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探索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统帅课堂教学,从而能进一步结合体育“三基”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达到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思维素质、运动技术素质都得到提高的目的。
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但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可不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既称“注入式”又称“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为顺序进行的,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当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地执行。
启发式体育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对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传递、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性培养,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本学科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
1、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一般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影响,主要是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体系。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弊端在于教学过程,是以体育动作技术形成为重点,只以传授动作技术和某些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主,进行重复练习达到巩固定型和提高运动素质的目的。而启发式教学主要以动作技术形成的过程为重点,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排队整齐安静、听话、有秩序,时间安排合理的就是好课,对学生只是根据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程度,某一运动项目的成绩好差来评价,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启发式教学的评价则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如何帮助学生去认识动作的形成原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而对学生则以学生对动作原理的认识及自我锻炼意识(包括自觉性、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启发式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认真指导,过程中不是教学生只学会某一个动作,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会这一个动作,是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过程中教的不仅是动作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动作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的成功与乐趣,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目的。
1、教学中应用提问的方式,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如:在教授前滚翻的时候,在学生面前展示滚篮球和滚一四方体物件,并提问为什么四方体物件不能象篮球那样顺利的向前滚动,从而地出在前滚翻中团身的重要性。
2、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探索和实践所学的原理与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要求
1、要通览各科教学内容,把握内在联系,才能融为一体。
2、要吃透教材,熟悉每一个动作的原理,并明确这一动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物学、力学、生理学、解剖学等的原理分析跑的动作与身体姿势,分析呼吸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机能的作用等重要因素,让学生明确怎样跑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3、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贯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确保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作者:冯岩
地址:海城高中数学组 邮编:11420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姓名:冯岩
地址:辽宁省海城市高级中学数学组 邮编:114200
[摘 要] 启发式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教学理念。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又赋予启发式以新的内涵。即启发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促进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利于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通过实验和研究,认为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关键词] 启发式;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著名教育家孔丘至今,历时二千多年,启发式不但没有在教学中有丝毫的淡化,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这说明启发式有着强大生命力。
那么,什么叫“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所谓“愤”、“悱”,正是学生求知的冲动和兴趣,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潜能。在孔子看来,教师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那么他(或他们)的教学就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孔子关于启发式的论述,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启发式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摆脱老师问学生答的浅层次的教学状态,而渐臻于从本质上讨论教学知识和能力,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境界。
为了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当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与教材课题发生矛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便活跃在新的有趣的问题等待解决之时。表现在惊讶万分,急于探究,思维高度集中,高度振奋。
例如,在讲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喜爱象棋,中国智者云游到此,国王得知智者棋艺高超,于是派人请来智者与其对弈,并傲慢地说:“如果你赢了,我将答应你的任何要求。”智者心想:我应该治一治国王的傲慢。当国王输棋后,智者说:陛下只须派人用麦粒填满象棋盘上的所有空格,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二粒,第三格四粒 „„以后每格是前一格粒数的二倍。国王说这太简单了,吩咐手下马上去办。过了好多天,手下惊慌地报告国王,不好了,你猜怎样?原来经计算,印度近几十年生产的所有麦子加起来还不够。问:你知道这些麦子有多少呢?新课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能的悱愤状态,很快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去探索和发现。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想办法去求。少数同学想一格一格地加起来,但又太麻烦,数据很大,马上放弃自己的想法,再探索其他途径。这是老师启发学生,每格麦粒的个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成等比数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欣赏大形式化概念的“美丽”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二、启发式提问 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教学中,要讲述球面的定义及球截面的性质。可以直接给出定义证明性质,但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乏味,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在用旋转的方法定义了圆柱、圆锥、圆台之后,思考球面是如何形成的?(2)回忆初中圆的定义,把它类比推广到空间得到什么结论?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用旋转和和集合的方法定义球面。(3)球和球面一样吗?若不一样有什么区别?(4)用一个平面去截球会得到什么图形,若改为用一个平面去截球面会得到什么图形?(5)在球面上有两个点,如何连接才能使他们在球面上的距离最短?从而明确球的相关概念和球截面性质。这样处理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启发式的探索试验 运用启发式探索试验,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产生惊奇,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便积极思维,最终获取知识。
例如,我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教具:一块纸板,一根定长的细绳和两枚图钉。先将两个图钉固定在同一点,显然画出的是圆;然后通过不断移动两个图钉(改变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画出扁平程度不同的椭圆;最后当两图钉将绳子拉直时,画出的是线段。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理解2a>2c这一条件,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四、讨论或议论
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讨论或议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例如:在讲圆方程时,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O为坐标原点,圆x2+y2+x-6y+C=0,与直线x+2y-3=0的两个交点为P,Q,当C取何值时,OPOQ?
上课时,有80%的学生认为此题是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交问题,所以选择了常规解法(即联立直线方程与圆方程组成方程组,再用韦达定理求出x1x2和y1y2),此解法略。
然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启发他们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以探求其它的解法。讨论的结果还有以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 设M点是弦PQ的中点,由O1MPQ,O1(-得O1M:y-3=2(x+1212,3),)1y-32(x)再由2 得M(-1,2)x2y-30所以以PQ为直径的圆且过原点O的圆M为
x2+y2+2x-4y=0 ① 将①式与圆O1:x2+y2+x-6y+C=0相减 得公共弦PQ方程:x+2y-C=0 又PQ:x+2y-3=0 C=3 解法二 设过P,Q的圆系方程为
(x2+y2+x-6y+C)+ λ(x+2y-3)=0 ①
过原点,C-3λ=0 C=3λ
代入①式整理得
x2+(1+λ)x+y2+(2λ-6)y=0 所以圆心M(-12,3-λ)
M在直线x+2y-3=0上,(-12)x+2(3-λ)-3=0 λ=1 C=3 解法三 根据圆的性质,利用几何知识求。圆x2+y2+x-6y+C=0的半径R=由解法一已求出M(-1,2),由PQO为直角三角形,得
|PM|=|MO|=(1)222=5
又由点O1到直线PQ的距离,即
|12233|374C
|O1M|=
=
552
再由RtPQO,得|O1M|2+|PM|2= |O1P|2 由此可求得C=3 通过此题的解法,可知,同样一道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力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第三篇:启发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启发式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要通过启发来进行教学。启发,作为心理学术语, 系指人从环境中的人或物那里接受的不知不觉或意识模糊的刺激影响, 在教育学意义上, 相当于陶冶、熏陶、感染、无言之教。启发式模式动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 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要在他们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设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的过程中获得的, 而不是靠消极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所能获得的。把启发式教学法这一教学思想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解决经过他们自己努力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外,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探索、主动解决问题。为此, 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用略读的方法去阅读课文, 一般要略读两次, 第一次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对文章内容有个粗略了解, 第二次的目的是跳越与文章主题无关或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信息和段落而抓住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和段落, 并把这些有关信息摘要记下。在课内讨论时,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改变碰到一个单词查一个单词、抓了单词放了句子的不良学习方法, 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判断并掌握处于不同的上 下文中多义词的意义。以fare 词为例, 它在以下三句中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意义: 1.Fare, please, the bus conductor said.句中fare 的释义车票。
2.We join them, obtaining a plate of snacks.This is not the usual disco fare.We have been issued a sort of Pink Napoleon pastry, a scoop of black caviare on a pastry puff and a glass of chocolate milk.句中fare 指伙食
3.If he does indeed step down as prime minister next year-and many Singaporeans are beginning to wonder how will this island fare? 句中fare 释为发展进展, 是动词。
大多数学生虽然熟悉fare 在第一句中的意义, 却不能判断它在第二、第三句中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在第二句中fare 一词前后出现的几个词组, 如a plate of snacks, Pink Napoleon pastry, caviare, pastry puff, chocolate milk.从上下文中, 学生领悟了fare 在句中的词义。在理解第三句中fare 一词时, 以提问形式使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幅多年来为人民所信任的国家领导人一旦离任, 人民担心的景象。于是学生们便将fare 理解为go, get on。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潜在能力, 就能在学习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猜词义外, 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进行预测。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从文章的信号中去预测文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在再往下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证实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而达到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在文章前, 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猜测文章内容, 做到对文章可能传递的信息心中有数。通常, 学生们在这一阶段都能开动脑筋, 思想活跃, 各抒己见, 而教师则对学生所作的推测暂不加评论, 对他们的英语表达也只注意流畅程度, 而不是精确度。一些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假设被排斥后, 与文章内容一致的假设则将成为对文章的最后理解储存在记忆里。事实证明, 推测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的有效手段, 因为它暗示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何处, 并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可能出现的理解方面的障碍, 从而加速了理解过程, 提高了阅读速度。
总之,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研究, 因而, 这种方法效果显著。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以往的教学总强调学习的艰苦、紧张和纪律约束;而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 感到每一分钟都是享受。当然, 外语教学是很复杂的一门学问,它不能简便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一切问题,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怎样更好地改进英语教学, 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第四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论文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永州市江永县允山中学 高俊莲
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如何走出这一地理教学的误区呢?根本的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行启发式设疑、解疑这种“启发式”教学法,才能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会和熟悉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地理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就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逐步达到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新的地理教材在设计、编排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更新观念,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线。教学活动的安排在于“启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意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怎样才能更好实施启发式教学呢?坚持教学活动民主化。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通可以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也能使学生心态开放,敢于张扬,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永远正确的教师不可能创造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第一是变“食指教育”(用食指表示批评)为“拇指教育”(用地理论文
拇指表示赞赏),即放弃习惯性指责,坚持鼓励和欣赏。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少用批评性语句、语气来对待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哪怕是大部分没说对,也要找出那一点点闪光处。即使完全不正确,也赞扬其敢于发表见解,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样学生便可在一种心理安全的感受下大胆质疑,大胆畅想,实现互动才有保障。第二是在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合作,用引导、商量、启发质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讨、切磋并互相补充,使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方案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地理论文
1、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
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地理论文
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
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地理论文
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地理论文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时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首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加以揭示;或将提出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趣,用小步子解决,便于学生各个击破,攻克知识难点。例如,讲地形雨形成时,如果只让学生看完示意图后提问“地形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可能对示意图理解不透,只好照本宣科了。若将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题:(1)潮湿的气流前进时遇到高山会怎样运动?(2)气流上坡后气温有何变化?(3)气温变化后,空气中的水汽如何变化?(4)水汽是迎风坡多还是背风坡多?这样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在解疑时,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自悟,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这比断然否定要好得多。
最后,在解疑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遗漏部分及时提出新的设疑,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世界气温水平分布时”,学生在读图后,对七月份20度-30度N沙漠地区成为世界最热的地方理由讲得充分,而对赤道地区为什么不热,却只字不提。对此必须地理论文
提出设疑,启发学生对赤道地区气温状况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课堂上克服“两满”,即满堂灌输、满堂空话。教师讲课必须防止照本宣讲、唱独角戏的现象。避免满堂灌同时必须防止无的放矢随意联系的现象,避免满堂空,不像“地理课”等。
在上完课后或某个问题解疑以后,教师不把眼光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而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即留给学生疑问,推进学习内容深化。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新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其到课本中或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自我探索,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了乐趣,乐趣又会诱导他们去进一步探索。
搞好“启发式”教学,必须深入改革地理课堂教学,不搞无准备无把握的“两无”教学,克服“两满”——满堂灌、满堂空话,力求“两变”——熟课变生课备,生课变熟课讲。唯其如此,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实现常教常新。因此“启发式”的教学研究和运用,将会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明显的效益。
第五篇:运用启发式教学
运用启发式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万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英语
何渝
【摘 要】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谈了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一.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
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三.
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以上几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也要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提高。
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新教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符合唯物辨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的观点,而且符合人类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