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活历史

时间:2019-05-15 14: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情境教活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情境教活历史》。

第一篇:创设情境教活历史

创设情境教活历史

——浅谈快乐历史教学法心得

【摘要】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快乐的师生互动过程能让学生对历史课充满期盼,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快乐兴趣导语探究创新

面对目前学生学习任务的繁重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对所谓的“副科”越来越冷漠,老师也越来越报怨学生厌学。如何妥善处理这个矛盾,营造和谐历史课堂,已迫在眉睫。做为当代一名教师,他的创新,就应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心快乐的情境,让他们心情舒畅主动地去学去探究。我的教学理念的中心是制造快乐,“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尽可能在去制造快乐,让学生们对学习历史充满了兴趣,快乐地去说,快乐地去想,去看,去做,变厌烦历史课堂,到期盼历史课堂。

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制造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教给学生巧记历史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再去摸索、创新。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中学生来说,简直无从下手,感到头痛,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巧法,利用好这些方法不但使一些易混的知识分辨开来,而且记忆深刻,特别是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去记忆、去思考、去创造。

我的一些记忆方法的总结主要是抽取字头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谐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形象的鲜活的故事片段。

比如: 1、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很多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我把人名、地名编成一句话,关天培是在虎门英勇抗敌的,就简称为:关门;葛云飞在定海简称:葛定(疙腚),陈化成在吴淞简称:陈吴(陈胜、吴广)。连在一起就是“陈吴关门葛定”。、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再根据谐音刘(留)贺(荷)叶朱(煮)周(粥),连在一起就是:“刘贺叶朱周”,意思是:留着荷叶煮粥。、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分别取其中的一个字,再根据谐音,东杨(东洋鬼子)肖西(消息)云南北韦(纬)翼石(一石),连在一起就是:“东杨肖西云南北韦一石”,意思是:东洋鬼子那有消息,云南北纬那有一块小石头。、巧用歌曲来渲染气氛

在红军反围剿中,红军运用毛泽东的十六字游击战术时,为了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在讲到红军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崇山峻岭中周旋时,我巧妙地把范晓萱的《健康歌》用上了。我唱到“(红军牵

着敌人)左三圈,右三圈,(敌人)脖子扭了,屁股扭了,敌人都傻了眼”,然后又念道白:“胖子被拖瘦呀,瘦子被拖死,蒋介石的嚣张气焰全都拖没了。”

二、通过讲故事,演小品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教育应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对此,我感触颇深,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比如在《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课时,有一个重点内容是由于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通过大生产运动,渡过了这一难关。对于当年的大生产运动,同学们可能会认识不太深刻,于是我先给他们播放南泥湾的 VCD 片,让他们去感受当年的大生产场景,认识大生产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然后,鼓励同学们上来演小品,再现当年大生产的场面。同学们踊跃参加,在《军民大生产》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演得惟妙惟肖,几个“老百姓”在纺线,几位“战士”在开荒种田,还有“放哨”的。一发现情况,战士们马上放下手里的活,拿起枪投入战斗。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个小品,获得了很大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自主性学习获得了发展。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客体。现代的教学理念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然后积极地去参与,让他们感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在每次上课前,精心设制一些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们去讨论。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民主、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并自觉自愿地搜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各组出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去阐明小组的观点和认识,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所找的资料、知识范围已大大超出了课本,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不怕考试了,还乐于检测。

四、学会赏识、善用鼓励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生活在赞赏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儿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用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时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和说法有些偏极,作为教师,我没有简单地给予否定,因为这些问题和见解正是学

生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首先找到可以给予肯定的地方,然后再对不妥的地方加以说明,告诉他们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勇于去标新去立异,要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

五、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讲《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游击队之歌》的 VCD 片,随着音乐的响起,画面的播放,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到了那个充满了硝烟、充满了抗争的年代,同学们进入了角色,他们会想知道很多,这样,带着一个个的疑问带着好奇,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再如,当讲到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一目时,先让他们讲有关的故事,然后结合这些故事播放一些影片片段,加深印象。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当看到地雷把敌人炸上了天,孩子们自制的“巴巴雷”是那么的带劲时,同学们高兴得鼓起了掌,眼泪都笑出来了。试问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有谁还会呼呼大睡,坠入梦乡呢?有谁还会“走私”开小差呢?

生活中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是制造。让我们去做快乐的制造者吧!制造更多的快乐给别人,给你的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你也因此会更加快乐!

2011年4月

第二篇: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改变“历史就是背过去的事实”的错误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育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创新教学设计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汪村中学

黄勇飞

[摘要]: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创新教学设计是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激活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教学设计创新的探索与运用,主要有:设计有层次问题、展现“活”的历史、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孕育情感四种教学尝试。[关健词]: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设计

【正文】: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和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是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设计创新阐述和其中包含的理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探讨。

吕叔湘曾云:“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浅谈四点做法和体会。

一、依据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有层次问题

在进行历史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时,教师必须有一种“用”教材、“用”史实的观念,即依据教材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问题。

例如,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

5、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课关于兴办民用工业有这样一段论述:7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能源、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什么时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2、洋务派为什么要从“自强”转向“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3、这样兴办民用工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这样,可以加深教学内涵,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评价洋务运动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气氛,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精当问题,引发学生的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方法。也只有巧妙地提问,方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创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二、创新教学设计,运用联系方法,展现“活”的历史

赵亚夫教授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容易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死”的,不变的。教师 1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运用联系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展现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动态的发展;历史展现的是我们先辈的经历,体现人类的创造,与学生个人是有联系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探求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进行历史反思,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生活中的一片瓦当、一块残碑、一座建筑,都蕴含着历史信息。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在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中,勾画对未来的美好情景,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三、精选教学内容,以情取胜,提升对问题的认识

一节课的教学史料很多:文字资料、历史遗址、图画、照片、数字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有“ 以情取胜”的观念,依据所教年级学情,选用效果较理想的史料类型,精选教学内容,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探究程序,依据学生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谈历史启示 , 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例如:学习《

17、英国工业革命》(华师大版九年级)一课选择:

1、材料: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

阅读材料后你能给工业革命下一个定义吗?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重大发明:

a该机器什么时 间谁发明的?

b、它用什么作动力? c、它有什么优点?

d、它的发明有什么影响? 3、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1764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

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的序幕 2 揭开了。

这些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程更加需要我们努力改变历史课令人厌烦的呈现和表达方式,用典型生动的材料模拟再现历史,让学习者手、眼、脑真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愉悦情感。这才是历史课堂教学价值之所在。

四、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如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华师大版九年级

14、《美国独立战争》第三目),我先给出一幅奥巴马神情沮丧地抽烟的图片,问道:“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两百多年前奥巴马的前生,为何他如此寂寞沮丧唏嘘地抽烟?”学生大笑回答:“两百多年前的黑人与妇女、印第安人一样没有得到《1787年宪法》保证的政治权力,不能与白人有平等地位。”接着显示一幅奥巴马当总统后风流倜傥的照片,问道:“现在的奥巴马又会如此的风骚有型?难道他只是传说?”学生看到照片后狂笑说:“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学生运用时事热点知识回答历史问题,激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要点。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时,应该根据初中学生重形象思维、乐于表现的特点,整合素材,创设情境,孕育情感。依据教材,适当增加相关素材,用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使学生神入历史。注意整合的素材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讨论等活动,从而形成技能、能力、方法、认识的生成,素材可以挖掘出问题,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丰富、完善学生的认识。(字2717个)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聂幼犁主编

第四篇: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机械地套用他人的方法,脱离实际的情境创设,不仅无益于教学,反而会阻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创设情境的形式一般有:

1、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场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语言就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地描述千变万化的历史故事,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那么,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在讲到民族英雄岳飞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飞母亲亲手用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家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吗?你想知道我们平时常吃的‘油炸鬼’是怎么来的吗?”通过教师生动地讲述岳飞那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的故事,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历史教师的语言刻画很重要,学生的语言刻画、描述也相当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朗读、对历史诗歌的朗诵、对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等来创设情境,把师生共同引入情境。如在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让学生以真挚、饱满的激情来朗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力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通过朗读诗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诗歌的豪迈奔放,感受到长征途中的艰难,很快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运用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等,展示直观。

由于历史本身的局限,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看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各种手段,使学生感知历史,达到科学的再造想象,而教材的插图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简单手段。教材插图、模型、实物的展示,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真实化,再配语言文字就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历史,再造历史。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选取了“卢沟桥”、“血战台儿庄”、“南京大屠杀”等有关图片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直观的图片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如讲到《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介绍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时候,课前事先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些模具,如有的同学用橡皮泥、胶泥、肥皂等雕成活字,排成他们所喜爱的诗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会一下古代活字印刷术的效果;有些同学用硬纸板做成古时候的突火枪;有些同学用木棍、木板和磁针制作指南针或汉朝时的司南等模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代替老师讲述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刻字的时候要在材料平面上刻制反字,这样印出的字才是正字;要使普通的一根针变成磁针,就要用针在磁铁上顺着一个方向磨几下,它就变成磁针了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节文化课就成了学生的作品展示课,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更能直观地掌握课本有关我国古代三大发明的知识,而且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科技发明的过程,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3、多媒体运用,再现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不仅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效地使用电脑、电视、录音、录像、动画及电脑软件等多媒体现代技术,集各类媒体优势于一身,再现历史情境,让图、文、声、色同时刺激学生大脑神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冷冰冰的历史文字由抽象变成具体,将无声变为有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如果光用语言表达,学生对长征路线感到难以记忆,对于红军为什么这样走法就更感到不可理解。由于长征(红一方面军)历时2年,红军从东到西,再由南往北,辗转十一个省,越过十八座大山和无数小山,渡过二十四条大小河流,攻克二十六座县城,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学生对此感到难记忆,难理解,若教师借助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并将其用多媒体制作成动态地图,将红军经过的省区和主要地点,按教材顺序,逐一在图上突出显示并一一加以指明,最后给学生播放一首《十送红军》歌曲,屏幕显示歌词和红军长征一路经过的地方和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镜头等等;这样不仅促进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

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我播放了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悲伤的情感立即充满了每个学生的胸膛。再配上屏幕显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样的方式,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又比如讲到“鸦片战争”时,可以播放《林则徐》给学生看,在讲到“邓世昌黄海大战”时,又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讲到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压迫和工业革命的时候可以播放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等等,这些都能作为我们教学的材料,这是我们历史教学最好的辅助工具。

4、音乐渲染情境,激活思维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比如说到“商鞅变法”一课时,上课前事先播放《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同时课件上显示这首歌的部分歌词,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通过歌曲,营造“改革”气氛,感受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进而引入到古时候的商鞅变法。又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可播放《松花江上》这一首歌,“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在悲愤的歌声中,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东北三省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从此来让学生增强爱国热情以及对日本侵略罪行的认识。

5、表演体会情境,展示自我

表演是情境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方法,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某某”;“扮演角色”则是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当学生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历史人物,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如讲到“商鞅变法”时,可安排学生表演商鞅与奴隶主旧贵族之间的宫廷辩论,一位扮演商鞅,一个扮演秦孝公,两位扮演奴隶主贵族,经过课前的排练,让他们把这场宫廷争辩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这既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让表演的同学有成功感与满足感,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比如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当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蒋介石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事变的发动者,你会怎样处置蒋介石呢?”学生即兴表演,“进入角色”,展开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或者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再以“我”的立场把对处置蒋介石的态度表明出来。对于这样灵活的题目,教师应作灵活的激励性的点评和启发,这样即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篇:情境创设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第一,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景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第三,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但是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价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新课表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

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应当遵循的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用到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4.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的学习数学,开心的锻炼能力,开心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

下载创设情境教活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情境教活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徐倩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创设情境论文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化蝶飞” ——浅谈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沧县杜生镇史楼中学王香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项目......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智慧型历史课堂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智慧型历史课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历史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作业1)

    历史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促进其个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贯彻和运用情境教学呢?当然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任国保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554300) 摘要:本文从探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首先 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一般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要贴......

    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读《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感 栟茶小学 顾美玲 通过认真的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我对情境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简单地说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