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内涵
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内涵
经济在发展,农村在腾飞,高举教育均衡发展的伟大旗帜,农村教育正大踏步向着均衡迈进,走进学校,图书室里花花绿绿的书可以让你眼花缭乱,仪器室里琳琅满目的仪器让你叫不出它的名儿,体育室里零零种种的器械是应有尽有。从软黑板到幻灯片再到多媒体,教育的发展不亚于中国GDP的增长。然而,真实的现象是:家长的腰包鼓了,学生的翅膀硬了,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向着城市飞翔,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门可罗雀,均衡的天平似乎越来越向城市倾斜?这是腾飞的中国教育吗?这是党坚持的教育路线吗?此现象的内在原因固然值得深究,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地认为:农村教育想挽留那一颗颗想飞的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反思总结,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然而,如何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内涵呢?
一、营造校园优美环境,扬办学内涵之帆
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力量。党始终强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优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古人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瞻忘归”。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首先,全力打造生态校园,塑造和谐育人环境。让学生一进校园,目之所及,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古木参天,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更会让人在耳闻目睹中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优美环境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其次,营造人文校园,塑造和谐育人氛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所优美的校园,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文化环境,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一帧帧意味深长的名人名言条幅,一堵堵富有思想灵性的德育墙,校训、班训、习作栏、图书角、争星榜……无一不浸透着师生们的汗水,放飞着师生们的智慧。无一不激发着师生们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校办学内涵已悄然扬帆启航。
二、树立校园良好“三风”,提办学内涵之气
树立良好的学校校风、教师教风及学生学风,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
要,也是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所有内涵的学校应该是风清气正,和谐有序,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氛围、高雅的文化氛围和愉悦的和谐氛围。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所在,树立良好的校园三风是提升办学内涵的重要手段,校风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品质,是维系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支柱。教风是教师风范、教师德与才的统一表现。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树立良好的“三风”,学风是基础,教风是关键,校风是保障。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股无形的,却是巨大的精神力量,长期的强烈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我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因此,树立校园良好的“三风”,是提升办学内涵的有效手段。
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铸办学内涵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人际关系以人的情感为纽带,是团结和凝聚力的基础。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无疑也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校长是关键,做为校园人际关系网的编织者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光明磊落,以德服人,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臣服人心。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重点,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里最活跃的群体,我们应以优良的个性品质为出发点,倡导诚信待人,团结奋进,自强不息,建立互助友爱的生生关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最直接最亲近的“天然教育者”。我们必须以共育学生为目的,以尊重信任为基调,以联系和沟通为纽带,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之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了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氛围,铸造办学内涵之灵魂。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练办学内涵之髓
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质量乃育人之精髓所在,灵魂所在,有人说: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太阳,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太阳都会闪光,春色满园关不住,才是繁荣的和谐景象。教育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们应当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乐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会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学生所面对的未来,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将要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创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新世纪有用人才,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善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智力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与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跳动的音符,全面发展学生的校园将处处充满春天的赞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凝练学校办学内涵之精髓。
总之,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家,办学内涵似歌,如画,像茶,犹诗……只有我们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农村教育将不会有寒冷的冬天。在百花齐放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在农村校园里听歌、赏画、品茶、吟诗吧!
《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内涵》
福清市占阳中心党支部林凯
第二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
08年6月,我校有幸成为上海市第二批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学校。我们认为这是学校难得的一次机遇,因此决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在上海市教委、闵行区教育局的关注、支持下,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闵行区信息中心的直接指导、帮助下,为使我校技术应用取得应有效果,校长亲任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工作组组长,组建了信息化应用网络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制定、规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现总结如下:
一、抓住机遇,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1.学校概况 1)学校历史
我校有着近40年历史,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目前有21个班级,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家庭。多年来,学校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赢得良好声誉。但学生家庭使用电脑普及率不高,这也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挑战和机遇。
2)师资及应用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76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9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教学骨干教师6人。原来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基础尚可,学校以创建市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为目标,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会应用教学媒体,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等;大部分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认识到其重要意义。然而,经过短短一年的信息化应用实践研究,学校的硬件、环境,教师整体水平又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表现在:
2.学校信息化环境整体有了进一步提升 1)硬件方面:
值此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学校的契机,市电教管下拔资金15万元,争取镇政府配套资金40万元,使学校生机配备比例提高到1:6,淘汰了旧电脑,更新了学生电脑房,师机配备比列达1:1,全部用上了液晶显示器,办公室都配有网络,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有1个现代化多媒体数字教室,能开展远程视频教研;设有校信息中心,有专人对学校网站以及硬件设施维护,新增2台服务器,突破了下载使用速度慢的瓶颈,新配备2台摄录机,增加一批音像资 1 料,新增加了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影音种类。
2)软环境建设方面:
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更新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注重由有到精,并注重实用、方便。到目前为止,学校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校务公开、相互沟通的功能,基本实行了校园无纸化管理。在校园网上,特别是我们强化学科校本资源建设,采取“购买一点、收集一点、创造一点”的策略,立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注重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按学科进行分类,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校园网能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如:
a.由我校信息技术人员郝彦敏老师自己开发建立了校园网平台,学校日常文字信息发布、图片新闻的发布、信息公开、党务公开、家校互动、问卷调查、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络评课都集成在此平台上进行。此平台日均访问数是150,总访问数全区排名25,学校文件的传输,日常文件的下达、总结计划上交全部通过数字化平台完成。
b.学校形成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给老师提供一个数字平台,老师自行注册,收集,上传、管理自己学科的资源,其它老师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可共享。现在资源及信息数量已经达到2990多个,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学校课件教案资源库正逐步充实完善。
c.建立了学校数字照片管理系统。数字照片管理系统的建立,免去了丢失、查找困难的不便。把学校重大活动,日常活动的照片按时间,活动类别上传于校园网平台,目前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张,涵盖了教学管理,学校日常工作,教师日常教学,学生德育活动,社区互动等。
d.视频课件点播系统的视频资源也达到1244个,包括了所有学科,大大方便了教师上课时的视频资源直接点播使用。
e.学校各教研组、班级100%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部分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
f.信息课学生在线签到系统,省去了学生在记录本上签到的不便,体现了信息课利用信息手段管理的特点。
g.建立教师、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平台。如迎教师节摄影比赛,校园之星的评选等活动,就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
h.开发了网上报修平台。学校所有的总务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报修全部通过平台进行。达到方便及时、透明、高效的目的。
i.网络教研评课平台。学校多次利用些平台进行教研活动,并与许多兄弟学校进行网上直播评课,互动交流。
二、积极实践,提高全体师生信息化应用综合素养
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的目标促使教师思考分析自身的现状与现代化的教师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紧迫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要求进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1.利用本校资源培训教师
08年11月中下旬我校对67位教师进行了“信息化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为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所有的学习培训任务全部是在每天中午、下班后、双休日完成的。教师克服了种种困难,合理处理好学习培训与日常工作、生活的关系,认真参加了5课时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培训,参与率达100%。我们还针对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个别化指导培训。在短短的时间里,个性化的指导培训达200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积达300多次,我们分3轮开展,第一讲由郝彦敏老师主讲资源库的应用。第二讲由参加过资源库培训的教师主讲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第三讲由夏永军老师主讲思维导图的应用,参加培训的教师每人完成2份教学设计,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培训教师学会了在资源库网上查询、应用、交流和咨询等使用方法,提高了教师信息搜集、筛选、整理、重组、实际应用和制作创新能力。
2.开展学生培训
1)我校根据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认真完成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评价考核工作,学生合格率达100%。
2)学校制定初中生系列化信息技术兴趣活动课程标准,进行文明健康上网教育,按各年级学生基础,在拓展中开设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兴趣学习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现有400多人次已参加信息技术兴趣活动课程学习。
3)开展网上电脑打字、绘画,个人、班级网页制作,电脑小报等展示、评比活动,为学生搭建张扬学生个性,展示才能的舞台,形成了班班有主题网页,历年来学生作品在举行的市区级各类比赛中都有获奖。
三、多方合作,构筑校园信息化应用资源平台
1、依托上海教育资源库,构筑教育资源支撑平台
教育资源支撑平台是由上海市教育资源库工作组提供的平台,共设置培训指导、资源素材、专题研究等三个主栏目和17个子栏目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管理、应用、交流的集散地。
目前我校借助上海市教育资源库提供的管理服务器,为教师搜寻、重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互动的共享平台。
2、结合本校实际,构筑校园实践应用平台
校园实践应用互动平台是我校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而自行开发的平台,由学校信息门户系统、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等组成。
学校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信息发布、信息互动、信息共享、多类型信息接入等功能,通过网络公示等形式,发布校内各类信息,畅通师生、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交流通道,把知情、建议、监督权交给群众,使学校管理阳光化、公开化、透明化,是校园信息及时共享的有效工具。
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区域教育城域网,及时沟通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快速传输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教学平台:由视频点播、资源库中心、电子备课系统、教师博客论坛、读书网、网络教研等组成,基本满足了开展网络环境下区域性教研训一体化活动要求。以及校园内日常教学、培训的开展和学生网上信息畅游、自主学习、评价的需求。学校资源库基本涵盖了学校教管研信息化应用的诸多要素。同时“校园网上视频点播栏目和网络教研栏”成了我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特色。
四、聚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研究
我们通过开展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教育资源“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转变。
1)全员参与层面研讨活动。学校规定了每学期行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的节数,有效推动校内互相听课的氛围,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提供一堂信息化应用实践录像课让其他教师观摩。教师在观摩自己的教学后可以做自我反思或回应他人的评价;教师在观摩了他人的教学实践课后及时撰写评价作为帖子挂在网上。所有的实践课例都在校园网的VOC点播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观摩和发表评论。
2)教研组层面活动。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还以备课为抓手,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讨:为了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到更高的水平,我们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题研究,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如: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②哪些环节需要用到信息技术?③怎么用?④用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并在课后进行说课、评课时,教师又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反思,总结出得与失,为下一次的重建积累经验,也为学校开展全方位的数字化建设积累真实而又宝贵的素材。
3)优质示范层面活动。
教导处选择一个班级的师生在数字教室内进行课堂教学,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在教室内通过校园网同步开展观摩式的教学,也满足有的教师希望课后再作深入的反思和重建,还可以调看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尝试这种方式的听课评课,这就打破了校内教学研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教研活动有了突破和延伸。
最近两年我校依托与华师大办学合作项目的支持,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这种方式的多次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校际间的2次网络教研,2次新基础的教学研讨活动,区级层面的2次主动邀请区各学科研训员来我校进行的教学指导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指向课堂教学,聚焦应用的有效性,从而也使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区同类学校之首,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优质课。如地理老师谢娜的区级公开课,都受到了市区级教研员的大力赞赏,我校音乐老师王辉的市级实录课,并且王辉老师本人由于出色的教学业务能力成为了我区的特色教师,她在“上海市音乐基本功大赛”中也荣获了一等奖。陈丽老师被评为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在实验的一年里,教师通过对资源库筛选使用,然后再根据教师实际需要重新组合,生成的有效再生资源已达2万多条,容量已经达到400G,汇集了文本、视频、课件、教案、校园新闻等本土化教育资源。每学期开展的‘友中杯’教学研讨活动,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展示已达80多人次。拍摄的信息化应用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课165节,各学科开展研训实践活动45次,教师观摩课堂教学1985人次(含网络浏览观摩),对他人的课堂教学发表评论300余条,回应他人评价50多条。46人次参与学科课件制作比赛,其中获校一等奖的有10份,均由青年教师制作的,已选送市区两级参赛(目前评选结果名次还没有出来)。
聚焦课堂教学,借助运用网络功能优势开展教师研训,剖析教学过程,用于教师本人和其他教师磨课、研讨、对照、反思,记录教师成长、提高、发展轨迹;通过校园实践应用互动平台回应他人评价,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一人的教育经验和智慧能够为更多同事所共享,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
五、辛勤耕耘,感受信息化应用实践之魅力
经过实验,我校的信息化应用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如本学期期中考试四个年级的成绩都位居23所联考学校前列(均达到前三名)。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活动等,借助信息技术这对翅膀也满地开花,如我校的特色项目:“保护母亲河——黄浦江”志愿服务队屡获市区级奖项和媒体报导。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始终位于A类水平,通过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验收。
2、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我们实现了校际合作、相互沟通。我们进行了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丰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内涵。
3、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提升,学生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5 主动地建构知识。班级网页的制作与管理使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我校教师能依靠、市、区、校资源库备课,制作演示文稿和课件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6、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如今,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不断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成为老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力辅助工具,也在为不断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实验后,我们开始实施微软创新教育项目中的电子白板一项。2010年2月我校就开始在青年教师中推广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这一项目。3月在华师大基教办的牵线下,我校派出10位青年教师前往上海市普陀区开元中学观摩研讨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于5月我校召开关于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区级展示活动,刚刚过去的12月2日又召开了片级展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的青年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起电子白板,同时他们也都纷纷表示电子白板的确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让课堂内容更直观和即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领域将更为广阔,我们将反思这次实验的不足,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教育信息化更进一步地推进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和办学效能。
第三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2011培训处工作总结
一年来,培训处在校长室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各处室及全体教工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确立以抢抓机遇求发展,拓展思路寻项目,务实高效塑形象为工作目标,负责履行湖南电大临湘分校、临湘市教师进修学校和临湘市职教中心培训部等职能,全面开展成人业余高等学历教育、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农民工劳动技能及适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处室全体教工自觉加强学习,扎实勤奋工作、相互密切配合,全年较好地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各项工作计划,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培训处的工作有三大块功能,线多面广,任务繁杂,与外界联系紧密,稍有疏忽,就可能对学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各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来说,他们是专职,我们是兼职,工作杂,任务重,像电大系统,他们有专人负责招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等等,我们每人身兼数职,且各类形式办学专业接近40个,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类别,不同年级,每期课程有300多门,特别是开放教育各专业,现在学习环节复杂,过程管理难度大,有很多课程需要在网上完成作业及考试、考核,在工作环节上稍有失误,就会影响学员正常毕业,影响学校声誉。对于学校来说,我们是社会窗口,要求老师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在不失原则的前提 1
下诚心地帮助每一位学员,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员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学校领导、业务往来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一、加大宣传力度,扎实抓好成人业余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 成人业余高等学历教育,是我们培训处的工作主体,经过调研,为整合资源,节约办学成本,对原有的联合办学途径进行调整,拓展了新的办学途径,其工作思路为四条主线:一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成招专科和开放教育专、本科的招生力度;二是逐步减少与中南成教中心的合作办学,加强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理工方儒函授站的合作办学;三是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大”培训项目的招生宣传力度;四是继续加强与岳阳职院医学类专科和南华大学医学类本科的联合办学。
2011年,我们牢牢抓住招生工作这条生存线。为了使电大招生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招生工作中,我们通过邮政局发放招生简章,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派人下乡悬挂横幅标语,进村入组发放宣传资料,共印发宣传资料和招生简章8000份,在全市产生了较好的反响。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电大招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招生总数达400余人,其中电大春季开放教育招生52人,“一村一大”招生210人,联合办学高升专、专升本招生151人,已正式录取85人,圆满完成了期初制定的招生计划,毛先波主任被岳阳电大评为招生先进工作者。
在当前成人教育招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教职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
二、规范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开放教育和“一村一大”教育质量 2011在籍成人业余高等学历教育学员926名,其中专科生866人(包括“一村一大”学员553人),本科生60人,开放教育类别学员693人。为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开放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强化了教学环节。
一是加强了教务管理的力量。配备了从事电大教学教务管理的兼职人员3人(李燕、王拥华、贺浩港),并由毛新宇主任主管开放教育教务教学工作。
二是重视开学典礼。春秋两季我们都举行了开学典礼,对上期学习表现好的学员进行表彰,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新学期的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和部署。特别是在新学员的开学典礼上,市教育局及学校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我们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印发《入学须知》,《学员管理条例》、《网上学习指南》、《面授学习安排表》等资料发放到每一名学员手中。同时对新学员进行学习技能培训,介绍电大系统三级平台教学资源、各种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学员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实名注册的方法;收发E—Mail、进行BBS讨论和网上选课、答疑的基本技能等。通过培训,让学员基本掌握了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手段、方法,使学员熟练掌握获取网上资源的方法和技能,学员非常满意,学习认真,效果明显。
三是加强教学考核,认真组织面授课程辅导。我们严格按照开放教育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每学期都安排了新的总课表,利用双休日实施面授教学,并通过主管领导抽查、学员签到等方式,提高学员到课率。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配备了足够数量和较高水平的面授辅导教师,要求面授辅导教师按学科知识体系的勾勒,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课程重难点的分析,作业讲评与答疑的思路,制定面授导学方案,做好面授辅导安排;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案例式、研讨式、讲练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面授辅导,帮助学员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提高面授教学质量。
四是利用网络平台,切实加强网上教学。我们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师资配置和市校网上辅导安排,积极组织辅导教师以电大远程教学平台为中心,利用教学答疑室、BBS课程论坛、QQ交互等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学交互活动;每半个月定期对学员网上教学开展情况(学员上网学习的人数、次数、学习时间和发帖量等)进行检查,对于网上学习不达标者,要求管理教师电话联系,负责督促本班学员加强网上学习,并严格按照上级电大的要求做好网上形考工作,以提高期末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减少流失率,提高按时毕业率。
五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建了四个“一村一大”社会实践实习教学基地。为了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先进村级组织及其管理者的示范作用,在我市“村大”项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在本市詹桥镇水泉村、江南镇长江村、源潭镇长源村和羊楼司镇梅池村建立了四个“村大”项目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为我们“一村一
大”学员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践学习现场,2011年11月2日,我们在羊楼司镇梅池村举办了10级村大学员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本次实践实习活动在现场观摩考察的基础上,举行了一个形式上很务实、内容上很丰富的报告会,这些活动开展及学习形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学校扩规提质,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参与竞赛,不断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扩大电大影响 一是我们积极参与中央电大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为了鼓励电大系统学员刻苦学习、完成学业,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校风、学风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电大系统开展了 “希望的田野奖学金”评定工作,我校的李学义和卢敏二人获奖。
二是我们积极参与省校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为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升电大学员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2011年9月,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开展电大“十万学子三湘行”社会调查竞赛活动,我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共有16篇作品入选,参加省级终审。
三是我们积极参与市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为进一步促进“一村一大”项目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广大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12月3日岳阳市委组织部与岳阳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了岳阳市首届“希望的田野”新农村建设杯知识竞赛,我校10级“一村一大”学员组队参加竞赛,张先娥、张虹、黄正财三人组成的小分队荣获三等奖,晏
彩霞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另外,在全市电大系统开展的“优秀导学教师评选”活动中,贺浩港同志被评为优秀导学教师。
四、优化培训内容,大力推进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教师继续教育是整体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圆满地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培训计划,完成了658人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主办了2期86人次的高级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及考证; ⑵ 组织了176名中职学生及教师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⑶ 组织了78名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⑷ 组织了74人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短期教育培训; ⑸ 组织了2期有192人幼儿教师上岗培训。⑹ 组织 52位高中学生积极分子入党对象培训。
五、关注民生工程,切实做好农民工劳动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 农民工劳动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主要是靠政策,另一方面靠我们去争取,一年来在校长室支持下,我们争取到了劳动、农业等部门的一些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工400人,其中劳动部门200人共开办两期四个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语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共720课时培训;农业局“阳光工程”项目培训200人,共开了二期班,每期7天42课时,第一期在聂市镇主办家畜繁殖员培训,开设农村政策法规
及畜禽繁殖实用技术等课程,第二期将我市路北片养鱼专业户集中到校进行培训,开办渔业船员培训班,开设农村政策法规及内陆渔业实用技术等课程;以上培训我们从招生、培训组织、结业考核,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实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学校得到宣传,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六、2012年工作思路
1、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力争完成市校下达的招生任务;
2、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升电大形象;
3、全面启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4、进一步搞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工作;
5、继续做好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
2011年12月
第四篇: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隽水寄宿中学
近年来,隽水寄宿中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质量育人、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快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4年秋季我校制定了《隽水寄宿中学“和谐快乐”课堂改革推进方案》,全面开展“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42个教学班都加入到课改中。“和谐快乐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小结”“测评达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独学、群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展示相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气氛极度活跃,情绪极为高昂,注意力极其集中。这是以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传统,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编印校本教材《做一个合格的寄中学生》,开展人人学手册活动,并以此为依据规范日常行为。二是增设《生命教育》、《心理健康》、《阅读课》等科目,并一一落实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选兴趣小组活动。音乐组设合唱、舞蹈班(通城拍打舞);美术组设绘画、书法、泥塑班;体育组设篮球、足球、跳绳、乒乓球、田径、象棋班;科学探究小组设科学DV班和“两小”班;英语组设英语对话、英语阅读、英语故事班;信息组设电子绘画班;语文组设课外阅读班。四是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践行“健康快乐每一天”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上午第二节课课后30分钟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三节课为各年级的体育兴趣组活动课时间。组建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远、接力跑步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其次,定期举办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年一届的“沃特杯”篮球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两年一届的校冬运会。2014年我校体育代表团28名学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参与全部三个大项20个小项角逐,取得良好的成绩:团体奖田径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跳绳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一,乒乓球男子组第三、女子组第一的好成绩;学生个人获得金牌9块。11月6日又代表通城县参加咸宁市中学生运动会再次取得好成绩。五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2015年元旦推出了一台大型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多彩,学生登台300余人次,教师人人上台,制作的专辑于元旦期间在通城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全方位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气氛,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踏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我校环境文化建设暗含两条主线:聚焦名人,聚焦主人。而这两条主线又包含在九个主题组块中,它们是“名人文化廊”、“经典陶冶廊”、“名家格言廊”、“体育运动廊”、“校园之星展”、“著名学子廊”、“自创格言廊”、“校园名师展”、“教学教研展”。这九个主题组块分别表现在长廊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之上。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一是全面规划初中三年德育实践活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去秋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还参加“美化锡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八、九年级学生深入到湖南江南大漠和6501国防教育基地。清明节,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到黄袍革命烈士陵园、天岳关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全体学生参观“瀛通电子”、黄袍山茶油基地和污水处理厂,感受家乡的变化;三是组织学生科技活动组的成员开展科技活动。办学十年来,有12件学生作品获省级奖,3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学校被评为咸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14年5月,我校八年级学生李苏制作的科学DV《豆腐渣发霉的秘密》在湖北省第29届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在前进的征途上,尽管我们不断尝试、探索和跨越,但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力争早日将隽水寄宿中学建成荆楚名校。
第五篇:规范立校,提升内涵,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规范立校,提升内涵,努力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泰前街道御碑楼小学
2013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不懈地落实 “强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市区名校”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是先必争,唯旗必夺,尽职尽责,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学校的内设配备、办学条件、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淀了一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将我校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把“配备一流的内部设施、创建一流的育环境、培养一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
1、落实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以迎接省标准化验收为契机,先后投资近60多万元,新建了十七个高标准活动科室;每所教室都装备了高标准的大屏幕多媒体电教设备,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办事处和御碑楼社区的关怀支持下,今年暑假投资130多万元新建硅PU操场、传达室、厕所,改建大门,对教学楼东区进行粉刷、装修,为教师更换了新的的电教设备和办公设备,学校的整体办学环境得到实质性地提升。
2、打造美丽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今年暑假,我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十一”假期投资12万元,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绿色悬浮式地板,使硅PU操场与周边场地融为一体。学校还发挥走廊和楼梯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学楼三个走廊分别以 “节日知多少,传承文化与世界同步;大团结万岁,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祖国山河美,长江黄河且名胜众多“作为首选内容,凸显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活动主题。东楼梯重点体现养成教育,涵盖安全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等;西楼梯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重点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3、加强安全管理,构筑平安校园
为使学校安全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横到边,纵到底。为了让安全工作更好的落实,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严格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安全工作大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确保设施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安全,为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强化师德,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我校扎实地开展了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的师德建设活动,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集中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努力提升师德水平,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抓党建,提升境界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我校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检查反思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组织生活会上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方案,对照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整改。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党员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升华了努力工作建功立业的思想境界。
2、建制度,规范行为
为了规范教师执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诚实立身、信誉立教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形象,我校重点作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领导班子巡视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每人一天,轮流巡视学校,将学校的师生到校、环境卫生、办公纪律、课堂教学、校园安全等问题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保障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考勤地点在校长室,每天教师按时进行签到,每周一次考勤汇总,杜绝了教师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三是与实习教师签订了工作协议,并要求所有实习教师签订了认真从教的承诺书。学校每学期对实习教师考评一次,不合格者坚决辞退,使我校的实习教师管理走上了良性的循环轨道。四是制定师德考核评价实施方案,详细规定了师德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从学生、家长、教师、小组等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详细考核,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对教师评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学校还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公开承诺书”并设置了师德举报箱,公布了师德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规范了教师的行为。
三、精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校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从抓常规入手,在“严、紧、恒、细”上下功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完善制度促常规管理
一是根据《泰山区小学段:“1+5+1”教学视导方案》,制定了《御碑楼小学教学常规要点提醒》,对五个关键项逐一细化,定出标准, 教师们人手一份,工作中逐项对照、自觉落实。二是建立教学工作“三查”制度。即月查、月检和巡检。三是实施推门听课制度。每次根据校长、副校长听课的《反馈表》和点评,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课,既观察以前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情况,又以此为点深度剖析,全面引领学科教学,老师们受益颇深。四是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年轻教师“n+1”培养制。五是健全各功能室管理使用制度,提高了功能室利用率。
2、精细管理促课堂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将各项常规的管理精细化,加强备课、典型课例、教学问题、命题、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方法六个方面的研究,最终落脚在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上。
3、创新模式促校本教研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总结出了 “共享共乐”的教研思想和教研模式。围绕共享共乐教研模式,学校开展了“校标示范课”、“亮点展示课”、“同班异教课”、“新手探索课”四种类型的听评课。并以此做为主导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所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努力营造“共享共乐共成长,我们一起飞翔”的文化氛围。
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把面向家长、小学生的生活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作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目前,我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有《民俗游戏伴我成长》、《泥捏泥塑》、《古诗文诵读》。
4、多措并举促教师成长
针对新调入教师越来越多问题,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设置专项指标,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估,把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建立出台了每年一度的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了教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到外地考察学习活动等。
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年轻教师“n+1”培养制,并将原来的“师带徒”活动延伸为“结对帮扶”,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教师之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同时,学校开展了“评名师课堂、走名师成长之路”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教师论坛”、“与名师同课异构”系列活动、教师读书活动,使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担负起教育教学重任。
四、加强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扎实开展德育工作,狠抓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探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
1、全员育人制,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的全员育人制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班教导会制,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认真落实班教导会制度,领导班子分工包干,定期召开年级班主任会,每月召开一次,着重围绕各年级的重难点工作和如何更好推进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部署和交流研讨,制定相关措施,提升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3、体育、艺术“2+1”,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上级部门体艺2+1工作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的艺术周为活动载体,努力发展学校的特色,积极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常规教学、课外体艺活动和业余体艺活动、运动训练、体艺竞赛等学校体艺工作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和成绩。
4、规范教育,倡树文明之风
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学生在校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一年来我校狠抓规范教育,取得初步成效。我校教师在假期内编写了《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从学生入学初就学会如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在假期编排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操,并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表演,为新生上了文明礼仪第一课。学期初还制定和规范了一日常规检查细则,坚持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排成一队、有秩序入校和文明上下楼梯、文明课间活动等良好行为习惯。常规教育常抓不懈,学校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营造了整洁、美丽、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促进了优良的校风、班风和学风的进一步形成。
5、多彩活动,放飞童年梦想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自身的组织优势,鼓励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管理、中队管理,形成“中队的事自己管,队员的事自己管”的氛围。大队辅导员集中对各中队长、小队长进行了少先队知识、队活动、礼仪的培训,队员们自己组织、设计、开展队会课,提高了队员的自主意识,增强了责任心,激励了队员奋发向上。本学年少先队还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突出了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如“学雷锋,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感恩”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红歌”合唱比赛和广播操、韵律操比赛、庆六一文艺演出和新生入队、庆祝教师节手抄报评选、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先队知识学习、“我们的节日—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拓宽了队员们的活动领域,丰富了队员的课余生活,树立了队员的主人翁意识,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五、家校携手,共建幸福和谐教育
自去年成立家庭教育管理办公室以来,我校充分发挥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开展系列家教培训、家校互动活动及课题研究,使家长委员会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规范常规,系统培训
为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使家长在参与中思考,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是学期初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及时宣传学校的工作思路,听取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提前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选取了新的家委会成员;期中家长会,全体教师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安排,和家长进行了有效沟通,同时还安排了部分学生家长先观看了3——5年级学生的艺体活动情况和学校科室建设情况,最后听取本班任课教师的期中学生情况汇报,留下了对教师和学校的建议。二是家长开放周期间,家长观看教师讲课,查看老师们的教案,学生作业等;聆听教师 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观看学校舞蹈队、合唱队,小小主持人、武术表演;与学校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三是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介绍情况,征求意见或建议,作好记录,商讨对策,达成满意共识,解决存在问题。
2、家校互动,增进沟通
一是教师 利用校训通、家长会和平时电话短信,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二是校长接待日,向家长介绍教育发展情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及取得的成绩,班级管理工作的亮点,进一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利用宣传栏、学校网站宣传。把宣传栏、学校网站当成为提高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宣传阵地。
3、齐抓共管,携手同行
一是学校每学期都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学校整体工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组织活动、学校下一步的发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进行统计整理,作为学校制定工作思路的重要参考。二是学校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征集家长志愿者,每天下午第三节3——5年级学生进行艺体活动,家长轮流参与管理学生。组建学生家长义工队,与学校领导班子每天共同看护学生早上入校;三是母亲节时开展母子同题作文,并汇编成册,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促使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办学品质的有效途径,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将持之以恒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提升内涵发展,创特色,树品牌,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O一四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