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时间:2019-05-15 14:3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中学李培茂

[教学背景]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三线八角”和平行线的画法之后,进一步对平行线的一些特性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前两节的应用与延伸,同时也是进行“平行线的判定”学习的基础。在几何与图形的领域中,“平行”这种位置关系的作用很强大,它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相似、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习的基础,是认识构造几何体的关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性质。(重点)

2、能力目标:能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参与与研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本内容由两大块组成,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间的距离,由于考虑到本节内容开始涉及到推理证明,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维与合情推理预演”上,为此目的,把七节课分成了两节课来进行,第一课时,只研究一个知识点,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课本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把这三个问题转化成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定理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较严密的说理能力、推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在教材的处理中,不要减小推理难度,增加以填空形式为主的“模仿推理”训练,让学生在逐渐强化的前提下,对“有根据地进行证明”有所了解和理解,为达到较严谨的推理证明做好铺垫。其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1、对于定理的推导,采用“体验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能自己总结出定量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推理证明”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题的处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高”的教学方法进行,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学习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在合作中进步,在知与不知的碰撞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已知直线AB及直线外一点P,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出过P点的与AB平行的直线CD

P.

B A

再画出一条截线EF,标出8个角,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的度数,填在下表中:

(设计目的:学生自主探究,旨在让学生通实验,体验结论的正确性,减少结论的“突然性”。)

(学生作图不一,所填的数值不一,但不影响结论的得出。)

观察你所度量的第一类角的度数,你有何发现?再过一点Q,作平行线及截线,验证你的猜想。

(根据学生所填写的情况进行交流,时间不宜过长,以2分钟左右为宜。)

[课堂探究]

1、活动一:交流课前活动单,组内代表发表见解 结论:平行线的性质一: a 两条线被所截,同位角。

简记为:两直线,同位角。

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 b

因为a∥b,所以 6(本问题借助对顶角和同位角,不是难点,学生自己可以解决,要充分放手学生。证明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性。)

2、活动二

a 如图:已知a∥b,那么∠3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学生证明结论)b 结论:

两条线被所截,内错角。简记为:两直线,内错角。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 因为a∥b,所以

(注意表述语言的正确性,可让多个学生说几次,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3、活动三

如图:已知a∥b,那么∠3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学生证明结论)结论:

两条线被所截,同旁内角。简记为:两直线,同旁内角。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 因为a∥b,所以

(要注意培养学生证明过程的规范性。)

4、活动总结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a b

(最易出错的是“同旁内角互补”,特别强调。可让学生对比识记1分钟。)

E [应用练习]

1)游戏接龙如图,已知AB∥CD,∠1=110°,求∠C的度数。

A B 解:∵∠1=110°(已知)

∴∠1=∠()又∵AB∥CD(已知)∴∠ =()

D ∴∠C=°

(变式游戏中,可让学生说出力中任意一个角有度数,让其他同学求出∠C的度数。)

2)如图,AB∥CD,∠3=∠4,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1=∠

4B、∠3=∠

5C、∠1=∠5 B D、∠2+∠4=180°(此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其关键是要解决CD是角平分线,注意让学生口答推理过程的根据。)

[典例解析]

已知如图:a∥b,c∥d,∠1=106°,求∠

2、∠3解:∵a∥b(已知)∴∠1=∠()又∵∠1=110°(已知)

∴∠2=

(例题的解决要注意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

[拓展提高]

如图是一块梯形破玻璃的残片,只有上底一部分的两个角,∠A=110°∠D=100°你能求出它下底上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B C 梯形的定义百度文库

(提示学生: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即AD∥BC,可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最后展示自己的答案。)[课堂小结]

1、知识点梳理:

(学生总结)

2、疑惑点排查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当堂解决)

[课堂检测]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2、学写证明过程 证明:∵AB∥CD(已知)∴∠1=∠3()又∵∠3=∠2()∴∠1=∠2(等量代换)又∵∠4+∠2=180°()∴∠1+∠4=180°(等量代换)

3、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则∠2=

A、35°B、45°C、55°D、65°

4、如图:AB∥DE,BC∥EF,求∠B+∠E的度数。

a

b5、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D∥BC,(1)图中相等的角有,互补的角有。(2)连接AC,则图中相等的角还有A A

B C B C

[课后探究]

AB∥CD,求下列中间角: A B(1)求证:∠A+∠E+∠C=360°FD(2)求证:∠A +∠C=∠E A BFD

(1、2、3、5由学生口答,4由两名学生展示,一定要注意纠错。)[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熟化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开始进入由“已知”到“结论”的证明过程中,在口答和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出现较多的错误,因此,要及时给学生纠正,帮学生逐渐形成较“顺畅”的证明过程。但不要在证明的形式上要求太苛刻,否则将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建议:多口答,多指导,多纠正,并适当地进行学生板演,帮学生找出证明过程中的错误意识。如:直接写出角相等,而不加条件“两直线平行”,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能力。

第二篇: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测试题

《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1),在△ABC中,∠C=90°。若BD∥AE,∠DBC=20°,则∠CAE的度数是()A、40°B、60°C、70°D、80°

2、如图(2),直线c截二平行直线a、b,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A、∠1=∠5B、∠1=∠4C、∠2=∠3D、∠1=∠

23、如图(3),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若∠FEB=110°,则∠EFD等于(A、50°B、60°C、70°D、110°

图(3)

4、如果∠A和∠B是两平行直线中的同旁内角,且∠A比∠B的2倍少30º,则∠B的度数 是()

A、30ºB、70ºC、110ºD、30º或70º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上是()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ON+∠NOP=90º则∠MOP是直角

B、若α与β互为补角,则α与β中必有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 C、两锐角之和是直角

D、若α与β互为余角,则α与β均为锐角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等 C、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D、所有同顶点的角都相等

8、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

9、已知:如图(4),l1∥l2,∠1=50°, 则∠2的度数是()A、135°B、130°C、50°D、40°

10、如图(5),l1//l2,A、B为直线l1上两点,C、D为直线l2上

图(4)

两点,则ACD与

BCD的面积大小关系是()

A、SACD<SBCDB、SACDSBCDC、S ACD>SBCD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6),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相交,若∠1=47º,则∠2的度数为_______。

12、如图(7),直线AB//CD,BAE280,DCE500则∠ACB=______。

13、如图(8),如果AD∥BC,那么可以推出哪些结论?把可推出的结论都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7,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5、如图(9),在△ABC中,DE∥BC,EF∥AB,则∠B相等的角有______个。

16、如图(10),已知AB∥CD,180o,则2_____。

17、如图(11),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o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o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

ACB等于__________。

18、如图(12),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D,若DE∥BC,∠B=70°,则∠ADE的度数是

A

D

E

图(10)

图(11)

B

图(12)

1)

三、解答题(共56分)

19、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O

故∠BOD=∠BPD +∠D,图a

得∠BPD=∠B-∠D。

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图b

(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

∠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图c

(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

20、如图,已知AB∥CD∥EF,GC⊥CF,∠ABC=65º,∠EFC=40º,求∠BCG的度数。

图d21、如图,已知,a∥c,∠1+∠3=180º,请说明b∥c。

22、如图,直线EF交直线AB、CD于点M、N,∠EMB=∠END,MG平分∠EMB,NH平分∠END。试问:图中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23、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EF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

9024、如图:已知直线m∥n,A、B直线n上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__与△ABC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3

第三篇: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教案

志航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平行线

概念

平行公理及推论

判定方法

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

(1)概念

(2)特征

(3)注意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C在同一平面内,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D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

知识点二平行线的画法

(1)画法

1、落

2、靠

3、移

4、画

一、根据叙述画出图形:直线AB,CD是相交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

经过点P与直线AB平行,并且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对应练习一已知点P,Q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

(1)过点P作OA的垂线

(2)过点Q作OA的平行线

知识点三平行公理及推论

内容:

推论:

例一、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 有且只有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知识点四平行线的判定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

(2)几何符号语言

(3)推论

一、如图所示,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填空

(1)∵∠1=∠3∴∥()

(2)∵∠2=∠3∴∥()

(3)∵∠3+∠4=180°∴∥()

(4)∵∠2+∠4=180°∴∥()

二、如图所示,若CD⊥BF,且∠G+∠GBF=90°,你能说明CD∥GF?为什么?

对应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BC,CD,DA相交于ABCD四点,∠2+∠3=180°求证:(1)AB∥CD(2)AD∥BC

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 ∠1=∠3B∠4=∠5C∠2+∠4=180°D∠2=∠

33.如图,下列能判定FB∥CE的条件是()

A∠F+∠FBC=180°B∠ABF=∠CC∠F=∠CD∠A=∠D

4.如果直线a、直线b都和直线c平行,那么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垂直

知识点五平行线的性质

(1)性质

前提条件:

结论:

(2)几何符号语言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互逆关系

1=∠2,)∠

一、如图所示,已知BD∥AF∥CE,∠ABD=60°,ACE=36°,AP是∠BAF的平分线,求∠

PAC的度数。

二、如图所示,已知DE⊥AO于E,BO⊥AO,FC⊥AB于C,∠1=∠2,证明:DO⊥AB

三、如图,CD平分∠ACB,AC∥DE,CD∥EF,试证EF平分∠DEB

练习一

1.如图,∠1=∠2,∠3=∠4,∠5=∠A。求证BE∥CF。

2.如图,已知AB∥CD,证明:∠BED=∠B+∠D

3.如图,AB∥CD,∠3:∠2=3:2,求∠1的度数

4.如图,线AB,CD相交于点0,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COF 的度数

知识点六命题的概念

(1)概念

(2)组成(3)形式

(4)命题的判断

一、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知识点七命题的分类

(3)分类

(4)概念

(5)定理

(6)真命题的识别

(7)定理与真命题的关系

一、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若︱a︱=︱b︱,则a=b③若a-b=0,则a=b=0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知识点八平移变换

(1)图形平移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

知识点九平移的特征

知识点十平移作图

(1)平移作图应具备三个条件

(2)平移作图法

(3)平移作图的关键

练习:

1.如图,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

2.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好

课题:10.3《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讲授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 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 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假定∠1≠∠2,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

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3=∠2.

证明:∵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3=∠2(等量代换).

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明,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

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

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2+∠4=180°. 证法一:

∵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 证法二:

∵ AB∥C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

例 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

解:∠B=180°-∠A=65°,∠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

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从因果关系上看

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 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

2.从所起作用上看

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三、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

2、∠

3、∠

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

1、∠

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第五篇:平行线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 ∠1 ∠2 ∠3 ∠4 ∠5 ∠6 ∠7 ∠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 因为∠1=∠2,所以∠1=∠2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3,所以∠2=∠3,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4=180°,所以∠2+∠4=180°, 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

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8.平行线性质应用.例(课本P23)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与∠D、∠B 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 讲解按课本.三、巩固练习

2.补充: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本题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考察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180°;若DC∥AB,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1)(2)(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 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3.因为AB∥CD,EF∥CD,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EF,∠ECD=∠E,则CD∥AB.说理如下: 因为∠ECD=∠E,所以CD∥EF()又AB∥EF,所以CD∥AB().三、选择题.1.∠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A.∠1=∠2 B.∠1>∠2;C.∠1<∠2 D.无法确定

2.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

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四、解答题

1.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2.如图,已知:DE∥CB,∠1=∠2,求证:CD平分∠ECB.答案:

一、1.× 2.∨ 3.×

二、1.∠1,∠5,∠8,∠4,∠BAD;∠2,∠6,∠3,∠7,∠BCD 2.北偏东5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AB、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1.D 2.A

四、1.70° 2.因为DE∥CB,所以∠1=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 所以∠2=∠DCB 即CD平分∠ECB.5.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b,c⊥b,那么a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例1 已知:如上图,a∥c,a⊥b,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与c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 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2.实践与探究

(1)下列各图中,已知AB∥EF,点C任意选取(在AB、EF之间,又在BF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C、∠F的度数并填入表格.∠B ∠F ∠C ∠B与∠F度数之和

图(1)图(2)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F、∠C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1)(2)教师投影题目: 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EF,但是∠B与∠F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与∠C是直线AB、CF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与CF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作CD∥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与EF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作CD∥AB,因为AB∥EF,CD∥AB,所以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1C1,B2C2……B5C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1B5和A2C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1C1,B2C2……,B5C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2C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1C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1C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1C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1C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教师画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的长度d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这两个

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 “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第③命题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角相等”是结论。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解答:1.是命题,题设是“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论是“结果仍是等式”.2.第一个命题正确,第二个命题错误。可举出例子说明,如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但这两个同旁内角不是邻补角。对于学生所举的错误命题,教师应给归纳一下,有两类:第一类是命题题设不足于确定命题结正确,如“同位角相等”,这里条件不够;第二类命题是在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正确。

一、填空题.1.用式子表示下列句子:用∠1与∠2互为余角,又∠2与∠3互为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所以∠1和∠3相等_________________.2.把命题“直角都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___________.3.命题“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度数的比为2:7, 则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度.二、选择题.1.设a、b、c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设a⊥c,b⊥c,则a⊥b B.若a∥c,b∥c,则a∥b

C.若a∥b,b⊥c,则a⊥c D.若a⊥b,b⊥c,则a⊥c

2.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互补的角但非邻补角的对数有()A.6对 B.8对 C.10对 D.12对

3.如图,已知AB∥DE,∠A=135°,∠C=105°,则∠D的度数为()A.60° B.80° C.100° D.120°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 D.平行或相交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1,∠AOB纸片沿CD折叠,若O′C∥BD,那么O′D与A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B、E分别是AC、DF上的点,∠1=∠2,∠C=∠D.(1)∠ABD与∠C相等吗?为什么.(2)∠A与∠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DE∥AB,DF∥AC,∠EDF=85°,∠BDF=63°.(1)∠A的度数;(2)∠A+∠B+∠C的度数.答案:

一、1.因为∠2+∠1=90° 又∠2+∠3=90°,所以∠1=∠3(同角的余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4.40°,140°

二、1.D 2.B 3.D 4.D

三、1.平行

因为O′C∥BD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3=∠4

所以∠1=∠4

所以AC∥O′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相等.因为∠1=∠2,所以BD∥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B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相等 因为∠ABD= ∠C 又∠D=∠C

所以∠D=∠ABD

所以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B=∠C 因为AD∥BC

所以∠B=∠EAD(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C=∠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EAD=∠CAD(角平分线定义)所以∠B=∠

下载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初一数学下册9.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学会平行线性质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9.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

    平行线的性质__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平行线性质1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 相交.(C) 相交或平行.(D) 垂直.2.判定两角相等,不正确的是 (A) 对顶角相等.(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

    腾飞教育 初一数学下学期平行线测试题 1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 相交.(C) 相交或平行.(D) 垂直.2.判定两角相等,不......

    七年级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4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5.3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重点:平行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 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