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合集)

时间:2019-05-15 14:3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第一篇: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内容摘要: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个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任何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交流情境,在合作中体现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都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恰当的利用课堂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又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交流思想,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激活了个性,而富有个性的群体交流,实际上就促使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重目标的交流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突破难点时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横向发展思维,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解决政治课中的材料分析题时,我就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比较,从而发现最好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再如,讲七年级思品《有序的社会》时,我就先让学生讨论“纪律是对自由的限制”这一学生都认为是正确而实际是错误的命题。由于该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平时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受到了教育,又掌握了知识,同时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也得到了发展。

2、解决重点时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重点时,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实践,更是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品《找到认识自我的钥匙》一节时,我让学生表演节目“猜猜他是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九年级思品《角色与责任》有关知识时,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事例,采用课堂模拟家庭、模拟市场、模 1

拟学校等形式,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亲身体验不同角色担负的不同责任,引导学生对模拟事例进行评析。这些方法不仅给学生真实具体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和运用,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的回答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十个人可能会讲出二十个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但里面却可能蕴含着创造性”。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1、再造想象,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再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品《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更加直观地认清我国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观看《从前有座山》片段,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想象这座山里居住的人们在忙目的乱砍乱伐森林资源后面临的各种遭遇,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刻不容缓。再说明,我们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保护环境,必须合理利用资源。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具有跳跃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品《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后,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畅想2030年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及人们的各种感受和想法。设计你心目中理想的绿色学校等。通过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激活了课堂教学,深化了教学目标。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当的教学活动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精神。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还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法,变主演为导演,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第二篇: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努力创设活动情景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

考生姓名:张秀芳准考证号: 090105101218

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小学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创新质疑交流想象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已当用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已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已独特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有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到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国道就好了。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敢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经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

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老师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学生自豪地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只金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S=1/4cd=1/4πd2”。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毕竟是学生自想出来的。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已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个体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课堂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积极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

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提供机会。

如教学组合图形体积时,有这样一题,如图所示:学生的解题思路几乎都是圆柱体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这时教师启发:“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求?”这时一个学生小声说:“这个组合体积是上面圆锥体积的4倍。”这个学生的发现是智慧的闪光点,是创造性的想象。我及时鼓励他大声说一遍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1/3×3.14×(20/2)×15×4。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想象。一个学生抢着说:如把这个组合体看作一个高为30cm的圆柱体,它的体积可这样求:3.14×(20/2)2×(15+15)-2/3×3.14×(20/2)2×15。还有一种解法更有趣,假如可以像揉橡皮泥一样把圆锥的高缩小3倍,把它想象成一个高为15÷3的小柱,这样组合体就可以看作一个高为(15+15÷3)=20的圆柱体了,他的体积:3.14×(20/2)2×20。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人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创造力素质。(1)注意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学生在学习中显现每一点新意图、新想法、新见解、新做法,教师都应留心予以鼓励,爱护学生创新萌芽。(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孩子们的欲望是老师激发出来的。教学中要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创新。(3)善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创新源于动手动脑,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潜能得以培养和发挥。在课堂上就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品尝创新的快乐。有些抽象的概念,应用题的理解等教学,创造性地转化为富有动感的实际操作、演示,那学生理解越来越就会容易的多。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Ⅰ、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Ⅱ、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3、倡导创造型的学习方法

经过上述创造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在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而创造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维的训练,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按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般规律进行,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信息上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辅以自学辅导,组织交流讨论,设计探索性实验,智力竞赛,物理板报,小论文答辩等训练思维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从不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自己,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还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的新异现象,大胆选择角度提出新思路,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入无尽的活力,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 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射阳湖镇中心小学童春广

摘 要: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有利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除了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l,启发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老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伤惶;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定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

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其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促进交往,培养正确的社群心理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体育教学中同学间的频繁接触与交往,相互的帮助与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克服娇纵、迁就、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形成接纳、宽容、互助、利他等良好的社群心理。

体育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学生。因为一个团结健康的集体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其动作表现,并动辄处之以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集体也会对其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公众场合对每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交往的环境。例如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孤僻的和性格开朗的,技术掌握较好的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共同练习,或合作游戏,使他们形成行为上相互依赖的小群体,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相互体谅、平等待人、友好相处。

3.体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生的征途中,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教育者既要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要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经受起挫折的考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必然伴随着成功和挫折的体验,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承受力。

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立一些挫折环境,使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体验挫折。如山羊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较高的山羊上练习。当然学生反复出现技术困难后,教师还应用较低的山羊进行练习。对于技术水平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同学,教师有时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不公正”的批评。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不平等的比赛,有意识造成挫折环境。

其次,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挫折反应进行启发诱导。不良的挫折反应的反复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挫折后的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屈从和压抑行为等,尤其是后进生的挫折反应更要及时予以引导。如平时检查后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于是颓废沮丧,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提出新的行为目标或者帮助他们找到考试结果以外的长处,使他们冷静地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力。

4.巧设良机,提高个性表现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想象,“一个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要求无区别”,“学生一个凋”的课堂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个性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所有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和充分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例如足球教学比赛中,过去往往是几个技术好的在前面尽显风采,其余的则在球门口看家护门。输球看家的责任,赢球前锋的功劳。为了给所有学生表现机会,可在球场四周设多个球门,每个学生既是前锋又是后卫,都有机会进球建功,也都为看家守

门承担职责,所有同学都会积极主动地表现个人能力。

另外,在技术动作规范和要求上,也要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练习内容和方式,形成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篮球比赛中尽量设立高低不同的篮圈,跳马也可设立不同高度器械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以使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分析,引导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创造性地、合理地、有效地发展其个性,帮助学生对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思想予以改正和克服。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夏正盛.学校课程标准读本[M].武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赵立.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唐晓明.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4.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首都体育学报2000(1):1-11

第五篇: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物理教学的角度运用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从四方面加以论述:第一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第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素养;第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第四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的主要思想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使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造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 潜能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了重要话题。实施新课程改革,着重要解决的是使学生由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发展;由应付考试变为发展素质。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易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会活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适应角色的新变化,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和设计者转化为学生共同交流探究的合作者。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收获。教学中要真情投入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师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师既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助生者,又当学生情趣健康的助长者。要学会换位思考,把学生的心理换置过来,才能成为学生真正朋友。要学会体味思考,把自己学生时代的心路历程与学生的现实心态相比照,宽容理解,亲近学生,从而建立起一种

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情景创设是能否把学生自然引入课堂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又使教学活动得以充分发挥,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的场所,变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为智慧飞扬的天地。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接受创新学习,创设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学习,创设实践活动性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创新学习,创设竞争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创新学习,创设竞争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延伸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创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活动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民主、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安全的活动氛围。一方面,在活动主题的选择、内容的确定、研究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表达上,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支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假设,细心求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挑战权威。另方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改进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走弯路,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要注意允许学生犯错误,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因为出现某些错误就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全盘否定,打击学生的自信,挫伤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素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创造能力,首要的是要先陪养好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爱好等心理素养,2.1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描述说: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人们去思考,进而使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规律和事物。很多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好奇开始的,例如:牛顿对“苹果为什么要往地上掉”感到好奇,正是如于有这种好奇心,才使牛顿发现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同样,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必然带来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这种情况如果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则必将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更持久、深入,从而达到促进

智力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2培养学生的独创、求索心理

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活动,对于学生的每一点独创表现应予以充分的肯定,热情鼓励,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索心理也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现象在许多青少年中表现强烈,他们往往在对某种物理现象上表现出“刨根问底”。这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对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尽量完整、正确、生动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求索心理,从而更好地陪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填鸭”式、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课本,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重知识的积累,轻能力的培养;重照文理解、逻辑推理,轻怀疑求新,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教师大多不懂创新、不敢创新,学生更是视创新为畏途。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健康地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铺路。教师要在传授知识、注重双基、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一讲到底为探究式,变传授知识技能为传授学习方法,变死记硬背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和谐的创新空间。

3.1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创新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所谓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观察与实验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比较与类比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数学方法及科学假说的方法,这些方法大多隐含在物理知识当中,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化方法。知识是宝贵的,但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加以应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所以那些得到知识的方法就显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只有将方法掌握了,将来才可能利用这些方法去科学的创新。

例如,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时告诉学生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后面学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学生就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告诉学生,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创造性的从事别的工作。3.2、通过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其中以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倡“一题多变”,训练创新思维。研究表明,围绕同一种能力层次或同一类型做n个习题,其实效远小于引导学生从n个不同角度或层次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精选例题,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促使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

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许多物理题,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一个习题,要求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后,再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解法。如常用的求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2)原因法:F浮=F上-F下;(3)漂浮法:F浮=G;(4)阿氏法:F浮=G=ρ液gV排。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一题多解”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一题多测”,深化创新思维。“一题多测”是指改变物理实验的题设条件或改变测量仪器时,用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来测同一物理量,以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如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有:比重计法、同瓶换液称量法、U型管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天平量筒法、浮体法、杠杆法等。“多而新,独而异”的实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多、求新、求异”的创新

思维能力。

3.3、通过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地产生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怎样发现呢?在教学中时常以“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自小培养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打开思路,为下一步学习树起目标,促使学生学习心理进入一种探索的良好状态,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有更多的小组活动,互相交流的时间,这使学生喜爱学习的同时,也使我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释疑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不急于为他们解决,而是让他们发挥合作性和互助力,共同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在此时充当引导者,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向释疑的大路。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

力。

四、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1每学期举办一次富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大型物理制作比赛。过去物理兴趣小组往往只是少数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影响面较小。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更为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系列能在较大场地演示、可观性强的物理制作比赛,所有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如:鸡蛋撞地球(缓冲装置)大赛,要求学生从四层楼高处释放一装有鸡蛋的装置,落地后鸡蛋不碎的再进入复赛,评委对装置的形状、体积、材料、设计等均有一定评分标准。比赛时现场围观数百名学生,伴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呼,鸡蛋有的安然落地,有的功亏一篑。许多设计巧妙、新颖独特的装置引起同学们的赞叹和极大兴趣。还有如鸡蛋走钢丝(即平衡装置,要求装置内放一鸡蛋,使其沿十几米长的倾斜细绳滑下,而鸡蛋始终位于绳的上方);航模比赛;水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等等。在这类活动中,不论是制作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从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参赛,即使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兴趣盎然,而一些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同学,更是一次活动刚刚结束,就急着讯问下次比赛的内容。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的精神素质。这类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素质及能力,非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培养。

7.2 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研究性课题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某些对理论问题或生活实践问题有兴趣探索的同学,可循着问题的思路,访问学者或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把得到的佐证材料收集起来,解释、说明、论证提出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加以研究、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有所发现,将独立见解写成心得体会、知识总结;或者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课题,写出论文或做成实物。这种做法重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己有不少学生积极地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写出了课题小论文。在此仅列举几例:

1、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2、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3、调查家用电器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4、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

5、温室效应的内幕与利弊等。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教育具有创造未来的价值,让我们广大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作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下载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河小学教师:汪福强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

    初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初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摘要:初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严肃性、敏锐性和它独特的时代性,所以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常备常新。如何教好这门学科笔者通......

    初中政治课教学心得

    初中政治课教学心得思想政治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

    初中政治课教学工作总结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初中政治课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年级六个班和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论文 镇江市上党高级中学柳海燕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反思初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姓名:代述菊学校:阆中市朱镇中心校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最为广泛、最为普通、最有趣味而且较易学习的科目之一。它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知......

    王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涟水一中 王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

    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劳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初中开设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