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5 14: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

第一篇:《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

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一书,以五个单元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新教材功能。通过学习体验、理解与反思,本人已逐渐树立起“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从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相应地,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进行转化,即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使教学活动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囿于教材,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课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丰富生命的内涵,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要按照新教材与教师专业角色定位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课改试教。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入手,接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开展做好第一步。

第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验感悟。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三,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四,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第二篇: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心得

学习《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心得体会

教材对于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教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教材观。

通过学习本书使我了解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怎样贯彻落实到新教材中去的,从而认识新教材的特点及其体现出的新功能,掌握新教材的教学策略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自身专业角色的转变,让教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所谓新教材,就是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开发的教材系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来,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他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的终结,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而新的教育历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过程,探索、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是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发展基础上的素质培养,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

新教材从学科体系到编排形式都都进行了重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脱胎换骨的感觉。

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善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基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而且赋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更多的价值观。新教材的改变突出强调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教育改革仅靠政策或命令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有新的信念、能力、热情和动机。所以作为教师面对新教材,必须要有教师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创造。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人的潜能发展,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这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不仅要有新观念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学会“终身学习”因为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现今的教师不但要抓好自己的本专业,还要进行多方面学习以便更快的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

第三篇:《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读书心得

《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教师是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化活动的角色,即教师具有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殊身份,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特点。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却对新教师提出诸多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还存在差距。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学观念,也确实带来了教师的不适应。面对这些作为现代的青年教师应该引起深刻的反思,在人们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职业训练必须性、职业的不可取代性的今天,人们把教师定位专业化的职业,即教师专业,其表象是有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能表示教师的职业智能;要规定教师的学历标准;有专门教师教育机构;有专业提升的保障机制等。基于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这些教师专业表象指导下,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素质的持续成长过程。课程、教材、教法在课程改革中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从教材的视角出发,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课程观念、教学能力与身心素质。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的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利。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教师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新的课程理论、课程种类和课程层次等知识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也是在过去教师工作中提及较少的,需要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这种教师育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及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的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识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的删减材料。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主要包括继承、批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当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学人文主义”观念;树立环境意识,已天人合一的博大怀来寻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保持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的持续发展?此则需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驱力和场景引力的三维动力系统来完成。内在动力:会的终身教育观念与学会学习。从事物的内在动

力和外在动力的辩证关系看,内因是重视重要而根本的因素。由此,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启动自身持续发展的动机。因此,通过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学会学习能力的活动获得来激发、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自我不断学习,素质不断提升的信念,教师专业水平就能获得持续发展。新课程和新教材要求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差异为宗旨。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专业化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与其他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专业性评价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并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能力等。

从教师的工作实际来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道德、宗教等一切都在变化。相对稳定——发展滞后的教材根本不足以反映新的、变化了的世界。教师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观念,然后相继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师不仅是科学的传授者,还应当是科学的研究者、新科学地发现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探究精神、创新能力。陶行知主张: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天天都是创造之时。每个教师都有创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

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致力于教学教法的砖研与探索,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第四篇: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总结

《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学习总结

通过《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的学习,使我感受很深。了解到了新教材是怎样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新教材有什么特点、功能?新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有什么新的变化?面对新教材,教师的专业角色需要发生什么变化?认识到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各种的启发和促进。

一、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

新教材的最大进步就在于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可以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或事例中,选择一些新颖又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来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创新活动的关系,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了有争议的问题,导致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真正地用教材。而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使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的体现。新教材促进教师主动地在实践中推行新的教育方法,将经验转化为创新教材,促进教师不拘束于教材的形式,充分发挥其教学能力。

二、新教材帮助教师加速成长

新教材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拓展的空间,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新教材面前,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是孤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人可以建立一种广泛的联系,从而使教材中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与现实的生活世界建立真正的密切关系,体现出新教材结构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因此,随着新教材的发展,教师专业角色的转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促进新课程的发展,新教材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教育意识和提升专业能力意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论、探索新的教法,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加强个人综合素质。

三、个人需要改进的不足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首先要有更新教育观念的主动意识与要求,其次要不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著作及文章,提升自己的教育哲学观,了解当今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并将所学的教育教学新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改实践中。

2、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现有教材要深入钻研,熟悉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有对教材补充延伸,综合概括和

归纳的能力,只有对学生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学习的海洋,学有所获。

3、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关注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同时,给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的话题,让其形成自学、钻研的精神,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素养。我们的教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职业技能,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相关学科也要有涉猎,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综合知识,练就娴熟的专业技能,做个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教师。

总之,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重新认识和理解了新教材,树立了新的教材观和教师角色观,从而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将不断加强新教材的探究和学习,努力地使自己的思想和新教材同步,教学行动和新教材同步,努力实现自身素质与新教材的共同发展。

第五篇:新教材带来新理念

新教材带来新理念 于建坤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

●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前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上透露,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小学55套、初中63套),其中20个学科47套(小学18套、初中29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2001年9月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预计2003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65%至70%左右。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大家都在关心,新教材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将带来哪些变革?

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其次,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得日益重要。不仅要学到东西,而且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学会了方法,就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就不会束手无策。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他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第三,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相比之下,传统的教材观对这些因素重视不够,新教材在知识的陈述、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反应、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语文教材中主题单元的设计中,有一篇课文《特别的作业》,在设计的主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由“说春天”到“爱春天”,使环境、环保意识润物无声般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

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许多教材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以及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这次研讨会的经验说明,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这一点尤其重要,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长沙开福区的教师在教授七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没有像传统的教法一样,把教学定位在分析讲解、让学生机械地理解记忆上,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文学的定义、分析文学的抽象道理,对文学进行理性分析,硬性把握,而是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体验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一下子就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崭新的体验。

新教材的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以主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全册教材分6个主题: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奇思妙想。这6个主题都延伸到课堂之外,有的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如“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等;有的则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如“亲近文学”、“奇思妙想”等。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把功夫下到课堂之外,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如果仅仅照本宣科,教完课文完事,是达不到课程改革要求的。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如数学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设计这些问题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英语》致力推崇这种方法。另外,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语文也一改单一选文的传统模式,围绕主题组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以课本为中心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因素。比如在这次研讨会上,长沙开福区实验区的教师交流教学《端午日》一课的体会,根据课后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龙船上的一员,并设计场景表演,体会赛龙船的热烈气氛,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那些用得传神的动词、精妙的形容词和恰当的数量词对渲染气氛、构成如画场面的作用,自然水到渠成,不需教师讲。”在这些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中,并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主,以学生独立或合作研究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学校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一些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的奖励,远远超出了课本要求的范围。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如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在交流中谈到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体会、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100以内的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数感。还有一些新教材贯穿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时时注意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学生学过这些教材后,会受到深深的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教材功能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变革,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当上述三者发生变化后,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大头小尾或有头无尾,无从验证变革后的效果。在评价方式的变革上,这次会议提出的最有价值的观点是在以前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过程评价和多样化评价。如在课程进行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评价表、应用测试、探究性学习结题后的鉴定评语、单元结束后的测试、学期结束后的学生综合考试等等,这些方式比起传统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升学考试的改革,中考、高考执整个课程改革之牛耳,中考、高考不过关,其他方面学得再好也得不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承认,甚至在升学压力下,除了与升学有关,别的改革不受重视,实行不下去,而作为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中考、高考也包含不了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尽管近年来中考、高考有很大的改革,但比起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进度来,还相差很远,如何进行中考、高考的改革,使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是这次课程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是今后需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下载《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教材学习体会

    2016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学习体会 吴店中学 丁飞鹤 2016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金寨思源学校召开的教科版《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介绍中学《......

    《新教材将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新教材将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学习心得体会 朱加鑫 2007年8月 《新教材将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学习心得体会 自开展小继教学习以来,本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努力学习,认真......

    新课程教学改革-新教材带来新理念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

    芝麻金融解读9月新规将会给P2P平台带来的新影响

    芝麻金融解读9月新规将会给P2P平台带来的新影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备受行业关注,与传统金融的碰撞更是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加入战局。9月份开始,全国有多项政策法规相继实施,涉及广......

    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杨冬梅 7月27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3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会上省教研室刘莉老师对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解读,让我对数学......

    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感悟?

    为什么要读书?当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时,他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象;声音、图像、节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转瞬即逝的,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当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时,他的心......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四章的学习体会

    学习研究新教材 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广西柳州市一中 范雪晖(邮编:545005电话:0772-2101918) 三角函数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删减、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新教材学习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学习体会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编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