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5 14:1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文系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文系毕业论文》。

第一篇:中文系毕业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

教学中的应用

院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 生 班 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单位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讲 师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及,这对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语文教育,势必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正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实际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中学

引言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研究者,要求教师主动投入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教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身份的变化和技能要求的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语文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个性化、生活化、系统化方向的发展,实现了课程教学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独到优势

1.1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信息传递模式单一,显得抽象和枯燥,使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声音、图象以及文字,会最大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用多媒体技术所做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时比传统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如在《初一语文》(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节中,如何更直观、更具体的表现公转和自转,及如何描述公转和自转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这些是以往学生认识的难点,也是教师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在计算机上将地球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通过动画演示地球和太阳之间运动的情况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样可以让

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二者是不同的,增强了理解,加深了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由此,我们知道多媒体在表达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上有着比传统教学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

1.2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向的教学活动变为双向的或多向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扩宽了学生的认识深度,使得学生思维不仅横向发展,更向着纵向发展。而多媒体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实验平台,可以在电脑上给出不同的语文仪器装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仪器将三个不同的气体制取装置组装起来。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立即给予指出。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将充分认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外,在学习效果的反馈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事先编排一套相应的考试习题,分发于学生将使用的每台电脑中,学生对每一题的判断正确与否将会被计算机集中在一起统计,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可以迅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由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3多媒体教学能加强社会实践及渗透德育教育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造纸、火药、指南针、烧瓷等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在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和利炮,以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我国的大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增强国力而努力奋发拼搏。而通过播放侯德榜博士拒绝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的动人事迹,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大我”的奉献意识,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义不容辞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语文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旨在对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

范性,为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2.1将语文动态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语文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事物运动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来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载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如当你讲到“地球的公转”时,可以制作一幅flash地图,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整个过程演示出来,相信效率会更高。

2.2将多媒体在实验教学具有的优越性

单一的平面地图,所演示的时间要长,且学生看了也头晕眼花,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效率。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的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所要记的地图内容“动”起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外又可以提高效率。

2.3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促使人们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的时候,才能称为真正的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内因最好的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是一门小学科,不在大多数同学的高考科目之列,容易受到学生的冷落和忽视,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别有用心、别出心裁,充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如精心地设计导语,巧设问题、制造障碍、强化操作环节,创设情景、灵活运用多媒体,诱导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现在的学生比较讨厌沉而闷的课堂,只要你老师幽默一点,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他们观看更多他们所迷惑的事物。如以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语文专用教室和语文园。语文实验是中学语文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 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而从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转变观念。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2)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先进的现代社会,我们主张-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另外,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的教育投资。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另外,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地同时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复杂化的现象。

多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实用的倾向。从本质上讲,是对语文教育资源的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语

文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完整地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是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正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设置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内容上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与其它科学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语文科学的生活价值、精心设计适宜学生研究真实的语文问题和语文知识、强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以回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C].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师生素质”资料,1999(2):35-38

[2]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J].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6):180-184

[3]《中学语文实验也要注意环保 》[J].新华出版社 2001(9):311-313

[4]何高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J].万人出版社,2001(2):47-51

[5]王屹 韦海伟 黄敬东《教育信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5):60-64

[6]张建新《中学语文实验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3(4):53-56

第二篇: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转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 论“革命传奇”小说 9 论“样板戏” 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 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 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 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 论“文革”叙述模式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 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 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 “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 “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 “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 “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 论“朦胧诗” 7 论“后朦胧诗” 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 论新历史小说 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 论“寻根文学”思潮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鲁迅小说创作论 2 鲁迅散文创作论 3 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 郭沫若创作论 5 茅盾创作思想论 6 茅盾评论特色论 7 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 巴金小说创作论 9 老舍的平民观探 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 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 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 14 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 16 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 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 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 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 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 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 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 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 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 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 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 《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 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 钱钟书《围城》失探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 16 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 论方方的小说 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 1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 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21 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 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23 论杨绛的《洗澡》 24 论贾平凹的《废都》 25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26 论陈忠实的《白鹿原》 27 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 28 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 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 30 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 31 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 33 论王蒙式创新小说 34 论王小波式的幽默

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 36 苏童小说的创作论 37 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 38 王朔故事叙述模式 39 论刘震云《手机》 40 论卫慧的小说创作 41 论韩寒的小说创作 42 论棉棉的小说创作 43 论海岩的小说创作

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 45 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 47 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 48 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 49 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 50 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 51 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 52 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 53 分析茅盾之《子夜》 作品篇(诗歌)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 2 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3 论戴望舒的诗 4 论徐志摩的诗 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 6 论小叶诗人 7 论穆旦的诗 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 9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10 论顾城的诗歌 11 论多多的诗歌 12 论海子的诗歌 13 论郭小川的诗 论冯至《十四行集》 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 16 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 17 分析臧克家的诗歌 作品篇(散文)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2 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 3 论林语堂的《剪拂录》 4 论何其芳的《画林录》 5 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6 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7 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 8 论刘白羽的散文 9 论秦牧散文的联想 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 11 论素素的散文 12 论石娃的散文 13 论史铁生的随笔 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 15 论巴金的《随想录》 16 瞿秋白散文之分析 作品篇(剧本)曹禺《雷雨》周萍论 2 蘩漪悲剧探 论郭沫若的《屈原》 4 《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 5 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 6 《白毛女》艺术魅力探 7 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 五 比较论 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3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 4 曹七巧与三仙姑异同论 5 论蘩漪与陈白露性格的异同 6 李瑞珏与薛宝钗思想性格异同论 7 孙犁、刘白羽的小说风格之比较 8 比较《雷雨》与《北京人》 六 古代文学篇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2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3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4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8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 9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0 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11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12 论骈文的艺术美 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 14 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 15 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 16 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 17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18 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20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 21 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 22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23 “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 “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25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 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 27 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 28 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 29 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 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 31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33 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

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 35 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

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37 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 38 杜甫韩愈比较论

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40 温(庭筠)韦(庄)比较论 41 《诗经》雅颂诗试论

《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 43 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44 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 46 汉代郊庙歌辞试论

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48 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

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50 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 51 论阮籍的《咏怀》诗 52 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 53 “文笔之辩”之我见

《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 55 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 56 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57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58 王维“诗中有画”试议

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60 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 61 李白与民歌

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 63 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 64 “以文为诗”刍议

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

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 67 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 68 “词别是一家”之我见 69 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 70 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 71 论苏辛词的不同 72 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74 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 75 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

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 77 董西厢论

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 79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80 关汉卿杂剧的结构

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82 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 84 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

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 86 杜十娘形象浅析 87 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

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 89 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90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 91 论宋词繁荣的原因

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93 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 95 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96 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7 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98 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

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 10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01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102 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104 李商隐诗中的意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06 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

《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 108 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 109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110 《桃花扇》的双重主题 11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七 外国文学篇 1 “卡门”新论─梅里美《嘉里曼》人物形象分析 2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3 论卡夫卡的艺术创新 试论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 5 试论《雷雨》的悲剧主题─《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主题比较 6 《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新探 7 《尤利西斯》:空间形式的解读 二十世纪的“哈姆雷特”《尤利西斯》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9 论《静静的顿河》创作的美追求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比较 11 论希腊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12 美狄亚与《氓》中弃妇形象比较 13 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5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 17 论《百年孤独》的表现手法 18 论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 19 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美的徒劳: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浅论 至悲至美的境界: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之死 22 安娜与娜拉形象比较 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24 《高老头》人物形象论 25 论《飘》斯佳丽形象 26 论《雪国》中驹子形象 27 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28 卡列宁与海尔茂形象比较 29 苔丝形象之我见 文论与写作篇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 阅读教学新思维、新策略 3 作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 4 综合性学习新思维、新策略 5 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8 教学从教师“独白”向师生平等“对话”转变的条件 9 如何看待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0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 班主任工作艺术 12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 13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 14 言情小说研究 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比较研究 16 王小波小说研究 17 陶渊明诗歌研究 道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19 佛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20 儒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21 小说结构学研究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23 苏东坡诗词研究 24 王维诗歌论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困境与出路 27 毛泽东与邓小平文艺思想比较 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 29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30 鲁迅的“革命”观 31 《野草》研究

鲁迅杂感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 33 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的发展 34 论现代性汉诗的“民间”性质

廿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新格局及其意义的研究 36 “中间代”诗人研究 37 “70后”诗人研究

中国古典诗学之现代性转换 39 论我国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40 我国新时期戏剧创作嬗变研究 41 论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审美态势 42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研究 43 新时期文艺思潮嬗变浅论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教育发展研究 45 中外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缺失性研究 47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适应性研究 48 论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49 美学与教学实践 50 美学与教育实践 51 美育与素质教育

大、中、小学美育状况调查 53 美学与人生

论述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

论述某一美学原理、美学命题或美学概念的涵义及价值 56 对当代某一文化现象(如流行小说、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57 审美心理研究

中西美学比较(某一角度)59 识字教学的情感探索

论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61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自由式写作

语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定背景分析 63 高中新课标中的诗歌阅读指导探索 64 高中新课标中的戏剧阅读指导探索 65 王安忆创作研究 66 池莉创作研究 67 徐坤创作研究 68 陈染创作研究 69 李肇正创作研究 70 孙惠芬创作研究

女性小说创作类型研究 7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研究 73 马列文论相关专题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关专题研究 75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 汉语篇 论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 2 谈古今汉语词形的演变 3 《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 4 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5 试论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 6 试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7 古今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 8 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9 谈避讳与中国古代文化 10 论汉语的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11 汉字结构与汉文化 12 汉字与古代社会生活 试论偏义复词的类型及成因 14 常用汉字文化解析 15 汉字与汉民族的美意识 16 从“示”部字看古代信仰崇拜 17 汉字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 18 述宾结构带宾语研究 词性变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20 试论省略与语法结构的发展 21 名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区别 22 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关系 23 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点 论兼语句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的主要区别 25 庄子的修辞观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27 谈谈钱钟书《围城》中的修辞运用 28 广告语言的艺术美 29 小议教育评价语 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31 网络语言

老舍语言风格谈 33 汉字中的阴阳文化论 34 论广告用语的修辞效果

试析上古语音至中古演变规律 36近体诗格律论 37 谈谈“之”的用法

论词义与现实的关系 39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论推广普通话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41 《说文》读后 42 “平仄”刍议

现代汉语语义场研究 44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45 语言的文化现象研究

粤语次方言研究(或湛江地区粤方言研究)47 现代汉语义素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 49 同义词研究

修辞格的比较研究 51 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52 普通话测试研究 53 素质教育的哲学研究 54 从文学的意象角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作品 55 从汉字的特征看汉民族思维的特点 56 论苏轼的作品与人品 57 汉字与文化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含蓄美 59 《长恨歌》主题与艺术特色论 60 《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管见 61 试论人文素质之重要性 62 老舍的语言艺术 63 陈染作家作品论 64 池莉小说的艺术特色 65 论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 66 亦舒小说的艺术特色 67 三毛小说论

《围城》的比喻艺术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比较 70 余华小说论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72 古汉语特殊语序述论 73 论古今称数法之异同 74 《围城》语言艺术论

广告语言艺术/广告修辞艺术 76 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77 论矛盾语义的文化成因 78 论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 79 论汉语谐音修辞与民族文化 80 汉字构形与文化研究 81 试论某个虚词的用法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 83 试论传统“六书”的优缺点 84 老舍的语言艺术

豪放词风与婉约词风的语言特征 86 白话与粤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87 湛江地区口语对古语词的保留 88 自由诗对格律诗借鉴和发扬 89 汉语成语中传统文化的透视 90教师语言风格类型研究

高师教育教学对中学课改的适应 92 语言课教学中的文学和文化

93湛江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课程改革 2009-03-31 15:15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 论“革命传奇”小说 9 论“样板戏” 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 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 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 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 论“文革”叙述模式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 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 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 “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 “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 “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 “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 论“朦胧诗” 7 论“后朦胧诗” 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 论新历史小说 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 论“寻根文学”思潮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鲁迅小说创作论 2 鲁迅散文创作论 3 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 郭沫若创作论 5 茅盾创作思想论 6 茅盾评论特色论 7 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 巴金小说创作论 9 老舍的平民观探 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 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 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 14 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 16 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 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 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 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 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 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 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 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 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 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 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 《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 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 钱钟书《围城》失探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 16 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 论方方的小说 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 19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 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21 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 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23 论杨绛的《洗澡》 24 论贾平凹的《废都》 25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26 论陈忠实的《白鹿原》 27 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 28 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 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 30 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 31 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 32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 33 论王蒙式创新小说 34 论王小波式的幽默

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 36 苏童小说的创作论 37 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 38 王朔故事叙述模式 39 论刘震云《手机》 40 论卫慧的小说创作 41 论韩寒的小说创作 42 论棉棉的小说创作 43 论海岩的小说创作

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 45 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 47 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 48 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 49 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 50 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 51 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 52 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 53 分析茅盾之《子夜》 作品篇(诗歌)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 2 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3 论戴望舒的诗 4 论徐志摩的诗 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 6 论小叶诗人 7 论穆旦的诗 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 9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10 论顾城的诗歌 11 论多多的诗歌 12 论海子的诗歌 13 论郭小川的诗 论冯至《十四行集》 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 16 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 17 分析臧克家的诗歌 作品篇(散文)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2 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 3 论林语堂的《剪拂录》 4 论何其芳的《画林录》 5 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 6 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7 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 8 论刘白羽的散文 9 论秦牧散文的联想 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 11 论素素的散文 12 论石娃的散文 13 论史铁生的随笔 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 15 论巴金的《随想录》 16 瞿秋白散文之分析 作品篇(剧本)曹禺《雷雨》周萍论 2 蘩漪悲剧探 论郭沫若的《屈原》 4 《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 5 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 6 《白毛女》艺术魅力探 7 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 五 比较论 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3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 4 曹七巧与三仙姑异同论 5 论蘩漪与陈白露性格的异同 6 李瑞珏与薛宝钗思想性格异同论 7 孙犁、刘白羽的小说风格之比较 8 比较《雷雨》与《北京人》 六 古代文学篇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2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3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4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 9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0 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11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 12 论骈文的艺术美 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 14 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 15 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 16 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 17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18 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20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 21 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 22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23 “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 “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25 《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 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 27 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 28 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 29 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 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 31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33 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

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 35 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

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37 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 38 杜甫韩愈比较论

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40 温(庭筠)韦(庄)比较论 41 《诗经》雅颂诗试论

《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 43 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44 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 46 汉代郊庙歌辞试论

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48 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

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50 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 51 论阮籍的《咏怀》诗

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 53 “文笔之辩”之我见

《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 55 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 56 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57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58 王维“诗中有画”试议

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60 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 61 李白与民歌

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 63 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 64 “以文为诗”刍议

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

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 67 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 68 “词别是一家”之我见 69 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 70 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 71 论苏辛词的不同 72 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74 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 75 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

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 77 董西厢论

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 79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80 关汉卿杂剧的结构

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82 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 84 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

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 86 杜十娘形象浅析 87 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

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 89 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90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 91 论宋词繁荣的原因

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93 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 95 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96 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7 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98 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

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 10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01 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102 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104 李商隐诗中的意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06 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

《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 108 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 109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110 《桃花扇》的双重主题 11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七 外国文学篇 1 “卡门”新论─梅里美《嘉里曼》人物形象分析 2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3 论卡夫卡的艺术创新 试论包法利夫人的女性意识 5 试论《雷雨》的悲剧主题─《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主题比较 6 《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新探 7 《尤利西斯》:空间形式的解读 二十世纪的“哈姆雷特”《尤利西斯》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9 论《静静的顿河》创作的美追求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之比较 11 论希腊和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12 美狄亚与《氓》中弃妇形象比较 13 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5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论《简爱》的经久性魅力 17 论《百年孤独》的表现手法 18 论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 19 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美的徒劳: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浅论 至悲至美的境界:析《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之死 22 安娜与娜拉形象比较 论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24 《高老头》人物形象论 25 论《飘》斯佳丽形象 26 论《雪国》中驹子形象 27 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28 卡列宁与海尔茂形象比较 29 苔丝形象之我见 文论与写作篇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 阅读教学新思维、新策略 3 作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 4 综合性学习新思维、新策略 5 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8 教学从教师“独白”向师生平等“对话”转变的条件 9 如何看待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0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 班主任工作艺术 12 金庸与古龙比较研究 13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 14 言情小说研究 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比较研究 16 王小波小说研究 17 陶渊明诗歌研究 道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19 佛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20 儒家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21 小说结构学研究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23 苏东坡诗词研究 24 王维诗歌论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困境与出路 27 毛泽东与邓小平文艺思想比较 邓小平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 29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30 鲁迅的“革命”观 31 《野草》研究

鲁迅杂感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 33 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的发展 34 论现代性汉诗的“民间”性质

廿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新格局及其意义的研究 36 “中间代”诗人研究 37 “70后”诗人研究

中国古典诗学之现代性转换 39 论我国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40 我国新时期戏剧创作嬗变研究 41 论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审美态势 42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研究 43 新时期文艺思潮嬗变浅论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教育发展研究 45 中外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缺失性研究 47 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适应性研究 48 论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 49 美学与教学实践 50 美学与教育实践 51 美育与素质教育

大、中、小学美育状况调查 53 美学与人生

论述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

论述某一美学原理、美学命题或美学概念的涵义及价值 56 对当代某一文化现象(如流行小说、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57 审美心理研究

中西美学比较(某一角度)59 识字教学的情感探索

论写作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61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自由式写作

语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定背景分析 63 高中新课标中的诗歌阅读指导探索 64 高中新课标中的戏剧阅读指导探索 65 王安忆创作研究 66 池莉创作研究 67 徐坤创作研究 68 陈染创作研究 69 李肇正创作研究 70 孙惠芬创作研究

女性小说创作类型研究 7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研究 73 马列文论相关专题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关专题研究 75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 汉语篇 论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 2 谈古今汉语词形的演变 3 《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 4 论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5 试论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 6 试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7 古今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 8 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9 谈避讳与中国古代文化 论汉语的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11 汉字结构与汉文化 12 汉字与古代社会生活 试论偏义复词的类型及成因 14 常用汉字文化解析 15 汉字与汉民族的美意识 16 从“示”部字看古代信仰崇拜 17 汉字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 18 述宾结构带宾语研究 词性变化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20 试论省略与语法结构的发展 21 名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区别 22 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关系 23 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点 论兼语句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式的主要区别 25 庄子的修辞观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27 谈谈钱钟书《围城》中的修辞运用 28 广告语言的艺术美 29 小议教育评价语 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31 网络语言

老舍语言风格谈 33 汉字中的阴阳文化论 34 论广告用语的修辞效果

试析上古语音至中古演变规律 36近体诗格律论 37 谈谈“之”的用法

论词义与现实的关系 39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论推广普通话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41 《说文》读后 42 “平仄”刍议

现代汉语语义场研究 44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45 语言的文化现象研究

粤语次方言研究(或湛江地区粤方言研究)47 现代汉语义素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 49 同义词研究

修辞格的比较研究 51 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52 普通话测试研究 53 素质教育的哲学研究

从文学的意象角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作品 55 从汉字的特征看汉民族思维的特点 56 论苏轼的作品与人品 57 汉字与文化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含蓄美 59 《长恨歌》主题与艺术特色论 60 《春江花月夜》意境美管见 61 试论人文素质之重要性 62 老舍的语言艺术 63 陈染作家作品论 64 池莉小说的艺术特色 65 论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 66 亦舒小说的艺术特色 67 三毛小说论

《围城》的比喻艺术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比较 70 余华小说论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72 古汉语特殊语序述论 73 论古今称数法之异同 74 《围城》语言艺术论

广告语言艺术/广告修辞艺术 76 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77 论矛盾语义的文化成因 78 论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 79 论汉语谐音修辞与民族文化 80 汉字构形与文化研究 81 试论某个虚词的用法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 83 试论传统“六书”的优缺点 84 老舍的语言艺术

豪放词风与婉约词风的语言特征 86 白话与粤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87 湛江地区口语对古语词的保留 88 自由诗对格律诗借鉴和发扬 89 汉语成语中传统文化的透视 90教师语言风格类型研究

高师教育教学对中学课改的适应 92 语言课教学中的文学和文化

93湛江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课程改革

第三篇:中文系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论文题目

——副标题

标题格式:黑体小2号字 居中。副标题格式:黑体三号 在标题下面左面与论文题目左面对齐。

中文200级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黑体小4号字 居中)

例如: 2001级9班0100012张展展指导教师: 李丽丽.标题和正文之间要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4号字,顶格。具体内容用楷体小4号字,1.5倍行距。

中文摘要是指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议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内含性。其内容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结论等。摘要必须体现第三人称要求,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词语作为主语。约300-400字之间。

例如:

中文摘要: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信息不同,前者是交流工具,后者是内容。文学作品信息是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语言的变化都非常缓慢。……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属于对立美学范围的文学作品有三个特征:(1)语言所指对象的变化;(2)语言链条中各衔接环节有意脱缺,读者在阅读时必须发挥创造性;(3)有意违背语言规范。

关键词是论文中出现频率高、地位重要的词或词组,可3—5个,以黑体字符另起一行,排在“中文摘要”的下方。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例如: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用罗马体小4号字(加粗顶格)将中文摘要对应翻译成英文。

例如:

Abstract:in th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some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Keywords: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的小标题使用黑体小3号字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论文主体部分格式要求:

序言指引言或绪论部分。简要说明论文目的、意义、范围、方法、选题依据等。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理论在引言中不宜出现。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字数应在8000-10000字。内容必须是实事求是、客观真切、正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科学和专业的有关要求。文中所用的符号和术语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引用他人材料要注明出处。

结论应准确、清晰、精炼,也可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或尚待解决的问题。

论述的具体要求:论文的层次,其结构序号应按

一、(一)1.(1)①等差排列。

序号与名称既是论文组成部分、标题,也是提纲。

正文中的成段引文部分,格式为 仿宋_GB2312,小四号字,左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落间距为段前段后各1行。

注释(注释两个字用黑体5号字,顶格;其他部分则一律用宋体5号字):文中引文①要注明出处,一律用尾注。顺序和正文引文顺序一致,序号为①②③„„。引用的期刊要注明: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引用的报纸要注明: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例如:

注释:

①陈思和《探索小说集》[C]上海文艺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版 第81页 ②[德]黑格尔 《美学》[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7页

注释与参考文献均采用GB7714-87顺序编码编制格式,其中,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从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建议用A(未说明文献类型者用Z)。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例如:

①[德]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②张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5期

„„

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字,顶格;其他部分用宋体5号字)。指在论文写作中浏览、阅读的文献、资料、图书目录,且没有在论文中引用具体内容的部分。(包括直接引用的间接受到启发的文献)。序号为1.2.3.„„。除页码不标外,其他格式如:引用的期刊要注明: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引用的报纸要注明: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例如: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 《哲学阐释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

论文最后标识:(字体是隶书4号)200*年月日稿

 通篇的页边距为word文档的默认设置,即左右为3.17cm,上下为2.54 cm  论文通篇行距为1.5倍。

 插入页码位置在页脚居中。

 文档的名称格式顺序为(字体全部在半角状态下输入)

请保管好论文一、二稿及一稿、二稿的“修改意见”,并与开题报告、定稿一起交给指导老师。

 在修改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字词、语句、标点、段落等方面的正确与规范,语

句应尽可能书面化,且用论文文体的语言写作。

要求加封皮和目录部分。(见相关文件)

第四篇: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郑州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装订要求

一、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毕业论文主体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英文翻译、正文部分、注释(正文后)、致谢(或后记)。

3.毕业论文要求论点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合理,数据可靠,引用规范,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字迹工整,图表清晰,格式符合要求。

4.毕业论文篇幅以8000字左右为宜。

二、格式要求(可以下载附件1 论文格式模板)

1.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简体规范字,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科学术语采用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2.段落前空2个汉字。论文1.5倍行距。

3.注释说明:文内引用注释随时插入,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如[1]。然后把具体文献名称依次统一放正文后,标注格式如下: 如图书类:

[1] 张伟、李光:《乡土小说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5页。(有跨页,如第5-6页)

[2] Tugomir Surina, Clyde Herrick.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Copyright 1964 b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20~250.中国古代典籍(先秦部分)作注可简化,例如:

[1] 《道德经》 第二章。

[2] 《论语·学而》。

如期刊类:

[1]张伟:《论李光的小说创作》,《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如报纸类:

[1]张伟:《生态批评综论》,《文艺报》2009年8月15日,第7版。

三.打印与装订要求

A4纸单面打印,按以下顺序装订:

(1)封面页

(2)目录页

(3)中文摘要(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含标题、摘要、关键词)

(4)正文、注释部分

(5)附件(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等)。

四、时间要求(表格下载 附件2)

1.上报选题,第七学期,最后两周内

2.开题报告,第八学期,一般在3月10日左右

3.中期检查,第八学期,一般在4月15日左右

4.论文终稿,第八学期,一般在5月25日左右

5.论文答辩,第八学期,一般在5月30日左右

以上时间安排根据每年第八学期总周数进行微调。

第五篇: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一、主要内容: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2、论文主要观点: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进行仿写训练,主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仿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起笔,三难是语言干涩不具体,于是“怕”和“厌”的心情油然而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经研究分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论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紧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十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2、研究意义: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导学生动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范例为指导、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长期训练,就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同时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选题——查阅资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

20xx.4——20xx.5 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 进行初步调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 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

20xx.12——20xx.1 论文中期检查

20xx.1——20xx.2 论文定稿打印

20xx.3 指导老师审阅

20xx.5 毕业论文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 网络文章

彭泽元 《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资料汇编)》 ;

朱赤赫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xx年第05期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一、次要内容: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作文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爲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讨: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爲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麼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爲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根本任务思绪:

选题——查阅材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正——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20xx.4——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20xx.12——20xx.1论文中期反省

20xx.1——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点教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辩论

应搜集的材料及次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规范》;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网络文章

彭泽元《如何处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材料汇编)》;

朱赤赫《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停止习作训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xx年第05期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一、次要内容: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讨: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N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根本任务思绪:

选题――查阅材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正――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20xx.4――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20xx.12――20xx.1论文中期反省

20xx.1――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点教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辩论

下载中文系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文系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文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中文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本着“早做准备,从严要求,善始善终”的原则,中文系在2006——2011年毕业论文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基础上,对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早安排,具......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元明清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 为不断提高我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水平,切实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院《关于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意见》,现将2013届本科生......

    中文系毕业论文2014(具体格式)

    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哈密地区维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研究 热娜古丽·卡迪尔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汉语言12-1班) 摘要: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伴随人类诞生而出现......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取得的成绩: 1、抓得早。我系历来有早作准备的传统。因为专科生都参加了自考,到三年一期课目基本上已考完,要做自考毕业论文,这样便统一把......

    中文系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中文系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西方文论/美学中的任一思想、命题或概念研究 2 《暗恋桃花源》研究 3 电影(电影导演、作品或电影美学)研究 4 民族/民间文艺与文化现象研......

    09中文系关于撰写毕业论文的通知

    第 1 页 共 4 页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的通知 07级中文函授全体学员: 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是本科函授生第三学年学习的重要环节,现将时间安排和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 要求在6......

    中文系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答辩要求

    中文系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要求一、论文写作规范 1.毕业论文打印 均应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自引言始双面打印,上2.5cm,下2.5cm,左 3.17cm,右3.17cm,行间距为固定值20,页码用五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