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时间:2019-05-15 13: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第一篇: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浅析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谁学》

一课的创新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何在这一门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平时的一节教学课《向谁学》中做了如下探讨: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可以说,首先对事物感兴趣,才能主动激发热情去接触、去感受。世界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 1

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

1、音乐开课激趣,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在《向谁学》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将美好动听的音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如一开课,我首先播放一段优美音乐:“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让学生唱歌,回忆这首歌是谁教会的?(音乐老师)我启发孩子:通过学习,我们一天一天长大了,除了会唱歌,你还会什么才艺?(学生例举:弹琴,绘画,跳舞,毛笔字等)那么这些才艺是——向谁学的呢?(少年宫老师、父母、书本、电视等),我引导: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它!

学生在愉快兴奋的氛围中怀着强烈兴趣开始了这节课学习。

2、利用群体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在《向谁学》教 学我就充分利用了班级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调查小报的设计、制作、评比,调查汇报的节目准备,全部在研究小组群体里完成,老师组织开展竞赛评比,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小组研究的群体氛围中,出谋划策,互相竞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被激发后,他们就想积极参与其中了。

二、传授知识,挖掘德育的创新因素。

教育部部长周济2005年12月10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的建

社55周年庆祝会上指出,课程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要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教材内容中去。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编写出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质量教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所以,教材中的知识是前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又促使人们掌握之后去进行新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善于灵活地运用知识,就是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积极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味模仿,因循守旧,就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适时地诱导学生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向谁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方法的多种途径,只要做有心人,生活处处都能学到东西。而教材中针对这一内容有多幅插图,反映学生生活各方面的学习途径。备课中,我发觉这些内容可以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比如当前的重庆全市热点:“全球市长峰会”,学校重点活动:大单元综合实践体验、秋季郊游、集体朝会等。这些现实生活的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果把它们纳入备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提炼出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能很好地丰富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如:启发学生用各种学习途径调查市长峰会,学生用了报纸剪贴方法、照片收集方法、电视新闻收听等多种渠道的学习,很好调动了求知求异思维,从中感受到向谁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得到很多收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极好的调动作用。

三、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 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品德学习的经验。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形成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应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参与的教学模式。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来引导,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因此在日常德育教学中,我逐步尝试实现两个方面的调整: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主体参与、主体创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

率。

1、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才能给予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为了实现这种“互动”,一堂好的德育教学课,既需要有好的研究对象,又需要采用一个恰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创新。

在《向谁学》课堂上,我通过创设情境表演小品、或举办展览会等形式,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如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主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用他们最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交流汇报。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表现可谓精彩纷呈:如“谁教会你安全常识?”有的小组现场开展知识竞赛,说明学习途径的多种,有的小组用小品模拟表演飞机上空姐提示,有的小组收集朝会安全常识讲座内容„„

学生们通过自主选择,充分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大胆表现探究学习中的收获,课堂不断引发一阵阵掌声,这也是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肯定。

2、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评价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肯定自己潜力

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而作为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反馈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往往在这面镜子中

照见自己,了解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也同时是给予自我潜意识的一个判断。如果积极和谐的课堂评价情境营造得法,积极和谐,那么就能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主动介入课堂,从而得到更多更大的肯定,发现自身潜力。因此,课堂上我经常反复使用这样的话:你能想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以证明或说明吗?你能举例吗?你能写出来或说出来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补充„„。调动学生参与的语言,彻底扭转了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把讲述的内容转化成问题,用一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以设定学生的活动环节来实现教学目的。传统教育“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现代教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就其实质,前者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后者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实施课改实验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真正实现学生是主人的课堂教学。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教育。因此,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作为德育课教学的老师同样肩负这个重任,只要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勇于创新钻研,相信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在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以前我们都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讲解例子。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来枯燥无味,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而李主任这堂课最大的创新就是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了过程反馈。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文/罗修永 陶行知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需要的就是具有创新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新课程教学入手。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每一节的课堂教学都能体现民主性、主体性、活动性,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学科的许多问题,答案都不像数学题那样精确,对于许多文章的主旨,也可以从多方面理解,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教师一定要设法打掉束缚学生创造的枷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老师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思考夏天的百草园:1.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划出“我”描绘的百草园的动、植物,想一想,作者的描绘有规律吗?这样的启发引导,可使学生经过思考,既对课文有深刻理解,又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语文教学过程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面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议论文时,老师提到“小草”和:“昙花”,让学生讨论如何多角度认识它们,对小草:有的学生认为生命力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适应性强,韧的精神,“疾风知劲草”;有的学生认为小草不值得我们学习,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对昙花,有的学生认为“昙花生命力太脆弱,经不起风雨的吹打,不能承受阳光的哺育。有的学生认为,昙花的生命力是短暂,亮丽的生命不在长短,关键要让自己的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对于上述的观点,教师都给予支持与鼓励。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作者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而引导学生看事物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无论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在学校教育方面,学生的认知往往受家长和教师传统的是非观念的影响,而缺少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是适应未来的需要。发散性的思维,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都会因此而激发出来。例如,一个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冰”字,他问冰融化后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水,而有一个学生回答是“春”,我们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看到了水,又要引导学生看到春。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的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怀疑和学问》一文时,我先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作为导语,引出质疑的话题。正如文章所说的:“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真正的意识到了质疑与学问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思源予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了疑问才能有思维,通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去,才能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自己要大量设疑,而且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通过说,通过写表述出来,要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况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懂得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这仅仅是第一步,还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证明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真理,把想象变成事实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把作者所描绘的春天的景物,都想象成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同时要求他们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再丰富一些。还让学生自己也想象出一些比喻的句子,来赞美春天。

六、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的有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利用情境自己完成,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学生在情境中发挥的越好,就说明他们对文章领悟的越深刻,就越具有创造力,而且在情境教学中,课本所没有的方面,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例如:学习《变色龙》一课时,学生自己组合人员编排课本剧,于是学生纷纷行动,四五个人组成剧组,他们钻研教材,设计人物服装,研究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而且演得形象、逼真,富有创造性。这篇文章,我只在课前介绍了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在总结时,我仅做了一些有关主旨问题的探究。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对主旨的理解,都十分深刻。总之,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创新的天地,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工夫。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使他们敢于创新;通过确保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有创新的机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他们乐于创新。因此,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反思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第五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呼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物理学作为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此,笔者将自己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教育界同行。

一、加强学生对培养创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一)打破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我国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对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导致学生不单创造意识不强,而且说起创造,许多学生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似乎充满神秘,高不可攀。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破除这种对创造的神秘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诸如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个新观点;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解题;进行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对此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在全国小制作、小发明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如运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高度差仪、利用虹吸现象制成的自流气压热水瓶等。学生看到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利用了自己学过的知识,往往会惊叹“原来发明就这么容易啊!”(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创造发明,科技不能发展,人类文明就不可能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的整个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创新活动。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如何进行创造发现。例如库仑通过类比加猜想,加之巧妙的实验,得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磁能否生电的设想,最终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电磁感应定律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创造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受到创造性思维的熏陶。(三)要增强学生自觉培养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意识。教学中笔者比较重视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就及原理引入课堂,介绍当今科技发展面临的困难,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创造能力必要性的认识。例如当今世界八大高科技领域:信息、生命、能源、环境、海洋、管理、空间、新材料等高科技研究项目,有的尚未完成,有的刚刚起步。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只有具备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造、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能面对新世纪的科技竞争。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正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一)创建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很难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只有在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气氛,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笔者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 1.鼓励争辩。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向老师挑战;提倡学生超前思维,如建议学生课前先将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对例题先自己分析解答,寻求是否有比书上更为简单的方法;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思维和行为独立性强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并告诉学生不要怕出现错误,因为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随存在,一个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会有创造力的。2.引导思考。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各种疑问和设想,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或问题,一般给予启发,提出一些铺垫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改变了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组织讨论。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开放式讨论,如有些课让学生自己阅读,把教材难点、重点编成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质疑、讲评、总结,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讨论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将“一种观念变成两种观念,一个头脑变成两个头脑”,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将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根基,是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发散性、能动性和敏感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即广泛的联想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只有在掌握各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进行多渠道的思维,灵活地选择与应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最优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超出现有知识圈的范围,展开联想,具备独创的能力,从而把方法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改进和得出新的方法;才敢于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积极从已知领域去探索未知领域。因而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观察方法的教育,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和敏锐性,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联想、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还有类比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敛散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修正假设→确认推广”这种由问题和矛盾出发,带有猜测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做出重大发明时所遵循的。这种方法贯穿在中学物理教材中,例如光的折射定律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确定等等,学生如能掌握这种方法,将会终生受益。总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有着其他方面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方法教学和实验的独创性。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能力不仅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学会的不应只是会做几个实验和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是领悟物理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但现行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是为了配合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肋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二是课本中每个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都写得十分清楚,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以改革,更侧重于对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1.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例如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模拟和示踪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简化、控制变量的方法等等。比如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律及验证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实验时,先把当年科学家“实践(小角度测量)→假设(角度成正比)→再实践(大角度反复测量)→修正假设(正弦值成正比)”这样一个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开来,尤其是把斯涅尔的“角度→线度→角度”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剪辑以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这些方法的掌握比会做实验本身更为重要,其在非物理专业上的移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2.注重实验的独创性。在实验前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写出预习报告,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取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设计采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如测试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可不限制固定的实验电路,让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自己确定电路去做实验,最后从各种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己找出答案。实验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对实验中表现出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独创性。

三、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除了课堂学习之外,物理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在组建物理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将物理课外活动更大范围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一)每学期举办一次富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大型物理制作比赛。过去物理兴趣小组往往只是少数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影响面较小。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更为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系列能在较大场地演示、可观性强的物理制作比赛,所有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如:鸡蛋撞地球(缓冲装臵)大赛,要求学生从四层楼高处释放一装有鸡蛋的装臵,落地后鸡蛋不碎的再进入复赛,评委对装臵的形状,体积,材料,设计等均有一定评分标准。比赛时现场围观数百名学生,伴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呼,鸡蛋有的安然落地,有的功亏一篑。许多设计巧妙、新颖独特的装臵引起同学们的赞叹和极大兴趣。还有如鸡蛋走钢丝(即平衡装臵,要求装臵内放一鸡蛋,使其沿十几米长的倾斜细绳滑下,而鸡蛋始终位于绳的上方);航模比赛;水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等等。这类活动至今我们已坚持举办了六个学期,不论是制作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从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参赛(本学期即将举行的比赛有一百多个小组报名),即使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兴趣盎然,而一些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同学,更是一次活动刚刚结束,就急着讯问下次比赛的内容。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的精神素质。这类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素质及能力,非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培养。(二)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研究性课题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某些对理论问题或生活实践问题有兴趣探索的同学,可循着问题的思路,访问学者或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把得到的佐证材料收集起来,解释、说明、论证提出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加以研究、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有所发现,将独立见解写成心得体会、知识总结;或者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课题,写出论文或做成实物。这种做法重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己有不少学生积极地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写出了课题小论文。在此仅列举几例:

1、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2、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3、调查家用电器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4、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

5、温室效应的内幕与利弊,等等。

开展这一活动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培养成效也不一定能在试卷中得到反映,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大的发明创造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相信,只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民族进步、国家兴旺产生深远影响。

下载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硕士博士研究生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硕士博士研究生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 以理论教学为切入点,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为引导,以开放实验室为平台,组织分子生物学兴趣小组,指......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莫连英 文章来源:星槎小学 点击数: 58 更新时间:2007-2-27 10:18:5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

    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泥”激趣以“陶”创新 ——以陶艺教学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探 内容摘要: 关键词:陶艺培养创新思维 在知识暴涨的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科技的带动下迅猛的发展。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明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渐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文康 (宝鸡市陈仓区坪头中学,陕西宝鸡,721312) 摘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创意源自生活,小到你平时走路,大到天马行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然也少不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