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

时间:2019-05-13 23: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

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

市北中学

韩立春

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还有人这样说:“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它以培养‘可贵品质’为职责。”

然而,以往学校的道德教育实效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无视主体性是其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收者,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了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道德人格。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表现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试着寻找一些途径,突破以往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化被动为主动,在具体的情境(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高中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学生仍处在养成教育阶段,所以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常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四个一”校外实践活动

所谓“四个一”是指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实事、每周为里弄做一件好事、每月为社区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四个一”课外实践活动点都是学生自己在开学初选定的,之后学生分成小组定时定点去劳动。劳动地点和方式各种各样,例如:超市搬运货物、公交车站打扫卫生、敬老院照顾老人、幼儿园帮助小朋友学习、街道出宣传海报等,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了社会,既丰富了阅历又得到了锻炼。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尊重别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意识、意识到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有的学生在随笔中感慨道:“以前我不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通过‘四个一’活动我才真正发觉劳动原来真的很艰辛”、“在敬老院和老人的谈心让我懂得了做父母的不容易,我以后还有什么理由对父母大呼小叫呢”“只有自己去劳动了,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看着这一行行发自肺腑的文字,我觉得收效要比任何的说教好得多。教育是教人读书做人的,“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一味的书本说教和灌输不是最好的方法,还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去体会。南宋大诗人陆游对儿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不就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么?学生对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也更加珍惜。

二、班干部轮换和值日班长制度

现代教育已经意识到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对于今后走向社会的学生而言,培养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的做法是班干部“终身制”,主持班级工作的往往就是那么几张“老面孔”,也有碍其他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我们实行的是班干部轮换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尽量让每位同学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锻炼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体的做法是,每学期(有些是不定期的)改选全部或部分班级干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各尽其能、各尽其长。在这样的竞争机制下,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培养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除此之外,我们还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事无巨细,负责班级的日常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最短的周期内参与班级管理,从进入教室起到离开教室止,从日常学习到环境卫生,从眼保健操到就餐秩序,都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之内,使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学科学习小组活动

高一的开学初,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愿报名,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小组,并且选出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负责以后每个学科的活动。这样的做法打破了以往的课代表一人负责制,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各项活动。最典型的活动就是“每日一题”,顾名思义,由学生自己选题、做题,并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向全班同学讲题,从中找到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其中最主要的是班级壁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内容,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班级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主题鲜明富有个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设计,由班干部收集方案,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布置班级环境的任务。例如,一次我们班级的环境布置,学生在墙上贴上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字幅,就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激励。看着自己打扮的教室,学生格外高兴。这样既开动了学生的脑筋,又锻炼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都体会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性地位。

五、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学生共同的“家”,科学、健全、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班级管理制度是全班共同的制度,当由学生“自下而上”讨论产生,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要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一旦产生就坚决执行,这是班级良好运作的保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绝不会以旁观者的态度处之,而是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并最终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适合学生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在养成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懂得和学会负责。我们从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出发,在平时的学生和生活中给学生提供了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以上的一些做法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若有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2006、5、7

第二篇:示范性学校高中生论文:国家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示范性学校高中生论文:国家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格健全与否,已成为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潜在动力。当代社会以创造性与竞争性为其主要发展特征。这一社会特征需要学校培养的是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还有较高的人格素养的人才。高中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人在校时或者在临近毕业时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所以对他们的人格培养则尤为迫切与重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重视高中学生人格培养。而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特殊性较之普通高中更为明显,因此要求其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管理任务的实际承载者。所以,要解决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就要大力研究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策略,积极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为更好地避免、减少与解决示范性高中学生在人格方面的问题做出贡献。论文主要运用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对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这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当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与学生心理特征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最终提出了改善针对示范性高中学生的班级管理的主要策略。...【英文摘要】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 educatio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ealthy

person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ion and potential power of civilized progress level about a person, a group or a nation.And creativity and competi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not only who is capable and learned but also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form a special group, most of whom have nearly en...【关键词】示范性学校高中生 心理特殊性 班级管理 团体训练模式

【英文关键词】students in demonstrative high school psychological particularity class management team training mode 【目录】国家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研究5-6出11-131111-1212-131315-1617-1917-18英文摘要

6-7绪论

11-21

中文摘要1.1 问题的提1.1.1 对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教育的时代要求1.1.2 加强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3 班主任管理在高中学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1.4 现阶段高中学生人格教育问题突出1.2 概念界定13-151.4 文献综述16-171.5.1 研究目的171.5.3 研究内容18

1.3 理论基础1.5 研究设计1.5.2 研究意义1.5.4 研究思路

181921-2821-2521-2323-2525-261.5.5 研究方法18-191.7 创新点

19-21

1.6 研究实施过程2 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缺陷分析2.1 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2.1.1 示范性高中学生呈现出阶段性的心理特征2.1.2 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方面的主要几个问题2.2 造成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偏颇的因素探讨2.2.1 学习成绩因素25-262.2.3 家庭状况因素

2.2.2 初中学校类2.2.4 社会原因型因素26262.3 当代高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新课题对管理提出的特殊要2.3.1 积极发现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校园文化2.3.2 善于理解与引导学生亚文化群中的另类群

2.3.3 无条件地积极关心爱护学生中的弱势27-28当前示范性高中管理对学生人格3.1 班主任管理的传统理念

3.1.2 制度管理型29-31

3.2.1 唯我独尊求26-28热点现象27体和偏常个体27群体和心灵受伤者影响的现状分析28-3328-292929-3030-313.1.1 经验管理型28-293.2 班主任管理的传统方法3.2.2 唯成绩是尊30

3.2.3 班级“保姆”3.3 新形势下班主任管理的传统理念和方法的不适应

31-333131-3232

3.3.1 专制家长作风与学生民主思3.3.2 保守的传统教育观与学生追求个3.3.3 “保姆”式看管与学生自我才3.3.4 班主任的传统角色规范及其面临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想相撞的不适应性性自由的不适应性能发挥的不适应性的挑战32-3333-42为本3333-3434-37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4.1.1 以人4.1 革新班主任的管理理念33-344.1.2 合理合法334.1.4 攻心为上34

4.1.3 亲密有间

4.2 改进班主任的管理措施

4.2.2 零偏离

4.2.4 4.2.1 零距离的情感交流34-35的服务重心354.2.3 零缝隙的关爱之心35-36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36塑造学生的成才心理品质36-37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37学间的交往,减少恋爱的消极影响37理途径37-40

4.2.5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4.2.6 创建团结和睦的班级,4.2.7 正确引导异性同4.3 多元化的班主任管

4.3.2 师生沟4.3.4 教师

4.3.1 爱心是基础37-38

4.3.3 积极聆听39通中的口语艺术38-39体态语言的应用39-4040-42

4.4 建立新型的师生沟通模式

4.4.2 教师4.4.1 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途径40与学生沟通的几种方式40-42团体中的培养方式种方式及个案分析责任教育43444545-4745-46

42-4742-45人格教育在个体学生和班级5.1 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几5.1.1 亲情教育42-43

5.1.2

5.1.3 挫折教育43-445.1.4 创新教育5.1.5 协作教育44-455.1.6 自制教育5.2 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培养团体训练模式5.2.1 再现亲情455.2.3 强化人品46

5.2.2 培养乐观5.2.4 营造和谐

46465.2.5 实现目标465.2.7 珍爱生命46-47

5.2.6 加固亲情结论47-48

参考文献48-50问卷50-53况53-54 附录 A: “国家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查附录 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致谢

第三篇: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书

专业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 小组组长

石竟成 小组成员

金昌浩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年来,随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关键词:班级,文化,高校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近年来,随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高校班级文化定义

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指导,吸收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弘扬当代青年文化的闪光面,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所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为根基,而又不乏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既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引导下,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硬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软文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是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因此,班级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在班级成员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高校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对高等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班级成员生活的宿舍环境。班级行为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行为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观念部分,包括班级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等。就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来说,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等。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高校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先认识班级文化自身的特点, 它是是一种特殊文化,有其特殊内容和内涵。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学校, 尤其是高等学校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场所, 这就决定班级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同时新世纪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渴求知识, 要求进步的思想主流也使得班级文化有着特殊的内涵。高校中的学生对于知识有着更加自我的认识,在对各种知识的选择上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使高校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思想性。

2.多元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 同时还有各个学校自身校园文化的整体导向的不同, 班级文

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道德水准、知趣追求的差异, 使得班级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但我们还必须看到, 在这种多元性存在同时, 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都决定班级文化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围绕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这种多元是在目标统一基础上的多元, 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合。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主旨,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3.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科技论文。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 必然带有班级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沉淀, 是班级管理者的治学思。这些是有相对稳定性的, 因而使得班级文化也具备相对稳定性。而思想活跃的学生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都具有可变性, 同时还受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 而使得班级文化又具有可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4.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结合。

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及发展途径, 形成其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独立的体系。同时校园作为教育的场所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因而属于它的文化必须是符合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是开放的。

5.差异性和趋同性相结合。

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然而高校班级作为一个有很多个人为单位组成的集体,个体之间在思想和认知上必然存在其差异性,但是正确方向的趋同性可以引导集体中的差异个体,使之认同于集体的文化。

四、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及个体的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凝聚与规范功能,教育与引导功能,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

首先,健康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发挥凝聚与规范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班级环境、班级规范、师生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促进学生顺利而有效地接受社会经验、确立社会生活目标、掌握社会规范,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为一个社会成员。具体体现为:(1)接受社会价值观,确立生活目标。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个人目标,并处理好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2)掌握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在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中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学生守则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班级文化还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等。

其次,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教育与引导功能。科技论文。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为班级团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发挥范例的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相互熏陶。概括起来,班级文化对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项:(1)促进知识及认识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以优良的学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深化、自我理解的提高等。(2)促进情感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能产生一种聚合力,有效地协调班集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友情、正义感、成就感等积极的个体情感不断产生和深化。

再次,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具有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满足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需要,能够照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弱点,能够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行为。这些功能具体表现为:(1)满足需求的功能。科技论文。人处于一个团体中,会对团体产生各种需求,如安全与安心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独立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既能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有用性需求等高级需求的途径。(2)诊断功能。当学生置身于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如社会技能的欠缺、情绪不稳定、过度利己主义及其他人格偏颇。特别是在班级组织有团体要求时,学生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这些问题的暴露,为班级负责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3))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矫正。例如,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学生能够在有序的班级氛围陶冶和集体的监督约束下逐步形成自律意识。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班级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万不可忽视班级文化的作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优良的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3]裴春燕、刘东风.浅谈班级文化的意义、特点及其建设[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曾武高.谈班级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1999年05期 [4]吴玮.浸润在丰盈的班级文化中[J].现代教学,2008(11)[5]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11)[6]杨汉章.简论班级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0

第四篇: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塔山中学

叶平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勤劳的女娲后 人们就一直不断地努力着,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中生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在思品课上开拓新的渠道,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传统文化,辩证的分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自觉的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发展创新,是当代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更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繁荣。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是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环境的,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强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认识和地位,会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显著增强。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中学生

培养

人格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已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理维系,无论承认与否.它影响乃至主宰着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而作为当今的中学生,无疑深受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四有”的人格.并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和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好我们的学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难以在世界上生存,而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对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的伟大复兴必然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的,如果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站在科学的高度来证实它内在的科学性,那么中国的复兴就失去了它最坚实的根基。

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构成中学生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中学生的内在素质,即中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有关。文化素质既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中学生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中学生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中学生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辨”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可见,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要强化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精髓,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要注意传授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促使人格尽快现代化。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晶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当代中学生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中学生的精神追求。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当代中学生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成为自尊独立、自强不息、宽容大度、懂得生活、充满情趣而又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提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以中华文化熏陶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将使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新话题作文分类手册》 薛金星主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21世纪大学生论文写作要议》 林晨主编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贾成详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单位:塔山中学 姓名:叶平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更为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的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读、诵、议、评”的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的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

开展经典文化活动的研究渗透在学科教学及日常生活重视家校沟通,开展亲子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qq聊天、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诵读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经典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对比研究法:

根据实验对象个体情况进行实验前后纵向比较,并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我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1.课题申报和论证。2.成立课题小组,确定组员;3.制定实验计划;4.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操作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1.完成和完善《中小学主题式经典阅读》的读本开发;2.实验校进行子课题研究;3.召开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4.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5.教师撰写实验论文,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2016.2)1.实验校召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 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4.结题。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开展调查,了解阅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是否支持、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的看法以及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同时也为了解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兴趣、主题式经典阅读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还是非常支持的,都认为主题式经典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有很大帮助的。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实施中,我们又分别设计了两份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就国学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国学阅读情况有很大的转变。

2、创设条件,造浓阅读氛围

课题实施伊始,我们就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我们最大限度地让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我们还要求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图书走廊,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

下午午休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午间休闲诵读、睡前放松诵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建设,一是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以增加经典读本的配备;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三是要求各班建立班级读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班级图书吧的建设,为学生广泛而大量地主题式经典诵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3、推荐读物,选择阅读内容

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对经典了解不够,在选择经典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所以根据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的原则,我们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唐宋三百首》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针对对经典诵读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则

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七年级主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让学生在诵读中初步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今后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打下了基础。八年级则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论语》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九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重点诵读《论语》,分篇章导读。

4、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阅读兴趣,但如何阅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阅读落到实处,使经典阅读成为有效的阅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阅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阅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阅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二是每年级每月举办一次阅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阅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阅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比如七年级段则主要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韵律不同阅读方法不同,八

“赏——诵——画”的方法来感悟阅读经典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阅读经典中最后通过画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九年级则采用“阅读——交流——评析”的方法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阅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5、注重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阅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我们把国学经典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音乐课上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经典所描绘的内容理解画一画,通过说、唱、画等形式,学生从经典中感悟到了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二)学生阅读方法探究

1、成立经典诵读文本编写小组,选择适合中学生诵读的经典材料编写成册。教务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将诵读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来抓,开辟经典诵读的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将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创新诵读形式,提高诵读效率。将经典诵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一些诵读竞赛,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并逐步完善诵读的评价机制,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3、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参与诵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诵读经典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从课堂、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内容可以从学校规定的内容向课外经典内容、国外经典内容的延伸。开展一些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

以传承国学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国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2、具体做法

(1)、引领教师探索国学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国学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

2)、以国学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国学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

实施教师传承国学文化工程,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发展,引领教师诵读经典,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经典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从经典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教学基础,充分利用诵读经典名著的基石,提升教师对国学的理解,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素养。从而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

(4)、以国学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国学教学领军人物。

继续开展主题式经典诵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在理解经典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深入经典名著教学和特色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三年的课题实验收获,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主题式经典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阅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课间休息时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百首》等国学经典编成拍手歌、谜语诗、接龙游戏等,使得经典阅读学习遍及校园。

(二)、学生阅读习惯已形成

实验前,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动地诵读,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逐步形成了一套阅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唱,即借用韵

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新鲜的古诗词,在轻松娱乐的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会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抄,让高年级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画,学生在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所描绘的形象通过画展示出来。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经典诵读比赛。

(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三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典阅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阅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经典的文字欣赏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了,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增强了,在写作和交流时时不时地引用上几句经典中的句子,使得作文包括网上博文增添了不少文采。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在参加各级作文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三年的经典阅读,我们欣喜地看到,“爱国情”、“亲情”、“友情”、“传统美德”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一是每周一升旗时,我们能发现学生专注国旗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了,二是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的好学生。从前娇纵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变得懂事了,连家长们也直夸“经典诵读”读得好。三是学生的行为改变了。

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好的行为正逐渐替代以前不良的习惯。如以前三番五次要求学生不许带东西进校,可每天还是有学生吃零食后留下的垃圾,而今这种现象却日渐消失,教室里整洁清新;从前老师要求同学不可在走廊、楼梯口追逐打闹,可每天都看见部分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打,而今,每当同学们迈进校门后,教室里便传来琅琅的书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还做不到的,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经典诗文阅读”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越来越好。

(六)、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

(七)、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

随着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开展,我校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尽显文化气息的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外墙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本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校本教材和教研之窗,一个个省级课题的立项、结项,一张张参加活动的获奖证书,一对对亲子诵读的感人画面,让走进王林小学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正因为我们的努力,日前传来好消息:我们已被评为书香校园,且省里要到我校录像宣传我们的书香文化特色建设。

八、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看到主题式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学生们在主题式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阅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借助主题式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三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阅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阅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课题虽结题,但我们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脚步不会停下,“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

    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课题内容:(1)高中学生上网都做什么?(2)每周花多少时间上网?(3)高中学生上网对学业是否有影响?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

    语文教学与人格的培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5篇

    浅谈体育活动与学生人格培养 【摘要】 现代体育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体育......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生德育素质在班级文化的涵泳中得以内化和升华。一、丰实班级文化──生活化 “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培育人,让学校成为美的摇篮,使学生成为美的使者。......

    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开题报告 北师大宁江附中《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我校《传统美德教育......

    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感恩品质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学生感恩品质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吉化六中 邢德胜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