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五篇]

时间:2019-05-15 14:1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宜春五中王隆裕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生的能力,我在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

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

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

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

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

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

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

这些成效”。我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中体会到,上好思想政治课

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

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学案的编写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

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

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

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

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列出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

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

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本“框题”的学习目标,把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教材的逻辑体系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并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

考性。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

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

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

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

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的理,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学案

宜春五中九年级(下)语文学案主备:王隆裕审核:刘玲珍日期:11年3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

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

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5、背诵此诗

(三)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

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6)诗中没写出“被生活欺骗”的具体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和你个人的生活经

历,你觉得哪些是属于“被生活欺骗”的事?请列举出一两件具体的事例。

(7)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展示交流】

1、背诵比赛

2、选择预习导学中的内容

【反馈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伫立()萋萋()....

诱人()忧郁()..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国诗人,史称“”,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等。

3、“生活欺骗了你”并非单指上当受骗,而是指。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

信。

5、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巩固拓展】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我家小小的阳台上,七岁时写下的“大作”。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

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更别说从那“曲项”里,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

妈妈显得特别快活。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

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四、“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

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

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学案”上填出来;

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

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

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

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

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

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新信息的输入,为进一步探索新知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师应以学案中的形成性练

习为依据,不断变换设臵疑问的方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料,以调动

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图示、比较、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结合先

进的媒体表现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3、复习巩固“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

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

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五、“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书目】

1、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1996年1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年第3期

第二篇:学案导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学案导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生的能力,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第三篇: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师范学校 李杰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案导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主体参与地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涵义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 》 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2、列出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

(1)期中试卷论述题解答得失分析(2)自我反思总结论述题解答步骤(3)论述题解答评分细则

(4)根据论述题解答要求分析某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加以修改完善,作好交流准备。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 在的“《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述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中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 2 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3、学法指导: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4、练习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练习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在地理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五、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导学案”的教师素质要高

教师应当不仅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而且要有多年教学经验、送考经验,能够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设计的“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合理、可操作。因此,编写“导学案”的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2、防止将“导学案”和“教案”混淆

学案导学不等于放弃“教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教案”应当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课堂流程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导学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和对策,重心在给学生解疑,在对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深化。

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导学案”要利用根据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可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把准学生的脉搏从而发挥教师的学法指导、思想引导、疑难解答等的作用。

4、抓好落实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疑点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思路、变换角度,给学生解疑,并且做好在下一节作检查的计划,保证落实到位。

第四篇: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罗世翠

(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大理新世纪中学 云南大理 671000)

摘 要 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学案导学法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案导学

“学案”是教师在备课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认知规律,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它的重点在“导”,以达到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的目的。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双基的原则。熟悉大纲和教材,抓住双基,这是设计好化学学案的关键。学案内容设计必须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案设疑时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既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也不能是过分深奥、复杂的问题,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偏题、怪题。

2.时间原则。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3.启发性原则。学案应当有启发性,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不可直接讲解,将自己较高层次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学案设计应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设置“坡度”和“台阶”,做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样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引发学习兴趣。

4.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化学学案的设计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作为前提,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案应把化学知识学习和化学方法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5.方法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设计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6.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二、学案的编写方法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先备课后设计导学案。教师在编写导学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确目标,掌握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并将其体现在导学案中。

2.知识结构网络。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知识脉络,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网络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认知和掌握、落实教学目标。

3.学法指导。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所区分,就整个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来讲,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中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教师自己设计题目,习题要精选,量不宜多,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相关内容,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也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性,使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5.探究、反馈和讨论。在“学案”的最后,要预留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探究、反馈和讨论,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掌握某一知识的新技巧;探究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计初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在导学案的最后设置反馈,让学生对照考点要求认真反思,检查是否已经全部掌握,有哪些收获和问题。在反思之后,将问题及时解决。

6.在学案中多设计表格进行对比。在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通过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导学案实施的策略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课前发给学生下一节导学案,并带领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学生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2.科学实施,优化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是巩固预习成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环节:(1)明确目标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2)自主学习

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阅读教材,查阅教材工具书,实验教师准备好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实验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堂记中记录下来。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3)合作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别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掌握小组讨论的进度和经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在此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互助,能者为师。教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激励、解惑,教师不再是占据讲台的演员,而是组织学生的导演。(4)展示点拨

小组内通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答和补充。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才进行点拨和讲解。(5)盘点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教师引导学生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勾画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6)达标测试

教师根据课时重难点和易混易错易考点制定达标训练,限时完成,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四、几点体会

导学案的产生是在适应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本质上就是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提高。1.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并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2.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第二,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第三,教室功能的改变:“讲堂”变“学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进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是因为在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和学生思维的充分展现过程中,能更有效地释放教师自身的能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紧迫感、责任感。为此,教师必须站在学科教育最前沿,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才能适应学生“问题”的需要,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

4.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同时也是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本。有了“导学案”,教师把思路交给了学生,取消了神秘感。由于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5.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展示获得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过于自我的缺点,分组以后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总之,学案的使用,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热情参与进而由兴趣向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过渡,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学案的使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第五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本课题着重培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完成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完成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教师“硬灌”、学生“死学”的僵硬局面。向新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理念。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导学 学生自学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1、世界上的一切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谓之:与时俱进,优胜劣汰。如今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人类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大课题,当然教育改革,教育理念更新也在其中。时下,我县正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学到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2、当前在我校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多数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严重,也受教学条件的制约,导致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加之乡村学生学习习惯差,不主动预先学习,课后也不复习,学生单一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和书本的知识。教师深感教出好学生十分困难,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发挥,而且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过早出现两极分化。

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英语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在初中学科英语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次课题研究以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现状为背景展开。

二、何谓“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也称“问题情景教学法”,此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它是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前提下,也以学生已预先熟习本此课为起点,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把握好本次课的知识结构,分清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较容易的可由学生单独探究来完成,较难的可分小组讨论,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弄懂教学任务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用“问题”启发学生来自学、钻研、形成渴望知之而主动求知、求教的积极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在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

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教学过程。也应注意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我想如果我们切实这样做,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乡村英语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

1,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庄子的“方法论”。一切都应讲方法,教育也不例外。在西方,古希腊教育家是非常重视方法的,最著名当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特点,而且充满了一种对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的高度信任与尊重。

2、我国新教育理论认为: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

3、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处在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还不稳定,冲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一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老师的提示来思考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维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还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教师的指导,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研究目标:

(1)、应用“问题导学法”,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研究形成初中英语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问题导学法”让学生根据问题,根据老师设置的情景,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一种求知欲望,从而把他的智慧力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英语新知识,不断掌握科学方法和独立获取英语知识的技能技巧,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

(3)、“问题导学法”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通过教师的正确“导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五、研究内容:

初中英语学科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研究点如下:

1、问题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问题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在课堂上并非所有关于英语知识的发问都是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那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即紧扣本次英语课要点的问题。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传统的教育把知识看作一种教育结果,它所关心的是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则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强调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过程。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更好地确立其主体地位。问题会使学生主动进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解决问题的困扰,激起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强烈愿望,给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强烈的动力。其次,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总是始于对问题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即最强烈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由此展开思路;即谓现代教育理论的“六度”之一“延展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由问题情景而产生的,又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在教学中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

2、对教学情景的研究探索: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英语语言情景,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问题的呈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景,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思考探索。For example :Let students make a telephone call in English.我们教师都知道英文电话与中文是有不同的,而学生不知道,此时,他们就会积极去思考。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经过研究得出了如下几种方式:(1)使学生面临真实的语言表达情景,(2)利用学生完成表演性作业来产生问题情景,(3)布置旨在实际运用该语言现象的途径的问题作业。(4)激发学生比较和对照,由此引起问题情景。

如电文内容为“小明找李雷修风筝,李雷正好在家,同意办此事。教师可先让2位同学来一个中文电话表演,再让另2位同学来一个英文电话表演,然后教师可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正确英文电话的格式

X—Xiaoming

L-Lilei

X:Hello,may I speak to Lilei ?

L:Speaking!

This is Lilei speaking.X:Hello, Lilei!This is Xiaomin.My kite is broken.Could you help me mend it?

L:Sure.Please bring your kite here soon and I can help you mend it.X:Thank you very much.Goodbye!

L:Bye – bye!

这样让学生通过实在的语言情景对比,学会英文的电话形式,学生的印象一定会十分深刻。

3.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1)教师主导作用形成的研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冒险精神和强烈的自信心。世上许多重要的发明都来自强烈的好奇心。创新包括许多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好奇心。它是人类普便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创造性思维中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人创造性活动的内鸲力之一。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是创造力的萌芽。综观历史、审视现实,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伟人志士都有可贵的冒险精神。冒险对于立志成才者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而且它是创造活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动力。如:解剖学之父----比利时名医维萨里,冒死解剖尸体,成为世上第一个人体结构专家。当然,这里指如何培养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敢于回答,改掉害怕问题,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还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竟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有成就者都是自信心强的人。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创造气氛,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感,敢于大胆思考,不怕出错,最后通过努力,得出答案,学到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行为角色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自始至终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营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气氛。即 培养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教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如:英语阅读课文教学就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完成了问题,又弄懂了文章。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如:英语角、英语聚会等。

(2)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索研究

我们运用新教育“六度”教学理论可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环境中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当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即“参与度”通过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自身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使他们把教学看作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教师的事情。特别在练习对话表演时,学生在分工、协作、相互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让自己的语言行为不影响整体的发挥。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他性。即“亲和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又能使别人有表现的机会。共同活动是人们交往的前提。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总的来说,从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设计出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言,教学活动实际是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习有成就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智育得到充分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符合德育贯穿课堂的育人思想。此谓之“整合度”。

4.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带着问题预先学习,可独立思考,可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对于难点,教师可适当提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大门。

5.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条件具备时,采用多媒体来快捷地呈现问题,并附上与知识内容相联系的图画;这样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6.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教学效果的分析比较,从而形成研究结,实验班采用了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问题导学法”,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一学年来成绩明显好于非实验班,且有效控制了过早地两极分化。实验班A等、B等明显高于非实验班,且无E等,而非实验班出现了一成左右的E等,即表明该班落后面大,学生学习发展不平衡。通过比较,从而得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2004年9月入学七年级(1)(2)两个班学生

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

七、研究的程序:

时间:2004年9月——2005年9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9月—10月)

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成员分工,搜集资料,写出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6月)

按方案进行研究,根据效果调整及完善课题方案,总结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年7月—9月)

全面检测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探索、再总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模式。它的具体实施步骤是:

1、设计问题应围绕主题。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明确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设计问题时可采用小黑板,小卡片,条件具备的可用多媒体来做呈现载体。

问题设计的范围:问题要围绕本节英语课内容设计,可以是复习旧课而直接为本节课内容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开始运用此法教学,要尽量注意问题不宜过难,要尽力切合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领受成功的欢乐。提高投入学习的兴趣。有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从“疑”字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学会在预先阅读中不仅获取知识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得出答案。从而充分调动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2、问题导学与学法指导。每节英语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到。

3、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精讲问题。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懂的问题不讲或少讲,个别有困难的可在课外单独辅导。对于本次课的难点、重点应讲透,可举一反三。

5、课堂回顾。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

以上五步的具体操作策略在不同的英语知识课堂教学中呈弹性状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学习理解本堂课要点的程度作相应的变化,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为根本目的。

九、研究成果:

“问题导学法”在我校英语教学中地有效实施,改变了英语教学因循守旧的被动局面,创造了英语教学的新的课型、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使英语教学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问题导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实施,它与新课改一脉相传。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大家深深体会,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是落后的代名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英语课程。在这种认识下,我校英语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04/2005一学年来,我校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充分研究实施“问题导学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黄永良老师、许贞华老师、获县英语竞赛辅导奖;晏立文老师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奖,孙琼芳老师和唐晓林老师写的教学叙事在新课改展示中获奖。以新课程为理念,以“问题导学法”为途径,全组英语教师进行了教学大演练,在这浓浓的教研教学气氛中,大家相互学习,提高了教学业务。教师的教学业务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大面积提升。

2、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最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自我控制性不稳定“问题导学法”中“问题导学”环节正是为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设立的,并能在教师的“导演“下有效地调控学生自己。“问题导学法”由老师在创设问题情景,以激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的渴望,通过教师“导学”,教会学生如何自学课本和相关材料,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不逼学生死学,应激励不硬压;点明解决语言问题的要点,不硬灌;给学生指引认识新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综合,得出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鼓励性地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样持续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探究活动进行到底,从而学到知识。这样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本课题探索研究的所在。

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势必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大影响,也利于学生适应将来的学习型社会。

3、与时俱进,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当今的教师决不是迂腐守旧,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敢于向科学的教育理念要教学效果的,不落后于时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们本次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共同领悟。

下载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案导学法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

    学案导学法在人体免疫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高效率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众多的教学......

    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学案导学法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三甲初级中学 岳兴国 我有幸在2011年8月19——21日参加了“定西市学案导学法暨高效课堂”培训和现场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学案导学教......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5篇)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马育国 (苏州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 215211)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的提出为中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大全五篇)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案导学法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将教师的教案变成学生的导学案,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

    导学案教学法在高一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导学案教学法在高一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

    导学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赵宏武 (甘肃 张掖 734115 山丹县第三中学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