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E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
蒋华
辰溪县桥头中学邮编:419500
摘要:在今年新的课本中提出了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教学。那么怎么样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授知识,怎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展开相关的知识内容来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还要看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字:问题 兴趣 方法 任务驱动
在以前和县里其它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起培训时,空闲时大家聊起信息技术课,都有相同的感触: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不爱学信息技术知识。爱上课的原因多数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玩一玩游戏。游戏也成了本课程的一个劲敌,有些教师甚至把windows自带的游戏也删掉了,可还是抓不住学生的心。个别学生宁愿漫无目的的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肯主动积极做指定的练习。所以每堂课下来,会让人疲惫不堪。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听话后,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
一、枯燥的知识传递方法,上课前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手段。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
根据心理学表明,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激发出向往和求知的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这时,学习就是负担而是享受,同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所以首先我对激发学生兴趣发表一下浅见。
首先,要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我们如果去问新学期来校的学生:“你喜欢上电脑课吗?”,那么大多数学生肯定会说“喜欢”。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错的,那么,我们就不能让学生失望。所以,选取最好的教学形式,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是很重要的。我想,大多数人对空泛的理论是没劲头听的,那么在生长发育期的初中学生就更加了。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注意要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计算机组成时,可以把存储器比喻成仓库,计算机的内容东西都放在里面。把中央处理器比喻成大脑,计算机就是用它来思考问题的。把硬件比喻成人的身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软件比喻成人的思想控制着计算机的行动。把输入设备比喻成可以控制汽车的方向盘,刹车等,人可以通过它对计算机发出命令。这样就显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其次,要创设和谐的氛围。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些学生顾虑到自己在语文、数学或英语等课程成绩的不理想,会存
在担心、畏惧的心理倾向。另外,在学习和上机操作中,肯定会碰到
学生预料不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就要注意鼓励和诱导,帮助
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例如,在教学键盘指
法时,可以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
心。还可以进行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的多样练习。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解决时可以因人而异。有时
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可以让他观看邻座同学的精彩表演。在教授什么是信息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
让学生举出信息的例子,看谁写得最多。
最后,还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实践。学计算机的都知道,上机实践
是学计算机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理论转换
成自己实际的知识。在教学中,要保障一定的上机时间。还可以把探
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一种达到成功彼岸的成就
感。例如,在教授“画简单的图画”时,可以出示一个“六边形”图
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并与邻座同学合作画
出“六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六边形”会
画了,三角形等其它的多边形就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
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学会自学的方法。
当他们每完成好一个操作时,就会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
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以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的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通过对
学习资源的主动积极应用,进行探索和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第一、为教学目的设计合适的任务
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本节
课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学生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抽象的,但它是灵魂,是任务设置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
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同一个教学
目标可以通过许多不同任务实现。由于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所以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条件等因素出发,设计选择
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任务”。如在“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及应用”
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课余去收集身边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次,注意设置任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完Word的使用之后,要上一次综合实践课,对Word的使用进行全面的巩固。
可以让学生办一份小报。设置的任务可以是用Word完成这份小报,完成好的就在班上展览。那么学生在做好后就会有种成就感,还可能
得到其他老师对他们的小报的赞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任务,这样能够激发
起学生浓厚的好奇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顺利的完成任
务。还有就是要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学习计算机是有用的,鼓励孩子去
学习计算机。如果可能,我们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日常生活问题,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可以用EXCEL去做课程表或成绩表。
最后也是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在设置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分层次来教学,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信息技术学科这门课程主要是动手操作,因此我认为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必要的。就拿我校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是农村来的,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对学习计算机毫不感兴趣,还有的接受能力十分的差,同一内容有的条件好头脑灵活学生一下子就会了,而另一些学生却要花好几倍的时间来教。通过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学生的能力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将任务分成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基本任务是本节课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必要的操作技能,难度小,面向全部学生。而扩展任务则是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深化,难度大些,面向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例如,在“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课中,那么正确的开机与关机和鼠标拿法,这是最基本的,而对图标的排列,对时间的修改可以放在扩展任务中。
第二、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象在上画图工具课的时候,可以首先用电子教室的广播方式让学生欣赏以前学生画图中的优秀作品。在学生赞叹的时候,可以激励他们:同学们想到用计算机画图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画吗?只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我们不也可以做到的吗?今天,我们也来创作一幅画吧。个性好强的学生会想比以前的学生画得好,而平时不主动学习的大概也会跃跃欲试。所以,好的情景氛围既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任务。
第三、给学生必要的说明和帮助。在布置任务时,要求要具体。可以将任务以文本的形式广播到每台计算机。既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又可以节省时间。如果不置任务而不作提示和说明,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象画一幅画,可以提示可以画卡通、人物、风景、事件、还可以设计贺卡海报等。
第四、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那种满堂灌的方法既费时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自己弄懂的印象才深刻,才是自己的知识。而教师告诉的,如果不是很用心的去记,那就还是教师的。所以,对于学生在操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我主张学生要是不知道的不明白,就从教材或程序帮助中找答案。还不能解决的就问旁边学生,尽量不要问老师,这样既可以激励学习好的学生自豪感又可以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明白时,可以暂停学生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但也不要什么内容什么操作步骤一下子都说明。要给学生一个摸索和探究的过程。
结束语
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以任务来驱动教学,学生轻松愉快地遨游在知识海洋时,学习效果必然提高。以后,我想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应尽的力量。
第二篇:信息化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究
信息化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究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爆炸时期,作为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授的执行者,首先应该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时代提供的一系列有利因素,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大胆探究出一套符合中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触新技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果。
一、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
兴趣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就指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他们的特长,然后进行适时地引导。因此,作为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是要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让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一种兴趣被满足的愉悦的状态之下,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觉和自愿地去接受新知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比如信息技术教授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他们喜欢的事物的时候,同时也接触到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就不会本能地对新知识产生排斥的心理。毕竟,“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就会在思想上产生懈怠,心理上开始排斥[1]。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愿意去学,才会去肯学,才会去乐意学我们所讲授的内容,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因材施教,寻找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对其的接触也不尽相同。因为,作为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展开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掌握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和运用水平。然后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各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课堂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在某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对他们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在自我成就中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2]。”这样,教师既可以保证自己课程教学中所设立的任务得以完成,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作为初中的信息技术的教授者,我们要掌握“因材”这个前提,把控好“施教”这个度,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息和兴趣,提高信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提倡合作探究,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探究式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方式的开展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在营造好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之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周围人的带领下,形成一种“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合作探究氛围。每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可以自作主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在与他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同时,探究中他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启迪周围的其他人,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而且,组织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充分利用新技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当中
面对信息技术这个与当前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的课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课程教学效果。比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困惑,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展开知识的传授,这样,教师不仅帮学生解答了他的困惑,而且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在信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采取类比教学法、作品展示法等各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3]。
五、以网络为准基,进行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学科整合
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数据库,可以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信息资料上的支撑。而“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基于互联网而展开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育[4]。”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资源数据库,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展开交互性的课程资源整合,可以在备课环节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充实和优化自己的交叉性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以多媒体教学学科网站为依托,建立一种大容量、开放性的授课环节的整合等等。这样,在建立学科之间有效联系的前提之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将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可以降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陌生度,从心理上打消学生的胆怯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耐心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性教学的训练。在开展自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欲望,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参与到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享受获得新知识的乐趣;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最后实现自身素质发展和技能发展的双赢。此外,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合理运用以互联网为大背景下的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信息技术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论文摘要】如今的社会已是信息时代社会,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在此也对我们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提出了一个要求,为此根据教育部要求,各中学已经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高中已将其列入会考要求。所以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自99年起,我校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本书共分四册,每学期1册,适合高一看到至二年级使用。其内容主要为:
一、信息技术入门;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
三、文字处理系统;
四、网络基础与运用;
五、数据处理;
六、网页制作;
七、动画制作;
八、简单程序制作。我们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一年级,利用上课的时间,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全校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2.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
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中数制的转换,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明白计算机世界中的二进制的使用。在讲解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数学的知识,因此在讲解之前先将数学中进制方面的知识复习讲解一遍,讲授时效果较好;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就考查了数制的转换(6进制与10进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必须注意与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一章时,对DOS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不要求学生死记命令字符,而应引导学生,从命令的形式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如:删除命令De1,即是单词“删除、除去”的意思;diR/w紧缩显示当前盘上的文件目录,参数w代表with,即“宽度、横向”的意思;即将当前磁盘文件目录横向排列(每行5个)显示出来;软磁盘格式化Format命令,format/S的参数s,即为“系统”单词system的代替,意为将三个主要系统文件存储在磁盘上。
4.多用实物讲解,保证上机时数
我校高一年级有7个教学班,共计300多人,但学校实际可用计算机却仅50多台。为解决人多机少矛盾,我们多采用实物教学。如讲“外部设备”、“磁盘的使用”、“启动”、“键盘与指法”等章节内容,就将计算机室的软磁盘、驱动器、硬盘、光驱、软驱、主板、CPU等带进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在讲“微机组装”时,就到电教室去讲,当场演示给学生看,并采用课件的形式以小组(6-8人一组)形式分批练习演示。在没有正规电子教室软件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在网络上查找下载(飞云电子教室软件)安装到每台计算机,使得在讲解如WORD2000、EXCELL等各种操作性强的软件时,能在一台计算机演示给每台计算机观看,让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教学更有效。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熟悉。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对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一讲完,就及时让学生上机实践,边练习边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效果良好。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江西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科书
[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第四篇:浅谈高速发展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范文模版)
高速发展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育
——浅谈高速发展时代的学校和家庭计算机网络教育
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田顺香 高速发展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育
——浅谈高速发展时代的学校和家庭计算机网络教育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计算机已经普遍进入农村家庭。于是,现在的农村,现在的农村孩子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相反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变得离不开计算机,针对现状,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在校的老师,还是家长。
一、现在农村计算机使用情况
1、学校计算机使用情况
根据几年的农村学校计算机教学经验及对我镇计算机教育的调查分析: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观。蒙阴县岱崮镇全镇现有21处学校,设中心小学1处,下辖13处联小,7处村小,共121个教学班,在校生有3331人。目前只有中心小学教学设备较齐全,能达到学校每位教师一台教学机,每个教室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专门的微机室,配有微机 台,上课时基本能达到每生一台,并配有专职教师任教,做到每班每周开齐信息技术课。在全县来说是做得较好的。
2、家庭计算机使用情况
现在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农民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计算机也像电视机一样开始进入部分家庭,孩子们能有机会亲身操作。就岱崮镇坡里村的孩子们而言,基本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计算机,平均每周都有一两天的上网时间。作为农村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能接触电脑,有机会学习现代技术,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虽然在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里,上课时电脑数量还达不到像大城市中的每生一台,但相对于10年前,在我们本身还是小学生的年代来说,这已经是跨出了很大的步伐!
二、现在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和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2、教学注重形式,忽略实用性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纵观当前的农村计算机信息教育,使用大多数教学软件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日常的一些教学活动,虽然从形式上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它只是将课本内容用多媒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引入了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但实际上是一个电子课本将书本的内容生搬硬套到软件中,缺乏交互性、通用性和灵活性,因而实用性不强。
3、家长的两极限制 a、不过问型
由于现在家庭孩子少的原因,有些家长是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计算机技术——现代高端科技代表之一,强烈地冲击着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计算机,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无数的问题,它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而在小学生眼中,它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于是小学生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没接触过,但他们已经知道了它的一些用途——尤其是游戏和聊天。学生学习的态度又极不端正:其中男生侧重于玩网络游戏,使用率超过50%的网络游戏,女生则热衷于聊天室,聊的对象中同伴占30%,陌生人占65%,与老师家长聊天的只有3%,只有极少数学生使用网络查询学习资料了解相关时事。总之,农村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娱乐为主。许多青少年上网浏览时没有明确目的,而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隐秘性等特点对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其中调查结果显示50%的农村学生上网喜欢浏览刺激性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画面,以至于一些学生沉溺于浏览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之中。上网时间无节制:不少学生反映,上网后容易产生时间错觉,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上网就不能自制,长时间地上互联网打游戏,甚至通宵达旦。家长的放纵和学生的不合理使用,最终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而所有这些可能有些家长还不清楚原因,因为他们可能很少或从来没有注意过孩子们上网玩计算机的目的。b、完全限制型
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考试当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的语、数、外的学习,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孩子学会了玩游戏、上网浏览不良网站等,严重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加上考试不考,主管部门又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所以有的家长认为不用学习,学了也不考,为了孩子能学好“主要科目”而对计算机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全盘否定。所以孩子们没有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农村学校计算机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手段的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既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青少年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带给他们负面影响。关键在于怎样使用,学生们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如何抓住他们的这些初步兴趣,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去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多方面能力、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针对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是当前教育中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
一、学校教育方面
1、提高认识、转变教师观念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也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教学之前,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能做到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而不是单纯的打字课练习。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措施。
2、提高教师计算机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关键是有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优势,培养计算机教育专职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要能准确把握。
3、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区域计算机教育中心,为区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学校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还要加强区域计算机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
4、吸取传统经验,多方面教研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相反,要吸取有利的传统教学经验,结合现在计算机教学手段,灵活地使用计算机教学技术,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通过多方面的教研活动,构建教研网络,各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计算机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进行提高。
5、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也要注意让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注意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在电脑前的正确坐姿,以及其他的良好习惯,表扬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技能技巧,甚至引导他们去教其他同学,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但更要严厉批评他们所做出的不恰当行为举止。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信息人才,信息技术课堂也能逐步趋向完美。
二、家庭教育方面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很多大人也不了解它的规则和教育标准,今后应以学校为中心,对孩子进行互联网的使用、规则、道德观的教育,要主动和孩子们一块儿学习。孩子迷上了网络并不是错误,家长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更不能施以暴力。下面就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上网的问题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1、父母首先要加强自身对网络的知识,懂得一些电脑常识设置电脑阻止孩子上有害网和连接QQ接号、国际电话等。选择合适的软件至关重要。首先,应选择那些寓教于乐的软件,为孩子选择的软件种类可以多一些,不仅选择供孩子“学”的软件,还须选择更多供孩子“玩”的软件。
2、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多关心孩子,多花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做做功课,上上网,玩玩游戏,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要正确地肯定他,然后与他一起玩,一起分析,告诉孩子上网的利与弊,慢慢地引导他不要沉迷网络。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电脑,最好把电脑放在父母能看得见的地方。
3、要恰当地地了解孩子上网的时间、用电脑干什么、与什么人交换邮件,尤其要注意的是孩子也有个人隐私和自己的权利,作为父母,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应有的权利,不要偷看他们的邮件,要开诚布公地和孩子交谈!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相处,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指导孩子将电脑与实际相联系,引导孩子运用电脑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水平较高的还可指导他们自行设计程序,如组织一些比赛,为的是帮助孩子认识电脑只不过是人类用以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既不是神秘莫测,也不是法力无边。
5、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异常,幼儿如过度痴迷电脑,往往会出现诸如视力减退、食欲不振、精神困顿、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晕脑涨、皮肤失去弹性等症状。此时,应要求甚至强行命令孩子减少和电脑的“交往”,转而多多参加其他活动。(英国父母要求孩子遵守的“三大纪律”包括:在电脑前学习或游戏一小时之后便外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日光浴,每次使用电脑后须洗手、洗脸。)
6、制定使用时间和奖罚制度,不能在休息时间使用电脑,不能带同学或伙伴回家应用游戏;由孩子学习、完成作业情况及平时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来决定玩电脑的权利,决定奖罚。
家庭教育是以“规则”服人,规则既是理,同时家长一定要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学习和使用电脑,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总之,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在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是充分运用学校已有条件或家庭所具备的条件来获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能,信息素养的过程,作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去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知识,用现代技术武装他们的思想。同时,作为家长也要一起去学习信息技术,与孩子们共同提高,并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大数据”一方面降低了资源库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引入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在建设构成学习资源库时,就已经面向开源的数据源,构成了具有很高开放度的信息资源库,并在应用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和拓展。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将作为学习资源数据库,构成免费共享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学习研究模式的学习资源库。[2](2)实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 “大数据”不只局限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发散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中。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够服务于多种综合学科的信息处理问题,如应用于数学统计、几何学图形化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索引等的建设,并在完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结合多学科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资料,完成这些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实现综合利用开发。
3、利用大数据打造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1)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作为接触开放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课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基于“大数据”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扩展开源的信息技术学习在线课程内容,通过共享,实现更为全面、强大、综合性高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2)展开网络协调合作学习
“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学生在线完成网络协调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今后,更为开放、全面、自主性高的学习模式将在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基础上得以实现,学生将可以拥有更多类型、高层次的网络协调合作学习的机会。
4、利用大数据凝练学科核心素养(1)凝练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学生利用大数据创建的学习的平台,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不断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运用“大数据”来校对学生的任务解决能力,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实现教学评价
开放、全面、综合性高的信息反馈,能够促成师生更为全面、综合地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评价,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链条,构成更加平衡的教学关系,使教学活动中的知识能力转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应用优势,能够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并且有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生信息数据。“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促进个性定制化教学、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生成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方面的数据,进一步为教学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应科学地施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数据”的挖掘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钟荣丙.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创新的演进趋向[J].科技和产业,2014(11):161-166.[2]乔月音.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2):12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