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

时间:2019-05-15 14: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

第一篇: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

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如果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的发现在中学校园中到处是90后的身影,作为教师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了解90后吗?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否依然适合现在这群活泼、朝气薄发且个性鲜明的90后呢?

以下一、二两点是摘自百度百科中的90后词条。

一、了解90后

1.90后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什么是90后,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2.90后的社会背景。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90后的人大多追求新潮!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国的信息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3.90后的成长环境。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4.信息技术对90后学生带来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有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在教育方面,由于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

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

5.90后的教育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90后学生的突出问题

1.心理健康。有关数据大致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迁,仍尚无大规模的长期追踪研究。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2.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同时又精神匮乏。

3.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情绪化,行为过激。嫉妒心强,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极力表现与众不同切依赖网络。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

4.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三、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1.了解90后。

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体察他们的情绪波动。作为一个追求“潮”的学生来讲,一个“潮”的老师更容易受90后学生们的欢迎,当这帮学生愿意为你敞开圈子接纳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离成功更近一步。试问,一个连话都不愿意对你多说几句的学生,作为老师你想谈“了解”又是谈何容易?

2.由“命令”转化为“指导”。

上文提到,90后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如果教师依然采用惯用的“命令”教育模式,很可能会遭遇学生的抵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90后的学生更勇于提问“为什么”,为什么SIN30°一定就等于1/2呢?为什么Π=3.1415926……?如果教师对学生说,自古就是SIN30°=1/2,你不必去研究,只要记住就可以,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法,但是对好奇心重的90后学生来说无疑是对其好奇心理的打压,抹杀了其对数学探索的好奇心,以至于对接下来的课程只要按规律记忆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学生面对变形之后的数学题手足无措的诠释!作为新生代的教师,如果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忘记大学课堂

内所讲授的《教育心理学》、《数学史》等等,只能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3.对症下药。

了解到学生有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的问题,就要想法设法的免除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于学生来说,焦虑的来源就是(1)家长的压力、(2)老师的压力。两个压力的矛头又同时指向考试成绩,这就检验着我们现行的考评制度是否依然适用于这个时代的90后学生。教师又是否能更加宽容的对待那些成绩很糟糕又不理想的“低分生”?作为老师要注意低分不等于低能,教师更注重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完美授课技巧,就如同对牛弹琴,即使你的音律是如何的美妙,但是作为听众的牛来说,俨然对音律一窍不通,要想对牛弹琴,也要先让牛通晓音律!

4.扶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和70、80年代的学生相比,90年代的学生摄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其中就包括互联往,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因为是新兴技术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瑕疵甚至是半成品、废品。作为教育工作者单纯的禁止是不行的,更应该做的是在一旁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帮助,告诉和提示这个特殊年代的学生在你眼里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帮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遨游,规避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报道,90年代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思想上更一处没有被开发的荒地,作为园丁更应该为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种下希望的种子。十年树木,百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大计,正如先辈们笔下所描述的那样,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愈挫愈勇,愈折愈强,走向伟大繁荣的希望。

以上是本人对教学方面的一些拙见,敬请指正。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克山农场中学

王宇

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国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13~18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中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中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严重的甚至会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中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物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高考发挥智力水平、积极面对生活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中学时代有着激烈的拼搏和竞争,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中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转向靠自己。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中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中学生活。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中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中学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我认为对于这一状况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开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而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生活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上小学时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对企业营销活动有一定参考意义。

最近我们抽样选择市七中、五十一中、二十四中和省实验中学的四个班级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9份。其中初中135份,高中84份;男生128份,女生91份。学生家长的职业和收入呈均匀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本文依据此次调查结果,做下述分析。

一、直接购买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中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66%,50—100元的占22%,100元以上的占12%。高中生的零用钱显然高于初中生:初中生每月零用钱低于50元的有79%,50-100元的占16%,100元以上不足5%;而高中生每月零用钱50元以下的占45%,50—100元的有32%,100元以上占23%。考虑到中学生的绝对人数,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容低估。

中学生个人零用钱的多少除受家庭收入制约外,与其本人的消费观念也有显著关联性。在被问及“你对一个学生经常购买商品做何评价”时,有31%的学生认为是“正常消费”,有24%的学生认为“无可非议”,有36%的认为“不够节俭”,还有9%的认为是“奢侈浪费”。

中学生的消费活动相对集中,其经常性独立消费主要有:购买饮食品(58%,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下同),文具(55%),书籍(51%),报刊杂志(38%),音乐磁带、影视光盘(25%),娱乐(21%),体育用品(15%)等。

高中生与初中生的需求结构有明显差异。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把零用钱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人数多12%,用于“娱乐”的多9%;而用于购买文具的人数少15个百分点,用于购买体育用品的少11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高中女生中,竟无一人购买体育用品。男生与女生相比,需求结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把零用钱用于“体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于“娱乐”的多18%,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多11%。女生只是用于购买书籍的人数比男生多8%。总体上说,男生的消费愿望显然强于女生。

二、间接购买行为分析

所谓间接购买行为是指中学生需一定程度上借助家长完成的购买活动。单价较高的商品,如衣物、自行车、随身听等,一般需家长出面完成购买过程,但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中学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主导性的。

自行车是城市中学生主要交通工具,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8%的人拥有自己的自行车。有64%的学生的自行车由家长购买(或指定),这又分三种情况:10%的人完全没有提出意

见的机会;42%的人可与家长共同协商;另有12%的人“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还有34%的学生在家长的参与下,自己完成最终购买。

57%的被调查者的衣物由家长完成购买:没有任何挑选权利的学生占6%;与家长共同协商的有39%;“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的占12%。还有41%的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实施购买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6O%左右的中学生在购买单价较高的、与已有关的商品时起主导作用,他们在家庭中有较高的消费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关于另一个问题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当被问及“购买某种商品的原因”是“自己喜爱”、“受同学影响”还是“受父母影响”时,有85%的人回答是由于“自己喜爱”,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是“受父母影响”。可见,父母做为中学生消费“守门人”的作用被削弱了,有关广告应以中学生本人为主要诉求对象,并以此选择媒体、确立诉求点。

中学生的这种独立性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一,独生子女的地位决定其消费愿望能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其二,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屈”;其三,现代家庭观念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

调查表明,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的独立性,而在这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差别不大;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与中学生消费活动中的独立性关系密切,一般而言,工人家庭的子女在家中的消费地位相对较低。

三、购买动机分析

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求实购买动机最为普遍,37%的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求实动机,这些中学生购物时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用,理性倾向明显。比较而言,初中生求实动机略强于高中生,而女生则弱于男生。

求名购买动机强烈的学生约占24%,这些学生更渴望通过消费行为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个性,更注重所购商品的社会声誉和象征意义。比较而言,高中生求名动机增强,这应该是自我意识发展和独立愿望增强所致;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的求名动机,在初中、高中都如此。

求美购买动机占主导地位的被调查者有22%。相比而言,看重商品“美观别致”属性的女生远多于男生。高中、初中的男生都只占16%,没有因年龄产生的差异;而在女生中,有25%的初中生有较强的求美动机,略高于同年龄段的男生,高中女生这个比例则达到38%。这表明女性的购买活动中情感性因素随年龄而增长,把商品对人体的美化、对环境的装饰、对精神生活的陶冶等作用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追求商品美感带来的心理享受。

另有20%左右的学生求廉购买动机强烈。这种购买动机与学生的家庭收入是呈正相关。男生和女生具有求廉动机的比例总体来说相差无几,但有趣的是,初中阶段具有求廉动机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到高中阶段却正好相反,女生中求廉动机强烈的人数远多于男生。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年龄增长,女生更能体会家长的艰辛,而男生则比较不愿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有些出乎调查者意料之外的是,中学生消费群的求新动机不强烈。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不到9%的人有较强的求新动机。初中生追求“新潮时兴”的人数明显比高中生多。这可能与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有关。

四、名牌意识

调查表明,在实际购买行为中,热衷于追求名牌的中学生并不很多。在被问及“购物时是否挑选名牌”时,有23%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个比例不算低,但这个数据并不表明另外77%的学生拒绝名牌。

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名牌的中学生远高于23%的比例。对名牌“十分关注”的学生有15%,“一般关注”的有47%,“不太关注”的占24%,“不关注”的占13%。

中学生对日常消费品的识别度很高。被问及“能否识别服装名牌”时,8%的被调查者选择“完全可以”,45%的人选择“基本可以”,33%的人选择“能识别最著名品牌”,而选择“不能识别”的人只有15%。被问及“能否识别饮食品名牌”时,13%的被调查者选择“完全可以”,53%选择“基本可以”,而“不能识别”的人有13%。这表明50%以上的学生对名牌很敏感,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有限的信息接收渠道,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识别能力。

众多中学生的名牌意识没有转化为购买行为,原因大概有这样一些方面。

首先是受购买力制约。调查显示,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买不起名牌”。调查中发现一些特例,如某学生父母双双下岗,竟还逼使父母为自己购买名牌皮装。但一般而言,中学生的名牌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一旦这一消费群体成长起来,有了独立的消费能力,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求名动机会普遍而强烈。

其次是消费观念影响。中学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隔离,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封闭,而正统教育又不鼓励名牌消费倾向,使部分学生对名牌消费产生消极态度。就服装而言,中学生的名牌识别力很强(如前所述),但被问及“穿着名牌服装的心理感受”时,有41%的被调查者的心理反应是积极的:24%的人认为“(名牌)能保持和改善自我形象”,17%的人认为“能带来心理满足”;另有59%的学生反应消极:41%的人认为“(穿着名牌)没什么意思”,18%的人认为“是追求浮华的表现”。有趣的是,女生持消极态度的人明显高于男生,而高中生明显比初中生持更积极的态度。中学生的这种消费观念更典型地体现在对化妆品的态度上。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极少有人购买化妆品,而自认为对化妆品品牌熟悉的只有3位女生,仅占被调查女生的3%。这种情况对有关商家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受商品特点的影响。对于服装、自行车这样社会清晰度高的商品,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较明显;而对于文具之类社会清晰度低的商品来说,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就不强烈。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中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您好,我们是109班梦之翼小组,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了解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因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做一次有关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该调查不记名,希望认真填写,这样也可以使老师有效的制定学习计划

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A:经常 B:较多 C:偶然 D:没有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我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A:经常 B:较多 C:偶然 D:没有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A:经常 B:较多 C:偶然 D:没有

4.我的学习动力来自?()

A:自己 B:家长 C:老师 D:没有动力

5.我有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A:有 B:经常 C:有时 D:想过,但没有

6.上课时我会认真听课并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笔记。()

A:是的 B:有时会开小差 C:听课但不做笔记 D:聊天或者做作业

7.阅读课本或者其他读物时我会用多种颜色的笔画线做记号注笔记。()

A.是的 B.会划线记笔记 C.只会单色画线 D.不会

8.学过的知识我记住了,但是不会用。()

A:经常 B:较多 C:偶然 D:没有

9.你异性朋友多么()

A:比同性的多 B:和同性朋友差不多 C:很少 D:没有

10.在你的同学中,有情侣嫌疑或是情侣的对数是:()

A:5对以上 B:3-4对 C:1-2对 D:没有

11.你怎样看待高中学生恋爱的?()

A:太早 B:一般 C:晚了 D:没感觉

12.我和班里的同学都很谈得来。()

A:是的 B:大概 C:还行 D:有困难

13.你认为中学生心理状态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

第五篇: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当我们面对孩子含泪倾诉着对父母的思恋的照片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一群在课堂上悄然变化着的孩子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家长的叮嘱时无奈的双眼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在接受者拷问,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科技的发展,城市的突飞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涌向城市。但在这些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子女带到所在城市就读,他们只好将子女留在父母身边或寄养在亲戚家中,由于缺乏亲情的关爱或家庭监护力度的乏力,他们的学习心理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变化着的学习心理,为了搞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调整好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祖辈过分的溺爱与家庭监护的不到位,临时监护人面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上的偏移,学习心理状态的扭曲的儿童漠然与无奈。一些留守儿童变现在学习情绪上的低迷、自卑、郁闷、厌学、旷课直到逃学。因此,为了搞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调整好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资料,能够引起农村家长的关注,能起到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我校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并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是下列家庭中的我校在校学生。

(一)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将其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委托其祖父母抚养教育的。

(二)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其子女有父母一方进行抚养教育的。

(三)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子女寄托亲戚或朋友进行抚养教育的。

(四)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其子女独自生活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

(二)分析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

(三)写出相应的论文,提出调查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向相关的职能部门反馈课题研究的信息。

四、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课题在调查我校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状况的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原

因,找出原因的症结,并将分析研究的情况向有关的职能部门汇报。

2.给我校进行的教育教学的教师们提供有关我校留守儿童学习心理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原

因,以便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状况,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地心理素养。

下载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90后中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0后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90后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初中阶段是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是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

    中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

    中学生心理状况 1.对于目前的学习环境,你的适应程度如何? A 不适应B基本适应C 已经适应 2.面对目前的学习任务,你的感觉如何? A 比较轻松B 力不从心C没感觉 3.你认为你目前的压......

    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问卷

    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问卷1. 你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 A: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 B: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不够刻苦 C: 学习态度不好 2.你是否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A:是的,从学习中可以获得......

    中学生叛逆心理调查问卷

    中学生叛逆心理调查问卷 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 1. 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对老师家长等的教导十分反感;不喜欢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去做;讨厌被约束,渴望独立和自由) A. 有,经常......

    90后大学生心理调查

    “90后”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

    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研究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姓名:韦海斌广西柳江县流山中学邮编: 545113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现状分析 对策 联系电话:***(0772—7578330)作者简介:韦海斌华中师范大......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的源泉。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