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95%以上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把学生实际能力估计得太低,一味分析讲解,在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一、让语文课充满情感。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师生间相互提问交流、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1、教师要充满激情
教师在上课时要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胜过任何技术的力量,一堂有激情的课肯定是一堂好的课。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则会感染学生,易于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怀着积极、热情和信任的态度,并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真诚的关怀、挚爱和期望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也就有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而听其言,遵其嘱”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藐视,学生对你的提问往往也会漠不关心甚至不予理会。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全在于老师的引导与提问,在经过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再加上老师高昂的教学热情和真情实感,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感染力!
2、教师要注重激趣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演一演、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春、夏、秋、冬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各种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四季!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四季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让语文课互动对话。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对话不同于“讨论”“交流”,重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对话中,作为自我的主体不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别人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文本对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教师操作层面出发;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层次地阅读课文,逐步深入地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达到主动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是体验中的自主创造。走进文本的前提必须让学生先走近文本、接触文本,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记号、加批注,学生才能悟出其中某些东西。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
2、师生对话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能动的发展。新课程以此为基础强调教学的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也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的理解都能得到被老师接纳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3、生生对话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因此加强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所谓合作学习,即将班内学生按成绩、兴趣、能力、性别与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系统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三、让语文课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此,我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
1、在生活中学语文
现行教材紧紧地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科学合理。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的能力,而我们生活在城区的孩子,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蔬菜究竟是怎样种出来的,于是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去菜市走一走、问一问、说一说,将蔬菜图画涂上对应的颜色挂在教室四周,再请学生做解说,把你了解到的,特征一一介绍给大家。所有学生兴趣盎然,贴近了生活,更加具体地了解了蔬菜的栽种,食法的区别,更能了解到菜农的辛苦。
2、从课文联想生活
教师要创造地使用教材,很好的开发课程。教师不是就教材而讲教材,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知识,提升情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实践活动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每个季节还有什么事物可以代表的,并用课文的句式说一说。”教学《借生日》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妈妈的生日又是怎么过的,自己今后要怎么对待妈妈等。”
第二篇: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一、充分利用人教版新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新编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联系,真正达到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第一单元时,我告诉他们,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时,常这样表达: A : Hello!How are you ? B : Fine.thank you , and you ? A : I ‘ m fine too.这一问候格式也要适时适地来用。设想两人骑着车相对而行,且没有必要下车交谈时,就不该照搬这种近十秒钟才能完成的问候形式。仅说“Hello!” 或者简单的“Hi”,甚至微笑着点头致意就行了。在课堂上,我让两个学生表演骑车说全部问候语的场面,一边擦身而过,一边回头完成问候的样子,使得同学们在笑中领会其意。
二、激发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上句型操练课时,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蒙上眼睛背对同学们,然后我在台下找一个学生,并且悄悄地将这个学生带到远离他人座位的地方,让他们俩用英语对话几句,最后让讲台上的同学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由于发出声音的位置相差太远,猜的同学往往出错,其他同学干着急,使劲地说:“No , guess again!”台上的同学只好又猜测“Are you……?”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争先恐后。同学们还喜欢唱歌,我便在上课前让他们唱英语歌,一曲终了,下课时涣散的心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并且进入了一个英语的环境。如果在介绍了一定的课文新知识后,能进行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或唱唱英文歌,这样就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三、进行电教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所处的是汉语世界,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在汉语的世界里去掌握英语知识呢?我校在教室里配备了大背头,里面安装了畅言教学系统,同时下载安装了英语课本,这下,学生们可开眼界了。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面对动感的flash,学生怎能不被吸引?又怎会愿意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环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大增。
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艳丽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
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一良好心态。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全面地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第三篇:如何让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如何让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起来枯燥乏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效识记呢?
一、歌曲、儿歌串连,激发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在入学时就让学生建立拼音字母的感性认识,在入学常规训练中,就教给《拼音字母用处大》的歌曲,并配合舞蹈动作,诱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单韵母时,教师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张大嘴巴a a a,大公鸡起得早,清晨唱歌o o o,大白鹅水中游,清清倒影e e e等等,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孩子们的思维一经打开,往往有许多精彩的歌诀不经意就产生了:“乌鸦做窝u u u,小鱼吹泡泡ü ü ü,伞柄朝上f f f,伞柄朝下t t t。像个6字b b b,6字反写d d d,像个9字q q q,9字反写p p p。9字加勾g g g 一把椅子hhh等等。又如:为巩固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把这样一首儿歌教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忆理解:“i u ü,齐步走,大Y,大W来带头,大Y带小i,大W带小u,小ü眼泪擦干净,跟着大Y一起走。”这样一首儿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认读音节不分离做为一个整体来读,学生易于接受,也记得快。优美的歌曲和琅琅上口的儿歌,配合动作表演,大大
调动了儿童学习拼音字母的兴趣,使儿童的大脑皮层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二、启发质疑,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汉语拼音第六课《jqx》中着部分学习内容,以往教学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 jqx 与ü 相拼的省写规则。这次学习,教师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板书了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没过多久,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学生说:ju,qu,xu中韵母ü上的两点怎么没有了?有的说:“本来韵母是ü,只是书写时省写了两点。这是因为,再普通话里,jqx不能和 ū相拼,所以和ü 相拼时,ü上的两点可以省去。你能编个儿歌记住这个规则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言:小 小ü有礼貌,见了 jqx 就脱帽。小ü 碰见jqx, 去掉两点还念 ü。。。此时,连教师也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活跃。可见,为学生创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拼音
再如布置学生给家中的家具电器标上拼音名字;经常拼读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玩具名、学习用品名和同学名;每天用拼音写一两句话;用拼音写姓名,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发本子,以提高学生学好拼音争当小组长的积极性;用拼音写上教育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的规范守则,或是对班级好人好事的表扬,学生通过自己的拼读,不但锻炼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第四篇: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泰兴市鼓楼小学 常溪岩
今天,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认识鲁迅。
鲁迅,是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博学严肃的老人,可事实不仅如此。今天,巢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鲁迅。
“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只见黑板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认识鲁迅”。巢老师兴致勃勃地开始上课了。她首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鲁迅的名言,接着,便在大屏幕上展现不同年龄的鲁迅的照片,青年时的鲁迅,鼻子坚挺,目光凝视远方,面容清秀而又帅气,充满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年老的鲁迅的照片充满睿智,只见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目光犀利,鼻子不像年轻时那样高挺,变得扁平,胡子很浓,很粗,微微向上翘起,给人文质彬彬、不苟言笑的感觉。瞧着鲁迅的照片,我想鲁迅一定是个很严肃的人,怀着这样的想法,我继续听着老师的课。
巢老师接着带领我们认识童年时期的鲁迅。鲁迅的童年处处充满快乐。生活在百草园的鲁迅爱玩耍,捉麻雀、挖人形何首乌、听小虫子歌唱„„,多么活泼爱玩的鲁迅呀!我不禁羡慕起鲁迅拥有这样令人向往的乐园,比我们这些从小只能和电脑电视作伴的孩子幸福多少!小时候的鲁迅就是这样顽皮好动,又富有想象力。那长大后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
接着,我们便跟随巢老师来到了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这里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听了《独角兽》的故事,我不禁啼笑皆非,少年时的鲁迅竟然还是这样顽皮机灵,爱搞恶作剧。课桌上的一个“早”字又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鲁迅。这时,我的心中充满对鲁迅的敬佩之情。
随着幻灯片一页一页的翻滚,巢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我对鲁迅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知道作为哥哥的鲁迅对两个弟弟的关心爱护;作为儿子的鲁迅对父母的敬重孝顺。还知道了中年的鲁迅爱吃零食,爱抽烟、爱读书,还从《吃鱼丸》的故事中体会出鲁迅对儿子的关怀疼爱„„当老师介绍鲁迅给他的妻子取的昵称时,同学们笑声四起;当老师让两位女生表演“剪刀阵”和“壶瓶骂”,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全班又是哄堂大笑,而鲁迅给儿子编的“小红象,小象红„„”的催眠曲更使大家回味无穷„„
下课铃打响了,我意犹未尽,更加对平凡而又伟大的鲁迅肃然起敬。敬的是他爱弟弟、爱儿子、爱父母、爱夫人;敬的是他爱画画、爱写作;敬的是他爱儿童、爱人民;更敬的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用笔当武器来同黑暗的旧社会、残酷的敌人勇敢抗争的一颗心。
第五篇:将艺术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将艺术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密切,在艺术学科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开展教学,充分迎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艺术课程整合我是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以前对于小学的艺术课程知之甚少,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即学生跟随老师唱歌画画。在听了一次学校艺术公开课比赛后,感叹老师们完美的课件设计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融入了语数外这些学科,也给艺术学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而且促使了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进。要想使课上得“生动有趣”,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学习内容感到新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使学生对上课感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想让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则往往要困难很多。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艺术课堂结构,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艺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艺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使课上内容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备课以文字为主,教学时结合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提供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技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跃跃欲试,充满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这节公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了解代表乌龟和兔子的两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通过电脑分别插播了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音乐片段,再展示两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其对乐器的形状、音色等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最后用Flash动画讲述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情境片段,把兔子的骄傲及乌龟的坚持不懈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们看的津津有味,集中了注意力,享受着音乐的乐趣。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作兴趣。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胜,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薄弱等特点。例如在美术欣赏课时,需要大量的图片进行欣赏,有时为了找这些图片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所需要的图片和资料。利用提前设计好的课件把这些图片、资料链接起来进行上课,这样容易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听三年级想象画《中外民居》这课时,教师事先把书籍中的优秀作品扫描输入电脑,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绘制,制成课件,然后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弥补了课本上图片小、少,清晰度低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来欣赏中外民居多彩的风格和样式,从而了解各国民居的不同建筑风格。随着学生头脑中“民居”的画面不断充实,创作思维也必然活跃起来,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这时再结合教师的教学来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就可以很容易完成一幅以“家”为主题的作品,从而来更好地体会“围隔”含义,感受家的温馨,激发爱的情感。
同样,多媒体的声音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伴放音乐,让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入情境,开拓思维,丰富想象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如果说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欣赏到许多优秀作品,了解更多的信息。那么,中高年级学生上机练习,就可以直接通过训练与设计,提高创造和动手能力,真正发挥他们的想象潜力。例如在六年级《图文并茂》、《我们的学校》《电脑美术》这些命题画教学中。学生可以上机操作,通过绘画软件,利用各种画图工具和颜色进行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大胆想象。这样在思维得到大大提升的同时,热情及积极性也会高涨。另外,学生还可以任意选择图案,并改变图形的色彩、形状、大小、方向,自由地更换前景色和背景色,使其在整体构图方面更具有修改性。而且学生通过不同的画面效果,明暗对比,对色彩的感觉和领悟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艺术课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技能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课程整合时,应注意提选出可以整合的内容,而有些教学内容,如国画、水墨画,手工制作等是不能用计算机完成的。
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开拓思维能力、提高创造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只有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