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3
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三)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09.10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下广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受到了许多教师的亲睐,在各类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美丽而又有效”的,特别在我们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地理课堂中,利用这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变的活泼、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合作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所要求的条件十分简单,特别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只是将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摆设,走走过场,课堂上演的十分精彩,其实课堂效果很一般。如何才能真正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一点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时机,发挥它的效率,让学生创新火花有滋生的土壤。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上,广大教师在运用上过分强调在形式上走过场,演得精彩,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要充分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的必要性,有无它们存在的基础,不是每一堂课都能运用它们的,只有课堂中确实需要它们,它们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彩,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如:《经纬网》一课教学中,在理解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师就设计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四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然后学生分组表述讨论各自的见解,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这四个词语的含义(老师从旁点拨、学生小结),学生对这四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的十分透彻。这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就有它存在的必要(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运用的时机也很合理,收到的效果自然很理想。因此,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堂课是否有必要,这个知识点学生独立解决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合作解决,把握好它的运用时机,千万不要走形式,一定要用它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既能解决问题,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滋生的土壤。
二、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合作学习,将自主、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学中经常会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保证,就急不可待的进入课堂的 “小组合作”部分(特别是有人听课时),这样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合作学习的质量很一般,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只是作为教师课堂中的一种摆设,根本不可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它时,在充分论证了它的必要性后,其次就是要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在指望着对方,有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开始在互相做起了小动作,课堂上乱成一团。这时这位老师发现教学设计上的失误,急忙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独立思考怎样用准备好的图形展示出来(这里一定要保证他们的时间)。经过学生的充分考虑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生十分兴奋,通过这次的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同时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去创新。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了运用的必要和充分的时间保证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用好这些方法,才有可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我的具体做法有:
1、合理的安排小组。在安排小组时应该摒弃了传统的按座位或教师指定分组法,安排小组前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教师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加以协调,保证每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的比例,让各小组之间保持能力、水平上的平衡,然后在各小组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关键是选出组长)。这样的小组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更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及合作解决问题。
2、在小组合作前,学生自主思考时要提醒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合作的内容。每一次合作,一定要鼓励各小组内的学生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然后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这样学生的小组合作就有的放矢了,也能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向他人倾述,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也就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适应集体协作解决问题的环境。只有经常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会去倾述和倾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会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在讨论过程中要强调让学生做好记录工作,把每一个谈论的焦点记录下来,以备集体交流,同时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这样讨论就有了结果。
5、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协调好小组内的问题。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在讨论过程中他是协调的中心,在总结时他是引导人,出现问题时他是决策人,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还要向老师及时的加以记录,在集体讨论时交给大家讨论。因此选出组长后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6、最后老师要注意让各小组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能扼杀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会越谈越有味,学生乐于去创新,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地理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2、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3、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再次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应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添彩,同时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走过场,摆架势只能事得其反,搅乱你的课堂。只有充分论证它运用的必要性,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空间,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我们农村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服务,让你的学生乐于去创新,也有能力去创新。
第二篇: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1
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08年10月
一年来,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广泛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范围内施行由“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五个环节组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大胆试验,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张扬,合作学习得到了落实,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长迅速,更新周期变短,仅靠有限的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当今社会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它需要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自主自愿地、积极科学地学习。
一方面,“知识爆炸”出现使得仅靠“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知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者如何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必然要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紧密合作才能成功。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而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缺少合作精神,这与当今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在当前学习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问题的体验,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获得直观经验,养成善于
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探求知识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会团结,学会合作。
(5)、培养高尚情操和科学的道德素养。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实验的管理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学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讨论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提高实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学校和教师们订购了科研报刊——《中国教育学刊》和《青年教师》,使教师们自学研究有了参考资料。课题组定期开展以教改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利用星期四下午时间,组织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进行科研理论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一年来,学习的内容如下: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发展性评价观》(3)、《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要磨就出过硬的能力》(4)、《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5)、《课堂评价方法的创新》(6)、《新人才观下教师角色调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7)、《教学反思是创新的加速器》(8)、《如何提高课堂效率》(9)、《新课程下如何进行集体备课》(10)、《新教师如何听课》(11)、《如何写课后反思》(12)、《如何备课》等。(13)、《杜郎口“旋风” 》(14)、《减负增效 激情教育》
2、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牵动教育科研的发展。(1)、围绕课题举办全校性的教学活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2007年11月份和2008年4月份进行了“每人一节好课”教研活动。我们利用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究讨论一课时的教学。然后由一名教师上课,大家听后进行评议交流,活动有计划、有总结、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学生由被动为主动、敢想、敢问、乐于表达,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2)、利用课题研究,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有很多可喜的成果和收获,但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难题,需要我们深入进行思考,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围绕课改实验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回顾总结在课改实验中的成败得失,找出存在的问题,写出课后反思。
3、用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均参与其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并十分注重过程管理和材料积累,努力使课题研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过程化。每位成员都要根据课题制定个人科研工作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按计划执行。每阶段要写出科研工作总结,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修正。每学期,每位成员都要结合研究课题写一份实验课教学设计,体现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写一份教学反思,写一份评课材料。通过课题研究和写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等活动中,找出不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重视课题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我们经常举行的教学漫谈,认真积累资料,做好个案分析,写好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每学期举行一次观摩活动,力求辐射一片,使其他老师也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成文。
四、课题研究实验采取的策略
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体现“全面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这一实验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1、扩大自主空间,改变学习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另外,我们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共享。
2、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与气候》一节时,学生按组分别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组内每个学生分别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断纠错示范,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新知识的意识。然后在讲台上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什么现象?这样一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怎么回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一直是倾斜的,如果地轴不倾斜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学生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新思维。
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就是顽劣捣蛋,考分的高低、听话不听话几乎成了家长要求孩子、老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造的勇气就会逐渐丧失。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无碍于对书
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4、鼓励争议反驳,提高创新能力。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争议反驳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议反驳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斗”,它必然会引发独立思考,去探究各自不同的依据。争议反驳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节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周就一定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比如地球是圆柱体也环球航行一周航行。”还有学生提出假如地球是圆锥体、半球体也可以环绕一周航行,“哗”,这下可不得了,班里炸开了锅,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争议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大部分同学能在深读课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寻找论据,使自己的争辩反驳更有针对性,这一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地提高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开放探究时空,拓宽运用领域。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开放探究的时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构建地理教学的大课堂,拓宽地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年来,我校多数教师接受了“合作自主学习”这一实验课题,并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培植了一批校级优质课、县级公开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合作自主学习”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2、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 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3、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主体是凸现的,个性是明显的,创新意识是勃发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成为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然实现的过程。
六、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1)、严格要求,勇压担子。
严格要求课题组成员,勇挑担子,自我加压,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经常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在实验中会出现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三篇: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4
自主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四)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10.4
一、课题研究价值
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得到全国教育界的肯定和初步的印证,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力度。
3、教育现状的需要。纵观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学得死,不会权宜,不懂应变: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习课或课外,如果教师不坐班,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进入到初步实施研究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引进组间竞争机制。有序教给超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遵循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围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氛围的策略)。
三、实验的做法、成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地理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
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孩子理解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美国;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当今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只知道答案,他们从来没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不”。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地理的主人,地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教师的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这个探究的方法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四是教学评价制度没跟上,仍是一卷定乾坤,给足够的时间学生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是上去了,可考试也不考探究能力呀。
为了让教师们在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时,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除了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以外,我们的教育也要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自上而下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长迅速,更新周期变短,仅靠有限的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当今社会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它需要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自主自愿地、积极科学地学习。
一方面,“知识爆炸”出现使得仅靠“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知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者如何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必然要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紧密合作才能成功。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而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与当今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在当前学习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性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优待探索的新课题。
2、现在的教师多为“辛苦型”教师,学生为“辛苦型”学生,本课题将力图“解放”教师,还教师以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并使之向其他学科迁移,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西方国家进行“问题解决教育”“个别化教育”。“个别化学习”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了“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与学生“会学”“善思”,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搜索,国内江苏省有部分学校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尚未发现本省内有同类课题的研究。根据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式,自主发展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4.(1)有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2)有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借鉴
(3)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年富力强、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热衷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研究。
(4)学校从2000年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二)认识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广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并不只是受教育于成人,他们自己也能独立进行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夯实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四)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
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对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界定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是指狭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广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经莘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为重点课题,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与创新,不断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从而为新世纪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
1.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新课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建设者,教师创设了民主、开放、科学、独具特色的课堂,自觉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把教学真正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发者、服务者。在教学中,教师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宽容的课堂;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老师为学生提供信息、进行指导与评价。老师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并且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重视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做到敢于创新,敢破敢立。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了参与实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能够自主、主动、独立地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探究,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指望完全依赖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对教材和教师质疑,初步具有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大胆实践,能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处理与学习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策略和模式,逐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1)对实验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2)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有骨干教师引路课、汇报课、教学研讨、合作论坛、评估、论证等多种形式。活动在不同范围、不同层面上进行,但均以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内容。学习、交流实验教师的经验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课题组的经验、成果。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各学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组成制定了研究的课题,按照已定的课题研究进程,分阶段地进行子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现将课题组的实施成果做简单汇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策略:①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②操作引探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操作-发现-结论”。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活动中感悟;③活动体验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实践-交流-拓展”。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知识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在充分体验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4、猜想验证式。其操作程序为:“问题-猜想-检验-结论”。
3.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要实施途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最佳环境。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情境。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教材设计的各个栏目的内容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教。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空间、实践创新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内容标准尽可能地渗透到各处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并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落实小组学习任务。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而不是以少数尖子生为主、多数学生做听众。在活动中做到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个体深入思考的独立学习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相互补充修正、集思广益;巧妙点拨、激活课堂。教师的首席作用相当重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勿须追求形式,并非越热闹越好,搞无限制的开放,而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当学生遇到问题、偏离方向时,教师应及时示意、因势利导、巧妙点拨,把握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对于有创新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从而激活课堂;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适当合理的评价会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评价的积极作用,合理运用评价,既能激励学生又可活跃课堂。
②组织教师的合作论坛。全校有2/3的教师结合学科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口,采用合作论坛的形式,及时解决教学中所发生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延续了学生兴奋点,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顺利、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③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考察与实践等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4.积极探索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教学原则,注重形成性评价,使评价和指导紧密结合。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来自教师的单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不仅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学生也可进行互评;不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使评价更为全面科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主要采用以比较研究法为主,辅以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适应学生身心年龄特征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选取适当的科技内容和方法或方式。
4、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情况
1.2007年9月----2007年10月为准备阶段。制定课题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进行理论研讨和论证;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
2.2007年10月----2009年10月为实验阶段。全方位实施研究内容,控制实验过程,并适当调整实验方案;积累过程资料,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3.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为总结阶段。系统整理实验资料,形成实验报告,工作报告;形成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召开总结现场会,请专家鉴定、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们5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无论是校长还是实验教师,都能高度重视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工作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1.教师方面。连续几年来,被评为我县教育科研先进校。有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1名县级骨干教师,1名镇级骨干教师,教学教研先进个人。并有多位教师在各类竞赛中获教师指导奖。
2.学生方面。设计能力的提高:表现为各学科的手抄报、校园文化角的设计等方面的水平越来越高;动手能力的增强:能创造性地自教具、模型等;搜集信息的渠道拓宽;采用网络、书籍、参观、访谈等不同形式。
六、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年来的研究实践证明,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其宗旨是明确的,研究方案果可行的,方法是得当的。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得以加强;学习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学生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可见,我校的学生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课题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本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我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已结题,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主要有: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究的认识上有待于提高;研
究的成果能否被所有的任课教师在所有班级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将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五篇: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总结
《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二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现状汇报
1、教师作为组织者出现,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中体会合作的成果和乐趣。
2、教师作为裁判者出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互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师作为参与者出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合作学习中学会解决旧问题,提出新问题,再通过合作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具体操作方案及过程
I:准备阶段: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1.明确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1)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2)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①有利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③能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④能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实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2.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Ⅱ、探索研究阶段:
围绕课题,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邀请专家来作专题讲座,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集中探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重温学习心理学,结合各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奠定研究基石。
2.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行动研究。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出发,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等,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训练经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三)探索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学力水平提升的效果
实验中,力图通过鲜明的案例、有效的场景、实物资料来反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的发展情况。
Ⅲ、实施情况
(一)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这一年,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在高二年级专门划分几个班级为实验班级,按照初步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二)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学校经常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对小组自主学习的合作、交流的评估方式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评估学生交流的成果,激励学生合作的动力和兴趣。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近一年我校开放日的公开课,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中,这些班的学生表现出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平时报刊杂志一发到这些班级,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看。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