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模课程研究阶段总结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模课程研究》阶段总结执笔:付延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行为习惯还不很理想,不少初中好逸恶劳,举止不文明,不懂得孝敬长辈,不懂得尊重别人;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不勤奋,不刻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这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我校处于佳木斯市东风区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其行为习惯也表现为参差不齐。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申报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模课程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审批,我校的子课题于2012年6月通过省级立项,并与2012年9月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网上开题会,正式开始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学期的探索实践,我校坚持奉行“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不断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把“纲”(学校确定的良好习惯养成方案)、“规”(学生一日常规)相结合,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针,实行“目标、实施、检查、激励”的科学体系,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育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在一楼大厅、各楼走廊都建立了德育文化展区,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教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班风、班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感受教室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制度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文件《佳四中学生一日常规》,“一日常规”的内容从学生的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学校制定“一日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做到有据可循,但再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是废纸一张,因此在落实方面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班主任深刻认识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学校的具体措施,从思想和认知两个方面加强班主任的认识,接着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班会等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日常规”的内容。通过近三个周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日常规”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朝着一个文明守纪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打算初见成效。
学生明确了要求,行为才具有导向性,有章可循。良好的环境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的言行。正是通过制度的确立、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见成效,为我们以后深层次的引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程内容设置及教育科研过程
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思想,发挥小班化、人文化、科学化管理的优势,达到精致化、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引领学生科学发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机制的落实,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的培训目的;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小班化管理模式,积累经验,为打造精品化的班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初一年级(打基础,重规范,创特色)
建模内容:
1、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完善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规范、文明的行
为习惯。
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树立团结、诚信、奋发、乐观的班级精神,培养
良好的学风,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3、探索卓有成效的小班化管理的方法及内涵建设发展的机制。培育有特色,风
气正的小班。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知恩。
5、强化班会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实效性。
初二年级(立志向、铸品质、助成长)
建模内容:
1、开展“美在我心中”“诚信立人之本”“文明让我们更美丽”等系列活动,让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人生观。
2、开展主题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3、继续做好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历程,让自己愉悦
且成功地度过青春期。
4、优化班级环境,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指引学生成长。
5、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积极地进行目标引领,心理疏导和学业上的帮扶。
初三年级(树雄心、求突破、品成功)
建模内容:
1、教育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刻苦踏实的态度迎接中考,初步具备职业理想
和人生规划、争取考上理想学校。
2、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对困难与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懂得做人的道理,确保学生犯罪率为“0”,巩固学生在校率为100%.4、开展“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傲”“社会发展我的责任”等系列
主题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和责任意识。
5、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树立健康第一的健康观。
6、进行一次参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理想为奋斗。
三、强化精细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1、加强德育管理创新,对学生值周制进行改良。
2、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培育特色小班文化建设,让各
个小班成为点点发光的特色小班。
3、加强家长培训工作力度,家校合力教育孩子,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设计好体育节系列活动和体育节闭幕式。
5、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生命安全教育,加强传染病的防控确保师生的在校安全。
建模阶段内容
(一)2012.9-2013.11、(2012年8.24)入学前军训。内容包括队列、广播操、军姿、内务整理、军营参观、体验军人生活,学前教育(中学生守则、佳四中一日常规等项目)目的及意义: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集体荣誉观,培养学生标准的坐、立、行姿势和战胜酷暑等困难的信心;学习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中学生守则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9-10月早、晚自习)顶书训练。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坐姿,提高听课效率,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3、(9-11月)班级民主制定各项班规和班级文化,成立班委会。营造有利学生发展的氛围。
4、10月份结合“佳四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礼仪要求”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竞赛活动。以学习促提高,以典型树榜样。让学生在学习和竞赛中真正理解认识当代中学生的风貌。(步骤:下发学习材料-学习-竞赛:下发试卷,批阅-结合学校家庭表现-评出“学礼仪、守规范标兵”。公开表彰、学年设立光荣榜,留下优秀学生照片。)
5、(9-12月)中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和标准,且及时地进行检查和通报检查结果。着装(无校服阶段和下发校服后);头型及发长,头发颜色;女生化妆情况及指甲长短和卫生情况。
6、“好习惯,好人生”心育课评比。为学生阐述习惯的作用及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深刻道理。让学生从表面理解到理性感悟到习惯的作用及意义,内化到学生行动中,效果明显。
7、(9-12月)“两操”学校常抓不懈,学年坚持始终且保证质量是学校的标的。
8、(10月)以综合素质评价为纲领(印制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划定和规范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内容,用万众关注的中考来指导和约束学生行为。
9、11月份“好习惯,好人生”期中家长会。联手家长培养好习惯,让家长意识到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
10、(11月)安全法制教育主题教育,让学生知法、守法。
11、2013年1月8日“家校携手,共育未来”期末家长会。盘点学生的成长,汇报学生进步。主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成绩上,更表现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上;所有进步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和老师的培养,假期家长要有所担当,在保证孩子安全和休息之余要为孩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模阶段内容
(二)2013.3-2013.7
三月份,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 “学礼仪,见行动”主题教育。
四月份,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大讲堂”何玥的故事活动。与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开展爱我校园义务劳动活动。
五月份,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体育节系列活动。
围绕爱校园、阳光体育为主题做好氛围的营造和活动动员。
六月份,选优入团,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树立榜样,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是团员我光荣,我是团员,我进步的主题活动)。
毕业学年学生的心理辅导,健康心理健康人生活动。
四、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清晰了阶段教育的目标,使孩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3、积累了工作过程的资料便于参考学习。
五、问题反思及整改措施
1、同一个模式的教育,塑造的学生个学生如何保持个性化的措施还不够得力。
2、学优生、学差生的习惯建模程度层进性不强。
3、还需形成系统的习惯建模文本材料。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发挥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行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意志力的支持,初中学生尤其是这样。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应着重
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2、建立学生习惯养成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行为,要进行正确评价,这种评价以及时评价效果最佳。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为的正确与否,产生肯定性的情绪体验。
3坚持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包括合理的奖惩。以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强化以正面强化为主负面强化为辅,及平时常讲的多表扬少批评。
4、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及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5、让学生学会管理,培养学生一日事一日毕的习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我们将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及不足,在上级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有效方式及策略,将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阶段总结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范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和平中学 顾玉清
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为此,我能与科任课组的教师一道,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中,能依照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措施的落实课题的实施步骤,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在研究中,能按时参加教师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和业务能力。能将课题研究紧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力争在品德学科课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中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对他们也是 “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让优秀生行为在充分发展,让中等生的良好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潜能生的良好行为不“滑坡”,并有所提高。为此现将第一阶段的总结如下:
一、课题简介
我们科任组承担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能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为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能为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培培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能改变转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能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培养的尝试,能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的具体实施
1.做好开题前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各班学生的情况,我能按时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2.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能按时参加课题组组织的有关的理论学习,经常与每一位课题教师进
行沟通,提高科研认识,在学习现代学生良好行为教育理论的同时,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的教育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使自己从思想上认识了课题的重要性,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重点。针对课题,能多次与本课组的教师学习和讨论,听专定讲座和指导,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此内容的解析,使自己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化课题研究,确定研究目标和工作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小学生该养成哪些好习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
我在教学中制定针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优生帮助“潜能生”。在课外辅导中,特别是“潜能生”要进行“一帮一”活动,我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方法补差。记每个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上都有不同的改变和提高。
4.通过课题初步落实研究,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教授化”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 学质量。
5.思想教育是培优补差的根本,我在品德课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老师倾注真诚的爱,在感情上亲近学生,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这样,他们才会主动亲近老师,才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平时我就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学,通过谈心、个别交流的形式,给予全班学生同样的关心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待。使每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帮助他们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
6.因材施教是培优补差的有效措施。
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个性鲜明的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严格要求优等生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挖掘中等生的潜力,使他们超越自我。关注热爱后进生,使他们减轻压力,感受到来自老师与集体的爱,享受大家庭的乐趣,了解自己的 长处与学习和纪律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7.通过自己在品德教学中落实课,认真上课题研究课,通过参加听课、说课、评课和反思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总结经验和不足,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
总之,在不断的课题教学研究中,我要积极探索高效科学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不断反思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将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第四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着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2)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3)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实验周期:两年,即2015.09-2017.0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5.09-2015.11)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5.12-2017.05)主要工作包括: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2017.05-2017.06)主要工作包括:
(1)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养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
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长坪小学
2015年1月12日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2、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