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内容摘要: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有效交往、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堂;有效性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提出教学也是科学。在此背景下,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德育课教学,就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热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需求是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关注的心理基础是对学生的尊重。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德育课程改革则难以取得成效。作为德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课堂上不要讲“假、大、空”的话,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将时政新闻、热点讨论加进德育课堂中去。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定期展开“热点”问题大讨论,真理越辩越明,经过交流、讨论、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新闻大讨论或时事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因素,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德国大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教育目的,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作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培养学生兴趣:一是以道德情境为中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以动手操作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以仿真的职业环境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努力引导学生的有效交往
德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担当起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角色;还要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朋友。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从人的因素看,教师和学生同为课堂沟通的主体,因此都应当具有沟通的主
②动意识。从物的因素上看,应当采用多种媒介,实施多种沟通方式。善于沟通
与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则容易将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变成学生自我要求和行动。良好的沟通与和谐的交往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是实现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源泉。
1.有效对话。有效的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对话。⑤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人生困惑,教师要始终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和学生商谈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选话题,并以此为平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余
文森认为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
⑥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一些学生本就是课堂学习的失败者,作为教师更要经常叩问、反省自己的人格与教学方法与策略,并自觉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和学生似乎在执行共同的使命,师生之间没有分别、没有距离,只有平等的对话。
2.有效合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经过五年的研究,并于1998年发表报告提出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认为教学是师生一种合作性和生成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个个共同的学习项目;教室的布置要能满足小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以多样的分组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等方式来控制与支持学生的有效合作。使学生学会有效的合作是德育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3.有效交往。由于课堂交往的特殊性,教师在其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控制者。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良好的心态,掌握交往的技巧,提高交往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教学热情,富有表达技能与倾听、反馈技巧,能进行有效的教学铺垫、启发、反馈、评价。
三、积极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科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活动的过程,它应当包含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德育课堂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思考、交流和实践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德育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学生是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德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乐学、学会、会学。
四、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德育教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合理使用教材。通过尝试新的教法,解放德育课堂、解放学生。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自发与自由。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创新学生思维,调控学生情绪。有效课堂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堂。德育课堂是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与相互的碰撞。
五、灵活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方法的选择应该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教学方法关系很大,如果浅入深出或深入深出,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将深奥的理论生活化、趣味化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有效教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训练学生有效的学法。学生想学才有学法,学生乐学才有有效的学法。
方法因人而异,但归根到底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已经德育课的理论观点,通常给人以抽象、深奥、单调枯燥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联系实际生活事例来说明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实际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往往复杂,学生关键是要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握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即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才能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例如:“市场经济讲求物质利益原则,为什么还要讲发扬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公民有信仰自由,为什么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目标是共同富裕,为什么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思想上常出现的疑惑点,只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才能使理论观点与学生思想认识撞击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7).[2]杨旻旻.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第二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莆田第十七中学侯秀珠
从2012年四月份的“国培”、5月份上海学科带头人培训到这次的海西教育网新课程培训,几乎全省化学教坛的精英们济济一堂,相互交流、切磋新一轮课程实施的新的理性认识、新的实践经验、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相互研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为了学习提高自我,我个人也积极参与。通过参加这些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开阔,特别是听取各位专家意见发言后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简而言之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怎样体现
从讲课教师的表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多样、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明确和深入;多媒体使用的娴熟和那种绝佳的效果等很多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下面我就简单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怎样体现:
1.教学信息要简洁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的过程。输出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输出教学信息要清晰流畅,而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且流畅有吸引力的语言,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学引入和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简洁,语言流利准确,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讲解也要详细。例如有的老师会利用诗词、典故开场引入课程,富有诗意而精简;但有的教师在讲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时候,物理性质讲解用时过多;再例如有的老师在讲化合价的时候,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简洁,导致学生理解不到位,使这位老师长时间缠绕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上;还有的老师简单问题都要提问学生答,简单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讲解出来的,就没有必要设问。
2.教学内容要实在
实在即不花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使教学达到实在的效果。首先,教学要对学生的疑虑进行解答和引导,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有意识的给学生下套,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场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效果不好。如果教学过于花哨的话学生上课负担会很重的,你想学生要记笔记,还要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还要思考回答你的问题,还要看课件,学生忙地过来吗?这样学生不但没有减负还增加了负担,还何谈素质教育呢?其次,探究、讨论不要过于机械,探究、讨论不是你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探究、讨论”就探究、讨论了,关键是要共同做事、思考了,即在于具体的行动。例如这次11月6号开课的仙游一道的蔡老师把探究课上成了复习课,为什么呢?因为她整节课容量太大、知识太多太杂,学生太累。再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入,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我所看到的情况是老师滥用媒体,流于形式,大多数老师们会把它当作了黑板和实验的替代品,教师的传声筒,即使引用一些图片、视频资料,也没有真正起到提供资料,丰富想象,激活思维的辅助作用,并且还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例如课本上有的内容,应该直接指明让学生阅读课本,而没有必要跟着老师的屏幕的转换而快速浏览;再例如实验能够做的都不应该用视频录象代替,因为学生现场观察实验现象更清晰印象更深刻,而应该用投影摄像头实物放大方便学生观察。因此,教学设计要想实在就一定要认识认知规律,以课本为本,而把其他资料看作为辅导、辅助资料,现在很多老师都不用课本了,过早抛弃教材是不明智的,因为教材是很多位专家的智慧结晶和很多届学生实践的结果,它上面的语言是非常简洁规范的,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生活实验都是很经典的探究实验素材;同时教学上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真正的思维锻炼,知识不要讲的过多过杂,要力求真正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要高效
教学方法高效就是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首先,要教给学生学科概念,用简洁、风趣、幽默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的接受化学概念,同时应该强调和规范化学用语及符号的书写。例如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直接把化学方程式写出来,书写时而没有体现配平的过程,这样既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熟悉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的过程,老师自己也容易出现书写错误。其次,要教会学生完善、发展化学知识结构,因为化学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学生感到比较杂,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大结构和小结构。再者,要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化学情感。化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老师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化学,例如教学中不要过多的引用化学事故的例子,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是不积极向上的,我们应该多引用一些正面的生活实例。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所观摩的优质课以及专家们的发言,我觉得自己要反思的实在太多,包括课堂的任何细节问题,例如还没有提到的:课堂组织和调动,如何设问,教案如何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等等一系列细节上需要注意问题的都要精心设计。总之,通过培训、观摩学习,我们对化学教学和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讲课和多位专家的发言中,我们确实开阔的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学校能多提供我们参加这样的观摩学习活动的机会。
三、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主要方式有:
一是让学生掌握新课的学习程序,即课前预习,找出难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实验观察,分析现象;质疑问题,互相切磋;总结归纳,探求规律。学生在学新课前必须预习教材,对教材进行圈点,找出疑难以便带着问题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对教学实验必须认真观察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与变化。课堂讨论中大胆质疑,相互切磋,探求真理。对学习的新知识要总结归纳并联系有关 3 旧知识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二是让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掌握学习的重点。以化学科为例,一般应注意三方面;第一个方面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在学习“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就要抓住“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溶质的质量”这四个要素,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100克水中所能溶解某溶解质的最多克数,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核心部分,如初中教材中的原子分子论、原子结构、离子等等。在45 分钟的听课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都注意力完全集中像拉紧的弦一样是很难做到的,只要注意掌握每节课的重点来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第二方面是掌握和理解化学用语,在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来表示某物质或物质的组成、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物质的变化时,如果没有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学习就有因难。第三方面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还要在观察中注意思考,认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结论,分析实验误差。
三是指导学生读懂教材,教材分为易懂教材和难懂教材两类;对于学生容易读懂的教材一般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如初中化学上册(人教版)“水的净化”这节教材学生容易看懂很快就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净化水;②净化水有哪些方法?然后组织讨论,启发学生弄清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吸附、过滤、蒸馏,其中蒸馏这种方法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能把硬水变为软水;对于难理解的教材就由教师先精讲指导,学生讨论自学。如初中化学上册(人教版)“元素”一节就由教师通过先列举一些具体的物质,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然后讲判断元素的标准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再讲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涵义。整个过程分别用插图、表格、漫画等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合作解答问题。
四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如学习初中化学上册(人教版)“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提纲描述实验现象。其观察提纲是;蜡烛是___色___体;在__条件下燃烧,火焰呈___火色,分为___层,外焰呈___色,___热量;燃烧过程中蜡烛___并且逐渐___;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玻璃杯,杯壁有____。总结描述实验现象的程序:先描述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再描述变化时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的变化,是否发光发热,有无沉淀生成,最后描述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掌 4 握了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是对学生自学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应实行分类指导。对接受知识 较慢的学生,在阅读教材时首先要求做到三点;第一读通句子,第二正确领会每句每节的内容,第三多加思考;对接受知识快的学生除读懂教材外采用以下办法提高自学能力;第一对一些较难理解或重要的知识内容,在自学教材后让他们先回答,如果一时不能正确回答则启发他们认真思考,第二,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这些接受快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感到“吃不饱”,就有意识地向他们推荐图书室的课外读物,如《化学课堂内外》、《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等,并且布置适量的思考讨论题让他们在自学中交流思考。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高 美 珍2012、6、15
第四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宗林
课堂教学基本理念的重建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是实践的源头活水,拒绝先进的理念就是拒绝进步,只有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才能避免教育教学在低水平上重复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是教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坚实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学生发展的基础。
2、教学是“诊断”——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那么教学就是发现学生已有的观念并帮助学生的观念得到发展。
3、教学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把“教室”变成“学室”,“课堂”变成“学堂”。
4、教学是发问——由提问到发问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和组织学生产生问题。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提问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教学是求异——寻求不同的声音 新课程教学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寻找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差异就是特色。
6、教学是交往——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互动 人格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促进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和顺利进行。
7、教学是过程——教学不只重结论,更重过程 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列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协调发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提高练习效益的教学。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提高 应试能力的关系。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优化。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手段合理利用。
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八、学习研究 实践 反思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障。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协调发展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不是三个孤立的板块,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课程资源。
● 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
● 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一般的学生
● 智力好、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
● 学习和表现都有问题的学生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提高练习效益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和西方国家比,难在三个方面:
● 难在数理方面
● 难在计算方面
● 难在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方面 练习中的几个问题
● 任务型练习求量不求质 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 观念问题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也能生厌,更能生笨。
● 练习的策略问题。
● 赶进度的问题,为练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 知识重心下移问题。我们的题海战术训练了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养成一种寻求程序、模式、套路的思维习惯和迷信权威,不求甚解,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行为,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提高应试能力的关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是科学的殿堂,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优化
◆ 传统的不代表落后和低效,现代的不 代表先进和高效。
◆ 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 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几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双向交流 课堂的肤浅源于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肤浅,新课堂拒绝肤浅的热闹而关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深刻。为活动而活动,为分组而分组,为讨论而讨论,表面的热闹其实掩盖了学习最本质的东西—思考。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认识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存在的误区:
◇ 抛弃传统,作秀现代。
◇ 抛弃教学主体,变相“满灌”。
◇ 抛弃教学重点,舍本逐末。
◇ 抛弃情感,追求虚拟。
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目 标、有程序的活动。
●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师生的创造 精神和智慧潜能。课堂的生成是必然的★ 人本身是生成的
★ 从课程论说
★ 从教学论说
★ 从学习论说
● 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
●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八、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习是生活,是教师的生命形态; 停止了学习,就应该停止工作。研究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
◆校本教研。
◆教师是教材工作者。
◆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减轻师生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第五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绥阳中学 王晓慧
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比较大,知识点非常的多,一些部分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难度特别大,造成很大以部分学生地理成为难学的一科,地理教师教学的难度特别大。面对这样的现状,应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一、什么是地理的有效课堂
第一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呢?就是学生在课上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呢?还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和只是体系的掌握,也就是说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上有所收获;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的课,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第三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呢?是在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要有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互动,尤其是思维的冲突、碰撞、交流与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二、有效的课堂在教学中如何落实
第一必须以集体备课为前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地理组的教师聚在一起,就某一节内容某一课时的设计进行讨论,让每个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既明确整个的目标、重点、难点,同时也能对每一课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每个地理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案、学案。此时,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层次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事实上集体备课中“备学生”就是这个要求。
每位教师结合预习反馈表达的相关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写教案的过程,既是整理备课思路的过程,也是寻找科学方法的过程,既是完善集体智慧的过程,更是激发个人创造的过程。在钻研的过程中,要努力甩掉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多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保证大的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二有效课堂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主线,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方法,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
(一)地理教学知识的有效性
地理知识的有效是指地理学习的方法与新的地理素材之间的关联性,即学生不知不懂的地理知识,学后能实用的内容。课上讲的是重点和难点,知识间的联系点,对于难接受、生僻又不会考查的相关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因此,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且还取决于传递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二)地理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学速度是否适当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一般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
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量的教学任务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三是课堂教学的难度。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浪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动态变化过程,能够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难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能适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等同于“满堂问”,启发式教学意在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问题引领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又可划分为讲授法和发现法两种。讲授法授课的策略:其主要倾向是向学生系统传递地理知识,要求教师指定学习内容、提供材料、设置问题、引发思考等。发现法授课的策略:其主要倾向是促进学生自己从材料或教师的表述中发现问题,要求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三)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当堂集中练习能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重难点知识。练习的布置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的布置,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写好教后记。
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写好教后记,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各环节,使下一步的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总之,教学各环节都落实好,教学的效果就会较好,效率就高。这样才能具备完善的只是技能和教学的热情,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习到地理只是,去除原来的旧的学习模式,取得现在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