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4: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

第一篇: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

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

河东区街坊小学阎霞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培养目标也从传统的“知识”、“技能”领域拓展到“情意”领域,这些都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学会生存和独立,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和研究他们的情感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积极实施情感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全面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最终使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所谓情感教学即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熏染和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情境认识内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经过多年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实施情感教学对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创新的培养、审美的提高、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完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积极实施情感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寓情于境 营造氛围 实施情感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潜在着感情急流、教师把知识融合着感情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是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接受知识。师生感情的融洽、和谐,必定加速知识的传授。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由师生感情的互相融合和影响而形成课堂气氛是重要因素之一。

1.开放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践,学生才会热情高涨。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学生都有自尊心更有上进心。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常规,我们也应和颜悦色地予以纠正,以关心爱护为前提,决不能破坏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道德情感的基础。

2.创设生活情境 丰富学生认知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牢牢的植根于社会这个大课堂,植根于生活这个大舞台,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因此,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正确指定教学目标,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紧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人际关系实际等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开放品德与生活课堂,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如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赴现场采访、搞社会调查等等。如《我们的大地妈妈》通过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老师带领学生到公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利用休息日让家长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存在哪些被污染,别被破坏的地方画下来或照下来,将这些照片作为课堂资源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提高要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寓教于乐 激发兴趣 实施情感教学

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的维持注意力,所以教学中,除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各种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增加趣味性,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用自身的行为来感染教育学生。

1.愉快的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兴致勃勃的观察、研究。例如:我讲授《平安回家》这一课,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逗、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车辆的道理。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个“马路上的场景,让学生玩过马路”的游戏,让孩子们判断是否正确。

2.生动的故事

讲故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生活中运用讲故事来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我和小伙伴》这一课,针对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全家以“我”为中心,和同学相处不懂得互相谦让和互相尊重。于是我首先围绕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和身边的伙伴有趣的事,促使他们回忆和小伙伴在一起活动时的趣味,并让学生体验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从而教育学生要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互助友爱的教育水到渠成。

3.电教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已进入课堂,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外部的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一年级《爱惜粮食》一课,为了提高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教师可让学生算一笔帐:全国13.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共节约多少粮食?按每人每月吃30斤粮食计算,节约的这些粮食可以解决多少贫困地区人们吃饭的问题?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身边的事例、确凿的数据,使学生懂得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同时,还增强了他们自觉爱惜粮食的良好意识。

三、寓情于理 情理交融 实施情感教学

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的课文重在“情”字,这类课文的内容涉及学生个人与家庭、集体、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道德行为及精神面貌。如尊敬长辈,助人为乐,自尊自爱,尊重他人,以及正确的思想方法等,它侧重于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教学中要着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重在“情”字。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以情激行。例如,《家人的爱》一课中,讲述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包括给家人做饭,接送孩子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回忆感受和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当有学生讲到自己生病时家人的关爱,引导学生从家人的表情、心情、语言中体会家人的爱,从而使学生享受着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四、寓知于行 理中导行 实施情感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的终极目标是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将正确的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行为,并付诸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培养健康兴趣爱好的欲望,使导行落到实处。

1.实践体验 亲身感受

为了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实践,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自然而然地激发了他们相应的道德情感。例如:二年级《看我多精神》一课,为了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站、立、走姿势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课上,我请学生做正确的站、立、走姿势的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站、立、走姿势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还激发了他们今后要自觉做一个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人的美好愿望。

2.触景生情 内化导行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例如:二年级《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爱护有益动物的危害性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蝗虫肆虐》的录像片,当一只只蝗虫在吞吃、糟蹋农民的粮食时,学生顿时露出憎恶的表情。通过教师创设这一情境,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护有益动物是我们的责任,同时,还激发了他们自觉爱护有益动物的决心。

综上所述,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积极实施情感教学是当前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对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创新的培养、审美的提高、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完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愿与所有同仁一道,继续对情感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为实现天津教育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不久前,媒体广泛报道了清华大学一学生用硫酸伤黑熊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情感素质教育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作为工具课的语文,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忧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增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讲究导入的艺术: 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相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课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我教《乡愁》这一课时,曾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元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

二、深钻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强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书明理。

三、品味语言,用心感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语)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品味语言有助于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有的课文感情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学生只要用心去读,是不难体味作者的深沉情思的,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切景语皆情语,许多学生通过用心阅读,品味到了游子“断肠”滋味,获得了心灵震撼。

四、情感迁移,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情和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教材是通过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文章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陶治,道德品质培养以及是非的辨别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冰心《成功的花》:启示人们:只有努力奋斗,不怕牺牲,才能成功。《社戏》、《端午日》、《苏州园林》等课文,又是民俗文化的大展示台,向人们展示着我们具有丰厚底蕴的民族文明。认真探究这些课文中的民俗成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的关怀,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样达到了利用情感塑造人,教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品德与生活》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模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xxxx》本主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说教材

《xxxx》选自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x)单元,第()个主题。这个主题主要是想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活动去获得知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觉发展不够充分,思维想象非常具体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善于机械记忆。因此,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体验到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

2.培养孩子们在班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相

关的知识和经验。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互动让孩子们感知xxxx。

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对xx的喜爱之情,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

造性。

3.在课堂上容讨论法、情景再现法等形式为一体,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四个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实践体验

3.谈话交流

4.提升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线索,为使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设计了言简意赅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线索清晰,一目了然,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

(以上内容,请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摘要:孩子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要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

关键词:体验;生活素材;开放性;生活性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一、教学内容以生活背景为主,以学生生活背景搭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将教材硬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将生活与教材相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品德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的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然后组织学生到家乡的主要街道、工厂等景点实际参观,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对家乡发展变化的直接经验和体会。以此培养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和搜集整理资料、分享成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如:在《彩笔绘家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憧憬家乡未来、做家乡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设计了“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家乡未来我描绘”、“家乡未来作品展”三个活动。

“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未来我描绘”活动是一项动手表达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描绘家乡美好未来的欲望,引导学生用绘画、小制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家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

“家乡未来作品展”活动是一项合作交流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激发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开放性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这一些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情感的教育,学生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给学生自学、创新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大自然,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在《我做小导游》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等,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活动。

“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家乡的有名的景点去开展调查。如《文昌阁》、《大沽河风景区》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了解家乡的资源、环境和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我当小导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导游活动,通过我当小导游活动,充分介绍家乡的资源、风俗民情、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小导游收获多”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做小导游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进行交流,于同学分享感受及成果,并总结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参观调查、模拟导游、交流收获等一系列的贴近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不由得想到赞可夫说的那句话:“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是啊,讲了又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

参考文献:

[1]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

[2]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第五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课程改革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它特殊的性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利用好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些尝试。

一、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新课程教学,让儿童也平等地和老师站上了探索的舞台。作为共同的参与者,师生都应该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老师来说,应该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

1.了解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兴趣需要

活动是儿童的活动,所以应该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实际。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儿童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得到儿童的喜爱,才能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贴心的交谈以外,我们还可以向同学、老师、家长询问,调查表反馈,个人档案袋搜集等形式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对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力、参与度有基本的把握。如在开展“家庭大联欢”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文化、爱好、性格、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做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参与要求,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的活动舞台不空缺一个角落。

2.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范围涉及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正因为如此,它的内容在区域上、时令上、深广上、构成上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它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若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并允许我们根据本地的实情,以及我们的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实际,适当地选择活动内容。比如,在“收获的感觉真好”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校园种植角的收获”和“果园的收获”等活动内容。然而我区地处成都郊外,虽花木众多,四季气候宜人,但却不是秋天硕果累累的形成之地。加上几乎所有的小学校都没有开辟种植角,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们放弃了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内容,而是把让学生到田野、菜地、花木园林去收获做为这一主题的活动内容。可以说,适当的活动内容,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准备更加充分,也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制定好活动计划。

有了心理上和内容上的准备,制定活动计划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一般来讲,我们的活动计划应该包括: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步骤、活动的评价方式、活动的注意事项等。当然,我们制定计划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序、有效,对于活动中的突发状况还是要随机处理。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要准备的,就是去参加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带的工具、食物、记录单、标本夹、收集瓶、包装袋等;要查询的资料、知识等。总之,准备的越充分越好。这样,不仅方便活动顺利地进行,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有深切的体验。

二、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

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如在对“认识我的学校”“秋天的发现”“种子的探索”“夜空的秘密”等主题的探究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们也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

另外,我们还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有充足时间。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四十分钟一课时的制度,就造成了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晨会时间,队会时间,或者将一个活动分成上下两场。总之,尽量地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如在开展“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时,孩子们除了利用课余时间来认识新朋友之外,还在老师安排的一周晨会、口语交流以及班会时间里,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自己介绍给了别人,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三、创设开阔的活动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然后再在这多彩的人生舞台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中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这块最广阔的生活舞台。

四、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一般我们的活动都分为几个板块,除了课堂外的活动形式,对课堂内的活动形式我们更应该精心设计,力争做到每一个活动板块都有一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如在进行“春天的盛会”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以寻找春天(室外活动)——欣赏春天(画面展示)——走进春天(布置教室)——赞美春天(准备节目)——歌唱春天(表演联欢)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从春天中去,到春天中来,用他们的身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妙与神奇。由于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不同的形式,因此,孩子们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参与兴趣,他们不仅把春天带进了教室,也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节目献给春天。春天的诗歌,春天的歌舞,春天的游戏,春天的服装秀,春天的动物节„„整个活动舞台热闹非凡,其乐融融,真不愧是春天的盛会。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

问、调查,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等,都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活动舞台,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

五、进行合理的活动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我们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还要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我们同样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一般我们都从这方面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1.参与的状态。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用“高兴”“一般”“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此外,我们可以用累积分的形式,给参与了的孩子加分或添加他们喜欢的符号(花、叶子、瓜果、星星)收进他们的资料袋,或制成表格张贴出来,让他们随时了解自己的参与情况,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参与的时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节的室外活动,我们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张参与活动的时间表,既能起到评价他们参与活动情况的作用,也能督促他们把活动继续下去。

4.参与的品质。我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如在对“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进行评价时,有的孩子因为达到了以上的标准,和组员合作制作了飞机,在玩耍过程中,发现了风和飞机之间的联系,知道了怎样才能飞得又远又高的道理,体会到了小组合作游戏的乐趣。

5.参与的结果。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活动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的狭窄。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活动教学的新天地。

下载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生活课标复习题

    品德与生活课标复习题 一、填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注重体验,是引导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并获得真实感受,加强学生的认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命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生命......

    小学品德与生活《在餐桌上》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我在教学时注重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在这些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 我慢慢地探索教学道路,在这过程我渐渐地发现弱智儿童普遍具有难以自我控制、易受暗示、逻辑思维差、注意力涣......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当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