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邹城市匡庄中学 课题组
本课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索中发展,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观点
1、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进行的,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构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基本模式,即: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汇报评价、体验成功——分层练习、拓展创新。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照要求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标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不明白之处,在分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通过小组内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自得出的结论,最后抽象概括、揭示本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是地,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分层练习时,不断设置思维障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仔细观察、实验操作、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互动交流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分辨实质,启发思维、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实效。同时,改变了学生以单一的书本为主要知识来源的狭窄渠道,构建出开放性课堂,使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在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里,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形成实验教师的改革意识,改变了教师行走方式。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以改促研、教研并重”的原则,实验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制作并应用各类教具、学具、课件,广泛使用多媒体,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提高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变革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改革了教师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实验教师行为的改变带动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形成积极改革创新的意识,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不断涌现,在校内逐步培育出一支作风过硬、改革意识浓厚、钻研精神强烈的科研队伍。
4、学校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平台。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进步依赖于实践和学习的互动,没有实践、没有学习活动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是学生得以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已动手制作学具、观察、构建新知、探究新知,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实验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研讨法、课堂实验、经验筛选、归纳总结等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摸清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存在的问题。
2、比较分析法:通过互听互评活动,比较分析,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
3、研讨法: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时沟通信息,展示成果。
4、课堂实验:选取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获取实验数据资料,创新处理,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
5、经验筛选:通过实验对比,来发现实验因素对不同水平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实验效果是否显著。
6、归纳总结:针对筛选的各实验阶段的初步经验,归纳总结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的最佳模式。
上述方法的创新性表现为:
1、研究过程中,突破原有方法的局限性,不满足于现有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拓展创新,归纳概括出新的理论、方法,能从新的角度、深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针对新问题,能改变传统思维方式(静态思维、正向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运用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动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分析处理新问题。
三、实验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综合活动的形象、生动、高效取代了传统口授的单调、抽象和低效,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验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加速了教师课改和科研的步伐,更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四、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自我评价
1、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亟待研究的现实任务。
我们确定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融合在一起,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开展分析、操作、实验、研究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人类认识的丰富成果,也获得人类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构建都在关注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验与研究,首先应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等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题的实施达成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终极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没有人类的自我超越,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活动更要促使学生敢于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造就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人才。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之一。开展这方面的探讨研究工作,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值得探讨的热点。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进行,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学校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
五、成果的社会和校际影响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同时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2、课题的深入持续研究,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强,实验为学生的发展构筑了广阔的平台。
3、通过课题研究,推动了教改科研之风,深化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素质,一批县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涌现出来,各级各类论文发表或在评选活动中获奖,教师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参加实验的班级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2003年至2006年我校整体教学工作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市农村中学前3名。
六、实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上来,要加强引导、深入学习、确实将新课程改革深入持久进行下去,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实处,让先进的理念作改革的先
导。
2、教学改革中放不开学生,不能够完全把问题放给学生去解决探究,因此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发展的理想境界,构建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3、合作交流的形式单调——单纯以小组合作交流,应扩展交流形式,可适当调整了小组成员或打破小组界限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化,探究的广度、深度应不断拓展。
4、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地计量学生在不同学段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进步,以便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鼓励,取得更大的成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成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授课方式,给学生较大的施展空间,而教师对教材、授课方式的把握难度由此而增加,对教法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对课堂的操作显得不系统、不连贯,理想的课堂设计与实际操作效果有些差异。
6、新的授课方式可能由于学生潜质的差异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今后应注重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避免差生更差。
2006年11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更好的贯彻自然教学的“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教学原则所必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课前准备几种种子各1000粒,课上时分给每个小组各一份,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快又准。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把任务完成。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4、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中语二班 丁小云
试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滩头中学
丁小云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在国内,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各种研究中,人们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还太少。如果我们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话。因此,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
一、重视自主行为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吸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吸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从这一点出发,我先从道理上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更注重的是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与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每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畅所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心灵寄语”等内容,学生轮流来讲。
二、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集体教学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补充,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具有显著的优势。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人。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往,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往,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乐。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结合提示、注释、练习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也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收集”桥“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辩论赛活动,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当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况时,这种心理倾向会更强烈。少年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本能的对一切新奇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
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还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到示范性,给学生以“方法的示范”“思维的示范”设问注意环环相扣,先后有序,体现教学环节。如教学《背影》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几处写到背影?(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找出这一段,并体会其语言表达。(3)文中没提到背影的段落写了什么?(4)如果把2、3、4节去掉如何?这样,运用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本文响教学环节,教师由一个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示范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自主式的创新学习时,也可以引寻学生对教材进行以下探索:欣赏课文的一个最佳处,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引入与此文写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文章中有哪些空白是可以展开想象的,此文所用材料可否增一个或减一个、换一个等等。我们还可以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间。我让学生分组交流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想象中活了起来,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买书的艰辛过程,更加深了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黄畈中心小学:田春枝
一、实施背景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 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
二、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与研究。(2013.1——2013.4)
2、形成经验与方法。(2013.4——2013.5)
三、实施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确定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验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两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积极推动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对模式的运用日臻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在课堂调研和教师的反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直接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性的展现。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校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实现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带动我校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况与虚拟情况融会贯通的学习。知识被视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此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应该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学的问题,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2)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探究活动。(3)寻求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价值: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3)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科研主导作用及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的目标
(1)让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刻督促自己去留意、去发现、去反思、去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素质教育的践行人;使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东沙河中心中学教科研的主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题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容:
(2)、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的探讨:(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课堂改革的能力。
3、有我市教科所的领导的关爱、帮助和大力支持;有我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关心和鼓励;有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合作探究、锲而不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优良品质;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4、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
5、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开题阶段:理论讲座(2009年9月):做好课题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职责;力争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2、课题研究阶段:(2009年10月—— 2010年5月):具体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并适时调整研究方式方法。
(1)第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09年12月——教学案例)。(2)第二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1月——展示课)(3)第三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3月——论文)
3、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4月—5月):进行研究成果汇总,形成结题报告,并推广应用。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初步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2、经过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摆脱空洞、单调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近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节课堂。
四、最终研究成果
1、最终成果
用论文、研讨等形式进行论证,全面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通过积极地探讨、分析、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教学案例数篇,展示课、论文数篇等,充分证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彻底告别传统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