这是学校50年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创新的硕果,它不断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使他们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现代的知识和文化结构。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引导学生去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完善。所以,学校把生命教育定位于生命的现实性、体验性、成长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我们坚信厚积薄发的规律,坚信学校文化浸润的力量,只要持之以恒、耐心等候,生命教育必能结出其丰硕的果实。”李国喜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让人感受到这一教育思想的强大魅力。

下载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复习多一些书香气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美的气息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美的气息 常熟市辛庄中学 黄丽萍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主要着眼于人们心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之具有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它通过审美实践得以实现。青少年学......

    让书香淡淡地飘[精选多篇]

    让书香淡淡地飘 小时候,我就爱读书。因为爱静静地看书,大人们都说我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爸爸也总是夺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故事书,硬是把我赶出去玩。可是比起游戏、运动,我更......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5则范文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观看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教学视频活动总结 东区小学 吴江敏 吴老师的数学课堂总是给我们流连忘返的感觉,不管近距离的亲身感受吴老师的数学课堂,还......

    让书香伴我成长

    书香伴我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一)班的某某同学,今天我讲的主题是《让书香伴我成长》 (讲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财富吗?(请你们回答),我知道答案对......

    让书香浸润童年

    让书香浸润童年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侧记 ●雷燕罗海云11月11日,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内彩旗飘舞,笑声飞扬,一片欢乐的气氛。出席盐......

    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内容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如何让孩子们沐浴书香,爱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

    让书香溢满校园

    让书香溢满校园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耳畔还回荡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扑面而来的是弥漫在校园里沁人心脾的书香,我们走进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先生......

    让心灵沐浴书香

    让心灵沐浴书香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讲的话题是“让心灵沐浴书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