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时间:2019-05-15 14: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第一篇: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按照国家要求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达到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能力等。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开放性教学概念的诠释。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

1、整个教学是在教师控制下完成的。

2、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地提供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3、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学生思想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

4、游戏、娱乐、研讨、辩论、参观、实践

5、开放性教学明显的外部特征是学生高兴,没有压力,非常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看起来“很乱”甚至“课不像课”样子,但是活而有序

6、“自我发展”是指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发展智能,自我形成健康人格,包含着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在外力作用下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实现。

二、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

首先,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意识。“敢开放”教师相信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身份,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就成了教师“敢不敢开放”的主要因素。

其次,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的能力,教师的组织教学艺术、语言艺术、设疑艺术,处理偶发事件艺术等也同样成了教师“会不会开放”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挖掘学生各类潜能的重要保证。技巧之一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机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最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亲口去说,亲眼去看,亲手去做,让他们感知,体验,顿悟,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技巧之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允许学生发表与教科书内容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产生怀疑,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讨论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等等。技巧之三给学生最真诚的爱抚,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疼爱、抚慰,不因学生的无序而训斥,不因学生的误答而羞辱,不因学生的过激而讽刺,只有教师的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体贴学生,开放性教学才能进行。

2、教师创设“开放”情境的能力,这里的“情境”指特设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指课堂的教学的氛围、条件。开放—有利于开放性教学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创设—设计、创造、安排、运作。开放性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会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讲解能力。讲—说、解释、论述。解—解除、解释、明白把束缚着的东西打开,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得到“解”学生不仅能接受讲的对象而且能通过这些对象,打破更多束缚,自我获取知识。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于深化教材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思想提高的过程,是内化的过程,也是积极的教学过程。

5、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一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敏捷、果断而准确的处理。二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确地、因势利导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四、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开放,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

2、随机性。教学在对学生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方式方法过激,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自身的行为越出了教师事先所设计的范围而产生的意外变。

3、偶发性。课堂教学时出人意料偶然发生的事情。

五、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活动为主。

2、学习行为放开。学习行为—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作。放开—摆脱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资和能量,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顾忌地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

3、“收”、“放”结合。“收”教师的调控、指导把学生开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放”在教师必须控制的学生行为规范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以“放”为主,以收为辅,能“放”能“收”,“收”、“放”结合。

六、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1、“愤排”情境的创设。首先选题要慎重,其次目的要明确,再次设计要精心。

2、“娱乐游戏” 情境的创设。设计“用学具”教、设计“猜谜类”教学、设计“学生制作类”教学、设计“学生说唱类”教学、设计“擂台类”教学。

3、“探究—研讨” 情境的创设。学生必须真正掌握能够衔接新知识的“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教师要巧妙地在新旧知识间搭桥,扶学生登上新知识的高度。选择内容——教师点拨——探究研讨——总结发现。

4、“合作” 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首先,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设计“合作” 情境的方案,其次,教会学生合作,最后,评价合作结果。

5、“直观” 情境的创设。

6、“动手操作” 情境的创设。

七、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明确问题的目的和类别。a、诱发目的—能诱导、激发学生潜在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求知欲的问题即诱发型问题。b、巩固目的—“温故知新”的问题即巩固型问题。c、诊断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及困难的问题即诊断型问题。d、训练目的—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人格的问题即训练型问题。

2、明确问题的难度。

3、质疑要程序清晰。

4、给学生留出“两个时间”。第一时间提问后留给学生一个思考准备的时间,第二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还要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

5、注意“延迟评价效应”。a、“于无疑处生疑”方案;b、“于有疑扩疑”方案;c、“学生辩论生疑”方案。

第二篇:第十二讲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十二讲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英国的欧文曾言:“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而法国的司汤达则指出:“人类所以要生存在世界上,并非要当富翁,而是要获得幸福”,因此获得幸福是人类生存的目的。

一、幸福和教师职业幸福

(一)幸福的解读

幸福包括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生活的客观条件。如生活境遇的自由程度,健康状况等。

2.主观方面:个人感受,是否快乐,是否称心,是否满足、舒畅。这种主观的感受被称为主观幸福感。

幸福每个人各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幸福被称为是个体积极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幸福是一种感受,因此人们称之为幸福感。幸福感有两种成分: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所谓的情感成分是指积极情感(爱、乐观、自尊、自我效能感、愉快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妒忌等);认知成分是指“生活满意度”,受价值观的影响,带有理性色彩,可以是对整个生活状态和各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评价。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解读

教师的幸福感包括更深刻的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幸福感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的持续快乐体验。

2.教师的个人幸福是个人主观努力与客观机会条件契合的结果。

教师的主观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教师主观努力创造条件,即可为教师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3.教师幸福是个体对其生存状况与学校环境肯定的价值评价

教师的生活状况能够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如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的幸福提供保障。

教师职业幸福更多地指向精神世界,价值的实现,这种境界能够激励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影响幸福的因素

(一)影响一个人幸福的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素养,而且一个家庭决定了一个人幸福的体验。

2.健康。所谓的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幸福的健康。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健康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前提。

3.教育。教育是一个人产生自信心和高自我效能感的源泉,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条件。

4.职业。教师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在职业中感受和体验。同时包括职场氛围、职业声望等。5.收入。自身生活条件的保障是一个人幸福的基本保障。计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一个人的物质是最基本的。但并非最终目的。

6.社会。社会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如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和职业有密切的关系,人际交往不仅包括亲友之间,同时还包括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而职场人际交往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然,同时是一个人获得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源泉。其次,社会声誉,包括教师职业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威望。社会声望高的职业会被人所敬仰和尊敬。其次就是个人声望,个人声望高,影响力大,则会带来更多的自我成就感。再次,闲适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能够拥有充分的休闲时间和良好的休闲方式,在业余时间来放松紧张的工作压力,同样,闲适的时间能够让教师做自己喜欢自己的事情,悠闲的时光同样能够为教师带来幸福感。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

从教师个人的因素出发,一位中学教师认为教师的幸福来源于:(1)德高为师,即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至美至善的工作,是充分发挥人美好道德的工作。

(2)享受工作。许多教师认为工作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不仅仅因为工作是我们“劳动、辛苦、自我克制和学习”,也是辛勤地艰苦地劳动阵地,而且因为工作是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改变世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3)学生成长。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4)专业素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得教师生活在巨大的幸福中。

(5)师生之爱。教师的工作实际就是以爱为主题的工作,教师爱学生,也为学生所爱;教师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一位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来源17个方面: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劳动强度;专业自主权;专业素养;生活环境;教师评价;学校制度;学校声誉;社会期望;教材质量;课程资源;健康状况。

总之,教师的幸福来源于五个方面,即教师的职业情怀,即学校声誉和社会声望等方面。教师的职业素养,即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教师的职业实践,即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师德的外显。职业环境,即教师所工作生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如,学校的设施和配备。精神环境如学校的文化和人际关系等。

教师的职业心理。即教师的职业心理。教师职业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努力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培养教师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人生,充分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三、教师如何获得幸福

普遍观点认为幸福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自我。这种积极地自我共包括教师积极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就如前面提及,教师的自我意识在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幸福做出努力。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当教师觉得自己有价值时,教师具备强烈的自尊心,即教师的自我评价。自尊同时还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人评价高时,教师则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自信并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评价。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当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持肯定态度的时候,会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自我。第二,社会的努力。社会对教师的积极关注,以及为教师的幸福创造条件。为教师的生活提供较好的物质保障。其次,社会肯定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作用。社会对教师的重视,使得教师职业逐渐受到重视。最后,社会还应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保证,同时社会可以通过社会文化引领教师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第三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校将《教师的教师技能》这本书确定为必读的“小继教”教材。这本书看似理论重重,实则是一本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书,它用形象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每一个要介绍的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开展自学,通过学习让我感到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技能问题,而是跳出说教的条条框框,常教常新。下面我谈谈学习后的一点肤浅认识。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我们概括地将教学技能划分为三个容易把握的范畴,既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评价的技能。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掌握教学技能必须依据其性质与特点,针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价值、效用和机理,在“知”与“行”、“学”与“用”的统合中进行自主构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基本功更多的要在课外去积攒,也就是说课前的备课、说课,课后的评课、自我反思是教师练就教学技能的大舞台。

1、让备课充分起来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由于我们过去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过于侧重环节的齐全、数量的多少等方面,相对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导致教师的教案不能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缺乏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我们要适当放宽对教师教案框框条条过多、过死的限制,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设计能力。

借它山之石攻己之玉。模仿是人类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新上岗和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来说,应鼓励其多拜读现成的优质教案,从中汲取先进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学理念,提高对新理念的运用和执行能力,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合理推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我们的备课工作基本上是独立完成,即使有同行之间的讨论交流也仅仅局限于随意性的探讨,解决的都是一些关系知识点的问题,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交流的效果不明显,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不是很大。因此,各个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校情,将集体备课这种全新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合理推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加强教材解读,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借鉴交流和探讨生成的新观点来弥补各自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努力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整体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

2、让课堂交流完善起来

课堂教学交流在在各个地区开展相对广泛,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每学期都一定数量的上演,有效的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组织公开课前缺乏明确的目的,课堂交流的性质不确定,没有根据不同的听课群体备实用的课,上有较强指导性的课。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交流中我们要加强公开课的针对性,对教学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老师都能起到有效的锻炼和指导作用,我们不妨同举行优质课一样来开办“劣质课”,相信对于教学水平低的老师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3、让说课普及起来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学理念,恰到好处的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的提高。说课在农村地区起步较晚,开展的范围小,交流的机会少,大部分教师还不了解说课,也不会说课,只有加大说课的推广和研究力度,在各个学校和每位教师中普及,给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新的平台。

4、让听评课有效起来

听评课工作一直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角,但在开展中多数情况都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听课和评课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听课,我认为应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这节课,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理解,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二是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三是听课教师角色定位,即是审美者又是参与者。在评课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5、让教学反思坚持起来

写“教后记”是一种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促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教学行家里手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曾强调:“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作为学校要鼓励教师坚持教学反

五河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材料

思,勤写教后记,并对反思的内容和教后记的写作形式加以指导,使教师懂得如何反思并成为日常性的教学工作,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有效监控、调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课堂教学看似仅有40分钟,可这40分钟是高度浓缩的,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每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只有重视并做足前前后后的诸多工作,方可演绎短暂而又精彩的40分钟,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员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科学技术的认识,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我认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六个方面。

(一)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热爱是当好生物学教师的开始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当好一名合格的生物学科教师,他首先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物学教育的热爱;对莘莘学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材使用与创新能力,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教学内容显现方式能力,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课堂讲授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等。1教学评价能力

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评价是把双刃剑,同样是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评价可使学生受到激励,从此扬起奋进的风帆,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反之,则使学生受到伤害和打击,从此萎靡不振,不去做本该做到的事,这就是神奇的评价。

2教育科研能力

生物教师应了解和掌握生物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例如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组织类型的制定;实验因子的实施及无关因子的控制;实验的记录、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效果的测定;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等等。生物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探索和掌握生物学教学规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3具有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自己必须具备创造能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必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求知欲是发明创造的主要起端。还要进行富有创见和想象的思维,要大胆设想,勇于改革。例如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新的实验、教具设计等。4学术交流能力

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地认识自身的新变化、新发展。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术交流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要在学术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一般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往往有很多的专家参加,有不同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被展示,有对科学技术热点问题的深入研讨,因此,通过参与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可以开阔视野,启发我们教育科研的兴趣,调动我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5管理能力

教师的管理能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的管理上。对学生的管理,要注重把“赏识”与“惩罚”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对教学的管理,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之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参与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篇:第十二讲中国服饰文化

第十二讲 中国服饰文化(1学时)

一、中国服饰发展简史

远古时代:被发文身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 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毛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

周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冠服制度――冠冕堂皇、紫绶金章 《礼记·冠仪》:“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礼记·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腰。” 汉代:紫袍玉带、羽扇纶巾。黄袍加身: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黄色代表五行中构成万物之源的土,五方之中的中,也就天经地义代表了华夏的正色。从唐朝开始“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龙位,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黄袍始终是皇权的象征。

衣冠禽兽:

我国唐朝的袍服多以暗花为主,到了武则天当朝的“周”时,又有了一种“绣袍”。所谓的“绣袍”就是在各种不同职别的官服上绣以不同的纹样,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清朝时最为明显,尤以清朝官场的官服“补子”为最。“补子”是清朝官服前后胸所绣的方形动物织样,使人一望而知其品级。

“衣冠禽兽”的成语源出于此,指的是官服上所绣的禽或兽,以区分文、武之意,只是到了后来被用来形容某种行为的败坏,而成了贬义词。

西装革履:

民国以来,由于接受西方思想、西方文化的日益增多,人们的观念也日趋与世界融合。西方的服饰也随之被国人接受,开始是中西交杂,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简洁、随意的西装逐步取代了原有的长袍马褂。

服饰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人们自然也就利用一 些能够随手得到的东西来护身御寒,比如树叶、茅草以及狩猎得来的兽皮,穿着方式是最简单的披挂。

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自然物。

之后人类发明了骨针、骨锥等工具,开始了对兽皮的初步缝制,从而使披挂物能够逐渐适合身体的形状。

但是,兽皮来源很有限,而一般的树皮、树叶性脆易烂,所以韧性纤维的就开始被利用,这就扩大了人类服饰材料的来源。最早使用亚麻作物制成亚麻布的是公元前6500年安纳托利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

到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开始利用羊毛。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10000-4000年前)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亚麻、羊毛、蚕丝成为主要衣料。

进入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又逐步创造出纺轮等最早的纺织工具。纺织品出现以后,人类又学会采用天然染料染色,染料取自植物、水果、花朵。

中国目前出现最早的染色材料记载是《诗经》,其中有“采菉”、“采蓝”的记载。蓝和菉的本意都是草的名字,因为性喜潮湿,因此大都生长在水边。当人们穿着素色的衣服到河边汲水时,被蓝草的枝叶碰到而又无法洗去时,染色就为人们所认识。蓝草染出的色相是叫做“青”色,所以才出现今天的“青出于蓝”的说法。

服饰的发展过程:

自然物—亚麻、蚕丝、羊毛—纺织、染色技术的发明 商周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蓝、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春秋战国 贵族冠帽与服饰:头戴冠,两侧有组缨下垂系于颌下,脑后辫发上挽,包入冠内;身穿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鞋。

春秋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深衣样式:襟: 指衣的前幅。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祛: 袖口,袂: 袖子,裳: 裙子。曲裾: 由服装环绕形成的裙子样式。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汉代女装 襦,短上衣袖子。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宫绦,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

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魏晋女服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和女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襦裙、大袖衫裙、圆领衫

宋代朝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

宋代公服: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

宋代妇女裙装: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有披帛,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佩戴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褙子: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 明代服饰: 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

明代襦裙:在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裙幅从六幅到十幅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明代公服:

盘领右衽,袖宽三尺。袍服所用的纹样及颜色,因级别而异:一至四品,用绯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至九品,用绿色。纹样也不一样,一品用大朵花,径五寸;二品用小朵花,径三寸;三品用散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用小朵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用小朵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花纹。

清代:馬褂是穿在長袍外面的短褂子,長度只到腰際,本來是北方人在騎馬時穿的,滿人統一中國後,不乘馬的人也穿起馬褂,漸漸流行起來。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裏面紅。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清代中期始, 满汉各有仿效, 至后期, 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 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二、中国服饰文化的内涵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文化形式。它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服饰艺术中的“礼乐”文化

“礼”是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其本质内涵便是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乐”是与歌舞联系在一起,以祭祀祖先神灵为主要内容。

在深受“礼乐”文化影响的阶级社会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各阶层的成员,从衣食住行到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随便逾越。而服饰则成为的重要工具。

中国服饰艺术中的形制、颜色、配饰、纹样等特征,便是“礼乐”文化的鲜明物化形式。

服饰颜色体现尊卑:赤黄色是至尊之色,除了皇帝外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乱用的;红、紫是官服之色;黑色,多为小吏之服色;青蓝,多为低品位的服色,常为婢女所用。诸如此类,在中国传统服色上已形成了固定的体制。

总之,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服饰形制彰显等威:

天子、诸侯穿衮服,戴冕;大夫穿裨衣,戴冕;士人以素积为裳,戴白鹿皮做的皮弁;平民则只能穿布衣。在配饰上,金钗、翠翘、系在绶带末端的金坠子等等都是贵族饰物,持笏佩玉也是贵族服饰的一种风尚,当时的平民则要遵照“非命妇不得以为首饰,冶工所用器悉送官”。

服饰纹样: 最典型的要数龙纹,皇帝衣服用五爪龙纹样装饰,即龙袍,而其他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穿着龙纹服装的,只有少数高官可以穿三或四爪龙纹服装,称为蟒袍。

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服装“冕服”特别集中地凝聚了“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核。冕服是古代非常隆重的礼服,是帝王百官参加祭祀大典时服用的,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大带、舄(礼鞋)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黑色)衣、(黄赤色)裳、冕冠,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冕冠上则有旒。天子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样式的冕服,总称六冕,天子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戴十二旒冕服,冕服上的章纹数与冕冠上的旒数是相应的。十二章纹饰中,上衣六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用绘;下裳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用绣。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终追远; 藻(水草)-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十二纹章”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

2、服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2.1 民族服饰中的民俗传统 布衣族妇女的服装特色是在头上包裹着尖角往左右延伸的帕子,大多为青底花格布、紫青色布或白布,形似两只水牛角,俗称“牛角帕”。这一特殊形制的头饰主要是因为在布衣族的民俗中,牛是圣物,与该民族的牛图腾崇拜有关。

彝族流行虎崇拜及葫芦崇拜,所以过去彝族祭司举行丧葬和祭祖时要批虎皮,虎皮披风常作为首领的礼服,另外,彝族服装常常装饰有虎皮纹样。

云南洱海一带的白族曾以鱼为图腾,所以这一地区的妇女都流行带“鱼尾帽”,它是用黑色或金黄色的布制成鱼形,鱼头在前,鱼尾后翘,鱼鳞以帽上所缀银泡子或白色珠子表示。

苗族中流行过蝴蝶崇拜,人们至今还可以在苗族服饰中见到蝴蝶刺绣图案。土家族、白族都以白虎为图腾,土家族织锦中的“台台花”纹样的原型就是虎头。

台湾高山族是蛇崇拜,高山族的织绣中多有蛇形纹饰,以蛇纹为饰的织绣衣料常被制成裙、衫及结婚礼服,由蛇形纹更演变出了曲折纹、半圆形纹、网纹及菱形纹等。

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等大多从事游牧、狩猎、渔业生产活动,由于这些民族在历史上大多信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所以其服饰用色、服饰纹样一般与崇拜对象有关,如大多喜好白色(雪山之色)、蓝色(天空之色)、红色(太阳之色)等,喜用花、草、羊、马、鹰、鹿等动植物的形象做服饰图案和服饰纹样的意象。

汉民族的服饰民俗更是丰富多彩:新生婴儿常给穿“百家衣”,也就是用邻里乡亲提供的碎布头制作的衣服,据说这样可以保佑自家新生婴儿健康成长、福寿两全……

总之,每个民族的服饰都自成体系,它们在形制、色彩、配饰、质料及工艺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都和每个民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体现了不同民族别具特色的民俗传统。

2.2 服饰艺术中的 “禁忌”风俗

服饰禁忌最早出自民间,同人们最初的鬼神神灵信仰有关,它流露出较强的原始崇拜迹象,它把超出人力所限的许多不可知因素同人们的服饰联系了起来。

中国古代白色和黑色被视为凶色,尤其忌讳全身穿着白色服饰;绿、碧、青等颜色往往被视为贱色,只有娼妓、优伶等“贱业”中人才用此色;红色则为吉、喜之色,婚嫁、生子、过节最为多用。

河南沁阳一带十分忌讳反穿衣服,因为在当地风俗中一般只有寡妇改嫁才反穿罗裙。

南方的彝族将帽子和头饰看得特别神圣,当帽子或头饰穿戴在头上时,尤其忌讳外人的触摸。

南方沿海一带的渔夫和农民,习惯用竹竿晾晒衣服,但晾干后总要叠好放一段时间再穿,因为据说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变成“竹竿鬼”。

在鄂伦春族生活的地区,忌讳将女子的衣物放在男子的衣物之上,认为这会使男子受辱倒运。

旧时,汉族忌讳男子触摸女子衣物,认为这是淫秽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服饰有关的禁忌,如“歪戴帽子——心术不正”;“敞胸露怀——二流子”;“绿帽子”等等。

3.服饰艺术中的观念文化

在服饰艺术的精神性因素中,人所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占有重要地位,服饰艺术的发展和演进始终离不开人的观念统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注重感性,注重整体,追求天人合一。在古人眼里,人世是天的神力所为,人世的服饰都是代表和象征着天的神力、是上天所赐予的。

所以无论是在服饰的形制上还是颜色、纹样上,都蕴含有深刻的“天人合一”理念。

服饰形制

“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上衣象天,下裳象地,以代表“天地之法”;另外,上衣多为玄色(黑色),下裳多为黄色,以应“天玄地黄”。

“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

深衣裁制的基本方式是:上六幅,下六幅,共十二幅,以合于一年十二个月;袖口圆似规,衣领方似矩,以应“天圆地方”;背缝似一直线直到脚后跟,表示“顶天立地”,要人正直向上。

服饰纹样:

如冕服当中的十二章文饰: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终追远;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这些都包涵有鲜明的天人感应理念。

4、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形态

古代服饰的发明和流传, 初衷是御寒和生存,而后逐渐增加了舒适美观的功能。古人思索服饰与生存的关系而出厚生的观念。统治者推广服饰,关怀民生,同时又通过服饰辨等威而定秩序。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

4.1 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服饰, 在周之后的历朝历代, 都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引等级差别”不得僭越, 国家颁布舆服制, 对形制和服色进行严格规定。君臣、庶民的款式、质地、色泽、穿着方式被写进了国家法典和历史。国家政治借助于服饰, 将君主、公卿、士人和平民的角色身份区分开来, 使人们在一种表征政治观念的物质躯壳中僵化。

劳动创造了服饰, 创造了华丽,在统治者华服质锦绣绮的同时, 在文化传统上却产生了奇怪的二律背反,如儒家的“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服者, 未足与议也。”

一方面是对华服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道德的崇尚而产生的布衣文明。4.2 服饰文化所体现的人性自然形态

原始社会的感性生活异常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出心性向善的端倪。

这个善,完全可以超出道德层次,包括人类低能时代相依为命的互悦和求得生命延续的原始情欲或称之为原生意识。

蔽体遮羞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著美服取悦异性则又是另外一个方面。《诗经》中就有不少通过描写装饰表现男女炽烈爱情的诗句,当时社会中情侣欢恋的情绪所系当推容貌与服饰是可想而知的。

时至现代, 服饰仍然敏感地关联着人们的本能。超短裙、紧身衣、比基尼和袒露都会令众人为之瞠目或牵动着文明人敏感而谨慎的神经。正是服饰的文化心态考察才使人们发现了人对服饰的心理依赖。

何谓“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 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 谓之华。华、夏一也。可见礼仪和服章之美同样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外部形式, 也是古人洋洋自得之骄傲所在。

服饰所折射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服饰就像诗, 是思念的流云, 是咏叹和哀怨, 是爱的诉说,也是人世间的博爱和关怀。

服饰所表现的文化心态, 是情感的纽带, 它一端牵着日常的生命活动, 一端连着用理性无法表述的美的世界。

三、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中国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到底有哪些不同?

未来中国人的服饰将以“国际化”的西方服饰文化为主流,还是以中国本土的服饰文化为主流?或是……

中、西方服饰文化特性: 1.不同的衣料文化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葛、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和羊毛等动物纤维来织布,而且早在6900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织丝。

古埃及则主要是亚麻文化,两河流域主要是羊毛文化,印度是棉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在衣料方面没有什么创举,是对地中海沿岸的上古文明的继承,即亚麻文化与羊毛文化兼而有之。

2.不同的服装功能意识

中国人非常重视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用穿戴装束来统一人的思想,不厌其烦地反复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阶层人的行为,来“治国安邦”。

西方在这方面就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古罗马人也曾十分重视衣服对于身份的表示,封建时代也曾不断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大多是一些奢侈禁令,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充分地把服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而更多注重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

3.不同的着装观念 中国人喜欢趋吉避凶,很重视吉事穿吉服,凶事穿凶服。这多半是受礼法的影响和制约。

根据五行学说,东方木,色青;南方火,色赤;西方金,色白;北方水,色黑;中央土,色黄。土即黄色,所以黄色被象征中央集权的皇帝所占有。朱、紫也曾长期成为显贵的服色。

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儒家重视服饰美,更重视资质美。西汉大儒董仲舒说:“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文。”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一个范畴是“道”。《周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以“万物负阴而抱阳”来解释世间万物产生演变中的矛盾,是由于两个对立的事物而形成的。

苗族民间信仰主要是自然宗教,崇尚“万物有灵”。

当婴儿出世的时候,须把婴儿用一块绣绘有“蝴蝶妈妈”图案的土花布襁褓包裹起来,至两岁前,其所穿的衣服亦用这种图案的土布制成。有的地方则有在枫木中柱脚葬胎衣的习俗。弃其“彼界”衣包,是为断掉婴儿灵魂的归路;迎入“此界”裳襟,是为纳入宗教传承的大序。

中国人文哲学思想体系中,理想人格是由“礼”作为基础,透过“德观”与“阴阳五行”的思想观念,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同样,中国传统服饰制度,也就是在一切合于“礼”的原则基础上,使服饰的哲学思想观念能体现天、地精神,藉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希腊人曾设想天是一种纯粹的、永恒的理念,人世不过是它的粗糙的和变形的反射。罗马晚期兴起的基督教,其思想加深了天国与尘世间、理性永恒灵魂与注定泯灭的肉体间,以及有创造能力的精神与草木顽石间的对立。

而这个时期的服装文化,是南方型的罗马文化与北方型的日耳曼文化和由十字军带回的东方拜占廷文化的融合。与此同时,西洋服装也在古代宽衣与近代的窄衣之间徘徊。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的重视,中国人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中国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一种“包”的文化,既不能“显露”体形,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

西方的服装则不同,无论是古代的“宽衣”文化,还是文艺复兴以来的“窄衣”文化,西方的衣服都非常写实地,甚至是夸张地表现人的体形,尤其是自中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时代以来,更是十分“露骨”地“强化”男女两性在体形上的性别特征,不仅想方设法来“显露”两性这种外形特征,而且不断地扩大裸露的面积和部位。

中国服装的含蓄性和写意性,如同中国画一样,是一种“散点透视式”的、“计白当黑”的、“虚无飘渺”的、“神秘”的、“意象”的或“象征”的世界,是人们意念的一种“表现”;而西方服装的直接性和写实性,则如同西方的油画一样,是一种“焦点透视式”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逼真的世界,是人的肉体形态的一种“再现”。

4.不同的着装方式 中:上衣下裳,前开前合,多用带子,穿脱方便;披挂式衣服出现较晚。西:披挂式,贯头式,前开式,多用饰针或扣子,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穿着技巧,披挂式衣服在西方也十分发达。

中:“保守着前开前合、含蓄宽松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伴随着反帝、反封建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先是被动地,后来又主动地接纳西方服饰文化“与国际接轨”,形成现代这种“国际化”的服饰文化。

西:从古代的“宽衣”,经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以后“窄衣”文化。进入20世纪,西方人一方面通过殖民运动向外扩张,把西方的窄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也受到世界其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来自东方的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的冲击,于是,又出现对“非构筑式的追求”——解构主义倾向。

东西方文化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共同形成各种国际化的潮流。

四、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趋向

21世纪的今天,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影响(韩潮)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例外。

中国服装要做好,就要研究中国文化,吃透中国文化,才能与西方品牌相区别。中国服装只有借助中国文化的浓厚内涵,才能成为时代的标记。中国服装品牌真正的崛起,不是数字的崛起,而是文化的崛起,是内在价值观与审美观的统一。

下载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二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第十二讲[精选]

    四年级暑假培训第十一讲(学生版) 作文讲义三 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 生活中有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亲人,也有和你 十分要好的小伙伴⋯⋯选......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5篇]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知......

    当代俄罗斯 第十二讲 武装力量

    第十二讲 武装力量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是国家军事组织的组成部分,其使命是通过军事手段武装保卫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利益、主权、领土完整和领土不受侵犯以及根据俄罗斯联邦的国......

    香港发展史第十二讲(最后)

    第十二讲 香港特区发展新时期(最后) 四、香港面临的新挑战 1、政制改革 A、坚决按照《基本法》施行; B、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C、根据香港社会发展的实际循序渐进.......

    第十二周教师

    第十二周翻译 教师 Monday 1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Never, dream) 2据报道,史密斯先生又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be reported) 3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我们的理......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明水县滨泉中学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名誉校长冯华) 培 训 时 间:2013年10月——2014年10月 培训组织机构: 组长:潘国忠 副组长:李明波 林广岩李恩贺 顾问:冯 华......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

    如何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能力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感 织金五小 孙守义 (2013.8.18)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