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14: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

第一篇: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

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具体情况

赴广东考察组考察了暨南大学等普通高等学校,佛山市劳动培训中心、南方人才市场、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人才交流及中介服务机构,广州市教育局和深圳市教育局等市县级教育局。赴山东考察组考察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曲阜师大等普通高等学校,济南人才市场等人才交流及中介服务机构。本次考察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措施到位,对考察组日程安排紧张有序,学习考察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考察和走访,了解了外省市兄弟院校学生管理新规定执行准备情况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情况等,掌握了相关就业需求信息,收集了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初步了解了当地就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增强了我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学习了宝贵的经验。另外,赴广东考察组还拜访了明镜奖学金出资者和联系人,汇报了我校明镜奖学金的资助工作和使用情况。

二、学习考察的具体内容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从暨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校的学生管理情况看,他们是全员管理、全员负责。学校在学生管理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很大。学校上下形成了较好的“三育人”氛围,建立了一种任课教师争做班主任的良性机制。

1、学生管理严格

暨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校依据高校学生管理新规定,制定了本校学生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成立了学生处分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管理手册变动较大。

学生日常管理严格。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外宿,如果需要外宿,须有正当申请理由、学生本人和家长及学校三方协议书、房东合法出租房屋证明,以明确学校责任。学生在校内同居,开除学籍;学生校外同居,被学校查出属非法同居的则开除学籍。对学生酗酒滋事、扰乱正常秩序严肃处理。不允许学生在宿舍玩麻将。学生申请结婚须告之学校。

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健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校设有较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2、学生教育有特色

暨南大学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品德修养教育、能力培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发展个性。学校提供几十个国家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有很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社团活动。

曲阜师大校风好、学风好,考研率高,去年最高的一个专业考研率达到69.9%。

3、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大

暨南大学由学生处负责集中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各学院不承担该工作,校医院设有心理专科。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表现为:一是经费到位,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和兼职心理专家酬劳。二是队伍庞大,专家坐诊。该校有15名心理学博士周一至周五专职做心理咨询,另聘华南师大多名专业人员周六、周日兼职做辅导,另设心理引导员。三是基础设施齐全。有露天咨询室、谈心聊天室、行政办公室。本校自己开发心理测试软件。四是严而宽松。学生自愿参加心理测试,测试结果向每位学生反馈,不神秘。不强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心理测试,但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学校强制进行心理咨询。

4、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暨南大学各学院设有专职学生工作秘书(即辅导员),必须是硕士,班主任由任课教师兼职,班主任每月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年轻教师必须兼任班主任,作为晋升职称的限制条件之一,学校评职称时严查,不得弄虚作假。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热情高,认为兼任班主任是一种光荣,工作积极性高,该校已形成这种氛围和习惯。该校也感觉专职学生工作秘书出路不易解决,因为该校教师转行政易,行政转教师难,主要出路在于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行政管理。

(二)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市场

1、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2、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深圳市教育局人事科陈耀扬科长介绍该市公办中小学在充实师资力量时虽然有优先考虑用本地籍学生的做法,但对外地高素质师范生还是积极欢迎的。对外地毕业生严格考试考查,注重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并强调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注重吸纳高素质人才。

3、人才市场发达,信息广泛

(1)济南市人才市场开发得好,且机制灵活。济南市毕业生由人事局统一管理。人才市场不仅为本省的毕业生而且也为外省来山东的毕业生办理档案代理业务,开发了专门的人才市场网络,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的求职信息都发布在网上,同时还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即时地展示在人才市场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并不断滚动更新,让人一目了然,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毕业生求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佛山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人才市场)每周一至周五召开现场招聘会,提供供求信息和中介服务。

(3)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同意我校与该市场联网交流信息,需我校投入3800元的入网费。

(4)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影响力大,市场繁荣,信息量大,效率高,欢迎各高校提供人才资源信息。

(5)广州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提供各区教育局联系电话,珠三角地区各市私立学校、周围县乡镇学校师资还有一定缺口,但对毕业生素质有较高要求(如专业技能、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四级及口语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学习考察的感受及参考建议

此次考察,不但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就业是学校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学校办学成败得失的最终检验。就业工作的成功既需要学生工作负责人开展全面而深入细致的工作,又是学校办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综合作用、有机配合、整体协作的最终体现;相反,就业工作的失败必然累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次考察的收获和我们的一些认识,就我校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必须下大功夫,有针对性地抓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要本着务实、有效、及时、生动的原则,设置学分,扎扎实实抓紧抓好。教学内容要抓住当年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就业政策、择业观念、求职技能技巧等几个关键问题,从政策、观念、形势等大处着眼,从一份简历、一堂试讲等小处抓起。经常对学生开展“艰苦创业”、“诚信”和“科学定位”等教育,同时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模拟招聘等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要多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市场就业主管或经理、市地教育局人事局主管就业的主任、局长、优秀的中学校长、教师以及往届的毕业生作辅导报告,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逐步形成一套我校行之有效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努力为毕业生争取和创造就业机会,当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使我们的学生也都能成为有准备的人。

2、必须及时、准确地更新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目前,我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已运行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但仍需进行不断的充实和更新。把学生的部分信息挂在网上,供用人单位选择。这个做法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学生个人信息还需要进行筛选,然后再登载。另外,可考虑与省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和部分省、市地的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网进行链接并建立资源共享;就业指导中心可随时通过网络发布需求信息;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访问网站与学生进行网上洽谈,阅读学生求职简历,并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时交流;学生可通过自身用户身份随时访问网上资源。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经常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用人信息并及时发布;充分利用过去和此次与省外建立的联系,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沟通信息。同时,加强与省内以往老“关系户”的联系,掌握第一手用人信息。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面向市场,主动出击,重视和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本科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抢占各类人才市场,及时便捷掌握人才市场信息,提供就业服务。建议我校在就业市场开发方面加强人力、财力投入。必须走出去推销,建议学校将这种活动要全面铺开,到北京、上海、天津、东北、西北、广东、山东等地,继续积极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坐等用人单位上门必然落伍。

4、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大势所趋,本科毕业生只能是先就业后发展,先立足后寻求发展机遇。踏入社会刚开始就有很满意的工作、优厚的薪酬,这种机会的可能性愈来愈小,首先到基层单位、乡镇学校、边远艰苦地区就业的概率已愈来愈大。

5、必须更加扎实地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让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金钥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抢占人才市场的根本,闭门读书已过时,综合素质的提高日显重要;从走访校友的情况来看,校友们心系母校,关心学校发展,他们在外地建功立业,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6、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善和优化我们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为就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校的应变能力是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学会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和比重,适应“按需生产”的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说这也是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必然要求,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

二00五年九月三日

第二篇: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

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拓宽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扩大学生就业空间和择业视野,我校各系(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同志和学生处部分工作人员共16人自200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分别赴广东和山东两省部分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按照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现将学习考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具体情况

赴广东考察组考察了暨南大学等普通高等学校,佛山市劳动培训中心、南方人才市场、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人才交流及中介服务机构,广州市教育局和深圳市教育局等市县级教育局。赴山东考察组考察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曲阜师大等普通高等学校,济南人才市场等人才交流及中介服务机构。本次考察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措施到位,对考察组日程安排紧张有序,学习考察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考察和走访,了解了外省市兄弟院校学生管理新规定执行准备情况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情况等,掌握了相关就业需求信息,收集了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初步了解了当地就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增强了我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学习了宝贵的经验。另外,赴广东考察组还拜访了明镜奖学金出资者和联系人,汇报了我校明镜奖学金的资助工作和使用情况。

二、学习考察的具体内容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从暨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校的学生管理情况看,他们是全员管理、全员负责。学校在学生管理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很大。学校上下形成了较好的“三育人”氛围,建立了一种任课教师争做班主任的良性机制。

1、学生管理严格

暨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校依据高校学生管理新规定,制定了本校学生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成立了学生处分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管理手册变动较大。

学生日常管理严格。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外宿,如果需要外宿,须有正当申请理由、学生本人和家长及学校三方协议书、房东合法出租房屋证明,以明确学校责任。学生在校内同居,开除学籍;学生校外同居,被学校查出属非法同居的则开除学籍。对学生酗酒滋事、扰乱正常秩序严肃处理。不允许学生在宿舍玩麻将。学生申请结婚须告之学校。

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健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校设有较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2、学生教育有特色

暨南大学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品德修养教育、能力培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发展个性。学校提供几十个国家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有很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社团活动。

曲阜师大校风好、学风好,考研率高,去年最高的一个专业考研率达到69.9%。

3、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大

暨南大学由学生处负责集中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各学院不承担该工作,校医院设有心理专科。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表现为:一是经费到位,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和兼职心理专家酬劳。二是队伍庞大,专家坐诊。该校有15名心理学博士周一至周五专职做心理咨询,另聘华南师大多名专业人员周六、周日兼职做辅导,另设心理引导员。三是基础设施齐全。有露天咨询室、谈心聊天室、行政办公室。本校自己开发心理测试软件。四是严而宽松。学生自愿参加心理测试,测试结果向每位学生反馈,不神秘。不强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心理测试,但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学校强制进行心理咨询。

4、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暨南大学各学院设有专职学生工作秘书(即辅导员),必须是硕士,班主任由任课教师兼职,班主任每月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年轻教师必须兼任班主任,作为晋升职称的限制条件之一,学校评职称时严查,不得弄虚作假。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热情高,认为兼任班主任是一种光荣,工作积极性高,该校已形成这种氛围和习惯。该校也感觉专职学生工作秘书出路不易解决,因为该校教师转行政易,行政转教师难,主要出路在于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行政管理。

(二)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人才市场

1、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各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市场开发。如暨南大学每年本科毕业生有2500人左右,大部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市就业,其中在广州占60%、在深圳占20%。本科生一次性(6月份)就业率70%,年底达到90%以上,其中灵活就业占15%左右。近两年学校也存在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就业市场的开发上。一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中等城市去、到中小企业去;二是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毕业生宣传、就业指导、市场开发、用人单位接待等;三是学校向南方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注册联网,扩大宣传,提供便利信息。认为学校及毕业生及时便捷掌握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尤其是人才需求信息是学校积极主动开发就业市场的最重要环节,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四是广泛拉用人单位到校内。2005年上半年该校在校内举办15场次面向大型企业的专场招聘会和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场招聘会。

2、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

我校明镜奖学金联系人、中山市长荣模具制造公司肖总经理认为内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转换、毕业生就业观念需更新。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注重讲实用、讲质量、讲效益。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显得更重要,这两块几乎各占50%。内地很多学生存在一次就业订终生的思想。不少学生去广东求职就业,现在在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生只是一般性人才,求职的本科生开始就业就是每月1000-2000元的待遇,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待遇而返回内地。其实在广东,年轻人只有先就业立足,积累经验,适应环境,然后再寻求机会发展,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内地高校毕业生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深圳市教育局人事科陈耀扬科长介绍该市公办中小学在充实师资力量时虽然有优先考虑用本地籍学生的做法,但对外地高素质师范生还是积极欢迎的。对外地毕业生严格考试考查,注重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并强调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注重吸纳高素质人才。

3、人才市场发达,信息广泛

(1)济南市人才市场开发得好,且机制灵活。济南市毕业生由人事局统一管理。人才市场不仅为本省的毕业生而且也为外省来山东的毕业生办理档案代理业务,开发了专门的人才市场网络,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的求职信息都发布在网上,同时还把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即时地展示在人才市场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并不断滚动更新,让人一目了然,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毕业生求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佛山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人才市场)每周一至周五召开现场招聘会,提供供求信息和中介服务。

(3)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同意我校与该市场联网交流信息,需我校投入3800元的入网费。

(4)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影响力大,市场繁荣,信息量大,效率高,欢迎各高校提供人才资源信息。

(5)广州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提供各区教育局联系电话,珠三角地区各市私立学校、周围县乡镇学校师资还有一定缺口,但对毕业生素质有较高要求(如专业技能、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四级及口语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学习考察的感受及参考建议

此次考察,不但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就业是学校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学校办学成败得失的最终检验。就业工作的成功既需要学生工作负责人开展全面而深入细致的工作,又是学校办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综合作用、有机配合、整体协作的最终体现;相反,就业工作的失败必然累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次考察的收获和我们的一些认识,就我校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必须下大功夫,有针对性地抓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要本着务实、有效、及时、生动的原则,设置学分,扎扎实实抓紧抓好。教学内容要抓住当年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就业政策、择业观念、求职技能技巧等几个关键问题,从政策、观念、形势等大处着眼,从一份简历、一堂试讲等小处抓起。经常对学生开展“艰苦创业”、“诚信”和“科学定位”等教育,同时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模拟招聘等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要多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市场就业主管或经理、市地教育局人事局主管就业的主任、局长、优秀的中学校长、教师以及往届的毕业生作辅导报告,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逐步形成一套我校行之有效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努力为毕业生争取和创造就业机会,当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使我们的学生也都能成为有准备的人。

2、必须及时、准确地更新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目前,我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已运行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但仍需进行不断的充实和更新。把学生的部分信息挂在网上,供用人单位选择。这个做法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学生个人信息还需要进行筛选,然后再登载。另外,可考虑与省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和部分省、市地的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网进行链接并建立资源共享;就业指导中心可随时通过网络发布需求信息;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访问网站与学生进行网上洽谈,阅读学生求职简历,并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时交流;学生可通过自身用户身份随时访问网上资源。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经常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用人信息并及时发布;充分利用过去和此次与省外建立的联系,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沟通信息。同时,加强与省内以往老“关系户”的联系,掌握第一手用人信息。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面向市场,主动出击,重视和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本科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抢占各类人才市场,及时便捷掌握人才市场信息,提供就业服务。建议我校在就业市场开发方面加强人力、财力投入。必须走出去推销,建议学校将这种活动要全面铺开,到北京、上海、天津、东北、西北、广东、山东等地,继续积极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坐等用人单位上门必然落伍。

4、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大势所趋,本科毕业生只能是先就业后发展,先立足后寻求发展机遇。踏入社会刚开始就有很满意的工作、优厚的薪酬,这种机会的可能性愈来愈小,首先到基层单位、乡镇学校、边远艰苦地区就业的概率已愈来愈大。

5、必须更加扎实地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让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金钥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抢占人才市场的根本,闭门读书已过时,综合素质的提高日显重要;从走访校友的情况来看,校友们心系母校,关心学校发展,他们在外地建功立业,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6、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善和优化我们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为就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校的应变能力是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我们要学会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和比重,适应“按需生产”的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说这也是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必然要求,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

二00五年九月三日

第三篇: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第四考察组于11月9日至14日,赴广东、福建两省学习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及广州风信子南沙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分别与两省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过程中,两省在开放创新、环境营造、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对我们感触颇深、启发很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形势,粤、闽两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住“稳增长、调结构”这个工作总基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协调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势头,呈现出“四稳两快两优”的特点。

“四稳”即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内需稳。从GDP增速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22.38亿元,同比增长7.9%,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同比增长7.2%,上半年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9%,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福建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8.67亿元,同比增长9.0%,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6%、9.0%、9.4%,增幅分别比上半年略有增长。从物价水平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4%,福建省全省CPI累计上涨1.8%,深圳市累计上涨2.1%。从就业情况看,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7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9.3%、87.6%和137%;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福建省城镇新增就业51.4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85.7%、98.7%和85.8%;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7%,控制在4.2%目标值以内。从内需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福建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

“两快”即投资增长快、业态更新快。从投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0%;新开工项目1.99万个,增长29.2%,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4万亿元,增长14.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为计划投资的81.6%;新开工建设75个项目,建成23个项目。福建省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8个百分点。从新业态发展情况看,广东省:一是 “互联网+”类产业消费增长较快。通讯消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6%;全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87.6%;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59.5%,拉动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增长48.5%,业务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1-8月,广东旅游购物出口增长1.7倍;全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增长41.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2倍,居全国首位。

“两优”即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趋向优化。从经济结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4%,比二产高出0.1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8.1%,提高11.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财政收入情况看,广东前三季度来源于本省的财政总收入增长7.6%,比上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0%,其中税收增长14.4%,比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4%。福建省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6%。

虽然当前粤、闽两省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根据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大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广东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下降4.3%,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下降1.4%。二是实体经济经营仍然困难。当前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加之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更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福建省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龙头企业生产下滑、效益不佳,工业产销率为近九年来同期最低,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部分指标数值明显回落。三是消费动力有待加强。广东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前三季度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0.1%,“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增幅回落6.8个百分点。福建省大宗商品支撑力度明显减弱,网上购物和境外消费分流了部分本土消费,住宿业尤其是高档宾馆酒店仍未走出低谷。四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第四季度和今明两年经济预判,广东省初步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基本面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全年经济仍然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股市和房市的基数开始走高,第四季度全省GDP增速上行难度较大,预计全年增速在8.0%左右,可以完成年初7.5%的预期目标。经过对2016年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的研究测算,广东预计GDP增长7.0%-7.5%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福建省四季度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预期目标的难度不小。

二、广东、福建两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11月13日,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建议现已公布。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将于11月25-26日召开,并将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环境和广东省发展基础和条件,广东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广东省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8年,提前全国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14项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创竞合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促进紧密融合,形成粤港澳台合作新局面;推进协调协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三农基础,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完善功能布局,基本建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信息引领,高水平建设信息化强省;全面依法治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明高尚的精神家园;完善民生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

(二)福建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面对复杂多变内外部环境,福建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福建省提出了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十三五”福建发展的13项重点任务: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三农”工作全面上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美丽福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抓住新一轮开放机遇,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促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福建。

三、广东、福建两省主要做法和经验

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两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五个新”上。

(一)坚持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为载体,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筑高端开放平台。粤、闽两省都坚持把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广东省在推动自贸区发展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加快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按照能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下放了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体制机制,成立了中国首家自贸区仲裁合作联盟,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南沙片区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引入港澳规划设计,规划建设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前海蛇口片区实施深港合作“万千百十”工程,建设香港优势产业十大聚集基地。三是缓解土地约束创新推行1.5级开发模式。前海片区创新提出“梯级土地开发模式”,普遍推进1.5级开发,大大提高了片区内土地开发效率,缩短了土地开发时间。福建省支持自贸区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探索闽台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创新发展,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二是扩大对台服务贸易的开放。扩大通讯、运输、旅游等领域的对台开放,进一步降低台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台湾自然人无需经过外资备案就可以到区内注册个体工商户。三是推动闽台货物贸易自由化。建立闽台通关合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自贸区发展两岸电子商务,简化进口台湾普通商品手续,实行快速检验检疫。四是促进两岸往来便利化。推动实施两岸机动车互通和驾驶证的互认,创新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任职等相关措施。截止9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和平潭片区区内现共有海关注册企业1414家,挂牌以来新增海关注册企业778家,增长122%。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粤、闽两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紧紧抓住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经济水平。两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广东省主要做法:一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重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通信、公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打造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空中走廊”、“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口岸、港口、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增加海运航线和空中航线。强化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粤东粤西重要港口群建设,加强港口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瓜达尔港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龙头,将珠三角机场群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空门户。积极构建以广州、深圳、湛江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东盟和泛珠省区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增开通往俄罗斯、中亚、欧洲、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加强广东与蒙古、俄罗斯及我国新疆等地的合作交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双向铁路货运通道。二是积极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产业投资、贸易和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经贸合作示范园区、商品展销平台、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基地和研发基地。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广东(湛江)奋勇东盟产业园等重要载体作用,鼓励海外华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在基础设施、经贸、农业、远洋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力争成为我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示范省。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医疗、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沿线国家开展“广东文化周”活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融通中外的独特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粤籍华人华侨的联谊交流,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促进与沿线国家华侨华人交流合作的示范区。

福建省主要做法:一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提出,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对外合作方向上,形成西线合作走廊、南线合作走廊和北线合作走廊。省内布局上,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支持福州、厦门、平潭等港口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支持三明、南平、龙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发挥平潭、厦门、漳州对台优势,构建两岸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新格局。二是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实施全省统一的“单一窗口”,推进两关两检通关一体化。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重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增创出口新优势。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加快做大江阴整车进口基地。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投资贸易相促进的新格局。三是创新机制有效利用外资。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试点,完善外资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提升“9·8”投洽会投资促进服务功能,加大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领先企业的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国际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四是推动海洋经济对外合作。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占我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60%左右。积极发展远洋渔业,目前已在海外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开启经济发展新动力 粤、闽两省都重视发挥创新引领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广东省: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科技创新12条政策及6个配套实施细则,实施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等政策,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围绕省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9大重大科技专项,整合逾100亿元专项资金来加强应用科技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二是注重打造创新平台,出台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体规划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孵化器建设,涌现出广州创新谷、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一大批众创空间。福建省:全力用好创新平台,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发挥“6·18”虚拟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有效促进技术成果对接和产业化。

(三)坚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手段,创造经济发展新效益

粤、闽两省都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举措。广东省:一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推动广州、佛山、珠海等重点市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拓展升级;依托深圳、东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开展业态创新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快推动互联网与转方式、调结构最紧迫的领域相融合,着力培育互联网“+工业设计”、“+生产车间”、“+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以珠三角地区为主阵地,积极提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产品、3D打印等智能应用水平。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综合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42个省产业转移园,累计落地工业企业约3200家,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综合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等经济手段,淘汰炼钢、水泥等落后和过剩产能,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逐步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持续平稳增长期。福建省:一是推动工业扩量提质,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2014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7家,预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其中千亿以上10个。把“两化”融合作为打造升级版产业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创新、抓技改、抓转化,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技改投资增长29.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7位。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通过集中各类资源,重点加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互联网推广应用、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平台等措施,力求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三是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深化产业融资等措施,一手抓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一手抓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展,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以引进龙头企业、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来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

(四)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途径,激发社会市场新活力

闽粤两省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与社会活力的“加法”,使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相互促进。一是加快推进权责清单编制公布工作。广东省自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以来,及时细化出台政策文件,省级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36项,并明确现有的690项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重点把好设定关、实施关、调整关等“三道关”。分两批向社会公布省直51个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保留权责事项6971项,取消和调整职能2580项,年底前将公布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纵向试点地区和部门权责清单。福建省重点抓好“三张清单”的清理公布工作,即清理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保留49个省直单位行政权力4049项。10月底前,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完成责任清单梳理编制工作。闽粤两省通过清理、编制、公布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省与市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助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二是构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广东省大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直部门8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7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链接,实现全省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全省基层公共服务网络。福建省在公布权责清单后,也在同步推进“一个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实行实时效能监察,接受社会监督。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平台,由省行政审批改革办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权力事项和责任事项目录库,逐步实现行政权力动态调整及公开运行的数字化管理。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广东省拟订广东省工商登记条例,强化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律效力。全面开展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加快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全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指导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同城通办”登记管理服务,使群众能就近自主办理业务。

(五)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闽粤两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和精神,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广东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开发战略,注重精准发力;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整合帮扶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广东省能如期完成2571个贫困村、20.9万贫困户和90.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任务,福建省也能完成减贫5万户、20万人的目标任务。而且,在座谈过程中,两省均表示要到2018年,即提前2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扶贫开发方面感受最深的亮点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地区间对口帮扶脱贫。闽粤两省都建立了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机制,成效明显。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并提出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另外,推动设立121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福建省从2012年开始探索山海协作机制,支持沿海强县牵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山区县用新增的用地指标到沿海与当地共建产业园区可超前收储500亩土地,共建产业园区产生的税收采取“利益共享”,地方留成部分合作双方五五分成;完善山海对口帮扶制度,要求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其帮扶方双方指定一名党政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帮扶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定期互访制度,每年至少互访一次。二是注重社会保障扶贫。广东省重点做好三大实事,首先是盖房子。在推进“两不具备”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精准对着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村庄规划、贫困农户资金筹集和建房用地等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是抓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防止出现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的问题。最后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建立和完善的低保、五保、救济和医保等体系。福建省继续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搬迁改造20万人。今年再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增发1个人份的补助金;对少数民族搬迁户每人叠加补助资金从600元增加到1000元,加上市、县配套补助,每户补助平均达3-5万元。三是注重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广东人民一直都有乐善好施传统美德,首创了“广东扶贫济困日”。坚持以全国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平台,扎实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公益慈善机构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大格局。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学习考察,我们总体上有一种认识,就是: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的精神,包容平等的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营商环境,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等一些软实力、软环境要比资金、比政策更重要、更宝贵。“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智引资概莫能外。联系河南实际,建议我省明年及“十三五”规划工作时应在“五在五实”上发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议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上动实劲。今后,区域间的竞争,拼的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创新的高地;拼的不是能争取多少中央项目资金,而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多硬,营商环境有多优。我省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开放式的理念、包容性的思想,打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创新型、服务型、治理型和法制化政府,通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实现政府与社会、市场谐振发展。具体来讲,建议做到“五个围绕”:一是围绕转变干部理念,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不仅要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业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理念上的树立和引导。工作推动需要作风转变,作风转变需要理念带动。正如总书记讲的那样,理念有了,思路就有了;思路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和带动我省广大干部树立国际理念、开放理念、创新理念和市场理念。一方面,分期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挂职交流、观摩考察、培训学习等方式到广东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主动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临时挂职或长期任职的方式从发达地区引进一批干部来豫工作,以此来引导和带动我省干部理念的转变。二是围绕务实求效,加快推进市县公布权责清单。在完成编制公布省级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督促市县加快权责梳理和清单编制公布工作。三是围绕便民利民,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广东、福建两省相比,我省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方面明显是一个短板,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先建设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然后逐步延伸到市县乡三级。四是围绕透明高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我省工商登记条例研究和制订工作,加快实施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积极争取我省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推行投资审批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五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相关专题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长期性命题,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产业认认真真地进行梳理和研究,使简政放权到位但不缺位。

(二)建议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做实功。借鉴粤、闽两省发展理念,结合我省实际,建议:一是放大郑州航空港开放优势。完善“机、铁、公”一体化集疏网络,形成以空港为中心、三网高效融合、多式联运的枢纽格局,打通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航空物流通道。加大智能终端制造、航空制造维修、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空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高端产为集聚的优势和效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深化郑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双枢纽”战略,推动建立完善郑欧班列铁路物流“双枢纽”战略,进一步增强郑州航空港的综合带动能力。二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发挥河南位于“一带一路”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依托郑州国际陆港和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向西密切与西北省份合作,连通俄罗斯、中亚、欧洲和西亚;向东加强与天津、青岛、连运港、上海等沿海港口群联系;统筹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陆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功能,塑造开放品牌,实现东联西进、陆海相通。三是加快国家级平台申建。加大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力度,着力打造河南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投资自由、能源储运交易、中外文化交流为主的对外开放平台。四是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基地、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我省国际产能装备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增设境外经贸代表处,建立与有关地区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三)建议在谋划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出实招。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相关改革同步发力,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全社会创新能量充分迸发,使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深圳市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600多亿元。我们应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激励、科技金融、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等机制,切实发挥好新设立的省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方方面面全方位加大科技投入。总结我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办和建设工作,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鼓励省辖市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省内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联合行业内的产、学、研、资、介等相关单位,组建相关产学研资联盟和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创新联盟建设。三是注重开放式创新。广东省通过和中科院合作,在南沙新区建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广州市深蓝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将大大提升海洋经济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我们也应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弥补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通过开放招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境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省内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着力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新机制,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四是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创业创新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

(四)建议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重实效。着眼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先进制造业大省,把加快新旧产业接续作为动力转换的主攻方向,在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上下功夫。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是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我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应考虑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建议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快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支撑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借鉴深圳市有关做法,围绕我省确定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逐个研究制定振兴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构建较为完备的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管理。建立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全面统筹协调全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牵头机构,建立工作推进制度,制定实施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格局。三是实施专项扶持计划。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整合相关资金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项目、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优先保障用地等。

(五)建议在补齐扶贫开发短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办实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攻坚期。我省尚有54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相对广东、福建两省,我省扶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在借鉴外省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我省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对我省自己探索并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措施继续坚持或者进一步改进。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扶贫规划编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科学安排目标、任务、举措、资金等,同时将2016年扶贫重点与“十三五”扶贫规划结合起来,将“十三五”时期的扶贫规划同我省新型城镇、产业发展等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探索地区间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区间增减挂钩、利益共享、产业转移等方式,推动我省部分先发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合作,同时建立经济强市县向扶贫重点县对口帮扶机制。三是整合统筹扶贫财政资金和资源。在我省前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更加突出重点、明确方向,继续加大整合力度,提高统筹管理能力。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以全国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进行捐赠或结对帮扶;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方参与扶贫的补充作用;继续开展医疗扶贫项目计划,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

第四篇:赴山东肉牛考察报告

山东是我国的畜牧业大省,也是肉牛养殖大省,肉牛生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由分管畜牧的副县长带队,组织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和宝藏乡人民政府负责人及科技人员一行5人,于 2009年11月12日至18日赴山东省的济宁市嘉祥县重点对山东牛羊

牧业集团、嘉祥县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两个肉牛养殖大户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历时 7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考察组全体成员在视觉和思想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转变了观念,打开了思路,找到了工作的着眼点,达到预期的考察效果。现就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嘉祥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实践与经验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的畜牧大县,全县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8镇7乡,有耕地面积92万亩,30多万亩山滩草地,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17万农户,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潜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每年可提供饲草饲料1.5亿公斤、饼类0.5亿公斤、粗饲草6.5亿公斤,可饲养标准畜50万头只,为畜牧业的大发展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嘉祥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素有养殖的传统习惯,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大蒲莲猪、济宁青山羊的中心产区,国家商检总局公布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的原产地,是1998年农业部确定的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6、2004年国家批准的全国秸秆养畜(牛)示范县,是江北最大的鹌鹑养殖县,农业部在该县建立了小尾寒羊、大蒲莲猪保种基地。2008年嘉祥县确立了建设“林牧大县”的战略目标,畜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60万头(只),出栏110万头,家禽饲养量4000万只,出栏2500万只,肉、蛋、奶产量33万吨,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畜牧业产值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

1、县委、政府把发展养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一直把畜牧业作为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渠道,出台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养牛业的优惠政策和强有力的措施。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100万元的畜牧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扶持从事畜牧业养殖、加工、科研、培训、营销等方面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凡新上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县财政补贴2万元,300头以上的奖励5万元。目前,全县存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肉羊养殖场38个,其中500头以上的12个。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以牛羊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牛羊集散和交易中心,畜牧业从总量到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大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按照引进建设一批,巩固提高一批,盘活改造一批的发展思路,加快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采取“强龙头+合作组织+大基地”、招商引资、挂靠大型龙头企业等方式,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于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奖励10万元。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联合起来,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领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产销等综合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起肉牛专业村20个,成立了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30个,养肉牛、肉羊专业户发展到4346户。

3、大力培植畜禽专业交易市场,拓宽畜产品渠道。进一步整顿规范畜禽交易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标准化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专业交易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4、强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强先进技术推广。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重点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粪污处理技术、秸秆利用技术、畜牧小区饲养管理技术、防疫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畜牧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为养殖户无偿购买铡草机等青贮设备,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引进国外优良品种。2005年引进外国良种肉羊320只,2006年无偿为养殖户购买种牛300头,用于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三是加强培训。改进培训手段,大力普及多媒体培训技术。四是加强科技人员培养。完善技术干部在职培训机制,强化继续教育,加强行风建设,造就一只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技术干部队伍。

5、创新养殖模式,提质增效。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模式,不仅人牛混居卫生状况差,而且不易良种良法的推广。为此,该县与时俱进,总结推广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方式。采取“农户出资、统一建场、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技术培训、分户饲养、分户经营”的方法,走“养母牛、繁小牛、出肥牛”的路子。农民各自负担建牛舍的资金和土地,土地问题由村组统一协调在农户间调剂解决;水、电、路、防疫、冷配室、消毒室等公共设施建设由政府采取以奖带补的方式解决;养殖专业合作

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信息服务。嘉祥县牛羊养殖专业是专业济宁市的典型代表,位于山东省济宁畜牧开发区,是山东省畜牧局牵头的龙头企业,是集饲养、繁育、外调、科研、回收一条龙的大型综合性正规化牧业集团,承担着全市牛羊畜牧良种的保种、改进、改良、换代、繁育、推广工作。现有合同养殖户1000多户。我们考察走访了两个肉牛养殖大户,每户存栏肉牛都在110头左右,户年均出栏100头,饲料以小麦、玉米等秸秆为主,饲养周期为15、16个月,一头牛售价为13000—14000元左右,年纯收入20多万元。

二、加快发展我县肉牛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嘉祥县以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养殖肉牛模式,目前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肉牛养殖发展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值得借鉴。我县草地和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县发展肉牛养殖,对于充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资源,实现过腹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必须抓好宣传发动,提高认识,转变观点。江城县年饲养牛5万头左右,出栏1万头,其中大部分是淘汰水牛,肉牛养殖发展滞后。对我县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宣传发动和引导,把肉牛产业作为畜牧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像嘉祥县那样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农民转变养牛耕田的传统观念,实现养牛价值的转移,由过去的役用为主转为肉用为主,树立养牛上市、养牛赚钱的新思想。

第二、必须积极引导农民转变饲养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改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为适度规模饲养,走养母牛、繁小牛,建小区、育肥牛,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新路。一是做好肉牛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各乡镇都要做好肉牛发展规划。二是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要选择1至2个村作为重点示范。建议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村、社建肉牛养殖示范试点。特别是勐烈镇大寨村和康平乡的勐康村和中平村,草地和秸秆资源丰富,适合推广养殖肉牛示范。

(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第三、必须抓好品种改良,提升品质。肉牛业要发展,良种是关键。目前,我县牛的品种以役用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牛数量在锐减,且肉质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县发展肉牛,品改要先行。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品改网络(至少一个镇一个配种罐点),全面开展牛冻精配种。通过对本地牛二代、三代杂交逐步提高产肉性能。二是适当引进良种黄牛。一头母牛一年产仔一头,发展商品肉牛需要庞大的基础母牛,我县黄牛数量少,在扩大繁殖群时要引进国外良种肉牛品种,提高母牛群良种率。三是积极探索水牛发展的新路子,向肉用和奶用水牛方向发展,加快我县肉牛产业上档升级。

第四、必须做强龙头,增强后劲。要把我县肉牛产业做成一个大产业,必须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用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带动肉牛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民养牛经济效益和肉牛产品附加值。嘉祥县就是在其肉牛产业集团的带动下发展的。一方面要面向国内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大企业建立高起点的精细加工项目,形成品牌优势,做强加工龙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县“江城黄牛干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企业与育肥场对接,育肥场与养牛户对接;还要扶持发展专业肉牛交易市场,形成龙头,搞活流通,为养牛户解决后顾之忧。

第五,必须抓好扶持和服务,保障发展。嘉祥县对肉牛养殖的扶持是“举全县之力”,进行全方位的扶持。我县发展肉牛生产,也必须重点抓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在领导重视程度、工作重心上要适度向肉牛养殖倾斜;在科研攻关经费、产业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信贷资金等方面要向肉牛产业方向倾斜,在对规模育肥场征地、饲料地配备等方面要向肉牛养殖倾斜。各级政府要为肉牛产业的发展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县政府每年从财政安排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肉牛养殖小区的以奖代补和品种改良。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肉牛产业的信贷投入,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贷款,用于良种母牛引进,养殖小区建设和肉牛育肥场的流动资金。各级政府在支农资金中要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滚动发展。同时,必须抓好技术服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牛的冻配改良技术、秸杆加工和青贮技术、短期育肥技术、普及配合料;推广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牛肉安全生产。还要加强科研攻关,引导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我县肉牛业。

第五篇:赴山东诸城烟草市场考察报告

元旦刚过的第五天,地局(公司)组织了有各种烟县分管经理及种植大户参加的考察团,共十六人,到全国种植规模、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山东诸城,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学习、考察。这次组团是在全区连续两年未完成产量计划任务,种植农户大量下降,地局(公司)党委着眼长远,为了支柱产业能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贯彻落实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提出的“

烟叶稳、行业稳、烟叶兴、行业兴”的指示,是在确保我区产量“60万担”计划要稳定、要发展的情况下组织的,非常及时。这次考察有行业领导、有种烟农户;是让领导增长理念,提高对规模种植的认识,增强发展观念,提倡创新的一次溶理念与实际的学习体会;是让种烟农户如何才能脱贫致富的实地了解,只有走规模种植才能致富;改变以前种植烤烟是为了脱贫的“观念”,种植烤烟更能致富。这样的考察好,好得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这次考察的情况拟成报告,仅供参考。

一.诸城“烟叶农场”基本情况

2003年,创办第一个烟叶农场170亩;2004年创办农场6处,面积1800亩;2005年创办烟叶农场17处,面积4246亩;2007年全市共发展烟叶农场87个,面积26215亩,占全市总面积8.5万亩的30.8%;其中100—200亩的9个,200—300亩的38个,300—400亩的30个,400亩以上10个,最大一个700亩,当年累计交售烟叶8.05万担,占全市收购量27万担的29.4%。总投放金额3964万(含各种补贴),平均亩产量3.07担,亩产值1512元;尽管全年遭受前期干旱,中期风雹、洪涝灾害的影响,仍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市烟叶农场每亩生产成本1367.31元,其中租地费391.47元/亩;生产物资505.74元/亩(包括肥料、地膜、农药、煤炭、用电等);雇工费470.10元亩(包括耕地、起垄、施肥、移栽、浇水、中耕、打药、打顶抹芽、采摘、烘烤与扎把、交售等费用)。07年87个农场,每亩纯收益142.6元,有73个农场盈利,共盈利374万元;最高的是辛光镇东王屯农场,种植面积275亩,纯收入21.28万元,亩均实现纯收773.75元。14个烟叶农场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主要原因是:个别农场面积过大;管理粗放,导致了亏损,大部分农场是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8月上中旬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烘烤困难。总的看是成功的,基本做法是:

(一)建立土地正常流转机制,为农场提供土地保障。

1、一定条件下规划烟区,条件为:①宜烟区;②排灌方便;③以村为单位,人均土地3亩以上的宜烟村,进行规划土地;④乡村干部种烟积极性高的地方、按轮作换茬原则规划土地,由烟草部门统一租赁土地,然后再进行分包的办法。首先,由烟草部门规划烟区,然后由乡镇政府与村委召开村民大会,经村民表决同意后,与农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

2、确定烟区租金

①租用时间为10年。

②租金:召开所在规划地的村民大会确定租金,年均约400元左右。

(二)选择农场经理

市局(分公司)成立农场办,由一名专职副经理分管,具体抓落实。根据报名、审核择优录取,农场经理,采用承包制,包费用、包技术、包产量、包质量、考核结果与本人收入挂钩。按照四有条件,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面。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层层筛选,最后选定承包人员。

(三)优惠政策及投入保障措施

1、烤房、办公室、堆烟室、分级室等基础设施全投放。

根据国家局的烟叶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全方位满足农场,建立烤房群,以烤房群为中心,建立堆烟、分级室、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市局(分公司)农场办具体落实。

2、农机具的投入。

按照“能用机械的就不用手工”的原则建立农机具的投入。一是制定适当缴励政策,引导农场通过购量、改造等方式增加机械配套设备;二是与农机科研部门合作,强制和推广农业小型机器等农具,如起垄施肥机、盖膜机,除草松土机,绑烟机,喷药机,移栽器,追肥器等。

3、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市局(分公司)把建立完善烟叶生产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了向保险公司投保和成立风险基金协合的双层保障机制。

①由公司向保险部门投保,一般每亩投保20元(保险值600元),20亩以下10元(保值300元)。

②采用政府、公司、农场三者成立风险基金协会。

③烟草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了联合防雹增雨体系,做到了防雹与增雨相结合,增强了抵

御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加强管理

1、市局(分公司)农场办加强对农场的管理。

①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一个烟叶农场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明确一名分管经理专职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烟叶农场发展事宜,及时解决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立“农场管理

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搞好组织协调、土地租赁、合同签订、物资后勤供应;搞好农场的人员配备;制定生产技术实施方案;搞好各个环节的检查与考核;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农场的技术指导归辖区烟计员负责。

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③严格考核奖惩。

④鼓励职工办农场。一是保留工资待遇制:对参与发展农场面积达到一定规模(100亩)的职工,保留或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二是增加政治待遇,对承包兴办农场(100亩以上)成功者,晋级。

⑤加强培训。一是农场办对农场经理的每年10天的培训;二是对农场人员的培训。

2、农场对用工管理。

①采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区别对待技术工与非技术工,以报酬收入进行区分,同时对发明创造的技术工人进行奖励。

②分环节承包用工,起垄整地施肥,采叶绑烟装炕,烘烤分开承包制度。

3、农场财务、奖金、安全管理(略)。

二、体会

(一)敢于创新(某种条件下遇迫创新)。

诸城烟叶农场是他们的“自留地”。诸城是在连续几年种植面积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开辟的“自留地”,是在“分散小户”种植与农村劳动力向“打工”转移的情况下创建的“规模种植、集约化种植”,正赶上国家局“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农场得以稳定发展。作为农场创建的两个必要条件(土地、机械化),刚好具备,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打工”转移,烟叶规模化种植迫在眉睫,一家一户的3.5亩种植风险大,报酬低,这些土地开始“荒无”或转向劳动力投入少的经营活动(包括种植业),因此土地如何流转,归类,只有靠一定经济实力或政府权威的组织机构来整合,归类,流转,这为农场化提供了土地条件。

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大上“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如能将这次“建设”整合到一定规模、区域,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器具和投入整合,就能减轻种植业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这为烟叶农场提供了保障。

我们这次看到的烟叶农场是“理想”条件下的,即就是土地集中、地势平,排灌方便,集办公室、工作地点、作业地点于一体的农场,山区怎么办?山区农场规模必然发生变化,地域必发生变化。但机构化必须要保证,是山区迎合机械化,还是机械或器具走山区之路,这是一个创新问题,“小型、灵活、方便、便携”式机构将是山区烟叶农场的稳定发展的保障(而且市场份额大)。

(二)思路决定出路。

市局(分公司)在03年大胆创新,06年提出了“抓大促小、改变主体、规模经营、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把规模化种植作为烟叶生产前瞻性、方向性措施来抓,大力发展烟叶农场和大户。正是这一决定,才发展起了一大批烟叶农场,带起了一大批种烟大户,07年全市87个农场,26215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0.8%,平均每个农场面积301亩。现今我区连续两年未完成计划产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种植农户急剧减产,外出“打工”。在这种条件下一些地方土地出现“荒无”,而农户之间调整太少,加之基础设施落后,“靠天吃饭”严重,烤房设施不完善,机构化作业见不到,造成有的想种多,但风险太大。

三、建议

建立地局“规模化种植”组织机构,探索集约化种植的新途径,对一定规模种植的大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有目的地组织配套基础设施,走“诸城的农场”之路就不在遥远了。

下载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护中心赴山东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养护中心赴山东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2007年5月30日, 15:35 | 网友浏览 497 次 15日至17日,养护中心一行4人就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赴山东省进行考察学习。此行的目的旨在了解与学习......

    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市教研室高主任亲自带队,各县区教研员共51人远赴山东潍坊,通过参观、看课、坐谈、听......

    赴广东经贸考察团考察报告范文

    本文作者:醉倚青鸾 好范文原创投稿 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启迪思路,更好地破解我县突破发展中的难题,激发部门、企业干事创业动力,10月......

    山东广东两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报告

    山东广东两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报告 根据2007年3月8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向群在娄底市湘中果品蔬菜批发大市场主持召开的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规......

    山东、广东两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报告

    根据2007年3月8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向群在娄底市湘中果品蔬菜批发大市场主持召开的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院和瑞隆经贸有限公司......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11月上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20余名老师一道赴山东青岛的三所学校进行学习考察活动。在这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考察了青岛向阳小学、青......

    赴山东五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五校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中五井乡中心校 王景明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创新,12月16日-21日,在县教育局副局长马玉和同志的......

    支部书记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党支部书记 ⅹⅹⅹ 2011年11月 30 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1月15至25日,我随同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行50余人,赴山东省济南、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