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科物理感悟
文科物理感悟
半年的文科物理学习转瞬即逝。在这门课中,我受益匪浅。
文科物理不同于高中所学的物理充满了定理公式,而是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较新的物理技术成果。在最初拿到书的时候,望着厚厚的书,对于高中学习理科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但通过老师上课通俗的讲解和物理的视频让我逐渐发现了这门课的乐趣。
从人们最初对时间空间的认识——绝对时空观,到后来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给人们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期间,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有不少是以伟大科学家的生命为代价的。从宗教的地球是宇宙的绝对中心,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到人们发现了一系列的恒星、行星和我们所在的银河系。这期间一个个伟大的科学勇于探索,在权威面前敢于说出真理,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不懈的探索,这一幕幕都让我肃然起敬。不仅为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还为其对科学赤子般的热忱和对生活朴素的态度而折服。居里夫人为了证明镭的存在,与她的先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经过了四年时间,经历了四年的时间,终于证明了镭的存在。而居里夫妇却放弃了镭的专利权,将这贡献给全人类。
文科物理这门课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物理。它激发了我对自然学科的兴趣,原来自然学科不仅仅是单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在这门严谨的学科中,有一种美存在于物理学中。宇宙中星体星云的运转和排列是一种美;电磁曲线以及电磁相生是一种美;光的色散和折射是一种美。这些美跨越了学科,是一种宇宙自然的奇迹。它的思维方式也给了我较大的启发: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任何一样事物或公理,哪怕是显而易见的常识,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证明才可以使人们信服。而且,有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其实被证明是错误的。如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轻的物体快,这是符合人们认知的。但经过伽利略的大胆假设和严谨的推理否定了这一说法。原来下落的快慢与物理的质量无关,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原因。
另外,物理这门学科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水的沸腾、家具的结构,甚至电暖气和空调哪个更加省电,都能够从物理中计算得到。
虽然人类的科学如今日新月异,然而在整个宇宙面前,人类的知识仍然如同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例如,蜗牛壳上螺旋的方向,树叶条纹的意义,动物大脑的构造等等。我们需要探索的还有太多太多。
文科物理的学习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从知识上,还包括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
第二篇:文科物理论文
物理与应用
(行管11-2,王伟,111201140220)
摘要:物理学作为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对世界的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每次物理学的重大突破,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然科学的发展,物理投入应用的时间也在逐渐加快,为人类造福,推动世界发展。
关键词:物理 应用 发展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基于此,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很大的基本性与普遍性,所以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一般说来,物理学与技术的关系存在两种基本模式:其一是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建了技术,例如18世纪至19世纪蒸汽机等热机技术,然后提高到理论上来,建立了热力学,再反馈到技术中去,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二是先在实验室中揭示了基本规律,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然后再在生产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的范例。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确立了电磁场方程组的基础上,产生了今日的发电机、电动机、电报、电视、雷达,创建了现代的电力工程与无线电技术。正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所说:“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在当今世界中,第二种模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物理学已成为现代高技术发展的先导与基础学科。反过来,高技术发展对物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条件与手段。所谓高技术指的是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极大推动作用的当代尖端技术。下面就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高技术,即核能技术、超导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作一概略的介绍。能源的获取和利用是工业生产的头等大事,20世纪物理学的一项重大贡献就在于核能的利用,这可以说是由基础研究生长出来的一项全新的技术。1905年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的提出,确立了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物理学家1932年发现中子,1939年发现在中子引起铀核裂变时可释放能量,同时有更多的中子发射,于是提出利用“链式反应”来获得原子能的概念。40年代,根据重核裂变能量释放的原理,建立了原子反应堆,使核裂变能的利用成为现实。50年代,根据轻核在聚变时能量释放的原理,设计了受控聚变反应堆。聚变能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可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将为解决21世纪的能源问题开辟道路。
在能源和动力方面,可以无损耗地传输电流的超导体的广泛应用,也可能导致一场革命。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纯的水银样品在4.2K附近电阻突然消失,接着又发现其它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超导物理领域。1957年BCS理论进一步揭示超导电性的微观机理,1962年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又将超导的应用扩展到量子电子学领域。在液氦温区(1K~5.2K)工作的常规超导体所绕成的线圈已在加速器、磁流体发电装置及大型实验设备中用来产生强磁场,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在发电机和电动机上应用超导体,已经制成接近实用规模的试验性样机。由于这些成功的应用,再加上超导储能、超导输电和悬浮列车等的应用,可以看到高温超导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87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院赵忠贤等人发现液氮温区(63K~80K)的高温超导体问世以来,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已取得较大进展,它在大电流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是最激动人心的。
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社会的面貌。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动力或能量的革命,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或负熵的革命。人类迈向信息时代,面对着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日趋增值的信息,迫切要求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从原来依赖于“电”的行为,转向于“光”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光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兴起。光电子技术最杰出的成果是在光通信、光全息、光计算等方面。光通信于60年代开始提出,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具有容量大、抗干扰强、保密性高、传输距离长的特点。光通信以激光为光源,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比电通信容量大10亿倍。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可传输几万路电话和几千路电视,20根光纤组成的光缆每天通话可达7.6万人次,光通信开辟了高效、廉价、轻便的通信新途径。以光盘为代表的信息存储技术具有存储量大、时间长、易操作、保密性好、低成本的优点,光盘存储量是一般磁存储量的1000倍。新一代的光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又一热点。21世纪,人类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指出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具有频率、相、偏振态以及传播方向都相同的特点,而且受激辐射的光获得了光的放大。他又指出实现光放大的主要条件是使高能态的原子数大于低能态的原子数,形成粒子数的反转分布,从而为激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在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研究无线电微波波段问题时产生了量子电子学。1958年汤斯等人提出把量子放大技术用于毫米波、红外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可能性,从而建立起激光的概念。1960年美国梅曼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经过30年的努力,激光器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激光输出波长几乎覆盖了从X射线到毫米波段,脉冲输出功率达1019W/cm2,最短光脉冲达6×10-15s等。激光成功地渗透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利用激光高亮度、单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的特点,在材料加工、精密测量、通信、医疗、全息照相、产品检测、同位素分离、激光武器、受控热核聚变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子技术是在电子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第一支三极电子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的开端。1948年物理学家发明了半导体晶体管,这是物理学家认识和掌握了半导体中电子运动规律并成功地加以利用的结果,这一发明开拓了电子技术的新时代。50年代末发明了集成电路,而后集成电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67年产生了大规模集成电路,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从1950年至1980年的30年中,依靠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使晶体管的图形尺寸(线宽)缩小了1000倍。今天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横截面积上,可以制备40个左右的晶体管。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和电子计算机容量不断增长。40年代建成的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自重达30t,耗电200kW,占地面积150m2,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而在今天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完全可以超过它。面对超大规模电路中图形尺寸不断缩小的事实,人们已看到,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微电子技术已接近它的物理上和技术上的极限。要求物理学家从微结构物理的研究中,制造出新的能满足更高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的器件,使微电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物理的发展与应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1 牛顿《经典力学》亥姆霍兹《论力的守恒》沈惠川《时间、动力学和混沌》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第三篇:文科物理总结(最终版)
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该是静下心来盘点这一学年得与失,对自己一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的时候了。今年教的是文科物理,先把文科生教学情况以及个人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文科学生学习物理现状: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学科。且前后知识连贯性强,前后一旦脱节,就很难再听懂。这是一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科。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让文科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套用一句歌词那就是“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是高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不愿意学。上课没有积极性,心思不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来不听课。听的懂听不懂无所谓,课下从不问问题。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二、针对文科生学习现状采取的相应对策:
第一、增强课堂趣味性,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教学情境。
例如讲力相互性时,让学生用力拍打桌子,体会手给桌子的力和桌子给手的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摩擦力概念时用手搓着桌子向前进,感受摩擦力。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引入拔河的例子。
第二、在授课时穿插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把科学发现过程,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科学家的生平,作出的贡献,科学家之间的论战引入教学。
第三、联系现实科技的发展:
例如讲超重,失重现象时,为了提高兴趣联系今年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发射,讲宇航员在失重下的生活工作情况。
第四、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拿出上课 时间检查上节课的知识点,课下检查本堂课的课堂笔记。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讲评。
第五、认真备课,研究会考,降低难度,只讲会考内容。
第六、想法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刻关注学生听课状态。看有没有学生睡觉,有没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没有走思。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听课。
三、个人学习情况:
1、因为课时较少。相对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一般是提前几天开始备课,先查找资料构思,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与原来授课模式不同。教案写好之后,多在头脑中过几遍。看看哪里需要修改。
2、上完一节课后就回顾一下自己的授课过程,学生听课时状态。学生在那个地方有疑惑。哪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好,课堂留下那些遗憾等。因为在上课之前你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上课时总会发现新的想不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再给下一个班上课时,力求做得更好。给这个班上下一节课时,把学生掌握不太好的地方再重点讲一遍,力求完美。
3、积极听课,听同组教师的课,借鉴同组教师授课方式,设计思想。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认真观摩优秀教师、老教师的公开课。学习他们调控课堂的能力,怎样进行师生互动,以及他们怎样设计教学思路。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力求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为了保持做题能力不下降,坚持做高三复习试题和高考模拟试题。熟悉高考模式。
5、坚持把自己教学时的一些想法、看法如实记录下来。
下一学期要更加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提升学生们听课能力、做题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
第四篇:学习文科物理的感受
学习文科物理的感受
初中物理老师说,初中物理基本每个人都能懂,高中物理有一部分人能懂,大学物理就没几个人能懂了。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在学习了文科物理之后,我发现我的老师说的是对的,至少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进入物理的世界,还只能略微地欣赏它的美妙。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过去我脑海中的物理概念,它更完备,当然也更复杂。几千年来,人类在探索身处的世界,发现了越来越多。物质不是有几个元素构成的;地球是圆的(准确的说还不能算圆),而且不是宇宙中心;月亮上没有动人的传说而是荒芜的一片……一步步的探索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实质,回顾过去不得不说,我们走过的路实在是让人惊叹,这一路上诞生了众多经典理论与伟大的科学巨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累累硕果。
意大利人伽利略可以说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受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影响,学习数学与物理。他著名的斜面实验让他发现了惯性定律等等,为后来牛顿形成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概念打下了基础。约四十年后,牛顿诞生,世界也即将迎来另一个物理学上研究高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问世等等,渐渐形成了经典力学,推动了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甚至是数学的发展,也为后世各种机械、飞行器、船舶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当然,这两位的大科学家的成果不仅如此,他们和其他众多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一样为人类的各个学科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当世界进入二十世纪,我们有引来了另一位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二十六时就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挑战经典物理学中的绝对空间,十年之后又创立广义相对论,进一步完善相对论,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正确,于是我们眼前的世界又呈现了一种新的面貌,它不绝对,所有一切相对而言存在,什么也不会永恒不变。
还有许许多多的伟大物理学家们在人类的探索史中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们研究、探讨、争论、学习、求证……为不同的物理学分支完善,甚至是创造新的分支,研究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我们的生活也越发的美好。
电磁学的发展完备历经几个世纪,从十八世纪起迅速崛起,在众多的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不断完善,而自电磁感应定律确立后,电磁学与电气技术的日新月异则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迈入了另一个新纪元。同样历史悠久的光学,在十九世纪迎来福音,从简单的几何光学发展到波动光学、傅立叶变换光学(信息光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而光盘、光纤等的发明,光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则将我们领入了信息时代。同样与我们密不可分的还有热学,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其后又衍生出了超导技术,有望更加好的利用能量。学科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大有关联,有些研究跨学科、跨专业,有时不经意间又发现了新的研究领域。
从量子到宇宙,世界既复杂又单纯,可以小到肉眼不可见,也可以大到肉眼无法尽收眼底,但它们之间却又藕断丝连。通过对微观领域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核能的强大,并期望加以利用,但宇宙之中,早有星球以此方式制造能量。不可思议的寰宇。
由古至今,我们难以尽数那些取得的成就,不过看看当下的生活,也会知道我们所学习、探索的,已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现代科技社会,无处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与艰辛的努力。我们身边有什么与科学无关,与物理无关呢?恐怕没有,正如您现在眼前所见的这篇文章,它的诞生就需要不下百种的技术支持,但实际操作却也简单便捷,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身处的世界愈来愈美好,物理学对此做出的贡献亦是有目共睹。
2010/6/17
第五篇:学习的文科物理感想
学习的文科物理感想
初闻大二有文科物理这一门课程,我感到些许的忐忑,因为从初中开始,物理就从来不是我擅长的科目,高中时更是几乎荒废了,所以我很担心文科物理是否能顺利通过。不过既然叫“文科”物理,和物理一定有区别。从学姐学长处听说文科物理大多为理论知识,需要多背。背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愉快的过程但至少难不倒我这个文科生。于是我带着疑虑开始了文科物理的学习。
通过一学期文科物理的学习我发现很好地激发我了解自然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我的科学文化素养。文科物理过多的理论知识使书本像一本小说一样,文字密密麻麻,但是老师生动的教学让课程变得有趣起来,老师时常会在课上放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纪实影片,让我这个文科生也对物理渐渐产生了兴趣。
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能永远不会遇到“相对论”或者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再不能把接受大学教育简单地看作是“岗位培训”,我们也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显然我通过学习大学物理积累了不少知识,从另一方面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界中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现象,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
物理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它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哲学思考、美学原则、科学方法,使其成为进行素质教育、方法教育的不可替代的学科。也许它不是为我所学专业服务,但它培养了我思考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缜密的思维方式还怕解决不了问题吗?
学校开设文科物理课有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自然运行的规律;另一个是思维方法的教学、科学精神的熏陶、创新素质的培养,即科学文化的教学。这是一门软硬结合的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科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开设文科物理课的目的就是培养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伴随着文艺复兴,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科学发展起来了,人类文化中便分出了科学文化,这种文化逐渐区别于早已形成的人文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面貌政策导向,我们曾倡导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虽然在当时曾受到批判,却在实际上鼓励了无数青年发奋地学习科学技术。然而,两种文化的分裂也以一种中国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通过学习物理学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方法、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和假设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培养和提高我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文科物理中不仅蕴含着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蕴含着先进文化,对人类的未来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不用像主修物理,搞科研的人那样每个细节都懂并且量化,但我们也应该对当前物理重大发现有所了解。譬如现代宇宙观,时空观,相对论,物质观,熵,量子论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也许我的理解或“定义”与专业的相比可能很幼稚,可能很片面。但是没关系,这对于我日常生活”卖弄“自己的物理知识,看懂简单的文章足够了。就拿“百慕大三角”的种种离奇事件来说吧,我能看懂有的人猜测的黑洞一说:即那里可能存在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率,该物体对靠近它的所有物体有很强的引力,致使物体都不能逃脱它的魔爪。几个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当有人提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奇妙的时空观的时候,或者聚在一起看一部科幻大片的时候,你却不知所云,你就会觉得多么的“无知”。当然这似乎有虚荣心在作怪,但这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现在人人都追求全面发展,几个非主修物理的人,在喝茶的时候闲聊现代时空观的现象应该不足为奇了。这样的社会比起那些大部分人是聚在一起嚼舌根的社会更令人欣慰。当然一个主修文科性质专业,但在理学方面也有所了解的人才,比起那些只有自己所修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视野更开阔,看问题越全面,处理事情的方法更成熟,更具有王者风范。也更容易被周围环境接受,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学期的文科物理课程结束了,我也为平时上课不够认真感到惭愧,在以后得学习生活中,我将以严谨的作风对待每一件事情,就像那些伟大科学家对待真理一样。学习用科学的眼光与人文的思想看待问题,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
体育学院
王锰
12级
201241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