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饭钱》一课有感
充分关注表达,提高学生言语能力
——观《饭钱》一课有感
观看了张文娟老师执教的《饭钱》一课后,让我很有感触。张老师的课没有华而不实的设计,只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教学中的亮点很多,这里就一处说些感想。
平时,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时,就会先去看教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再参考一些教学资料,然后设计安排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后按照教案上课。我们常常关注于教给学生什么,有时却忽视了怎样教会学生。
张老师的教学关注的就是怎样教会学生。比如:在教学提示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作用时,张老师先让学生读读阿凡提答应穷人请求时说的话,并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通过自己朗读发现了句子中的提示语“爽快”,老师再要求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爽快”的意思。然后要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此处提示语不放在说话的前面呢?老师一边引导,一边要求学生反复读穷人与阿凡提的对话,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提示语在后更能表现出阿凡提助人为乐的热心肠。通过张老师这样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教,学生不仅知道了提示语可以写在句前,也可以写在句后,而且明白了提示语在句子中位置与表达密切相关。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提示语的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在阅读中关注提示语,在写作中写好提示语。
“教给”与“教会”虽然都是以“教”为前提,但是其中“教”的过程是大相径庭。“教给”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学,我教什么,你就学什么。而“教会”则是不仅让你学,更要让你学得明白,学会运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实实在在地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第二篇:观《最后一课》有感
爱与责任
————观《最后一课》有感
高一03班班主任:向
达
11月29日,学校德育处、团委组织学生、老师观看了关于谭千秋老师事迹的电影《最后一课》。我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一瞬间,地动山摇。正在上课的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一样,护着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他就是谭千秋老师。
谭千秋老师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主动要求去山区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老师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在地震发生时,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老师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谭千秋老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高尚情操,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他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通过观看电影,我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大爱无言,大爱无私,大爱是不求回报的。谭老师正是用自己的爱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诗歌!让我们这些教师为之感动和感叹。
联系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需要向谭老师学习的还有许多。我会牢记他那永恒的瞬间。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危,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像谭千秋老师那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民教师。学习谭千秋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命的高尚品德,积极宣传谭千秋老师的先进事迹,要把向谭千秋老师学习活动同自身的工作、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人为本,扎实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学习,勇于开拓,为学校的蓬勃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认真学习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在平凡的工作中以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书写无悔的人生。
第三篇:观《开学每一课》有感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作者:谢涵菲初一(2)班
—————————— 题记 ———————————
幸福是些能够倒流的时光吗?
我想不是。它在逆转,在轮回。可不经意间回首从前,却能任人无声的泪划过脸颊。
它是辛酸的,说不出的。
回首昨天,它是忧伤的幸福;可展望明天,它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全新的幸福。
比以前的幸福还要幸福的幸福。
他叫刘浩,是一个十岁小男孩,当他弹着钢琴的样子出现在银屏上的时候,主持人开始介绍:“他叫刘浩,在全国XX钢琴比赛上得了总决赛第三名。”也许这在一个普通男孩的身上算不了什么,可是,刘浩与其它人不同啊,他缺少了一个音乐家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地方——
他缺少同龄孩子该有的一双水汪汪、亮晶晶的眼睛。
这几年来,小刘浩和妈妈俩人留给爸爸一张字条,就一起去北京求学了。他们没钱,几天吃不上一顿饭,冬天特别冷可家里却没有暖气。刘浩带着妈妈一针针刺在牛皮纸上的琴谱,带着心
爱的电子琴,叩响了40多家钢琴老师的门,可全都因为说:“你的孩子眼睛看不见”而不肯收。
看见屏幕上胖乎乎的刘浩自豪地说:“我特别喜欢弹琴,弹琴就跟玩儿似的,88个琴键,每个键的位置我都知道。我还要去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看完之后,还真是感动不已。我们身为音校的学生,对弹琴的热爱远远不及小刘浩。可是我们有这样好的条件,有好的老师教我们,我们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呐!这就像是我们的语文的新学期第一篇课文,小刘浩已经越过“高山”,看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大海”。可我们半山腰还没爬到,就败下阵来了。面对比我们小两岁的小师弟,而且还是看不见世界的小刘浩,真是自叹不如啊!
—————————— 关 于 结 尾 ——————————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幸福”二字。
只想告诉大家:珍惜现在的幸福吧,从现在起,为周围人创造幸福,自己以后才能得到比从前更加幸福的幸福。
第四篇:观史强老师一课有感
观史强老师一课有感
在观看了史强老师关于《原子的结构》一课的视频后,史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以化学史为线索,通过螺旋上升的三个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认识原子构成的经历,让学生感受了过程,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2.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记结论,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如其让学生听故事远不如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去体验科学家发现原子构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像科学家一样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让自己去创造故事。(史老师的原话)”
3.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复习原子的定义导入,并追问定义中去掉“在化学变化中”行不行?精心设计问题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够,老师就借助资料制造新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硅原子照片引出“人类是怎样认识原子结构的?”
摩擦起电现象挑战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引发学生思考
“阴极射线”实验带领学生认识电子的存在。。。
4.原子结构的教学本来很枯燥,史老师却带领学生走进历史,通过出示图片资料、模拟实验、学生画图等等多种方式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快乐。
总之,通过观看史强老师的这一段视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教师用心研究教材,吃透课标,并不是只有那些真实的实验能进行科学探究,抽象、枯燥的知识同样可以。
反思自己在处理原子的构成这一内容时,只是将一些史实和视频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为知识点的教学服务而已。
附:原子的构成教学片断
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离开了化学反应原子可否再分呢?
自读课本45页上的内容
点播: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带负电的电子,人们才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播放电子束的视频)
了解:汤姆森的西瓜模型
多媒体播放α撞击金箔实验。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图示。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一部分改变了方向,而又少数被反弹回来呢?
学生讨论。
总结归纳:绝大多数通过说明原子钟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少的被反弹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粒子。并且说明这一部分带正电、且体积比较小
总结归纳:绝大多数通过说明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少的被反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微粒了。并且说明这一部分带正电,且体积比较小。那么这个质量比较大的粒子是什么呢?
(利用多媒体播放原子的结构视频)
归纳总结原子的构成。。。
第五篇:观《观察日记》一课教学有感(本站推荐)
听《观察日记》教学有感
冷彬 2010-10-23 非常荣幸得到去钟家村小学观摩武汉市低段语文教学公开课的机会,当天共有5节课,下午第一节执教者是实验小学余岚,执教的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第16课《观察日记》。本课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而内容分析又详尽细致,让我深刻而清晰的感受到了低年级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用心。
我认为,好的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其中个人认为最受益的环节有:
一、课前热身的儿歌律动设计精巧。据知每一位赛课教师都是当日当场才能与孩子们碰面,且课前热身时间只有短短10分钟。余岚老师通过儿歌(暂且称其写字歌)与小朋友迅速地搭建了轻松而良性的沟通,为接下来40分钟的课程开展铺垫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课程30分钟后“写字歌”又被提炼出来重复了一次,恰当地掌控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25分钟的年段特点。形式上,简单可爱的动作作为课中律动简洁有效,有力纾解了低年级学生听了将近30分钟课产生的注意疲劳,又调动出下一轮新的学习热情。内容既有本课教学的“主人公”小蚂蚁,又有“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的儿歌歌词,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承上启下;
二、识字阶段将教学环节与做题练习相结合。当学生自读、齐读、点读本课8个生字“户、块、砖、拦、困、营、信、息”后,教师及时营造下雨了小蚂蚁要收米粒回家的情景,帮助学生结合所学完成习题。
三、识字教学环节,词语分类出示,分为“多音字”“轻声音”“重点词”三大类有序推出,教师教有层次、指导学生学有方法,也方便了学生对于本课词语的记忆。
四、执教者注重本人的教学内容,渗透日记的格式于教学之中。进入课文教学环节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作者观察的时间、天气,提示孩子们在阅读时加强对于日记形式的关注。
另外,教师让学生思考,观察日记第一自然段给出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谁、干什么,植入了对写作经典句式的训练,体现了教
师对教材的上下贯通和实际运用的训练意识。
五、教学过程中具体概念的清晰阐释。“蚂蚁大军”的形象,“近四米”是多长,余岚老师都通过讨论及多媒体的录像播放令得以学生领悟。
六、“阻拦”一词教学很到位,从文中“小蚂蚁怎么就乱了一阵”是因为“使看不见去路”,“擦了擦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去除异味”、体会“这就是‘阻拦’,再介绍本课生字‘拦’,左右结构,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兰’字,合起来还读lan字。
七、课外知识的巧妙介绍。蚂蚁大军搬东西,播放了片段的实录,并且告诉了学生蚂蚁能搬动比自己重14倍的东西这一课外常识,丰富了了学生的知识总量。
八、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大方,设计过渡语环节一环扣住一环,且提问的语言简洁易懂难度适中,非常方便推动学生的理解和课程的进展,紧紧地将作为低年级注意力有限的学生吸引在一起。
总之,这节课既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水平,也体现帮助执教者备课的幕后工作者的团队智慧,一节简单的课确能让人流连回味。
因为我听的这节赛课与石艳等老师去武珞路小学听的展示课不同,赛课的展示时间较前,准备时间与教学娴熟度肯定比较少,在此我个人提出两点疑议:
1、教学几乎所有的环节都依赖多媒体的辅助。无论是识字读词环节,蚂蚁形象的3段实录影片或配乐动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文字,生字占格的观察,无一不是仰仗了多媒体的屏幕展示。当然,我必须承认在赛课的短短40分钟里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这让我觉得赛课与日常的规范教学脱节非常大,因为不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一节课我们都能用到多媒体的。
2、识写生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范写的生字“户”典型性不够。本课生字有“户、块、砖、拦”4个,可以清楚判断出“户”字较其他字最为简单,若为我选会选择范写“砖”或“拦”这两个
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