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语文
小学一年级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说,语文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家长们应在孩子学习的起始阶段予以充分重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孩子把语文学好。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的语文学习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呢?我觉得应抓住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信心三个要素。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写好每一个字抓起。我们常常发现,字写得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也学得比较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在写字过程中养成了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要求孩子写好每一个字,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而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2.让孩子和书交朋友。读书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一个人和好书交朋友能受益终生。值得一提的是读书与低年级的写话、中高年级的作文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要使孩子写好作文,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3.常和孩子交谈。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平时挤出时间与孩子多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此时。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引导,去发现,才能勾画出宏伟的蓝图。由刚刚入学时a、o、e都不认识的孩子,到一学期后,既能读书又能写字甚至都能写小文章的小学生,一年级老师的功劳可谓大。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学好语文,通过对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的教学,我感触教深。
一、打实拼音基础
拼音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同传统教学一样但又区别与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拼读音节,并不要求会默写,不等于拼音教学可以放松,因为拼音是学生今后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拼音学不好,那么学生今后学语文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如何学好拼音呢?除了要学好声母韵母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组织这样的小游戏:让学生准备声母韵母卡片,小组做拼读练习。久而久之,拼读就会成为一种能力,可以说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二、识字教学结合语境、抓反复
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识字量加大,要求学生会认的字356个,识字量加大,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有些字含义不太具体,有些太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起来更是难。因此在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除了让学生采用自己的好方法如抓字形、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记字形外我还把字组成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反复读,以达到加深印象,记忆字音的目的。另外,根据学生的爱遗忘的特点,我勤复习、抓反复,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三、用好《写字》书,让学生写好字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一年级可以说是影响学生写字好坏的关键时期。每次写字之前,我都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字形再书写,我们的教材每课之后都有写一写,并且配有《写字》书,这样每课教学之后,及时完成《写字》书,教师认真批阅、指导,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很容易养成。
四、把课文还给学生
语文课本全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编排的。既然学生这样喜欢,我们何不把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自己去读
课文选编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因此,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
2.让学生大胆去问。在以往几年的教学中,学生不会提问题,因为不会提问题,所以他也就不想着去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生提出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为学生学习语文
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大胆去说
“说”是语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一年级的“说”也是为今后的写打基础。我注意在每课的教学中都给学生创创设这样的环节,以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教他们学习语文,要注意方方面面,不仅要教会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对汉语拼音要求一步步的提高,这也显示了小学汉语拼音极其重要。为了适应教学,我潜心研究,由于曾多次教一年级,每一次对汉语拼音的教学,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更会有不同的收获。故此,我向扎根于拼音教学的同仁们献出我的金点子,供老师们参考。
一、以实物来学拼音
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 ɑ、о、е、ü等等。
二、用卡片来识拼音
卡片是一种常用的识拼音方法,并且卡片也很灵活。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学拼音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学拼音。比如,学完了6个单韵母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卡片,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a、o、e、i、u、ü,又让学生掌握了写法、读法,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
三、利用生动的插图来识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版本新颖,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学生一拿上教材,就觉得爱不释手,他们最喜欢漂亮的画面、插图。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o、e第二课i、u、ü,各创设了一幅情景图,而每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讲这些生动的画面时会发a、o、e、i、u、ü 的音。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
四、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儿歌来学习拼音。这也是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如,教学j、q、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
五、在游戏中掌握拼音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拼音,掌握拼音。如“击鼓传花、传卡片”:用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一口读出来,读错了,让大家教他;他对了,让他教教大家,让大家跟着学会,大家还会举起小手说:“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如在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可把声母与韵母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唱着《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组合,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读得又准又响。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
六、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学习拼音,学生更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ü时,听到人们说吃鱼,会想到河里的鱼,还会吐泡泡。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鱼儿跳舞时的样子是ü,又听人们说“吃鱼”的声音。有了声、像的结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七、用肢体语言来学拼音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采用的,还能让学生倍增记忆,以至于终身难忘。比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同桌的和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仨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在比较p与q时,让俩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p啊p啊,有礼貌,q啊q啊有礼貌。见了面啊点点头,点点头啊乐呵呵。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如:сm n u等等。这些能随时随地的使用,没有时间、地方的限制,难度不大,每一个人都能欣喜地、怀揣激情地感兴趣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中乐,乐中学啊。
八、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拼音
这种方法得在学生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拼音的拼读方法后方可实施。如,学习了ba的读法后,学生会灵活读它的四个声调。再学习bo、bi、bu时,就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试拼,再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的领悟力要快些,能自己把它们顺顺利利的拼出来。这时学生有的能拼,有的拼出来一些,有的少数差一点的,还拼不出来。这时,教师在适当的点拨,教一教,纠正一些错的读法。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好的帮助差的,差的跟着好的,学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走赶,整个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愉快,教师教起来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九、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学习拼音
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每个学生在班上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运用他们的这一点来学习拼音,快捷又准确。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当起“小老师”还像那么一回事。在学习三拼音节gua时,我让学生先复习ga读法,再让学生试着拼读,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拼读,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监督拼读,他们生怕自己不会,怕在台上出丑,就在小组内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这些小老师啊,还挺着胸脯,拿着教棍,非常的认真,教得清清楚楚。还会变着方法让学生学会。采用小组读啊,抽一个人读啊,分组读啊,直到大家读得喜笑颜开为止。这种方法,既煅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要共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教无定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拼音教学的这些金点子,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地学会汉语拼音,从而掌握这把金钥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汉语拼音教学领进一个既实用,又崭新的境界。
第二篇:一、小学语文学科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继承传统与创新实践的研究
10、构建适合于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
11、以课外阅读为重点的语文活动课的研究
12、提高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3、中青年语文教师同步发展的实践研究
14、提高语文教研活动成效的研究
15、构建听说能力有效评价的研究
16、母语教学与英语教学互相促进的研究
17、家庭(幼儿园)提前教育给新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对策
18、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特点及有效运用
19、赏读美文时文,激发阅读兴趣 20、小班化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方法研究
21、科学合理利用教辅资料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堂教学研究
1、科学运用语文多媒体的实践研究
2、互动式课外阅读网的构建及运用
3、课堂评价语言的误区及对策
4、生动活泼与扎实有效相统一的实践研究
5、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殊要求
6、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7、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8、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9、传统语文教学观的突破与继承
10、反思课堂实践与课堂表现
11、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实践研究
12、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学科
13、大面积提高诵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14、写字教学在网络时代的再认识
15、课堂评价的理性思考
16、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7、省编教材与新理念接轨的实践研究
18、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的实践研究
19、开掘教材的深层内涵的实践研究 20、主题单元教学突破的策略研究
21、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研究
22、自主学习在超前学习中的作用
23、避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的负面效应
24、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性研究
25、低段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6、培养学生合理想象能力的实践研究
27、班级良好语文学习氛围的研究
28、学生口语交际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29、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研究
(三)作文教学研究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素材的思考与实践
2、原生态作文的研究
3、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作文教学中命题形式的研究
5、作文教学中增强批改实效性的研究
6、作文教学中指导形式丰富性的实践研究
7、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8、写作知识传授与写作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9、把握作文选材的广度与深度
10、创新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11、构建读写结合的新模式
12、作文生活化的操作策略
13、作文教学中规范与创新的研究
14、话题作文中话题的捕捉与筛选
15、情景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实践研究
16、以欣赏为主体的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17、以交流与观摩为主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18、让作文成为学生才华的大展台
19、提高作文鉴赏能力与评判能力的研究
二、小学数学学科
(一)教学资源研究
1、如何开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资源?
2、对新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的研究?
3、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4、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与分析
5、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6、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制作和使用的实践研究
7、关于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实践研究
8、小学数学教案的实效性研究
9、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研究
10、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11、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12、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研究
13、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
14、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
1、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3、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研究
4、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5、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研究
6、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7、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8、小学生审应用题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9、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的研究
10、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形式的研究
11、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12、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掌握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13、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实践研究
14、学生数学学习的心里障碍及对策研究
15、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教学评价及其它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对数学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探究
4、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5、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6、对数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实困惑的思考
7、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8、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失误及对策研究
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三、小学英语学科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
1、《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思考
2、小学英语新教材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材的优化处理策略研究
4、新教材的话题分布及教学策略研究
5、新教材的词汇、语法及功能在全套教材中的分布及教学策略研究
6、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7、新教材纸质教辅与多媒体教辅的对比分析研究
8、以一本教材为主,其他教材为辅的“一标多本”式教学实践研究
(二)教法学法研究
1、小学英语备课方式研究
2、小学英语新教材各课型教学模式研究
3、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
4、小学英语合作教学运行模式研究
5、“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6、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7、小学英语教学交际化研究
8、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
9、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
10、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1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诸要素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13、小学英语课时目标的设置、拟定及实施研究
1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16、小学英语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17、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18、小学英语课堂有效调控的策略研究
19、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20、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
21、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学生参与质量的关系研究
22、课时、单元、年段的语言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23、提高语言重现率的途径方法及效果研究
24、小学英语两极分化趋势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5、小学英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26、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策略研究
27、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28、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9、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 30、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31、小学生掌握和搜索英语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32、小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33、小学生英语学习个案研究
34、小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35、小学低、中、高年段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的对比研究
(三)教学评价研究
1、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学业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研究
2、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
3、新课标下考试的命题与评价方法研究(口试、听力测试、笔试)
4、小学生英语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
5、小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研究
6、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研究
7、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及效果分析研究
8、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运用及其效果的研究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研究
1、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小学英语自制多功能教具研究
4、用简笔画辅助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5、小学英语多媒体素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
6、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小学英语教学电子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五)其他方面
1、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
2、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4、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及实施途径的实践研究
5、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6、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
7、新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
8、小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研究
9、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模式研究
10、学校“英语节”综合活动的运作模式研究
11、解决分校合并英语起点不同现象的策略研究
12、小学生英语多班作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实践研究
13、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1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
15、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镇本教研”模式研究
16、小学英语“校际互助”教研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17、小学英语网络教研模式研究
四、小学品德学科
主课题一:教学模式的研究
1、品德学科活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品德学科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品德学科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品德学科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5、品德学科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
6、品德学科自主学习的模式研究
7、品德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8、品德学科校本教材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9、品德学科“备、说、上、评”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10、品德学科“问题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主课题二:教学评价的研究
1、品德学科过程评价的方法研究
2、品德学科激励性评价的研究
3、品德学科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
4、品德学科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
5、品德学科无等级评价的研究
6、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7、品德学科免试评价的方法研究 一般课题
1、根据品德学科特点,因校制宜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总结
2、品德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经验总结
3、品德学科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4、品德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5、品德学科资料库建设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品德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7、品德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品德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9、品德学科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
10、品德学科延伸教育的方法研究
11、提高品德课教学趣味性和感召力的方法研究
12、品德学科中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13、品德学科教学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14、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15、现行品德教材在我区使用的可行性调查及分析
16、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17、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
18、构建和谐品德课堂的策略研究
19、品德学科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20、品德学科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五、小学科学、常识学科
(一)关于科学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课题)
1、科学课“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科学课师生课前“有效准备”的实施策略
3、科学课师生课后“拓展延伸”的实施策略
4、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略
5、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6、科学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表达能力
7、科学课新课导入方法探讨
8、科学教师课中“导”的研究
9、科学课中怎样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0、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
11、对科学课教材、教参中的歧议之处的探讨
12、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13、分组实验“动而不乱,做而有果”的策略研究
14、构建科学课堂教学新型学习常规的研究
15、科学课典型课例的研究(剖析)
16、科学课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17、实施科学课程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个案研究
18、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19、科学课实施与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研究 20、科学教学中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构建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主课题)
1、构建科学(常识)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多校教研合作模式)
2、教研共同体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3、网络教研的形式与内容的研究
4、对“小学科学”网站建设和作用的深层思考
5、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6、教研组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中如何发挥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
1、构建实用型《科学》教学素材库的实践研究
2、构建“学生学习素材库”的实践研究
3、构建共享型“题库”的实践研究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积件”设计与制作、应用研究
4、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学件”设计与制作、应用研究
5、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实践研究
6、培养学生“网络发表意识”的实践研究
(四)其他方面
1、科学学科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
2、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经验
3、对学生课堂笔记、观察实验记录单的思考
4、科学(常识)学科激励学生课堂质疑,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
5、科学(常识)学科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策略研究
6、科学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小学生课内外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8、科学课学生课外实践(调查)活动的研究
9、开展科学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实践研究
10、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沟通与衔接研究
11、校本课程中构建科学板块教材的研究
12、科学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六、小学劳技学科
(一)主课题:提高劳技教学实效的方法研究
1、劳技教学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2、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
3、劳技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4、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5、开放式劳技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6、劳技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7、劳技学科进行课外延伸教学的实践研究
8、高效劳技教学模式的研究(切口自定)
9、校本劳技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
10、劳技教学设施的有效配置与使用的研究
(二)一般课题
1、劳技学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运用劳动实践基地上好劳技课的实践研究
3、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上好劳技课的实践研究
4、劳技学科运用“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
5、家政类、种(养)植类、纸工类、编织类、家电类内容的教法研究
6、小学生劳技素质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7、培养学生劳技课兴趣的方法研究
8、提高劳技学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经验总结
9、有效开展劳技学科教研组活动的经验总结
10、劳技学科教学与学校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方法、途径研究
11、劳技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2、劳技学科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13、现行劳技教材在我区的可行性调查及分析
14、提高学生劳技素养的个案分析
15、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促创新的实践研究
16、劳技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17、劳技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18、根据劳技学科特点,因校制宜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总结
七、音乐学科
(一)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研究
2、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研究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欣赏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5、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6、培养学生静心聆听音乐习惯的方法研究
7、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欣赏策略研究
8、欣赏教学中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
9、音乐教学(唱歌、欣赏、创作)中挖掘审美性因素的实践研究
10、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
11、歌唱教学中技能技巧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统一的研究
12、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1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
14、课堂教学有效调控的策略研究
15、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16、有效利用教材中“创作与实践”板块的教学研究
17、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研究
18、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19、课堂教学细节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20、生成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1、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演唱(演奏)能力的实践研究
22、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的研究
23、音乐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确立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24、器乐(竖笛、口琴、口风琴、木琴、葫芦丝)进课堂的研究
25、自然班合唱(合奏)教学的实践研究
26、音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研究
27、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研究
28、音乐课堂中“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研究
(二)适应课程改革的评价研究
1、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评价的方式研究
2、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指标研究
3、学生音乐课中“关注音乐”程度的评价指标研究
4、音乐课外艺术活动的评价体系研究
5、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6、音乐教师课堂即兴评价语言的思考
7、中小学(各段)音乐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8、教学观念与课堂评价语言之间的关系研究
(三)新课程下的教研活动方式研究
1、“校际互助式”音乐教研活动的构建与运行
2、中小学音乐合作教研的活动形式与方法研究
3、中小学音乐“镇本教研”的优化研究
4、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5、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研活动方式的构建
6、课例分析在教研组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7、音乐教研组集体备课运行方式的研究
8、音乐教师特长与教学个性的发展研究
(四)校内外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学校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社区教学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3、中小学音乐室、舞蹈室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4、音乐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
5、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艺术教育相整合的实践研究
6、学生校外学习音乐(声乐、器乐、舞蹈)的调查与思考
7、校园音乐教育资源库的构建与运行研究
8、高中音乐选修课的构想与实施
9、声乐(舞蹈、器乐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规范化的实践与探索
10、学校“音乐社团”建设的运作模式研究
11、学校音乐教学特色项目的构建与实施
12、校园音控系统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的实践研究
(五)其它方面研究
1、教材音响素材的优化运用研究
2、音乐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音乐性把握研究
3、多媒体电脑音乐创作的实践研究
4、有效利用“音乐软件”辅助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5、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6、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研究
7、学生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学习音乐影响力的心理分析与调查
8、中小学音乐的衔接教学研究
八、美术书法学科
萧山区新《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法策略研究(主课题之一)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策略(主课题之二)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1、美术素质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
2、美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研究
3、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4、美术开放性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
6、美术教学素质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美术课堂教学最优化导入法的实践探索
8、美术课堂教学最优化程序设计的实践研究
9、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0、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1、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实践研究
12、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13、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14、美术新课程“造型·表现”教学法策略研究
15、美术新课程“设计·应用”教学法策略研究
16、美术新课程“综合·探索”教学法策略研究
17、美术新课程“欣赏·述评”教学法策略研究
18、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
19、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教育评价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功能、作用与意义研究
21、高中书法训练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22、高中书法临创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23、初中写字训练与书法训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4、初中书法欣赏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5、初中书法临创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6、初中书法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7、小学写字训练与书法训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8、小学书法欣赏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9、小学书法临创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30、小学书法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二)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1、美术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美术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
3、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4、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5、“合作学习”法在美术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6、美术教学中教法与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7、非智力因素对美术学习的影响研究
8、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9、美术教学中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10、美术教学中创新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11、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实践研究
12、加强中国画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3、加强记忆画、想象画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4、加强工艺设计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5、加强儿童画创作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1、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研究
2、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优化组合的实践与研究
4、美术“电教媒体”制作的实践与研究
5、多媒体电脑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
6、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7、美术录像课最优化教学设计研究
8、计算机CAI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9、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发展研究
10、优秀美术课件引进推广的实践研究
(四)开展“说课”系列活动研究
1、美术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2、美术“说课”最优化活动形式的实践研究
3、美术“说课”与课堂教学最佳结合的实践研究
4、美术“说课”与提高教师素质关系的研究
5、美术教研组“说课”基本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6、优化美术说课手段,提高说课质量的实践研究
(五)其它方面研究
1、美术与美育的关系研究
2、美术课程教材优化与教学实践研究
3、现代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4、美术课外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5、美术课外活动途径与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6、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7、农村学校美术课外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8、美术教师业务进修的目标与内容研究
9、美术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0、提高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与探索
九、体育学科
(一)学校体育管理和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
1、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制度的研究
2、关于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
3、建设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
4、对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加强教育督导方面的研究
5、关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
6、学校体育中评价制度建设的研究
7、奥林匹克精神、文化在学校体育中渗透的策略研究
8、学校体育与法制建设的相关研究
9、关于学校体育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
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的问题与研究
11、学校体育优秀科研成果的导向与应用研究
12、学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和特色项目”的研究
13、学校与社区合作建立体育俱乐部的研究
14、新课程背景下农村薄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15、关于体育教师管理与考核问题的研究
16、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17、《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体育中如何贯彻与实施的研究
18、中、小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9、课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和职责的研究 20、关于体育教师作用问题的研究
(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1、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2、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整合的策略研究
3、关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推广的研究
4、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成绩、问题及发展的研究
5、学校体育中教学案例的分析、转化与推广研究
6、关于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的研究
7、《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8、学生健身处方的研究
9、关于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研究
10、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11、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改革实验研究
12、中小学体育教材衔接问题的研究
13、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质与情意表现研究
14、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比较研究
15、关于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16、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创新与教学技巧形成的实验与研究
17、学生闲暇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形式的调查研究
18、关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
19、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 20、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和科研中的应用研究
21、学校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22、快乐教学、情境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研究
23、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4、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目标及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
25、新课程下培养复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策略研究
26、体育游戏在新课程中的开发、创编与利用研究
27、竞技类体育项目在新时期学校体育中的走向
28、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9、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规律研究 30、对体育教研活动的反思与实践研究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与学生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
2、学生身体能力与生存、生活能力关系的研究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研究
4、对肥胖、近视等学生的实践研究
5、我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6、学校体育中的学生人身侵权行为研究
7、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的研究
8、学生营养、膳食的指导研究
9、加强学生体育锻炼,防止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
10、学生野外生活、生存拓展训练的相关研究
11、运动员机能监测与评定系统的建设与研究
12、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心理训练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14、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营养研究及应用开发
15、中华传统健身理论与方法研究
(四)其它方面
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管理研究
2、体育课组织教法的选择、运用及改革的研究
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4、传统与现代体育学习方式的运用的研究
5、业余运动员选材资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6、运动员档案库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7、课余训练与体育教学、文化学习、群体活动协调发展的实验研究
8、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手段的研究
9、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10、城镇与农村学校相互合作、协同提高的实践研究
11、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研究
12、关于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
13、中小学运动竞赛的特点与运动竞赛制度改革的研究
14、对我区学校体育综合成绩考评办法的总结与建议
15、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16、体育教师体质与体能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17、关于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培养的实践研究
18、关于体育课教案册的改进研究
19、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相关研究 20、体育教学单元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十、信息技术学科
(一)个人、校际交流(小组)、区三层教研体系研究
1、区、小组、个人三级教研的研究
2、个人教研的可行性及内容研究
3、信息技术学科校际教研组织的形式的研究
4、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整体水平的的研究。
5、学习、交流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6、教研活动的模式的创新
7、小组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
8、借鉴企业文化开展教研文化的研究
9、教研组长在教研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0、形成积极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11、如何提高区教研活动质量的研究
12、教研活动中如何开展“学习交流 反思 提高”
13、信息技术学科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的研究
14、激发教师内因 提倡个人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研究
15、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16、网上视频应用于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17、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的研究
18、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管理的研究
19、竞争、合作与教师成长的研究 20、合作在教研活动中作用研究
(二)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1、综合素质评价中信息
2、信息技术运用网络对学生平时学业评价之研究
3、学生自评互评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挖掘比赛的学习功能之研究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效率。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立足于教师健康发展。
7、学生在评价教师中的地位与作用
8、学生评价教师的方法研究。
9、评比、竞赛在教师成长中的消极作用研究
10、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学习功能之研究
11、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之策略和方法研究
1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评估研究
13、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立足点之研究
(三)师生发展研究
1、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要素的研究
2、学科整合与教师知识、能力的研究
3、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要求探讨
4、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5、运用网络促进教师学习的研究
6、关注个体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
7、信息技术学科科学与人文并重的与教师素质要求之研究
8、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之研究
9、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反思
10、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
11、网络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渗透的研究
12、信息技术教学中 如何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3、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
14、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之研究
15、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
16、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17、信任、依靠教师 促进教师成长之研究
18、因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的研究
19、信息技术学科中创设良好研究性学习环境的研究
20、教师成长途径研究
(四)教学研究
1、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教学过程中教案动态生成的要素研究
3、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4、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5、教案的格式研究
6、课堂提问之研究。
7、教师语言对学生理解影响的研究
8、猜想、尝试与学生能力培养之研究
9、利用学科教研网,开展教研活动的研究
10、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
11、课堂教学中利用好小助手
提高整体水平之研究
1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14、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中学生质疑的培养研究
15、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主体的实践研究
16、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
17、信息技术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研究
18、课尝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研究
19、课尝教学中乐学的动因研究
20、课尝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研究”
21、终身学习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研究
22、信息技术课中指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23、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24、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25、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26、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主动学习品质的成因分析与培养研究
27、信息技术学习中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主动性学习之策略研究
2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讨型课堂模式的研究
29、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12、“分层教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30、信息技术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31、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32、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检索能力
33、网络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34、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35、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思想的研究
36、信息技术学科高中、初中、小学教材的衔接研究;
37、信息技术学科内涵的理论研究
38、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研究
十一、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学和活动模式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行
(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自我意识心理、生活和社会适应心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2、网络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及指导策略研究
3、开放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4、班级、小组、个别三级辅导模式的构建
5、课外延伸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6、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指导策略研究
7、学生心理联络员队伍的培养模式研究
(二)教学方法和辅导技术研究
1、多种活动方式(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训练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施与操作
2、多种辅导技术(图画心理、意向对话等)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研究
3、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4、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三)教研活动研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构建模式与运行策略
2、学校教研活动形式与方法研究
3、“校际互助”教研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4、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机制研究
(四)其他
1、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提高途径探索
5、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特殊人群心理研究
8、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技术和运用策略研究
9、教师心理的现状、标准及对策研究
10、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
第三篇:东关小学语文(一)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37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4.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级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班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二、句子检阅站。(16.5分)
1..这些名言佳句你一定记得它的另一半,把它写出来。(3分)a.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b.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
c.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
e.独在异乡为异客,f.清明时节雨纷纷,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2分):名只有„„才„„不但„„而且„„姓不管„„都„„虽然„„但是„„刘虎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学习勤奋,()体育
优秀。()有多忙,他()坚持晨跑,()他的身体一直很棒,()他经常说:“()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3.指出下列各句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1.5分)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2)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校()
学4.这场乒乓球比赛非常激动,最终决出了冠军。(修改病句。(1分))
5.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了。她提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____________(发挥想象,补充句子。)(2分)
6.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组成意思完全不同的两句话。(2分)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1)(2)7.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分)8.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1分)
9.老师问我说:“我今天布置的作业,你完成了吗?”(改为转述句)
(1分)
10.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我自豪!(改反问句)(1分)11.谁说《三国演义》不是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呢 ?(改陈述句)
(1分)
三、阅读展示厅。(13.5分)
(1)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但。“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平静”说明,“慈祥”体现了。
(2.5)(2)爱即是职责
去年的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量血压。
我们在急诊室旁边的医疗室里刚刚坐下,就听见救护车鸣笛而来。急诊
科的几个大夫小跑迎上去,从车里抬下一个重症病人。我们把病人放在抢救室的病床上,主治大夫问清病人的情况后。一边吩咐其他大夫为病人量血压、输液、输氧,一边亲自用双手按压病人胸部。病人丝毫没有反映。
病人家属(焦急焦虑)地盯着主治大夫,眼里充满了(哀求哀叹)。主治大夫翻开病人的眼睑看了看,急忙拔掉病人嘴上的氧气罩,不顾病人满口粘液,俯下身去,用嘴对病人的嘴开始人工呼吸。所有的大夫都愣住了,因为病人的血压已降为零,心跳也已停止。主治
大夫完全对病人的家属(宣告告诉)病人死亡了。3.注意前后照应,语句通顺,字体工整,会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过了一会儿,主治大夫站起身,走到病人的家属面前,摇了摇头轻声说:
“他走得很(安静安详)„„准备后事吧!”
走出抢救室,一位实习生小心地问:“老师,那个人明明已经死了„„你
对一个死人做人工呼吸,岂不是徒劳无功吗?”
那位主治大夫看了看实习生,(认真严肃)地说:“在我这儿:只有病人,没有死人。病人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作为医生,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那就去热爱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生命,这是
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责。”
1.联系上下文,用“\”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去。(2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徒劳无功:
3.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主要人物
是,主要事件是。(4分)]
主治大夫崇高的医德表现在什么地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并说明它
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2分)
请说说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
四、口语交际。(3分)
课外活动时,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吹倒了。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来,把
手伸向小树苗。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我忙解释道:老
师听了我的解释不但向我表示歉意,还奖励我一个任务:设计一条爱护花草
树木的广告语。我很高兴,马上设计了一条
五、习作。(30分)
我多么想
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
2.要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业一
小学语文作业一
增村小学褚素敏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意义在于:它要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知识与技巧,逐步做到能说善写,养成作文习惯,形成作文能力。
我从教11年,一直任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大问题,以下我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习作千篇一律。小学生习作要求“我以我笔写我心”。篇章结构不应有过多过严的限制。但现在小学生的习作结构却惊人的相似:开头从题人手,中间具体描写,最后点题结束。清清楚楚“三段论”。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科举时的“八股文”。习作结构雷同,千篇一律,简直让人震惊。
2、习作内容枯燥。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中却出现了许多雷同的尝试:尝试洗碗、洗红领巾、洗衣服……洗碗、洗衣、洗红领巾,固然是一种尝试。如果六年级学生才刚刚从这些尝试中体验到喜悦,他们的生活岂非太单调,难道生活中就没有更多更好的鲜活内容可供选择 现实生活充满新奇与未知,探究与尝试应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学生选材却是如此单一单调。
3、套作、背作泛滥。一些学生的习作虽然写得像模像样,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发现是某优秀作文刊物的别人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睁大慧眼去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
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工夫去选择和背诵范文,去套作、背作。对此,我们教师又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4、习作缺失人性。仍以“尝试”为例,部分学生选择的材料,让我们触目惊心和极度不安。如写什么“尝试偷东西”、“尝试作弊”、“尝试说谎”、“尝试骗父母”……如果说这也算是尝试,我们决不要这种“尝试”!其中还有一篇习作,描写自己解剖乌龟的经过。习作中血淋淋场面,未曾找到一丝一毫的不忍,也没有看出究竟为什么而尝试
二、引导学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几点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以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和创新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为此,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以下策略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1、利用教材,寻找写作方法。小学语文教材安排许多优秀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篇目供我们学习参考,是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指导性文本。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和与自我的对话,可以领悟到文本所表现的情感,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不仅拉近了学生和作家作品的距离,让学生深受感染,从而让学生有自己最积极的思考,为学生积累作品好词佳句、归纳和总结文章写作方法、寻找写作动机奠定了基础。
2、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是写作的原动力。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因为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作文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为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如写《校园一角》,虽然学生天天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如果你平时不注意细心观察,你
就很难写好这篇写景作文。如果老师带学生到校园里去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平时被忽视的景物,如花、草、树木等,这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把眼前看到的、想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写下来。因此,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对校园有了真切形象的感知,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学生有话可说,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随之浓厚。
3、注重积累,充实写作素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注重语言、情感和生活的积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作文素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很多学生写作时,眼见此人,此物,此景,可往往觉得心中有话,可就是写不出来,形容不出来,或者即使写出来了也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因次,惟有通过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来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让学生带作思考去深入生活,并通过生活表面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和事理,辨明是非和真善美。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进而在写作时做到情真意切。
4、强化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强化训练,正确指导,着意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每次作文前,教师要参与到写作中去,抛砖引玉。遇到比较难写的作文题型,教师要以范文或“下水文”进行示范引路,同时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写作对象,鼓励学生写自己擅长的事物。比如,有的学生善于想象,一写到想象的作文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而有些孩子却不太会想象,但擅长写实记事的文章,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于训练和指导,让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我手写我心”,为学生写作插上创新的翅膀。真正让学生从“头痛”作文,逐步改变为快乐作文。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业一
小学语文作业一: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未真正转换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虽然也运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却都流于形式,很多时候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走走过场,上课时学生坐成“餐桌”式,上课讨论得越大声就是合作,可是最终的结果是课堂变成集市了,热热闹闹,实效性却不大。
二、评价的问题:评价不够及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缺少细心聆听,常有些教师看似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其实暗暗在想如何把自己事前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套上去,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听,导致对学生的发言大多用“很好”“很棒”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要么就不做任何评价,更别说请学生自评,互评了。这样的评价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能生成高效的课堂。
三、识字、写字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课程标准》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仍然感到“识字教学负担很重”,特别是低段,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识字”和“写字”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采用比较机械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抄写,反复听写,重复记忆,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写字教学环节薄弱,对学生的书写指导不到位。
四、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没有真正的读书体会
阅读教学还是难以逃脱应试教育的影子,一学期,师生苦读一本书,课本变成了学生阅读的全部,推荐的书目,并没有作为学生的课外兴趣去发展它,而是作为课堂的延伸,为了考试而读书,一切,还在围绕考试转
五、作文教学:难觅真话的影子
学生作文变成了套路,说空话,假话,优美词语的堆砌,仿佛词语越美,文章也越优秀,“我手写我心”仅仅是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