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也谈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万安县潞田明德小学张祖懿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仅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自我教育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新课改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是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做了有益尝试:
一、注重德育形式创新,增强德育实效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改后,我校真正突出“德育首位”,从整体上对德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对德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以课改课堂为载体,搭建德育活动多方平台,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工作。
一是多管齐下,追求德育合力。
即“校长—教导处—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聘请了镇人大代表、优秀学生家长为德育工作评议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作家长信息反馈表。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课改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课改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密切关
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学校还和校园周边的一些个体户签订了德育责任协议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不再 “孤军奋战”,避免了德育工作的单一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为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从小事起,注重言行规范。
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注重细节。我们在德育管理中突出四字方针:一个“严”字,抓好养成教育;一个“活”字,抓好情感教育;一个“实”字,抓好道德教育;一个“树”字,抓好理想教育。每个年级除了常规性评价外,成立了“学生文明督查队”(每班一人组成),主要职责是配合值日老师指导督查和评价教室寝室的卫生纪律情况、早操情况、晚自习的纪律情况等。通过每日检查评分,每周总结一次,每月一评比,由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此项活动,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配合学校安全工作,建立督查制度,巡查制度,排查制度,责任制,成立“护校队”、“值班组”维持校园安全,及时汇报处理突发事件;巡查学生校园文明,学生离校时维持放学秩序。基本实现了校园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查的学生团队自主管理。
三是重视班主任,提升班主任作用。
健全班主任的学习制度,使班主任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课堂改革的推进者、育人环境的营造者”,要求班主任在建设良好班集体中要做到“用目标去激励、用情感去催化、用榜样去影响、用活动去充实”,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实施班级自主量化管理制度,实行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职责和义务,将学生道德修养、遵守纪律、参加活动、学科竞赛等纳入学生班级量化管理之中;在学生管理上,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制度,建立了学生日常行为记录簿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让每个学生达到记录成长、展示成果、增加自信、发展自我的目的。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实施激励管理,充分挖掘他们身上发展的潜能,让他们的优势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二、注重育人环境建设,增强德育实效
学校是一个思想上不能有污渍的精神特区,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创新的学园,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乐园。为此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学校营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温馨舒适的精神家园、求知进取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
我们学校不仅美化、绿化了,而且在食堂我们张贴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警语;在教师办公室有“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标语;在教室里,张挂学生相片及学生课改感言;在学生宿舍,树立明理修德的标语,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内涵,也发挥了教育的功效,提升了人文素养,符合课改精神。在学校宣传栏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教师榜样引领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激励教育与激励管理的内涵。走进明德小学,浓厚的文化氛围无不体现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核心理念;不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的学生成长价值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理解与沟通的德育基本理念;由对明德小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而衍生出来的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的学生精神,总之在潜移默化中每一面墙都发挥着德育功效,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风尚。
三、注重德育主要阵地,增强德育实效
我认为德育工作适应课改的关键是在课堂。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者,主导者是广大教师,主体是莘莘学子。德育不仅仅只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应该“人人是育人者”。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的德育阵地,重品德渗透、重知识传授、重能力培养、重个性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克服“以教代学、满堂灌”的倾向,倡导课前谈心,课中对话,课后交流的教学过程,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创设轻松氛围,搭建演,唱,说,做,论等德育活动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合作,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组员都会管理别人,并接受同伴的管理和监督。对学生评价更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小组整体的表现。小组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成长、相互帮助、携手并进。从而达到课改课堂育人之目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人本思想下的德育教育观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课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目前,我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师生风貌热情自信。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课改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
第二篇:谈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范文)
谈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克山县运输公司 潘微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任务、内容也因之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政治思想者面前的首在任务。
一、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调控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达到各尽其力,优势互补,形成上下协调、左右配合的工作网络和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开展的新局面。首先,在领导机制上,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以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主体,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层管理的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企业来说,其强企业则兴,其弱企业则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是当然的骨干力量,但不能仅靠他们,管理干部也必须结合工作发挥作用。应通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其次,要在工作程序上,实行“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目标化管理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实践中,要力求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安排、检查、总结、评比、奖惩“五同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一级抓一级的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的规范、制约作用,改变一些单位在口头上讲齐抓共管,实际上又都不管的“脱档漏空”现象。再次,在目标管理上,要推行双向目标管理,实行“一岗多责”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要纳入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的任期目标, 使其管人、管事、管思想统一起来。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一起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过程中,重视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直到班组长都要像抓安全生产、降本增效那样抓思想政治工作,随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 及时处理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矛盾及倾向性问题。
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的竞争性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效益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讲效益。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只讲过程,不讲结果,绩效无法评估,奖惩无从下手,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挫伤了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奖惩激励政策。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机制。长期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着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的通病,就是因为
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量化操作和制度约束。企业要按照目标量化、内容量化、措施量化的要求,一级在对一级层层制定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 对班子建设、队伍素质、党风廉政、民主管理、综合治理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尽量做到用数字、例子说话,杜绝不着边际瞎吹乱侃。当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及人的思想,效益不像生产那样容易量化,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但难以把握不等于不能把握。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估的统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尽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二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等级奖惩机制。量化的目的在于方便考核, 而考核的关键在于与奖惩挂钩, 充分调动政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量化考核, 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效果划分成不同等级, 赋予相应的奖金系数进行分等级奖惩。按照奖优罚劣、注重实绩的要求, 以贡献论英雄, 以实绩来奖惩。三是要引入思想政治工作者竞争机制。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政工干部绩效档案,按照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原则管理政工干部,真正做到上岗靠竞争,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同时与政工干部的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结合起来,激发政工干部的进取心、创造性。
三、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融合机制,提高工作的渗透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实现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大
局稳定、职工思想实际的有效融合,才有生命力。企业生产、管理和改革的重点发展到哪里,职工队伍热点和难点出现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延伸、覆盖和保证到哪里,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更具渗透性和感染力。一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要始终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凡是生产建设的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凡是生产建设中的难点,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突出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及时将企业形势、政策要点、工作部署等传递给广大职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激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要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活动,调动干劲,凝聚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改革的全过程。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要做深做细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做到超前营造舆论、超前转变观念、超前武装思想,而且“先挖渠、后放水”,有效安置转、下岗职工,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积极帮助职工再就业,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确保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三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职工全员思想实际和大局稳定中。通过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定期深入基层岗位和职工家庭进行思想巡检,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坚持月度思想分析与诊断制度,及时发现职工思想隐患点,把握职工思想热难点,做好职工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同时做好思想预
警,有效控制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大局稳定。
四、构筑载体体系,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个体对群体规范遵守的最高境界,是把群体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信念,变群体规范为个体行为,变活动化为人格化。要强化教育效果,必须健全教育机制,关键是要用活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体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抓主题,用载体,一个阶段一个主题活动,将主题活动作为全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和凝聚职工队伍、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种特殊的主题活动,通过吸引职工参与,使职工在浓郁的活动氛围中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活动载体,使企业理念、宗旨逐步融入职工的血脉和灵魂。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使活动贴近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把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搞活动、办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要充分重视互联网这个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思维、生活等习惯的同时,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要积极利用它对职工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牢牢抓住我们的思想阵地。
此外,大力培养、选树、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带动作用,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也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篇: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谈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品德教材枯燥、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是很好。本文从回归生活、角色扮演、知行合一、学生年龄特点等方面对如何增强小学品德课程教育的实效性略作探讨。
关键词:品德;小学;生活;实效性
一、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现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我国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道德行为习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品德课程内容枯燥,不够直观形象,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品德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品德课是所谓的“副科”,不需要花大精力去研究,对品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都是班主任兼任品德课,上课的随意性也比较大,有时甚至是直接占用品德课上所谓的“主科”。小学也很少有品德教研组,基本上没有品德方面的师资培训,导致品德学科师资力量的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需要做出改变,需要对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和学习。
二、教学对策
(一)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文章是这样,品德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品德课程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想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就必须立足其生活的环境,立足其生活的社会。品德课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根据教材进行简单的说教。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品德课程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学生通过乘坐飞机和火车的不同感受来说明交通带给我们的便利,他在生活中确确实实体验了交通对生活的影响。
案例1 在《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课本上是从黑白电视机说起,然后过渡到彩色电视机再到高清晰度电视,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根本就没见过黑白电视机的样子,所以感受不是很深刻。我就引导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什么样的,现在的电视机又是什么样的,从实际生活出发,很多学生畅所欲言,从普通的彩色电视机到超薄液晶电视机,孩子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比直接照搬书本效果更好。要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教?W过程中回归生活。
(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品德课程内容虽然枯燥,但是也可以上得有滋有味,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情景剧引入品德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本当中的人物,演绎课本中的故事,体会故事当时的情景。情景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来实现品德教学的目的。如果仅靠老师单纯的说教,照本宣科,学生是很难深入理解课程本身所想表达的价值观。
案例2 在学习《呵护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时,学生讨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的合理性,在我的建议下,学生构思了一个小剧本,通过演出很好地诠释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不合理性。在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学生从教材中得知残疾人生活的不便,盲人要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聋哑人主要靠手语与人交流,失去双臂的人要靠脚趾来书写。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我组织学生扮演一下残疾人,有的学生用一只手臂整理书包,有的学生被蒙住双眼走路,还有的学生假装自己不会说话而去用手势问路,这一系列的角色扮演,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很多同学也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残疾人。角色扮演、换位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行合一、积极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在做中学”。实践是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公德,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在日常的品德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3 在教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时,在学习相关社会公德的同时,我组织全班学生去学校游戏场捡垃圾,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家就把游戏场周围死角清理得干干净净,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劳动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作为一名小主人的责任感。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四)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品德课的教学。要合理运用电教平台,运用动画、音像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慢慢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
面对低年级学生,老师要重视游戏的作用,可以带孩子到操场做做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知识,掌握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孩子们也乐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快乐,他们也就在不经意间陶冶了自己的心灵,教育工作者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德是育人的根本,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都要在如何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 课程教学研究所.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 赵亚夫.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简介:曾丽娟,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小学。
第四篇:也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文章标题:也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强化敬业意识
军委胡锦涛主席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关键要靠各级干部去真抓实干。从当前部队发生的一些问题看,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状态不佳是个重要因素。积极推进部队的建设与改革,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如果干部思想不稳定、精力不集中,那么抓落实就是一句空话。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的指示精神,提高对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认识,本刊自今日起,刊登一组“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系列文章。
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着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忘我地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思想品质。敬业意识强,体现了一种事业追求和思想境界,体现了一种勤恳态度和精神风貌,更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军委领导反复强调:现在军队建设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好落实,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敬业意识,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以求实为本,以落实为责,自觉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应该肯定,绝大多数同志都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但也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同志在位不尽职,谋职不谋事。有的对待工作漫不经心,经营私事则专心致志;有的不是踏踏实实干工作抓落实,而是整天忙于做表面文章;有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工作浮皮潦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精神状态,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极不相应,与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极不相符,与我们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极不相称,是抓落实的严重障碍。
一些同志敬业意识淡化,就其主观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党员干部的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手中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党员干部,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党员干部,要时刻想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就能做到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旺盛斗志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对党和军队的事业极端负责,对广大官兵极端负责,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用真心,使真劲,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世界观问题解决不好,私心杂念不剔除,事业心和责任感必然大打折扣,敬业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须臾淡化不得。对于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来说,具有了浓厚的敬业意识,才能自觉地剔除私欲、净化心灵,敬重事业、淡泊名利,开拓进取、有所作为,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敬业还是一个人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丰富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只有那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们,才能开动脑筋去刻苦学习钻研做好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潜心研究和把握本职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才能积极面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及时主动地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而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也会在爱岗敬业的不懈奋斗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使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去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作为军队的党员干部,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心猿意马,敷衍了事,甚至出现失职、渎职问题,就会妨碍部队建设的顺利推进,损害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这不但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而且背离了党的宗旨。只有强化敬业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尽职尽责,才能切实把军委领导抓落实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把军队的各项建设和改革推向前进。
《也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也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第五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