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随笔李丽梅
教学随笔李丽梅
1、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能结合向客商介绍你的社区、给老师的朋友购房当小参谋、给学生创造了一次有目的地了解生活小区的各种设施的生活体验的机会。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去切实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所以始终热情高涨,感受真切自然,课堂气氛也显得活跃。
2、组学习发挥了作用,教学任务的设计促成了学生真正的合作、交流、帮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学的空间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这就是我这一节课下来最大的收获。考虑到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可学生已有的搜集信息的范围还不够广阔。我就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搜集资料?”就每一个课题,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这样,就使学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性,使学生知道了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向家长、老师询问了解等,均可获取所需的信息。让我们伴随着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体验幸福生活的地方吧!
第二篇:毕丽梅反思
读《弟子规》有感
毕丽梅
读《弟子规》已经不下一遍,初读有感,再读仍有所悟。此书所写甚妙,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他将古人先贤之圣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国学之经典,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与学生为友,参与德育工作,更要有净化心灵,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弟子规》就是这剂良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诱惑甚多的社会,如何坚持自己心中正确的信念,做到符合道德标准的人,《弟子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希望孩子从小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要教会孩子学习如何辨别好朋友坏朋友,了解他们从小交朋友的情况,同哪些人交往。这点十分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友环境,使他们有机会亲近仁者,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尽量避免与不良性格与不良品德品行的人交往。的确,作为教师,无法选择学生,班级中的学生各有不同,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但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制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和风气。让学生逐步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不是做点表面文章就可以的。教师的目光要长远,对学生的培养要渗透在点点滴滴中,防微杜渐,及时发现,适时参与,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或者说纸上谈兵的人,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因此,提高孩子的读书效率,掌握知识的学习效率,更要有益于孩子人格和思想的养成,有助于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我辈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钱文忠《弟子规》所倡导的当下的时代精神。
第三篇:教学随笔李洁
学前班教学随笔
——李洁
今天科学课上《冬天用什么取暖》,我先是让孩子们说这是什么季节,许志扬回答:这个季节是冬天。我接着问:孩子们,你觉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李思蔓说冬天很冷,余彦杰说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要戴手套,王寒曦说冬天要围围巾还要戴帽子,肖希月说冬天树上白白的,下雪了。我接着问:这么冷的天气,你们知道可以用什么东西取暖吗?孩子们有的说用热水袋取暖,有的说用电火炉取暖,还有孩子说用空调取暖,陈枸燃说,跑步也可以取暖,哈,也许是幼儿园最近新推出的早操系列运动:广播体操、跑步、搏击操,自由活动的跳绳,让小家伙出汗不少得到的启发吧。想到自己冻僵的双脚,再看看孩子们蜷缩的小身子,我趁机煽风点火:跑步也能取暖?我不信,要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他说的对不对。于是让孩子们排好队,从前门出后门进,围着教室一个大圈,1、2、3、4、5,用手鼓打着激昂的节奏,孩子们跑了五圈。我问:孩子们你们暖和了吗?回答当然很肯定。因为连续停电四天了,我和孩子们讨论烤火炉、空调靠什么取暖,又问,今天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借机启发:用电取暖不是什么时候都方便,比如停电的时候,在野外的时候就派不上用场了,跑步取暖就没有这些顾及了。而且用电取暖我们得花钱去缴电费,跑步是不用花钱的(哈,让低碳概念从小灌入孩子们的头脑也不错的哦!)。跑的过程中我们身上的肥肉就变成了热量了,这些热量不但可以让我们暖和起来,让我们腿脚动起来,还能把我们身上的肥肉变成肌肉,让我们身体更强壮更健康。又指着钟灵俊说:小胖胖,你该减减肥咯(引
来一阵哄笑)。正要进入下一个环节,看到坐最后一排的刘俊汐在举手,我请他发言,他说,妈妈的怀抱可以取暖。哇!如果此时,孩子的妈妈听到这个答案会怎么样呢?可能跟我一样何止是激动,会有种自豪与怜爱交织在一起的暖流。是啊,在幼儿的记忆里,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可惜停电,要不可以把《帝企鹅的日记》搜出来。让孩子们了解,企鹅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中,用自己的体温保护小企鹅过冬的。让孩子们更深刻的体会父母无私的爱。回想起值午睡时,常常会批评那些翻来覆去都不能入睡的孩子,现在想来,我该伸出手去摸摸孩子的手脚冷吗?该去问问,孩子你的被子盖起来暖和吗?如果面前是自己的孩子呢?开学初在家长会上,我和马老师就承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将以神的标准去爱每个孩子。现在看来让我们受教育的,往往是这些让成人觉得十分幼稚的孩子呀!
第四篇:李霞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的乐趣
育英小学李霞
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之甘甜,能让学生快乐,轻松作文。为此,本人针对语文教学的乐趣作以下浅谈。
一、突显教材精美,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都是经过精选的,而一篇一篇的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朗读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入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同时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真实,在读中突出诗歌语言的内涵,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精神,相声语言的风趣。
二、构建民主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乐趣。
尊重每个学生,《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舞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
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情况,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楚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的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们有少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的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很快的理解文中的事好象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象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中的人物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学《军神》时采用对比法,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学生感到书上的人物“活 ”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三、体验生活甘甜,让学生在作文中享受乐趣。
小学语文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写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的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和教学中,我不断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享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根据表达需要使用的常用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绿树红花,夏天让学生去郊外看丰收的景象,冬天让学生登上山颠去看祖国的壮丽河山……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去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这样,不但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习作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就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期待着终生学习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快乐与享受。
第五篇:《望大陆》教学设计潘丽梅
《7*、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学会自主阅读。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复旦大学的老校友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板书:7*望大陆
于右任
二、诵读中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三、研读中感悟
1、学习生字,理解诗意。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Shāng“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
2、诗的作者是于佑任,读了课文你知道他是在哪儿写这首诗的,又是哪儿人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介绍作者:于佑任是陕西泾阳县人,他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他一生爱国,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一个伟大而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1964年,于右任先生在台北病逝。后人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上书:“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还在“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另一张纸所书即本文内容。
3、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再来细读课文,体会诗歌感情。(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小结:这是何等的悲切之情啊,它撼人心魄,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快传遍了海峡两岸。两岸的同胞吟诵着,不禁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再来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朗读全诗小结:
1、《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右老(于右任)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2、“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希望尽早恢复两岸的完全对话。”“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拓展:
其实海峡那一岸的许许多多同胞,无时无刻都企盼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共同的心声: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六、课外作业:
1、课后找一找于先生其他的诗,如:“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读一读。
2、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导人讲,简要的写一写。
板书设计: *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思乡)
望大陆 《7*望大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作的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由于诗歌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时间。借助课外资料如:诗的作者简介,写作的背景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谈体会。再结合学习连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体现“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教学理念。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反复”的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的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接着第二节后面再写一小节诗。再现文章的语言训练点,体现语文教学读写联动的特点。再次,及时小结本课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阅读余光中写的《乡愁》,并完成练习,进行巩固延伸。课后又让学生收集表现爱国主义的作品读一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爱国情感。因为教学方法有效,课堂调控及时,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浑然一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因此,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