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亲学生心理教育之我见
单亲学生心理教育之我见
开县渠口镇中心小学李启文
内容提要
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教师在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单亲学生案例分析体会
单亲现象,这一年自古有之的社会问题现已成为普遍现象。父母离异、配偶死亡、甚至未婚早孕都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随着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特别是心理成长及其教育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农村小学老师,同样经历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下面谈谈我在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体会。
案例一:
学生王刚(化名),母亲因病,在王刚很小的时候就逝世了,王刚从小随着父亲生活。王刚的爸爸为了挣钱,长年奔波在外,常常由爷爷奶奶代为管教。爷爷奶奶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思想陈旧,因此,王刚的心理健康存在严重的问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王刚就表现出胆怯,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孤僻的怪异心理。有时无论老师怎么启发疏导,他就是不开口,一直沉默寡言,平常也不与同班同学来往,周围的同学也时不时的欺负他,即使受了欺负他也从不向老师告状。所以,他常常与比他小得多的同学一起玩,但也会有比他小得多的同学欺负他。王刚的学习也不大好,经常不完成作业。但他的记忆力不错,听写生字词时时常得满分。
为了开启学生的心扉,我紧紧抓住该生的闪光点——记忆力不错,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每次生字听写后,我有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王刚同学这次听写表现非常优秀,全部写对了。在我表扬时,他的脸上闪耀着兴奋的光芒。我知道我做对了。经常的表扬
让他越来越自信,渐渐的他也喜欢上语文,上课听讲聚精会神,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私下里,我对班上的其它同学讲了王刚的特殊情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主动帮助他,和他一起学习和玩耍。慢慢地,王刚同学爱说话了,性格也有些活性开朗了。
同时,我也与他的父亲联系:在工作之余,多关心孩子,打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我还与他的爷爷奶奶交换对孩子的管理方法:平常不打骂孩子,多与孩子说说话,有什么事多与学校、老师联系。
通过以上途径,原来那个胆怯,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学习,爱说话,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的孩子。
单亲学生由于家庭的缺损而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往往导致单亲学生同时也是留守儿童、隔代亲。这些孩子往往存在更大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对农村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觉得,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
老师应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对单亲学生更应如此。单亲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身心已经受到了伤害,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肯定不尽如人意,甚至很差。老师只有付出更多的关爱,才能抚慰他们那受到伤害的心灵。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赏识教育”中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没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做为一个好的老师,教育学生应该学习种庄稼的农民,学生学习不好时,多想想自己的过错,比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报怨学生,更不要去指责。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给他以信心。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是老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心理有缺失的学生常用的方法。
二、建立和谐、团结、上进的班集体
单亲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也需要同学们的关怀和帮助。单亲学生的内向孤僻的性格,只有同学们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才能活泼开朗。为了达到目的,甚至需要老师的有意安排,安排同学们做他们的朋友,安排同学们主动找他们玩。要让单亲学生觉得自己与其它正常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指导家长对单亲孩子的教育方法
作为单亲学生的家长,要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要和孩子共同娱乐;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
不少单亲子女在性格上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娱乐一下,或者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让孩子把朋友一起请到家中来玩,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四、家庭、学校、社会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单亲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多与家长交换意见,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同时,也要要求家长,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单亲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老师占有主要的因素。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让单亲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班主任工作实用手册》开县教师进修校主编王建春
《心理学》四川省广播教育学校主编
第二篇:单亲学生个案心理辅导方案
单亲学生个案心理辅导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xx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均没有养成好。作业马虎,写字潦草,课堂上说话不停,老师提醒批评能安静一下,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平时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捉弄同学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班上人缘不好,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但劳动卫生比较积极,乐于为班为老师做事情。
二、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该学生为单亲家庭。作业很多时候不做。假期时候xx基本留守家中,或与其它同龄人活动,家长亦较少监管。
三、教育方法
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联系家长,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劝说他父亲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我把他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父亲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实现提升学习、友好交往这些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并帮助他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2.采用关爱,树立信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叫他到我办公室做一套题。趁此机会,在班上与大家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在办公室里,作为教师的我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首先要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3.创造机会,融入集体。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在他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让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他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4.转移重心,设立目标。
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成绩与效果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他改变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课堂上也能较认真地听讲,积极发言,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偶尔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领悟到并自觉改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对其它同学也热情友好多了,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和关爱。
在一次交谈中,他讲道,当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老师帮助了我,让我要勇于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让我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压力,尽管我的基础很差,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会学好的,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当然,作为教师我相信他所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也相信只要他一直坚持下去,他一定会更加优异的。
第三篇:单亲子女心理分析
单亲子女心理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年夫妻之间的感情破裂的越来越多,直接导致的是单亲子女的越来越多。在心理学上,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在心理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关注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已经是心理学上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参照了部分单亲子女心理问题方面的文献,对其心理做了系统的分析。一下主要是从环境、个人等方面做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环境影响、心理分析、个人态度
【正文】
一、心理分析
1.严重的逆反心理
严重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你叫他往东,他偏朝西;你让他干这,他偏做那;你批评他,他反而觉得你是错的,固执己见、知错不改。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或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希望借助自己的逆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着极其明显的不安全感和对人对事的不任感,在情绪情感上往往容易极端,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2.突出的依恋行为
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中缺少完整的爱而产生情感缺陷,使他们向外寻找情感“依托”,从而获得一种“感觉补偿”。这种依托的最初阶段,常借助于物。比如女孩睡觉离不开自己觉得有安全感的毛毛熊等。对物的精神寄托,稍后就发展为同学之间的交往需求。如女孩喜欢寻找比自己高大、英俊的异性作为自己的“偶像”和“保护者”。单亲家庭中由于缺少一种情感交流,子女在外面表现出来的这种特别心理现象,有的教师不问青红皂白以“早恋”问题来处理,这是不恰当的。但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早恋”,这时必须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才可能避免其它问题的发。
3.明显的自卑感、孤僻感和被遗弃感
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而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他们为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情感方面的缺陷,往往使他们感到身上存在巨大的空缺。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对他们如何关心和爱护时,他们的心里就充满了痛苦和沮丧,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孤立起来,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痛苦,也不让别人再来伤害自己原本脆弱的心灵,产生孤僻感和被遗弃。
4.心理异常敏感,情绪不稳定
孩子不谙世事,并不知道家庭中的变故缘何而起,但却会因此而变得敏感。家人态度上稍有不对,他的反应较之以往会显得突兀。一件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或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有可能使他们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防线的崩溃。调查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十分敏感,情绪不稳定。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爱,加之自卑感、被遗弃感的影响自尊心表现异常强烈,遇事较为烦躁,不容易冷静。
5.容易放弃,缺乏进取精神
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厌世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这与单亲家庭子女在生活中很少体验到双亲的爱,并时时感到缺乏安全感、自尊感极其有关。这种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他们做事的行为与态度上。在行为上,由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往往比较疏远,缺乏父母的支持、缺乏对父母的感情,而且常常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重视与接纳。与此同时,他们自身对父母亲的疏远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甚至双方产生误解,这则会容易导致他们行为上的越轨。而在态度上,由于受到家庭变故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压力的影响,他们对学习无兴趣、无动力、得过且过,总想着尽快离开学校去独立生活;而对待生活、人生他们也无目标、无信心、无斗志,甘愿沉沦于现实中,情绪低落,缺乏进取精神。
7.性格孤僻,我行我素,社交能力差
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冷漠,缺乏热情,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往往不愿意跟人谈论自己的家庭,思想难以沟通,而且大多漠视校规和社会法纪,自我为中心,容易表现出一些怪异行为。这种人格的不健全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二、处理对策
1.学校环境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对这类学生的成长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没有妒忌、没有敌意,充满体谅、平等、真诚的环境。首先,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从中获得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和爱护他们,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以真诚的情感,以榜样的形象,以生活的美好,来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
2.因材施教
了解家庭情况,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3.心里倾诉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倾吐、发泄是心理的需要。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倾吐、发泄的途径。作为教师可以经常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学校也可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让学生用写信、电话、访谈等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的郁闷情绪。学校还应该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情况进行备档,分层次、分机构的对其进行适时教育,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校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
4.家庭工作
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除此之外,我们要积极向单亲家庭父母宣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使家长继续承担起监护、抚养、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只有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5.注重个体的环境培养
创造条件,多给他们表现机会,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个体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因此,要创造更多的更好的条件,让这类学生参加班集体管理工作,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和本领的空间,这样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从而把对外界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中,转移到学习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6.严格要求
辅以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的孩子是脆弱的、无辜的、可以被原谅和理解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理应对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文化论坛》2008 年 8 月
2、汕头大学学报
3、校园心理2009年12月第7卷第6期
4、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2年第6期
第四篇:单亲教育论文
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学校教育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单亲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许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有着突出的特殊性,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的主要而现实的难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问题的表现
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有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心里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问题就哭鼻子;或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或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或经常旷课,打游戏机,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群架等。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因为父母的婚变或家庭的不幸,独自与单身父(母)生活,家庭结构被破坏,亲子关系的失调加上监护人教养方式的错误,以及社会评价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孩子心理调试能力差等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亲子关系的失调,二是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三是社会评价压力,四是子女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三、解决单亲家庭孩子问题,班主任的对策
(一)、班主任应重视情感在首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对周围人有一种对立情绪,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才能达到心理交融,完成教育任务。情感教育用得好可起到情通理达作用,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情感教育混同迁就学生错误,对学生的宽严都应智谋,宽是爱,严也是爱,关键是要用好“宽”“严”这个情感教育双刃剑。我的曾任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不和家长讲实话,我带着真情实感反复对她进行多种方式的帮助教育,她不但讲了实话,还有了转变。另外有一单亲家庭男生劳动非常娇气,我想方设法严格要求他,使他从劳动中受锻炼,取得了进步。
(二)、主动请单亲家长配合工作
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品质是多方面环境影响,通过学生内心活动产生的,是外因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不可忽视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认真做好每一次家访和来访,认真把握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每个契机。
单亲家长教育孩子困难多,他们既是父亲,又是母亲,两个人的事一人做。对这些家长,老师应同情、理解、关心他们,取得家长信任,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默契,促成家庭教育好的氛围形成。有一个学生,母亲因故去世,其父精神萎靡,对孩子很少关心,致使孩子自由散漫,花钱如流水,穿衣不适时令,基于过去我与家长关系融洽,当我提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这位家长受到震动,他打起精神立即行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有改变。总之学校主动与家庭协调配合工作,可以改善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多铺一条路。
(三)、在集体活动中温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
人怕孤独,单亲家庭学生,如水中行船少了一支桨,产生不平衡感,班主任应尽量在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坐上班集体这艘几十人划的大船,找到更大平衡。集体活动不但可以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到温暖,还可以在活动中矫正他们不良习惯。我在教学之余努力多搞集体活动。活动越多,活动越有趣,班集体凝聚力越强。那几个性格孤僻的单亲家庭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心暖了。集体活动为行为习惯有毛病的孩子提供了矫正错误的机会。集体活动给他们拼搏竞争的暗示,集体活动锻炼了弱者的意志,集体活动补偿了他们失去的许多东西„„
单亲家庭学生也是一独立完整的个体,他们的小家是不幸的,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但是我们班主任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以矫正。
第五篇:单亲孩子心理简析
单亲孩子心理简析 民平小学 赖建彩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单亲孩子在生活照、情感、輿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给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要么孤癖、不合群,要么早熟、对人戒心重,要么叛逆、不爱说实话,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温暖„„.幸福指数要比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孩子幸福程度低出两倍多。根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期刊》2002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明显地会有人际关系上和心理调适上的各种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
关爱单亲孩子刻不容缓,要较好地教育单亲孩子,首先要了解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接触了不少单亲孩子,总结下来单亲孩子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抑郁、孤僻、敏感
父母离异后,家庭失去了昔日的温馨和欢乐。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上罩上阴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越来越害怕别人谈及家庭谈及父母,认为自己没有父亲或母亲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当别人围在一起聊天时,又总会以为别人在谈论自己,嘲笑自己。最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越来越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慢慢地变得沉默不语,独来独往,敏感小气。
二、倔强、粗暴、爱说谎。
我班有一位男生读一年级时,天真活泼,听话,热心助人,富有正义感。自从父母离婚后,性格变得倔强,做错事不承认,还说谎隐瞒,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心情不好时,经常拳打脚踢班上的同学,屡教不改。后来通过了解得知,他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修养欠缺,生性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这男生长期生活在没有爱,没有温暖而且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性格才会变得如此粗暴倔强。
专家指出:如果家长修养欠缺,或是生性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忍耐不强等心理特征。孩子会将自己的不满,怨恨发泄到学校同学身上,对他人进行“侵害性报复”,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及他人不满心态,仇视一切,这类孩子心理难以得到正常发展,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三、放任对抗
家庭的缺损,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对孩子的一切都不闻不问,让孩子形成“爹妈不要我了”,爹妈不管我了的错误直觉,孩子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关系,孩子在家,在父母处得不到温暖及关怀,只好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游戏机室,寻找游乐场所。在校不遵守学校,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爱挑起事端,制造矛盾。其实孩子的行为无非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就算父母只是骂他,他心里也觉得满足。
四、情绪波动大,厌学严重
单亲家庭就是的孩子缺少一种父爱或母爱,精神上难以承受感情上的贫乏。另一种不能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常回想昔日的家庭温馨快乐,父母的关怀呵护,导致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更严重地会干扰课堂纪律,缺课、逃课等。
五、双重人格
我有一位学生在校听话,守纪律,成绩优秀,在家能自己洗衣服,做饭,帮家里干农活等,绝对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曾经苦恼地对我说:“我欢喜与坏学生一起,抽烟,喝酒,上网,还喜欢打架”。其实在专项调查报告中都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双重性格,如果父母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离婚后,孩子要取悦了父亲又要讨好母亲,当她在与父亲亲近的时候,对母爱有一种背叛的感觉,对母亲亲近的时候对父亲没办法交代,内心冲突,无法自我平衡。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像对待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我们要用爱填补孩子减损的幸福,用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用行动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但愿天下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能走出阴影,有一个美好的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