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语文中学做人0
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语文中学做人
三道水中学姚云普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教育理想:以母爱般的温柔、父爱般的严格、朋友般的热情,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友爱、和谐、民主、向上的环境。
教学特色:和谐开放、实中求新、情景交融、培养能力。
研究问题:以朗读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感。
培养学生方向: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读书。
努力方向:拥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考问题,我相信,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有利因素。因此对学生爱学的课文要充分利用兴趣点,让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课堂上积极地活动起来。有些教材本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它的感染作用。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去,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周敦颐的诗词《爱莲说》时,就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我先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了一些简单地介绍,然后让学生认真地看课件中的插图。之后,让学生闭上双眼,驰骋想象。同时,让学生双耳静听诗歌录音朗读。随着这声音,学生都进入了当时的境界,仿佛都回到了荷花池的涟漪的美景,感受到了当年的情景。
学生喜欢探索问题,富于探索性的、新奇的课文内容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引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而单纯地听老师讲课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设置探索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加入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再配以积极的教学方法,怎么还会发愁学生不愿意去学知识呢?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让学生获取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矛盾,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心是前进的动力。
林肯说:“人人都喜欢被称赞,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表扬。”这种渴望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徐悲鸿对齐白石的作品的赞许使中国多了位艺术家,熊庆来对华罗庚的赞许使中国多了位数学家。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最头疼、最为难的事。为了帮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写作,我在日记和作文的批改上,做了一些尝试。更应注重调动学生愿意写、写得有兴趣。首先,在作文的批改中,我采用的是双分制,甚至多分制,以“无劣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篇的作文批改中,有眉批、有总批,讲优点、提希望。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老师的批改,感受到老师对他作品的尊重,感受到老师对习作的重视,从而引发学生的重视。而每篇习作至少批改两次,则向学生传递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理念。这看起来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实际上是事半功倍的,因为经过几次修改后,不但学生对习作引起了重视,而且他们已经逐渐养成了修改习作的习惯,就可以逐渐把修改放在上本之前,养成了好 1
习惯之后,老师的批改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数量不多,这就更要追求质量,抓住实效。我在班级里实行的是写“轮流日记”。把学生每5人分成一组,按学生的课余时间多少安排从周一至周五每人一天。全班67名学生正好分成13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管理和督促,全班进行评比。有了竞争,就激发了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因为评比是在小组间进行的,所以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因为每周日记题目是统一的,每个人都要评价上一篇习作,所以大家就更容易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得到提高。而又因为想得高分必须与别人的文章有不同的立意,要有所创新,所以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一做法的另一好处是,自从实行轮流日记,经常有家长主动与我交流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我也经常听到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你的孩子怎样写好作文,我的孩子怎样提高等问题。这一做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师每天只批改13篇日记,把一周的工作化整为零,老师在批改时就会更认真,批改质量提高了,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在每个月轮流日记该换本的时候,我再把这一个月的日记在小组内传阅,学生和家长对本月日记进行总评,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下个月写日记的兴趣和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教师的智慧,来自于一次次尝试、体验和发现。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堂教学的每分每秒是师生有效生命的延续和体验。每一个充满情趣、感悟的45分钟,都是为学生生命奠基的45分钟。通过对《新课标》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过分苛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现行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隔了学生的视线。如何把“旧教材”上出“新味道”,成了我每天想的最多的问题。
我在教诗歌《在山的那边》时我先是范读全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诗内容。接着学生自读,进一步理解。在分析诗歌具体内容时,老师领读与学生齐读相结合。最后又让男女学生对应朗读,分别读出山的那边的不同表现及相应结果。这样,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领会了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必须经过种种艰难险阻的磨炼,又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
要领会文章的内容不仅是现代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古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古文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远,意思更难理解。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着眼于现实生活。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意识到本次活动的内容与平时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意识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把怎样给不同的事物取名字这样一个平时并不使孩子们注意、而又现实存在,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问题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课伊始,我就结合自己的名字的含义,这个既吸引学生而又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巧妙地把语文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尽可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围绕着“名字”这一活动主题,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的阅读、调查。学生无论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都能在实际的语文阅读和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也自然地成为了引导者。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它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恰恰克服了传统教育中的这一弊端,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最后的总结汇报,而在于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参与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情感在交流中升华。
回忆起“非典”肆虐时期与黄胡雪岩的电话交流,至今心头还有一丝甜蜜。这个父亲长期住外地打工,而母亲刚从广州回来的孩子,“非典”时期不得不在家里隔离,电话里他告诉我:“妈妈发烧了,38度2!”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助与恐惧,他从我给全班同学发的《倡议书》和《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已清楚地了解了“非典”,看到妈妈发烧,他仿佛已经嗅到了“非典”的气息。我知道,现在我就是他最亲的人,一定要给他鼓励与支持。“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你要做坚强的孩子!”“给妈妈找药、倒水,看着妈妈休息,妈妈不退烧再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帮你想办法。”“你今天吃了什么?老师很想你!”„„在10多天的电话交流后,有一天,这个内向的男孩在电话里听到我1孩子的哭声,对我说:“老师,你太辛苦了,‘五一’放假还要天天打电话、接电话、不能休息。”接着,他又问:“老师,你家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我让他猜。他毫不犹豫地说:“小女孩。”得到我否定的答案后,我听到他遗憾地感叹:“为什么不是小女孩呢?”“为什么要是小女孩呢?”“小女孩多省心哪!咱们班不就是因为男孩多才让你这么操心吗?”这是这个内向的男孩第一次主动与我探讨一个话题,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这么有趣的想法,多让人感动啊!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他的兴趣、快乐和痛苦等等。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
那是语文单项测查成绩出来后,周五我把试卷发给学生,没有急于评讲,而是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次考的不好的原因,并把错题改正过来。下周一,我一上课,就让学生拿出试卷准备检查。这时兰蓝的同桌举着他的卷子让我看,兰蓝的试卷四周被他撕成了大锯齿状。他很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地望着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看到这里,我灵机一动,我要用这个机会对同学们来一番教育,既不能让兰蓝难看,又能教育其他同学。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看到兰蓝的试卷,我是这样想的:他把试卷变成锯齿状,是要提醒自己,这次考的不好,以后要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兰蓝,老师说的对吗?”兰蓝勉强地点点头,看到他肯定了,我便借题发挥:“好!你这次成绩考得不好,能这样催己奋进,尽管试卷看起来不够美观,但是你的想法和精神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同学学习。”这时候,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而兰蓝的脸却更红了。
想起那个倔强的孩子阮霞,仿佛又看见了那张稚气而充满敌意的脸。那次家访,使我吃惊地看到:这个在学校听话的孩子,在家里竟是满身是刺、不能摸、不能碰的“小刺猬”。“我不喜欢爸爸,也不喜欢妈妈。”听了她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问他为什么,她说:“爸爸、妈妈说是为我好,整天让我学习,自己却看电视!”我引导她:“爸爸每天为了你的生活努力工作,妈妈每天为你洗衣、做饭,有好吃的留给你,自己却不舍得吃,你怎么能不喜欢他们呢?”他却说:“那是他们没有本事!”我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为一个孩子的无情和一对父母的悲哀。在与孩子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爸爸是个临时工,妈妈靠做手工活贴补家用,父母在孩子上学后一方面感到自己的孩子在物质方面与其他孩子有差距,另
一方面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环境,有所作为,所以在生活上极力满足,却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孩子难以承受,产生了逆反情绪。我了解情况后,觉得问题是双方面的,解决也需要两方面同时下手。我一方面跟孩子的爸爸妈妈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讲身教胜于言教,另一方面注意寻找契机,为“小刺猬”拔刺。刚巧思品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妈妈的爱》,我在课上不断地启发阮霞体会、朗读,临下课时,我还特意让同学们说说妈妈对自己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自己怎么报答妈妈的爱。开始,阮霞是沉默的,但随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她也举起了小手。我布置同学们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回去读给妈妈听。在随后的“追踪调查”中,阮霞告诉我:爸爸、妈妈变了,变得更了解她想要什么。阮霞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变了,变得会关心别人了。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蒙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老师的,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为什么不可以宽容一些呢?哲人曾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他的,做老师,就更没有必要扭住不放。教育,讲究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学生。
五、成长在活动中延续。
转眼间,从教近20年了。时常会问自己,这20年我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最需要得到的又是什么?老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已为人父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可能不是最优秀的、可以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快乐、无忧的,当然,我也希望我的学生首先是快乐的、自信的、健康的!我更希望他们最先学到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我更希望送给他们每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他们感受生活,感受亲情,去拾起身边最近的、也最容易忽略的情感,教他们学会感恩!我送给学生的话是:“快乐”,来源于什么?快乐,不来自于别人的馈赠、不来自于有多少索取、所得;快乐,来自于心灵的感恩:感恩于生命、感恩于生活、感恩于经历,甚至感恩于坎坷„„
我们每一位老师,从你走上讲台开始,无论你是正值青春、还是年近半百,在孩子眼中都是一样的,是他们的最好的朋友!我们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爱关爱着他们,但我们从没想到的是得到孩子的回报!当你看到那一件件小事,被孩子深深地记在心底,用他们爱心充满整个社会时,你所受到的震撼将是巨大的!
通过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你会发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它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相互信赖的心潮相逐;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这时,你会感到窗外的天格外蓝,阳光,来自于你感动的心灵。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不会有丝毫停滞和懈怠。时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公正、勤奋。但我们更应努力地超越“时间”,打破刻板与一成不变,让创新的种子在勤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总结过去的20年,我得到了失败后的成熟、挫折后的感悟,我希望今后的20年,我的快乐、我的智慧,会让我的学生每天都拥有灿烂的阳光,我期待着和学生共同成长、收获更多的快乐!
第二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第三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写一写、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访一访,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学一学,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四篇: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有一道口语交际训练题:收集、认识标志。我在教学这两堂课时,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课堂一:
在学生认识了书上的五个标志:注意危险标志,禁止烟火标志,安全通道标志,禁止游泳标志,防止触电标志,以及了解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后,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把你们收集到的标志张贴出来。
生:我收集了禁止吸烟标志,在学校见到过。
师:请张贴在黑板上。
生:我收集了“静”标志。
师:请张贴在黑板上。
„„
最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说说这些标志的意思,指名起来对大家说说标志的意思,直到下课。
课堂二:
在学生认识了书上的标志以及互相交流了课内外收集的标志及表示的意思:如绿色食品标志,男女厕所标志,禁止游泳标志,停车场标志,防晒标志后,我设置了一个去游玩的情景:黑板上贴出了公园大门、小路、草坪„„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认识了这些标志,下面我们要去公园
游玩,愿意去吗?
生:愿意去!(去游玩,小朋友最高兴了,一张张小脸上荡漾着兴奋的笑容)
师:先请大家想一想,来到公园,我们会发现哪些标志呢? 生:我认为要有个停车场标志,使车子可以同意停放。
生:我想应该有餐厅标志,游客饿了可以吃饭。
生:还要有厕所标志,用水标志,因为我们要大、小便的时候要上厕所,上完厕所要用水洗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看,我们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还真大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忙把这些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去。(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充满自信地上台贴标志)
教学反思:
上完两堂课,我觉得课堂二是成功的,在生活中收集制作见过的标志、了解其表示的意义,即“学语文”;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有根有据地猜想`张贴标志,即“用语文”,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同样内容的教学中,第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囿于教材,让学生反复地交流标志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见过,显得重复罗嗦、味同嚼蜡,其实学生通过部分时间的交流早就掌握了,后面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而第二种教学方法我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教材,在挖掘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创生与生成,做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标志所表示的意思说清楚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在解决了这个重点后,我们完全可以拓展。生活中的标志随处可见,课堂二就把课堂和生活联系了起来,通过创设游公园这一场景猜想里面会藏着哪些标志,藏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迫不及待地想呈现出来,他们把自己当成公园中的游客,边游玩边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这是多么兴趣盎然啊!当他们发现自己所认识的标志活生生地就运用在生活中,成就感油然而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听得生动,课堂变得灵动。至此,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不知不觉地巧妙统一在一起了。
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口语交际的教学,我们不妨和学生的生活走得近一点、更近一点,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可感觉的、可触摸的,是活生生的。确实,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这个素材,合理地利用教材,创生教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五篇: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1
今天,我和威威一起到公园去玩。我们坐在草地上,无聊地仰望着天空。忽然,威威对我说:“太无聊了,不如我们玩个游戏吧?”“好呀!”“就这样吧,我们沿着小湖,看着周围的景物说成语,看谁说得多!时间结束为黄昏。”我听了兴致勃勃,直拍手叫好。
我和威威神采奕奕地跑到湖边,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开始了,威威首先就来了个“波光粼粼”,我听了,不甘落后,说“首当其冲”,威威听了说“大吃一惊”,我听了微微一笑。这时,一群鱼儿朝我们这游了过来,威威一见,说“成群结队”,这可把鱼儿们吓坏了,四处乱窜,我见了说“惊慌失措”,我们依然不分上下。这时,我们走到一片树林边,威威立刻说“树木茂密”,我也说“百草丰茂”。忽然,威威像着了魔似的,说:“数不胜数,安居乐业”,我疑惑不解,摸摸脑瓜子,问:“这哪来的安居乐业?”威威听了,指了指树上的鸟窝,说:“这不就是安居乐业!”我听了,说; “好个安居乐业”,这时,灵光一现,又说:“疑惑不解,恍然大悟。”我哈哈大笑,而威威则气急败坏。
我们一边走,一边在笑声中度过。
不知不觉,来到了这最漂亮的.地方,我左瞧瞧,右瞧瞧,威威趁机来了两词,“东张西望,陶醉其中。”我听了赶紧回过神来,不甘示弱地说:“百花齐放,团结友爱。”这下轮到威威疑惑不解了,我立即指向蜂窝的地方,威威半懂非懂,又来了个“不求甚解”。我继续解释,“小蜜蜂们一起采蜜,制造蜂蜜,这中间的过程不就是团结友爱啦!”威威听了,恍然大悟。忽然,一阵清凉的感觉朝我扑了过来,威威立刻就来了个“措手不及”,我这番听了,竟无言以对。我恼火地转向向我射水枪的人,没想到竟是个小弟弟,我的怒火一下子就被扑熄了一半,又见小弟弟给我道歉怒火瞬间就灭了,微笑地说:“没关系。”忽然威威又说“怒气冲冲,和睦相处”。顿时,我和威威就拉开了距离,黄昏辉映大地,我输了。不过我并不气馁,说:“下次再来一决高下。”
这次的游戏,我受益匪浅,学习了语文的奥妙,对语文产生了很大的乐趣,也让我更加上进,为下一次的游戏做准备。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2
语文,无处不在,无人不晓。语文,如一段天籁妙曲,悦耳;如一朵芬芳玫瑰,悦心。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无时无刻都在品味着语文的甘甜,欣赏着语文的幻丽。
春日里的一天,我和妈妈漫步公园。路上的野花五颜六色,小草也毫不逊色,绿油油的。让我想起了“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情景。“妈妈,看啊!柳树冒出了新芽!”我自认为一个“冒”字用得妙不可言,但妈妈的一个回话却让我自惭形秽。“是啊,小草也抽芽了。”她说到。抽芽啊!多好的一个呀,把春日小划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山高六里,连绵八里……”语文变成了一道超难的数学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位同学因成绩一落千丈,被安排坐最后一排,他忿忿地吟起了那句诗。“瞧!多美丽的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在日记里,我用语文记录着每一天发生的事。
我正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新闻中,优美的语句,娱乐节日里,令人捧腹的话题:“人与自然”精彩的解说:文章里,精炼的文笔,都让我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丰富了我的内含,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学到了语文。在学语文中,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哈尔,罗杰历险记》教会了我野外生存的方法,告诉了我遇事要坚强、要勇敢、要战胜因难、要勇往直前。《成功》给我启示。“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成功是“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痛苦的感受,一种洗礼,一种升华。
窗外轻风拂来。我欣然一笑。闻着墨香,听着沙沙的.写字声。我知道,语文就藏在我的身边,她偷偷地笑着。语文,如果可以,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你的脚步。倾听你的声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还是“卷起千堆雪”的黄河长江,我相信不用我“众里寻你千百度。”你也会在生活的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地展露芳容。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3
语文之妙,语文之奇,语文之广,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学期中三十几篇课文的学习称为学语文,还要懂得在大千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
不要以为上网都是害处,益处也不少呢!网上处处存在着语文。我喜欢上网。网上各式各样的语言吸引着我。我是语文网的常客,注册了ID后,时不时去这里的BBS上灌灌水。“斑竹”(版主)也许是个语文老师吧,谈起语文知识或写作技巧来头头是道。有一次,“斑竹”在BBS上玩了个成语接龙的游戏,邀请各路“大虾”(大侠)们积极参与,我虽不算“大虾”,但比“菜鸟”(新手)好一些,就点击看了看游戏规则:原来和普通的成语接龙规则差不多,只是接上一个成语后,还要编个小故事,把此成语用进去,并要用上5至10个网络词语。故事要生动、有趣,禁用不良言语。
呵!呵!编故事我最拿手了,看看让我接什么成语。哦,“目不暇接”,接……接什么呢?“接二连三”,对,就是它了!看看我的故事吧。
一天,一个PLMM(漂亮美眉)抱着一只纯种波斯猫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乞丐走来,可怜巴巴地向她讨钱。“偶(我)没有money(钱)了啦,对不起哦!”女孩抱歉地笑笑。这个乞丐可不是网上的“大虾”,又没文化,一点也听不懂这个MM的话,不让她走。“呀!7456(气死我了),我没钱了!886(拜拜了)!”妈妈说着扬长而去。乞丐气死了,决定报复MM,于是,MM的麻烦接二连三的来了……
搞定,再看看别人的精彩故事,学点语文吧。怎么样?连网上都处处有语文,我们杭州繁华的.大街上怎少得了语文?
今年的“十一”长假,我来到大街上,满街新鲜的店名、广告令我大开眼界。这是一家女孩配饰店,它叫“爱饰唯一”,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把主要出售的东西概括了出来,这不是语文吗?有家咖啡店门口贴着“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广告,多么朗朗上口,词句简练又让人浮想连翩,竟让我这个不会喝咖啡的人也想进去喝一杯。
从生活中学生活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是生动的,有趣的!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4
语文,它无处不在,躲藏在人山人海的街头,游戏在广阔无边的大海里,隐身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语文的足迹,不必苦苦寻觅,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那么我在哪里学到语文呢?
我在网络中学语文
语文,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发迅速,越来越好。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生活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我们也不用出去学语文,在网络里就可以学习语文,网络里有一项功能就是网络语言。在打开网络时,你一定能看到一个词“菜鸟”,菜鸟指的是新手。每当你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别人都会对你说:“你好,菜鸟!”你还知道网络语言中“斑竹”是什么意思吗?其实也很简单“斑竹”指的是版主的意思。每当你登录,你就会看斑竹这个网络语言。我每一次玩游戏,都能看到别人对我说:“你好!大瞎。”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很气愤,但后来我爸爸告诉我“大瞎”指的是大侠,也就不生气了。网络的语言非常独特,极有个性风格。我从网络中学习到了流行“语文”,也让我十分开心。
我在广告里学到了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有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就制作一些非常有趣的广告词。如:我每一次陪家人买丰田的车子都能看的一个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丰田汽车最吸引人的一句广告词。还有我的舅舅喜欢抽烟,于是我经常去帮舅舅买烟,都能看见一个广告词——禁止抽烟,连皇冠牌也不一样。还有许多有趣的广告词,我去跟爸爸买电器的'时候,能见到“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这居然是电扇行业的广告。
我在古诗中学到语文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写了古诗,每当我看古诗,总觉得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把我带到美妙的天堂。过年的时候,我想起来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喜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我们要向寒冬的梅花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中奋进。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是人们没有察觉到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我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