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4:0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学术为本、实践成才”,一直以来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我院学生创新实践工作是立足学院实际、结合学院的特点和优势而开展的,承担着青年学生学术和实践两大活动领域的引导、管理、组织以及服务工作,与学院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紧密结合,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是青年学生参与学术文化、致力科研创新、投身社会实践的关键渠道和主要平台。

我院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相比兄弟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院学生学术实践工作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通过全院各级组织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发展、创新,学术类和实践类各项活动按规模化、制度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以科研、创业、实践、讲座四大板块为主的工作框架,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为龙头的各项专业类比赛。

一、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建立科技创新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腾飞的世纪。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必须把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

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主题的深刻认识,如何与时俱进地迎接挑战,就成了摆在我院学生工作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我院在深入思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到科技创新对培养我院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基于为广大学生“建设一个训练专业知识的平台,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打造一条通往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的大路”的三点考虑,大胆地作出了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决策。

提出以大学生创新为指导,着力打造人才培养主渠道,树立人才培养新品牌;以体制创新为基础,着力打造大学生创新新格局,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各管理层中、各服务环节中,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在竞赛活动中贯彻创新理念,以学生为本,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开放型团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研究中,以创新活动为动力,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形成全方位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创新队伍。

二、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管理

学院成立学生学术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生学术实践活动的规划、领导、组织、协调;成立学生学术实践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各类学术实践工作的立项、指导和评审工作。

各部门在学生学术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第二课堂的开展)。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导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著作阅读、参加各类学术竞赛、交流学习研究心得、听取学术报告会、举行学术专题研究活动等多种形式,经常性

地组织学生开展学术活动。

2、各系发挥作为育人基本单位的主体作用,把普及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作为重要任务。就本系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做出规划,制定措施,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促成各系创造条件,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也逐步为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为学生的课外学习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3、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院团委及院学生会积极倡导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推进教师科研和学生科研的结合,对有价值的学生科研项目给予院级立项;组织开展院级学术交流活动。院团委促成教学重点转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第二课堂的建设)。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院团委实践部)负责科技基金的管理和日常项目管理,负责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开展的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加强学生学术科技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在学生中建立各类学术科技社团,并指导其活动,做好学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的宣传、评比、表彰等工作。

4、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学院各项科技活动,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小制作小发明竞赛、科普知识竞赛、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活动,开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同兄弟院校相应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学院搭台服务好青年,学生唱响创新主旋律

我院按着“抓品牌,重普及,抓发动,促氛围”的工作思路,在走

科技创新之路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2009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院学生杜永光、石秀明、彭增军、张向峰、李亚会等五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励;2011年陕西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我院苏智魁、樊雪梅老师指导,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刘毅同学主持完成的《利用商洛本地孔雀石制备硫酸铜及纳米氧化铜》获得自然科技类三等奖;由杨增强、李龙强老师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系张双慧同学主持完成的《地方高校学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研究》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由杨莉老师指导,中文系鄢明辉、曹生江、房懿博同学主持完成的《商洛市商州区丧葬礼俗调查与思考》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由王高建、张红侠、刘燕老师指导,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樊毅、胡琼、杨俊霞同学主持完成的《镇安板栗产业化发展研究》获得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付静、孙婷、洪慧获国家级奖项。2011年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在全国软件人才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除打造省级项目活动外,我院由院团委组织和举办每年一届的“挑战杯”大赛,本比赛已成功举办三届,相继立项110项,学院投入近20万元。结合各系专业特色,开展“一系一品”活动,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承办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科学系承办的软件设计大赛、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承办的电子电路设计大赛等精品活动,为全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

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协会和大学生课外学术老师指导团队,负责

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统一开展全院跨年级,跨专业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对于有突出表现的小组给予重点支持,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场地和费用支持,并为他们安排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制定《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细则》,规定创新实践内容、立项范围、立项程序、创新成果展示、学分认定及表彰奖励等具体措施;制定《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金的管理办法》解决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立项和评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科研创作热情和创业精神,提高了广大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营造校园学术氛围,推动校园学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有良好梯次、有完善组织的、有规范的科研立项规章制度的计算机学院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四、在各种制度保障下,我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出现效果在学院创新实践工作思路的统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适应学院实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2009年至今,我院在省级以上的学术作品、学科竞赛中获奖已近50人次。所有取得的这些成果,都充分说明了我们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必要性和

正确性。

在回顾我们走过的学生科技创新之路的漫漫征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1、建立全院学术实践工作骨干资源库,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学术、实践类工作的人才,并使他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络网络,提升各系学术、实践工作水平,从而带动全院学术实践工作的发展。

2、加强院团委和各系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在各系之间创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共享工作中有用的信息资源;统筹全院范围内的相关活动;针对各系同学的不同需求,与系合作开展活动,统筹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受同学欢迎的活动。

3、通过全院范围内的经验交流,为系特色活动提供一个推广、展示的平台,达到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定会牢记以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早组织、早发动努力做好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动员工作,认真安排、精心指导切实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制作与指导工作,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一同将我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篇: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主题: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时地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新一代公民的素质核心,这是时代发展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要求,对语文这一课程的要求。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更是一个人思想、认识、情感、语言、创造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一篇好的作文也是学生各项语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表现,所以作文作为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使使课改落于实处呢?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1、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老师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形成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争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充满信心,勇于创新。

2、转变“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拔高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对学生作文求全责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里。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把作文难度将下来,并用多把“尺度”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对一些暂差生,基本达到要求,纵向比较(和他本人以往的作文相比)有进步的,就应该大张旗鼓地表扬。

此外,还应该树立“百分之百”观念(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都可以写好作文。),确立“大作文”的观念(深刻地认识到作文的社会性,把孩子们引向沸腾的生活之中。)

二、加强互动教学,激发创新意识

“人类社会是合作与竞争的混合体”,在教学中引入合作竞争机制将改变原先师生间单向的信息交流,便于进行师生、生生等交叉立体式的信息交流,使“1+1”远远大于“2”,促使每个学生发挥出最大潜能。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常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现,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从而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四年级某班以《假如我有72变》为题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然后相互交流、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变成克林顿、心里医生、田园卫士青蛙、环保超人等等,40个学生竟有30多种不同的想法,富有创造性。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地安排学生位置。学生的座位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优差搭配,选优生为组长,负责组织、督促四人小小组中质疑、讨论、解疑等活动。

2、改变课堂布局。改变课堂中教师在黑板前做导演,学生在座位上做观众的唯一布局,可以让学生(一人或数人或轮流“上阵”)占据教师位置,做小老师,教师则坐在学生座位上做学生中的一员。也可仿照《实话实说》节目会场的布局,学生代表坐台前,其他学生则环绕台下,主持人在圆场中间来回走动,讲话时或站或坐。也可以让学

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3、更换课堂地点,把课堂搬到活动室甚至室外,进行现场上课。如组织学生游览万善塔,在游览中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仔细观察,形象描述。现场上课时,教者除原先的语文教师,也可以是被邀请的其他职业的工作人员或其他学科的教师。

三、构建内容体系,提供创新舞台

《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就无法写出文章,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我们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

1、指导学生写好“生活作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实行“四个开放”(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开放、向家庭生活开放、向校园生活开放)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意人们的一言一行,周围的一草一木,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四个开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学生写成观察笔记,为完成大作文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以原有的知识信息(课文内容)为基础,调动学生大脑中的表象储备,使它们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形象,从而使学生一吐为快,培养其创造性想象及创新能力。

3、TV作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成了必备的家用电器、教学设备,把它们引入作文教学将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

(1)利用家庭电视(有条件的可以是电脑、电脑网络),让学生有选择地收看一些电视栏目的节目(教师指定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如《人与自然》、《科技博览》等,并要求学生以此为起点,阅读查找有关的书籍,进一步开拓视野,选取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如《“活化石”扬子鳄》、《克隆》、《吕风子,丹阳人的骄傲》等,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更有趣的创新舞台。

(2)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选取典型事例、场景,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并兼以多媒体电脑绘画、音响配合,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作文教学。

TV作文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寻找形象生动的写作素材,使作文更丰富有时代性、社会性、更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形成。

4、和其他学科沟通,拓宽写作内容,如写音乐作文(与音乐相结合)、实验作文(与自然相结合)等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可依照五个步骤来进行。A作前准备(教师提前布置写作要求,学生搜集写作素材)B指导试写C修改解疑D评议小结E佳作选登(张贴于《学习园地》或推荐发表),但有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如先尝试写作,再交流评改,然后进行二次作文。又如教师给出或学生自定写作范围,四人小组进行作文接力赛,让学生一人一集,写成前后相互连贯又可各自独立成篇的“连续剧”习作。

总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实施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课改落于实处,让学生真正享受课改成功带来 的实惠!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广泛研究,却是在90年代以后。近十年来,已有上千篇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论发表,研究角度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主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1]。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以此次讲话为契机,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育界引发了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的大讨论。

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3],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4]。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5]。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7]、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8]。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比较多,既有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教育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内部因素。但总结起来,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理念观念的束缚

(1)教育理念僵化。刘树仁早在2001年就提出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 “承传型“、“标准

件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更改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9]。

(2)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彭旭、胡弼成等曾提出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极其巨大,不可忽视。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文化在人生态度、求知精神、怀疑精神、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精神、师生关系、功利价值、学习风气、管理模式等五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等提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主要来自已有的文化传统,突出表现在文化上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偏重“中庸”的思维方式。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必须有适合创新意识生存的文化传统[11]。

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例如,岳晓东、辛雅丽等都曾经指出我国高校目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应该向应用式的双向教学方式转变,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研讨班、讨论小组、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12],变单一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授—接受“式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13],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技术落后

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潘建广、何彗星、蔡卡宁等都曾提出:教育信息化可以优化配置并重新整合学科课程,从而以全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实现效率最大化。计算机校园网络使教学互动更快捷、简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际之间都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约了资源搜集和获取的成本[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使学生在接触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跨越式发展[15]。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1.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弼成提出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他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16]。此外,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等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17]。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等提出要培育和提高师资力量,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引进市场机制来约束、激励教师队伍[18]。王辉、程建军等则提出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估方法等措施[19]。

2.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20]。通过大量考察高校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21]、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22]、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23]、“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24]。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成效。

3.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必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2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26]。

四、国内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研究方向

综观近几年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可谓范围广泛、新意不断、成果颇丰。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开辟了新的视角,深化了原有的认识。但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未来还需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基本集中在定性研究上,而对每个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比较少见,还未形成体系,这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2)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之间的整合性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从不同层面简单罗列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没有阐明各种方式与方法之间的联系,缺少整合,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最大优势。

(3)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但总体上仍脱节。对一些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但对实践上的可操作性、通用性等还缺乏审慎考虑。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提出一个覆盖范围广、可操作性强、服务效果优、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脱节,阻碍了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4)加强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力度不够,同时,对中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比较的研究也较少见。中西方教育思想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优势,通过加强对西方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全面总结和汲取西方的教学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今后教育思想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在实际的研究中未能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涵加以区分,在方式与方法上也没有太多的差异性。例如,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简

单应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未能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规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未能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难免有片面之嫌。这是未来研究需要改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5]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6]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7]Burton R.Clark.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8]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2.[9]彭旭,胡弼成.略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65-66.[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及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2003,(2):140-143.[11]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2001,(6):7-9.[1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1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5):926-927.[14]潘建广,何彗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225-227.[15]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5,(4):56-57.[16]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24-28.[17]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3):45-47.[18]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29.[19]王辉.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3.[20]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2-24.[21]尹家明,杨国祥.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4,(10):3-8.[22]汤伟钢,赵黎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MMTT模式[J].价值工程,2006,(3):39-42.[23]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94.[24]杨胜刚,乔海曙,等.“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与实施[Z].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研究报告,2006:42-63.[25]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3):76-77.

[26]傅广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政策环境分析[J].理论月刊,2003,(8):137-138.

第四篇: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

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与环境,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途径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政治课本中写道: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而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新思想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长久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培育大学生创新思想重要性问题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有效的新方法。

1、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思想的萌芽和初级阶段”,而学校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场所。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和引导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总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目前,有些教师的教案亘古不变、传授内容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呆板,极度缺乏创新。这一僵化、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不利的。因此,首

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使教师的教案丰富多彩、传授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启发式教学启迪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要通过宣传来弘扬创新思想。

单有课堂教学的启发是不够的,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在全校范围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思想,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意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大学生追求创新思想的动力,从而由思想到实践,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江泽民更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可见,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必须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1.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对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的新理论十分熟悉;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特点,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如作者本人是保险学院的,在保险学专业课的学习中,任课老师经常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或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有时举办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依据判断案例的正确走向。同时,学院也举办了“睿保杯”保险创意规划大赛,旨在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案例,自主调查研究,设计出最适合案例家庭情况的保险方案。这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继承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使其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营造民主的氛围。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可以发扬民主,把老掉牙的旧制

度更新为符合时代的有创新意识又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民主的氛围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1.积极探索和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更与学校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逐渐强化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社会各界联合,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大学应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拟题目进行研究。学校应将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分、选派教师作指导,比如我校的“工行杯”和“金融消费者服务队”活动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要着力构建适合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通过整体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

2.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需求;通过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从而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深化,在科研中提升知识。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每次实践活动的效率,防止实践走过场、图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要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小组,或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使学生有自我发挥能动性的空间,进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科研活动应尽量结合专业开展。教师还可将自己科研项目的知识和经验融会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既可使大学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又能增强其科研意识、创新意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尊重、鼓励和奖励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因此,要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要允许各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活跃学术空气,允许“标新立异”;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节”、开辟科技创新论坛、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教授、博士为大学生做讲座,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介绍其成长成才的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以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1、要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要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

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讨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要改变单纯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现实评价状况,在评价中要努力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2、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结果和今后的发展直接挂钩。

建立和健全奖励机制。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对大学生的正面激励远远优于负面批评,正面激励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要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要鼓励发明创造,给“异想天开”者以有力的支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褒奖;要允许探索中的错误,不责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高校有关部门要设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予以奖励。比如对于参加科技发明和科研活动、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热忱才会高涨,学生的创新成果也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文辅国.知识经济需要何种人才[J].跨世纪人才,2000(8).

3.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5.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

6.周进.延边大学报 2007年9月

第五篇:关于商洛学院食堂改革的策划书

名称:关于第五食堂的策划书策划人:史斌

编号:08073110

摘要

这是一个关于商洛学院第五食堂改革的策划书,是根据策划者在西安石油大学就餐时的感想写出来的,旨在建立一个富于竞争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团队。在当今社会朋友聚会,请客吃饭似乎再平常不过。于是在西安石油大学就有一个食堂它摒弃以往传统的观念,立足长远,树立了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服务观念,他们设立专门应对朋友聚会,请客吃饭的一块地方,可容纳30多人的大厅和大小四个包间,这里饭菜廉价而且美味丰盛,真正做到为同学着想,服务同学,避免在外面请客花费巨大开资的必要。目录:

市场分析

价值目标

资金预算

成本及盈利分析

前景展望

注意事项

市场分析

长期以来,我院第五食堂经营非常冷淡,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能不够全面谅解):

(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处于学院西北角,多数学生被拦截在了第三、四食堂,剩下的学生寥寥无几。

(二)、缺乏必要的宣传,多数学生还不知道有第五食堂这一事物。如:利用海报、展板、通知等媒介宣传第五食堂。

(三)、服务质量不够高,比如说做饭时间较长,让人等的不耐烦;又如冬季有些饭菜比较冰冷,让人没办法吃等等。

现在我们看看第五食堂具有的优势有哪些:

(一)、地理位置偏僻,但是显得很幽深雅静,是朋友聚会的好地方。

(二)、宽敞明亮的大厅,经过改造可以划分出三到四个小包间和一个可以容纳多人的大包间,为朋友聚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适宜标准化操作的操作间,前后活动空间较大,便于各方面协作,且互不影响。

上面说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和方

面:

我是商洛学院的学生,四年的饮食起居都在学校,可以说对学校的环境相当熟悉,我们想吃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餐饮服务,价钱是否合理等等;同时担任院学生会实践部部长一职,学到不少实践方面的技能、技巧以及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知道同学想什么!如何和学生沟通等等;还有就是经常在图书馆看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书,以及认真学习了管理学这门课程,了解了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激励员工,让他们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我的伙伴当中有许多从事饮食行业,由于工资低,受到不公平待

遇,缺乏更大的动力,看到饮食这方面丰厚的利润,因此他们也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同时他们具备相当高的厨艺,精通南北大菜,来自农村具有较强的吃苦和奋斗精神。

我们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将第五食堂打造成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同学节省每一笔钱,倡导绿色节约的理念的一流学生食堂。

目标的实现:借鉴前人的教训,树立一切为师生服务的理念。第一、提高饭菜质量,这必须放在第一位,注意菜谱的安排,根据季节的变化,每个季节都安排一部分大家喜欢吃的菜系,同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菜和招牌菜,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大家的赞许。第二、搞好服务态度,与社会接轨,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第三、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同时用盈利的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来帮助那些优秀和修要帮助的学生。(这也是对我们服务理念的最好宣传)

使用资金预算

由于以前从未有过,费用投入较大,估计在12万元左右:

各种认证,许可证:2万元;

装修,购买相关用品以及宣传费用:3万元;

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7人/半年):5万元;

周转资金:2万元.成本及盈利分析

为节省费用,降低投资风险,先期以两个包间计算,暂不扩大,估计成本为7-8万元,估计两年后能收回投资并稍有盈利,再图扩大发展.与此同时,推出一些学生喜欢且实惠菜系,增加人气、知名度。

前景展望

学院还没有类似的食堂,竞争压力较小.建议借鉴西安学校和其他高校的成功事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幽雅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市场.同时密切联系学校,与学校结对子共同服务学院,取得学院的支持,共谋学院大发展.几年以后第五食堂必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到那时我们可以争取进入其他学校进行竞争。

注意事项

第一、前期的宣传很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张贴海报、做展板促销和免费供应的方式加以宣传。

第二、注意菜谱的安排,根据季节的变化,每个季节都安排一部分大家喜欢吃的菜系,同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菜和招牌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

第三、服务是关键,大家都知道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必须要求所有员工做到礼貌待人,微笑服务。

下载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洛学院春季运动会工作总结

    商洛学院春季运动会工作总结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草木芳香的四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商洛学院春季田径运动会完美闭幕! 此次运动会我院各系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原......

    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

    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袁 声 莉 一、确立立体创新观 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谈到创新,首先想到的是瓦特发明蒸汽机、陈景润攻克数学难题、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从而把创......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模版]

    当 代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状 及 培 养 题记 ......................... 1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 1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 1 三;在目......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创新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92年最新提出的。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形式包括五种: 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姓名华涂兵 学号130310432......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史磊经济贸易分院10营销班2012年7月6日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经济贸易分院史磊【摘要】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