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范文模版)
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张景中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班主任工作汇报
孙艳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午好!
为成就学生个人更高的发展,为给国家建设培养更优质的人才,我校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特在初一年级设立张景中数学实验班,由李红燕、武彦玲、孙艳霞,我们三人担任班主任。我们深知这个任务的重大,也真诚感谢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下面我谨代表实验班的三位班主任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年来实验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一、班主任理念的更新与高定位。
各种各样的实验班我校已经搞过很多届,开过很多班,但是以“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班还是首次,开班目的就告诉我们绝不能把这个实验班简单定位于“好学生听话、好学生学习好、好学生好带”的通常概念。只有更新和改善班主任管理理念才能管理好科学创新实验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具有这样的理念与定位:要在持续发展好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和开掘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让他们在保持学业成绩遥遥领先,另一方面要初步构建他们的科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成为“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而厚重的基础。我们在学校为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自我学习探索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始终秉持着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高度负责的热忱进行开创性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为了较好地推进开放的、有序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三位班主任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符合实验班发展现状的班级管理策略。它们分别是: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促发展,《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
(一)实施“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设立“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这两个策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与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的成长发展立足于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保障计划的实施,避免了说起来很好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走形式、最终夭折的遗憾。各班都设立了读书角,由专人管理登记借阅,书目好,利用率高。下面我着重说一说“班级文化墙”的运行情况。
1、原则与效果:
原则:做宽(学科多、角度多、时空大)、做近(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我”的品味与特色(有创新思维、有创新设计)。
效果:这些展示活动从不同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自我展示合作创造的平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做他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事情,每一期“班级文化墙”都是孩子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2、“班级文化墙”展示主题:
节庆介绍展示(春节、清明、端午)、走近大师(数学、文学)、科学前沿(航天器、武器)、时事风云(中菲争端、黄岩岛事件)、美丽英文、心灵鸡汤、学科问题探究展示(惠普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心得体会、语文“东北往事”综合性学习、科学和艺术的共生互利关系)、1
学生优秀作品成果展示(优质作业展示、随笔展示、英语书法展示、美术书法作品展示)、班级问题争鸣(责任、合作互助、优秀男生是怎样炼成的)、幸福一家(班级活动照片配文字展示)等主题展示。
3、制作过程及更换频率:
最初三块展板孩子们做起来比较费劲,面临缺乏内容、设计不精美、合作不充分、制作速度慢等问题,但是一个月三期下来以后,他们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了,现在做的是又快又好,有时孩子们制作出来的内容三块展板不够用,还贴到了墙壁上。现在的更换频率现在基本上是一周或者两周更换一次,边展边做下一期,学生对这件事情很期待。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会学习、善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听课、自学的有效补充和大胆尝试。基于此,实验班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组,现在运行情况良好。
1、分组原则与方法: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存在着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本人将思想、成绩、习惯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与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调配在一起,全班39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5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学生排在一组,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2、组内分工协作
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协作制。小组成员通过推荐选举产生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间的协调与分工,为小组合作的成效负责。分工时每个组设语文学习负责人、数学学习负责人、外语学习负责人、卫生值日负责人、及各项事务总负责人,其中组长是各项事务的总负责人,负责纪律、研学、活动组织、效果总结汇报、协调安排等。组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
3、小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卫生、自主管理纪律、自主管理课后学习
4、建立组间竞争制度
学习成绩、作业展示、小组学习汇报展示、卫生、纪律
●小组合作的效果分析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最重要的是,最强的同学带动一个最显弱势的同学,让弱势同学与能力强的同学共同学习,主要是体验对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对方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同伴密切配合监督指导的学习方法真的让后进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提高比较明显。
面临的困难:座位编排不能集中,身高、家长意见不好调节。
(三)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0中特别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班更要把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并且要成为全校素质教育的典范。所以我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体育、文艺、学科月活动中,积极地有创意地筹备,在活动中竭尽全力地展示我们的才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有效配合科技负责人陈老师的组织安排,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① 认真上好项目丰富、专业性强的科技选修课,认真参加各类专业性的、科普的、前沿的科技讲座,打下扎实的科技专业基础。
② 每人都参加一项科技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并且能够完成小组内分配的工作,研究小组
要完成有质量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研究报告。这项活动让学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要求,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③ 鼓励科技生代表到外校讲课,向小学生宣传科普知识,他们曾经去过白家庄小学、南
磨房小学、芳草地远洋学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知识的应用能
力。
④ 去拜耳公司参观,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对医药高科技的兴趣,并使有些学生确立了将来
就要去拜耳公司工作的职业理想。
⑤ 观摩创新大赛,为金鹏科技论坛做志愿者,参加创新大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文艺方面的竞赛活动。
广播操比赛、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合唱节。学生们竭尽所能,为集体荣誉拼搏,体现
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优势,三个实验班在体育文艺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名次。
但是每个班里也浮出了只会学习、运动不佳或不爱运动、不懂文艺的学生,他们应当
成为我们今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月活动,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初一的老师们勇于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那
么新的学习方式也就产生了。学生们对课堂的变革很兴奋、很投入,很快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各学科都搞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展示活动,比如:数学惠普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展示、英语剧展演、书香校园朗诵比赛、语文情境化随笔课堂写作实践。学生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自我展示的欲望,展示的效果非常好,水平非常高。
(四)《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使用情况: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提高和品格养成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目标对学生的人格精神、体质健康、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了。
《发展目标》手册确定下来后,我们采取两周一测评的方式,执行“学生自评、反思,小组合议测评、建议,家长和老师一月一评”的操作方法。现在我把手册在初一3班的使用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1、突出的效果:
①测评让学生改变了以前闷头学习,缺乏停下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状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日常行为都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认识,能够很清晰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应当及时改进的行为和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及时改正。
②测评让学生的人生态度更认真更审慎了。举个例子,③测评能够让教师比较直观地具体地看到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已经改进提高了的方面,做学
生工作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功。
2、突出问题表现:
“广泛阅读,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全班39人,不能做到的有23人。
“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时无,习惯于接受的学生有16人。
3、学生个案跟踪(需后补)
三、班级成绩及特色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一实验班获得了良性发展。目前各班在年级各项量化评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成绩遥遥领先;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班级中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上进心、荣誉感、幸福感;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一班学生思维活跃,英语水平高,擅长表演英文短剧;三班文艺氛围好,思维细密,多才多艺,多出主持人、朗诵家;五班敢闯敢拼,善于钻研,勇于表现,数学特长。
四、学生及家长对实验班的评价。
下面摘录几位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谈谈学生在试验班的成长。
3班韩某:我以前就知道学习书本知识,认为学科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进入实验班,我才明白,“学习好”只是好学生的一个特点,真正的好学生要“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作为实验班的学生,我要有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那么实际,那么平庸。我们是80中实验班的学生,我们现在的发展就是为了了25年后我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中国的发展。我不能再眼界狭窄了,我要广泛学习,厚积薄发,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将来我要成为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集团的领军人物,而不只是一个拿高薪的有生活品质的白领。现在我的数学和英语非常棒,我在这两个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我的语文还亟待提高,我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我的创新设计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都亟待提高。我要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保持学业成绩优异的基础上着重锻炼这些能力,我珍惜学校、老师给我们创造的环境和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的梦想要从这里起飞。
简评:从这个自我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实验班的理想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已经很好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他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触发了他更高的成就自我的热情,并且他已经很理智地发现了并确定了自己今后具体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更为可贵的是他现在实现了部分目标,更为优秀了。
3班李某家长:我的孩子是个科技生,在他小学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正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升入80中实验班以来,我们一直怕他延续小学的毛病,跟不上实验班的教育教学进程。这一年下来,我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很大,对老师的教育很配合,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前我们全家都为他写作业头疼,每次写作业都是一次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能够负责任地高兴地做好班级卫生委员的工作,虽然成绩仍然是班级后5名,但是他已经由第一次考试的年级352名稳定上升到年级254名。在一个整体优秀的班级里,我的孩子即使是最后一名,他也一定是优秀的。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感谢老师们为我的孩子和整个班级所做的充满智慧的工作,咱们的试验班一定会办得很好。
简评:能够促进一个后进生的提高,能够获得他的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赞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实验班里的每一个都得到他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对老师智力和耐力的挑战,我们都勇于面对挑战,绝不回避,决不放弃。
五、实验班发展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与实验班共同走过一年,有成绩,也有困惑和面临的新问题。
1、实验班的复杂构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实验班的构成比较复杂,有科技生、推优生、艺术生、打工子弟借读生,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
多,学业基础差异比较大,整体推进难度比较大。在学习知识方面,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大多数,教师教学一般以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那么最高端的和最低端的在课堂上被照顾的较少。低端的学不会,很吃力,有点儿可怜;高端的自学都会了,课堂上的提高有限,更为可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高端学生的高端如果多数是靠自学或课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实现的,那么一天一天的课堂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的孩子目标不明确、意志品质不坚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很可能会滑坡。低端的学生现在已经出现了跟不上、几乎每天都需要老师单独留单独补的情况,即使这样还会慢半拍,不过或许他的成绩在普通班里已经是不错的了,就怕挫伤了他上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或许他在试验班里老也收获不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有些时候“讲得多、练得多、拼时间、拼体力”还会成为教学提高的增长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专家的指点和备课组及个人的深入钻研,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验班发展的省时省力高效的路子。
3、家长的急功近利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变革。
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80高中,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甚至阻止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觉得没有用、浪费时间,不如上课外班或者在家写作业。
4、帮助学生建立更高更明确的理想,形成更完善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都是重要的、个性化的难题,我们的前进速度还比较慢,还需要切实的指导和借鉴。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摸索,我们在实验班的管理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三位班主任会做阶段性总结,不会做阶段性停滞,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和智慧,在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做得更好,真正“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实现我校“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育人目标。
第二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思考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王世君
一、把握学生的科学态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1、建立一个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
学校为保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一个学科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能保证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机制,来支持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时定期的专题科技创新培训,使教学实践和创新发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创造发明产生浓厚的兴趣。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怎样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的综合科学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利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结合校外机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创新专题培训,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学生在创新中必须有一个引导、启发、指导的成长过程,这样才有一个先觉、长效的培养保障。
2、学生自身科学态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基础
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建设的精神动力,学校在科技活动中倡导浓厚的创新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责任意识,并且把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选题、指导、几个环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科学态度,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对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都直接反映了他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崇拜。只有有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才能积极有效投入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中。
3、开发创新思维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发现课题,进行发明研究,运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创造发明价值进行思考,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最终在创新发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体验,把创新思维的实践贯穿于科技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创设情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宽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科学能力解决具体的创造发明问题。
对学生来讲他在创新发明和创造活动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把握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才能坚持他们的发明创造。
二、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兴趣是决定创新成果的关键
1、自然科学知识的具备是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
自然科学知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科技创新是建立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创新思维的开拓,引发兴趣,发现创新点,从而激发灵感进行创新发明。创造发明活动,必须是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没有科学知识的具备是不可能去创造、去发明、去创新。所以科学知识的具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环境促使你去探索科学道理
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同时,必须要创设一个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运用科学方法,通过一个个生动创新实例例子,说明科技创新活动科学道理,创新点。如何寻找发现创新点,老师设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创新点,使学生觉得科技创新不是高不可攀,教会如何去探索,如何去实践,一步步说明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现创新点。我校赵文玺同学创新课题《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就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现创新点进行创新探索。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励、树信心
在培养创新人才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因为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不断激励,不断给他树创新信心使他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去创造发明。[案例]在上海市第八届“明日科技之星”评比活动中,我校初二年级赵文玺同学创新成果《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观察所发现的。我国地形复杂,隧道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但许多县、省道的隧道等级较低,隧道中道路狭窄、无路灯照明,且有近180°的转弯加陡坡,行车特别惊险。部分路段由此类隧道组成隧道群,使驾驶员在隧道中会车困难,心理压力增加。“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能自动侦测到经过无路灯照明隧道内急弯险路的车辆和行人,并向对方车辆驾驶员发出声、光警示,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减速、礼让措施,使双方的车辆安全交会。本项目采用太阳能供电,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环保部件,以现有成熟可靠技术组成解决方案,含双重报警方式,报警长度灵活按需可调,原材料采购成本低且容易实施。是提高山区道路通行安全性的良好辅助手段。
《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入围上海市前100名,荣获“希望之星”称号。在第25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时荣获创造发明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创新大赛。此项创造发明也在上海市宋庆龄创造发明奖评选中得奖并入围全国大赛。如此令人惊喜和自豪的成绩突破了南洋初级中学历年参赛的记录,创历史新高。这是赵文玺同学万万没有想到的成果,在 09年11月在区级上中杯科技论谈中赵文玺同学发明作品成绩并不理想,一时情绪低落,曾经想放弃,在这时候,指导老师及时对他的发明作品进行反复研究,鼓励他,对赵文玺同学进行的及时鼓励、作多次的修改,老师的鼓励激发了赵文玺创新意志、使他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从此以后赵文玺同学每个双休日都放弃休息,一心扑在创新课题研究上,先后经过反复实际研究,并得到老师和大赛专家的指导,经过几次修改后最终取得成功。对于这样的经历,赵文玺同学感到非常值得,他表示,“虽然科技创新活动让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获更多,创新的过程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课题研究不仅让他获得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怎样去发现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撰写论文,回应专家的质询等等,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使他的综合科学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案例]初二[1]王也、王禹曦 同学,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观察所发现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上述情况,汽车上可自动关闭的电动车门设备潜藏着卡死,挤压以及可能伤人的危险。制作一个等比例的缩小模型。如果无机械接触。在夹物力施加至物体上之前就有反应。因为没有外力这是最优的保护方式。它还不依赖于振动、但该方法要求有集成的传感器等等)以及相关的电路模块和线路。在公交车车门的门框上装一个传感器,感觉到有外力顶着门的时候门就像电梯的门一样自动缩回,使乘客不被车门卡住。这个项目成本不高,可操作性强,会给那些常坐公交车的人提供更安全。这个发现在老师的指导通过实践人性化公交车车门课题在区级上中杯科技论谈中获奖。
以上二个例子作以得到证明学校将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落实得更细更实,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么科技创新一定会成功。只由学校浓厚的科技氛围和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办学特色密不可分的。
三、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是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反映
1、以科学发展眼光提升研究能力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敬仰大发明家如爱迪生那样的名人,羡慕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如此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能成为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赵文玺同学说大发明家的伟大成就令我感到发明创造不是我们初中生可以攀登的高峰,我只是默默地敬仰。我把我的创新设想告诉老师,在老师的指导、鼓励、激发下使我开始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特别是辅导老师的启发,让我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神秘,正如辅导老师所说的:“实际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处处留意,到处都是发明的灵感。”发明创造可以和身边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发明创造不一定要有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通过探究性的活动将现有技术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实用性解决方案,也是探究活动的成功。我没有找到现成的案例和产品,就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并另行制作一个缩小版隧道模型进行调试与验证。在制作过程中我打破了发明创造的神秘感,让我勇于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这些具体技术指导对我的帮助更大。
作品发明和创新点是
1.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经组合集成解决现实问题。
2.独有的声、光同步报警太阳能交通标志,以视觉加听觉强化报警效果。3.主动探测而非捕捉目标物发出的红外线作为报警触发源。
4.自动触发启动且可按需要设定报警时间长度的太阳能交通标志(设备)。初步实现交通标志启闭的自动化运行。
5.文献和市场上没有相同功能的太阳能交通标志(设备)实物。
所以创新发明具备科学发展的眼光,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2、实践动手能力是自身素质价值的体验
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践动手是全面贯彻科技创新相关理念。青少年科技创新第一是发现创新点,二、进行研究,三、进入实践动手制作、在制作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那么实践动手制作就是技术问题,也是科学实践素质检验,同时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检测,又要进行科学素质测评。所以说实践动能力是体现自身素质价值综合科学素质的体验,科技创新需要的是学生综合科学素质。提高实践制作技能 增强竞争能力,想取得良好的成绩争取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成为重要素质一关。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实质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素养和自身素质价值的总检验、有利有自身的发展,在不久将来成为一个科技创新 人才。
参考文献
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霍益萍 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张景中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班主任工作汇报
孙艳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午好!
为成就学生个人更高的发展,为给国家建设培养更优质的人才,我校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特在初一年级设立张景中数学实验班,由李红燕、武彦玲、孙艳霞,我们三人担任班主任。我们深知这个任务的重大,也真诚感谢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下面我谨代表实验班的三位班主任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年来实验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一、班主任理念的更新与高定位。
各种各样的实验班我校已经搞过很多届,开过很多班,但是以“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班还是首次,开班目的就告诉我们绝不能把这个实验班简单定位于“好学生听话、好学生学习好、好学生好带”的通常概念。只有更新和改善班主任管理理念才能管理好科学创新实验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具有这样的理念与定位:要在持续发展好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和开掘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让他们在保持学业成绩遥遥领先,另一方面要初步构建他们的科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成为“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而厚重的基础。我们在学校为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自我学习探索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始终秉持着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高度负责的热忱进行开创性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为了较好地推进开放的、有序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三位班主任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符合实验班发展现状的班级管理策略。它们分别是: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促发展,《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
(一)实施“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设立“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
这两个策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与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的成长发展立足于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保障计划的实施,避免了说起来很好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走形式、最终夭折的遗憾。各班都设立了读书角,由专人管理登记借阅,书目好,利用率高。下面我着重说一说“班级文化墙”的运行情况。
1、原则与效果:
原则:做宽(学科多、角度多、时空大)、做近(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我”的品味与特色(有创新思维、有创新设计)。
效果:这些展示活动从不同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自我展示合作创造的平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做他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事情,每一期“班级文化墙”都是孩子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2、“班级文化墙”展示主题:
节庆介绍展示(春节、清明、端午)、走近大师(数学、文学)、科学前沿(航天器、武器)、时事风云(中菲争端、黄岩岛事件)、美丽英文、心灵鸡汤、学科问题探究展示(惠普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心得体会、语文“东北往事”综合性学习、科学和艺术的共生互利关系)、学生优秀作品成果展示(优质作业展示、随笔展示、英语书法展示、美术书法作品展示)、班级问题争鸣(责任、合作互助、优秀男生是怎样炼成的)、幸福一家(班级活动照片配文字展示)等主题展示。
3、制作过程及更换频率:
最初三块展板孩子们做起来比较费劲,面临缺乏内容、设计不精美、合作不充分、制作速度慢等问题,但是一个月三期下来以后,他们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了,现在做的是又快又好,有时孩子们制作出来的内容三块展板不够用,还贴到了墙壁上。现在的更换频率现在基本上是一周或者两周更换一次,边展边做下一期,学生对这件事情很期待。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会学习、善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听课、自学的有效补充和大胆尝试。基于此,实验班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组,现在运行情况良好。
1、分组原则与方法: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存在着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本人将思想、成绩、习惯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与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调配在一起,全班39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5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学生排在一组,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2、组内分工协作
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协作制。小组成员通过推荐选举产生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间的协调与分工,为小组合作的成效负责。分工时每个组设语文学习负责人、数学学习负责人、外语学习负责人、卫生值日负责人、及各项事务总负责人,其中组长是各项事务的总负责人,负责纪律、研学、活动组织、效果总结汇报、协调安排等。组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
3、小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卫生、自主管理纪律、自主管理课后学习
4、建立组间竞争制度
学习成绩、作业展示、小组学习汇报展示、卫生、纪律 ●小组合作的效果分析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最重要的是,最强的同学带动一个最显弱势的同学,让弱势同学与能力强的同学共同学习,主要是体验对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对方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同伴密切配合监督指导的学习方法真的让后进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提高比较明显。
面临的困难:座位编排不能集中,身高、家长意见不好调节。
(三)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0中特别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班更要把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并且要成为全校素质教育的典范。所以我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体育、文艺、学科月活动中,积极地有创意地筹备,在活动中竭尽全力地展示我们的才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有效配合科技负责人陈老师的组织安排,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① 认真上好项目丰富、专业性强的科技选修课,认真参加各类专业性的、科普的、前沿的科技讲座,打下扎实的科技专业基础。
② 每人都参加一项科技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并且能够完成小组内分配的工作,研究小组要完成有质量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研究报告。这项活动让学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要求,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③ 鼓励科技生代表到外校讲课,向小学生宣传科普知识,他们曾经去过白家庄小学、南磨房小学、芳草地远洋学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④ 去拜耳公司参观,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对医药高科技的兴趣,并使有些学生确立了将来就要去拜耳公司工作的职业理想。
⑤ 观摩创新大赛,为金鹏科技论坛做志愿者,参加创新大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文艺方面的竞赛活动。
广播操比赛、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合唱节。学生们竭尽所能,为集体荣誉拼搏,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优势,三个实验班在体育文艺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名次。
但是每个班里也浮出了只会学习、运动不佳或不爱运动、不懂文艺的学生,他们应当成为我们今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月活动,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初一的老师们勇于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那么新的学习方式也就产生了。学生们对课堂的变革很兴奋、很投入,很快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各学科都搞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展示活动,比如:数学惠普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展示、英语剧展演、书香校园朗诵比赛、语文情境化随笔课堂写作实践。学生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自我展示的欲望,展示的效果非常好,水平非常高。
(四)《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使用情况: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提高和品格养成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目标对学生的人格精神、体质健康、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了。
《发展目标》手册确定下来后,我们采取两周一测评的方式,执行“学生自评、反思,小组合议测评、建议,家长和老师一月一评”的操作方法。现在我把手册在初一3班的使用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1、突出的效果:
①测评让学生改变了以前闷头学习,缺乏停下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状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日常行为都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认识,能够很清晰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应当及时改进的行为和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及时改正。
②测评让学生的人生态度更认真更审慎了。举个例子,③测评能够让教师比较直观地具体地看到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已经改进提高了的方面,做学 生工作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功。
2、突出问题表现:
“广泛阅读,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全班39人,不能做到的有23人。“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时无,习惯于接受的学生有16人。
3、学生个案跟踪(需后补)
三、班级成绩及特色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一实验班获得了良性发展。目前各班在年级各项量化评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成绩遥遥领先;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班级中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上进心、荣誉感、幸福感;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一班学生思维活跃,英语水平高,擅长表演英文短剧;三班文艺氛围好,思维细密,多才多艺,多出主持人、朗诵家;五班敢闯敢拼,善于钻研,勇于表现,数学特长。
四、学生及家长对实验班的评价。
下面摘录几位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谈谈学生在试验班的成长。
3班韩某:我以前就知道学习书本知识,认为学科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进入实验班,我才明白,“学习好”只是好学生的一个特点,真正的好学生要“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作为实验班的学生,我要有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那么实际,那么平庸。我们是80中实验班的学生,我们现在的发展就是为了了25年后我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中国的发展。我不能再眼界狭窄了,我要广泛学习,厚积薄发,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将来我要成为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集团的领军人物,而不只是一个拿高薪的有生活品质的白领。现在我的数学和英语非常棒,我在这两个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我的语文还亟待提高,我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我的创新设计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都亟待提高。我要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保持学业成绩优异的基础上着重锻炼这些能力,我珍惜学校、老师给我们创造的环境和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的梦想要从这里起飞。
简评:从这个自我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实验班的理想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已经很好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他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触发了他更高的成就自我的热情,并且他已经很理智地发现了并确定了自己今后具体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更为可贵的是他现在实现了部分目标,更为优秀了。
3班李某家长:我的孩子是个科技生,在他小学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正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升入80中实验班以来,我们一直怕他延续小学的毛病,跟不上实验班的教育教学进程。这一年下来,我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很大,对老师的教育很配合,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前我们全家都为他写作业头疼,每次写作业都是一次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能够负责任地高兴地做好班级卫生委员的工作,虽然成绩仍然是班级后5名,但是他已经由第一次考试的年级352名稳定上升到年级254名。在一个整体优秀的班级里,我的孩子即使是最后一名,他也一定是优秀的。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感谢老师们为我的孩子和整个班级所做的充满智慧的工作,咱们的试验班一定会办得很好。
简评:能够促进一个后进生的提高,能够获得他的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赞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实验班里的每一个都得到他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对老师智力和耐力的挑战,我们都勇于面对挑战,绝不回避,决不放弃。
五、实验班发展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与实验班共同走过一年,有成绩,也有困惑和面临的新问题。
1、实验班的复杂构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实验班的构成比较复杂,有科技生、推优生、艺术生、打工子弟借读生,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 多,学业基础差异比较大,整体推进难度比较大。在学习知识方面,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大多数,教师教学一般以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那么最高端的和最低端的在课堂上被照顾的较少。低端的学不会,很吃力,有点儿可怜;高端的自学都会了,课堂上的提高有限,更为可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高端学生的高端如果多数是靠自学或课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实现的,那么一天一天的课堂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的孩子目标不明确、意志品质不坚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很可能会滑坡。低端的学生现在已经出现了跟不上、几乎每天都需要老师单独留单独补的情况,即使这样还会慢半拍,不过或许他的成绩在普通班里已经是不错的了,就怕挫伤了他上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或许他在试验班里老也收获不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有些时候“讲得多、练得多、拼时间、拼体力”还会成为教学提高的增长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专家的指点和备课组及个人的深入钻研,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验班发展的省时省力高效的路子。
3、家长的急功近利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变革。
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80高中,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甚至阻止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觉得没有用、浪费时间,不如上课外班或者在家写作业。
4、帮助学生建立更高更明确的理想,形成更完善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都是重要的、个性化的难题,我们的前进速度还比较慢,还需要切实的指导和借鉴。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摸索,我们在实验班的管理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三位班主任会做阶段性总结,不会做阶段性停滞,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和智慧,在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做得更好,真正“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实现我校“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育人目标。
第四篇: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林业大学李勇 贺庆棠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和加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面,主要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德国几个发达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点与优势,旨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起到借鉴作用。
一、在教学模式上,注重讨论式、研究性学习
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国研究型大学都在创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他们探索的是只有研究型大学才具有的一种全新的本科教学模式:本科生要得益于研究生教育体系独一无二的资源;研究型大学要给予学生其它教育机构所不能提供的广泛经验和能力,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经历,使毕业生具有特别的创造力。报告特别提出应使“研究为本的学习”成为标准,大学里的教师、研究者、学生每个人都应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调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之下,其具体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如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等。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都强调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被动听课。其中,重视研讨法和研究性学习(本科生参加科研)是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中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第一,重视研讨课程。大学研讨课(Seminar)最早是柏林大学为了引导和训练学术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讨论课仍然是当今德国大学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现在研讨课在其它各国研究型大学的课堂教学中也非常盛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般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研讨课,近年来为低年级开设了更多的研讨课。例如,2008—2009普林斯顿大学就为新生开设了74门研讨课,每门研讨课向所有的新生开放,而且学生,可以跨院系选学。2008年秋季哈佛大学为学生开设了135门研讨课。这些针对新生的研讨课有的带有“导论”性质,但并不是我们许多教师理解的那种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全面的“概论课”,而是强调“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因而具有相当的深度。此外,美国大学为新生还开设了各种跨学科综合性的专题学术研讨课程,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学生们依照自己的兴趣报名选学,学生在规模很小(一般限定为10余人)的研讨班中,和教师一起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究令人兴奋的热门问题,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充满活力的讨论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这种研讨课程难度更大,但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特别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研讨课也是英国研究型大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导师制教学是英国著名大学教学模式的特色。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是导师教学的基本形式。导师教学最初都是由导师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的。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现在导师教学更多的是两个学生一起上课,甚至是3--4人。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并不在意教授学生多少知识或是给他多少信息,而在于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成为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人。例如,牛津大学为导师
制教学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全部24周的一个学年中,文科导师每周教学 12个小时.理科教学每周6个小时,这种教学负担远大于其他大学中的教师。此外,牛津大学中担任导师的学者必须在比其它大学要求更为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教学。为了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院严格按照导师指导学生的比例决定招生人数。20世纪80年代,导师一般负责6—12名学生,而到90年代中期,一名导师负责约20名本科生。
第二,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信息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研究型大学均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计划,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已经成为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美国是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的最广泛、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为了保证本科生科研的开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的领导与组织管理工作,一般都在学校一级成立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例如,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分别于1994、1997年专门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以对本科生科研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学生作为学徒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科研项目,在其中担任研究助理;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工作以及公众服务性项目,学生向学校提出研究资金申请。从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资助来源看,既有院系或者学校提供资助的研究项目,也有校外各种组织提供资助的研究项目。例如斯坦福大学在2006-2007就为1200名本科生提供了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学生需要参与标准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撰写研究申请和计划、实施研究、分析数据和以口头及书面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研究项目可以在一个学期完成,但是多数要进行一个学年以上。美国大学一般都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学分,成为总学分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贯彻本科生科研计划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给本科生也配备导师,而且为了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对于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大学在经费、工作评定上予以倾斜。例如,伯克利规定,在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中,教师指导一名本科生,学校给予500美元项目资助经费。有的学校还设立最杰出的教学成就奖,指导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教师增强竞争力。麻省理工学院在教师聘任和提升过程中,把指导大学生研究计划等项目看作教学任务的一部分。为了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科生学者研究项目除了提供科研本身的成本外,还给学生提供暑期工作的食宿资助或差旅费。
二、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明显特征。这方面德国大学开辟了先河,教育家洪堡提出并在柏林大学中首次实施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将科学研究视为培养“有修养的人”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只有教师在创造性活动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才能作为知识加以传授,只有这种教学才真正够称大学水平。德国大学形成的这种创造性研究模式不仅被公认为19世纪“生产”职业科学家的最成功的范式,而且对美国等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世界的研究型大学中,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职能。教师都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这样他们可以把科研的最新成果带入到教学之中,带给学生。这是其它非研究型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引入了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领域中最新成果或最新问题,不仅向学生传授了最新知识,而且还引导学生了解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普林斯顿大学在注重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融合方面也是一个典范。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独立辅导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名师执教又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扭转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
学”的现象,美国的许多研究型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知名教授上讲台,为低年级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
与西方其它、大学相比,英国大学对教学重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精英教育传统,因此科学研究进入英国大学起步较晚,但成绩却很骄人。至今英国获诺贝尔奖共有100多人,按人口计居世界首位,总数仅次于美国。当今的英国著名大学特别重视科研工作,并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剑桥大学的科学研究实力是最强的,获得的科研经费也最多,但剑桥大学始终重视教学工作,强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平衡,强调要培养拔尖人才。剑桥大学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搞科学研究,也要保证一定课时量的高水平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性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在保证研究水平的前沿地位的情况下,学校有一整套教学质量保证制度,做到了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是研究型大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与趋势。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一体化,研究型大学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基础学科,注重文、理、工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注重和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减少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化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其教学理念就是不指望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而是着重使学生获得终身自我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把“更少才是更多”(Less is more)这一具有哲理的基本原则纳入到本科课程设置当中。英国大学自由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由于这一原因,英国著名研究型大学课程和专业的设置思想始终为:强调教育目的的内在性,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反对教育外在的功利目的,重视学术性。英国高校的课程,普遍注重基础课程教育,反对实行时间过早、范围狭窄的专门化训练。例如,剑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可在第一或第二学年中,在广泛的学科领域选课,使学生打下广博的知识基础,而在第二学年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或选择专业学科进行学习。德国大学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从柏林大学哲学系课程设置来看,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知识,还包括了自然科学科目。这些课程几乎囊括了除法、医、神等专业课程之外所有的高级学问,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很强的基础性、交叉性和广泛性。
三、在评价体系上,注重对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和学生的能力评价
在教师评价制度上,注重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研究型大学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研究型大学教师考核体系就强调教师在教学、学术与创造性研究和服务性工作三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学校希望教师在这三个相互支撑的领域保持连续性和高水平,将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教师评估体系看作是学校管理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因此,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评价权重要大于其它非研究型大学。但是,在评价体系中,教学方面的权重仍然是最大的。通常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评价的权重分别为50%、30%和20%。由此也可以说明,教学工作在研究型大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工作。这样的评价标准本身就对强化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克服和避免只重科研的倾向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此外,有的学校专门制定政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例如,康奈尔大学等还设立了“优秀教学奖”来鼓励更多的知名教授从事教学工作,特别是更多地登上本科教学的讲台。
传统上,德国大学把科学研究当作学者的最高职责。到现在,科学资本对于德国大学教师在职业上的发展仍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的资本价值要远高于教学资本。因此,德国大学教师相对而言倾向于对科学资本的获取和积累,而把教学资本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是,对教师教学评估的结果也是影响教师职位、晋升、薪水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系统地、全方位的学生评价教师在德国的大学已形成一种制度。对大学教师应聘和提升职称所进行的教学考核评定工作必须征集学生的意见,每门课程或每学期结束前都要求学生对课程和授课
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以便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或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英国大学教师有三个层次,即讲师、高级讲师和教授。从讲师到高级讲师比较容易,从高级讲师到教授则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研究方面,要看有多少出版物,有多少学生,研究资金如何,是否是一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例如,按照剑桥的规定,连续聘任的教师需要良好的教学成绩作为条件。其次,所有教授、高级讲师、讲师和助理讲师对大学的基础教育都有着法定的责任。在牛津和剑桥即使最著名的皇家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被要求给本科生上课。
在学生考核制度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美国大学的考核往往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教学绝不围着考试转。在整个学期中,一般课程都要进行2—3次考核。考试中很少搞死记硬背,考试时可提供必要的公式和计算常数。题量虽不多,但特点鲜明,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考核中一般都会涉及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例如让学生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研究专题撰写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组成部分,其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十分突出的。例如,耶鲁太学主张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很多考卷的题目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英国高校根据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多样,采用比较多的考核方法是“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小组作业一般由3—5人分工完成。每个小组的题目不同,小组成员要定期进行讨论。在小组研究过后,可能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或撰写小论文(有的是案例分析),字数一般为3000字左右。之后,由小组成员分工把主要内容采用适当的形式(多采用PowerPoint)讲解出来,其他小组的成员和教师会就作业内容提出问题。小组作业一般占个人总成绩的40%。至于个人作业或考试,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是做设计,文科学生则多为案例分析或写论文。个人作业或考试一般占个人总成绩的60%。除此之外,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还要写出毕业论文。论文一般是由本校导师和一名由该导师选定的校外导师共同评定分数。任课教师出试卷,由校外同行专家审阅,以保证试卷的难度适中;同时保证各大学的考试水平大体一致。德国大学的考试很严格,难度也很大,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大学里讨论课很多,一般不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发言提纲和发言情况评定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突出的是学生在大量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五篇: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为工程教育创新变革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讨论了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新工科”;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实验教育
社会变革和产业革命对工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通过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让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为工程教育创新变革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1]。从教育部公布的新工科专业来看,与电力电子工程密切相关的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期望培养具备能源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变流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相对于传统的电气工程、电力电子工科人才,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这些新产业、新经济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地方。力图在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下改进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模式及理念,以培养能够适应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这些新产业、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新工科”对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技术挑战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立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波浪发电、智能电网、电力储能以及生物质能等领域,在新能源电力装备技术、新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学有所长,可以在新能源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上述培养目标对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重大挑战[2]。
(一)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对师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
从专业角度来看,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能源工程、电气工程、电机工程、电力电子技术、传热学、控制工程、流体力学、动力机械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的广泛性要求教学内容要紧跟着进行必要的增加,以储备该领域的必备知识[3],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应地,为了搞好本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要相应地拓宽,从而能够胜任新能源这一学科交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教学设备需要升级改造,培养成本明显增加
在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教育与实践教育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新能源专业的学科交叉特性,以及新能源本身的多样性,因此实验项目以及教学设备也必然很多。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主要围绕经典的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进行设置,很多教学单位目前并不具备直接开展新能源实验实践教学的基础设备要求。若直接将传统学科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组合,就会导致传统实验教学任务加重,学生的实验培训压力增大,对新能源专业本身的训练也极其有限。如何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问题,是目前新能源这一新工科建设、课程改革的热点。
(三)行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更新,对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新能源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很多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都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路线。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为例,目前主要有光伏发电、光热发电这两种方式。在产业形成初期,光伏发电的路线占据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但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并网导致了电力系统惯量水平降低、系统稳定性减弱的问题。因此,发展一直很缓慢的光热技术重新被行业所认识,未来可能形成光伏发电以及光热发电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的新局面。此外,若以光伏发电技术本身为例,其运行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大功率跟踪并网,到现在的惯量支撑、一次调频等辅助服务。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潜在问题不断地曝光,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为了胜任新能源知识与技术快速变革的需求,新能源专业的师生必须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立足传统工科,兼容新兴学科,以适当的角度切入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教育部批准的大部分新工科专业其实是面向新兴行业而批准设置的。也就是说,新工科专业是从行业的角度进行设置,而不是从学科门类的角度设置。因此,新工科面向新兴行业,但是支撑其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依然是传统工科基础,同时应用了新兴的技术(信息化、数据化等)来发展新兴的产业。以新能源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非常规能源进行开发利用,但支撑新能源技术实现的基础依然是常规的电气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传统的工科,基础知识体系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特别是学科门类依然没有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学科门类的增减通常是因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重大突破带来的。基于此,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依然应该立足传统工科,兼容新兴的学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科学等),以适当的学科角度切入新能源工程的创新人才培养。
(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以经济
高效的方式投入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型学科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新工科”批准之后,很多能源行业的顶级高校都加大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以培养出一批有着理解和解决复杂能源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而言,基础教学条件仍然有限,人才培养成本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应该以创新的思维来革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力争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进行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以电力电子学科开展新能源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可以把最新的半实物仿真技术应用到新能源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中,让学生把电力电子以及电机理论应用于新能源开发应用实践之中。利用电力电子半实物仿真技术及其设备,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新能源能量变换的基本理论,还能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直观地学习电力电子等新能源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控制方法,掌握半实物仿真这种先进的科研测试手段,可减少对物理硬件设备的需求。
(三)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
意识与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应对新能源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一系列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然而,支撑新能源技术实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依然来源于传统学科,特别是常规的电气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传统工科。因此,面对新能源技术的日新月异态势,新能源专业的师生应当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不断地夯实传统工科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这一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密切追踪行业发展趋势,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能力,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
三、结语
新能源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横跨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使得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广泛,现有的教学设备需要升级改造,对师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为此,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立足传统工科,兼容新兴学科,以适当的学科角度切入新能源工程的创新人才培养;应创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以经济高效的方式投入新能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积极地应对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周剑峰,韩民.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109-110.[2]陈铁华.对接新能源专业岗位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