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教法公共知识考试题
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答:学习内容心理机制或途径
接受性学习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性学习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5、探究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
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四、重视合作学习。
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
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11、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主动性特征、独立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体验性特征、问题性特征。
12、现代教学理论的十大特点?
答:(1)强调发展突出能力(2)教学信息多项传递(3)学科知识强调结构(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5)教会学习授以方法(6)课内课外相互促进(7)因材施教培养个性(8)教学手段现代技术(9)讲究效果提高效率(10)运用三论探索规律
(注: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13、为什么说“教师的心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心情具有扩散性特点,教师的喜怒哀乐常常会扩散给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如果心情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抑,对课堂信息的接受也显迟钝,在这种状况下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甚差。
14、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包括哪几种能力?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洞察力、思维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
15、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答:从狭义上来说(从其起源说)教育上的行动研究应该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问题或提出假设,进行各种研究,或者对自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应用、反思,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改变某种落后的现状。
从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实践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都属于”行动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者(主要指教师)对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的研究,也包括其他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行动(实施)、考察(观察)、反思。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
填空:
1、以读为本的具体要求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指导、读有训练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8、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9、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1、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1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应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
17、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有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8、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训练性、新颖性。
19、提问的具体要求:文道统一富有层次、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实际、紧扣中心层层深入、语言简明面向全体。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各年级应达到的目标。
21、《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22、《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认识3500
个左右的常用文字。
2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24、1---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25、精读的评价重点要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6、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确定语言训练重点的依据及训练方式?
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
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材的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
方式:朗读、默写、背诵
创造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复述。
语言的比较训练
凭借直观形象进行训练
在迁移中加强训练
4、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常见三种模式?
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次序阅读。抓住情感线索进行教学从设疑入手
5、讲解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说明的方法、叙述描写的方法、论述的方法
6、填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以你最初系的一篇课文为例,先对这篇课文作简要分析(题材、结构、语言、教材地位),再写出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最后写出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
二、结合教学实际教学谈谈你对其中一个理念的理解与体会
课改以来,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为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应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作品和人物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少说学生多提问、多说想法,注重预习的指导和质疑的训练,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以赏识鼓励为主。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材教法考试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材教法考试题 全卷共五大题 满分100分 12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第8~10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番号填入题首相应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县某中学思想品德老师在上《师生之间》一课时,把任教该班的科任教师,班主任请到课堂,共同讨论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课堂上老师和同学坦诚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位老师的做法,突出体现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_特点.(B)A.思想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综合性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本课程的分类目标的表述及顺序是(C)A.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觉悟目标 B.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C.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 知识 D.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觉悟
3.侯老师在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开设“法制教学小论坛”,以“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为宗旨,由学生自己“搜集一段材料,明确一个观点,构思一篇论文,亮出一个自我,形成一种共识”.最后由学生自己上台演讲.这一教学方法应是(C)A.交流式教学法 B.讨论式学习教学法 C.自主学习教学法 D.合作性学习教学法
4.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过去比较,突出表现为更加注重对(D)A.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 B.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C.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D.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
心齐,泰山移”,“一个人像棵小草,集体则是抗拒暴风雨的森林”.以上俗语所体现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道理是(A)A.班集体的力量在于团结 B.班集体的力量在于竞争争 C.班集体的力量在于成员的多少 D.班集体力量在于少数精英的支撑
6.在我国,人身权利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人身权利最主要的是(D)A.人格尊严权 B.生命健康权 C.个人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我们逐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①人民当家作主 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⑤实现共同富裕 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8.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A)A.能否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 B.能否提高本国的军事实力 C.能否增强本国民族凝聚力 D.能否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 9.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于在世界竞争总立足.这段话表明(C)A.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B.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0.1989年,公派到美国攻读了两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张和民取得了硕士学位,他婉拒世界自然基金会继续为他提供资助以及学校让他领取美国“绿卡”的好意,回到卧龙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克了大熊猫繁殖的世界性难题.张和民的事迹告诉我们(A)A.选择职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 B.在平凡的岗位上能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C.艰苦奋斗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D.成就事业一定要选择艰苦的环境
11.某班同学开展以“城市牛皮癣的现状及处理”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同学们(C)A.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B.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C.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D.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报道,一吨废报纸=再生纸850公斤=少砍17棵树,循环经济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说明(A)A.发展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的耗损 B.经济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提倡循环经济减缓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3.民族区域自治(B)A.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 C.是在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实现的 D.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4.应日本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5月6日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这 次访问被称为(A)A.破冰之旅 B.融冰之旅 C.友谊之旅 D.暖春之旅
15.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_____,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_____获得2007最高科学技术奖.(B)A.王选和黄昆 B.刘东生和王永志 C.闵恩泽.吴征镒 D.吴文俊和袁隆平
二.多项选择(10分)16.当今的国际世界,民族纷争.种族仇视.教派冲突引发了重重战火,而我国则民族团结,社会和平.繁荣,这种鲜明的对照,说明(BD)A.我们国家比其他国家发达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C.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时有多种方法
D.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17.东北网绥化5月23日电,22日下午,我市在党政办公中心府前广场举行了逾万人参加的以“心系灾区.真情奉献”为主题的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大型募捐活动,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我们虽然和灾区相距遥远,但只要我们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一活动(ABC)A.展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以下属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有(ABD)A.2007年5月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B.自2007年8月中旬以来,羊城晚报社等单位主办了“读者喜爱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评选,引起各地读者的强烈关注和热情参与
C.在2007年9月20日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期间,广州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D.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
19.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交往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但同时,网络交往也会使人们阴暗的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的环境被污染,我们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BC)A.为了避免伤害,我们应拒绝上网 B.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很多不同之处
C.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有利也有弊 D.网络交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
20.“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这启发我们:(ABC)A.知识有助于我们成长
B.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C.终身学习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D.现在可以不学习,等参加工作后再学也不迟 三,.简答题(共12分)20.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成绩很好,不开放就没有出路.①你是怎样理解“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的(3分)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为什么说不开放就没有出路(3分)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现代社会,“文盲”不仅仅指“不识字的人”,不会外语,计算机的人,不能与人很好相处,不能与环境协调一直,情感缺失的人,都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文盲”.为了使自己不成为21世纪的“文盲”,我们该怎么办(3分)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积极锻炼,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等
22.2007年3月,《人生之路》杂志社收到一封署名李科的读者来信.信中说:我是一名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我成绩不是很好,但我爱好文艺,我想读普高,今后考艺术院校;爸爸妈妈叫我复习一年,明年考重高;我的好多同学却建议我去沿海地区打工,闯荡人生.我该怎么办 请您帮帮我好吗 ?如果你是一名编辑,你在回信中准备阐述哪些观点(至少3点,3分)正确衡量自己的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学会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认真参照外在条件和要求,力求作出最佳选择,等.四.分析说明题(共24分)23.【新闻会客厅】
①在2007年3月20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中国在四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地质学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中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国的高端数控装备和大型重载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不足,中档及以上数控系统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的精密化制造技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精密成形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中国冶金工程技术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中国的航空产品,航空技术和航空科研能力差距仍较大.即使是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歼10战斗机,与美国的F—22,F—35相比,在技术水平上也相差一代.中国利用空间进行的研究工作尚处在试验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请你就上述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5分)A.近年来,尽管中国学科发展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较弱.B.中国必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C.青少年必须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大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等.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新闻所蕴含的道理.(至少三点,4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B.建设和谐奋进新江津,需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项目;C.科技创新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D.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重视环保;E.中国共产党坚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F.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据《重庆时报》报道,2007年3月23日,胡润榜女首富张茵旗下 的玖龙纸业正式落户重庆,在江津珞璜工业园举行了奠基投产仪式.女首富将投资120亿,建立500万吨高级包装纸生产基地,这也是玖龙纸业在西部的首个基地.玖龙纸业将把从国外进口的废纸进行加工,生产高档纸,用于为四川,重庆等企业提供包装服务.这项庞大的工程的环保标准将依照国际最高标准执行.2008年投产后,绝不会给重庆环境造成污染.工业废水还能直接饲养鱼类.张茵表示:“我们在重庆使用的技术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玖龙公司有关人士介绍,最好的设备能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卷出足球场般大小的包装纸张.该项目今后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可解决8000人的就业.24.【明天更美好】
材料一:1978~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均增长2.5%,世界年均增长3%,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5%.大致地说,其他发展中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两步,世界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三步,发达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四步.材料二: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中国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德国,2020年前超过日本,205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著名的高盛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则称:“再过50年,中国的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美元.” ①请将材料一制成一张表格,并简要分析说明它表明了什么(5分)名称 中国 发达国家 世界 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 9.5% 2.5% 3% 5% 上表表明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②材料二表明了什么(3分)中国在迅速崛起,发展前景十分美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等.③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登顶”(至少两点,3分)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E.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F.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五.实践探究题(共6分)25.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上面两幅漫画是针对现实而创作的,有着共同的主题,对人们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①请根据两幅漫画的图文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给人们提出的警示.(2分)(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②某校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准备组织一个主题教育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A.写两条宣传标语(2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共同行动,守护家园;重视环保,科学发展;等.B.向同学们提出两条活动建议.(2分)调查身边的环境事件;向环保部门提出环保建议;纪录身边的环保行动;等.26.请你参与(6分)同学们,每天都有很长时间在校园里度过,在这里,你们吸取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在这里,你们由天真浪漫的孩童逐渐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里同学们健康成长的主要条件.为了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校园文化创建环境,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方案.(1)校园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如良好班集体建设,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活动,校园网服建设等,选择其中的一方式提出两条建议.(2分)(2)请说明你提出建议的理由和意义.(2分)(3)请你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拟订一句宣传口号.(2分)五.课程标准(10分)27.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特点有: 思想性 ,人文性 , 实践性和综合性(2分)28.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29.简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分)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30,简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3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六,教材,教法(共20分)31.请就陕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八年级第十课“学会选择”写一教学策划.字数在300左右.(7分)32.请写出时政材料与教材知识联系的相关知识点.(6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背景材料之一]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2月28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体能就陈水扁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发表声明:当前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继续上升,一旦得逞,势必造成两岸关系高度紧张,严重威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和制止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是当前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背景材料之二]2006年2月28日,胡锦涛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台湾当局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33.学习课程理念,联系教学实践,回顾自己某一教学行为(教学事件或教学环节),写一篇教学反思.字数在300左右.(7分)七.教育教学理论(10分)34.谈谈你对学生考试焦虑的认识和采取的积极措施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 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
,提高
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 学生的 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一定数量
理解字义
文化科学知识
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6、分解式目标
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 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第四篇:初中体育教材教法考试题
教材教法考试初中体育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极点”现象主要出现的运动项目是()A、短跑 B、中长跑 C、马拉松
3、在篮球比赛中,一个队员从后场控制活球开始,必须在()内使球进入前场。A、5秒 B、10秒 C、15秒
4、在篮球比赛中,发动快攻成功率最高的是()A、抢断球后 B、跳球 C、抢获后场篮板球
5、足球比赛中,队员阻挡犯规判罚()A、直接任意球 B、点球 C、间接任意球
6、体操队形练习的内容包括()A、直线行进、绕场行进、斜线行进 B、分队走,并队走,一路纵队变多路纵队走 C、图形行进,队形变化,靠拢和散开
7、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做()A、纵深 B、距离 C、间隔
8、武术的基本步型步法有()A、三种 B、四种 C、五种
9、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作用为()
A、大会工作的依据 B、竞赛工作的依据 C、各单位参加比赛的依据
10、在田径比赛中,遇到计时员计取的成绩和终点裁判员判定的名次不一致,一般以()A、计时员计取的成绩为准 B、计时长计取的成绩为准 C、终点裁判员的判定为准 11、5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其比赛轮数是()A、5 B、6 C、10
12、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其直接消耗的能量来源是()A、葡萄糖 B、脂肪 C、ATP
13、运动训练在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时,要求制订训练计划应充分反映全队和()A、个人特点 B、思想特点 C、生理特点
14、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是()
A我国的教育方针 B体育法 C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5、执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A、校长 B、体育教研组长 C、体育教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2、教师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案时,应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
3、课程标准力求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强调其发展、功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学习方法,倡导、、。
5、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能力,能力和应用能力。
6、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的反应出现得越,症状表现得越,消灭得越。
7、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主要方法有、说服法、、表扬批评法。
8、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 和 相结合的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
9、体育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表格的相应栏内写“对”,错误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1、1894年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是法国教育家顾拜旦()
2、上体育课,教师也可以做错误的示范动作。()
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令都是由预令和动令组成。()
4、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徒手操、韵律操、健美操等。()
5、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中学生需要完成五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台阶试验或耐久跑、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或坐位体前屈。()
6、在体操的保护帮助下,运用限制物属于自我保护。()
7、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8、学校和县、市举办的各种球类竞赛项目,常称为运动会。()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高,比赛的成绩好,说明这所学校的体育工作好。()
四、简答题(共15分)
1、凭你的教学经验,在每次上体育实践课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哪几方面的要求?(7分)
2、新课程提出“教学活动的拟订应突出主体、尊重个性”,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五、教学案例分析(考生只须在以下二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共10分)
1、《投掷》教学片段
(1)某初中教师进行了铅球技术教学。教师首先进行了关节热身活动,随后对铅球技术进行了讲解示范,并精心安排了如下练习:基本站立、手部动作、推球用力顺序的练习,然后只是出手的动作练习。最后进行了持球练习(拉开一定距离后的对阵练习)。
(2)又一位教师在投掷教学中,安排体力强、力量大的同学,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同学,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掷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婚礼集体舞》授课过程介绍
有一节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德国体育课,课题是《婚礼集体舞》,授课过程是这样的: 那天的体育课是一堂四年级的体育课,在室内运动场进行,执教的是艾默特女士。10分钟的热身操以后,她开始了本堂课的课题教学:教学一个德国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这个舞蹈共分四个动作:向左移三步,向右移三步,右手脱帽弯腰行礼,将礼帽抛向空中并捡回。20分钟的教学真是“惨不忍睹”:四年级的学生左右不分,有的左手执帽,有的右手摘帽,有的先移左脚,有的先动右脚,伴着音乐有的弯腰,有的挺身。于是,胳膊碰胳膊,屁股撞头,混乱不堪。只有一个动作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手中的帽子扔向空中,再满场奔跑着捡回来。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分析。
六、教材分析(30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技巧--前滚翻”,按七年级新授课第一课时设计,完成下列各项:
1、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9分)
2、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6分)
3、阐述突出重点、难点的主要练习方法与手段。(10分)
4、设计一份“技巧”学习评价方案。(5分)
2006年暑期教材教法考试初中体育与健康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答案 A 2 B3 C4 C5 C6 C7 B8 C9 B10 C11 A12 C13 A14 C15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2、教学内容。
3、选拔、激励。
4、自主、探究、合作。
5、实践、创新。
6、早、明显、慢。
7、榜样法、评比法。
8、运球技术、脚步动作。
9、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题号 答案 对2 对3 错4 错5 错6 错7 错8 错9
四、简答题(共15分)
对10 错 6
1、(7分)
(1)要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4分)(2)要有利于组织调动,练习安全(3分)(3)要有利于组织活动,提高效率(3分)
2、(8分)
答: <<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体育活动中确保全体学生参与(2分)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参与性,突出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2)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2分)
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学设计,使活动富有吸引力,有思维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其次把学生个体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权,是实现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跨越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权利与责任相结合:其次要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最后教学难度的设计要有梯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3)发扬教学民主(2分)
民主的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这就要求教师重塑形象,具有亲和力;其次,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尊重,共同分享;同时教师要真诚的信任与鼓励学生.(4)满足学生的需要(2分)
需要是个体或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第一, 教师与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需求:第二,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7
五、教学案例分析(共10分)
1、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2分)
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学习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2分)
新课程要求改革陈旧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号学生实际,给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灵活多变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2分)第二种是教学过程创新的教学方法。(2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着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2分)
2、教学中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的形成。(3分)
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就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3分)主要体现在:
(1)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1分)(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1分)(3)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1分)
(4)评价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1分)
六、教材分析(30分)
1、学习目标:(略)(目标的制定不少于3条,每条3分,共9分)要求:目标明确、具体,体现新课程理念。
2、以前滚翻为主教材为例(参见江苏版教参p244,):学习重点是依次团身(3分);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3分)。
3、主要教法:学生尝试练习(做深蹲、低头、含胸、抱腿团身动作;团身滚动)、体会练习(仰卧收腹做抱腿团身动作、前滚翻练习)、挑战练习(在斜面上由上而下做前滚翻;两腿间夹手帕做前滚翻等)。(列举5种以上练习方法,每种方法2分,共10分)。
4、评价内容:(参见华师大版教参p124)
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和能力、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练习的态度和习惯等。(3分)评价方法:“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可以综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进行,“练习的态度和习惯”和“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可由学生互评。(2分)
第五篇:教材教法分析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开场白
1.抱着直接获取、拿来就用心态而来的教师很可能会失望的,因为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比众多教师的思路宽,方法多,这是一个既浅显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何况我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本单元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名篇,相关的分析鉴赏文章众多,对此原则上关于教参等资料上面内容详实的东西以及大家熟知的问题基本上略过。我将侧重点放在多谈思路方法,少讲操作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还是留待大家评说才是。这次教材教法分析绝对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是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2.教研活动就应该是新思想、新思路的大集合、大研讨,而不应该仅仅成为已有资料的汇编。文本是熟悉的,属于老酒,而师生是新鲜的,面对这些几乎都能背下来的文章的我们应该是2013版的,最起码应该让老酒在我们的新瓶中酿出新口味来。所以,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课堂环节的设计,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建议每个教师对于课堂每个学生的提问进行整理和研讨,重难点的确立也许最有价值的是学生的提问(我们能否试着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样的教研也许更有实际意义。
3.课堂是学生的,这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可是我们经常进了课堂就下意识地又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如何改变现状呢?可以在“预设优质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方面进行研究。在一个充满了优质问题和优质提问方式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意识到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一种共享的责任感。
(1)优质提问的理念:
①优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②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回答; ③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值得尊重的; ④学生在迷惑或好奇的时候会提出问题;
⑤所有的学生都会思考和推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2)优质提问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①每个学生都想参与其中——趣味性; 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用性; ③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其中——指导性。
(3)优质提问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专业发展 ①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集中和有目的性; ②所提出的问题要包括各种认知水平;
③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回答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后允许等待时间; ④在学生口头回答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反馈,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回答; ⑤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和重新引导,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⑥允许并鼓励学生提问。
可见,优质问题不仅体现在所提问题本身,还包括问题的操作过程及对此的分析评价。
单元概述
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以人生轨迹为专题的记叙文。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单元目标
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3.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
三、单元建议
1.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观照。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的人生哲理。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更多的是名人写普通人,而本单元侧重于名人写名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异同,最后归结到情感的认同性。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悟。本单元特别适合用颁奖词或者诗歌的方式抒发情感,即可以培养检验学生抓住感人细节、概括人物性格、彰显人物品质的习惯和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用精当的语言较好的抒发情感的能力,在比较学生成果的时候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4.本单元所写人物几乎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有父母、老师、同学、偶像等,这是一群年代离我们很遥远,身份又让我们很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能够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授课顺序可以稍作调整:先讲《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年龄与学生们比较接近,容易理解),然后是《再塑生命》(关注残疾人的成长历程,对于健全人应该很有启迪,莎莉文老师亦师亦母),接着是《藤野先生》(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最后讲《列夫·托尔斯泰》(成长的历程还少不了偶像的激励),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人生历程,也基本上符合由易到难的顺序。文章:《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人物:外(日本)中(母亲)中(父、同学等)外(俄罗斯)外(美国)关系: 师生 母子、师生 父子、同学 偶像 师生、母女 作者: 鲁迅 胡适 牛汉 茨威格 海伦 出生: 1881 1891 1923 1881 1880 国籍: 中 中 中 外 外 年代: 现代 当代 现代 5.作者大多是在距离文章记叙的事情发生很多年之后写的纪念性文章,基本上近似于文章所记叙人物的年龄,实际上就是深切体会到了文章所描写人物的心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等都是作者对二十年前事情的回忆,文中的藤野先生、母亲、父亲、莎莉文老师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略小于作者写文章时年龄,这样正好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审视自己,包括之前学过的《背影》等文章,属于自己成年以后回忆别人的成年,在回忆别人的成年时反思自己的现在,这样的情感既真实感人,又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因此更加值得珍惜。这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的,尤其是在这个积累财富、忽视情感的时代,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做一些陶冶情操、呼唤真情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们讲授本单元的动力和愿景。
单元鉴赏点 1.愧疚情结
本单元文章的作者对于文中所记叙人物大都充满了歉意,就像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一样,而这正是一个有良知、有修养的人的共同境界。比如: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感激之外的歉意(未继续学习老师的专业,分别时未说实话,分别后未寄照相、未与老师联系等);胡适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不懂事,让母亲操心,母亲受了那么多的委屈自己却无能为力,“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海伦认为自己给老师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有老师辛勤付出的汗水,几十年以后的回忆,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境界。牛汉回忆在那难忘的艰苦岁月中,父亲的关爱、同伴的陪伴、老师的宽容,甚至狗儿的配合,自己不能完全的理解和珍惜所隐约产生的丝丝不安;茨威格对于当时众人对于托尔斯泰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情绪波动是否也是一种对文学大师的不公?可以结合上学期我们所积累的教学积淀快速准确地进入本单元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都是有益处的。2.职业操守
塑造了许多感人的教师形象,既包括本身从事的就是教师职业,比如藤野先生、莎莉文老师,也包括更广义的教师内涵,比如母亲、父亲、托尔斯泰。那么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难以忘怀,给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思考。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弗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先生播下的种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现的教师形象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3.整体感知
本单元文章内容丰富,正好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理清文章脉络,需要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而明白分段的方法和意义,应该是学生们比较欠缺或者容易忽视的,而理清思路其实是更好地理解文章、抓准主旨的关键环节。比如《藤野先生》事件繁多,适宜用地点的转换来分析,《我的母亲》则用母亲对待不同人(对“我”、对家人)的态度来划分,而《再塑生命》用学习内容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层进关系来理解更好。4.换位思考
文章换一个叙述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藤野先生》以藤野先生为叙述者来说说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所思所想,《我的母亲》从母亲教育胡适的角度谈谈如何倾注身心培养子女,《我的第一本书》写父亲帮助“我”修整书本以及让“我”转学的心理活动,《再塑生命》以莎莉文老师的口吻来叙述教育海伦的心得体会。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闲笔”不“闲”
通过对所谓闲笔的分析和理解,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和精妙构思。比如《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我的母亲》中(1)—(3)段写“我”读书写字,被称“先生”等(介绍自己的身体、性格,为母亲的教育做铺垫,与文末相呼应,而且《四十自述》作为自传自然要写自己的生命历程,母亲就是成长路上的恩师),(8)—(12)段母亲与家人的相处(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我的第一本书》中(2)段对父亲的书的介绍(家里学习的传统对我产生的影响),(12)(13)段对二黄、二狗的叙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再塑生命》中海伦大量的内心感受(都是莎莉文老师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真实体现)。6.比较鉴别
本单元对比手法的广泛应用,为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与日本爱国青年、鲁迅与清国留学生的对比。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我的母亲》中母亲“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与大嫂二嫂“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对比,赞扬了母亲的品行。《我的第一本书》中“我”的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与乔元贞惟一一本书的对比;《列夫·托尔斯泰》中托尔斯泰头部其他器官与眼睛、众人的期望与实际的样子、“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与“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的对比;《再塑生命》中老师来之前与来之后、老师在与老师离开、教育前与教育后等对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7.点睛之笔
文章中人物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有精辟的语言加以凸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文章的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帮助学生体会应该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对青年人的关心、照顾与鼓励,对不平等的不满以及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母亲和气、仁慈、温和、宽恕人、体谅人又不缺乏刚气对胡适成为谦谦君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因为通过父子情、同学情、人狗情的描写展现了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源于普通人,高于普通人,是离普通人最近的天才。
《再塑生命》:“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具体实施(属于单元鉴赏点的原则上不再赘述)
一、《藤野先生》(要点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合理安排详略的方法。3.感受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技巧。
(二)案例推介
《藤野先生》一文写得太好了,我们深受感动,不过中学生作文要求写六七百字,虽然原文4000来字都是鲁迅先生的心血,我们能否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它缩写成一篇字数在700字以内的写人记叙文。
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事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研读文本的习惯。1.整体设计
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先静心读8分钟,然后讨论10分钟,新建思路,进行缩写,在700字以内写好藤野先生。指导各组从分段、每段段意、每段字数控制、写此段的目的来陈述缩写。六组的任务又同中有异,他们被分为两个常规作文组,两个小标题作文组,两个创新作文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限时三分钟陈述。2.讨论模式 比如:
常规式1: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风格(50字)——添改讲义(200字)——纠正解剖图(200字)——关心解剖实习(50字)——了解女人裹脚(50字)——因弃医从文惜别(100字)——惜别后的怀念与感激(50字)
常规式2:看照片思藤野先生倒叙开头,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100字)——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450字)——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50字)——惜别、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1:相识(100字)——相处(400字)——相别(100字)——总结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2:不安的感激(添改讲义200字)——无言的悔恨(纠正解剖图150字)——难忘的感动(关心解剖实习150字)——唯一的为难(了解女人裹脚100)——永远的鞭策(100)
创新式1:1926年10月12日睹物思人(50字)——翻看1904—1906年写下的有关藤野先生的点点滴滴(日记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的细心与当初穿衣的模糊对比,令我感动;日记2:对中国很感兴趣的藤野知道中国敬鬼的传统,也想了解中国三寸金莲的裹脚方法;日记3:惜别时他的遗憾、热忱与我的无言以对600字)——打断思绪,继续受先生的鼓舞,写些文字(50字)
创新式2:讲义的自白:记(50字)——交(100字)——惊(200字)——珍(150字)——失(50字)——悔(50字)——慰(50字)——永远的愧怍,不息的动力(50字)3.展示交流
小组内有具体分工,记录、串联、发言等安排到位,全员参与。可以解决事件梳理、主题确定、详略安排等诸多问题。
(三)问题预设
1.善用词语是鲁迅先生文章的一大特点,就连虚词的使用也是如此。标示出第一段中的“也”,体会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别处没有什么区别,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也像绯红的轻云(勉强如此),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玩闹嬉戏总少不了所谓的“大清精英”),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丑态百出),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通过“也”的用法的分析,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度失望与无聊。2.“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感激、鼓励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 分析:
感激、鼓励的内容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参讲得和详细,此处略。
感激、鼓励的原因还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藤野先生与周围人物的参照上。藤野先生在周围“爱国青年”偏激、狂妄的情绪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直、无私、坦荡以及为此而执着追求、认真负责、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就愈加清晰。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3.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内容,说说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
分析:《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
4.以藤野先生的口吻,设想一下他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思想活动。
意图:变换角度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难忘藤野先生的原因。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于解剖实习和中国女人裹脚的谈话、告别等四个场景来描述。
5.说说“清国留学生”与日本“爱国青年”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影响。
本国的年轻人麻木堕落,异国的青年妄自尊大,使鲁迅先生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忧虑,并促使他为了国家做出重大的人生选择。
鲁迅先生向来对青年人非常重视,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两国青年的不同表现对鲁迅先生做出重大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能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二、《我的母亲》(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所叙事情对作者成长的具体影响。2.体会“亦母亦师”“亦慈亦严”的情感交织。
3.了解朴实文风与作者“谦谦君子”之间的映衬关系。
(二)问题预设
1.分组整理母亲对“我”和对家人的相关事情,用叙述加评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母亲的亦母亦师的角色进行分析研讨。
先分别叙述并加以评论,然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体会母亲对作者“言传身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终身难忘的影响。作者的《四十自述》所表达的 “不惑情感”应该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2.文中有哪些“文”与“野”的具体内容?
可以按照人物分别叙述,也可以按照事情(尤其是细节分别整理)。
3.作者失掉了“懂音乐”和“做画家的机会”是因为长辈和先生的影响,而作者“确是喜欢看书”明显也收到了家庭的影响,对此你如何看待。4.母亲在作者心目中,兼有“慈母”“严父”“恩师”等多重角色,有人说,母亲的“严” 是“慈中严”,“慈”才是最主要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文章最后“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注意文中的加粗词语);找出“好脾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根据(再次熟悉课文,有针对性地寻找材料);结合胡适的生平(可参见相关资料)
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读书看书”与“做人的训练”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学知识”与“学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辩论,以便引起我们广泛深入的思考)
三、《我的第一本书》(问题研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2.咀嚼耐人寻味的句子。3.感受浓浓的真挚的情意。
(二)问题预设
1.请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讲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意图: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内容大意 2.分组排练短剧系列:《“我”和乔元贞》、《“我”和父亲》、《“我”和狗儿及其他》
意图:情景再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短剧通过人物肖像、神态、动作及语言的表现,师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精彩传神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用心体会为什么“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3.祖母、“弄不成”、二黄毛的笔墨都不多,写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分析:祖母对“我”的 “嘲笑”和揭底,对比出父亲对我学习的重视和帮助,也能延展“我”从小生活环境的“荒寒”,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干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弄不成”都可以当老师,既交代了父亲让“我”到崔家庄小学念书的原因,也说明了在当时求学的艰辛,同时表现“没有本事”却“为人忠厚”的人与二黄毛虽“心眼有点死”但抗战“不怕死”都体现出人性闪光的一面,也许这些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4.如何理解父子关于“出息”的话题。分析: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自小是好朋友”,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一个在崔家庄教书;一个在山沟里当塾师,一个坚持供儿子上学,一个被迫使儿子辍学。父亲认为乔元贞比“我”有出息,而我成了作家,乔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又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其实也是思想认识的缘故吧,文章的内涵就丰富了许多。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那本书“厚”在哪里呢?
分析:除了问题(1)(2)的分析之外,比如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等,还应该有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程后所感悟出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以及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内容要远远超过那一本《国语》。6.父亲为我们补全课本时,“我”为什么不告诉父亲乔元贞已经不再上学了?试着揣摩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分析:复杂心理:希望“我”和乔元贞都有一本完整的书;看看父亲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希望可以改变乔元贞母亲的想法等。
四、《列夫·托尔斯泰》(课例推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以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运用。2.体会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二)课例推荐:王君老师的导学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文章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文采斐然,意蕴深刻,极大地满足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对于华美语言和深邃思想的审美追逐。恨的是它篇幅冗长,背景迷糊,主题隐讳,表达重复,写作风格和初中生熟悉的常规写人记叙文大相径庭。教学设想
1.定位在以该文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因为本文的人物塑造缺乏学生熟悉的人物描写底座——具体生动的事件。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审视表达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都应该是教学的第一重点。
2.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因为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另外,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诵读来化解难点。学习过程
1.初识托尔斯泰
(1)情境朗读:巧妙化用课文第5段的关键词句设计导语,创设拜访托尔斯泰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我们坐火车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旅程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家中。在客厅里我们正襟危坐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对托尔斯泰,我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亲眼见到我们的偶像之前,我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早已经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可是,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投影配合展示第5段中相对应的关键词句,比如“正襟危坐、尊贵、轩昂、伟岸、天才、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等,以及当时拜访者的心理活动。)学生活动:教师边叙述边和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内涵,并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体验拜访者的震惊失望的情绪。(2)回溯前文,通过朗读来感受托尔斯泰的“丑”。
要求学生迅速跳读课文1—5段,探究托尔斯泰让拜访者震惊的原因。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句段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简笔画来传达出拜访者对托尔斯泰的失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讨论一些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比如:“胡乱劈成”的“劈”写出了额头皮肤皱纹深和乱„„托尔斯泰的毛发之丑、五官之丑、脸色之丑、气质之丑让拜访者失望。(3)朗读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评价
(投影展示: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嘲、愤怒等各种语气来朗读。2.走近托尔斯泰
(1)引导过渡: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2)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深刻锐利。①速读第6—8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组合成小诗,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动情朗读,体会其精神神韵。
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这对眼睛是手术刀/这对眼睛是X光/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材料一: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对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材料二:
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渎神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
——《复活》中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
③再读《眼睛》一诗小结,体会托尔斯泰的深刻。
(3)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丰富。
①要求学生跳读第7段,寻找出表达托尔斯泰精神愉悦的短语。老师把这些短语组合成小诗,供学生朗读体会。
柔和的目光/和蔼的笑容/粲然的笑意/神奇的星光/涟涟的热泪/盎然的兴趣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故事一:托尔斯泰眼睛里的微笑 秘书费·布尔加科夫第一次到托翁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故事。(略)教师结合第5段中对托尔斯泰接见崇拜者的描写来应证。
(投影展示文字:进来的人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轻快”、“抖个不停”、“小跑”、“友好地微笑”、“轻松愉快”、“欢迎”、“主动”等词语来感受托尔斯泰对人的热情真诚和充满活力。故事二:托尔斯泰眼睛里的两次泪水
托尔斯泰听《老伍士》和《如歌的行板》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略)③整合第8段的部分精彩文字,指导学生朗读小结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它忘我地注视上帝/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它甚至锋刃无情/直戳要害/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窝 3.探究托尔斯泰
(1)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难句并投影展示(略)
(2)指导学生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结合背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托翁矛盾的一生。材料一: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见教学参考书)材料二:《祖父逝世的时候》《世界最美的坟墓》节选 材料三:托尔斯泰的名言
①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②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③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④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⑤凡是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3)学生活动:听了这些材料,发表感想,谈对文本中的难句的理解。教师稍做点拨。4.告别托尔斯泰
(1)经历了这次拜访托尔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灵之旅,回顾当初拜见托尔斯泰的“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尔斯泰的墓前,请你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
(2)教师总结并且推介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五、《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及价值。
2.感悟勇于面对困难就有可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 1.营造情境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由《千手观音》美丽场景引出另一位美丽人物——海伦•凯勒。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2. 整体感知
(1)假如把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浓缩成一天课程的话,那么都上了哪些课程呢? 明确:
课前状态(生命的原貌:第4段像大雾中的航船);课前准备(光辉的起点:第5段师生相识);第一节:文字课(幸福的复苏:第13段人类交流的灵魂);第二节:自然课(成长的浪花:第14段人类的依靠);第三节:思品课(生命的升华:第39段变得崇高而伟大);课后感受: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这也就是再塑生命的历程。(2)课程特点(三维目标的达成):
认识具体事物 走进理解大自然 感悟爱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深入研讨
(1)体验式:手心写字
学生两人一组,在对方的手心上写字,看看是否能准确猜出。初步体验聋哑盲人学习的艰难,再次创设学习的情境。(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①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第5段初次相识)——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第6段文字课)——牵着我的手漫步(第14段)„„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第18段自然课)——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第25段思品课)探究:
人的动作大多应该受心理支配,试想莎莉文老师每次手的动作时的心理是什么呢?
面对海伦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走近她的身边,没有心的隔阂,进而走进他的心里。从“紧紧地抱在怀里”到“轻轻地搂着我”,真实的体现出我的成长,这也是老师的教育成果。从 “(莎莉文老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到“我紧紧抱着她(莎莉文老师)”既可以看到海伦对老师的依赖,也可见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②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的时候,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要带海伦“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为什么莎莉文老师要让海伦“发现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慈爱可亲”?“为什么(莎莉文)老师不能告诉我(海伦),什么是爱呢”? 探究:
要让孩子自己去形象地感受抽象的内容;要让孩子明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使之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要让孩子领悟“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③学习“水”和“杯”的区别。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的时候,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的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莎莉文老师既让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又准确地抓住时机,让海伦将“杯”和“水”分开,认识了水这个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莎莉文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奇妙啊。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④怎样完成对“爱”抽象名词的点化教育等都可以体会莎莉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比如:课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显然,小海伦对爱又深入了一步。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莎莉文老师运用独到的“点睛”艺术使小海伦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感情就是“爱”。引导小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开发了小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足见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3)“再塑生命”的人仅仅是莎莉文老师吗? 探究:
文中写了大量海伦的真实感受,比如: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领略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一方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海伦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其实海伦也是“再塑生命”的人。
(4)通过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故事,我们体会“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探究:
主观:毅力(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客观:好老师(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5)引导在反复诵读文本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语句。可采用诸如“你最喜欢哪一段?”这样环节引入语言品味。4.比较阅读
与《我的母亲》比较阅读,说说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主题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示例:亦母亦师与亦师亦母;都对幼小的孩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都重视言传身教;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教育对象的身体、家庭环境、对受到教育的反应过程、“师·母”的教育策略等。
5.拓展延伸
海伦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推荐相关资源学习(比如:霍金、张海迪等),谈谈如何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结束语
1.我们的教材分析都是预设式的,顶多算是一个预备,到底效果如何,课前应该有个复备,因为我们及我们的学生确实有很多的不同,而且课后还应该有个反思,这才是总结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2.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建议能否做一个尝试,在我们讲完每一课或者讲完第一单元之后,每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困惑最大、最有价值的学生提问等做一个交流和研讨,以此反思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形成教材教法分析的前后呼应,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果真如此,那么现在想起来都充满期待。3.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课后的交流,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进行交流,实际上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实施的过程和反思,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及后来的学生体会到越来越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会站在自己的肩上,对于我们的过去,现在的我们就应该是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