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指导课活动心得
教 研 指 导 课 活 动 心 得
乌云中学宋春艳
五月二十五日,市教研员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我讲的是专题复习
课《推断题》,我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是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都得到了教研员的认可和好评。教研员认为我的讲解和点拨都能做到简炼、准确、恰倒好处。且与学生关系融洽,启发学生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有不足,如选题难度大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
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一、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化学中考能力题考核重点要放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放在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的能力上。而物质推断题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试题。但由于现在中考题难度降低,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把握好习题的难度。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切忌设计的习题太难太偏,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容易让中下等学生丧失信心,白白浪费时间。
通过设置小测验、练习或课堂提问等形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检测,确定知识点。备课时,寻找突破重点知识的路径,搜集典型例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
二、本节课我采用“五步法”引导学生掌握推断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要审清题意,把题目整个浏览一遍,然后在框图当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第二步最关键,我们把它称作是找题眼,也就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第三步是从题眼出发,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以及题目当中所给的信息,大胆猜测、顺藤摸瓜,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方式,把物质逐一地推断出来;第四步将推断结果带回到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只有完全符合题目要求,才说明推断是正确的。最后就是按照要求答出题目当中所涉及的问题,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找题眼是关键,而认真审题则是前提。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经常审题审错题,或将信息遗漏。在市教研员的指导下,我重点指导学生养成读题知意,并用或勾或圈或点等方式标示出反应原理、物质特征、现象特征等信息的习惯,通过做标记的形式,以达到抓住要点的目的,在解题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复习课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切忌一讲到底,要多用诱导法、启发法、参与法、探讨法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诱导学生审读习题,回忆知识,解答习题,归纳题型,总结方法,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思路,煽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引
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听懂了,更要让学生去感悟,反思
和训练才容易让学生掌握。
通过这次市教研室的教学指导,使我对专题复习课,尤其是“推断题”
专题复习的框架及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收获。同时也明确了今后教
学中的努力方向,相信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为了发挥“教与学”的最
佳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考出好成绩,在专家的引
领下,我会继续探索、提高复习课的上法。
第二篇:教研课心得
安民学校六年级语文区教研学习心得
3月28日下午,在朝外附小太阳星城校区进行了朝阳区六年级语文区教研课,由刘宁老师执教《凡卡》和蔡振老师执教《阅读训练》,安民学校8个校区的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
刘宁老师在讲授《凡卡》一课时围绕凡卡悲惨的生活展开,以问题“你们想了解凡卡的学徒生活是如何悲惨的吗?”切入。悲惨生活贯穿课文的始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体现悲惨生活的语句,进行研读揣摩,再现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乡村生活更是悲惨(通过资料让学生理解乡村生活的悲惨),最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比较异同点,整个过程进行三次小组合作交流,凸显了生生交流。
蔡老师出示阅读题,让孩子们说出做这些阅读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然后根据孩子们做阅读题存在的问题及提前调研的学情出现存在的问题“1.未能关联文本中的内容信息进行解释;2.解释时缺失要点信息,未能多角度发现信息;能做到在相关信息建立联系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但答题时表达不准确。”接着就这些问题蔡老师进行三篇阅读练习,总结出三类解题方法。
与会的老师们通过本次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归纳了以下学习要点:
1、以学生所惑为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再次以实例诠释课内学方法,课外去运用。
2、让学生学会品味,主动阅读,认真地比较事物之间异同,在自主探索中挖掘新的知识点。
3、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筛选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自主阅读能力。
4、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把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5、给孩子提供思考的路径,再给出孩子答题的路径。
6、一定要关联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解释要有要点以及在相关信息点建立联系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从多方面分析,鼓励多想。
7、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了两篇文章的作者、国籍、体裁、时间、人物描写、主题等。这样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抓住动词,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感受和心理。总体来说,教师在讲解、指点时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关联、上下文的关联,这样对于理解文意,清晰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具体,更准确。其次,在分析人物特点和事件本质时,需要进行多角度,多节点进行。既可以解放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和发现,师生共同来品味和解读文中不明显的细节。第三在理解和分析课文时,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尤其类似《凡卡》的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那么很难理解爷爷为什么不把凡卡留在“自由快乐”的乡村,而是送到残酷无比的城市。
通过这次教研课,无论是新老教师均各有所得。而且经过朱老师的点拨解释,更是清晰明了。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将本次所学加以应用,让安民各校区的六年级学生都有所受益。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心
得
体
会
一数组李媛媛2013年9月12日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李媛媛今天,认真聆听了赵亚妮、王璇玉、尚飒飒三位老师的课——《倒数的认识》,我领略了各位老师的不同风采,同时对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同课异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通过一个统一的课题由不同老师执教,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对比、思考,发现更有效的教学结构,更深刻的理解教材,并通过别人的课堂引发自己的思维碰撞,使我们在教改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同时,同课异构活动又打破了备课、上课过程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多位教师共同研讨、备课,由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到集中群体智慧的多维互动模式,正好可以品味得失,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其次,今天我特别欣赏王璇玉老师的课。王老师不仅能放开自己,而且能勇敢地放开学生,听她的课完全没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王老师特别尊重、相信孩子们,但又不放弃对他们的关注。例如在开门见山揭题之后,王老师让孩子们说说面对“倒数”这一新知识自己有什么问题要问,很多孩子提出问题。在新课过程中以及课的结束,王老师都针对孩子们提过的问题做了适时地点拨和解答,让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得到解决,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走过场。
再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环环相扣,小组合作要求细致、准确、到位,注重让孩子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主动体验,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最后,在同课异构方面,我有一点困惑:四年级的老师如果执教六年级的课,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情把握是否有困难?
三位老师讲得都非常精彩,各有所长,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特别多。教学路漫漫,学习与反思是我永不停止的源泉与动力!
第四篇:毕业论文指导课心得
毕业论文指导课心得
王瑞 200906010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如今的时代有网络书库、在线阅读,word文档中有自动拼写和语法检索,输入法中有自动联想词句,还有很多很多方便我们写作,同时却使我们懒惰的科技出现。偶尔要交一篇论文,大家满腹牢骚去应付了事,更不必说主动去写些什么。大四第一学期开的毕业论文指导课真的是使我们的论文写作不再迷茫。首先何以提笔?当我们工作中一时萌发的想法或疑问吧,相信自己并抓住这可贵的灵感,记录它、追寻它、完成它。静下心来,提起笔来,相信于浮躁且功利的氛围里,还是能够坚持一下,为那白驹过隙般的灵感努力一把的。
第二点是思路,应该说兴趣能找到写论文的方向,但一篇论文能完整地写下来是需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的,思路如何形成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每次看杂志、看报纸或是遇到一件事都已经从以前的简单接受到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认为写论文就是把自己的这些观点和想法用笔写在纸上,然后用各种方法证明它的正确性,这样写论文的思路就出来了。
有了写论文的思路,下一步就是搜集资料开始为论文添砖加瓦了,如果是带着兴趣来做这件事,那么这一过程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搜集资料无非是在网上和图书馆,阅读各种有关论文内容的杂志、报纸、书籍等,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自己的想法碰撞,这不仅对写论文有帮助而且对个人思想上的认识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写学术性论文多要求语言文字的科学性,要求作者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功底,论文的内容需要经得起推敲,论文中引用的数据、事例必须是经过论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论文前要做足功课,专业知识是第一重要的,阅读大家的文章是必要的,同时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关心时事,多听讲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对写论文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我还认为学校的选修课是很有必要听的,现在现实生活中写论文很多是重复话题,没有新思想,多听选修课不仅能够学到不一样的知识而且创新往往在学科交汇处发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
关于内容方面:
1、选“自己所长”。日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为选题提供了沃土和源泉。教学论文的选题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这是选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向。首先要选择自己留心思考、认真研究过并有所收获的问题,这样的选题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选“自己所长”还指选择自己对此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心态去完成论文的撰写。
2、选“四点问题”。就是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重点、热点和冷点问题,前三点问题带普遍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冷点问题更需要独创性。当然,也可以是“热点问题冷思考”“冷点问题热实践”,但不管怎样,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新认识、新发现、新创造,或完善或纠偏或发展“潮头”理论。当前,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实质性的研究载体
3、选“缺陷空白”。就是选择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或旁人研究缺陷处。教师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学实践中那些“缺陷和空白”,用自己的智慧去填补、纠正、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很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4、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小易深,大易空。选题过大,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截取某一个小问题或某一个大问题的一个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5、选题宜新不宜旧。文贵创新,有无创新关系到论文价值的大小。要注意从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中选题。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写论文更像是一次历练,这一过程是自己在寻求知识表达自己的过程,也是一次与人沟通寻求思想交流的过程。
第五篇:教研活动心得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第一,关于阅读。她说“要想笔下有,先要肚子里有”。这个观点我很是赞同。是啊,不是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此,在每个学期初,她都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每个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另外它还给学生推介影片,并指导学生反复观看,让电影大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个创意很好,很有指向性,目的性。
第二,关于作文教学。在这个环节中:
(一)、重视小本本。小本本也就是收藏积累和记录心灵感受的本本。在这个小本本上,学生可以摘记平时学到的好词佳句,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还可以用画笔随意涂抹自己喜欢的画面、色彩。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的坚持收藏和积累,张老师还在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来使用小本本。
(二)、多写多练,分类指导。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张老师从低年级就开始不厌其烦的训练,在每次习作后都注意观察那些学生会选材,那些学生有悟性,那些学生比较木讷,需要一对一的辅导。这样几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关于作文的形式。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是煞费苦心。中低年级。他利用学生爱涂抹爱画画的他点,让学生在他的小本本上随意涂抹,随意涂鸦。只要是学生真情流露,画啥写啥都可以。到了高年级,她便提高了要求,学生的作文以水平高低来评价。另外,老师还采用作文专题集的形式,常期积累,不断整合,这样,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且写作水平也不断提升。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很钦佩张老师那种敬业精神,也很赞同他的那些观点。只是由于城乡的差别,我们有些手段不能照搬,但可以创造性的去训练,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去鼓励和督促学生,争取让自己的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也都能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这次观摩课给我们引领了课的教学方向,做到了教材、主题和生活。老师通过点激发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扩展阅读了许多的雷锋日记,并让学生说出学习每则日记的收获和感悟,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雷锋精神”得到升华,实现由课内感知逐步过渡到实际生活。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回想包括同学、朋友及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学雷锋的故事这个环节,进一步拉近了雷锋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树立向雷锋学习的价值观,让大家感觉到雷锋就在我身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教师的板书不够美观,也不够醒目。有些课件的背景和文字有些冲突,不够抢眼等。不过瑕不掩瑜,我们从何老师的课中依然收获了许多,为我们以后的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
最后,希望教研室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教学信息,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也都有机会向别人学习。
语文教研活动体会
今天下午的语文教研活动,观看一段教学视频《怎样上好一节课》,视频主要节选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学习后,很有体会。
预设能否顺利完成,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课堂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新理念的实施大多落实在课堂里。关注课堂,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节字词复习课,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知识,复习课如何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呢?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阶段性的,同一个教学情境不宜过长,一节课的情境创设不能单一,否则,小学生会出现疲劳状态,因而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所变化地设置活动方式。张老师的这节课就是采用了摘苹果读词语得奖励、猜字谜闯关、拍手歌背课文等游戏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合适的教学情境。这些方法的操作既简单又可行,由部分到全体,关注了全体学生,激发了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性。
张老师这节课也告诉我们,多媒体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的途径。因为现在有极大部分教师很向往多媒体教学,甚至有些老师把教学的不理想、成绩的不满意归结于没有实现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我们国家的教育天空,很大一部分还在农村,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的教育教学,可是我们的经济条件还不够,所以,我们还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谋良策,教师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智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难点问题
第二个教学片断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执教这节阅读课的老师在放与收的结合上拿捏得恰到好处,课堂组织很大气,至少,在我眼里不像小学的语文课,但课上得确是深入浅出。
首先,老师极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很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读懂的谈出体会,有时还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争辩;没读懂的,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供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堂是谁的课堂?文本问题应该由谁提出?这是值得探讨的。就这节课看,不是教师设计问题,而由学生产生质疑,课堂的生成有了,教学的碰撞有了,真正的阅读课形成了。
当然,在学生没读懂而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存在着真问题和假问题的区别,即有价值的问题和无价值的问题。真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教学诊断,关注学生的难点问题,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及时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不辨真伪一网打尽,而要围绕核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
语文教研活动后的体会
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提出“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理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中写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尊重学生的生活的各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爱活动,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这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因此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文字符合还原成人生的风景。使学生在情感、认识和生理、心理、生活上全面发展。
我也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语文课程标准》讲到:“小学语文学习的目的、任务是:1、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汉语言文字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感;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充分扩展学生知识领域;5、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确,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强。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实在是太要紧了,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的“噱头”要练好,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每一次发言的点评、每一次习作的指导都是不能疏忽的。因为教师的语言、教师的几句表扬或批评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甚至是一生。除了被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文风所震撼之外,心中更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照此下去,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岗便指日可待了。经典语句信手拈来,教学案例随处可见,名言警句内涵丰富,其语文观令人深深折服。而我,一个极其平庸之辈要想在此行业立足,只能卧薪尝胆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无论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经典名著又或是诸子百科、报刊杂志,看,多看,一定得多看、深悟、勤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借以熏陶感染学生。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语文老师都有一个感觉,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动、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面对着充满诗意的语文,诗意的学生正
兴步走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要要带学生乘上满载诗意的“船只”,驶向那诗意的“海洋”。可是,这却很难把握。因为儿童与阅读的文体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不过幸好我们教师都能做有心人,在教学时,想办法将文本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让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或接触过的物走入课堂,亲近他们,他们就会觉得特别亲切,内心的积极情绪就会被调动,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自然进入情境。
当情境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会关注、投入、向往: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喜欢的角色让他们关注;要下雨了,小鱼点又游到水面上来了——与即有经验的冲突让他们好奇进而探索;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诗情画意让他们心驰神往;岳飞与董存瑞一起创作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伟大的人格让他们灵魂得到洗涤„„因此,我觉得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对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来说是挺重要的。
总之,让孩子们置身情境,体验生活,会强烈地感受到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学习的。
情的语文,美的课堂,为了这份“诗意”,我们共同追求!
语文教研组活动体会
这学期语文教研组坚持每两周两人讲课,并就两人的讲课内容加以点评。使我们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在整个评课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益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对文章的分析,尤其是语句的分析,必须明确到页、段、句。
语文教学,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可以说每位教师对教材可以熟悉到背诵。所以有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经常直接引用书中的话,或者在学生分析文中重点语句以及引用书中语句是直接说出文中的语句。这对于学习自觉的孩子来说,有时可以跟的上老师的步伐,但对于学习不够自觉或者上课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来说,上课就等于听天书,这样很容易对语文课产生消极学习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提出在教师上课是或者分析书中具体语句是必须落实到页、段、行,让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时间都能找到所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课率,还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