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7: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国家和教育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育本身具有着超越性本质和强大的现实性功能。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才先成人”,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也就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作风和行为的准则总和。班级文化建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环境。班级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层面,硬文化是显性文化,具体可以物化为班级学习的硬件设施、教室环境等等,软文化是隐性文化,实际就是指班级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可经具体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把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和谐上进的班级文化,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育人环境中含英咀华、茁壮成长,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个人自身价值在社会上最大程度的体现。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结合。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室的环境布置、桌椅的摆放、黑板报的利用、墙面的布置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等,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比如:挂一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挂幅,同时再辅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挂幅,就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同时还可以养成打扫卫生的良好习惯。墙报、板报可以每期都宣传几个小故事,比如:用“孔融让梨”来诠释兄弟友爱,“岳母刺字”来诠释忠孝节义,“程门立雪”来诠释尊师重道,“囊萤映雪”来诠释刻苦求学。在教室的墙壁上可以适当挂一些配有诗句的“梅兰竹菊”水墨画,让学生们得到一种人生的感悟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辟“图书角”“班级博客”等,适度地进行传统美德方面宣传教育。通过在班级物质文 化建设中融入传统美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社会的认同感,从而对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相结合。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评比竞赛、社会实践等。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诸如歌颂祖国、关爱父母等主题班会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准备、参与及亲身感受,来达到对传统美德的正确认知和树立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活动引导行为的目的。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和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军训等进行集体观念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别人优点,肯定别人优点,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可以与教师节、国庆节、劳动节、世界精神文明日、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结合起来开展热爱祖国、尊师颂师、爱生重教、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传统教育,评选“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爱心之星”等积极分子,宣传先进事迹。可以组织“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勤俭节约”“环保校园行”等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美德,使认知转化为信念,信念转化为行动。

三、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制度建设相结合。在班级集体 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班级制度的生成,首先要体现人性特点,关照“人”的价值和尊严;其次,必须充分考虑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必须体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尊重。班级制度建设要通过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以自我约束为主、被动监管为辅的手段来实现整个班级风清气正、健康活泼。因此一定要注意少做处罚,多进行引导和鼓励,现在许多老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以罚为主,甚至进行金钱物质上的惩戒。皮亚杰说:“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只会停留在学生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心灵”。把中华十大传统美德即正义、仁爱、宽恕、礼仪、勤俭、爱物、自强、诚信、谦虚、尽孝融入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去,可以试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建立中来,讨论通过一个班级公约,在公约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如“必须”“不准”“惩罚”等带强制性和命令式的语句,使公约本身成为学生规范行为,涵育良好道德素养的标准和指路明灯。在学生行为偏离正确发展方向时,班级制度就成了自我调节的坐标,而这 一行为坐标恰恰是我们的参与者——学生亲身参与制订出来的。当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学生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的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显而易见,班级制度文化是一个集体自主内化的制度,它将会促成班级管理向高度的自主和自治的方向不断地正向迁移,使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制度的强制约束力逐步转化为自主的道德约束力。

四、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构建以传统美德为核心的班级精神文化。比如:一个班要有班魂或者班训,班魂或班训的制订要充分体现“好学、诚信、节俭、自强”等传统美德,并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心里。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形成凝聚力,从而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第二篇: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开题报告

北师大宁江附中《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我校《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国家和吉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经有关专家和领导审批,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帮助我们分析一下这一课题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是否有研究价值,预设的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研究目标能否达成,同时,恳请帮助我们找出论证逻辑上的缺陷,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正、完善实验方案,把课题实验做得尽善尽美。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的教育仍是未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道德教育是永远不可或缺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使之成为未来教育的一项重点。

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教育必然是也一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学校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必然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并得以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课题通过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并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两者互为凭借,相互作用。本课题通过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既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又重视行为养成的基本训练;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学生心理品德知、情、信、意、能的协调统一。本课题通过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继承德育工作传统,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教育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过分注重了“工具教育”“科技教育”,而严重忽视了“人文教育”,学生(甚至包括教育者本身)可能升入理想的大学,拥有坚实、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但总是在“缺养”(即缺少一定的人文素养)的窒息状态下艰难地生存着、发展着,这样的学生(或人才),很难走得远,飞得高,活得好。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历史背景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是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两难选择,是抱守传统?还是渐进西化?当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正确的选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吸收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机。这是其一。其二,“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对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物质基础条件:我校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艰苦奋斗和创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所需要的教育设施齐备,资金充足。如:千兆局域网,10兆接入因特网,学校建有网络中心,配备四台服务器。每个教室配有三机一屏,通入校园网,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两个网络机房、一个电子阅览室。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3、人力资源条件:课题负责人王刚是北师大宁江附中校长助理,主管学校德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高级教师,具有很高的学识,精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尤其具有较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德育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先后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课题的实验任务,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研经验;具有充分的教育实验时间和机会;主要参加人员有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6人,这些人均为作班主任,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教研热情高,研究工作能力强。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4、组织机制条件:为确保本课题实验顺进行,在课题组下成立了三个课题实验小组,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总目标: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达到传承传统美德,营造良好育人、学习氛围的目的。

1.从学生发展角度看,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修养品性,汲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养料;使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文化建设,在参与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素养。

2.从班集体建设角度看,通过实施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和重要内容,在老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实现道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3.从教师教育角度看,教师系统掌握中华民资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并使之应用于教育实践,有效实施德育和班集体建设;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显著提高。

4、从教科研角度看,从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自身特点的出发,遵循道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点,丰富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理论,总结基本经验,探索基本模式,并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具有可操作性和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2、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

3、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有机统一;

4、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原理和外显操作规则;

5、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

以上五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操作层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策略”和“模式”主要是基于一般性的要求,在具体试验中要以具体的操作方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再由“特殊”而形成为“一般”,总结出几种最基本的策略和模式;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有机统一,主要是基于二者的一致性,将“教育”和“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实践,构建起二者的“内隐”和“外显”、“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四个结合”,即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制度文化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原理和外显操作规则,以及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是基于实验状态下总结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策略”和“模式”的一般性理论,从更抽象的角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实验研究由实践层面推向理论层面,更具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

2011年4月——2011年7月,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班级、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方向、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步骤。同时召开课题会,确定实验人员职责分工,讨论课题目标,确立课题意义。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实验的基本设想是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德育工作的一般性理论指导下,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主要采取自然实验法和观察法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在实验中有效操控自变量。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把实验内容有计划、分步骤、有目的、有层次地交代给学生,并把启发、调动和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接受教育和积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实验目标之一,使实验目标、内容落到实处。恰当操控无关变量。教育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设施等都与对比班相同。及时检测因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班级考核、学生行为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等方式反馈实验班的实验效果。

七、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其转化

1、课题准备阶段(2011.4——2011.7):(1)《德育工作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论文)(2)《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论文)(3)《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构想》(论文)

2、课题实施阶段(2011.7——2013.12):(1)《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论文)(2)《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论文)(3)《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有机统一》(论文)(4)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外显成果展示(活动展示)

3、课题总结阶段(2014.1——2014.6):

(1)形成《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汇编)(2)撰写《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实验报告)(3)编写《传美教育校园行》和《班级文化你我他》(校本教材)

4、成果转化

(1)在学校德育工作和班集体建设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有效实验,实验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实验班级的文化氛围普遍良好。(2)实验教师的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3)在区域内(初步确定在松原市内)推广传统美德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更广范围内(初步确定在省内)推广本课题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使之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八、本课题的研究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4——2011.7),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是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班级、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方向、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步骤。同时召开课题会,确定实验人员职责分工,讨论课题目标,确立课题意义。第二阶段(2011.7——2013.12),为课题实施阶段。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计划,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内容,使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修订研究方案和细节。第三阶段(2014.1——2014.6),为课题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案例,聘请专家作出全面鉴定,给予验收;组织课题参与人员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做准备。

九、本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王云松樊海杰宿国峰王朝军 组长:王刚 副组长:范景海

成员:武文杰刘大威张烨

(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刚 课题设计:王国琦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小组:组长:范景海

组员:王国昌陈艳辉范强郭彦冰 第二小组:组长:刘大威

组员:王云霄陈焕新马洪凤王桂珍 第三小组:组长:武文杰

组员:王刚王国琦李玉红董冠红 档案整理:张晔张科研

各位领导、专家,全体老师,本课题得到了上级教研部门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大家!

2011年11月22日

最新评论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占建斌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班级的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而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班级管理这个角度,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接纳或认可,年轻的冲动的情欲就会使并不坚强的理智土崩瓦解。个体的成长在满足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要产生这种归属感,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他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他在这个班级中能否按他的理想发展,能否满足他在生理和心理发展

过程中的必要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属性。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心理状况也很复杂。如果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班上同学展示他的另一面,实际上也有助于班级同学对他的一种重新的全面认识,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一种家的归属。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要使班级向

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班主任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是在班级生活中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适应青少年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培养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种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以后,开始由全体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因为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尽管很全面,但是比较抽象,因此很容易流于形式。这种实践性强的班规有针对性,而且给学生灌输一种主体意识,从人格与道德的角度要求学生言出必行。主体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一种雏形。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譬如在校体艺周中,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须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教育归根到底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中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

期,很多观念逐步成型。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班级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追求的统一,说明他的自我意识能够令他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的价值所在,拥有健全人格,我们的素质教育

才能称之为成功。

(一)、开展诚信教育

真诚、接受、理解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条件和保证。真诚,是人格特征的核心

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始终把“真诚”、“信任”放在第一位。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

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在班内十分注意培养诚实守信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诚信,知道哪些现象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让学生明白丢失诚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确立诚信的途径有哪些。其次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人人做“诚信”的监督员。第三要求指出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如虚、假、谎、骗等不良行为,对其进行分析,认清其危害性,引以为戒。

(二)、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

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

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真爱自己;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三)、坚持不懈地倡导积极、进取精神。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思想、心智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的是终生都不能更改的,但是,和谐的、人性化的班集体就应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追求,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一个人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首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体会学生生活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另外,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在长时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一定能促进班级整体优化。

第四篇:读书与班级文化建设

读书与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结合我校办学理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

我班选择的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做一个爱阅读的人”。通过营造班级文化,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通过平时的说话、写作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说话、写作水平,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亲和力。

一、明确目标,形成班级公约: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应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不是班主任凭空设想的,而是通过全班学生充分酝酿讨论、建议、完善后的实施方案,这样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根据学生实际以“做一个爱阅读、会思考的人”为活动重点,制订出切合我班实际情况的班级阅读约定,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言行,保证学生的阅读活动能好好地进行。本班规定学生在每天中午12∶40——13∶10为班级的读书时间,摘抄好词好句;每周上交一次读书笔记,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期开展读书会,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定期选出班级爱阅读的小冠军;每月在阅读角上更换学生的读书体会,好词好句,手抄报等形式的内容。

二、抓好阵地建设

按照现有的一些宣传阵地,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本学期,有以下设想:

黑板报: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定时定期更换内容,并在上面开辟“小眼看世界”栏目,粘贴报纸新闻,引领学生关注实事,发挥其必要的作用。黑板报的设计、书写、美工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作好必要的指导工作。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并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阅读园:通过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做手抄报、谈感想、说收获等活动来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如:能写善画的同学协助班主任参与阅读园的完成,心灵手巧的同学把精心剪制的小作品通过“读书卡”展示出来。阅读写作通过 “日积月累”、“芳草地”这些板块展现出。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现学生的个性,还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三、室内综合环境

整个教室突出静雅、朴素、整洁。

1、桌凳摆放整齐

2、地面整洁

3、物品摆放有序

4、门窗干静明亮

四、丰富课外活动

我还设想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结合学校的读书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故事会;有培养读书兴趣的新书介绍会……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享受阅读、喜欢读书的兴趣。总之,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件物品,尽可能地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就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第五篇:班主任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与班级文化建设V王克松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 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 风气等的集合载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进 而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师生 关系的主导。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是全班的 总指挥,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的目标定位、审美情趣、管理 理念及表率作用等方面。

(1)班主任的目标定位与班级文化建设。马卡连柯“前 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 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才能团结大 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俗话说“好 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也可以说合理的目标定位是 实施成功的班级管理的一半.也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前 提。我班刚进入九年级,我组织了“把握今天,决胜未来”的 主题班会。学生们踊跃发言,相互讨论。甚至争得面红耳 赤。有的说必须当上硕士、博士。像许多科学家一样研究出 让世界震惊的成果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而有的说不 论学历高低。只要能精湛地掌握一门技术.一两项发明同 样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最后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个人 生存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 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赢得良好的自身发展机会,成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我于是提炼了这样的班级 “座右铭”——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须待学成时。将“不拘 一格成人才”定为班级的发展目标。将“勤学、乐思、进取、成才”定为班训。并趁热打铁,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布置了教 室。不少学生还将这些内容作为座右铭张贴在教室里、课 桌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 正了,积极性提高了,班风、学风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建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做好了铺垫.以后的班级管理可以说就顺 风顺水了。

(2)班主任的审美情趣与班级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 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教室的 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 “硬件”体现。优化教室环境,是创建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学习的有利环境,对教 室的布置不可忽视。首先要注重审美的要求。如我班的墙 报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室环境相配,注重映衬美。其

次精心选择张贴内容,我们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在教室正前方悬挂国旗增强学生爱国情 感,正后方张贴班训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定期更新黑板

报,一展学生之长;增设“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通过这 些布置使我班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得到不断

加强。我把班级管理浓缩成“静、敬、劲、净、竞”五个字,并 张贴在教室黑板的上方。随时提醒学生“教室要安静。师长 要尊敬,学习有干劲,卫生要干净,互相要竞争”,激励学生 勤奋学习。最后要注意教室布置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带制

度性的一般要具有稳定性,我们不能随意更改,而黑板报、书法展、读书架之类的就要随时更新,如果一两月不变,就 会给人以形式主义的感觉,同时给学生造成不求上进、不

求创新的消极感觉。总之,好的教室布置应该是温馨、和谐 的,洋溢积极精神、充满人文气氛,“宜居宜学”的场所。这 无疑需要师生高品位的审美情趣作指导。而且对班主任审 美情趣的品位要求应该更高一些。

(3)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 主任必须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 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 实践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

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其 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一是在教室布置和学习环境美

化上。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许多具体的地方还应要求 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让人赏心 悦目的学习环境,标准和尺度应由学生把握。班主任只要 全身心的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就够了。二是在制度建设

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行为。班 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 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 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 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只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 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三是在制度的执行上,让学生相互 监督,自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否则就是一纸

空文。如今的中学生大多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 型”转变为“开放型”和“外露型”的性格,教师在管理上的 手包办,往往令他们反感,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在初中班

级制度的检查督促中。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要

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当好“参谋”,日常管理可以放 手让学生去做。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又锻 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4)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与班级文化建设。众所周知,班

级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既包含如环境布置、行为方式、语 言习惯等显性的东西.也包含价值取向、制度体系、班级风 气等隐性的东西。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离不开师生的共同

努力,作为班级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其表率作用尤其举 足轻重。首先班主任应是仪表的垂范。教师的良好的仪表 形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的思想行为、言谈 举止乃至衣着打扮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试想如果哪位

班主任衣着打扮奇装异服,言行举止粗野下流,又如何要 求学生着装整洁。举止文明呢?这样的班级也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岂非笑谈!其次班主任应是遵守制度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

作为班级教学和管理的组织者。必须自觉的、无条件的遵 章守纪,言出必行,令行禁止,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 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也

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先做到。只有我们模范遵守 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班级行为规范,才能对学生起到潜

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将制度约束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 为。最后班主任还应是学习的楷模。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终 身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如 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对待科学

知识上.教师必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作为班主任必须诚 实谦虚、学而不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带动本班学生向着更新的知识领域迈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

魂。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只有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审 美情趣高雅脱俗、管理理念张弛有度、表率作用严格得体,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进而创新班级管理,构建和谐 的班集体,创造教育的最大价值。

下载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与班级文化建设时间:2014年3月15日----16日地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一、班级文化的新概念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最终5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班级建设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凡是从事班级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进行班级建设探索......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书 专业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 小组组长石竟成 小组成员金昌浩 完成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班级”是学校......

    班级文化建设与活动组织

    班级文化建设与活动组织一、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概念。 1、什么是班集体: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包括学生为主体,家长,任课教师)的教育培养而......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任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我被任命为九(1)班的班主任,这是由31名年级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面对学生和......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讲座稿

    班级管理讲座稿 讲座人:安桂华 讲座时间:5月10日 一、班级的管理要制度化从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来谈 1、教学正常秩序制度众所周知,学校的工作是围绕着教学来展开的。而班主任则对......

    谈谈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

    谈谈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 林民强 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对我来说,是非常高兴的,能和大家谈谈班主任的酸甜苦辣,分享彼此的心得,对我今后的工作必将产生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