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箭口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制度
箭口初中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况分析排查制度
为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及心理工作,有效开展学生思想及心理状况摸排和干预工作,防止学生因思想及心理困扰引发各种行为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学校要逐班逐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
1、分析学生思想及心理问题的诱因,思想及心理问题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况排查。
2、积极参加学生思想及心理问题预防专题讲座和培训,了解学生思想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以及一些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方式方法。
3、学习做好学生思想及心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工作方法,通过交流体会,分享经验,增进了解。
4、定期对学生思想及心理状况进行整体摸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约谈评估,保证及时发现问题,维护学生稳定。
5、对所发现可能存在思想及心理隐患的学生,实施分别建档,分级干预。对问题较大的学生,选派富有思想及心理方面知识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约谈辅导,并做好记录。
附:重点排查对象
(1)思想及心理健康普测和思想及心理健康摸底排查工作中确定的重点关注学生。
(2)患严重身体疾病,治疗周期长,个体感觉痛苦,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
(3)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就业困难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经常旷课或经常联系不上的学生。
(5)迷恋上网或养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6)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或身边同学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8)适应不良,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交往适应等问题,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9)患有各种程度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
(10)既往有伤人、自伤、轻生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轻生者的学生。
(11)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12)因其他各种问题,如家庭不和睦、价值观冲突、性困扰、对社会不良现象存在困惑等等,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第二篇:浮烟山小学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制度
西寺小学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制度
为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和干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和干预工作,防止学生因心理困扰引发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和危机事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每年进行两次。学校逐班逐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制度,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
1、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排查。
2、积极参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专题讲座和培训,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知识,以及一些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方式方法。
3、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工作方法,通过交流体会,分享经验,增进了解。
4、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整体摸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约谈评估,保证及时发现问题,维护学生稳定。
5、对所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实施分别建档,分级干预。对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学生,选派富有心理健康知识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约谈辅导,并做好记录;对有障碍性心理问题学生,由学院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统一转介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附:重点排查对象
(1)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健康摸底排查工作中确定的重点关注学生。
(2)患严重身体疾病,治疗周期长,个体感觉痛苦,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
(3)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就业困难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经常旷课或经常联系不上的学生。
(5)迷恋上网或养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6)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或身边同学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8)适应不良,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交往适应等问题,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9)患有各种程度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
(10)既往有伤人、自伤、轻生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轻生者的学生。
(11)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12)因其他各种问题,如家庭不和睦、价值观冲突、性困扰、对社会不良现象存在困惑等等,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第三篇:学生思想心理健康分析排查制度
临朐县城关街道道粟山小学
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排查制度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开展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
(2)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3)心理健康教师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5)班主任工作要扎实,要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工作中,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
(6)心理咨询要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电和来访,进行个别辅导,随时保密。
(7)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的咨询。
(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9)通过宣传板报等途径,逐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10)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
(11)建设好校园环境,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粟山小学
2011.9
第四篇: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八年5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班级现状
全班31名学生,男生16人,女生15人。经过上学期的书写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写得干净、漂亮,但家庭作业效果不是很好。虽是二年级学生,但自制力和注意力还不强,上课仍然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班干部中,每组的小组长都能骑表率作用,但在管理自己小组的纪律方面还要提高。
大多数家长因种种原因,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学生的要求要求不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所以班级班风、学生成绩都有待改进。所以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管理,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得到改变,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班级荣誉。
2、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指导。
3、利用中午习字时间,对学生强化写字指导。
4、加强班干部的培养,让班干部明确职责,尽到自己的职责,并要求班干部在学习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6、采取奖励机制,对取得点滴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第五篇: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乔世菊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自理能力差、无责任感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霸王”。来到了小学,许多孩子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起得晚了;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是因为爸爸昨晚不在家;自己的东西弄丢了,是因为小弟弟把东西拿去玩了;打伤了某某同学,是因为他让其他同学不跟自己玩„反正从来都不会是自己的错,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表现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孩子还是个个精神抖擞、踊跃发言,慢慢地,有的同学开始玩起了尺子、橡皮擦,有的同学利用别人回答问题的空档交头接耳,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了,干脆下巴抵在桌面上。于是,教师要频频组织教学,可是效果可想而知。
3、做事丢三落四
一年级小学生丢三落四的不良行为表现在每天放学值日生总能从抽屉里找到一些学习用品,甚至是语文、数学课本;半学期下来,讲台桌上已经有多支无人问津的铅笔了;有些孩子经常到检查作业时,才发现昨晚没把作业收到书包里;大部分同学还没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结果考试时总是东丢一题,西落一题,成绩总不能让自己满意。
二、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一方面是班级养成教育落实得还不到位。老师们总希望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教育几次,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记住并做到,其实是我们太高估孩子了。没有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只靠语言来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在当下,学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了,那也只是行为,不是习惯。因为只要我们一疏忽,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像弹簧一样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现在班上的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有两种极端: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恨不得把饭嚼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于是这类孩子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很差,也不敢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幼小衔接班、心算、乐器、舞蹈、美术、棋类、口才„„大大小小的兴趣班、提高班占满了孩子的周末,家长也为此忙得不易乐乎,但他们却从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们也没询问过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是否融洽?可能,这类孩子在技能方面更胜同班同学一筹,但是很踞的是他们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不懂得礼让,常常和同学争个面红耳赤;不懂得交往的,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班上甚至有孩子告诉我,爸爸告诉他,如果有同学打自己,就要用牙去咬那位同学。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不是蛮横、计较的孩子还能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家长们不知道“生存之道正是做人之道,学会做人是生存之本。”教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友善、自信的社会人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1、坚持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是强调持之以恒。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不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地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要明确、具体。我们将上学、上课、课间、放学以及班级卫生等常规都编成儿歌,让同学们天天读,时时想。例如上课歌:“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写字歌: “头正、肩平、脚稍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孩子们既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又懂得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小家庭,每一位同学都要遵守纪律、养成好习惯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2、学习自我教育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要先剖析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当我们将孩子作为监督者时,孩子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他们那种无私的忘我精神,对这个世界彻底的信任主义态度,能让我们有机会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今天的世界。这学期,我们班就在部分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了学《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在班里组织学习之前,我就有点心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仔细地读过《弟子规》。面对不会诵读的老师,学生怎能相信“诵读”有多大意义呢。于是,我非常坦白地告诉孩子,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学习的热情。于是,几位孩子轮流当了我和全班同学的小老师。不仅孩子诵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也跟着孩子一起积累。还有一项值得高兴的是,以前开班会时,孩子们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慢慢地,我们班班会成了大家开展自我表扬、自我批评的盛会。我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自我表扬时的自信和自我批评时的勇气。
3、给予犯错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赞美
学生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同时也影响着其人格的发展。
例如班上的李胜帮同学遇到事情很容易激动,不懂得怎样与同学交往,经常对同学动手、动脚表示友好,同学们都深受其害,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虽然他多次表明态度要改正,但打人、缠着人家不放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再一次面对他们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果少了刚开始教育时的耐心,多了怒气和失望的情绪的话,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给了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老师对我失望了,反正我成不了好孩子。”如果再加上一顿公开批评,那就完全失去了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惩罚。倒不如站在他的角度上,容忍他的过错,正面地赞美他。表扬他愿意和老师说明情况,而且这个月让同学打三次小报告,比上个月少了三次,这说明,他能慢慢地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这是一大进步。最后和他商量,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于是,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下一堂语文课,他上得特别有精神。很高兴的是,这学期两个月来,还没有同学打过他的小报告。教师的宽容和赞美这种正面教育,是可以给了孩子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的。
四、家校配合、家家联系
做好家校配合,通过网络宣传一些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实践,鼓励家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他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有了坏习惯才有利于改正。只有做好家、校联系,老师、家长统一步调,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上苏林同学个头比较高,坐在最后一桌。无论是什么课,他都没办法静下心来上课,老师眼睛盯着他,他就很着急地把手放桌上,可是老师一眨眼,他就把椅背往后面的墙壁一靠,翘起椅子,玩弄起他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了;每天回家做作业,都得大人拿着棍子才会做。我和他妈妈沟通了很多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建议让孩子每天挺直腰杆静坐十分钟,先养成正确坐姿。虽是有体罚的味道,但是妈妈是和他商量“正确坐姿”重要性,孩子认为有必要“练习”才做的。孩子慢慢地适应了,在期末那阶段,课堂参与就非常频繁了。刚开始,他举手后常常回答不上来。但我仍不断地鼓励他,先思考后举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把知识缺漏补得差不多。妈妈喜欢和孩子一起定规矩。如果不能做到约定的事情,就减少出门游玩的时间。这不仅告诉孩子,说到一定要做到,更告诉她做错事情,就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后果。不用惩罚的方式,却可以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班上还有几位家长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经常鼓励家长们多联系,取经送宝,资源共享,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