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3: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

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椒江三梅中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当中,学习器乐的学生相当受欢迎。作为这几年来我校器乐指导教师的我,觉得开展器乐演奏教学具有的教育价值是别的教学无法达到的。在此,我想对自己的几年教学作如下的梳理:

1、学习器乐演奏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总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演奏实践,同时器乐的学习又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2、学习器乐演奏可以促进学生多种思维的协调发展。演奏乐器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来投入的音乐活动,它一方面需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掌握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准、时值、演奏技法等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眼、耳、手、脑、口,甚至脚的高度协调配合。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锻炼,协调发展。

3、学习器乐演奏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4、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

我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很多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非浅。从而让我懂得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实践,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让我更新了教育的一些新观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激励和赞赏学生上,要寻求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以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奋发的动机。尊重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前提条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纳学生,理解可以遵循换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纳学生。再其次还要信任学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信任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鞭策,它的激励是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比拟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无原则的批评和抱怨说达不到的。

当然,我在做课题研究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如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外校的老师使用情况调查困难,在处理材料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无法深入到问题的关键;做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教学工作等等。做课题研究让我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长河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高峰。

第二篇: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门课中,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只要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地理阅读能力。

一、地理图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地理图像考查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分值一般在60%以上。地理图像判读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较为难以掌握的学习技能。地图的阅读是地理学习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有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光照图以及各种等值线图。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下列七个步骤,我们称之为过好地图的“七关”——识图、判图、记图、换图、填图、绘图、用图。

1、识图:是指培养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常识和认识各种类型地图的能力。地图阅读的基本常识是阅读各类地图所必须具备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它包括:①根据图名,分清地图的类型和地图内容;②根据图型(类型)判断地图方向,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③根据比例尺,判断实地范围的大小;④根据图例,判别地理事物的分布等。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有多样,同一类地图也有多种,例如,按地图的内容分类就有综合性地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水文图、土壤类型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农业类型图、交通图、旅游图等,同一类地图也有多种,例如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等。分清各种类型的地图,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类地图的判读方法。

2、判图:是指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地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同一类地图其判读方法是类似的,例如,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其判读方法类似,前者以数字大小表示地势高低,后者以颜色深浅表示地势高低。不同类型的地图,其判读方法各不相同,在教学中要重在培养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能力。

3、记图:一方面是指记地图笔记,另一方面是指记忆地图。

记地图笔记,是要求学生把观察和学习别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记在笔记本上,这有助于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的记忆和判别,例如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区、行政区、城市、气候类型、植被类型,除了可以根据规律记忆外,还可以画图记忆,这就是地图笔记。

记忆地图,是要求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图,在无图考图的题型中,将记忆在

脑中的地图用适当的形式显现出来,帮助解题。记忆地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脑中建立空间,通过空间想象,把地理事物填入想象的空间图中。

4、换图:是指培养学生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图形转换是根据答题时需要而定的,并不是任何一种图形都要经过转换。图形转换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能够灵活地转换地图,充分体现了对地图的理解和阅读已达到一定的境界,是最具说服力的地图阅读能力。图形转换包括剖面图与平面图的相互转换。平面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各种光照图形的转换,文字与地图相互转换。图形之间或图文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难懂为易懂,更有利于解题。

5、填图:是指利用空白地图填上地理事物名称。这是培养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相对空间位置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记图的辅助方法。

6、绘图:是指教师指定一定的空间范围,让学生自己绘制指定内容的地图,亲自体验地图的制作过程。绘图能力要求较高,一旦能成功地绘制地图,那么地图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有多大的阅读了。

7、用图,是指灵活应用地图的能力。应用于地图的能力,是基于读懂地图之上的能力,是地图阅读能力和升华,是地图阅读综合能力的体现,应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可重在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

地理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例如2012年咸阳市一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第36题中设置的3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渗透了区域空间定位,是一道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测试的成功试题。地理空间定位是地图阅读的综合能力体现,这种综合能力培养可着重两个角度,一是利用地图中的经纬网定位,二是借助地图中相应的相邻的地理事物或海陆轮廓特征等进行空间定位。

(2)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中有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地图阅读的敏感性和细心度的考量,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判定东西经、南北纬。

②通过计算确定经纬度坐标,如利用时间求经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求纬度,利用北极星高度求纬度等。

③参照重要的经纬线、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判断区域位置。

④依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⑤依据特殊地理事物进行区域环境特征判断,例如,长城是中国华北特有的地理事物,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特有的地理事物等。

⑥根据相关、相邻、相对位置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区域位置判断。

总之,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考能力测试的重头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充分渗透这种能力的培养。

二、地理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地理数据的考查也是高考考试的一项内容。分值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它是综合能力考试中提供知识背景的重要手段,它常见于选择题中的组合题中。因此,地理数据阅读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

地理数据在高考考题中往往以两种形式来表示:数据图和表格。它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或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解读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题材的能力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

1、认真审题既要审清题材干中的问题要求,也要审清题干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审清图像表述的地理信息,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

2、解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由题目问题要求入手,与题目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地理信息,与题目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都是有效信息。

3、揭示地理内涵,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归纳、比较、判断、推理的过程,得到统计资料或图表,所揭示的变化趋势,演化规律或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数据图表的判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图表,判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各有不同要求。下面列举不同三类数据图表类型进行阐述:

(1)坐标统计数据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常见的有柱状图、线状图。阅读能力要求:

a、明确坐标图上横坐标与纵坐标所代表的不同事物与数值,它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b、解读坐标统计数据图时,要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例如:解读“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要与“世界表层洋流图”、“全球大气环流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利于真正理解掌握盐度的分布。

c、要重视对图像内空的综合分析。例如钢铁工业的分布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和交通科技,劳动力等因素相关。

(2)结构统计数据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直观的地理图象展示,常采用几何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结构图数据的解读能力要求:

a、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b、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c、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C、表格数据: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读表格题材,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具体能力要求:

a、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b、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c、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三、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

文字资料阅读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把握文字材料的要点,要求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理解能力,能准确无误地理解领会题目的要求。

2提炼关键词、主干语,从文字材料中提炼出的关键词和主干语往往是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

3图文结合,文图转化思维加工。通过阅读地图结合文字材料加以理解,或是将文字材料转化为熟悉的简图,再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研究,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4拓展思维。利用文字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对相应的地理事物 主干知识体系的结构分析,得到回答问题的基本思路。

5、在充分理解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答案,答案要求具有科学性、地理性、规范性、简洁性。

综上所述,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需要学生在练习考试中不断的磨练,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第三篇: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模版)

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对许多问题的认知、思考都是建立在此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的,因此高中学生应注重对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分析;能力;阅读

一、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从历史学科高中生学习的现状看

有些人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无需在阅读上再下功夫,实则不然。在我七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整体较差,拿到一段材料往往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特别是遇到文言材料时,学生们更是万分恐惧。由于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材料,因此学生们无法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导致学生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2、历史教学的需要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材料一直伴随着教学过程,我们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往往是通过阅读完成的,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史实与数据。一堂有效教学,就在于此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史实与论点,并作出自我独特的分析。教师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无疑是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3、从高考的要求看

我县中考时历史科目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他们多半是在考前进行突击,或者准备大量资料带入考场。因此很多学生根本不具备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中的学习没有形成独自的历史素养。甚至进入高中以后有些学生仍把死记硬背作为提高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这其实与当今的历史学科考试是相悖的。

在当今的历史学科的高考试题里,我们不难发现材料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多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重点就是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认知能力,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高考的现状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学科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要求。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可以是文学类的,也可以是历史方面的,如一些人物传记、世界史等方面的书籍,或者利用网络、电视等来获取一些历史知识。通过长期阅读和积累,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习万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毕竟现在的高考考察范围广,命题活,仅仅依靠教材那么一点知识根本无法满足考试的需求。大量有效的阅读,能有效的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为历史题的顺利解答打好基础。

2、教师注重历史学科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材料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材料阅读分析能力也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关键就在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知道学生很喜欢历史故事,如果可以把这些材料都变成小故事就好了!可事实上我们又无法把每一个材料都一一对应出一个历史故事。而且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拿着教材或者试题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会下降。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认为首先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历史课。学生是否喜欢历史学科,是做好材料题的一个良好的心理因素。只要学生敢于去了解历史,解答历史,就能提高自己。其次教师在讲解材料题的过程应借助语言、图片、影视片段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这一点在六月初到安康参加历史学科年会上我深有感触。会上一位来自上海的近七十岁的李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材料解析课。李老师选取的是今年考古学上的一个热门――海昏墓的发掘。在这里面涉及到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的王国问题,再到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看似很常见的知识点,李老师却通过几个小故事并利用几个考古发掘现场的图片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创设情境讲的非常生动,学生已经完全被吸引了,所以学生们愿意继续阅读和思考。此外李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开口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3、克服对文言历史材料阅读的心理障碍。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要一看到较长的材料,特别是文言材料就害怕,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拿下它。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历史教学往往更倾向于关注试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了学生解题的心理疏导,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去做这类题,指导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看懂材料的大意,再依据材料提炼相关信息。如提炼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关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完成对试题的解答,让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解答信心。

更重要的是,明确告诉学生,高考肯定无法碰到我们已知材料,只有形成自我的历史解题素养与能力,才能获得高分,让学生面对历史题时排除这个知识我们没学过等等心理障碍因素。

4、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首先,最有效方式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主要是针对主观题来说的。主观题的材料一般较长,把整个材料看完了再去看问题,然后又要根据问题再读材料,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因此提高做题效率的一个办法就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材料。通常情况下主观题会有两到三问,而每一问都会叫我们通过阅读XX材料回答。在看完每一问后我们一定得先弄清楚题目到底问什么,再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材料,并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用笔标记出来进行规类。这样就节省了时间,解决重复阅读材料的弊病,为提高做题效率奠定基础。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整合答案,减少丢分。

其次,针对常见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如:“依据材料一,概括“当面临这类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材料中,我们要一句一句的去读材料,然后归纳史实。又如做”表明”、“反映”、“启示”等题,其实都有一个套路。必须让学生先学会去套,在套中尝到甜头,在套中提高自己。使材料题的解答训练过程,成为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提高自我解答能力和历史解答信心。

再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有效分解问题,是我们提高材料阅读能力的必备方法。在高考过程中,往往一题隐藏多问,学生感觉好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学会分解问题,如:“依据材料一,我们能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其实这一问隐藏着两问,我们要分解为: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然后从这些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而试题需要我们回答的仅仅是启示而不是措施。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有效解答能力,即阅读分析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解题能力的提高中解决学生的历史心理障碍,让学生不再害怕历史材料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解答能力,形成一套自我的解题能力。

第四篇: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乐至大佛中学

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四川省乐至县大佛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欧阳华 执笔)(2012年4月10日)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今天,数学已经深入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学习数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学会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也应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大多在外经商务工,远离子女,家庭教育也只能是在电话中关心问候几句。我校现有高中生600名左右,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厌恶数学情绪时有发生,文科班、艺体班尤其严重。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少家长的关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数学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实际应用的教学理念有关,其结果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造成学习困难,形成“低分低能”的现象。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中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脱离实际的逻辑推理而忽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不有利于数学教学。学生对实际的现象、问题抱有好感而对抽象的说教却很抗拒。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进行逻辑思考,只是太多的脱离实际的符号运算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学习动机,从而导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现象一:教师的困惑

我校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有时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尽管每节课都按照《大纲》、《课标》的要求精心准备,为了直观、形象地表达数学知识,还常常制作PPT、flash课件,可是学生对此却反应平淡,心不在焉。但一讲到生活中的事,一下子就精神饱满,端正身子认真听起来。”

现象二:学生的嘀咕

当我们向学生再三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时,有时会听见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重要有什么用嘛,高中毕业后数学是能当衣穿还是当饭吃啊!”、“学了不用,久了就忘了,感觉是浪费时间,没用!”、“我老爸在成都做生意,没学什么让人头痛的集合、函数、三角,挣钱比你多!”

案例1:等比数列公式的现实应用

在高一上期讲完“等比数列的求和”后,我们随机询问过一些学生:“能默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吗”有学生点头,也有学生摇头,接着问:“你知道这个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吗?试举例”几乎所有的学生想了想,摇摇头。然而我校的一位老师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公式的记忆,而是提问:“最近有没有同学家里在城里买了房?”有学生举手,接着再问:“有没有按揭买房的?”家里最近买房的一位学生答道。老师再问:“首付多少?月供多少?”,“首付5万,月供2000,8年。”,老师嘴角掠过一丝笑容:“那么这个月供是怎么算来的呢?”,这时班上顿时鸦雀无声,可学生们对“月供”的计算显然充满兴趣。

…… 课后我们同样随机询问了几名学生,几乎都能背下求和公式,对比课前的差异,是因为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只在书本里。

案例2:黄金分割的另类教法

黄金分割法的教学让许多教师头痛,认为很少考试,学生没兴趣学。我校杨教师当上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组织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书籍、作业本的长与宽,并计算其比值。学生们会发现大多数书本的长宽比为0.618这个数值。接着让学生测量鼻翼的宽度、口角宽度、两眼外间距,然后让学生计算鼻翼的宽度、口角宽度的比值和口角宽度、两眼外间距的比值,这时学生们吃惊地发现居然大多数人的比值也接近0.618这个数值,让人不解的是人体与书本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事物却在尺寸比例上相同!

这时,杨老师才开始黄金分割的理论教学,发现学生对此充满兴趣。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记住了黄金分割比例:

如何解决教师的困惑、学生的嘀咕呢?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不难发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有利于数学教学,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它让学生明白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在新课改的方向也越来越重视实际应用。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全体同仁一致同意选择“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高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式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美国,一堂数学课,老师简单教授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后,布臵的家庭作业大多是需要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做有关数学应用方面的作业;还有西方国家的512或近似值0.618 社会和家长都比较支持与认可,社会机构一般都会给予热情接待。在国内,数学教学更多强调数学的逻辑推理或计算,学生只是在纸上进行数据计算或逻辑推理,其实就是“纸上谈兵”。家长、社会评价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同仁开始尝试开展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如:

河南省卢氏县双槐中学张聚老师的《农村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主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归纳类比能力、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研究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该课题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而且教学评价也仅仅从考试成绩一方面表述,没有全面反映问题。

浙江省海盐县石泉小学吴雪军老师的《新课程下农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主要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入手,通过数学实践课、课外活动、数学操作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该课题面向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尚浅,就培养应用能力有些操之过早,对以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不利的地方。

总体而言,国外数学教育注重实践,国内注重数学形式化的教育,近年来开始有向数学应用实践方向研究的萌芽。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差,高中的生源就更差一些,教学的设施设备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师资力量也十分有限,这让我们认识到:别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也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课题界定

1、能力: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2、数学应用能力

指应用数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本课题为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计算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

3、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实现问题的讨论、分析、计算或推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

4、农村高中学生数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指在基础教学薄弱的农村高中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探究实施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活动,四、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他人无法替代;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意义的知识。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实际背景,将实际情景数学化是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本质。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扮演的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和结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依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详细阐述:“……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指出:“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五、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学生能够从现实问题中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3、初步构建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数学应用教学模式,总结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方法、途径。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影视片段、历史故事、自主调查、数学实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师以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数学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数学应用案例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或现象中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案例结论的验证和优化训练,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对象

高中2015级1班为实验班,高中2015级2班为对照班。

(四)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在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的情况下,适当开展一些有趣有益的数学实验活动,如测量楼房的高度、方位,在图书馆、电脑室查询有关数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调查法。通过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数学教育的现状,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尤其是注意师生对数学应用能力的需求。

3、个案研究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提供一些具有原始性、模拟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现实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合理的假设,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求解,从而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认识。

4、经验总结法。对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认真进行经验总结,总结经验,发扬成绩。

5、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室)、杂志、报纸以及互联网搜集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论文、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资料,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并结合实际运用于课题研究过程。

(五)研究周期及步骤(2012.03—2014.12)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3-2012.07)(1)参加课题申报工作相关会议,进行宣传动员。

(2)进行问卷调查,整理统计,确定课题方向,搜集相关信息,选择课题名称。

(3)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组织成员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

(4)接受上级教研机构的指导,撰写并修改“研究方案”,填报“申报评审书”,申请立项。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08—2014.09)

(1)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会”。(2)搜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与交流活动。

(3)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按照研究工作计划分阶段实施研究。(4)课题成员之间及时交流研究信息,分析总结课题的研究工作。(5)定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教学经验。

(6)按要求参加省、市两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和会议,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学习考察,向专家咨询并接受专家的指导。

(7)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个案、案例,组织交流、申奖、发表等成果推广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09—2014.12)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搜集整理研究成果,整理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实验报告,进行课题鉴定。组织编印课题研究论文集、个案集、案例集。

(六)研究的改革措施:

1、突显数学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数字计算与逻辑推理的层面,认为数学就是解题、算题、证题,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出发引入数学应用的大量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用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经过点滴渗透、案例分析巩固、不断深化等方式巩固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意识。

2.立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事或现象比较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导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激励学生尝试思考这些现象或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抽象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围绕着问题的“发生”和“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并用数学语言或方式去描述现实问题。

3.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以数学实验、数学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创设数学应用的情境。深奥晦涩的数学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却不顾及它的现实背景和实际用途,让学生难以接受。所以首先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比如,在几何中学了圆的知识,让学生观察月亮、太阳、轮胎、塑料桶、铁锅饭碗的形状等,学了统计相关知识,让学生尝试统计周围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学习成绩、周围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等,只要学生愿意动手动脑,发现生活的数学并不是难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想问题。(2)以案例分析为重点,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完成一定内容的教学后,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内容的生活或生产中的案例,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知识水平的限制,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数学学习小组(3---7人为宜),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现实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实案例-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求解--实践检验--应用拓展”的过程,以比较实际、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讨论,学生面对的是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数学表达式。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实践、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数量关系,对案例作出合理的假设,形成数学表达式,注意这个表达式是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得出的,不是教师灌输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计算或逻辑证明,最终得到计算结果或数学结论,并在实践中验证,最终获得“现实案例”的解决办法并可以适当进行延伸或拓展。

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用数学”,而不是“学数学”。学生在探索和讨论中,经历了观察、实践、记录、统计、分析、归纳、计算、推理等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氛围中,表达、倾听、质疑、否定、赞同、评价他人的意见,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知识上的优势与欠缺,在案例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方法,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与印象。4.以活动促进教学,以鼓励、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实验、数学实践、案例分析等数学活动是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实际的组织中,受设施条件或学生自身的限制,刚开始效果可能不是太好,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适当的鼓励。比如顺利完成活动则可以口头表扬、遇到疑难地方应予以指导帮助、当实验或活动实践中遭遇挫折时注意安慰学生的失败情绪,如果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或案例分析应及时表彰,甚至可以进行小小的物质奖励,让学生学习中感到了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行为过程,激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体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成果总结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2、农村高中数学的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3、研究课、观摩课的教案、课件集

4、案例集及学生讨论分析

5、学生活动记录

七、预期研究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如果能够成功完成,将产生以下效益: 1.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通过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实例、影视片段、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作用,能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信息进行提取,并能意识到数学信息的重要性。

2.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问题的次要,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或求证,最后在实际中检验计算或证明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的高中数学教学业务水平得以提高

教师熟悉有关高中数学应用培养的相关理论理念,初步掌握在课程标准下开展数学应用培养的教学方法、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4.学校的师生关系得以改善

通过研究,让我校的高中数学教学在友好的气氛进行实施,学生中厌恶数学、抗拒数学、不愿学数学等心理障碍得以缓解、改善,改变在教师学生心中刻板、严肃、威权的形象,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交流、互动。

5.形成校本教研资料库

开展课题研究,产生的分析报告、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教研论文、经验教训、影视片段、大量的数据采集等课题产品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一个校内教学资料库,作为学校以后进行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各种教研活动用来借鉴、参考的资料。

八、课题研究保证

本课题研究将在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下,在课题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

(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保证

1、课题指导小组(顾问)

市教科所:干劲、刘怀明、刘若星、伍建清 县教研室:常 清、陈洪亮、杨盛目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频辉

副组长:代仁兵 组员:李频辉、代仁兵、欧阳华、谭先道、杨永茂

3、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人员:李频辉、代仁兵、欧阳华、谭先道、杨永茂 参研人员:本校高

一、高二师生及相关领导。

(二)课题研究力量保证:

2009年市级课题《利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行为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资阳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鼓励了我们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信心,增强了我们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决心。由市、县、校三级相关人员组成的本课题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或者是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是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是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都有一颗热爱教育科研的心,都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李频辉是分管本课题的领导也是学校校长,从事过多年数学教学,曾参加过市课题《利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行为的实践研究》研究。代仁兵是学校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骨干教师。欧阳华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从事过高中数学教学,大学期间曾两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省一等奖,熟悉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等事项,预期作为课题的执笔人。2010年参与学校市级微型课题《农村中学高一信息技术考前培训的研究》的研究,2011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市教科所三等奖。代仁兵、杨永茂是学校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骨干教师,曾参加过县级课题研究。谭先道也是学校的数学骨干老师,对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其他参研人员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数学教师,他们都能为本课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经费和物质保证

学校提供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研究经费主要用于:

1、资料费——购买、检查、复印资料;

2、印刷费——印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费——外出调查、学习、考察;

4、会议费——组织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

5、设备费——购臵研究所用设备、器材;

6、专家咨询费、成果鉴定费等。

第五篇:试论职业高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

试论职业高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神木职教中心

冯毅

职高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职高体育的质量。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职高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职高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职业高中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什么事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和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人在进入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是由知识,积水,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机遇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分,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 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职业高体育提出培养职高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职高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职高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职高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练: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区,使自练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更具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噶中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职高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 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地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职高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王明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端丽的能力,为 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学学生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 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至 二套如韵律操,哑铃操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 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地,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 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 学,学—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 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 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 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 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 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下载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研究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心得体会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对象:四年级学生 一、课题的提出: 1、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面坡中心小学胡志华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隆尧县实验中学 周棉英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2.初中生物被视为......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莱阳市赤山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1.生物知识具有真实性、应用性的特点,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现......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1 摘要】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姓名华涂兵 学号13031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