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文库
《绒线绕绕》教学反思
三年级 鲍明琳
《绒线绕绕》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学生要利用手中的各种彩线绕成各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品,当学生上到这节课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兴奋,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总是特别愿意去尝试和动手亲自感受一下。教师出示漂亮的作品,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想立刻动手制作试一试。接着老师马上提问是怎么做的?交流了没一会儿,怕学生独立思考会耽误时间,再交流下去也没什么结果。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把“怎么做”、“要留意什么”告诉学生,怕学生还不明白,就是示范一下,要么就用课件演示一下。当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就独立制作。但做出来的作品就显得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这是我们在小学手工制作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再是“示范——模拟”,而是让学生先思考、交流制作方法,但凭空思考到底有多大实效?学生能在凭空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那是不大可哪棠。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确可以更快捷地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很快学会方法。学生的作品错误是没了,但特色也没了。没有通过细细品味、缺少碰壁、磨练与反思,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分析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强调在动手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学会技术。而把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这是一个把握方法的问题。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老师别忙着“解”,把学生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方法。想想、做做、做错、再试,失败了没关系,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技术探索的意识。
鉴于此,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点拨、改进、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生生多项互动,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浇娇
一、教材概况
第七单元
单元内容: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要求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玲玲的画》是一件常见的生活小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还要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蜜蜂引路》是老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本篇课文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思想。
《寓言两则》是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教材有了变动(请看课文)。教师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在读中产生共鸣,感悟文章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要鼓励学生多元感悟。
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一组以“动脑筋想办法”为专题的课文,二年级上册学过一组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为专题的课文。这几组教材都以“看问题想问题”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课文,我们都会发现本册这组教材与前两册教材有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此,我们看教材116页,本单元的导语这样说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应该说本册的“看问题想问题”是建立在一下、二上两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但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第八单元
单元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导语、《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和语文园地八;其中除《数星星的孩子》是老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要求认识56个生字(课文中47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0个汉字。本组的生字多 1
而偏难,可以把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之中,让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
课文特点: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仔细读读本组课文,每篇课文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文字生动,插图精美,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
《数星星的孩子》是老课文,是一篇蕴含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
《爱迪生救妈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小爱迪生。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朗读中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描述的是一个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生字新词较多,要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中感悟理解词句和科学知识。
《阿德的梦》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重点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
单元主题:第八单元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主题,导语是“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
本组的学习,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世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学生以前已经学过主题相似的课文,一下册第八单元是“有趣的自然科学”,二上册第八单元是“热爱科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课文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不要忽视语文本质。
拓展与实践的内容——我知道、宽带网
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第七单元《丑小鸭》、第八单元《数星星的孩子》课后
“宽带网”的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性的主题信息搜索和学习,更深刻领悟相关的人文主题,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八单元后面的宽带网有“资料补充”和“拓展要求”两大板块。先是提供了我国古代科学成就和现代著名科学家的一些材料,然后要求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资料的收集可以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布臵,也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如《数星星的孩子》就可以结合课文学习先提出资料收集的要求,单元末的“宽带网”教学时可以安排资料的交流。
拓展与实践的内容——学习小伙伴的作用
教材注重拓展与实践时,安排很多学习小伙伴,这两个单元共出现了17次,主要作用有四个方面。
1、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如,《玲玲的画》课后,《数星星的孩子》课后
2、引导学生推敲语言如,《蜜蜂引路》课后,《寓言两则》课后
3、启发学生多元思考如,《丑小鸭》课后,《寓言两则》课后
4、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语文园地七、八的展示台
二、教学建议
(一)识字教学——抓规律、打基础
1、把握规律有效识字
字音规律:《玲玲的画》 “玲、详、奖、脏”等字都是后鼻韵母。
字形规律:《玲玲的画》 “玲、详、奖、脏、幅、叭、催”等字都是形声字。
构词规律:《恐龙的灭绝》 枯萎、寒冷、庞大、死亡、躲避、传染、足够
2、回归生活真切感受•
动作模拟:《玲玲的画》端详;《寓言两则》喘气;仰着头
情感体验:巴望、焦急、羡慕、孤单、惊讶
联系生活:“距离、附近、谈天”谈谈自己座位附近是谁;说说自己家附近有什么。
3、结合语境准确理解
《蜜蜂引路》“常常”可以在语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
《爱迪生救妈妈》练习“我会填”“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爸爸很着急。”
4、多样形式巩固积累
可以采用“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课外阅读”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运用“抄写词语、读读背背、展示台、读读抄抄、我会读”等多种方式积累词句。
(二)阅读教学——重引导、促发展
1、切入重点贯通全文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构能力。钻研教材要学会抓住重点,抓住主要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贯通全文的效果。
围绕重点词展开教学
《揠苗助长》 抓住课文中表现种田人“急”的词语展开教学。
《守株待兔》 抓住课文中表现种田人“守”和“待”的词语展开教学。
围绕重点句展开教学
《玲玲的画》“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玲玲遇到了一件什么不开心的事?坏事怎么会变成好事?
2、精当提问开放大气
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
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摘自《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下教材说明》
《恐龙的灭绝》
关于恐龙的灭绝,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说法?
你对哪种说法最感兴趣?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介绍给大家。
提示——凸现语文特性
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亡了。
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灭绝了。
全球气温下降,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
3、引导质疑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朱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就课文题目质疑——《蜜蜂引路》
引导质疑:蜜蜂会真的会引路吗?蜜蜂是怎么引路的?
初步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蜜蜂是怎么引路的。
再次探究 :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了解蜜蜂真的会引路吗。
深入探究:为什么说是蜜蜂引路呢?读一读列宁仔细观察的句子。想一想列宁一边观察一边会想些什么。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就关键词句质疑——《爱迪生救妈妈》
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引导质疑: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会恍然大悟?
探究一:学习爱迪生救妈妈的文句,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方法的科学性。
探究二: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爱迪生十分聪明?(间接描写)
4、把握语境品味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元的、丰富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而在这三者背后的,更具有操作性和语文特色的方法则是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整体的感知、感悟、感染,具体的方法包括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背诵等;二是细腻地揣摩、体会、领悟,具体的方法包括比较、研读等。这两个层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是一个厚积与薄发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本册教材十分重视语言品味地整体性、动态性,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等练习,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与前三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增加一些语言比较和语言研读的练习,比如《寓言
二则》一课的“读读想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去掉带点的词,句字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罗列的句子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教材语言的丰富性而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可能是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语文学习要求。这样编排对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很有好处。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品味的整体性,同时也要重视细腻的语言品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语言比较和语言研读时,仍然要把握整体的语境,比较和研究细微的语言变化对课文整体表达的作用。
5、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摘自《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下教材说明》《数星星的孩子》
看一看,悟一悟,读一读。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那七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演一演,悟一悟,读一读。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比一比,悟一悟,读一读。
“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解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我能行》《再来一次》《我是最弱小的吗》《掌声》,从自立、自尊、自信、关爱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成长”这个主题。课文中的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每一课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利于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百花园七安排了绕口令、辨析形近字、写词写句、读一读、写留言条、能说会道《夸夸自己》等语文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会认49字,会写32字,掌握要求会写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懂得在现代生活中要学会沟通和理解,学会合作和共处。在合作中茁壮成长,自我认识。
学习重点
1、认识49字、会写32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学习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沟通和理解,相信自己,关爱他人。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录音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习策略
写字方面、主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指导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结构。
朗读时,老师对重点词句做针对性的指导。理解感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理解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感悟。阅读教学,仍要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再指导读出语气,读出适当的停顿,读出对句子的初步理解;最后才要求读出感情。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继承我国识字教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各种识字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能力和良好习惯。
写话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因势利导。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写话的兴趣,并乐于运用自己学到的词语。不刻意追求篇幅和形式。
课时安排:
我能行……………………………………………………2课时
再来一次…………………………………………………2课时
我是最弱小的吗…………………………………………2课时
掌声………………………………………………………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七……………………………………………2课时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
第七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组”教材单元主题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玲玲这孩子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经过爸爸的修改,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宁“山重水复疑无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两篇经典寓言。种田人的急于求成、守株人的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丑小鸭》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纯真的心田。整组教材,除《寓言两则》外,其余文本都印证了“塞翁失马,焉之祸福”的古训。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同样要请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就体会到了;读着读着就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就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已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识字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规律;回归生活,真切感受;词语互换,丰富积累;形式多样,加强巩固。现结合每条口诀举例说明。
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
切入重点,贯通全文。要学会抓住重点,抓住主要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贯通全文的效果。”(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围绕重点句展开教学。如《玲玲的画》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围绕“坏事”和“好事”也可以走一个来回:玲玲遇到了一件什么不开心的事?玲玲地说:“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坏事怎么会变成好事?
围绕重点词展开教学。如第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揠苗助长》。可以抓住课文中表现种田人“急”的词语展开教学。“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长治里小学温国意
一、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二、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第七单元的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字词)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读、背、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理解)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写作)
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建议:
(一)借助资料,丰富文本体验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历史,其中建筑的多样性风格,饱含历史文化的奇珍异宝。《狼牙山五壮士》了解相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难忘的一课》台湾的历史。
《最后一分钟》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2、课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利用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搜集资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但我们认为搜集资料决不能和阅读感悟分裂开,语文课终究还得姓“语”。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本文语言简洁,学生并不难读懂。但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利用课前搜集到美妙图片,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它“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并配合课文进行朗读: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看着展示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解说、配上轻柔的音乐,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万园之园”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了„„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再补充两个小材料:一个是当时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时在做什么?他无计可施,只能仓皇而逃;二是更有甚者,军阀联军内战时,竟再一次洗劫圆明园!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也以感受到:圆明园给我们的,是一种痛,但痛定思痛,我们更重视它的警示作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更激起我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或进行拓展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园地中的习作以及口语交际都与本课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图片,便于学生在习作及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课后要搜集有关英雄人物的成语,其实成语的使用既是一种学生语言风格的形成,又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本项练习建议和后面的日积月累同时训练
《难忘的一课》 台湾的阿里山,台湾的日月潭,台湾的自然资源。
《最后一分钟》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建议带领学生诵读《少年中国说》相关段落。
(二)揣摩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1、着眼于遣词造句
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资料体会。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的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同时出示相关图片展示。
《圆明园的毁灭》中“毁灭”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可结合课后思考题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教学时,引导学生将带点词删去后,通过朗读、比较等手段,体会这些词.
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运用了这一组词,描述了侵略者肆意践踏的野蛮行径。
体会这段文字的同时,可联系上文连用的两个“不可估量”。教师引读“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跟读“是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进一步询问学生:“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此时学生自然义愤填膺,我们再让学生随着配乐朗读,建议配乐《英雄的黎明》“勿忘国耻”的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再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
2、着眼于篇章结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也提示了重点。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时可在读文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感悟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又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4:“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像这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的例子,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全面总结与讲解本文的表达特点,学生能领悟多少就算多少,能对学生平时的写作有所启示即可。
(三)习作与口语交际
1、习作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学生,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随时积累下来,从而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教师也可补充范文,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共同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选略高于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学生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主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主题思想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学生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跃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2、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适当准备,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与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说,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演讲者和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等。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民族强林之列。板书设计
⑴ 围绕一个主题。
⑵ 抓准几个方面。
⑶ 列举有力事例。
⑷ 组织通顺语言。
⑸ 表达有声有色。
一家之言,难登大雅,望以我们一些粗“砖”,引得大家精彩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