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发展史第十二讲(最后)
第十二讲 香港特区发展新时期(最后)
四、香港面临的新挑战
1、政制改革
A、坚决按照《基本法》施行;B、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C、根据香港社会发展的实际循序渐进.中央政府希望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 A、坚持全面正确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B、坚持《基本法》的权威性,依法治港治澳;C、坚持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D、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E、坚持团结爱港爱澳人士,团结的人越多越好。
人大常委会投票表决的香港政改决议,有4点主要决定﹕
一、否决2012年特首及立法会 实行双普选 的诉求;
二、同意修改2012年特首及立法会的产生方法,然而立法会的功能议席与地区直选议席各占半数的比例维持不变;
三、2017年「可以」先普选行政长官;
四、立法会的功能组别存废问题在2017年之后才处理;
这意味功能议席所占的半数比例,最快要延至2020年开始的一届立法会才会减少。
曾荫权指出,普选议题由1980年代开始,一直争论不休;倘若情绪之争、党派之争继续下去,将严重祸害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我现在向大家诚心呼吁:今天,是放下争拗、走向和解、寻求共识的时候。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为落实普选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实现普选就掌握在香港人的手上。”
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定期发表年度报告.诬蔑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选举意味着香港民主进程倒退;美国众议院还通过了由考克斯提出的“支持香港自由”的决议案.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按照基本法,香港的民主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符合香港实际的.事实上香港正向普选的目标平稳健康地发展.中国政府对美国国会干涉中国内政,诋毁香港民主进程的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警告美国国会如一意孤行,继续对中国香港特区事务说三道四,将势必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香港“政制向前走大联盟”发起支持政改集会游行在维园起步,高空望下维园6个足球场万人空巷,人头涌涌。一场名为“为普选,撑政改”的大规模集会游行在此举行。香港特首曾荫权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希望立法会议员按下政改方案通过掣。身穿印有“起锚”字样T恤的曾荫权及多位港府高官齐齐亮相集会现场。曾荫权表示,争取政改方案获得通过,是他40年公务生涯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工作。以香港特首曾荫权为团长、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为副团长、由香港59位议员参加的香港立法会内地访问团到珠江三角洲进行考察,实现了香港政坛上的一次“零”的突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广州会见了香港立法会访问团。张德江表示,粤港之间地缘相连,人文相通,港资占广东省外来投资的7成;广东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对港或者是通过香港开展的,特别是2003年启动的泛珠江三角洲合作机制,不仅对内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对保持港澳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曾荫权认为,这次香港立法会组团到内地访问具有历史意义,促进香港立法会议员对内地的发展进一步了解。
2、加强治理能力提高施政水平
A、发展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主;B、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满足民众要求;C、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巩固国际金融、经贸中心地位 A、打好“国际牌”;B、在推介包装上增加广度和力度;C、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截至200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已获得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给予免签证入境的待遇,远超过“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免签证国家数。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3/4在香港营业,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处的跨国公司数目居亚太区城市之首。1997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在香港举行; 2005年WTO第 6届部长会议在港举行,并通过《香港宣言》,成为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进程。前商务部部长***表示中国中央政府非常重视香港WTO第6届部长会议.
曾荫权担任香港特首之后访问了美国和英国。宣传香港在“一国两制”、《基本法》框架下取得的成就.现在香港经济的大力复苏,引起美欧及世界各国的关注, 特别是实施CEPA以后,为在港外国公司进入内地市场提供更多机遇.希望更多的海外公司到香港投资.曾荫权在访问期间强调:事实证明,香港坚决支持全球市场开放贸易、协助促成多边贸易体制的强烈意愿,以及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曾荫权呼吁美国商界及金融界领袖利用香港作为进入亚洲市场的基地,利用香港丰富的商贸经验,享用香港与内地的自由贸易优势,缔造无限商机。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抵达旧金山,出席香港驻旧金山经济贸易办事处举办的大型宣传活动“香港-都会魅力.完美演绎”酒会。他致辞时表示,现在的香港是旅行和经商的最佳选择。到香港旅行的游客总数已达2,800万人次,是香港总人口的4倍。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专业服务设施。
旧金山市长纽森致辞时欢迎香港客人的到来。他表示,旧金山和香港及中国有着紧密而源远流长的关系,1/3的旧金山居民是亚裔,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内地。而且,全美第一个中国城就在旧金山。纽森表示,香港在贸易、金融、旅游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荫权的到访将增强两个城市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市长纽森向曾荫权赠送了象征友谊和盛情的金钥匙,并宣布13日为旧金山的“香港日”。曾荫权也以一尊奥运马术比赛的水晶雕塑回赠。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当选国际商会主席,成为首位担任这一职位的香港人和亚洲人。他于2008年7月1日出任国际商会主席,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国际商会副主席18个月。国际商会为全球最具规模及代表性的商业组织,其数以千计的公司会员来自超过130个国家,涵盖各类型私人企业。商会致力维护全球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创造职位和财富的推动力,其秘书处设于巴黎。
香港回归前,不少外国传媒对香港回归后的政制发展是存疑的。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指出,“九七之前,美国《财富》杂志当年预测‘香港已死’,这是一个‘差以毫厘,谬之千里’的预测。事实上,当年在香港的商界和政府工作人员等,都知道香港回归后仍会继续发展,完全有能力按《基本法》维持香港各方面制度的运作。”美国《时代》周刊07年曾刊登文章《香港的未来:晴间有云》,承认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0年前称香港回归中国将带来死亡的预言是错误的。
事实证明,香港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的冲击,“一国两制”经历了最强有力的考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得到加强,并已成为世界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第六大外国直接投资地。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在接待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参访团时表示,自回归以来香港金融、贸易、航运、通讯等方面均保持世界优势,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世界各国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这将一定有助于台湾了解“一国两制”。
4、进一步与内地融合互动 A,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B,与广东省的关系;C,与泛珠江三角洲的关系;D,与内地其他地区的关系.与深圳互融关系与北京互补关系与上海互动关系 互相竞争 香港提出“三个经济环”: A、珠三角地区 B、整个广东省
内地来港投资2000家中,广东就有500家;以制造业为例,现时香港公司仅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就聘用了约 1,100万名工人,是香港就业人口的 3倍;香港居民亦有约240,000人到内地工作,其中大部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连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省的地位。回归十年,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广东省与香港经贸往来日趋紧密。
广州海关统计显示,粤港贸易额由1997年的338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1100多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3%。广东经香港转口贸易额,2006年为2400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3倍。C、9+2地区
连续几年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香港、澳门行政长官均率大规模经贸团出席。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九省区和香港、澳门,简称9十2。
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面对不同危机威胁,包括全球性金融海啸和甲型H1N1流感,香港一如过往,在区域合作中积极分享经验,作出贡献,与泛珠三角区域「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曾荫权在广西南宁,出席第5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时表示,港府将抓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重要契机,和《内地与香港建立关於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带来的发展优势。他说,只要善用《纲要》提供的框架平台,定可丰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香港将扩展大珠三角5,000万人口的庞大市场,继而开拓人口超过4亿的泛珠区域。
在泛珠“9+2”行政首长与东盟国家商务官员的对话中,曾荫权说,在“泛珠—东盟”之间,香港具有特殊桥梁作用,“泛珠—东盟”取道香港互动事半功倍。香港贸易总额是本地生产总值的4倍,这足以证明香港贸易与物流的枢纽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途经香港的货值占了总量的两成,“泛珠”与东盟合作,必须重视香港这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作为世界性金融中心的香港,还拥有广泛的国际联系。选择香港等于选择了世界。D、其他地区
京港共同举办奥运会;参与东北地区振兴计划;与上海的合作竞争。定期召开的香港“三江论坛”研讨会,主要研讨香港的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与上海、深圳等地区的互动作用,并对内地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协助,达到尽快同国际市场接轨的目的、获取双赢的成果。
香港在2008年公布的港沪竞争力对比中,33项指标中除宏观调控与上海持平,其他都高于老对手上海。但是双方的差距其实十分轻微。现时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业领域仍存有一些优势,但反观上海、长三角以及广州、深圳等邻近城市,其产业结构比香港扎实,发展势头亦比香港强劲。
曾荫权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香港必须“提高治理标准,与纽约和伦敦站在同一个台阶上,和新加坡、上海或其他任何基本上仍属于区域性的市场完全拉开距离。”
曾荫权:“我们决不能允许人口老化、继而缩减。要保持竞争力,我们必须增长。像纽约和伦敦一样,我们有基本条件,可以创建全球性金融中心,为1000万人口谋求相当好的生活。”曾荫权表示,为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应加强移民和教育,投资于基础设施。“至于最适宜的水平,可以看看纽约曼哈顿和伦敦的规模。不只是有商人银行家和英国《金融时报》。你需要艺术,需要伦敦西区,需要温布尔顿。他们都需要扬基体育馆和百老汇———这一切都是一个好城市的组成部分。”
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内地任何城市都不能替代的。
香港未来除了发挥既有优势、加大与内地的合作外,更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经济”含量。
香港回归前,不少外国传媒对香港回归后的政制发展是存疑的。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指出,“九七之前,美国《财富》杂志当年预测‘香港已死’,这是一个‘差以毫厘,谬之千里’的预测。事实上,当年在香港的商界和政府工作人员等,都知道香港回归后仍会继续发展,完全有能力按《基本法》维持香港各方面制度的运作。” 美国《时代》周刊07年曾刊登文章《香港的未来:晴间有云》(Sunshine with Clouds),承认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0年前称香港回归中国将带来死亡的预言是错误的。事实证明,香港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的冲击,“一国两制”经历了最强有力的考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得到加强,并已成为世界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第六大外国直接投资地。
香港好,祖国就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思考题:
1、如何评价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对实践“一国两制”有什么重大意义?
2、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哪些特殊的支持?
3、如何看待内地与香港的关系?
4、香港如今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
第二篇:香港发展史第五讲(续1)
第五讲 香港文化(续1)
(二)香
港
电
影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电影是香港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港电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历史,折射出香港及香港独特的文化与历史。
近几十年来,这个约700万人的城市,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鼎盛时期所制作的影片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国家,输出电影仅次于美国,不少香港演员和导演都进入好莱坞。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东方好莱坞”香港地区是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电影工业基地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
百岁香港电影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维多利亚港畔的香港文化中心举办。特别筹办了该项颁奖典礼有史以来距离最长、时间最久、嘉宾阵容最强大的红地毯仪式,可谓星光熠熠。除了当晚各个奖项的赢家之外,诞生百年的香港电影也成为“主角”,香港和海峡两岸众多知名电影人对百岁的香港电影送上祝福。获得第28届和2014年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张家辉表示,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香港人,能在香港电影百岁时获得金像奖更感到意义大。知名导演吴宇森说,香港电影人经过多年奋斗和努力,为世界带来了很多经典作品,未来一百年,相信年轻工作者会把香港电影做得越来越好。香港演员任达华开心地表示,祝香港电影一百岁生日快乐,还能带来一个又一个百岁的辉煌。
在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63岁的香港资深演员兼歌手叶德娴,凭借在 许鞍华导演的影片《桃姐》中层次饱满的表演,击败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等大热人选,成为首位荣膺威尼斯影后的香港女演员,也是继1992年巩俐夺得该项殊荣之后,又一华人在威尼斯“封后”。
与《桃姐》同期威尼斯参展以金融为题材的影片《夺命金》,虽然没有夺得奖项,但由于《桃姐》的正面影响,重新唤起了港人对“香港制造”的热忱。
港片全盛之时更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不过,单就电影工业发展而言,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当地影业界及媒体均认为,香港电影业或已难以回复黄金时代的产量,但用心制作精品,不失为振兴电影事业的其中一条出路。
香港电影的特点
“三头”: 拳头、枕头、无厘头
香港影坛
“三龙”: 李小龙、成龙、狄龙
香港五大影帝:成龙、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弛
最畅销的香港片种:
动作片、喜剧片、恐怖片和剧情片;
香港市场最卖座男艺人:
刘德华、周润发、成龙、周星驰和梁朝伟; 女艺人:
张柏芝、张曼玉、刘嘉玲、李心洁和杨紫琼。最卖座导演:
成龙、周星驰、刘伟强、杜琪峰和吴宇森。
刘德华曾获得第11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奖“亚洲最有贡献电影人”大奖,以表彰其在挖掘亚洲电影人才,以及以演员、制片人双重身份促进亚洲电影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刘德华2005年成功运作了“亚洲新星导”计划。华仔---天王、影帝双星闪耀。刘德华等香港电影明星被选入中国电影百年人物榜。
在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香港4部影片一齐亮相,这在香港电影史上为首次。由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影片《七剑》被列为该电影节开幕式首映影片。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任评委会主席,内地著名女演员章子怡为评委之一。
王家卫在开幕式上用中文致辞,“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全体中国电影人、亚洲电影人的荣誉”。
张学友称:“香港电影有今天的成绩,全是同行努力得来的成果,希望日后的香港电影业更加灿烂。”
周迅大赞香港电影水准甚高,“香港电影在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从小就很喜爱看香港电影,现时内地电影人都是跟香港电影同行学习,我相信今后内地电影将会跟香港电影工作者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香港电影发展中的问题
1、人才:
李小龙和成龙等知名打星曾经让香港电影红极一时。而近年来,香港电影却因人才流向好莱坞和盗版猖獗等问题一蹶不振,香港电影近年来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江河日下。媒体评论:香港电影北上并没有给港片带来好处,相反,香港电影所具有的特色逐渐消失,香港电影界吸纳人才的引力进一步萎缩,人才不但吸引不到,反而外流。其正在慢慢的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就像曾经辉煌的上海电影一样,辉煌只在记忆中。
2、资金:
2008年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资金短缺问题,是内地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30万资金,使金像奖难题迎刃而解。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先生得知金像奖处境后,非常爽快地表示责无旁贷:“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华语电影的重要事件。华谊作为今天中国电影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愿意为促成金像奖顺利举行尽责。未来华语电影区域色彩会越来越淡化,两岸三地协力完成华语电影已经是促成今天中国电影业繁荣的重要动力。华谊的目标是出品更多优秀华语电影,以及更多《功夫之王》类型的'全球化'电影。"
第三篇:香港发展史第七讲(续1) 电影
第七讲 香港文化(续1)
(二)香港电影
2009年香港电影诞生百年,香港和海峡两岸众多知名电影人对百岁的香港电影送上祝福。
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张家辉表示,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香港人,能在香港电影百岁时获得金像奖更感到意义大。
知名导演吴宇森说,香港电影人经过多年奋斗和努力,为世界带来了很多经典作品,未来一百年,相信年轻工作者会把香港电影做得越来越好。
香港演员任达华开心地表示,祝香港电影一百岁生日快乐,还能带来一个又一个百岁的辉煌。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维多利亚港畔的香港文化中心举办。特别筹办了该项颁奖典礼有史以来距离最长、时间最久、嘉宾阵容最强大的红地毯仪式,可谓星光熠熠。
除了当晚各个奖项的赢家之外,诞生百年的香港电影也成为“主角”,香港和海峡两岸众多知名电影人对百岁的香港电影送上祝福。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电影是香港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港电影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历史,折射出香港及香港独特的文化与历史。
近20多年来,这个约700万人的城市,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鼎盛时期所制作的影片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国家,输出电影仅次于美国,不少香港演员和导演都进入好莱坞。香港电影的特点“三头”: 拳头、枕头、无厘头 香港影坛 “三龙”: 李小龙、成龙、狄龙
香港五大影帝:成龙、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弛 最畅销的香港片种:
动作片、喜剧片、恐怖片和剧情片;
香港市场最卖座男艺人:刘德华、周润发、成龙、周星驰和梁朝伟; 女艺人:张柏芝、张曼玉、刘嘉玲、李心洁和杨紫琼。最卖座导演:成龙、周星驰、刘伟强、杜琪峰和吴宇森。
国际巨星成龙在伦敦获NextStep慈善基金会颁发的 “世界多样性文化奖”,以表彰他在全球的榜样作用及为慈善事业作出的贡献。
成龙于2006年在上海隆重推出 “慈善周末”,献上个人演唱会处女秀。这是成龙自出道以来在亚洲地区举办的首场个人演唱会,并将演唱会所有收入如数捐给内地慈善机构。
2008年经过对全美200万样本人群进行调查,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公布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民意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程度低于人们的想象。“谁是在美国最著名的中国人?”
43%受访者认为是成龙,其次是李小龙(40%)、毛泽东(39%)、孔子(33%)、李连杰(29%)、姚明(29%)、佛(28%)、刘玉玲(23%)、成吉思汗(22%)、周润发(16%)。
刘德华曾获得第11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奖“亚洲最有贡献电影人”大奖,以表彰其在挖掘亚洲电影人才,以及以演员、制片人双重身份促进亚洲电影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刘德华2005年成功运作了“亚洲新星导”计划。华仔---天王、影帝双星闪耀。刘德华等香港电影明星被选入中国电影百年人物榜。
2008年第27届金像奖《投名状》夺得八项大奖傲视群雄,夺得最佳电影,导演和男主角最具分量的奖。《神探》夺得最佳编剧奖。
著名华人电影导演李 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曾问鼎奥斯卡金像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世界首位华人。《断背山》荣获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并获78届奥斯卡金像奖;《色.戒》荣获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李安的《色.戒》冲击奥斯卡未果。中国影片曾几度进军好莱坞。有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英雄》,香港电影《2046》等,《夜宴》作为香港影片亦逐鹿奥斯卡
在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香港4部影片一齐亮相,这在香港电影史上为首次。由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影片《七剑》被列为该电影节开幕式首映影片。
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任评委会主席,内地著名女演员章子怡为评委之一。王家卫在开幕式上用中文致辞,“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全体中国电影人、亚洲电影人的荣誉”。
张学友称:“香港电影有今天的成绩,全是同行努力得来的成果,希望日后的香港电影业更加灿烂。”
周迅大赞香港电影水准甚高,“香港电影在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从小就很喜爱看香港电影,现时内地电影人都是跟香港电影同行学习,我相信今后内地电影将会跟香港电影工作者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香港第25届电影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龙城岁月》); 最佳女主角:周迅(《如果 爱》)。2008年第27届金像奖
《投名状》夺得八项大奖傲视群雄,夺得最佳电影,导演和 男主角最具分量的奖。第29届香港金像奖: 最佳影片:《十月围城》
最佳导演:陈德森 《十月围城》 最佳编剧:罗启锐 《岁月神偷》 最佳男主角:任达华 《岁月神偷》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 《心魔》 最佳男配角:谢霆锋 《十月围城》 最佳女配角:叶璇 《意外》
最佳新演员:李治廷 《岁月神偷》 最佳摄影:黄岳泰 《十月围城》
最佳剪辑:邝志良、陈志伟 《窃听风云》 最佳美术指导:麦国强 《十月围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 《十月围城》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李达超 《十月围城》
最佳音响效果:Steve Burgess、吴江 《赤壁:决战天下》 最佳视觉效果:吴炫辉、郑志盛、谭启昆 《风云2》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陈国荣、金培达 《十月围城》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岁月轻狂》
香港电影发展中的问题
1、人才:
李小龙和成龙等知名打星曾经让香港电影红极一时。而近年来,香港电影却因人才流向好莱坞和盗版猖獗等问题一蹶不振,香港电影近年来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江河日下。2006年香港电影只上映了约50部,数量仅为2000年的1/3。
媒体评论:香港电影北上并没有给港片带来好处,相反,香港电影所具有的特色逐渐消失,香港电影界吸纳人才的引力进一步萎缩,人才不但吸引不到,反而外流。其正在慢慢的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就像曾经辉煌的上海电影一样,辉煌只在记忆中。
2、资金:
2008年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资金短缺问题,是内地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30万资金,使金像奖难题迎刃而解。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先生得知金像奖处境后,非常爽快地表示责无旁贷:“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华语电影的重要事件。华谊作为今天中国电影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愿意为促成金像奖顺利举行尽责。未来华语电影区域色彩会越来越淡化,两岸三地协力完成华语电影已经是促成今天中国电影业繁荣的重要动力。华谊的目标是出品更多优秀华语电影,以及更多《功夫之王》类型的'全球化'电影。" 香港法国文化协会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法国电影节。自1972年后,这一电影节改为每年举办,迄今已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之一。香港 法国文化协会宣布,第38届香港法国电影节拉开帷幕,两位世界级女影星苏菲·玛索以及莫尼卡·贝鲁奇共同主演的影片《不要回头》,作为开幕影片首次与香港观众见面。法国女导演玛丽娜·德范执导的《不要回头》因为法国 女星玛索和意大利女星贝鲁奇的加盟备受瞩目。
本届电影节历时17天,分为首映及新片速递、法国导演新生代和特选短片等5个单元,展映各类电影和短片50余部,是影片数量最多的一年。多部在本表现出色的法国本土影片与观众见面。
第四篇:香港发展史11
第十一讲 香港特区发展新时期及面对新挑战
一、香港主权回归 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 在交接仪式上致辞.查尔斯代表英国政府 在交接仪式上致辞.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具有主权回归的实际意义
驻港部队开进香港,香港市民冒雨欢迎 驻港部队开始执行防务任务。
这是一支使命任务特殊的部队—— 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它担负着香港特别行政区防务和
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重任; 这是一支举世关注的部队—— 从进驻香港那天起,它就成为世人观察中国军队、观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窗口”。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治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 签署通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通令嘉奖。
“十年长考”,无愧威武文明之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0周年庆祝大会上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说,“10年来,你们用一丝不苟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在 一个你们从来没有进驻过的地方树立起崇高 的形象。今天,解放军驻港部队是一支深受 香港市民爱戴的部队,你们的努力赢得香港 市民的信任和赞赏。”
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全球炎黄子孙同喜同贺.著名华人作曲家谭盾为香港回归谱写了<一九九七—天地人>交响曲.香港演艺界人士庆祝香港回归.二、特区政府及法律机构的建立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宣誓就职.香港特区政府首任政务司陈方安生带领特区政府全体司局长宣誓就职.香港特区政府首任政务司陈方安生
是抗战时与冯玉祥和吉鸿昌组建抗日同盟军、安徽省前主席方振武的孙女。曾担任香港历史上首任华人布政司。
香港临时立法会议成员宣誓就职 范徐丽泰
1995-1997年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从1997年1月开始,连续当选香港临时立法会、第一、第二届、第三届立法会主席;任职到2008年10月1日.第九和第十届全国人大香港特区代表.范徐丽泰人生原则:无畏、无偏、无私.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高级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宣誓就职.特区首届行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2005年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宣布,因个人身体不适,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 辞去香港特区特首职务.他表示在过去7年里能在特首的职位上报效祖国,服务香港,这是一生最大的光荣。
胡锦涛表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董建华带领特区政府,团结广大香港同胞,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妥善处理了一系列重大政冶、经济和社会问题,维护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大局,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政府对董建华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施政纲领中表示: 要与全体香港市民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严格遵照《基本法》,巩固香港亚洲大都会的地位,担当起内地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 齐心协力再创光明丰盛的美好未来。
曾荫权表示, “我总的感觉,香港比1997年前更坚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将来的道路。”
回归十几年,曾荫权与广大香港市民共同见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实践。他的评价是,“一国两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平凡的概念,在香港取得了空前成功。
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提名,国务院2007年6月23日任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
任命唐英年为政务司司长;
任命曾俊华为财政司司长;
任命黄仁龙为律政司司长„„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上述官员将于2007年7月1日起履行职责。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负责执行《基本 法》、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财政预算案、公布 法律、决定政府政策,并发布行政命令。
律政司
律政司负责检控工作和草拟政府法例,也为决策局提 供法律事宜的意见。财政司司长
财政司司长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行政长官督导财经、金融、经济、贸易和就业范畴内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曾 俊 华 五十五岁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学,其后又获得波士顿州立学院的双语教育硕士学位和 哈佛大学甘乃迪政府学院的公共行政硕士学位。曾俊华于1982年加入政府,历任多个高层职位,包括1995至1997年任总督的私人秘书、1997至1999年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1999至2001年任海关关长、2001至2002年任规划地政局局长、及2002至2003年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他于2003年八月获委任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2006年一月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
2008年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透过电话以随机抽样形式,成功访问了1007位市民,询问他们最熟悉的香港政治人物。
结果发现,特首曾荫权重登榜首,成为香港市民最熟悉的政治人物。而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则维持不变排名第五。汇贤智库主席叶刘淑仪的知名度出现明显回落,由上次调查的第二位急降至第八位。自由党主席田北俊则排第七。
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港台京沪“全年名人榜”,行政长官曾荫权位居香港区榜首。
据香港媒体报道,曾荫权在“香港全年名人榜”位居首位,但曾荫权未能进入“泛华语地区名人榜”,该榜榜首人物是台湾地区的马英九,反映台海两岸情况最受关注。
紫荆花开十年,香港特区走过十年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2、1998年香港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 3、1998年抵抗禽流感 4、1998年7月6日,香港新机场投入使用 5、2002年1月23日,香港通过推广普通话议案 6、2003年,香港全面战胜非典 7、2003年7月,中国政府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 8、2003年6月29日,CEPA签署,以及加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9、2005年3月12日,董建华辞职,行政长官更替 10、2005年9月13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 11、2005年10月5日,北京奥组委宣布设香港分赛场 12、2005年12月13日,香港成功举办世贸会议 13、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香港纳入其中 14、2006年11月9日,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 15、2006年,国企赴港上市,改变港股结构 16、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成功当选第三任香港特首
第五篇:资料:香港亚视发展史
亚洲电视及丽的电视简介(至2005年止)
1949.3.22
今日“亚洲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年,英国“丽的呼声”总公司在香港开设“丽的呼声”电台频道,办事处设于湾仔高士打道丽的呼声大厦,这个“丽的呼声”后来一直发展演变,成就了今日的“亚洲电视”。
1957.4
香港政府向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发出执照,允许其在香港单独办理有线电视,执照有效期到1973年4月30日。
1957.5.29
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办的丽的电视台正式成立,取名为“丽的映声”。“丽的映声”不但是香港第一个电视台,更是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丽的映声”是以有线传播,每月月费为港币25元,只有一个黑白英语频道,开台时每日播放四小时,租户仅得640家。
1962.9
台风“温黛”袭港,造成百多人死亡,“丽的映声”举办筹款晚会,为灾民义唱,这可说是香港电视史上第一次大型筹款义演,当年红伶新马师曾亦有参与,日後更获“慈善伶王”美誉。
1963.9.30
“丽的映声”增设中文频道,用广东话为主要语言,开台当日的第一个趣剧名为《妙趣横生》,这个趣剧可说是香港电视历史上第一个中文趣剧,成为电视趣剧鼻祖。
1965
“丽的映声”为配合中文台的发展增添办事处,办事处位于窝打老道冠华园大厦,占地二万平方呎,开幕日邀请到吴楚帆、张瑛、胡枫、丁皓、方心等五位红星剪彩。此时,“丽的映声”正密罗紧鼓,在广播道筹建新的电视大厦,新电视大厦在1968年建成。
1966
“丽的映声”举办全港第一个电视艺员训练班,为未来发展奠下扎实的基础。
1967.11.19
香港第二家商营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成立,由于采用无线广播,不用装线,不用收费,因而迅速吸引大批观众,“无线电视”的出现,促成“丽的映声”作出一连串改革。
1968.7
“丽的映声”第二届艺员训练班毕业,这一届训练班培养出许多人才,如褟素霞、黄淑仪、卢大伟、谢月美、黄韵诗、梁小玲等,他们後来都成为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代优秀艺人。
1968.10
“丽的映声”进行了节目大改革,新节目包括综艺节目《星月争辉》、体育节目《赛马节目》、趣剧《老夫子》、游戏节目《象棋比赛》,而《象棋比赛》奖金高达万元,这笔奖金,当时可以买一层两房一厅的楼房。
1968.11 “丽的映声”为配合发展,在广播道81号建立广播大厦,并邀请当时署理港督郝济时先生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简悦强爵士分别主持开幕典礼及致词。广播大厦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电视大楼。
1969
“丽的映声”经过连串改革突破、转换节目形式、加强演员阵容、观众数目突破十万户。
1971
香港电台成立电视部,由於这个官方电视台没有自己的广播频道,因此需要借用商业电视台作为播出平台,“亚洲电视”在这方面长期和香港电台友好合作。
1971.9
香港教育电视中心开幕,全港一百多家学校,一千多个教室可以收看政府制作的教育电视节目,“丽的映声”亦作为转播电视台之一。
1973.4.6
“丽的映声”作出重大改革,广播形式由有线转为无线,由收费变成免费,而名称亦由“丽的映声”改为“丽的电视”,分 设“丽的中文台”和“丽的英文台”两个频道。
1973.5
“丽的电视”举办《沙滩小姐选举》,这是电视台最早的选美节目之一。冠军林建明,日後在影视圈发展,成为极受欢迎电视艺人。
1973.10
“丽的映声”为了筹备从有线广播形式转进无线广播形式,决定暂停广播一个月,这是“丽的映声”停播最长的一次。
1973.12
“丽的电视”结束为时16 年的黑白广播,从此进入彩色年代。同时,首部大型外景转播车亦正式启用。
1975
黄锡照出任“丽的电视”总经理,黄锡照是“丽的电视”第一个华人总经理。黄先生大胆破格起用新人,发掘一批年富力强、创作力丰富的新一代电视人,如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被称为“丽的三雄”,制作连串震撼性节目,领导潮流,给予对手“无线电视”极大冲击。
1975
马会合作,将赛马日的各场赛事作现场直播,广大马迷不用入场亦可安坐家中欣赏即场赛事,间接为香港博彩事业和慈善活动奠下深远的发展基础。
1975.9.7
香港第三家商营电视台“佳艺电视”正式启播。联同“丽的电视”、“无线电视”、“香港电台”、“商业电台”,一条不足一公里的广播道,竟然有三家电视台和两家电台,所以当年的广播道,又称为“五台山”。廿八年後,随著“佳艺电视”倒闭、“无线电视”搬迁,广播道上也只剩下“亚洲电视”一家电视台。1976.11
香港政府推出新博彩游戏“六合彩”,由於“六合彩”投注方式简单,奖金丰富,瞬即风靡全港。“丽的电视”每周两次作现场直播转播,主持人夏春秋亦凭此节目成为红极一时的艺人。
1977.11
百万跳》,数百对年青男女在理工学院为慈善大跳劲舞,经过六十四小时马拉松式跳舞後,结果有七对“舞士”坚持到最後,成为“跳舞铁人”,《百万跳》为公益金筹得善款超过一百万,成为轰动一时的电视创举。
1978.3.14
“丽的电视”为配合香港人生活模式,作出24小时全日广播,市民可以不分日夜,随时收看。
1978.8.22
“佳艺电视”董事局宣布停止营业,成为香港第一家倒闭的商营电视台,结束香港电视史上“三国争雄”年代。直至今天,香港只有“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两家免费电视台,再没有第三家免费电视台的出现。“佳艺电视”倒闭後,大批台前幕後的精英加入“丽的电视”,为“丽的电视”日後发展提供大量新力军。
1979
“丽的电视”开创全港第一个名为《哈罗夜归人》,以成年观众为口味的深夜节目,内容包括声色犬马,并邀请红极一时的艳星陈维英担任主持。由于当年电检尺度和社会风气较保守,因此节目播出五集之後,便被当局下令禁播,成为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被禁播的电视节目。
1980.8
锺景辉、何敏仪代表“丽的电视”前往斯里兰卡出席《亚洲广播协会第十七届周年大会》。锺景辉并在大会作专题主讲,显示“丽的电视”逐步走出香港,融入世界,成为国际级电视台。
1981.3
由於“丽的电视”有丰厚发展潜力,吸引了许多外资财团注意。1981年3月,三大澳洲财团:大卫森、亨利锺斯、CRA有限公司,成功购入了61.2%“丽的电视”股份。这可算是香港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股权大转让。
1982
中英谈判期间,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京会见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新闻部摄影师摄得戴卓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前摔一交的片段。这是香港回归过程中,最具震撼性的经典镜头之一。
1982.6
香港商人邱德根,以其家族为首的“远东集团”向“丽的电视”注资一亿港元,取得50%股权。
1982.9.24
邱德根先生出任电视台主席,并将“丽的电视”易名为“亚洲电视”。“亚洲电视”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幕。1982.10
首次应用微波技术,现场直播在广州举办的“省港杯足球赛”,从此微波转播普遍应用在新闻直播上。
1983.3
“大侠霍元甲”历史性地获准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及後“陈真”亦在全国电视台播出,成为香港最早一批进入内地的电视剧集。
1983
为配合节目发展,“亚洲电视”举办第一届艺员训练班,当年毕业生中有黄秋生、何家劲、叶玉萍、麦翠娴等,其後黄秋生进入影圈发展,并夺得“香港电影金奖像”影帝荣衔。
1983.9
工程部引进最新的电视科技,二合一Betacam摄录机,“亚洲电视”是全港电视台中,第一家应用此先进器材,同时,宣布菲林制作年代结束。
1984
邱德根再斥资五千万港元,从澳洲财团手上购得馀下股权。从此,邱氏全权拥有“亚洲电视”。
1985
“亚洲电视”举办首届《亚洲小姐选举》,由於选举的条件和模式都有很新的突破,对“无线电视”举办多年的《香港小姐选举》有很大的冲击,并打破“无线电视”垄断选美活动十多年的局面。首届“亚洲小姐”冠军为黎燕珊。
1986
继《亚洲小姐选举》的成功,“亚洲电视”再举办《电视先生选举》,开创了“男性选美”的先河,是香港电视史上另一项哄动创举。孙兴荣获首届“电视先生”名衔。孙兴现时为中港台极受欢迎的影视红星。
1986
为发掘歌唱人才,“亚洲电视”举办一项名为《未来偶像争霸战》的歌唱大赛,经过这个比赛脱颖而出的歌星先後有张立基、甄楚倩、田蕊妮等。
1987.1
“亚洲电视”更改频道称号,中文台改名为“黄金台”,英文台则改为“
钻石台”,当年并以“黄金钻石耀香港、亚洲电视显光芒”作为宣传口号。
1987.11.23
1987年11月23日深夜,“亚洲电视”大厦发生非常严重的四级大火(最高级数为五级),布景房、道具房、录影厂、新闻部、工程部等多个部门均被波及,节目一度中断,经过全体员工上下一心抢救安顿下,只用了十个小时,便恢复正常广播。
1987.11.24
当年“广播事务管理局”主席李鹏飞亲临“亚洲电视”,对四级大火意外表示慰问,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爵士亦亲自探访邱德根主席,充份体现同行间之友情。1988
以商人林百欣家族为首的“丽新集团”及地产商郑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集团”联手购入三份之二“亚洲电视”股权。新股东的加入,令“亚洲电视”在节目制作上,作出一连串的改革和突破。
1988.5
工程部改革发射系统,并与“无线电视”共用发射天线。
1989
林百欣再以港币二亿三千七百万收购邱德根手上馀下全部股权,至此,邱德根结束在“亚洲电视”长达七年的经营。
1989.1
“亚洲电视”再次更改台徽,而频道称号亦由“黄金台”、“
钻石台”改为“本港台”、“国际台”,新台号一直沿用至今。
1989.2
为配合急速发展的戏剧制作,“亚洲电视”租用清水湾片场,作为电视剧制作中心。
1989.12.11.港督卫奕信爵士到访“亚洲电视”。
1991
率先开创《晨早新闻》。在一大清早向观众提供即时新闻,节目开始後不久,其他电视台亦随即仿效。
1991.2
首次利用跨省域微波工程技术,现场直播中港合作的《厦门元宵》节目。
1991.7
双语丽音(NICAM)广播正式开始,观众可以透过内置丽音(NICAM)系统的电视机,在观看丽音节目的时候,选择两种不同语言。
1993.7
与“无线电视”联合测试中文图文电视制式。
1993.10
首创新闻时事清谈节目《龙门阵》,节目主持人黄毓民、郑经翰,更藉此节目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名嘴”。
1994.3.21
开创资讯娱乐节目《今日睇真D》,将资讯娱乐化的模式推向新境界,成为当年最有创意的节目,屡创收视高峰,收视比例一度超越五成的新高点。
1995
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大规模演习,美国航空母舰驶到台湾附近戒备,新闻部记者首次登上美舰,紧贴时势,作实地报导。1995
“亚洲电视”又再创新猷,举办《十大电视广告颁奖》,令到与电视行业息息相关的广告业,首次在电视传媒上得到隆重的嘉许,成为广告界一年一度盛事。
1995.2
新一代D-3 数码录像机投入制作,开始迈向电视数码化的第一步。
1995.2
在《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及《夜间新闻》报道中增设“中文字幕”服务,方便不懂广东话及失聪的人士收看新闻节目。
1995.6
是届《亚洲小姐》参赛者中有一位年仅15岁,另一位年龄47岁。一“大”一“小”创下两项电视选美史上的纪录。而当年47岁的参赛者便是日後走红一时的宫雪花。
1995.8
资讯娱乐节目《今日睇真D》独家播放“解剖外星人”纪录片,由於题材充满神秘悬疑,在香港掀起一片“外星人”热潮。
1996
亚视新闻采访队,奇兵突袭,在奥运会风帆赛事地点,第一时间抢先访问李丽珊赢取奥运金牌的感受,捕捉珍贵历史性一刻。
1996.5
新闻部引入“机械人”摄录机投入新闻制作服务。
1996.6
全港第一家电视台利用数码制式直播奥运节目。
1997.6.30
全台总动员,兵分多路,连续二十多个小时全程直播“香港回归”仪式及各项活动情形。
1998
“亚洲电视”再创新意,举办《香港男士选举》,让全港男士们也可以有显现男士魅力的机会,当时报名人数高达七百多人,首届“港男”冠军为戴展国。
1998
开创以科幻特技为卖点的剧集《我和僵屍有个约会》,利用最新数码科技,令观众在视觉上一新耳目。剧集推出後大受 欢迎,并掀起日後科幻电视剧的热潮。
1998
“亚洲电视”大厦进行粉饰装修,各个主要部门全面精简人手,并开始尝试“外判节目”制度,让更多优秀电视人参与“亚洲电视”的节目制作。
1998
新闻部《时事追击》夺四项国际大奖,其中《国有企业》更获“新加坡亚洲电视大奖”(最佳时事节目)金奖。1998.3
为进一步提高香港及华南邻近地区观众接收节目的质素,工程部引入(GCR)电视清除鬼影讯号的播出技术,为需要改善画面接收质素的观众提供多一种技术服务。
1998.6
由“龙维有限公司”及“联旺有限公司”两家集团联手,合共以港币七亿购入“亚洲电视”51%股权,黄保欣先生出任董事局主席。
1998.9
全港第一家电视台引入“虚拟演播室”技术(Virtual Studio),令电视制作更具灵活和创作性。
1998.12
与“方正”合作全港首台自动播出系统投入服务。之後,类似系统在国内陆续广泛采用。
1999
新闻部大胆突破传统,起用艺人朱慧珊及何守信为新闻报导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事後亦证明是一次成功尝试。
1999
“国际台”大胆打破僵局,重新定位以配合市场及观众未来形势,决意走出电影及剧集框框,提供最新的生活时尚、科技新知、社会时事等娱乐与资讯并重的节目,带给观众更多缤纷选择之外,亦可减低运作成本。自此,“国际台”可集中以合理成本采购高品质节目,亦建立起更鲜明的形象,进一步吸引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之观众。
2000.5
为配合未来电视数码化年代,电视台在器材设备方面逐步配合,而DVC-PRO数码摄录系统首先投入服务。
2000
“亚洲电视”投资创办“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学院位于
东莞,占地270亩,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演艺学院,每年为国内外培训大批演艺人才。
2001.5
“亚洲电视”从英国引入《百万富翁》游戏,由陈启泰主持。节目播出短短三个月,已经轰动全城,收视率最高三十九点,而且令香港人掀起一片寻找“知识就是财富”的热潮。
2001
为拓展内地广告业务,分别在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开设联络处,从而开发了大量国内优质企业和品牌在“亚洲电视”投放广告。
2001
连续播放多部叫好叫座的韩国制作的连续剧,令香港社会引发一阵“韩风”热潮。
2001.7
只有中五学历的陈汉翔先生,在《百万富翁》节目中连过十五关,成功夺得港币一百万。这是香港电视史上游戏节目中个人一次过独得最大的现金奖。2001.8
“亚洲电视”派遗数十位台前幕後人员及摄制车队,深入河北、山西、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市,历时大半年,成功摄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题特辑,引发起香港人关注开发大西北的热潮。
2001.9
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後数分钟,亚视新闻部率先中断播放中的节目,第一时间现场直播纽约世贸中心及五角大厦遇袭情况。
2001
与九龙巴士(1933)有限公司辖下“路讯通”达成协议,在全港超过三千部九巴巴士上的电视机,播放“亚洲电视”的节目,令到全港市民在户外地方可以欣赏电视节目,每天接触的观众高达二百万人次。
2002
美军介入阿富汗政局,并派出大军进剿塔里班政府。“亚洲电视”派出记者陈永深入阿富汗报道,成为首个进入阿富汗境内报道战况的香港电视台记者。
2002.4
为鼓励香港人重新拚发逆境自强,永不言败的香港精神,“亚洲电视”重播香港电台二十年前经典剧集《狮子山下》,得到广大香港市民共鸣和赞赏。
2002.6.12
VMH控股有限公司(Vital Media Holding & Limited)及其持有46%“亚洲电视”的股份,成为“亚洲电视”最大股东,并委任陈永棋先生为行政总裁,余统浩先生为营运总裁,杨传亮先生为财政总裁。
2002.8
“亚洲电视”获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批出牌照,批准“本港台”及“国际台”正式落地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成为首个落地国内的境外免费电视台。
2002
“亚洲电视”获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新的自2003年12月开始为期十二年广播牌照,“亚洲电视”亦作出庄严承诺-在未来六年,投资二十四亿港元,完成一连串发展计划。
2002
新闻部增设娱乐新闻《群星情报站》是继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外另一创新开拓,为观众提供全面娱乐资讯。
2003
反映香港近半个世纪变迁,激励香港人逆境奋斗的长篇连续剧《万家灯火》成功播出,《万家灯火》由名编剧陈宝华小姐监制,播出後不但受港人欢迎,而且在珠三角一带亦引起哄动。
2003.3
美国、伊拉克爆发战争,新闻部派出多支采访队进入伊拉克及邻国─如土耳其、科威特、约旦及以色列,实地现场卫星直播为观众提供最新战况及邻国人民反应。
2004.4
亚视关注时事,特设你有理讲节目作为平台,让各界人士畅谈时事,民生等等社会关注话题。
2004.4
亚视引入日本收视冠军节目开心大发现,发展成香港版,开心大发现节目更荣获壹周刊主办之观众十大最喜爱节目之一荣誉。
2004.8
举世注目之2004雅典奥运於奥运发源地希腊雅典举行,亚洲电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把盛事带到香港,同时更派出摄制队前赴当地,为观众第一时间布道现场情况,本台以专业及全面报道深受赞赏。
2004.10
已有15年历史之亚洲小姐竞选於十月复办,除了增设中国赛区外,更邀请亚洲各国佳丽参加,成为更具代表性之亚洲区选美活动,来自杭州佳丽吕晶晶小姐勇夺冠军。
2004.12
亚洲电视为电讯盈科NOW宽频电视推出24小时新闻频道,为观众提供更新、更快更精确之新闻消息。
2004.12
本台精心制作剧集爸爸两边走播出後深受好评,2005年5月再次集合幕前幕後精英,联同首次参演之2004年亚洲小姐冠军吕晶晶及亚军黄慧,推出续集爸爸向前走。
2005.1
亚洲电视董事局委任李勤小姐为财政总裁。
2005.3
本台制作寻找他乡的故事第六辑再次夺得香港电视欣赏指数金奖。
2005.4
突显二十一世纪亚洲新男士型像,同时邀请亚洲地区国家及本港男士参与之“2005
亚洲先生竞选”开始招募。
2008.7
07/11亚洲电视欢迎四川学童到访参观
07/11亚洲电视重头剧《法网群英》剧集演员造型
07/14亚洲电视九号录影厂《法网群英》香港播映授权仪式
11/11 国际武打演员刘汗加入亚洲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