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阳市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
安阳市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二篇: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是激活学生主体性并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肃严格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双向五环”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双向”:指教育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步: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步: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四步: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第五步: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二、“双向五环”基本模式详解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立体交叉、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优化激活教育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刻领会“双向五环”的内涵。
第一步: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1.学生预习:
预习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之前,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设计在课前、课中的某一环节之前均可。在课改初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建议老师在课内做好预习并进行指导。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温故知新,建议教师在导学案上需标注复习的知识内容,在预习环节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就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指出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途径与方法:
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即a.疑难点标注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圈圈画画,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需要质疑的问题统统标注出来,待以后自学、对学、群学中解决;b.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c.尝试练习预习法: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试一试,想想做做,遇到疑难再返回例题研究,然后再尝试练习。
教师要根据各学科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建议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例如语文(英语)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数学预习可以是“读读、算算、想想、摆摆„„”;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预习时,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以自主预习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优异的预习能力。
2.教师导学
导学一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生学习的方案简称“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二是指教师的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即“授之以渔”,主要在于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途径与方法:
导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就是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前要认真预设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针对学情,明确重难点,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体现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要重点突出、方法灵活,力求基础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教师引导学生要以导学案为抓手,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同时,为使“教师导学和学生预习”双边活动有机衔接,建议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预习方法、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情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有时可能课堂上生成的不是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就要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灵活调控课堂,不能照搬模式。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老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第二步: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1、学生合作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几个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于共同互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内结对子交流与合作,即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基本学习形式之一,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元,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途径与方法:(1)小组建设:
①小组划分: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②确定组长。一个小组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组长,所以确定一名好的组长就显得格外关键,一般说来选组长的标准主要看两点:一是成绩要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③建立小组评价管理机制。a.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b.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差异 ;c.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后进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学习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异质对学再解决前两次存在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鼓励组内质疑。不能够统一思想的题目用红色笔标注“?”号,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白,请教老师或等待大展示环节听取别组意见。教师要注重巡视、调查各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教师参与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当好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
途径与方法:
(1)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给予外部激励,明确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2)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合作学习的主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4)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学生结对子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互助、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让每位学生能进行自主管理,互相约束,又互相激励,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的高效进行。
第三步: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跃跃欲试,处于亢奋状态进行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不断激励、唤醒、鼓励学生。1.学生展示
所谓“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地方式展示出来,以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展示可以让不敢开口说话的同学变成滔滔不绝的演说能手,可以让快乐的思绪得到自由的释放,可以让学生变成像模像样的小老师,可以让合作精神之花灿烂开放,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有声有色,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才能绽放。途径与方法:
(1)展示内容: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下的重点内容的解读,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也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2)展示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一种是组间(班内)展示。组内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个体在展示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组内交流,进行第一次思维碰撞。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组间展示。
组间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各小组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班内的汇报。
(3)展示方式:互动性是此展示方式的原则,即要在展示时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具体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方式,a陈述性展示,即用语言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或小组的观点;b 实践性展示,即用板书或学具等实际物品协助表达观点。第二种是个性化展示,注意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个性化展示,如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读、作画、美文等均可。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的展示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一是要求一切形式都必须为内容服务。学生的展示,不管是以何种方式,也不管这种方式有多么新颖、多么招人喜欢,但前提是必须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服务。二是要求展示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展示是有时间限制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要展示的内容圆满地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展示时要直入主题,要言不繁。
(4)展示指导:改革初期,学生对展示的各个环节及要求肯定比较生疏,所以初期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a站姿的要求:发言的学生假如需
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b语言的要求:发言时声音要洪亮;语言尽量简洁;注意用语文明礼貌,如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谢谢等。c发言顺序:组内发言时,可有小组长制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来制定。组间展示时,一般按照目标问题的顺序进行。可以有小组派代表发言,也可几个同学发言,其他做补充或质疑(同组、同问题者优先)。指导展示时,要从优等生入手,要从一个小组入手,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5)展示误区:a一方面要限制优秀学生的课堂参与次数,班中的优秀学生一节课最多参与两次。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让潜能生有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能够比较成功参加课堂展示的潜能生给予进行更大的表扬和赏识,比如教师语言的直接肯定或小组加分时有所区分。b 对于班级人数较多的学校,不要认为组间展示时每一个小组都必须有机会展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对同一问题的反复展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反而造成参与率低。因此人数多的班级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哪一组先做好展示的准备,那一组就先展示,其他补充、质疑,教师对听得好、补充的好的小组同样提出表扬及肯定。
2、教师激励: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这个表达比较贴切。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激励应该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现在主要说说在学生展示时教师的激励。途径与方法:
教师的激励方法可以分两种。
显性激励:如对学生的回答直接给予语言上的肯定,但切记评价语言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要用“很好”两字代表你所有的肯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一些激励的语言,如: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等。还可以用一些亲昵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加分等表示对个人及小组的激励。
隐性激励: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运用情感的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第四步: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1、学生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索的过程。这种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特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密切学生友好互助关系,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终身学习的品质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
途径与方法: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 以问题为探究载体,问题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问题思考探索解决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内化、创造发现的过程。因此,学生探究,关键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探索中去。为此使用“问题生成表”。要引导学生要学会筛选问题,根据学习需要对众多问题作出评价,协商确定值得在全班交流探讨的核心(主要)问题,而对于那些价值指数不高的枝节问题,则留在小组或课后探讨。
(2)允许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探究的形式有很多种。阅读教材,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系统,是一种探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究;对话交流,质疑问难、自我发现,互相发现,互相启发,也是一种探究。但不管哪种方式,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指导他们不断地优化学习方法,才能实现探究学习的价值,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探究成功的乐趣。(3)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探究应该有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学生可以交流辩论、可以相互借鉴共享„„这里交流互动环节老师们容易忽视,交流不是学生向老师汇报,而是向所有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探究结果,这也就是倾听的问题。在倾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主动地吸收其他同学的好的做法、主动地思考和倾听,从而取长补短,有利于揭示规律。
2、教师引领
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和学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究者。
但这里要特别指出我们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应贯穿始终,这就对教师的导学案、教师素养、教师的功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途径与方法:
(1)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线索提示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不应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需要,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并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提示性的线索,应该是及时的,建议式的,或提供方法指导,或帮助制定可行性方案,或启发学生进一步预测等。
(2)激励学生,把研究引向深入
教师一要不断鼓励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就想方设法自己解决,扫清进行探究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二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逐步获得探究学习的自我学习法;三要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在巩固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方法;四是引导学生不仅会发现和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所以,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3)创设开放的探究时空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注意问题延伸,要想办法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地实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学生的眼睛会变得更明亮,小手会变得更灵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
(4)要及时点拨与小结
当学生的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开始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结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完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给以肯定,但也要进行总结,给学生散乱的思绪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克服知识点散乱不成系统现象。同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将探究的问题举一反三,一题多变,通过适当增减、更换问题的条件结论,重新让学生思维解决,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第五步: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1.学生达标
课堂的最后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学案,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当堂的达标测评。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整理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进行回忆、再现,明确自我学习的重点、疑难问题的解决情况、生成性知识的把握及知识系统的初步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构建整理、归纳的自我意识及相关的初步能力。
当堂检测的本身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的测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途径与方法:
(1)、学生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前三项内容一般是随时整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知识系统整理很重要,要求能自主列出知识网络、知识纲目或绘出知识树,这个内容的整理可以放到课后反思时进行。
(2)认真更改错题,必要时找对子帮扶解决,鼓励较弱的学生向优秀学生拜师学艺,可以是本组的,也可以是它组的。
(3)每天上完课后要及时整理导学案,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纠错本上或导学案纠错栏上。
(4)做好学习反思,并在导学案上列出心得、问题或困惑。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
(6)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做到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的学生向优秀学生拜师学艺,所拜老师可以是本组的,也可以是其它组的。
2.教师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实就需落在当堂检测上,做到堂堂清。
这里特别指出“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之一,因此教师要时刻牢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成功方可谓真正的成功,人人高效方称得上高效课堂。
途径与方法:
(1)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分层次设计,题量要简而精。
(2)检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检测形式可以是口答、动手操作、开卷笔答、闭卷考试、对子互测、全班统一检测等。
(3)检测题目呈现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由教师将精选试题直接印在导学案上,也可以指定教材、教辅的页码和题号。
(4)教师批阅导学案应讲究策略,以达到批阅效果的最优化。①教师可将导学案全部收上来,逐份批改,发现优点与不足,以此作为对学生导学案完成的小结与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②教师可在A、B、C层次中随机抽取,有针对性地批阅,将批阅中出现的问题在评价导学案时进行分析。③教师要对学科组长进行系统地培训,发挥学科组长的作用,重点关注学生红色笔修正的地方,从中了解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和本节课的达标情况。
总之,“双向五环”基本模式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民主的课堂、艺术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样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潜能、放飞了学生的心灵,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双向五环”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我们的孩子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要用未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我们的教育视野应着眼未来的角度,摒弃旧的方式,用发展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要敢于不断的挑战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我们只有在反复实践琢磨中才能走出真正的教学之路,也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才能真正地形成高效的课堂。
2、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要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教参、练习册、图书、网络等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相机补充一些“小小资料袋”和推介作业,增加孩子学习的广度与厚度,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3、“双向五环”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4、双向五环基本模式就五个环节的时间来讲,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不断的学情调查做出适当的调整。
5.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6、课改是师生双方的事情,要注重反馈,师生之间要开诚布公,诚恳交流,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同时要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反思: 老师要围绕核心问题——高效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学生要围绕核心问题——有效学习与争当优胜组,认真剖析并认真倾听每小组及每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学习反思,从而在师生共同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共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7、“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构建主体多元课堂教学发展系统的突破口,从而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研制达标测评,构建出体现教育特色的主体多元教学发展系统,树立的教育品牌。在实施过程中,各校一定要坚持改革方向,认真落实,勇于探索,扎扎实实,讲究实效,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实现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
第三篇: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济水一中孔冬青
能否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之所以能够高度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到位,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这里,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做肯定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很多时候,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思考得很周全,或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担心回答不好遭到老师批评或者同学们的笑话,因此就会导致学生或者不敢举手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时思想紧张、语无伦次。此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必苛求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运用肯定性评价,多肯定学生的动态思维而不要随意压制,多肯定学生的答题亮点而不要求全责备,多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而不要随
意批评,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多做纵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是局限于横向评价,比如我们因为某个学生回答的精彩,就表扬这个学生或这个小组的学生表现的最好,这样就有可能打击了同样表现出色的其他学生或其他小组。因此,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我们还要多做纵向评价,比如当发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好时,我们可以这样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他(或者他们小组)的表现比以前更出色了,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还能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评价就会让大多数学生产生学习进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多做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小组讨论之后,我们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仅凭所讨论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来评价小组讨论情况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显然具有片面性。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就是导向,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不但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要关注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意见分歧时思考的习惯、学困生虚心求教的习惯、优等生耐心帮助他人的习惯、小组讨论紧张有序快速高效的习惯等,关注他们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于做的比较好的小组或个人,要用赞赏的语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的关注和认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多做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相互评价的作用。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小组内某个学生表现的怎么样,其他学生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客观。因此,教师要制定基本的评价要素,评价的任务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让学生评价每个同学的参与度,是始终积极参与还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评价每个同学的倾听情况,是认真倾听还是不注意倾听乱插嘴;评价交流情况,是能积极发言且能说出问题的实质还是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接纳意见情况,是认真思考接纳别人好的方法还是对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思考;等等。教师要评价什么,学生自然就会关注什么,而学生关注什么,自然就会努力做好什么。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通过评价达到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完练习题之后,我们也应当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比如,我们倡导学生评价学生时,先说出这个同学哪些方面回答的(做的)比较好,值得大家学习,再说说自己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见解(或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且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别人的好做法,也让学生在互相
补充、提醒、纠正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五、多做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学会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所以,在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前的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或者抽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应当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该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要有一定的评价要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长期坚持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一定会日渐提高。
教师及时、恰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悦纳对方的积极性的评价,学生自己静心反思后的有意义的自我评价,都能让学生增添自信与快乐,也能给学习带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更加高效。
第四篇:安阳市殷都区双向五环模式解读(5页)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双向五环”模式解读
“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幸福地工作。”这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该区整体推进课改后的真实写照。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以“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大气魄,成立教改“高端智囊团”,引智强兵,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刮起思想改革的“头脑风暴”,继而打造出了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
内涵解读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
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 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
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再其次,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 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
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创新点
殷都区探索出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具有殷都特色,彰显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成为殷都教育的一道风景。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殷都区还对学校考试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主要表现出“五新”:一是考试功能新,变一张书面考卷为多元考试;二是考试组织形式新,变统一监考为诚信考试;三是考试结果呈现形式新,变百分制为星级制;四是考试结果反馈方式新,变分数排名为成绩密封档案袋,单独向学生反馈;五是试卷评语新,变“以分数论英雄”为多元评价。
第五篇:激活学生主体 构建高效课堂
激活学生主体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眉县常兴镇中心小学“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这百花争艳、万木争荣的五月时节,在这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时期,我们常兴镇中心小学做为眉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市级实验校,迎来了宝鸡市对这一教改项目的检查验收。首先我谨代表全校一千余名师生,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是教育领域内一场革命。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如何适应课程改革,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2009年10月,市教育局适时引进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在全市推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眉县教育局,教研室对我县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突出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推广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提炼教育文化、提振教育精神”的要求,印发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研究推广指导实施意见》,在小学层面确定了师资力量强,学生基础好的实验小学、东关小学及槐芽中心小学为率先试行教改项目的实验班。2011年3月又把这一教改实验推广至我校。本学期来我校以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为目标,以更新教师理念、转变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积极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我校四至六年级推行“先学后导 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目前,我校四至六年级全部参与了这一教改实验,四(1)、五(1)、六(1)为实验引领班,其余七个班为跟进班,实验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品德等八门学科,参与实验的学生为623名,实验教师有27名,分别占到学生总数的61.2%,教师总数的54%。全体实验教师在准确领会实验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开辟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各自所任班级班情、所授学科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将我校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从具体做法、初步成效,体会感悟,今后设想四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
1、规范了实验管理,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运作。
为确保教改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承担实验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以王军伟校长为组长的教改项目领导小组和以刘爱爱为组长课题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领导小组负责工作安排、后勤保障及考核等指导等,课题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信息采集、资料整理等。
随后相继出台了《实验管理办法》《实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工作要求》《一把手负责制》《实验教师职责》《实验工作考评细责》等一系列的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落实了包抓实验班的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对实验工作实施指导,支持和调研等,使实验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各实验教师结合眉县教学研究室提出的“三四四 ”课堂教学模式及业己形成的生态创生教育成果与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校实验方案及科学特点,制定了适合本班、本学科实验工作计划,计划从导学案入手,突出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关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问题的导读、生成、训练、及其评价单的结合、凸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展示交流,强调了对资源的整合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显示了教师对重组知识,再造课程、优化课堂的深透理解。
2、加大资金投入,创设了实验的物质条件。
实验开展至今,学校已累计投入3万余元,其中用于氛围营造方面投资3千余元,制作专用条幅6幅,办专题板报2期4版,设计展板3面,开通校园广播15期等,为实验工作的起步运行宣传造势,浓厚氛围;另外设备购置方面投资___元,用于购买打印机1台,还有布置教师方面投资___元,用于添置小黑板40面、制度牌10面、档案袋300个及纸张、油墨等实验用品。用于教师培训方面投资___元,用于外出学习、打印材料___份,为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创设了物质条件。
3、强化了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学习:三月中旬到四月,我校在教师会、教研组会及集体办○公时间,召集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学习会不下十期。并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一教改项目的指导手册发布校园网上,方便教师独立学习。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我校教师中,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掀起热潮。各实验教师分散学习的时间均超过10个学时。在一个多月的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中,我校教师的实验学习笔记人均5000余字。
2培训:为加三个引领班的实验老师的学习笔记均在8000字以上。○快实验进程,学校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教师理论培训,先后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和实验小学推广员来校专题辅导、临床诊断和专业引领,并积极组员参与观摩研讨活动和兄弟学校的成果展示活动。本学期共组织二批次23人次赴县室参加实验专题会议或到兄弟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眉县实验小学李海娟老师的示范课。聆听了一场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收看了一节高效课堂的优质实录,之后又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分
3学科组进行了研讨活动,促使各教师对实验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研讨:学校坚持校本教研制度不放松,以教研组、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理论培训,从教学原理、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和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指导和探讨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业余自学和课堂大胆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各教师对实验认知程度的的加深及有效课堂的探索尝试。实验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由于班额大,学生多,导致学生分组、组织困难,汇报交流占用时间偏长,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积累、个性品质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导致导读单、生成单及训练单完成的质量、数量及时限受到影响,个别学困生不能参与学习过程,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的同时,要求各教师将自己实验中的得失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大力倡导各教师相互研讨,协作攻关。经过课前交流讨论—课堂尝试实践—课后总结经验的步骤,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现已初步解决了大班额班级学生分组、学生汇报交流时间偏长、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限时完成“三单”等问题,其中八名年轻实验教师还开展了网络教研,学校也组织了二次不同层面的实验工作研讨交流会。实验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教师的研讨交流与协作攻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改革了课堂教学,促使了课堂向高效迈进。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加强集体备课研究,着力打造精品课。通过集体备课,与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实验教师每月分别打造1-2节体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理念的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示教,以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共同提高的目的。
5、转变了学生学习,发挥了小组合作功能。
1、为使学生“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即把知识梳理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每节下课时,由实验教师将下节课学习中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主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给学生留足自己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时间。
2、○为了加大课堂的容量,同时又不挤占学生分组研讨的时间,我校实验引领教师把训练题制成课件,把相关知识点链接起来,运用幻灯片形式播放出来,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内容,用动听的音乐,精美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及动感的画面,呈现出来为课堂增光添彩。
3、针对实验跟进班学生预习习惯尚未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的实际,跟进班实验老师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逐步从先学后教向先学后导过渡。
二、初步成效
1、我校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大幅提高。通过四月份进行的实验教师问卷显示,实验教师对实验知识掌握已达95%.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由懒惰型学生向勤奋型学生的转化的观念,实现由强调自我、弘扬个性、勤奋讲授型教师走向隐退二线,收敛个性,智慧指导型教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片面追求分数的思想已转变成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使学生的终身受益。实验课堂教学由形似逐步走向神同。
2、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有效教学真正把课堂当成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尽情发挥,乐于展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自信心普遍增强,自我展示的欲望明显强烈。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随之增强,学生们更加团结,更加友爱,呈现出和谐课堂,和谐班级的良好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尤其是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学生的“读、写、疑、想、说、唱、画”的能力不断提高,师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3、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随着新课程理念真正的落实,教师树立了“先学后导,生进师退”的教学观,教师退出了讲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转型做了编剧、导演。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成了课堂的主角,出现了“师生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尤其是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拓展”这几个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表现方式,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自由表演,自由讨论,自由交流,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得到了充分张扬,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感觉,自学、互学、会学、乐学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升。就是原来上课不思考、不发言、不动手的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通过实验领导小组的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呈上升趋势。
三、体会感悟
1、管理的核心事理念,行动的先导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度是做好实验工作的源头活水。
2、营造浓厚的实验氛围,创设良好的实验条件,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3、完善的制度保障,规范的实验运作是促进实验工作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4、优化教学模式,再造高效课堂,是实验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5、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全面铺开的实验层面上寻找切入点与突破口,充分发挥实验点多面广的优势,是实验工作得以整体推进根本保证。
四、今后设想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理论学习,让学习贯穿有效教学始终:一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课改理念,促使教师解放思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改实验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二是继续学习韩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三是派人外出学习,到兄弟学校去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推动我校教改实验走向深入。同时将着力点放在课堂上,把是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巩固效果是否良好做为衡量一节课的优劣的标准。通过经常开展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等活动加强相互听课、研讨,努力推动课堂教学由讲向导转变,真正做到转变教法,优化学法,提高质量。再就是抓好预习和复习的两头延伸。课前预习文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复习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三部曲,没有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就是下无根基,上无结果。要真正使课堂教学“有效”,则必须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认识到抓两头的重要性后,本期我们将把学生走入文本、完成导读评价单、完成复习评价单作为检查抓落实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二是加强检查,将定期统查和每周抽查结合起来,督促预习和复习落到实处。最后就是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教学案一体化。也就是把有效教学中的一案三单加以整合,编写成教学案,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教师的备、上、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都围绕教学案进行。这样,就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学就有了主轴,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并且大大减轻了教师印制三单、编写一案的工作量,也为学生积累整理了系统化的学习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和学的一体化。后面我校将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探索,争取在积累一定经验后研讨实施。
尽管我们在实验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市上要求及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深信,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有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和示范引领,有各实验教师的辛勤工作与不解努力,我校的实验工作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