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不特别的班主任
教 坛 的 新 星
——记天堂镇初级中学叶瑞莲教师的先进事迹
刚来学校的时候,住瓦房的她说可以体验一下瓦房的“特别”——冬凉夏热;清茶淡饭她说可以减肥;洗澡没热水她说可以锻炼身体。她是个乐观积极,工作认真的青年教师——叶瑞莲。
在她的抽屉里放着多种类型的教学参考书。同事们下班了,有时见她在那抄抄写写,有时见她被一群学生围着,有时见她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上班时总是见她提着邹巴巴的装着书籍的塑料袋。晚上办公室的灯亮了,我们都会联想到她。有人问她:“那么辛苦干吗?”她没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
因为她觉得每上一节课就像完成一项工程一样,质量一定要过关。她的心理只想着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在提倡“课改”的大气候里,她更深深地明白课前准备工作更加要充分。于是她不但成了《师道》《班主任之友》《广东教育》的忠实读者,还是图书馆的“常客”(因为她要挖掘图书馆里可供学生同步学习的资料。)她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吸收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与年轻的同行们切磋教法。她的课本、参考资料上写者密密麻麻的笔记。她还经常去听课,可以客观地分析,所以,现在她能很快地分析出某节课的优、缺点,并能很好地提出建议。
她的努力使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很多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这年四月份她被校领导推荐参加在田家炳中学举行的电化优质课比赛,还荣获天堂片语文第一名,五月份将会代表天堂片参加县里的比赛。
她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她觉得做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亲近学生。
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以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日记是她们的主要“平台”。很多面对面说不出口的东西,在日记里就容易表达出来了。刚开始时,学生都应付地写,但她认认真真地批改,哪怕是一句是真话,她都给予学生肯定、赞赏。用她的话说“可能是她的真诚打动了学生”慢慢地她班的学生都在日记里向她倾吐心事。有的说与同学间的矛盾、有的说学习上的困难、有的说异性间的问题······她都会一一为学生解疑排忧。(难以用文字说明的,她就找机会当面引导。)
前段时间,好几个女生向她请求,在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她可以以班主任的身份批准她们不上体育课。于是她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又召开了一次女生会议,会议以讨论的形式让女生们各抒己见,等她们怨气都发泄的差不多了,她就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这次会议后,在没女生请求她网开一面了。
她班有位女学生告诉她不想念书了,问原因,那女生只是流泪没回答。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为她知道这女生一定不是自己意愿的。于是放晚学后,她找来了那女生的家,但吃了闭门羹。第二天到那女生家,只听见有个男声不冷不热地地说那女生不在家。每办法,第三天放学时她跟那女生回家。原来那女生的母亲到东莞打工,一年只回来两三次,家里只有一个患肾积水的残疾父亲和一个少不更事的弟弟。家里两亩多农田要打理,那女生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近来父
亲游说:不要念书了,早点出来挣钱或帮家里干活等等。经过近两星期的努力,叶瑞莲同志终于说服了那女生的父亲。现在那女生安心地在学校念书。
她班的张月莹同学在家不小心摔碎了右手上的一小块骨头。她知道这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只靠耕田养猪拉扯大四个孩子,平时的生活都成问题,现在要拿出几千块钱,实在是难。于是她一方面让张月莹的母亲向村委会和亲戚那想办法。另一方面,她带头全班及全校师生踊跃捐款。最后将筹得的钱送到张月莹的母亲手上。现在张月莹已经可以像以前一样上学了。
她的爱使学生都愿意亲近她、相信她。
由于她教学负责,教育得法,他们班的曾宪兰同学获得“县优秀班干部”的称号,陆桂醒同学、苏剑敏同学获得“县三好学生”的称号,她担任的班级曾多次获“文明班”的光荣称号,每次考试成绩优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
她在三尺讲台上,在有限课堂和校园里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升华,展现了当代教师的风采。
第二篇:班级八特别班训
班级八特别班训:
一,特别能吃苦 二,特别爱勤俭 三,特别爱劳动四,特别爱学习五,特别懂礼貌 六,特别守纪律 七,特别能上进八,特别守诚信 严于律已 勤备学习尊师重教 为班分忧
班训:律己 利人 笃行
自律 善学 快乐 超越
做人为先,徳才并兼
班训拼两个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
团结奋进,勇攀高峰,勇往直前,勇争第一!
学会做人,用真诚打动明天
学会求知,用汗水浇注未来
学会生存,用坚强证明实力
学会探索,做新世纪之英才
班训
团结严谨,务实创新
脚踏实地,智存高远
凭实力竞争,靠苦练成才
烈火炼真金逆境识真人
班级口号:为了明天不后悔!
班训: 对事讲责任; 对人讲真诚; 对班讲奉献; 对己
讲自尊
我们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热情奔放,斗志昂扬。我们是橙色的,因为我们诚挚温暖,富有爱心。我们是黄色的,因为我们朝气蓬勃,正直公平。我们是绿色的,因为我们健康向上,尊敬师长。我们是青色的,因为我们恪守纪律,严于律己。我们是蓝色的,因为我们敢于磨砺,志向高远。我们是紫色的,因为我们勤学奋进,善于思索。我们是七色的,因为我们身上闪耀着太阳的光辉!班训:我们班的班训是八个字——刻苦, 友爱,求实,拼搏。
刻苦——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它的勇气,而勇气就是在刻苦中得到锻炼的。刻苦就是要努力,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友爱——人们生活在这世界中,最幸福的人就是朋友遍天下。朋友能使人开心,忘却烦恼。也能使你了解更多知识。友爱就是交朋友的关键因素之一。友爱使人变得心胸开阔,使人们团结起来。友爱使人愿为他人付出,这样的人,是人人都想结交的。
求实——在生活中,有不少自欺欺人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是内心空虚,毫无内涵的人。有人说:‚说真话的,往往都是傻子,说出真话使自己遭殃。‛并不如此。求实是扎实的初步表现,当你明知自己不懂,而装懂时,那些仅存的东西也会忘掉。不懂就不懂,不明白的把它弄明样,知识在你脑中会很深刻。
拼搏——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而我们在困境中,就要拼搏,有人说:‚人活这一辈子,就是一个‘拼’字。‛是呀,人只要拼,就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与其对着露水感叹时光
不如挥洒汗水收割阳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高三年级各班班训
9班:超越自我,塑造未来10班:新行省信,精谨进竟 11班:自强不息,励学敦行12班:勤奋求实,文明守纪 13班:努力拼搏,永争第一14班:拼搏数月,幸福一生 15班:勤学苦读,团结奋进16班:博学 好问 明礼 慎行 17班:文化班会,三星英语18班:引领成长,创造未来 19班:把握今天,成就未来20班:天道酬勤,永不言弃 21班:燃烧斗志,永夺第一22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23班:勤学苦练,善思好问文三:拼搏进取,青春无悔
每周醒语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第三篇:《特别班的鼾声》附阅读答案
特别班的鼾声
②这间教室只有一扇前门,靠南的墙上有两个窗户,但位置很高、开口很小,(A)外面的光线躲躲闪闪不愿意照射进来。教室里阴沉昏暗,即使大白天都要亮着灯。令学生心惊胆战的是教室里安装有“电子眼”,且是一种可以旋转的摄像头,同学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监控之中。
③班主任姓庞,个头铁塔似的高大,身体水牛似的粗壮,肌肤墨碳一样的黝黑。自称三国猛将庞德之后。庞老师以前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学校教导处陈主任特意挑选出来委以重任。庞老师重任在肩,决定要给这些“另类”的学子来个一个“下马威”,给他们留下“泰山压顶”的威严形象。
④第一节课是班会课。庞老师特意安排在仓库前得一块空地上进行。现场上放着十几块砖头和一个笨重的石锤。庞老师让大家围成圈儿站着,看庞老师他表演“功夫”。庞老师摆出武林高手的架势,束胸、举臂、踢腿,尔后深呼吸一番之后,便开始手劈砖块。(B)只见他气运丹田,“咔嚓咔嚓”一块块结实硬朗的砖块在他手里一一掰开,就像掰开一块块压缩饼干一样轻松,这可是硬功夫,同学们看得眼睛都直了。接着庞老师又表演起石锤来。只见他扔起那个一百多斤重的石锤就像常人提个水壶。石锤在他手虎虎生风,锤影、人影几乎分不清了。同学们一个个表情愕然,脸色煞白。表演过后,庞老师随即宣布班纪班规:不准顶撞老师,不准打架,不准缺作业„„。⑤这之后的几天里,同学们果然规规矩矩。⑥第五天里,出事了。
⑦是语文课。老师正在解释“鼾”字的含义和用法,教室里突然传出一阵阵的鼾声,老师觉得纳闷,没想到同学们却忽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接着又有几位同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并且也发出是鼾声。这时,教室里鼾声如雷,此起彼伏,同学们笑得更热闹了,简直像一锅沸腾的稀粥。语文老师气得嘴唇打颤,立马找到教导主任那儿“告状”。
⑧教导主任当即找到班主任庞老师。庞老师经调取监控录像查实,得知原来是吴天浩、胡贵、徐友三等同学在故意起哄。
⑨陈主任对庞老师说:“这回一定杀一儆百,对故意捣蛋的同学给予纪律处分。”没想到几个孩子一脸孤傲,相互逗趣说:“杀一儆百?哈哈,我们不是另类吗?好啊,我们正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尽情表演一番,好让班上打鼾的队伍不断扩大。”这些话被庞老师听见了,他暗暗沉下了脸。
⑩第二天上午,学校李校长来到了教室。李校长走上讲台向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个躬,说:“同学们好!作为校长,我要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原谅我在决策上犯下的错误。学校设立这个班的初衷是想让同学们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改掉一些坏习惯,迎头赶上同年级的其他同学。没想到这样做却伤害了你们的自尊心。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都是有个性、有潜力的,你们故意用鼾声抗议让我们警醒,你们不是另类,你们需要拥有和其他同学同等的学习环境。从今天起,学校决定撤销这个班,让你们回到原来的班级继续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改掉自身的坏习惯,成为可造之材。”
⑪台下掌声如雷,有的同学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⑫庞老师走上讲台,声音竟然有些哽咽。“作为班主任,我不称职,我同样忽略了同学们的感受。但是有一点,老师的心都是善良的,都希望同学们能进步。今后,我不再是你们的班主任,但还是你们的好朋友!”
⑬庞老师刚说完,只见胡贵同学站起身来:“老师,错的是我们,我们不该撒野胡闹。对不住老师,也对不住父母。今后,我一定遵守纪律,用心学习。”胡贵说完,吴天浩也站了起来,接着站起来的还有徐友三„„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1年第6期 【小题1】.“特别班”特别在何处?(3分)
【小题2】.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④段到⑬段故事情节的梳理(4分)
【小题3】.结合庞老师的言行,说说庞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分)【小题4】.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
(A)(B)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3分)
选 处:
【小题5】.请谈谈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2分)答案
【小题1】(1)班里的学生是从同年级的各个班“挑选”出来的。(2)教室是靠近学校的一家倒闭了的企业弃用仓库改建而成,远离学校,教室阴暗,并且装有摄像头。(3)班主任是体育老师。(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语文课上鼾声阵阵,老师告状;陈主任决定杀一儆百 班主任听到学生对策。(每点2分)
【小题1】身强力壮;敢于反省承认错误;爱学生(每点1分)
【小题1】(A)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教室的采光不好,(1分)同时也暗喻教室里面的学生缺少来自老师的关爱。(1分)
(B)示例一:该句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分)突出表现了庞老师力气之大。(1分)示例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拟声词“咔嚓咔嚓”,(1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1)分突出了庞老师力气之大。(1分)【小题1】呼吁教育工作者关注差生,不要歧视差生。(2分)
第四篇:一个好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好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人?
文/邱磊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来到二甲中学,非常意外和至今想来都颇感荣耀的是,学校竟委派我当上了班主任。由此,这“全中国最小的主任”的光环我一直都万般精心地呵护着,并伴随过风雨、经历了冷暖,无悔地走到今天。有一天突然回头看了看来时的路,发觉自己渐渐成熟了,眼睛里不再是迷惘和困惑,心中也不再有忐忑和怀疑,世界也仿佛变得宽敞起来了……
一个好班主任,是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
初做班主任,我干劲十足,成天在班上守着孩子,一个月下来身心俱疲,但效果却不比那些“偷懒”的同行。看来,“蛮干”还是不行的,这令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便牺牲业余时间,大量翻阅名家论著以期求得“真经”,加速成长;同时还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很多老班主任的优秀经验,但这个过程依然没有带给我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一种沮丧的情绪开始在我心头蔓延开来。经过反思,我发现很多实际问题其实是没有“模式”或“经验”所套的,因为孩子不同、学段不一,再加上学情、学风甚至当地文化、风俗等因素的掣肘,你越是按图索骥,往往越是摸不着北。所以,我抛开各种固有思维模式的桎梏,结合本班需要,在大纸报上制定了本班的管理细则。没想到的是,三天后,班级的管理就开始明显好转,至今想来,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看来,要做好班主任,不思学习终究只是井底之蛙,难堪大用;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不善实践思考的,境况可能还不如前者。
一个好班主任,是懂得尊重和平等的人
尊重和平等,本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师德之一,但在受“师本位”等传统理念和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发现很多问题的源头就在于班主任的意识形态仍未有根本性的转变。所谓的“尊重”与“平等”也多是停留在口头或班会课上。
有一届的一名孩子,我原本多次鼓励和在多方面关心过他,可他却对我的好心视而不见,对我冷冰冰,这令我非常不解。终于在毕业前,他与我冰释前嫌并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我有一次因误会而批评他,虽是特意站在教室外面,但嗓门很大,整个教室里都听得清清楚楚,令他无地自容。我不加回忆就记得,那是我为数不多的一次发火,可这把火却把孩子的尊严烧得一干二净,也将自己推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去了。
正是这些不经意间对孩子的伤害,使得我在处理班级事物时,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常常以孩子的视角和态度来理解孩子对待事情的动机、过程和结果。这使我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些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捣蛋鬼”渐渐变得可以理解甚至可爱起来,原来那些逃学、厌学的孩子开始一本正经地捧起书本来,原本那一张张麻木的脸渐渐变得亲切和富有灵气,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是我愿意从“神坛”上走下来,走近学生的身边,使“平等”和“尊严”真正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中,并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一个好班主任,是具有高超管理技艺的人
班级管理,永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必然是个优秀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而这些的获得,除了学习,更多的来自于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有段时间,孩子们中流行起“玩魔方”。很多人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在下面趣味十足地把玩起来,甚至相互之间开始了比赛。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任课老师发现了就没收了几个,可没想到“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惹得他们天天跟我诉苦。我听后觉得与其去“堵”不如去“疏”,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就这样,我们班就热热闹闹、大大方方地举行了个玩魔方趣味比赛。在此过程中,大家的天性得到了舒展,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事后证明,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很多人也不再偷偷摸摸地玩“魔方”了。
在对孩子年龄段的把握和对心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孩子的言行和发展方向进行“悄无声息”地修正,是我班主任工作中另一个感悟。尤其是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学生,偏激的、想当然的、片面的班级管理手段,往往去使事情的发展趋向恶化。所以,我的班级管理理念渐渐地从“一竿子到底”、“直来直去”向“渐进式”、“含蓄型”和“多元化”转变,并希图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带动“蝴蝶效应”式的多重效应,即“一箭N雕”,而非仅仅就事论事。所以,我在具体的事物处理中更加注重技巧性和灵活性,并不断地对比、摸索、求新。正是这种对管理艺术的追求使我的班务工作逐渐摆脱机械的按部就班和乏味的千篇一律,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原来也是千变万化和富有乐趣的。
一个好班主任,是将“爱”诠释到位的人
任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说都有一个成功的核心:爱心。如果失去爱,个人的能力再强,其工作成绩也将黯然失色——毕竟,孩子的成长,如果说知识和能力是阳光和雨露的话,那么爱便是土壤了。但是,真正做过班主任的会告诉你,对孩子仅仅“爱”是不够的,甚至会生出“恨”来。事实告诉我,对孩子的“爱”至少有两点不能忽视:
一、爱没有轻重、多寡、好恶之分。对孩子的爱应是全面的、真诚的、透明的。如果你对孩子的“爱”,由于其家庭、背景、能力、成绩而产生了偏颇,当这种偏颇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其实就等于在另一部分人的心中种下了“恨”。这一点,尤其在家境情况特殊的孩子身上体会得尤为深刻,他们会将班主任的“爱”看成是虚假和伪善的表现,最终还是不利于班级团结和建设的。所以我常在心中告诫自己。
二、爱不是虚无和空头支票,而是实实在在的。
我一直十分关爱我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有一次,我发现班上有好多人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在作文评比中也吃了不少亏。我便在班会课中宣布周末带领大家一起“练字”,大家一听,觉得挺新鲜的,纷纷跃跃欲试。可到了周末我因有事外出,未能兑现,心中一直后悔不已。直到下周补上,才算释怀。
我经历的一次对孩子的“爽约”,令我认识到这次“事故”的“修复成本”可能比预期得还要高,因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对教师有模仿心理,如果对孩子的“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不但会丢失掉班主任的公信度,还会使学生有“虚伪”、“心口不一”的印象,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将陷于被动和无序之中。所以,我认识到,作为班级领头人的班主任,应“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即便偶尔不做到,也应及时向孩子说明原因,事后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爱”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今后他们长大后对他人的“爱”也才可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而非虚无缥缈般飘着空中的。
一个好班主任,是陪着孩子一同成长的人
张文质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前面也已经说过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应该是具有诸多优良品质的人,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他应该是要懂得耐心地、平静地陪同孩子成长的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孩子的成长天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天生就需要时间去经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歧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这些都是成长的必备元素之一。四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最简单也是最实效的管理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同成长:陪同孩子一起去经历一切他们注定要经历的,陪同孩子一起去感受他们必须要感受的,陪同孩子一起去承受他们肯定要承受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在在适当的时候推他们一把或拉他们一把,仅此而已。我们不用去费心劳力地拔苗助长,也不用为孩子的过失而怨天尤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如果你懂得这个“慢”是必然的,而愿意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那你就是个合格的班主任;如果你能借助自己的才智、学识、经验、人格甚至感情,稍微将这个“慢”的过程变得富有哪怕一点点的“艺术性”,那你就是个好班主任。
这就是我知道并追求的一个好班主任的标准。
第五篇:一个律师所主任的苍凉告白
一个焦头烂额的律所主任的自白
说句实在话:管理律师、管理律所真XX不是人干的活,需要超女、超男,金刚不坏才能胜任。我们的律师队伍尽管还声称地位低下,养不活自己,但却时时孕育出挑战律协、微软、政府权 力机关的斗士。一句话说,只要干上律师,没哪个是省油的灯!所以,如果能够重新选择的话,我在修炼成佛之前,决计不再做XX养的律所主任。
2008年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寒冷。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大环境风云变换,民营企业前途未卜,律师行业也在其列,风雨飘摇。律所本来就没干好,这个时候受大环境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的民主风尚初开,律师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斗我的地主。
值得庆幸的是,大家对我的评价还算公道:“擅长宏观战略规划,执行力偏差。”批评也十分中肯,“诚意不够,在放权的问题上,优柔寡断,特别是没有很好的运 用激励的杠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错——律所搞不好,律师着急可以理解,主任首当其冲应该承担责任”。之所以写这样的文章不是为自己伸冤强辩,更不是不 服气,而是不服输。
在律所发展处于低谷的时候,回顾艰难的创业历程,感受无疑是沉重和痛苦的。而回顾创业历程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一一列数我作为律所管理者,在办所过程中犯下的不可原谅、不可饶恕的错误,盘点走过的弯路,分析所有失败与挫折。富勒说过:“整个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犯错来推进的”。那么但愿我的罪己、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能够给律所今后的良性发展带来一线希望。
“律所能够办成什么样的律所,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合伙人,有什么样的律师,大家怎样看待律所要干的事情,怎样看待律所品牌” ——北京律协会长李大进
建所之初,我们更多是边摸索边干,理念是逐渐清晰起来的。大体来说,我们把眼光投向能够形成批量稳定案件流的中低端案源,主要目标客户是民企和个人,开拓案源的方式是发挥律师口才优势的会议营销。所内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化管理,不招转职律师,靠以所为单位分工配合,协同作战。
数年间,我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所,到现在,十几个律师,数百万年收入,在区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局面初开,当然这背后是以合伙人牺牲奉献为代价 的;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面对过去和现在摆在桌上的一系列问题,我——无言,只能说之前的几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满腔热诚,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错误一:误以为办所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培养人。
老律所我呆过,一干就是七年,而且是从内勤干起的。眼见着律所合伙人内部闹矛盾,搞内耗,对专职律师不闻不问,对实习律师没有担起最起码的培养责任。我对自己当初成长的困惑、迷茫和失落的补偿就是,在我有能力养活自己,体悟到一点点执业经验后,就想对年轻律师多尽一份责任。
做专职律师的体验也是一样“外表光鲜,内心受罪”。如果律师是个体户,注定要花百分之八十的经历培养人脉,搞案源,为生计考虑,被动接受能够获得的案源。如此这般趟着石头过河,饥一顿饱一顿,深一脚浅一脚,生存问题尚不能根本解决,更谈不上自主选择案源,进行专业领域业务积 累。靠律师个人信誉,靠二次案源发展回头客很慢,个体户律师练的更多的都是混社会,办关系案、忽悠案、包打官司耍嘴皮子的技能,走的也多是江湖野路子。如 何能够让律师团结在一起,通过合理分工降低风险,利益共享,实现科班学习,系统提高办案技能,开所给了我一个尝试探索的试验田。
所以,我把律所看成一个培养律师的平台和基地,在环境恶劣,条件极为有限的状况下,满怀希望聚集一批有共同愿望的年轻律师,把律师个人信誉积累放大为品牌 美誉度积累,期待靠勇气和智慧开出一条金光大道,解决每个律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以践行正道,来挑战我们不怎么良好的外部执业环境,改善不怎么良好的 律师形象,提高不怎么良好的律师执业技能和水平。
这样的理念和设想多少有点自命救世主的味道,带着搞乌托邦的色彩。目标和大方向都没有错,但是一旦放在现实环境,到底有多大可操作性,这是我当前最为困惑 的问题。所谓“品牌积累”、“散财聚人”,完全不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 基础上的。如果操作上有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注定了管理上一系列的隐患,矛盾 愈演愈烈是必然的。
错误二:对不起合伙人,在办所之初没告诉他们我们能得到什么,要付出什么
几年前创办这家律所的时候,我们几个合伙人肯定就办所理念谈过,可以说一拍即合,但现在看来并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我在建所时候的案源能力也就北 京市律师平均的水平,充其量只够养活自己。别的合伙人不好说,大约也在伯仲之间。同样的,“散财聚人”——如此美好的愿景,在初期的阶段,会以合伙人丧失 短期利益为代价。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年牺牲,二年奉献,三年五年还见不到回报,最终会把志愿不坚的合伙人吓跑。
现在看来,办所理念的冲突,换句话说,看不到牺牲的价值和意义是我和合伙人分道扬镳的最根本原因。自己拿工资、生活费,完全以XX主义精神贡献自己的案源 和创收能力,提供工薪律师、助理就业机会,以便聚集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律师骨干,积淀律所律师资源。这样的方式尽管听起来很高尚,事实证明哪怕在二、三个 合伙人内部,也不一定就能实现。这种苦行僧的日子不是每个想开所的律师都能够承受的。
回想当初,如果样样都“好好”谈清楚了,我们合伙人之间就能达成拱手同盟,不畏艰险,共赴前程了吗?我想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律所了。当然让人很无奈的“分家析产”另起炉灶的一幕也不会发生。
错误三:招录门槛过低,没有很好的消化用人的成本和风险
一般律所先有案源,案子多的忙不过来,才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招人,只用成熟律师,实习律师是“板凳队员”的人力储备,没有培养成本,根据活多活少,量才施 用,在分配的问题上按劳取酬,“公平”要容易把握得多。而我们的用人模式是没有充足案源,专招没有经验的新人,人招来了,合伙人使出浑身解术给大家找案 源,开工资,提供机会给大家练手,培养人才。在很长一个阶段,我都是在倾尽所有,盲目追求吸纳新人的数量。因为,律师培养是沙里淘金的过程。只有金字塔基 大了,顶端的人才才能凸现出来。
正是因为太看重律师资源的价值,所以,我筛选人的标准很苛刻。按照律师工作的特点,能够干的了这行的人,要靠大量的案子才能磨出来,只有在实战中经受考验,过了三关,真正证明自己具备耐力,能吃苦,有悟性,才能成才。
一方面筛选任用标准苛刻,另一方面由于律所规模所限,我们招收录用新人的门槛确很低。北大、政法硕士、大本一概免谈,因为“一定”不安心,只有农村出身的自考生有可能“胜任”这份苦差。用一句老律师戏言,我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熟律师,在他看来都是“农民工”。
外地考过资格的实习律师、律师从没房没车的零起点开始,心里想的是北京律师50万年收入,期望值很高,起步时一没案源,二没工作经验,择业找所很受限,所 以底薪低勉强也能将就。更何况我们管饭、春秋游的三温暖,新人像是到了“解放区”,心存感激,头一两年钱少活累,工作还是很安心。一旦具备一定办案经验,就会成为大所炙手可热的人才,待遇要求也就大幅度提高了。
而且,外地律师要在北京养家糊口,负担确实也重,这样的期望值和实际生活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胃口。本来对收入期待高,胃口大到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律所没有 提供机会培养律师,律师水平提高不快,期望值还是受能力制约的。怀就坏在我们的快速培养,成了律师与律所离心离德的加速器。律师一天天羽翼丰满,律所在和律师成长的赛跑中拉了后,船高了,但水涨得可没有那么快。我们律所培养的成熟律师,从律所跳槽到大所,收入都是四五倍的翻,走一个,没多久房都置下了,其他留下的人就都人心惶惶的了。
没经验的新人多,分工又不清,一个人能干好的活,要三个人忙忙叨叨,最后反而还做不好。为数不多的收益,要在庞大的维持人员开支上找平衡,局部分配不均,多劳不能多得,连累到业务骨干也要牺牲奉献跟着律所找平衡。
错误四:培养律师变成了“养”律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85c290100fgon.html)-一个焦头烂额的律所主任的自白_李海珠_新浪博客
一个做底端诉讼、企业日常法律顾问业务的律所搞公司化管理是不太现实的。理由很简单——这类业务律师独立能够完成,分工协作没有明显优势,很难形成合力。
——一位律师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我的又一个错误是不招专职律师,自主培养律师。原因很简单,专职律师的各自为政不利于律所整体管理和风险控制。一般专职律师,尽管律所也开会,也提醒,但 是接案子的过程,是管理的盲点,往往是到了投诉,退费才到律所管理层。所以,看重长远发展的律所,一定要以工薪律师为核心力量。
而我美好的“众人划将开大船”式的公司化还没来得极充分显现案源开拓优势,伟大的培养律师计划就已经被执行成了“养”律师计划。成熟律师们,倒是很认同公司化,他们认同的公司化就是以员工的身份向所里、向老板提条件,提待遇。
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应该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作为律所大SALES的一把辛酸泪,就是靠自己的基本案源贴补人员开支,割自己的肉满足嗷嗷待哺的 嘴,分了收入、分案源,培养律师变成“养”律师。而律所有心无力,供养不起,不是成熟律师高飞炒掉律所,就是律所解聘成熟律师,最终不得不忍痛割爱。
对律所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到底能不能成为律所的基本文化内涵,这种精神到底是不是能够接续和传递的火种,我有没有可能或者说应不应该对其他律师有这样的期待?放权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肝胆相照”的默契,默契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有吗?
当然痛定思痛,在要求别人之前,最应该深刻反省的是我自己,我的牺牲和奉献都心不甘情不愿,都没有很好的起到表率作用,推己及人,又怎能对大家去期待?千 言万语一句话,我自己一肚子怨气,是永远处理消化不了当前的矛盾的。君子无德怨自修,待人宽,律己严。说起来容易,行起来何其难哉!
错误四:对法律服务市场估计过于乐观
前边都是所内人的问题,客观上讲,人的问题在哪里都会有。之所以当前在我这里矛盾尖锐化,究其根源还是案源开拓不利,僧多粥少造成的。律所作为一个企业,案源意味着收入,意味着这个团体里流淌的血液,血液总量少,贫了血,周身百骸都不会通畅。
我的宏观开拓案源的发展战略是:对外用商业敏感洞悉客户现实法律需求、捕捉法律市场动态变化,针对特定客户群设计相应服务产品,用商业营销方式(通过法律 讲座会议营销)开拓案源;对内提倡敬业精神,以真诚待人、精准做事,延展深化服务内容,最终沉淀法律服务的含金量,靠比拼真正的服务含金量赢得客户,赢得 市场。
宏观战略没有错,但是对法律服务市场的估计出了严重偏差。我们的法律服务市场是个初级的,畸形发展的市场。我们的良币当前是注定要被淹没在劣币之中的。我 们一个小所市场化开拓应该说小有成绩,而且开拓过程几乎是长驱直入罕遇竞争的对手。但摆在我们面前可供选择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打不过盘根错节的关系,冲 不破客户不良消费习惯的壁垒。
在法律服务市场上转化风气、培养引导消费需求的任重道远,不是几个人,一两个所能够担得起,抗得住的。
最近整理总结全年办案情况,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凡是运用流程严谨办案承办周期都很长,有的案子旷日持久,打了一年多。别的律所的律师办案,有的同类型案件百分之八十三到六个月结案。办案快手的诀窍是什么?图省事,差不多就得,见好就收,甚至不惜让渡自己当事人的利益。
我们所律师办案,接案笔录、庭前谈话笔录、开庭笔录、大事记、证据目录、代理意见、结案报告样样都要有,再小的案件,卷也有一摞厚,而我见到的别所律师一 边开庭一边顺手写辩护词。而我们律所严格要求的办案流程的收费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律师比较之后的结论是,这就是“尽职代理”的代价。
然而,酒香了就真的不怕巷子深了吗?放眼望去,铺天盖地的对律师的媒体宣传,硬新闻、软广告,不是新特案件,就是离奇故事,要不就是哪个捅了马蜂窝,再有就是老王卖瓜,自吹自擂。有几个扎实办案的能够借助媒体的功率放大器高保真的被宣传出去呢?
付出多回报少,不成比例,苦尽了甘会来吗?我许下的“品牌美誉度”真的有人领情买单吗?我们一干人的长远利益真的能兑现吗?以前办案是自己学雷锋做傻子,现在开所是教导一群律师做傻子,难道真成了误人子弟,带领着大家走进了死胡同了吗?
错误五:所务缠身,业务荒疏,成了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如果不从日常谈办案业务中抽身出来,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你会变成“一头只会拉磨的驴”。
——邱旭瑜
人可以不图名,不求利,无私奉献,为“XX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但总要有一点点东西聊以自慰。我开所,多多少少是出于对律师工作的热爱。但是,繁忙的行政管理让我开了所,反而过不上干律师的瘾,很是无奈。
律所案件多了,类型复杂了,由于对个案关注不够,对办案的监督指导很容易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成了“瞎指挥”。我们律所有一套完备精致的办案流程,但是作 为律所顶名做业务最多的律师,我对律师要求的办案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案头准备工作,我自己没有心情做、没有精力做。很多都放给了助理,所以业务接多了,业务 反而生疏了。有的时候,自己到底还是不是个律师,做的是不是律师事业都恍惚了,仿佛与内心的律师正道,渐行渐远。以前做律师,面对各色当事人,战天斗地,满以为能够应付自如,“与人斗其乐无穷”。当然,我曾担惊受怕过,也据理力争过;祸闯过,跟头摔过,但是没有受伤过。干律所管理者,我的心伤了,伤的很重,曾经一度失魂落魄,甚至心灵几经背弃梦想的家园而流离失所。
所以,一个律师要想开所,真要想想清楚才行。需要有比干律师坚强一百倍的神经,有金刚之志,还要有金刚不坏之身。看看自己叫苦连天、怨声连天,一幅伤痕累累的惨样子,不胜其任矣;小马拉重车,在爬大山坡,笨驴拉大磨,不堪其重矣!显然这离金刚不坏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我目下的处境,正如同卡夫卡《城堡》、《审判》中的主人公,身陷谜局,为探究真相在受罚,在与黑暗处莫名的对手交锋,在与自己的恐惧、迷茫斗争。萦绕在心 头,梦魇般的那个“圣殿”,永远挥之不去。弥留之中,那一点点微弱的亮光,依然在召唤着,驱使着,牵引着,身心不由自主的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