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物理教学
感悟物理教学
我的教学生涯和新课程的实施是一起开始的.都听别人说我们更能适应新课程,更容易掌握新课程的教育方法,我却不这么认为.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这首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适应新身份的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我这样一个教学经验为零的人来说根本就不能一下子找到适合新课程的方法.于是我能做的就是和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一起探讨,从他们身上借鉴好的方法,取长补短,并通过教学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上逐渐摸索,寻找更适合的教法.经过两年的教学,我逐渐适应了教师这个角色,下面我就谈几点关于物理教学的感受.一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物理知识都是生活和实验的总结,所以在从事物理教学时,一定要和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或小实验总结物理规律,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比如在进行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的教学时,可以问学生;我们如何使敲击鼓面的声音响一些?那学生肯定毫不犹豫的回答:用力一些.然后接着就问:用力大了,改变了什么才使声音变大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那可以进一步问:假如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用力大小不同时,我们会看到什么?然后就让学生做实验.找到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再比如说,在进行比热容的教学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自然界中水的比热是最大的.就此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时候就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起来来解决这一生活现象.在日照相同的条件下,沙石和水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吸收相同热量后,由于沙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沙石升温降温比水快,想当然,内陆的昼夜温差就比沿海的大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你体会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并不神秘莫测,它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
二: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物理教学和实验是分不开的,几乎每节课都要做两三个小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物理现象,形成概念,得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理解它,记住它和正确应用它。虽然有时候做实验很累很繁,但是我们决不能为图简便,上课把实验口述讲解一遍就过去,把实验过程省略掉.因为光凭口述,学生更本就无法完全理解,有的甚至根本就无法想象,而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都无法理解.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一次期末模拟试卷上出现这样一道题:用针筒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值时,为什么测量值会偏小?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话,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只有通过做实验,学生才会了解到,无论怎么排气,针筒里的空气都无法排净,针筒里的气体就会产生压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小于大气压力,所以计算出的大气压值就小于实际大气压.在物理教学中, 一定要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的全过程, 并通过比较、概括,归纳出物理概念。这不但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学生预习工作做的不充分,在实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多种错误的产生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在进行学生实验时,有必要先对学生实验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引导,使他们先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要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这样学生做实验就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任务观点.例如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学生都知道要测密度就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这时候就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质量和体积应该先测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他们就会找到结论是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因为如果先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后,小石块上就会带有水份,这时小石块的质量就会比原来大,那么测出的密度也会偏大.在初中物理实验最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变来讨论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这在很多物理实验中都要用到.在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学生的猜想是很多的,当所有因素都各不相同时,我们根本就无法找到结论,这时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比如说当研究液体深度和液体压强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强计金属盒要浸没在同种液体不同深度处,看U型馆两端的高度差得到压强大小关系,再和深度联系起来,从而得出结论;在同一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知识和原理的过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只有把实验和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三 查漏补缺,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灵活性的学科,由于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学习上就会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和“脱节”的状况.而这些主要是由于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的.任何一门学科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教学是不够的 ,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能掌握全部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作业及复习课上寻找学生的不足,并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提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分析典型错误,纠正他们对物理概念规律的错误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困难,长期处于巨大精神压力下,对该学科产生逆反心理,完全丧失学习兴趣.而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后,他们的大脑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记忆效果最佳,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导入新课时要力求新颖多样。多做演示实验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去关心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提问他们,多肯定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也许我的感受很浅薄,有的甚至不值得一提,但这些都是深藏在我心中的最真实的感受.今天我给我两年的教学生涯第一次做了总结,把我内心的感受完全吐露了出来.我不能做到热爱教育事业,但我力求做好教育事业,真真切切的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感 悟 物 理 新 课 程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已在重庆市北碚实验区实施了一个多学期,引起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课改所倡导的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我也有幸踏上这次课改浪潮,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内实践了一学期,现谈谈自己对课改的一些感悟。
一 把握好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是顺利实施课改的关键
1.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特点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江泽民提出的“培养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求”。新课程标准分四大部分,与以前的九年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②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如“摩擦力”这节,旧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日常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③ 教法改变,以往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式学习,学习的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④ 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可以与音乐知识相结合。
⑤ 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① 淡化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对于还没系统学到但又必须用的知识以“加油站”的方式提出,让学生作为工具使用。
② 图文并茂,彩图多,符合8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学生喜欢阅读,如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共有34幅图片。
③ 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如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重要的内容,都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得出。
④ 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溜冰鞋、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的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 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⑥ 新教材中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空间,为课后的自主性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⑦ 新教材没有章末习题,节后练习也大大减少,特别涉及计算方面的习题大大减少,却增强了实践活动和小论文写作。
二、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需要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努力创新,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我在上摩擦力这一节课时采取以下方法体现课改精神。
创设情景: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将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能生动活泼。这节课我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驹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润滑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拧开(学生不容易拧开);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而将重物挂在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润滑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绕几圈就能挂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突出重点:重点放在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想,摩擦力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与速度有关,有的说与面积有关,有的说与重力有关,有的说与质量有关,有的说与运动方式有关,有的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课堂上根据8年级学生特点让学生研究其中两个猜想: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粗糙程度因素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教师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实验方案,选几组在全班交流,修正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强调应用:学生得出结论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有摩擦力好?还是没有摩擦力好?根据学生回答,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有摩擦力好,反方:没有摩擦力好),进行辩论,举例说明自己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弊。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明白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再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录像,学生就能很轻松说出怎样增大、减小摩擦力。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报刊上的一条消息给学生这样一个课题,某县一段有坡度且转弯山区公路常出车祸,假若你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建一个警示牌,有的学生说把路修直,有的学生说在水泥路上刻上一道道横线增大粗糙程度,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
三、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四、新教材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实验学校各班人数较多,一般在45~50人,学生学习基础肯定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分层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
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物理课要特别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和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能力的培养。物理还需要一定数学模型,深入探究物理问题往往都需要数学作帮手,我认为不能过分淡化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波,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二篇:物理研修感悟
付出就有回报
———— 教学感想
是在炎热的夏天,我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学校报到,准备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得知自己要任教物理学科时,不仅给自己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我能行吗?我学的是文科,物理一直是我的弱科,当把我的想法告诉学校领导以后,领导没有说什么,只是和我语重心长的谈起了他当初弃文教理的心路历程,谈毕,我默默的给自己定下目标,相信自己能行,只要用心,铁杵也能磨成针,就这样,学文的我接了初二两个班的物理。
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如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无从下手,我就找到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向他们请教,他们非常热心、耐心的指导我,我从他们那里受益匪浅。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也会自己在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得到新颖的观点或思路。
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就是实验,我认为通过实验不仅能形象直观的总结出实验结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一个实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对于课本上的实验只要有条件的我都尽量给学生做,还记得在自己制作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为了取得合适的铅笔芯,我买的五六只铅笔都削坏了才得到一个可以用来实验的铅笔芯,因为铅笔芯在削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断。除了铅笔芯还要用到很细的金属丝,去实验室找,没有这么长的,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在实验室老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后勤室,找到了一根废弃的电线,回到办公室,我一点点的把绝缘皮去掉,最后终于有了合适的电阻丝,这个实验可以做了,自己松了一口气,终于没让学生失望。在课堂上,学生满怀期待的看着我做实验,后面有调皮的学生在捣乱,我就把我准备实验的过程告诉给学生,也许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我的付出,便不再捣乱了,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初中物理的教材自己把握还比较容易,但做起题来我就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接触物理,自己的物理功底也比较薄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当备一节新课,我就要认真做完课后、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这样我才能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向同学们解答他们不会的问题,即便这样,学生也会问到我不曾见过的题目。记得班上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向我请教问题,这个问题比较繁琐,涉及的相关内容较多,我认真审题,一步一步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做出来了,与所给的答案一致,看到学生会心的微笑,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紧张忙碌与充实中我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回顾半年的工作,学校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在其中也收获颇多。以前总认为物理是男生的专长,我一个女孩子又怎么能教好物理呢?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物理非常贴近生活实际,许多实验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学好物理可以等于多了一门“技术”,我渐渐的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不时的自己就在办公室做些小实验,同事们开玩笑的说:“赵老师快成物理专家了!”我还是一个新手教师,自己需要做的、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半年的教学,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只要用心,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会紧紧抓住这次网上研修的机会,不断汲取新知识、新观点,充实自己,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随笔感悟
物理教学随笔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微课感悟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微课感悟
呼玛一中 巩世民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近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同时,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强有力地推动着这股“微”潮流,使得各种“微”事物可以无孔不入地钻进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微课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微课概念的理解有误区,将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作为微课,或是将多媒体课件作为微课;二是微课制作的流程繁琐。大量教师的工具与平台标准仍停留在上个世纪,要么通过课堂实录再切片,要么在录播室采用数码设备摄录,另加后期复杂的剪辑与合成。此流程不但增加了微课制作成本,并且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三是缺乏互动分享机制。许多教师经过传统的视频录像制作,理所当然地认为微课也是一种封闭式资源,缺乏双向交流和教学反馈,难以兼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求。
但微课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而言,无疑都是一场思想革命,它促成了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成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程同时也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微课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需求;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容量小,便于教师和学生快速交流传播。
我们只要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师生,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有效性”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微课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第五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感悟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感悟
我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仅将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一些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所以,我在写学案前先将课本、教参、《探究报告册》等材料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做到游刃有余。
2、妙用“多媒体”,提高高效课堂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3、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下《《实验探究报告册》上的题,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当堂达标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这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同时,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厌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时刻关注学生主体兴趣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或不布置作业,不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厌烦。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钟”的战术,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物理作业最少,我得先做完物理作业再写别的作业”,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还是挺好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实现了“减负增质高效”。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教学,最后,我总结一句,教学一定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