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

时间:2019-05-15 13:4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

第一篇: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

美国康奈尔大学课程评析

康奈尔大学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赠地大学之一,该大学同时又设有私立学院,是美国八所常青藤联盟成员学校之一。学校有7个本科生学院,7个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教师2872人,在校生21 833人。康奈尔大学在创始之初,创始人康奈尔就提出了“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的办学思想。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精心设置课程体系,组织教学管理,培养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人才。

一、康奈尔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康奈尔大学核心评估委员会2009 年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康奈尔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学术能力:

(1)学科知识,对学习的学术领域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2)批判性思考,能应用分析的思想来了解知识,正确评价各种争论,确定相关的或隐含的假设;

(3)沟通技巧,能使用写作、书面化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选择适当的表达媒介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4)科学和定量的逻辑,具有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能正确地确定问题,使用符号化的思考,使用科学原理,不使用单一的正确答案来解决问题;自我主导的学习;

(5)学生可以独立地学习,确定适当的学习资源,主动学习,自主管理并完成目标;

(6)正确应用信息,能获得、评估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

(7)投入到创新的过程:在学科领域展示自己有效工作的能力。此外,通过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校园外活动,康奈尔大学要求学生在多元文化、伦理道德意识、自我管理、投入社团等方面具备较好的素养。

二、康奈尔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康奈尔大学共有40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在学校层次,除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在第一学年完成两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并通过游泳测试外,没有统一的课程要求,各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来确定学位及毕业要求。康奈尔大学各学院的课程体系较为相近,一般分为外语课、写作课程、分配领域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几大块。一般来讲,各学院毕业学分为120个学分及以上。康奈尔大学的课程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开设基于学科的写作课程

2.通过开设分配领域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科知识

3.强调外语对于一个受教育人的重要性

4.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

三、分权管理与教授治学

1.学术性事务与行政管理事务分离又有机结合的两套管理系统

2.分权管理体系下的本科教学管理

3.教授参加学院的学术政策制定

四、强大的教学支持和学生服务系统

康奈尔大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充分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和学生服务系统的建设,在学校层次,设立许多教学服务和支撑部门,如教学卓越中心、残疾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学习策略中心、少数族群学生中心等,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细致的支持和服务。

康奈尔大学拥有强大的学生服务系统。学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政策,/

3而是在同一标准下,为学生提供分类服务,努力支持学生达到学校的学习标准,顺利完成学业。

五、对本科教学管理启示及建议

1.加强教学支持体系的建设,重视对教师教学法的培训

在教师教学方面,使用多培养少,要求多支持少,重教学结果考核,轻教学过程提升。建议高校建立教师教学方法研究培训相关机构,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渠道。

2.重视对学生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过程管理,增加对学习资源的投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学习上的帮助,除了课堂上课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加强学习辅导,如开设辅导课程、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开放更多的教学资源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推行助教制度,加快助教改革的步伐

建议进一步研究探索助教制度改革,一是提升助教质量,加强助教培训;二是扩大配备

助教课堂的量,使一些规模较大的课堂都能有助教;三是进一步完善助教工作制度,对于助教的考核、助教的工作要求、助教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应予以进一步明确,真正保证助教的质量,使助教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

4.从教学大纲入手,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议从改变教学大纲

格式入手,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模版,要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及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加强对本科生写作课程的改革

建议借鉴康奈尔大学的经验,吸收专业课程的师资,开设小班写作课程,让学生在大学

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就进行基础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一、大学的运作方式

(一)美国大学的分层结构和资金来源

美国公立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州政府的投资,而私立学校主要依靠学校的筹措、大财阀的支持、校友的捐赠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的前二十名著名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私立学校。

美国国家联邦对高等教育的拨款采取一般性的拨款和竞争性的科研拨款两种形式。对公立院

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对以州政府为主的财政资助的补遗;对私立院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其多样化资金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以州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联邦资助中的一般性拨款对院校发展来说作用有限,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资助。联邦拨款中影响较大的部分是科研拨款,与日常性拨款相比,科研拨款投入范围虽然有限但影响巨大。科研拨款采用竞争性机制获得额度的大小取决于院校的科研实力,所以只有那些位居全国高校金字塔顶端的院校获取的可能性才较大,一般性院校获得的机会和数额都有限。以美国2005年大学的研究发展经费为例,前2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几乎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30%,而前10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性大学本身位于院校金字塔的顶端,强劲的科研能力使其不断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而充足的研究经费又为其不断巩固研究实力提供了保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3(二)美国大学的管理方式及其启示

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特点是学术评议会(Academic Senate,国内又译作“教授会”)制度。

美国大学管理有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系统和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大学内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有些学术事务决策后还要通过行政系统去实行,校长成为协调、沟通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关键角色。因此,校长一般是评议会的职能成员,主持和召开评议会会议。一般而言,评议会负责管理学术事务,但是评议会也任命教师参与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委员会,从而保证教师能参与某些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由此可见,在美国大学中虽然有学术权力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的划分,但是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共享。

二、大学的校园氛围

(一)美国大学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等级观念荡然无存,这就是美国大学师生关系。学生既可称呼老师为

先生、夫人、女士、小姐,亦可直呼其名。教师不以官员、长辈、专家自居,学生对老师也没有低下、从属和服从的观念。学生在学业方面固然要尊重教师的指导,教师也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如果教师在制度规定范围之外要占用学生时间,理所当然要付报酬。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能促进心理平衡,有利于情感交流,而这正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只有平等相待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个性的张扬。笔者亲身经历的事例是,教师从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未经学生本人同意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不能查看,哪怕是学生的父母。这体现了美国大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把学生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来对待。

(二)美国大学的校园活动

美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社会联成一气。美国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有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都要参加这类活动,它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很多,有的是由校方或院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组织的,例如,由校内外艺术团体举办的演出,与地方社区或其他院校师生进行的联欢、交流,由校内外名人学者主持的系列讲座、专题演讲等等。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组学学习、借鉴它们的办学理念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三)自身历史文化:大学办学理念之特色所在大学的历史文化是各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物质

性和精神性存在。其主要包括:大学的环境文化,如特色化的校园设计、景观建筑等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大学的制度文化,如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守则、文明公约等;大学行为文化,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大学观念文化,如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等。它不仅作为一种结果标志着各大学发展的差异,同时又是进一步再生各大学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作为大学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历经数代的努力和相当长的办学历程积淀而成的,是在自身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如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基于这种长期办学实践,以工程教育为特色不断探索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以培养学生的仓U新精神为学校追求的培养目标。正是在这些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让海龟们去干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 3

第二篇:中美大学不同点

中美大学不同点

1、师生关系:在中国,由于师生角色的缘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举例来说,我在中国读高中的时候,没有学生会在学校里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是私底下很好的朋友,或者老师也只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但也不会在公众场合这样放肆。但在美国,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直呼他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但仍然受到学生们的尊重,多数的学生不仅视他们的导师为指导者,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

2、学制的不同:中国大部分的孩子都在7岁左右上学。小学6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再是大学。只有少数地区,孩子在5岁时候上学。但教育体制基本一样。美国不一样,在这里,一般来说,美国高中采取四年制,初中三年,小学则是五年。然而,有些学区里,小学会从一年到六年级,而初中相对地从七年级到八年级。

但是,中国的留学生,要来美国,或者任何其他国家的读书的话,都要读一年的大学预科,要衔接上一年,也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3、记分方式:记分方式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用数字法,但不普遍。中国的话,是60分及格。一种是英文方式,ABCDEF来分等级。A表示最高的等级,F代表不及格。有些学校还会用A+或者A-这样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如果学生有一门课不及格,成绩单上便会有个记录,他就必须要重修才能通过这一课

4、男女关系:在这里,男女朋友在校园里过分亲热,在操场上接吻等,如果被行政人员抓到,只会口头警告。普通老师甚至不会处理。不会受到严厉的处分。在中国,我们学校,对待学生的早恋现象是非常严格的。男生和女生在老师面前,一定要保持距离。

5、报考大学:我不知道中国的学生是否需要准备高中活动的履历。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基本不用,只要有高考成绩分数就可以。在美国,在建够一份良好的履历时,请来势帮你写推荐信,申请奖学金,申请大学方面都占有很重的分量。

6、大学的申请和提交:在美国申请大学,除了正规入学办法,还有提前许可入学办法和提前行动。才用后两者申请大学,学生可以提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向心中的理想大学提出申请(为第一志愿),然后在12月左右就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提前许可入学和提前行动的差别在于,提前许可具有约束力,意指该生一旦被录取,就必须注册;相比之下,提前行动就只是让学生提早提出申请。不过只有私立大学才有这两种申请方式:斯坦福大学提供提前许可入学方案。

另外在正规入学方面,一般申请大学的期间从11月底到1月初截止,而大学录取通知书在3或者4月寄发。

7、大学的选择:在美国,你能够同时被好几所大学录取。我觉得美国的做法比较合理,因为你可以申请多所大学,最后决定哪一所是你需要的。有时候难做出决定的话,大学会帮你解决。录取通知书寄出以后,大学通常会邀请你去校园参观一周,你能在这一周里,接触学校里的学员,导师,环境等。

文章来源:温州新通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400-699-1688 www.xiexiebang.com 1

第三篇: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

中美小学课程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体会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陈珊:*** QQ364599618关键词:中美教育课程文化创新培养

内容摘要:在这次“天元区中美课程文化交流活动”中零距离接触和感受到美方教师采用“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学科交叉英语的课堂活动,亲身体验纯美式课堂,直观了解美式教育的特色所在。“愉快学习、创新培养、关注健康幸福成长”的美式教育理念与我们天元区教师正在经历的新一轮活力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次活动让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在家门口直观感受到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教育机制,在这样一种直观的学习体验中对比我们正在经历的活力教育课程改革很容易产生许多的感慨,而这些感慨经过反思沉淀之后或许就是一种学习收获,这些思考与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也将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惠及到我们的学生„„

正文:

2011年暑假里天元区教育局联合株洲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了“中美小学学科课程文化交流活动”。天元区100余名小学生15天内在11位美国教师带领下全方位领悟美国小学教育。此次活动的授课地点设在天元区北师大附小教室,美国老师将教室布局进行了许多改变——20个学生被分成4个小组,五张课桌面对面拼在一起,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起,教室前面摆放课桌的位置是学习区域,教室后面地上铺了垫子、摆放了许多课外书籍的位置是活动区域。老师要求学生们上课前都要先向自己的同桌、组内的同伴们问好。这次活动分三个年级:本地1、2年级学生学习美国小学的一年级课程;

3、4年级学习美国小学的三年级课程;

5、6年级学习美国小学的四年级课程。教学按美国课程设置开课,主要课程有社会、科学、阅读、写作、艺术、音乐、体育。教案、教材、教学资料和教具都由美方教师提供。美方教师担任各班的班主任,各班以美方教师名字命名。美国教师授课时,由一名中方助教或中方学科老师协助完成授课任务。教学采用“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学科交叉英语的课堂活动,让中方教育者、家长和孩子们亲身体验纯美式课堂,直观了解美式教育的特色所在。

这次活动不仅安排了我们这些参与活动的天元区一线教师进入到美方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还安排了中美双方专业教育人士零距离课程文化交流互动的活动——举办学术讲座、教学研讨交流会、观看两国小学生课堂教学录像资料,比较和探讨中美双方教育教学方式的异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取长补短。让我们不出国门就现场了解到美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美方教育人士也同样通过此次活动亲身体验到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感受一: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教育

在这次中美课程文化交流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中美国情的不同造就了中美教育机制的差异,以及中美教师教育心态、教育理念的不同。曾赴美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易文老师告诉我们——她在美国任教3年,美国小学教育比较鼓励个体发展,允许差异化,没有下课铃声,老师觉得可以休息了,就休息,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是通过试卷来进行的,而是通过完成课题等模式。教师跪着给学生发课本、与学生交流,校长不再威严不是权威而只是名为老师们和学生们服务的学校工作者,校长、老师、学生总能那么自由和谐地“混”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这一些被我们中国媒体所报道的特别的教育现象在他们国家或许都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这次活动中看到了许多令我感到惊奇和诧异的教育现象,有惊喜有收获有羡慕,然而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面对着各项精细化的、等第森严的评价机制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又不免产生了些许无奈——有些东西想学学不来,有些东西学了用不上。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这次中美课程文化交流活动的确是给我们老师的一个福利,在这样一种直观的学习体验中对比我们正在实践的活力课堂教学让我产生许多思考与发现——

发现一:课堂的活跃,课余的秩序

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由快乐与随性是在参加这次体验活动之前就通过一些教育杂志、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所认识了,于是就片面地以为美国孩子好比是“野草”,言行举止都是自由涣散不讲秩序的,以为美国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是没有纪律要求的。从美方教师带来的视频资料中看到他们的学生课堂上的坐姿可以是千姿百态的,学生的打扮允许自由个性甚至是稀奇古怪的,课间在走廊上他们的学生却总是规规矩矩的,总是能安安静静地排队上厕所,课间一切集体活动都是那么的有秩序,食堂里、走道上、厕所外不管有多少学生在一起都能做到不抢不挤、谦和礼让、井然有序„„ 走进这次美国教师的课堂,看到他们带领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排队喝水、上厕所,总是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进行组织教育,从这些细节中我感受到美国教师对“内容”的关注多过于对“形式”的关注。相比之下,我们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可谓是“从头到脚”“事无巨细”。学生一进校园,各种外表、行为规范无处不在。我们过多地关注形式,却忽视了对心灵、精神的影响,这是当前我们教育亟待重视的问题。我也从这一现象中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把我们的学生训练得规规矩矩到了课间没有老师管理时学生会那么的喧闹无序了——孩子自由的天性总是需要释放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把孩子管教得愈发规矩课间孩子便会显得愈发的喧闹。而美国教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有的是舒展身心、表现自我的机会,孩子自由奔放的天性没有在课堂上受到任何束缚,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一个有点截然不同的中美教育现象。

和中国教育一样,美国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中美教育视频交流时,Nolan校长说,“在1925年时,美国教育也被国人诟病,被认为没希望。经过改革后,以创新、质疑、自主、探究等为特色的建构活动式的教学得到普遍好评,成为了一种特色。中国的教育在向我们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自己原有的那些好的传统!” 我们授课的班级是四五十人的大班额,不能像美国教师那样太过放松对孩子们的课堂纪律要求,我们期待的学生思维的活跃,张弛有度的活跃。

发现二:师生的平等,快乐的教学

2011年7月12日,在北师大附小教学楼一楼中央的空地上,来此体验美国小学教育的孩子们正进行每日晨会。晨会上,每个班级的小孩子每人手拿一个彩色气球,在倒数声中,集体放手,欢呼着,看着气球冲到空中。然后,在10位外教的带领下,孩子们一起大声唱英文歌《The Small World》,在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对唱中,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临近中午时分,似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在外教Sam老师的班上,50多岁的Nolan校长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教材,双膝跪行到每个孩子的课桌前和孩子交流,并双手郑重地送上一本教材。为什么要跪着给孩子送书?Nolan校长说:“孩子在看到陌生的大人时,觉得太高,会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当我们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平行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最有效的。”这样一些教育现象让我感受到美国教师的师生平等观念是如此深刻,他们不是刻意地将师生平等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而好似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如果没有经过课前的听课指导培训而茫然地走进美方教师的课堂我会看不懂他们好似有些散乱的课堂,不明白美国老师们到底想要在课堂上教授给孩子们什么,会错误地偏执地以为美方教师的课堂仅仅让学生有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凌乱的活跃的感官体验活动,没有具体知识的习得。虽然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也越来越强调知识的体验与运用,但我们课堂上的体验性学习的目的性总是很明确的。结果是——在我们的课堂下孩子们体验到的学习乐趣总是有限的,最终留下的只是知识的记忆碎片;美方教师的课堂中总是不漏痕迹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与现实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新的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让孩子在学

校中学到的知识受用终身。教师所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而是一种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态度、观点与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态度与方式。

思考一: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

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

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优势的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如今,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思考二:“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

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

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

第四篇:大学中美史考试重点

1.隋唐人物画分为三个阶段题材:a.重大政治题材b.贵族生活情景c.宗教道释。

2.盛唐时期的道释宗教画代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他所用的线条称为:莼菜条。

3.唐代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 周昉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

4.四家样:“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合称“四家样”。四家样”的风格:梁张僧繇善图寺壁,奇形异貌,夷夏皆妙,始创疏体;北齐曹仲达能画梵像,衣服贴体;唐吴道子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说;晚唐周防画菩萨,丰肥端丽,衣裳劲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周家样,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5.南唐周文举(肖像画)代表作《重屏会棋图》 顾闳《韩熙载夜图》。6.隋唐五代画家展子虔(青绿山水)被称为唐画之祖,作品《游春图》。7.隋唐五代青绿山水画代表:离死讯,李昭道父子,被称为大小李将军。8.隋唐五代水墨山水画代表:王维。他作画的两方面成就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他的山水画不但继承传统,而且吸取当代画家之长,称为其特有的表现方式。

9.隋唐这一时期画著理论著作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10.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四位分别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11.荆浩在他的笔法之中提出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12.隋唐五代时期的鞍马画家是:曹霸,韩幹。

13.隋唐五代画牛的画家韩滉《五牛图》、戴蒿《斗牛图》14.唐代花鸟画代表画家:薛稷:擅长画鹤、边鸾:花鸟画祖师。15.徐黄异体:五代的花鸟画也出现了两大阵营,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黄筌花鸟画艺术表现特点:首创墨骨法,取材宫苑珍禽的题材、工整细丽的画法,创造了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效果。徐熙在表现题材上主要表现,花木、禽鱼、蔬果,作画多取材于田野自然物象,画法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墨迹与颜色不相隐映。16.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主流是:壁画 17.陵墓石雕类:昭君六骏。

18.乾陵陵墓的规定六件,首先是石兽,然后是石柱,其次是石碑。P133 19.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20.陶勇的在造型特点:1.窄袖长衫身体修长2.女俑造型富的丰满,表情变化较多3.身体臃肿气势减弱。

21.唐代名器当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唐三彩】。

22.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瓷器,南青北白。青瓷产地:越窑;白瓷产地:邢窑。

23.宋元时期四大领域1.宫廷美术2.文人美术3.宗教美术4.民间美术。24.北宋的五大家【山水画】李成、范宽、郭熙、赵伯驹、赵伯骕。P189 25.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P193

26.元宋山水画、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P212

27.人物画类:宋元人物画白描,李公麟,主要是宗教题材《五马图》。P181

28.简笔人物画家【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开启了大写意画的先河。29.风俗人物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30.壁画主要表现宗教领域《永乐宫壁画》p221

31.文人画家,文同,特点以书入画,诗书画合一【北宋】

32.明清山水画,三个时期。早:浙派创始人戴进,之后吴伟,又称为江夏派。P161中:吴派始于沈周,沉于文证明,吴门四家,沈周,文证明,唐寅,仇英。晚:华庭派,代表人物董其昌,画风的格调1.枯笔水墨2.墨骨清绿。

33.【元代花鸟】王冕,代表作《墨梅图》p219

34.清代山水画四王:王时敏、王庭鉴、王翚、王原祁。

35.明清花鸟画,前期:宫廷花鸟画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P259 中期:文人花鸟画,吴门四家: 沈周,文证明,唐寅,仇英。P263 36.‘青藤白阳’指的是:陈淳、徐渭。P267

37.清代花鸟画扬州八怪指: 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P281

38.明代壁画:北京法海壁画、山西青龙壁画、河北毗争寺壁画、四川新建九莲莲观音寺

39.人物画浙派宫廷人物画戴进,吴伟中期:代表画家唐寅、丁云鹏,仇英。晚期:南陈北崔,陈洪,崔子忠

40.明清版画:南北二京【南京北京】年画,生产中心,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

41.明代雕塑分为1.仪卫性雕塑、宗教性雕、小型玩赏性雕塑 42.近代美术的三个时段1.中国美术的近代化2.中西美术混流3.现实主义美术鼎盛和向现代化转型

43,近代中国画三足鼎立北、上、广【北宗、上海、广州】 44.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45.海上画派,海派三家,任熊、任薰、任颐。海派名家: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

46.南张北朴:张大千、朴全舍。

47.画坛三重臣: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

48.工艺美术表现在:工艺雕塑,染织、装潢、陶瓷、漆器,装潢:书籍装帧、装潢美术

第五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作者: 蔡红生(作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6月1日

【编辑推荐】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在这个万物共生的地球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独特的地位。我们欣赏特色文化,我们追求和谐文化,希冀透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这个窗口,窥视并探究这个多彩世界色彩斑谰的文化的冰山一角……

【内容简介】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穿科学发展观,运用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纵横交错中以点带面的方法,从文化、校园文化、大学和大学校园文化等基本概念的辨析入手,在寻觅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分别对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主体、主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力图提出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选择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之解释 一 选题的确立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讨之路径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主要原则 三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 第三节 概念之辨析 一 文化 二 校园文化 三 大学

四 大学校园文化第二章比较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美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中国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美国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中美大学产生与发展的相关比较 第二节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 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历程的比较

第三节 影响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主流文化 二 宗教信仰

三 社会发展第三章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主体比较 第一节 大学校长 一 大学校长的选拔

二 大学校长的知识背景与职业经历 三 大学校长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大学教师

一 大学教师的选拔与运用 二 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 大学教师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大学学生工作者

一 大学学生工作者的起源与发展 二 大学学生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三 大学学生工作者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节 大学学生 一 大学学生的招考录取 二 大学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 大学学生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四章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内容的比较

第五章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主要载体的比较 第六章 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理想选择 结语:我理想中的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我的博士生蔡红生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去年年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答辩毕业,其博士论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在盲评和答辩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十年磨一剑,虽然他攻读博士学位、撰写博士论文的时间拖得长了些,但他长时间执著追求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令人欣慰。作为导师,在他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之际,为其作序,当然十分高兴。蔡红生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研究员,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此前长时间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曾多次借调到教育部有关司局工作,这些丰富的工作阅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1995-199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被教育部派往美国,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学(林肯校园)访问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专门对美国大学校园文化进行过考察和研究,其博士论文选题就是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该选题后来还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这一切,为他做好这个项目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令世人注目的今天,建设中国的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政要和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大学人的孜孜追求。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一流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撑,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当代,美国大学的实力已雄踞世界之首,以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为比较研究对象,探索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之路,成为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张耀灿)

【后记】

在漫长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常常期盼着论文出版成书、撰写后记的时刻。我想象,在这个时刻,我要饱含深情,畅谈我的悲欢得失,倾诉我的甜酸苦辣,表达我的满腔谢意,描绘我的美好愿望。然而,当这一时刻真正到来的时候,面对熟悉的键盘,我竟不知从何敲起!

这本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而写成的书,历经了八年时间。这个写作过程实在是太长了,长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然而,正是由于过程的漫长,才使我受到的磨砺如此深刻,得到的关怀如此深切,获得的阅历如此深远。八年来,我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也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欣;有过失望,从而产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悲观情绪,退却、逃离和放弃的想法不时闪现,也有过高昂,从而产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浩然气概,奋力、坚持和图强的念头终占上风。八年里,我付出的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我收获的也不止是知识和学位。

我首先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张耀灿先生。做张先生的学生的历史很长。1980年,我在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张先生就作为著名哲学家陶军教授的助手,到我们生物系七九级“蹲点”,给予了年轻的我和我的同学们以许多有益的教诲;1985年,我作为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的第二届学生,以一个理科出身的学生政工干部,在张先生门下开启了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启蒙教育;1997年,我从美国进修回国后,第二次投奔先生门下,接受他和已故的饶定轲教授①的指导,攻读这个专业的硕士学位;2001年,学术幸运之门再次为我开启,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博士生弟子。

【文摘】

美国的高等教育最初是移植了英国的模式,英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不同流派在美国得到了各自的尝试机会。南北战争是美国成为现代国家的起点,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清了道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社会逐步由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由皮尔斯、詹姆斯、杜威等人提出的实用主义哲学逐步成熟。同时,由欧洲传人的科学教育思潮产生深远影响。美国逐步吸取了不同国家(主要是欧洲)的大学制度和思想,把这些不同的大学理念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和美国自身的实用主义哲学相结合,逐步发展起了有鲜明美国特征的大学校园文化,尤其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大学制度,那就是“学术性学科与实用性学科同在一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兼容;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并举;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兼顾;自治、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以市场为导向与多种渠道和方式调节相结舍,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有关文献资料表明,美国社会学家沃勒(W.waller)是西方第一位系统研究学校文化的学者。他在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中首次运用“学校文化”概念,并从文化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后来,布鲁韦尔、考勒曼和麦克顿等人采用结构一功能主义的观点,将学校视为一个社会体系,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一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美国学者本森·斯奈德(Benson R.Snyder)的《隐蔽课程》,因对麻省理工学院的学院文化和社会文化作了深刻的分析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家霍奥德·贝克(Howard Becker)以人类学的研究风格对学校的学术生活进行了研究,并对医学院的学生生活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影响学生生活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压力;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的《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一书,从校园文化的主体和管理角度对美国大学校园中的各类文化因子提出了明确而精妙的看法。

【书评】

构建有特色的大学文化

目前关于文化理论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关于校园文化则相对较少,关于中美两国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的研究更少。《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一书对校园文化进行了细致研究,是一部颇有意义的力作。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在这个万物共生的地球上,每个个体都有它独特的地位。我们欣赏特色文化,我们追求和谐文化,希冀通过中美大学校园文化这个窗口,窥探并研究这个世界色彩斑斓的文化。”作者以创造和传播传承文化为职能的大学为阵地,就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对于大学校园文化,作者不再纠缠于狭义与广义之分,而是建立在具有科学本质的文化概念之下。如他研究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生活活动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所附载体”,特别是“群体精神”的比较,凸显了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关于载体的比较则显示出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精神层面和载体层面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语境下文化的本质予以更深更科学的理解,还有助于生动展示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典型的亚文化形态的生动图景。

相对而言,美国很少有封建传统和负面政治因素的束缚。美国是移民国家,大学具有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照搬欧美国家的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加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因而大学校园文化内容显得单一贫乏。

作者从大学的使命观、大学发展观和大学的教育观3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大学理念。从道德体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3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大学道德。此外,还选取了自由精神、科学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如何体现大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大学精神在美国,更多地已经内化到心灵深处,成为自觉习惯。而中国的大学精神还在少数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大学学者的呐喊中。而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大学校园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作为其独特的亚文化形态,并不会否认大学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该书在对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基本主体、主要内容、主要载体进行的比较分析中,渗透着探索,包含着启示,在对理想中的中国大学校园文化选择模式进行的初步探索中,传递着理念、勾画着轮廓。最终,作者得出结论,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理想选择必须依据大学校园文化的当代全球时代境遇、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呼唤,从而构建具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华中师范大学 周挥辉《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10日6版

下载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大学评析课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范文)

    中美小学课程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体会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 陈珊:*** QQ364599618 关键词:中美教育 课程文化 创新培养 内容摘要:在这次“天元区中美课程文化......

    中美史大学复习(五篇范文)

    中外美术史复习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

    大学课程总结

    大学课程学习总结 - 1 目录 一、 C语言 .................................................................................................................................

    大学MBA课程

    大学MBA课程分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三类 公共课程共三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商业伦理。其中商业伦理为我校新开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动物医学院 班 级:兽医2班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春季常见猪病及综合防控措施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大学课程英文翻译

    BASIC 语言 BASIC Language BASIC 语言及应用 BASIC Language & Application C 语言 C Language C++程序设计 C++ Program Designing CAD 概论 Introduction to CAD C......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

    开题报告中美工程造价对比

    一、论文题目 《中美工程造价对比》二、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我是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在大学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知道了工程造价是就是指在进行某工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