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使人成为人》有感

时间:2019-05-15 14: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使人成为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使人成为人》有感》。

第一篇:读《使人成为人》有感

读《使人成为人》有感

寒假中我抽空读了《使人成为人》一书,该书主要是讲述学校如何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书从理论入手,阐述了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与评价;最后结合学校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40多个相关课例,提供了一些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范例。

读完该书,我认识到了学校教育的缺失,懂得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我而言,比较感兴趣、感受最深刻的是该书对初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对我有以下启发:

一、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自我意识、情绪、人际交往、意志品质正在不断发展之中,但还不完善,不成熟。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但还不精确。学生的形象和抽象记忆有了一定发展,但更多的是机械记忆。学生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且容易转移目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优于形象思维能力,但还限于表面现象,受经验影响。学生开始掌握逻辑辩证思维,但水平不高。学生的想象力虽然迅速增强,但有一点虚构的特色。总的来说,初中生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他们既有成人感,又有幼稚性。他们既有一定的理智,但行动时常受情感控制。他们在交往时闭锁自我,又期待开放自我。他们对新鲜事物既好奇,又害怕结果。在情感上对父母有一定的反抗,在生活上却依赖父母。在对待异性方面,主动与被动并存。在他们的心里,高傲与自卑并存。随着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心理有一些细微差异。初一学生特点是,怀念往日的学校与班集体,面对新环境有一种陌生感和孤独感,很想尽快熟悉新环境和认识新朋友。大部分学生无法较快较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部分同学感到在班中的地位(包括成绩和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以前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感。生理发育进入突飞猛进期,而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控能力较差,有时做事不太考虑后果。初二学生的特点是,学生心理处于敏感、动态时期。丰富多采的中学生活,人际交往面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增多加深,又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迷惘。一方面身体、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学生也常以大人自居;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独生环境的影响,他们看问题尚有很多局限,片面、偏激,容易冲动。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学生的“成人感”开始出现,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不大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父母的教育他们往往比较反感,认为多余。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会更进一步拉大,初一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到了初二可能继续落后,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学习上的落后又可能影响行为习惯,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初三学生的特点是,年

龄告别童年,身心不断走向成熟,对初中生活已经适应,学生间的差距已基本定局,部分学生因此丧失信心,缺乏学习动力,个别的还会成为问题生。中考的来临使绝大部分学生面临其人生的巨大挑战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起来,部分学生在付出了努力却收不到学习成效后变得急躁、失望和傍惶。越临近中考学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就越加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考虑择业问题。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思考。我们要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发育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和亲子交往问题。通过自我意识辅导使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进行情绪调控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培养积极情感。进行智力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耐受挫折能力,树立强烈的进取心,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考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读完该书,合卷长思。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只是讲授书中知识,每个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人都会;但如果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去教书,就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第二篇:读后感使人成为人

《使人成为人》读后感

放假时,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配发了一本教育经典,我有幸结识《使人成为人》,并与之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

《使人成为人》是一本“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一般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吸引了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广泛使用的“体验式培训课程”和“教练技术课程”的精髓,研发的一种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

虽然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研发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其中的很多理论对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用的。因此,它对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里介绍了新的时代对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高的的情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就是:“多元文化价值观、全球思维、信息素养、人文素养。”这就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基础教育永远是未来的事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所需人

才的重任。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活动教学,并将其作为这门课程的基本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主体活动、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通过师生共同的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并以其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读了这本书,我自身也收获颇丰:

我知道了幸福其实就是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一种人生的态度。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宣言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在身体处在健康状况下,人有没有幸福感,将取决于他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心理健康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读后,我知道了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自己的心灵除尘。拂净

心灵,让心灵在生活中优雅地驻足,平和的品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蛰伏这惊人的美丽。只有完满以乐观、平和、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完满就能享受生活回馈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人生,从“心”开始。

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从中看到了“拓展训练营”的影子;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开阔了我的眼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

第三篇:《使人成为人》体验式心理课堂教育读后感

《使人成为人》体验是心理课堂教育读后感

暑期偶尔接触到了《使人成为人》这本书,粗翻几下即被它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其体验式的课堂教育活动,更是深深吸引了我。因为其中的有些活动与我参加过的拓展训练的活动很相似,那种感觉、那种心里触动至今我不能忘记。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关注与孩子们的交流沟通,也深明其重要性。然而,很多时候处理的方法与技巧较为单一不够专业。读了这本书,起码我明白了,很多情况与方法它的性质与范畴隶属心理健康教育。剥茧抽丝,层层深入。

导言部分用骇人的青少年犯罪实例指出现行教育的缺失:学生基本心理教育缺失。接下来介绍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其要指出我国心里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探索努力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严重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孩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幸福的概念。坐标的错立,理念的迷失,心灵的迷茫,人生的困惑,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诸多问题源于此。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体验式心里健康教育的理念、特点、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可操作的课例。

理念之一:以活动为载体,突出体验性。体验性是这一课程的基本特征,这是区别于知识性课程的一大特点。以各种可操作的游戏活动完成教育目标,然而又不同于普通游戏,要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活动的最终不是老师告诉学生什么,而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与交流。其次,注重学科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它在教育过程中常需要的学科的整合、老师的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探讨指引学生体验、感触、领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

它的几个特点:高度开放性、充分主体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只被告诉活动的规则与注意事项,没有任何目的,教师不予任何语言指导和干预,没有最终的对与错,让学生的心完全围绕活动去释放、体会、感受、领悟。这个空间无限。一般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仍然主宰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则更注重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心理需要出发使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参与、尽情表达。学生是主人,教师只是辅助。

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1.重体验过程,不重认知。

2.重启发,不重说教。

3.重聆听,不重讲授。

4.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

5.重真话,不重对错。

6.重临场应变,不重预设。

从以上六点所得启发,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也应该多听少教,听真话不要过分在意对于错,只要是孩子们的真心话、真实想法,了解了真实的想法,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信任,在我们面前有安全感,能敞开心扉。

期待着心理健康教育能尽快走进日常教学,期待着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能惠及更多的孩子,也期待着我们所有的孩子能敞开心扉面对我们每一位教师。

第四篇:教育,让人成为人——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让人成为人的艺术

这次很有幸参加了金华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培训活动,虽然中间有奔波劳顿之苦,但却有着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智慧,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现在我将做如下总结。

首先,不论是哪位老师,都应对当前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当下如何教育,和高考的指挥棒无关,而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毕竟教师才是课堂的实施者,要推进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教师自身,这点我尤为认同。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上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为上的改变。

其实,当前很多教师不愿改变自身教学。原因不外乎有这三个,一个是不愿意冒着改革的风险,毕竟改革都有镇痛,也有风险和代价,何不按照传统,保险又省事呢。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学的功利心驱使。很多教师把教育当作赚钱谋生的手段,这样谁敢拿饭碗开玩笑,谁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来考虑孩子的未来呢。其三是,很多老师在改革这条路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但不知路在何方,只能望“生”兴叹。而我认为我就是其中第三种,正徘徊不前,很是担心如果还不做些调整和突破,可能以后就定型,难以再改变。

而这次通过培训,我好像吃了颗定心丸,为我的教学改革指了条明路。如同马兰老师说的,改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从哪来,到哪去?我将培训的心得总结为“从问题中来,到理想中去”,“从学生中来,到教学中去”,“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当前我们满心搞教育,却不知为谁搞教育?搞教育为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孩子,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应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做为教学的努力目标与方向。都说要寓教于乐,这点做到都不容易,何况是让学生幸福终身呢。说的永远比做到的容易,所以如何找到理想的教学模式,便成了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有效路径。

这几天老师不仅介绍了理论层面的知识,也讲了很多可操作的经验。例如还是马兰老师,就围绕如何设计有效教学讲了大量篇幅,都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生而设计,让学生有效的参与的课堂教学中,从学习由外向内打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学中体验,形成生活和知识的有效衔接,打通中间的命脉,那么教学也就事倍功半,提高成绩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基于问题的解决,这是改革成功的必经之路。素质教育理论好比是花生的花,如果不能落地生根,就不能结出花生之果。我们要有玫瑰般的理想,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实践。而且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真正寻求到了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的路径。

据此,这两天我通过思考确立了“让教育回归于本土,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的教育教学思想,总结了“十大教学观念,即“大教育观、大教学观、大政治观、大教材观、大目标观、大课堂观、大学生观、大合作观、大评价观”。我们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这样的收获:学习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了怎样对待生活,学会了怎样和人相处,懂得了感恩。在这里,精神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钱的价值,净化了的心灵比拥有万贯资产更为可贵。

刘力老师还高瞻远瞩的提出一点,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更要关注课外。如果只读教育方面的书,就会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既读教育类书,又读教育之外的书,才能真正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境界。成功的教学,应是涉及教育和教育之外的方方面面,改革的目标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既然如此,老师的文化储备就不能单一而平面,而应当丰富而立体。

马兰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学习目标,在三维目标“过程、方法”这个维度,我感觉缺少了“习惯”这项内容。我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理解,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原来我们把“态度”理解为文本中作者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把情感理解为作者在文本中所倾注和体现的那些情愫。后来我认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终极教育教学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的当堂生成目标。比如,“态度”这一目标教学,除了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做事的态度、做人的态度,学习他人学习的态度、做事的态度和做人的态度等。张丰老师还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我据此将学习方式定位于前置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并将在今后不断贯穿和改进,直至达到终极目的,形成模式。

培训已经结束,但思考没有停止,教学还在继续。我将在今后不懈的探索理想的教学模式,让理想的教育在我这生根发芽,长出硕果。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借助这次培训,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最后,谢谢教育局给的这次不可多得的培训机会,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再次参与!谢谢!

第五篇:《教育让人成为人》读书体会

《教育让人成为人》读书体会

《教育:让人成为人》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确实是太深奥了,看起来挺费劲的。只有这题目让我还有所感悟。一看到题目我就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一个个在家被家人们的爱包围着,他们不懂得自己要有责任感、自己要自立、自己要乐于奉献、自己要胸怀大志…,怎样让这样一群小皇帝、小公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成为大写的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肩负起神圣的职责,引导、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那么,如何将这些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并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言行素质呢?我认为,首先从“人”字的写法理解“大写的人”就是脊梁挺直、堂堂正正。然后是着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成就大写之人。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教给孩子怎样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永驻爱心的人。那这种爱心如何培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爱但又缺乏爱心,事实上,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评价孩子的爱心,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爱心,从而放大并培养孩子的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挖掘可以进行爱心教育的资源,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给生病在家的小朋友以打电话问候、亲自看望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等,使孩子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新生入学时,请学生帮助照顾安慰;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和新同学一起做游戏;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逐渐萌发爱心,体验奉献爱心带来的快乐,学会关心同伴。

2、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时我们老师仅仅注重了对孩子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却忽略了教学活动本身对培养孩子爱心的重要作用,失去了教育的良好契机。比如让孩子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和交往,在活动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唤起其具体的情绪情感,既能体验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又能得到爱的教育。在语文课中,我引用儿童文学故事对孩子进行感化教育,通过教师的讲述、提问和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如《孔融让梨》、《游子吟》等课文,让孩子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从中也让孩子识别父母、长辈的爱心和抚养的艰难,工作的辛苦,教孩子要体谅并帮助父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亲人、同伴给予关爱。

3、和家长一道培育孩子的爱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更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而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爱心的培养。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受人欺,对孩子消极引导,如“他打你,你就打他”;有部分家长自身缺乏同情心,给孩子负面影响;又有部分家长只知道给孩子爱,而不教孩子如何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些因素造成了大多数孩子在关爱方面表现较差。因此,我们是指导,要转变家长观念,引起家长高度重视,使他们认识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随时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是不行的,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使他们从小善良,对人关心、体贴。这样不仅能使孩子终身受益,而且有助于家庭生活幸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让爱在孩子心田发 芽,茁壮成长,为写好大写的人的捺打下基础,这也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爱心的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读《使人成为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使人成为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晏子使楚》有感

    读《晏子使楚》有感我非常佩服晏子,因为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如:楚王第一次想羞辱晏子时,让人把城门关起来,开狗洞。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个洞过去。......

    读晏子使楚有感

    读晏子使楚有感 读晏子使楚有感1 晋国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灵王知道晏子是个矮子就挖了狗洞,想让晏子钻进去。晏子让招待的人告诉楚王,他访问狗国就钻狗洞,访问人国就走城门。......

    读《晏子使楚》有感

    读《晏子使楚》有感这篇文章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故事。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冷静的人,而且还能言善辩,他是......

    谦虚为人,踏实做事--读易经有感

    谦虚为人、踏实做事 ——读《易经》有感近段时间,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开始,流行了一种对传统学识的学习热潮,从热播的《孔子》、走红的易中天、曾国平教授,国人对传统文化的......

    读《秋日偶成》有感

    读《秋日偶成》有感秋日偶成 朱熹 闲来无时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近日读......

    (成稿)读专著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大崔庄树德中学 张立新 读了冯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触动很大。冯校长说,好老师不但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为学生创造适......

    读《成与功》有感

    读《成与功》有感 人们大多对成功充满向往,却总不能进入它的大门,为什么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奥秘所在了。 文中告诉我们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作者还列举了三个事......

    读《站成一棵树》有感

    读《站成一棵树》有感 拔地参天,深邃叶丛,这是王者的象征,是成熟的标志,是所有人的向往,更是我们这一些小种子的目标,却不知,其中有着深刻的哲理技巧。 《站成一棵树》不愧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