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

时间:2019-05-12 11: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

第一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命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几个途径。

一、实施生命教育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和生命活力,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1.布置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环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在四年级下《快乐的节日生活》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过节的装饰品来装饰教室,课上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装饰教室,这样一个喜庆过节的环境就形成了,使学生感到真的在过节一样非常开心,这样使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知道自己过节就有一个这样开心的环境,那么其他的民族怎样过节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调动起来了都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及习俗。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施教与情。要求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重视自身情感的投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激情。分为两点:(1)故事促情。思想品德课内容中有不少故事,而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因而很适宜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生动、诱人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从老师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例如,在讲四年级下《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我这样讲,我们都知道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汶川大地震,在这场大灾难中,身处现场幸存的孩子们亲眼目睹无数和他们同样稚嫩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了。(用低沉的声音,配上低缓的音乐)教师讲:北川中学事迹。讲完之后教师用激昂的声音讲述: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勇敢。在大灾难面前表现了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互相友爱,用于担当的精神,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每一个人,感动着中国。开始就以精湛的语言让学生动情,中间以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明理,最后又以丰富的充满激情的结束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2)音乐促情。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地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在歌声中领悟道理,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二年级下《好大的一个家》,我就用了音乐促情的方法。本堂课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了解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的之后结尾我动情的总结说:中国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56个民族,这位母亲能有今天的辉煌,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有赖于各民族人们的团结、合作。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个家,让我们共同把这个家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像下面老师唱的这首歌一样爱我们的中华,爱我中华歌声响起,并把这节课推向高潮。这首歌曲的运用,着重的培养了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大团结精神。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实施生命教育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走出去”就是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

三、实施生命教育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我认为教师应多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内容应该多样化,如,四年级下《快乐的节日生活》一课中就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如,过春节给老人拜年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这样在活动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懂得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良好品德。也可以表演一些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场景,让学生表演的同时体会到封建迷信给人带来的危害,在玩中懂得了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中,在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用知识点燃激情,赋知识于生命,赋生命于知识”,从而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意义,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的社会人。

第二篇: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品德与社会课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准确把握小学品德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有“会与教师交换意见”、“学会与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等内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注重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真诚沟通

作为一名品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营造健康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心理术语上称之为“心理相容”。只有和学生极力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教师进行沟通,才能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而做好这些,前提有二点。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兴奋中发现优点,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让学生对你有亲近感,使学生

体验到上课是有趣的,活动是快乐的,成长是幸福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使思维得到开阔,使潜能得到发展,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其次,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无论学生的行为举止有多么的不良,教师都不应当排斥和拒绝他们。要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承认和尊重。

三、寻找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课程内容加以梳理,才能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爱护集体的荣誉》一课,让学生们认识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感受集体温暖,进——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让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观看视频并让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的铁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列强所掠夺,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重现了这段历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从小捍卫祖国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生活能力的角色。

上课时有一种普通现象,提问学生时,学生讨论热烈,唧唧喳喳的,一旦提问时指定个别回答,就一点声音都没有。即使老师一再强调说错也没有关系,只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行。最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被“逼”出来回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自信主不足,从不敢举手发言,大家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公式:信心+

恒心=成功。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还有:自信心是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而消极、不良的情感若不致意改善,则会阻碍智力发展,形成退缩、孤僻、胆小、敏感多疑等消极的人格特征,甚至有可能发展成精神性的行为异常。因此,满足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尤为重要。而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则能极大的获得情感体验,提高情感因素,使之成为行动的动力。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我们的学校”这一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良好情感,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校园环境,了解学校历史和了解老师的劳动,我设计了校园寻宝、我的发现、我做老师等活动,通过观察、了解、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校园的美丽,了解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体会到老师辛勤的劳动。在活动后的总结汇报里,有的孩子说:当老师真不容易,要知道那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没讲几分钟就口干舌燥的,老师一天要上好几节课,真辛苦啊;还有的说:我知道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得颈椎骨质增生病了,因为每天要低头改很多作业„„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亲身体验,才让他们感到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的

爱师之情,这比简单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与责任感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要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许多活动中除了各负其责外,还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活动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课前学生先分别收集制作不同的道路语言标志图片,在课堂的互相交流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道路标志代表不同的道路语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会了交朋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在开展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小司机时,学生们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合作,开展活动。在小组内自行调整谁来当交通标志,谁来演司机,谁是交警,然后再在一起共同表演、发现、讨论、汇报,一起制作创造新的交通标志道路语言。这样在活动中不仅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

感,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

四、能够调适自己的心理,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富有敌意的情绪。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意志消沉,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要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教学“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时,我通过小卡片让学生写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来,然后全部收集起来打乱,再分到每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最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及时宣泄,做情绪的主人,就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教育学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小学教师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进行时事教育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开展时事教育

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镇光华小学

杨慧萍

摘要:时事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是非常必要的。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时事教育,首先,要做好时事教学的资源开发,为时事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要合理进行学科教学与时事教学的整合,使时事教学取得实效。

关键词:时事教育 资源 整合 正文:

时事教育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进行时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时事不太关心,对国家或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知之甚少,即使关心也大都是看看热闹而已,缺少自主的分析与判断,更缺少自主学习时事的能力和习惯。这说明在时事教育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那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时事教育呢?

首先,要做好时事教学的资源开发,为时事教学奠定基础。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

教师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好学懂,加强政治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持之以恒地关注形势发展变化,掌握时事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在纷繁的时事中把握重点,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教材实际,进行合理的开发、挖掘和提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并且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小学生受年龄、知识、阅历等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大事、社会新闻,在认识上、选择上难免会有偏颇,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适时开展展示或竞赛活动,例如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新闻评说”或“时事知识竞赛”,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奖赏,培养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调动学生整理分析时事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感悟日新月异的时事。

由于时事资料的收集需要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所以这方面教师还需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家长了解学习时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走出收集资料是耽误学习的误区,为学生营造一个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的氛围。

其次,要合理进行学科教学与时事教学的整合,使时事教学取得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而教材中提供的只是一个个话题范例,所引用的事例或数据也都是比较陈旧的,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也很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肯定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联系实际,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将教学内容向社会拓展延伸,尽量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时事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恰当使用时事材料,开展时事教学,犹如为课堂教学注入涓涓清泉,有效地弥补了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使学科教学与时事教育的整合,成为了让课堂教学保持蓬勃生机的源头活水。

让学科教学与时事教学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第一.利用时事新闻,设计有效导入。时事新闻本身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真实性等,在导入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六年级《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目前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战争是在哪里发生的,那里人们的生活怎样,学生根据最近掌握的有关战争的新闻纷纷回答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正在发生着战争,那里的人们无家可归,背井离乡,到处都是饥饿和疾病。可以看出学生对战争问题记忆犹新,并且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这不能不说是课前对时事关注的结果,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就更加投入了。

第二、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知识建构需要情境支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相关的时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六年级《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参与的国际活动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我让学生分两部分进行,首先讲一讲过去,然后还要讲一讲现在,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当学生们讲到前几天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彭丽媛参加联合国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大家的情绪都异常高昂,为国家的强大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时事热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了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了时事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三、感受身边时事,丰富实践活动。时事教育不仅仅是关心国家大事,也要关心身边小事,这些事看起来不大,但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对这类时事的发掘、调查、讨论、分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在学习四年级《今天,你安全吗》一课时,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最近在家里、学校或小区里遇到的危险事进行讨论,分析这些危险发生的原因,并且找出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这些隐患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通过大家的交流,学生对身边的安全隐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安全意识,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要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

第四、抓住时事契机,延伸品德课堂。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不能只限定在课堂时间和空间范围。在时事教学中,利用一些契机,创设条件尽可能将品德课堂的范围向社会延伸,使之由课内生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使课堂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中得以践行和彰显。六年级《学会拒绝》一课时,课前学生收集到一些时事资料,包括当时娱乐圈一些明星吸毒被公安机关逮捕,还有一些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诱

发犯罪的新闻。课堂中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讨论,学生们认识到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懂得了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否则,就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在现实中的典型性和时效性,课后我要求学生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独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之后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本次课后活动,抓住了时事教育的契机,使学生在理解、感悟和实践中受到教育,学会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提高了认识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时事教育的优势,利用时事教育充实品德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拓宽知识面;又要利用品德教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时事教育中的热点或疑难问题。因此将时事教育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顺应了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定会让品德与社会课与时俱进,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参考文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四篇: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主体教学目标: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与道德规范。初步了解社会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初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知道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品德与社会学科,也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我从以下四方面:“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法制”为主题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认识“生命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载体,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的美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在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呵护下成长的。我们现在也有能力呵护比我们弱小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自己能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也能够对其他弱小的生命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学习如何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及一天的活动,防止各种因不良习惯产生的疾病,如儿童肥胖症、龋齿等。活动也涉及到心理健康的内容,如结合《想想他们的难处》一文,介绍了桑兰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战胜病魔,重新鼓起生命风帆的事迹;史蒂芬·霍金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一颗超新星。以他们健康的心态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当身体健康无法挽回时,心理的健康就尤为重要!

“生命与健康”系列活动又从反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诱惑”来自哪些方面:迷恋电子游戏、吸烟、酗酒、吸毒、迷信等。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深刻感悟到这些“诱惑”都是致命的,所以从小就要懂得远离这些“诱惑”,珍惜现在的健康的生命,学会对诱惑说“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再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早睡早起、邻里和睦、讲究卫生、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等。建立自己的健康生活小档案,培养自己乐于交往、渴望成功、勇于克服困难、热爱生活的良好心态。知道家庭、学校及社会,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了那些具体的、无私的关爱。让学生学习各种养生之道,学会如何呵护生命,让自己健康长寿地度过一生。

二、理解“生命与安全”意义

本文主要从交通带来的生命危机讲起,结合《怎样到达目的地》一文进行教学。首先对交通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作了介绍,说明交通带来的好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交通拥挤,汽车尾气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繁。这些状况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我们正在接受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我们的生命就不再安全。从小树立学生关心大自然及环境保护,勇于探索开发新型汽车,激发学生为减少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在学校里,学生主要表现在做事有秩序有规则。上下楼梯,学生能主动靠右侧通行,能给老师和小同学让路,课间不追逐打闹,不玩耍有危险地游戏,真诚而礼貌地对待他人等,赢得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学校不远自己走就行了,开车污染环境,造成道路的拥挤。我认为孩子说得对,听从了他的劝告。”有位家长说,孩子每次坐公交车,都是最后一个上车,还让其他人排队上车。在车上,主动给老孕病残让座,比我们大人都强。还有一位家长也反映:“我每次开车出去,孩子总是提醒我,慢点儿开车、注意安全!我听了很感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事情比我们想得都周到。”

三、感悟“生命与法制”内涵

活动则从遵守《守则》、《规范》入手,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再谈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危险后果,教育学生“德在自律”,最后让学生懂得我国的几项基本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让学生知法守法,并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次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发现违法行为,积极举报。

遇到事情,学生谈得最多的就是法。“不行,你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我上学,就是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这些话,经常出自学生之口。有的家长说,孩子大了,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了。我说他,他就用“法”说事,我都说不过他了。学生讲起“法”来,头头是道。美术老师说:原来上课不守纪律的孩子,也变得规矩起来。他们知道,从小守规范,长大要守法,这样才是优秀的公民。

四、提升“生命与人生”价值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上面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相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健康成长、拥抱人生的目的。

总之,通过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生命意识、掌握生存知识、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更加灿烂辉煌。

第五篇: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模糊,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作为一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如何挖掘现有教材中各类知识所蕴涵的教育素材,结合当地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恰当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谈谈个人在此方面的探索与感受。

一、挖掘家乡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家乡的历史渊源,结合课本相应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道德的提升。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的内容。在讲《家乡的故事》这一单元时,通过让学生看课件、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三河坝战役。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当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三昼夜,为后来的“朱毛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起义军在三河坝地区逗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革命的行动已经深入人心,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影响,给三河地区播下了红色的种子。革命先烈廖家贞、杨南生(汇东人),就是在这次战役影响下发展的地下党员。“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三河坝之战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了解了三河坝战役的简单情况后,让学生讨论在三河坝战役中,南昌起义军的官兵是怎样与国民党军作战的,起义军在战斗中为什么这么英勇?你对黄晴川营长的行为有哪些评价?在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正是由于广大起义军官兵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壮举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革命先烈廖家贞、杨南生(汇东人)是我们三河人的骄傲!有的学生说:“我特佩服起义军,因为从敌我兵力的对比中了解到,宁可死也要掩护主力转移,也要拖住国民党军,他们的死也值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先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还有的学生说:“我们虽然是小?W生,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通过讨论学生由衷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历史人物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很多历史人物都伴随着历史事件出现。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入手,通过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品质以及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更能在人物知识的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展览室里故事多》这个内容时,通过让学生参观全国最早建立的三河中山纪念堂,听讲解、看实物、参与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孙中山的历史。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建于1929年,为全国最早兴建的中山纪念堂。通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孙中山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我的学校为什么取名是中山学校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爱国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感到枯燥,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家乡旅游景点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知识是社会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旅游景点,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家乡旅游景点的背景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说不完的家乡故事》这个内容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三河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家乡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交汇处,大埔县西部水路交通要冲。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位为县城次中心城市,境内有全国最早建造的孙中山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烈士纪念碑、纪念园,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标志雕像,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火船屋,凤集亭,古榕渡等众多人文景观,是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首选点。

在讲《明代古城墙》这一内容时,我让多个学生说出城墙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城墙为什么要建成这个样子,跟现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快说出了城墙是用于防御侵略;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大的石块放到上面;三河的历史底蕴很深厚;我的家乡有这么多名胜古迹,我喜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只要能灵活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深入地挖掘思想内涵,结合实际,生动地进行教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品德与社会课的思想教育具有时代特点和生命力,社会课一定能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高效发展。

编辑 鲁翠红

下载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为它是集道德、历史、地理、法律、社会生......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李 光 民 徐州市王新庄小学 2009年12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 王新庄小学 李光民......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推荐)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节......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我》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其内容分为“......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

    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推荐阅读)

    情感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实施 河东区街坊小学阎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基础......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五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利用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泗阳县卢集中学梁艳 摘要: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